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迎着春风,我开始带着春天旅行。
朔门古街的味道,空气中隐约飘来一丝丝清新的竹香,是沁人心脾的气息。与家居店中的竹家具所散发出的味道有所差别,只是这竹香更胜一筹。还未踏进朔门街,只是站在路口,我便惊呆了,这并不是惊讶于它是多么繁华、多豪华的街道。相反,这儿的街道实在窄得可怜。于是带着七分诧异、三分好奇,我走进了古街。
此时沿街的商店几乎未开门,那些敞开大门的往往都是居于此地的人们。白天,这儿俨然成了一条具有古色古香,极具生活气息的小巷。低矮的楼阁,镂空的门窗,大梁上潇洒的书法,以及那雕花的栏杆,袅袅的炊烟,午后宜人的阳光,让人不觉惬意起来,开始幻想着四十年后,甚至更久以后,能与心爱的人在这古街小巷富有诗意、具有古之韵味的石木桌上,迎着柔和的冬日旬阳,小酌一杯,忆人生甘苦,品其之乐趣。
朱自清故居的魅力,“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朱老先生的故居似乎和刘禹锡的陋室有着多处的不谋而合。初看外观,这座宅子是有几分阔气,庄严的黑灰色建筑群,碧绿无暇的草坪花园。为了一探究竟,我轻轻的推开那扇承载历史光辉的朱红色大门,,踏进了朱自清故居。正想感慨它的奢华与美丽之时才发现,朱老先生的家是“虚有其表”。它华丽的外观下隐藏的是一颗朴素无质的心。我沿着大厅的边缘转了一圈,口中低吟着刘禹锡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从踏进宅子之时,我四处逛了一下,不久便发现这陈设最多的家具就是桌、椅,其余的什么都没有。
不经意间打扰了朱自清先生的卧室,这似乎充满了他往日的'影子,我不禁伸手触摸那张大床,静静地掸去记忆的灰尘,每一次的触摸,心都会莫名地悸动,是激动吗?是啊!我觉得近了,更近了,朱自清先生就像站在我身旁,像他那张大床一样温柔,让我舍不得就那么离开。终于我还是来到了后院,抬头仰望天空时,想起了鲁迅所说的“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虽说四角的天空对于鲁迅是显得有些乏味、无聊。可是朱自清家的天空就不同了,虽说院子也是四角的,但从庭院抬头时,屋檐与屋檐纵横相交,檐背上则长满了青葱的苔藓,昨夜晶莹的露珠似乎还挂在上面,与那天蓝色的天空相映衬,真是美不胜收。只是遗憾,就如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说的那样“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时间匆匆的流逝,当我还只是初尝其一丝内涵时,我才发现我该走了,带着几许不舍,我轻轻的离开了朱自清故居。早春自然的芬芳为一睹马鞍池盆景园的风采,我们快马加鞭的来到这,也顾不得老师的解说,眼球已被大大小小的盆景所吸引。也许是初春的阳光和雨露的滋润,每一盆盆景都显出勃勃生机。我们在院内随处欣赏,轻快的脚步踏出春之乐章。对于每一盆盆栽我都爱不释手,但其中一盆名为“树下对弈”的盆景俘虏的我所有的心思,盆上种的是古柏,那种貌似绝崖上的怪柏,虽然小,但是却像是吸收了天地之精华,日月之光辉。显得如此精神。在树下,有两个老头在对弈,我似乎是惊讶于他们的面部表情,眉头紧皱,嘴角微微紧闭,两眼炯炯有神的看着对方的棋路。于是我快速的记录下这珍贵的一笔。突然,想起老师在赏梅花之时说的“盆景可欣赏的地方分为两步分,一部分是盆上的景,另一部分是景下的盆”。于是,我开始观察每一座盆景的盆。果然,每座盆景的盆都是与众不同的,别出心裁。景和盆相依为命。没有了盆,景便无处安身。若是没了景,盆便一无是处。所以我感叹于盆景园艺大师的创造力,感叹于盆和景的完美结合。如果说说门街的阳光让我感受到冬日的温暖,那么马鞍池的阳光则是给我留下了春天的活力与朝气的印象。漫漫人生路,征途何其多。但此情此景却在我心中烙下了一个很大的印记,挥之不去。我希望每当打开记忆的扉页,总是能笑着回忆这次的旅途。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shijianzuowen/202112/1197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