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童年的发现作文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童年的发现作文 篇1
在我8岁时,我发现了鸡为什么吃小石子的秘密。
那是一个暑假,我和妈妈回到农村我舅家。那时,农村差不多家家户户都养着鸡。我在后院看了老半天鸡,那些鸡一只只神气十足地走来走去,挺着鲜红的冠子,不时发出“咯咯”的叫声。舅舅端来了鸡食,让我喂,突然我看见这些食物掺有小石子。我便提出来,舅舅却笑着说:“没事,鸡吃小石子有益处呢!”我疑惑地把鸡食倒进鸡舍,只见那些鸡跑来,啄食物时还津津有味地吃小石子。这时我更加疑惑,又迫不及待地问:“鸡为什么吃小石子呢?”舅舅也不给我说,让我自己想,查资料。
回到家,我反复地想了想,开动脑子里每一根筋来推导,经过我几天认真的思考得出了结论,后来我又看了《少儿百科全书》,我结合自己的结论,又结合书上的资料,得出了一个结果:鸡属于鸟科,将食物囫囵吞下,为了帮助消化,吃些小石子,胃肠蠕动,推动小石子相互磨擦,从而磨碎食物。
虽然这只是我的一个小小的发现,但是我开动了脑筋,我也感到开心。
童年的发现作文 篇2
在我七岁的一个早晨,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听到一阵刺耳的叫声,可是瞌睡虫还依附在我的双眼上,不肯离开。妈妈小声的说:“你不起来我就自己去河边玩。”我一听见就马上穿好衣服,跟妈妈一起坐上电动车去河边玩了。
“为什么河面上有一片片绿色的东西呢?”我问妈妈。妈妈笑着说:“你只要认真探究就可以了。”我在电脑上看见:是各种藻类植物。
浮游的藻类是海洋食物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所有高等水生生物的生存最终依靠藻类的存在。
我给妈妈说了我的发现,妈妈夸我是一个好孩子。
童年的发现作文 篇3
我小的时候,老师教我们学了一遍课文----,我对这一刻非常有兴趣,因为我想起了一个问题:小蝌蚪的妈妈怎么是青蛙呢?他们两个都不一样呀!”
放学后,我飞快的跑上楼去问妈妈这个问题:“妈妈,小蝌蚪的妈妈怎么会是青蛙呢?它们俩的样子都不一样呀!”
“恩…。。”妈妈想了一会便对我说:“小蝌蚪长大后就会变成青蛙嘛!”
“不是的,不是的!它们俩的颜色都不一样呀!小蝌蚪的颜色是黑色的,青蛙的颜色是青色的,它怎么会变成青蛙呢?再说了,它要是变成青蛙了,那它的颜色也是黑色的呀,要是这样的话,它一定叫做黑蛙。”我强词夺理的说到。
这时候,妈妈对我说:“小蝌蚪长大后,他就慢慢的。慢慢的变成青蛙呀。呵呵,傻孩子。”
这时,我听了妈妈的话,我还不满足。于是,我快速的跑到河里捉了几只小蝌蚪和青蛙。回到家后,我拿着小刀把小蝌蚪和青蛙的肚子隔开,看看里面的东西是不是跟青蛙里面的东西一样。可是,不一样!于是,我绞尽脑汁的想了起来。“呀,我终于想到了!”我高兴万分的说。
“哈哈,一定是鱼非常饿,就找可都的皮吃,这样蝌蚪的皮被鱼吃了,就剩下了绿皮,小蝌蚪渐渐的长大了,以为它吃的太多了,就撑出了两条腿,尾巴又撑掉了。所以变成青蛙了!”
童年的发现作文 篇4
我在九岁时发现了人死的原因,除了意外的那个原因,虽然这只不过是我幼稚的一个发现,不过我当时毕竟还小,在我心里,人就是这么因老而死。
也许你听了这话会笑,不过你爱笑就笑吧,笑也不过如此罢了。我那次在课后想起了自己的发现,笑了起来,我好几个朋友都笑了,她们都觉得很有道理,也觉得很有趣呢!
小时候,每次看到电视上或街上一些人排着队,头戴一条白巾边唱哀乐边哭,就知道又有人离开了人世间,我没都会想:为什么人要老然后死去呢?我迟早也会死吧?这些问题让我绞尽了脑汁,为什么人一定要死?不死不行吗?我常常去妈妈,妈妈却会说:“这很难解释,反正人总是会死的。”我也老是缠着爸爸刨根问底,爸爸就说:“人的细胞在人死的去的时候停止了运动,细胞不工作了,人也就死了呗!”
这些话又让我想不明白了:为什么细胞能为我们工作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可是到一定的时候它又停止了工作呢?我想啊想,睡觉都在想,想得入迷,睡不着觉了。终于,在我九岁的一天晚上,我想出了眉目:人之所以会老然后死去,细胞又随着停止了工作,是因为人老了,细胞也会老,不过就是慢了些。就像人老了就会退休停止工作,细胞也一样,老到一定的程度,工作越来越不流畅,人便老得生病,当细胞支撑不住时,从此便停止了工作,人也因此死亡了。
我的发现如此有道理,我都为此而感到骄傲。
今天我再次想起自己的发现,我又笑了,那是自豪、纯真的一个笑。
童年的发现作文 篇5
童年的发现丰富多彩,其中最令我高兴的一次发现,那就是在我九岁的时候发现了蜜蜂是如何发声的了。
蜜蜂无论是在鲜花丛中,还是林中草地,都会有它们的身影,同时发出“嗡嗡嗡”的声音。
有一次,我和爸爸去图书馆看书,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蜜蜂,蚊子,苍蝇等小昆虫,都没有发声器管只是翅膀不停的震动,才发出“嗡嗡嗡”的声音。我又拿来一本《十万个为什么》来看《蜜蜂是靠什么来发声的》。其中书上也说蜜蜂是靠翅膀的震动,才发出“嗡嗡嗡”的声音来的。可我觉得蜜蜂发声不是靠翅膀震动引起的.,因为每一只小昆虫都应该有自己的发声部位,而并不是靠震动翅膀来发声的。
偶然的一天,在我回家的路上,我发现有几只小蜜蜂聚在一起,翅膀没有动可还是发出了“嗡嗡嗡”的声音。我的脑袋一震,想到:难道书上的真理是错误的吗?好奇心引起了我的注意力。我仔细观察了这几只小蜜蜂,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原来在蜜蜂双翅的根部,都有一颗很小很小的小黑点。蜜蜂叫时,小黑点上下鼓动起来。我猜想:是不是这两个小黑点在作怪呢?于是我立刻从书包里拿出胶卷,把那几只小蜜蜂的翅膀粘住。可“嗡嗡”声还有,我再一看,那小黑点还在动。我又立刻从书包里掏出铅笔,往小黑点那里一扎,小黑点扎破了,蜜蜂顿时不叫了。我松开它们的翅膀,等了十分钟,还是不见它们叫。因此,我觉得蜜蜂的发声器管就是这两个小黑点,而并不是靠翅膀震动才发出声音的。
那么,这两个小黑点又是什么呢?它为什么能使蜜蜂发声呢?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科学的道路是无止境的,自然界中还有许许多多我们未知的知识,需要我们去探究。对于小黑点是不是蜜蜂的发声器管,我也不知道是对是错。不管结果是什么,我都为自己高兴,因为我有着一颗勇于探索的心。
童年的发现作文 篇6
小时候,对什么东西都好奇,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就兴致勃勃,兴奋异常,想起我的那些童年发现,现在还忍不住想笑。
在一次星期六,我看见奶奶在太阳光下洗衣服,我看见了泡子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更加耀眼,我好奇地往水里一搅,泡泡飘了上来,五彩缤纷,十分好看。奶奶有些不耐烦的说:“去,去,去,小孩子别在这儿玩,该干嘛干嘛去!”所以,我只好离开了。
我看见妈妈在上网,就去问妈妈:“妈妈,()为什么那些泡泡会发光呀!”妈妈笑了笑,开玩笑地说:“因为它们在打扮自己呢!”
我听了,还是十分疑惑心想:怎么太阳公公一出来它们就发光,太阳公公不出来它们就穿上了一件白色衣裙呢?我绞尽脑汁仔细想啊想,决定去做个实验。
我笨手笨脚打了一盆水,摇摇晃晃,水似乎就要逃出来了。我找来一件小时候的围巾,把围巾浸湿,打上肥皂,揉呀揉,一会儿,泡子出来了,我对着太阳一照,泡子变成了金色,不对着太阳就变成了白色。我终于明白了,泡泡要对着太阳才会那么五彩缤纷,不然就只是一个白色的单调的小泡泡。
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童年发现,我的童年才格外多姿多彩,这些虽然看起来很普通的,甚至很幼稚的事情在那个时候的我们眼中,简直就是天才啊,不是吗?哈哈!
童年的发现作文 篇7
童年是美好的,在童年中,有哭,有笑,有童真。也有很多让我们忘怀的东西,当然,在童年中,我们也会有很多发现。
我在童年中,我也有一个比较重大的发现。这还要从我刚买蹬的小车的那一年开始说起。小时候的我,不太爱运动,家里有那种两个轮的儿童自行车我都没怎么玩,放那里竟然都放坏了。后来,在展览馆的广场玩的时候,我看见有出租三个轮子的用脚控制左右划的小车,我高兴的尝试了起来,一开始不会,可是会划以后我太高兴了,妈妈就经常带我到广场上骑。
在我5岁时妈妈送给了我一个生日礼物,竟然是那个用脚控制的小车。这个小车和一般的用左脚(或右脚)在地上蹬几下然后上去的普通小车,把两只脚都放上去用力蹬开再合上的特殊小车,就是在游乐场才骑过的。商场里买的儿童车都是两个轮子的,妈妈竟然不知从哪里给我买到了,我开心地骑上它,它飞快地冲了出去,路上的回头率竟然有99。9%。
9岁的时候,爸爸在过年的时候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雪白的身体加上粉红色的车把,真漂亮!这辆小车不仅漂亮,而且骑上去速度飞快,比那辆三轮的快的多了,可是我又有新疑问了。我以前那辆小车有三个轮子,而且我还那么用力去蹬,为什么跑的也很快,但为什么比新买的两个轮子的自行车速度还慢很多呢?
想啊想,我终于想出了原因:原来,三个轮子的小车,由于无法对称,所以只能互相岔开,而自行车则是两个车轮子前后冲在一起的,所以,小车承受的阻力明显比自行车承受的阻力要小。有了这条原因,那么这句:三个轮子的小车比自行车的速度慢。这句话就顺理成章的成立了。
童年中,我们还有许多发现,或许有一些是值得让人发笑的,或许有一些是不切实际的,但是他们都是我们的童年里最天真,最真实的想法,所以,你也把他们记录下来吧!
童年的发现作文 篇8
我小的时候喜欢和蚂蚁一块儿玩,一会儿堵住它们的去路,一会儿把它们抓在手里玩。我从不伤害它们。蚂蚁可厉害了。一、蚂蚁是勇往直前从不后退,你无论用什么东西阻挡它的脚步,它都有三种办法:1钻地过去,2向上爬过去,3绕行。二蚁后产卵非常,多,而且它们分工明确。分到兵蚁的就拼命保护巢穴。
三、它有很高的应发能力,因为它到夏天就知道冬天粮食不够,所以夏天就搬粮食回家。我查了一下蚂蚁的种类有密蚁、臭蚁、等等。不管什么蚂蚁我们都要学着它们勇往直前的精神。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qitahuati/202204/2857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