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风俗话题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乡的风俗话题作文1
家乡的春节按家乡的风俗习惯:“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早上拱拱手。”从农历的十二月二十日以后家家都忙着过春节。虽然天气寒冷,可是大家仍冒着严寒忙着打扫卫生,期望扫去一年的秽气。远在天涯海角工作的亲人,也陆续赶回家和家人团渡新春佳节。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月小二十九,为除夕。除夕这一天,我们家乡称为过大年,家家户户贴对联,大人们准备了满桌吃的,吃完晚饭,大家团聚一堂,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直到十二点结束。鸣鞭炮关大门,这就叫辞岁。之后守岁到黎明前开门,又是鞭炮齐鸣,这就是象征开门大吉,一年平平安安,风调雨顺。正月初一,小孩子们穿上新衣服给家里的长辈拜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哈哈,又轮到我拿压岁钱了。每年长辈红包时,总会说几句祝福的话语,比如好好学习,键键康康之类的话,儿孙们都说几句吉祥话。那时压岁钱不只是给孩子们欢乐,也赋予了老人们对孩子们的殷切期望和家庭兴旺的完美期望。
最终,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庙会,雄狮起舞,长龙游街,一片热热闹闹,这是春节的最终一天,元宵节。也是把过年剩余的东西吃完,再吃一些汤圆,像征今年团团圆圆,生活红红火火,家乡的春节一年更比一年好。
家乡的风俗话题作文2
这周的星期一,是我们住校生在家过周末返校的一天。母亲骑着电动车拉着我。在返校的路上,我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家乡,一个令人感受很深的家乡,令人叹息。
母亲给我做好早饭,我吃完香喷喷的饭后准备跟母亲去学校,打开家门,不要说放眼望去了,连眼前四五米远的地方你都看不到,仿佛置身人间仙境,我可得跟紧母亲,不然会找不到了。母亲喊着我,对我说:“要迟到了,快走吧!”如果不在是母亲叫我,我甚至都不能找到她,我坐上了车子,在路上不断的嘱咐母亲:“骑车子小心点,”在路上我问母亲:“为什么这几天老是有这么大的雾啊?我好喜欢大雾天”,母亲却一声长叹的对我说:“孩子,这不是雾,应该叫做霾。”我追问她说:“这不是空气中的小液滴吗?雾跟霾又有什么区别?”母亲扭着头语重心长的对我说:“雾,是大自然的正常现象,属于季节性质的,跟雨和雪的性质是差不多的。但是霾就不同了,霾是由于空气中的硫酸,硝酸等物质增多了导致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类的不合理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导致的。”我听到这里,终于恍然大悟。听母亲说这些霾时间长了还能对人们引发各种呼吸疾病,并最终引发癌症。我想到这些,就觉得毛骨悚然,原来,我们一直生活在一个如此的高危区域啊!
你们的家乡是山清水秀,一望无垠。还是像我的家乡这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家乡特色呢?想想这些危害,我觉得作为地球上的一份子,人类难道不应该好好地保护和美化我们这个唯一的自然家园吗!不要再只顾自己眼前的利益,而破坏整个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人类,需要反思……
家乡的风俗话题作文3
每一个家乡,都有不一样家乡的好习俗。今日我就来说说我家乡的春节的习俗。
春节那天正是大年初一,每家每户都贴上了对联,挂上了大红灯笼。每家每户都在家里守岁。早上四五点钟的时候,每家每户开始放炮仗了。还有美丽的烟花。“为什么要过春节呢”?我问妈妈。妈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年”的怪兽,没到大年初一它就爬上岸伤害人畜。这一年的大年初一,来了一个老人。发现人们收拾行装赶着家畜往山里走,有一个大娘,发现这位老人来到这,大娘对她说“快点跟我们走吧,一会儿‘年’就来了”!老人说“我不怕‘年’,可否在你家住上一晚”?大娘说“好吧,你可要细心‘年’啊”。过了一会儿,‘年’趾高气昂的走进村子,发现一个人也没有。仅有一件房里有人。‘年’走到那间房子跟前,发现有一个老人身穿红袍,提着一挂炮仗,门上贴着大红纸,房子里灯火通明。老人点着炮仗。把‘年’吓的一溜烟跑回了河里。连影子也没有看到,第二天村民们回到村子。发现村子完好如初,人们到大娘屋里面。对老人跪下说“老神仙,多谢你把年赶走了。要不然村子可遭殃了。”老人说“我不是神仙,可是我明白‘年’有三怕。一怕红,二怕响,三怕亮。”所以每到大年初一,每家每户灯火通明。放炮仗,贴红对联。
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和习俗的由来。
家乡的风俗话题作文4
在中国这个古老而又巨大的国度里,包含着许多小的城市,这里的每个城市都有着自己历史悠久的风俗。我的家乡――哈尔滨,就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城市。
说到哈尔滨,每个人都会想象到哈尔滨的冬天。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冬天是凋零的荒芜的,但是哈尔滨的冬天却是一片繁荣的生气。这生气的背后,正是哈尔滨最有特色的风俗――冰雪盛宴。
每年冬天,万众瞩目的冰雪盛宴就会来到。在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多姿多样的冰雕,闪亮出众的冰灯……
每个外地游客来到哈尔滨,看到冰雕都会赞不绝口,为何?只看那冰雕花样奇多,别具匠心,一个冰雕,一个故事。你看那十二生肖的冰雕,一个个如真的一样,宛如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让人身临其境。这其中有一塑龙状的冰雕分外的吸人眼球,栩栩如生,好似一条真龙悠然地盘旋着,这不仅表现了手艺者的高超技艺,更体现了华夏儿女对于龙的传说的敬爱与憧憬。
说完冰雕,我们来一起看看冰灯吧!每到冰雪节的夜晚,光明随着夜幕照亮了这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带来光明的正是那精制而又小巧的冰灯。冰灯的起源,是早年间,靠近松花江的渔民和农民晚间用来照明用的。后来经过工匠们的改造,成为了此刻人人喜爱的冰灯。做冰灯用的冰也十分考究,近其欣赏,见那冰白光四射,让人不禁产生一种威严神圣之感,远观之,见那冰光晶莹剔透,如那十分稀有的珍贵宝石一样,让人不禁想去触碰欣赏一番。那冰灯,让人在这深夜中毫无睡意,只抱着一颗激动的心,对它恋恋不舍。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风俗――冰雪盛宴。因为有了这些别具特色的风俗,我的家乡变得更美更迷人了。我爱家乡,爱它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话题作文5
在中国这个古老而又巨大的国度里,包含着许多小的城市,这里的每个城市都有着自己历史悠久的风俗。我的家乡——哈尔滨,就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城市。
说到哈尔滨,每个人都会想象到哈尔滨的冬天。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冬天是凋零的、荒芜的,但是哈尔滨的冬天却是一片繁荣的生机。这生机的背后,正是哈尔滨最有特色的风俗——冰雪盛宴。
每年冬天,万众瞩目的冰雪盛宴就会来到。在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多姿多样的冰雕,闪亮出众的冰灯……
每个外地游客来到哈尔滨,看到冰雕都会赞不绝口,为何?只看那冰雕花样奇多,别具匠心,一个冰雕,一个故事。你看那十二生肖的冰雕,一个个如真的一样,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让人身临其境。这其中有一塑龙状的冰雕格外的吸人眼球,栩栩如生,好似一条真龙悠然地盘旋着,这不仅表现了手艺者的高超技艺,更体现了华夏儿女对于龙的传说的敬爱与向往。
说完冰雕,我们来一起看看冰灯吧!每到冰雪节的夜晚,光明随着夜幕照亮了这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带来光明的正是那精制而又小巧的冰灯。冰灯的起源,是早年间,靠近松花江的渔民和农民晚间用来照明用的。后来经过工匠们的改造,成为了现在人人喜爱的冰灯。做冰灯用的冰也十分考究,近其观赏,见那冰白光四射,让人不禁产生一种威严神圣之感,远观之,见那冰光晶莹剔透,如那十分稀有的珍贵宝石一样,让人不禁想去触碰、欣赏一番。那冰灯,让人在这深夜中毫无睡意,只抱着一颗激动的心,对它恋恋不舍。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风俗——冰雪盛宴。因为有了这些别具特色的风俗,我的`家乡变得更美、更迷人了。我爱家乡,爱它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话题作文6
我的家乡叶家是淳安县威坪镇六都的一个大村庄。这里有着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而舞龙就是这里最热闹的风俗了。
舞龙的时候,人们可以向龙祈祷幸福、祝福吉祥。每年的正月初三,就是舞龙的日子。
在去年正月初三的下午,广播里响起了招人参加舞龙的声音。我们在家闲着的人都去参加舞龙这个活动。因为舞龙不论男女老少,只要愿意谁都可以参加。听到这个消息,我可高兴坏了,便和几个小伙伴去当彩旗队的成员。我们练习了好几个小时,为的是在观众面前展示出美好的姿态。3:00多钟的时候房顶上陆续升起炊烟,在4:30左右家家户户陆陆续续都吃好了晚饭。虽然舞龙还没有开始,但人们都还是迫不及待地来到广场上等候。
当天一擦黑儿,舞龙就正式开始了。演员们都穿着各种各样的古装,敲大鼓的人有节奏地敲起来‘咚锵咚锵咚咚锵’,这个鼓声给场面增添了几分热闹感。舞龙的队伍要出发了,此时,已是人山人海欢呼声不断,但观众还是为队伍让出一条道路来。队伍走到哪儿,观众就跟到哪儿。整条大街上处处悬灯结彩,鞭炮声不断,一串串烟花陆续射入天空,在天空中绽开了笑脸,仿佛就是在办喜事,真是热闹非凡,灯红酒绿!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的游行,我们把大龙头放在大会堂里,有无数的人来参观,并且于龙头合影,人们还轮流去摸龙头,并且向龙祈祷幸福,祝福吉祥。
到了8:30左右,舞龙结束了,人们都回家了,各家门口都堆放着爆竹纸。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一一舞龙。
家乡的风俗话题作文7
“咚咚咚,啪咚咚咚咚!”大年初一的街上光景热闹极了,街上人流如潮,到处一片喜庆的红色,声音就像放鞭炮似的连绵不绝。
在我的家乡,大年初一一定少不了划彩船,更少不了围观的群众,一个人穿得花花绿绿的在踩船里把脚伸出来,两只手抓住彩船两边,旁边有两个手拿红绸带同样穿着花花绿绿的,三个人随着旁边唱的那个老爷爷的节奏,迈前迈后地扭动着,丝带像是跳舞的蝴蝶一般上下飞舞,旁边还有一套乐队,敲敲打打,欢庆新年来到,并祝愿明年有一个好收成。
每当街上一开始吆喝,我都会跑到楼下等待表演,街上沸沸扬扬,满街的人都盯着他们,很快锣开始敲了,“铛一一铛一一”有节奏地发出声响,突然,一转话风,鼓也加了进来,老爷爷拿起木棍,摸摸胡子,开始唱道:“嘿呀!胡呀啦胡也!嘿呀!呼呼呀胡也!”走过的巷子无不欢声鼓掌的,“啪啪啪”的掌声在人满为患的巷子里响起,过了好一阵子才停息。停顿片刻后,那老爷爷用头大身细木棍轻轻地敲着,有一水盆那么大的鼓,越敲越重,越敲越快,突然一停,人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一眨眼,管弦乐组做好了准备,乐器一起奏了起来,老爷爷唱歌像小鸡啄米一般,字字清楚不含糊,在最高潮的时候,三个人同时从一间房门走出来,划起了彩船,调子又回到了开始的调子“嘿呀!胡呀啦胡也!嘿呀吗胡呀吗胡也!"也许这就是告诫人们勿忘初心的根本吧!
节目到了尾声,唱歌的老爷爷声音越来越小,划彩船的人步子也放慢了!红色的彩带丝绸却还舞得起劲,上下翻舞着。是啊!传承的中国长河就如丝带一般,永远也不会断掉,那些铭记的与永远的,永远会传承下去吧!
家乡的风俗话题作文8
我的家乡风俗很多,如七月七吃小饼,八月十五吃月饼,元旦吃饺子,春节吃饺子、喝糖水……在这众多的家乡风俗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
“春节”,家乡人又叫过年。在这一天还未来临之前的十几天里,家里的大人们就停下手中的活,开始准备过年用的年货。大人们出去赶集,买鸡、鸭、鱼、肉,有的大人留在家里给孩子们做过年要穿的新衣服,老人们就准备过年用的吉祥品。这些吉祥品全部是用面食做的,如龙、凤凰、八角馒头、年糕等。再过几天,这些活都做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忙活着收拾房间,做一次彻底性的大扫除,要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每次家里的玻璃窗总是归我。这时候,我总是兴致很高,我会使出我的巧妙方法,把玻璃擦得干干净净,明亮的玻璃照得我心里亮堂堂的。
终于迎来春节了。大年三十的晚上,一眼瞧出去,每家每户门口都挂上了大红灯笼,贴上了对联。伴随着“噼啪”的鞭炮声,饭菜就端上了桌子,全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文艺联欢会。兴的还是初一早晨,清晨大约三四点钟时,外面的鞭炮声就“震耳欲聋”了。大人们忙着下饺子、放鞭炮,我们小孩子从里到外换上了新衣服。吃饭时要先给老人们拜年,拜完了年,老人就送给小孩子压岁钱。早晨的饺子中包着钱、栗子、糖、枣之类的东西,每次我都拼命吃,期望能吃到糖和栗子,因为它象征着来年能甜甜美美的,能激励我努力学习。
红红火火的春节一过,人们就要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我喜欢春节,春节是晚霞,是岁末的最后一道风景;春节是朝霞,预示着红红火火的一年又要开始了。
家乡的风俗话题作文9
惊蛰一犁土,春风地气通。”惊蛰预示着春耕开始。
我们河南小孩子都喝过"三根茶",它比汽水饮料好喝百倍。
每年惊蛰时节,妈妈们总会给孩子们熬“三根茶”,味道略有甜味,带有淡淡的植物清香。清热下火,消暑解渴,
放上几粒冰糖,喝起来别提多美啦!
中午喝一大碗还不够,下午上学的时候,还要装上满满一壶。这三根茶,可比哇哈哈流行多了!
所谓三根茶,就是用蒲公英、芦苇根、茅草根三种植物熬成的茶,清热去火,性平适宜日常饮用,材料方便易得。
每逢惊蛰时节,家家户户都会备着的东西。“三根”有卖的,但很多人还是喜欢自己挖。农历二月二开始,野外一片片青色渐渐冒头了,再过十来天,满眼都是郁郁葱葱了。闲暇时间,阿姨婶子们,带上娃,拿上铲子和小筐,去郊外去寻找这些鲜物。对于孩子来说,那是不亚于寻宝的有趣游戏。
芦苇根一般生在水边,茅草根不好挖,孩子们参与最多的就是挖蒲公英了,躲在野草丛中,田埂沟畔,多是凭那一朵小黄花来辨认。所以很多地方也称蒲公英为“黄黄苗”。
以前特别爱把蒲公英和另一种小黄花弄混,这次特地比较了一下,蒲公英花是重瓣,其他的小黄花大都是单瓣,而且蒲公英的叶子边缘带刺,还是很容易区分的。
偶尔有一颗长老的,已经变成毛绒绒的球状。那可是要赶紧摘下,一口气吹远远的!采回来清洗干净,配上老家带来的茅草根,芦苇根,煮上一杯水,仿佛又回到了十二岁的四月天。剩下的晒干,能一直保存过整个夏天。
关于乡土、关于儿时的记忆已经慢慢在时光中消散,唯独每到春天,总会想起妈妈煮的这一碗三根茶。有点粗糙、平凡,却无比妥帖、温暖。
家乡的风俗话题作文10
总是盼望着春节的到来,每到春节的前后,吃喝玩乐应有尽有。
盼望的春似乎永远流传在老家,那座仙境般的小村子。即使每年只有一次,我们仍然兴奋不已,沉醉在杀猪时的无限乐趣、打糍粑时的心甜。即使手中的锤子抡了一圈又一圈,心里仍是掐了蜜似的甜,空气中似乎也散布着浓郁的年味儿,沁人心脾。到了吃饭时,大家更是狼吞虎咽。啃着猪蹄,入嘴的不仅仅是香味,更有浓浓的年味了。
老家的后山还有几株板栗树和和柿子树,柿子的甜配上了板栗的香,绝对是农家小院的美味佳肴。摘柿子时,我就上蹿下跳,也只摘了寥寥几个。爸爸还笑称我过年后,必须得好好锻炼身体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以前过年时,妈妈总不让我放鞭炮,怕炸伤了我的手,但我的小伙伴们却对鞭炮情有独钟,在他们的感染下,我渐渐不再排斥鞭炮,甚至爱上了放鞭炮。我们几个朋友在一起,那叫一个热情高涨,不管是砖块,垃圾桶,甚至竹子,不炸一下心都痒痒:小心翼翼的点火,等待“砰”的一声,一股年味儿便伴着一阵烟雾迸发出来了,散发出仿佛是世界毁灭一般的的巨大声响,天摧地塌,岳撼山崩。在那一刻短暂的失神中,便顿时感受到了:这才是最有意思的中国年。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似乎也是文人墨客最贴切的中国年。看见前辈们写的春联,我无不敬佩,既惊叹于他们的创意,也惊叹于他们的书法。这年啊,也就躲在那红红火火的贴纸后,藏在那一撇一捺的墨香里呢。
家乡的习俗还有很多,老家的年味更带给我数不胜数的乐趣,让人从这个年初,便开始期待下个中国年!
家乡的风俗话题作文11
我的家乡在山西,在这里有许许多多的风俗习惯,十分有趣。
就拿端午节来说吧,在这一天里,人们会吃粽子,喝雄黄酒,戴花绳。而这些习俗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小时候一次戴花绳的有趣经历了。
那是在我四五岁的时候,有一次端午节,妈妈从街上买回许多五颜六色的花绳。花绳,又叫五彩丝,也叫五色丝,是由五种颜色的细绳编成的,很漂亮。妈妈在我的手腕与脚腕上戴上花绳。许久后,我心生疑问,便对妈妈说:“妈妈,在端午节这天为什么要带这种花绳呢?”妈妈对我说:“古时候,这种绳子是由五种颜色的细绳编成的,并不像现在这么多颜色。而这五种颜色也代表着五行,据说可以避邪。”那时我不懂,又问:“妈妈,邪代表什么呀?”妈妈又说:“就是不好、不正义的东西,你长大就明白了呀!”“哦,原来是这样……”
端午节后的一天,下雨了,妈妈便把我的花绳丢在水泊之中了。我又不懂了:“那么漂亮的花绳为什么要丢在脏水里呀!”妈妈说:“顺着水流走,代表着烦恼与忧愁都漂走了。”“那我一定会很开心了。”“哈哈……那只是一个说法而已。”“啊?好吧!”
后来我们还吃了粽子,粽子里放着江米和红枣,还有花生米。吃的时候放点儿糖,甜丝丝的,可美味了。那种味道令人留恋,让人怀念。后来我才得知端午节是从古时候流传下来的,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中华民族风俗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不一样的,、特殊的意义,我们一定要把这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qitahuati/202204/2863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