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松树观察作文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松树观察作文 篇1
它,默默无闻的点缀着大地;它,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安家;它,根扎得是那样的深,不怕风吹雨打,不怕酷暑严寒;他常常都是那样静静地站着,守卫着祖国的边疆。其实它并不美丽,可它却十分朴素,简洁,坚强,生机勃勃,这就是树中的好男儿—松树。
松树代表着最可爱的人—解放军战士,他们为祖国做出贡献。他们有着风吹不到的毅力,有着洪水淹不没的坚强,多少人在做贡献时不顾个人安危,尽量多出一份力。
夏天,空调屋里的我们,想到站岗的解放军战士了吗?透过窗户细细的缝,我看见了两个渺小的身影——我是那么熟悉啊!他们满脸是汗,累得都直不起来腰了,可是他们还是那样笔直的站着,他们脸上露出了坚定和严肃,我想他们都有一个愿望:希望祖国繁荣富强,蒸蒸日上,百姓和平。是啊!其实我觉得他们并不渺小,反而,背后还有一个国家,他们用他们的坚强啊,托起了一个国家。
冬天,我们在有暖气的房间里暖和时,解放军战士依旧在站岗,风呼呼的吹,吹红了他们的手和脸,但他们依然在与风作斗争:我不怕你!在他们的生活中是那样苦,他们的棉袄很薄,皮靴也不很保暖,要是真忍不住了,就会轻轻的跺跺脚,搓搓手,他们不要说用暖气了,就连杯热水都没有。
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松树为大家一直在站岗,如同那解放军战士,一代接着一代为祖国奋斗,他们正是因为坚强,才变成了祖国的好男儿。
松树观察作文 篇2
每当我看到家乡满山遍野的松树林,便会想起“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诗句。
我的家乡在木山,顾名思义,“木山”自然是树木很多的地方。我从小在大山里长大,对山有着特殊的感情。我爱大山里的一草一木,更爱那郁郁葱葱的松树林。
大概是山里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环境,松树在我们这里随处可见。山岭起伏是松林的波浪,阵阵松涛是大山里美丽的`乐章。
春雨如丝,滋润着大地。饱经严冬风霜的青松大口大口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沐浴在明媚的春光里,开始发芽抽枝,一夜之间,千枝万叶像变魔术似的呈现出来。松树的颜色鲜嫩鲜嫩的,像用酥油洗过一样。
炎热的夏天到来时,松树林已变得非常茂盛了;只要走进松林,凉爽的感觉便会油然而生。坐在青翠的松林下面,你会陶醉于其中,阵阵松涛在为你弹奏,点点阳光在为你跳舞,迎面扑来淡淡的松脂香。
秋风瑟瑟,黄叶飘落,而松树林却更苍翠了。一片墨绿色的松树林夹杂着斑斑点点的秋枫红叶。几阵秋雨,那就更奇了,只要拨开地下的落叶,一朵朵小伞似的蘑菇叫你爱不释手。晚上,围着火炉炖着吃,香气扑鼻,余味难忘……
冬天,鹅毛般的大雪,厚厚地压在松树林上,大地一片粉妆玉砌。我最喜欢冬天了,约几个伙伴,拿了棒子,在松林里,大家顾不上冻得通红的小手,一起去撵山羊、追野兔,满山里跑,那才叫快乐呢!跑累了,扫开一团积雪,铺上松树叶,休息休息,接着就是背起自己的猎物,犹如打了胜仗的战士一样雄赳赳地凯旋而归。
啊!家乡的松树林,你给了我童年无限的欢乐,也给我的人生以无数的启迪。
松树观察作文 篇3
松树是一种不管寒风多么的刺骨,环境多么的恶劣,松树的“叶子”还是那么的翠绿的一种树。
每年秋天,当其它的树都已经在潇瑟的秋风下掉光了叶子,松树却仍然披着绿衣和秋风抵抗着,决不低头。我们早已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可还是经常被寒冷给打败了,而松树却不一样,它没有温暖的棉衣,却和寒风永不畏惧,高昂着头,坚持着,将那嫩绿的“叶子”展现给我们。
松树观察作文 篇4
松树是一种很常见的树木,森林、湖边、山上,到处都有它的身影。
松树的树干粗实而坚硬,枝叶翠绿而浓密,远远望去会让人感觉到生命的强盛。松树的松针常常是2针、3针或5针一束,生长在短枝的顶端,如果一不小心被松针划了一下,那可是很疼的。松树大约有八十多种,虽然种类繁多,但叶子形状大多都细长如针,所以叫“松针”,松针表面有蜡质,可以防止水分被过度蒸发,也就是这个原因,松树被冠上了常青树的称号。
松树全身都是宝。松树的树干是用途极广的木材,也是造纸的原料;松树的脂液可制成松香、松节油;松叶不仅有药用价值,而且有养生保健的功效;松枝和松根是培养名贵药材茯苓的原料;松针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多种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还可以开发许多增强免疫力、安神等保健食品,不仅如此,它还能做饲料添加剂、有机肥料、养殖蘑菇等等作用。
松树的种子富含蛋白质和油脂,而我们经常吃的松子,就是这常青树的种子。
松子的营养价值很高,在每百克松子肉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等许多人体所需要的物质,而且在唐代的《海药本草》中就有“海松子温胃肠,久服轻身,延年益寿”的记载。在人们心目中,松子被视为“长寿果”,又被称为“坚果中的鲜品”为人们所喜爱,对老人最有益。
松树的寿命也很长,可以活几千年,据说最古老的一棵已经有6000多年的寿命,真像一棵“活化石”。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qitahuati/202202/2446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