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话题作文 > 文化作文

传统习俗作文

admin 文化作文 2022-01-14 08:18:00 习俗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传统习俗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传统习俗作文 篇1

  “56个民族,56朵花”。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饮食,这就应了一句话“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而满族,就是这56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有特色,下面,我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滚边或镶边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依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

  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绣花装饰。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

  满族妇女的服装十分漂亮,满族男子的服装也很不错。

  历史上的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

  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一种褂子。马褂分为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多种形式。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的男子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满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一朵艳丽的奇葩。它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们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认识。

传统习俗作文 篇2

  我们家乡有一个传统,在年关的时候,村里的人会聚到一起举行盛大的祭祖活动。爸爸作为家里的长子,每年都要回去参加一次这样的活动,今年我有幸一起回去观看了这次祭祖。

  在祭祖的前一周,村里的每户人家都会被分配到不同的任务,而布置场地和准备桌椅的任务就落到了我们家。

  我打量着村里最大的祠堂。祠堂历经风雨,仍屹立在这不算大的村子里,它是村民们的保护神和唯一的信仰。沐浴在阳光下的祠堂安静而祥和。

  爸爸和村里的人忙碌的布置着,每个人的脸上都无比的认真和严肃,为本就安静的祠堂增添了一丝紧张的气氛。我不禁被这种气氛感染,原本漫不经心的态度也不由得产生了些许的期待。

  祭祀开始当天,还在被窝里的我被拽了出来,洗漱完毕,便像扯线木偶般被换上了衣服。衣服很奇怪,摸上去滑滑的,不知道是什么材料,款式和汉服很像,穿在身上颇有古人风范。还没完没等我好好欣赏,就被急急忙忙地赶到了祠堂前厅候着。

  首先,有几个看上去德高望重的老人站上了高台,噼里啪啦说了一堆开场白。接着,又拿出族谱开始点名,最后又说了几句祝福的话,就匆匆下了台。然后便来了一群打扮怪异的人,他们在台上摆开阵势,伴随着鼓声手舞足蹈起来,领头的还在不停地唱着什么。我尽力的竖起耳朵去听,却奈何就是听不懂,无奈只能在心里嘀咕,肯定有是什么祈福降雨的,真没意思,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搞这个。爸爸看到我走神了,推了我一下,用眼神警告我,我只好装作顺从的样子继续看着。

  好不容易等那些人跳完,又进入了上香环节,平时我对拜来拜去什么的很不喜欢,所以趁着大人不注意想偷偷溜走。但还没等我踏出祠堂,被眼尖的爸爸又揪了回去。爸爸把香递过来给我,我看着袅袅燃烧的烟,挣扎了一会儿才不情不愿地接了过来。走到牌位面前,我学着其他人的样子,漫不经心地开始叩拜,敷衍的上香。末了,我抬头看着上位的牌位,脑子里突然想到,当年祖宗们为什么要来这里定居,这么多年又经历什么才能生存下来,如果没有他们,应该就没有我了吧。想着,我祖先们肃然起敬,开始懊悔刚才的敷衍。为了弥补,在第二轮上香时,我显得格外认真、严肃,我想用行动来减少内心的自责和不安。面对突然认真起来的我,爸爸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一上午的仪式结束后,我已经身心疲惫,但反观其他人,却还是一脸的神采奕奕,我对他们是无比的佩服。

  等到饭点,一锅锅的饭菜被端了上来,人们围着祠堂大院吃起了大锅饭。这种阵势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觉得新奇无比,虽然菜看起来不是很好,但在这其乐融融的氛围里,我仍吃得津津有味。

  通过这次活动,我体会到浓浓的传统文化的风情。人们对祖先的敬畏和感恩之情将我打动,祭祀不是封建,更多的是寄托现在的人对祖先的尊重和崇拜。吃大锅饭也让我感受到邻里间相处的美好和温馨。

传统习俗作文 篇3

  每个人的眼中都会有自己认为不错的传统文化,但这种文化是什么?取决于自己的想法,说道我认为的传统文化,自然就是过春节了。

  每当过春节时,家家户户既是开心又是忙碌。开心的是什么,忙的又是什么呢?开心的是自己的孩子又长一岁了,然而,忙的就是贴春联、挂门神、挂灯笼等等。这些都是传统的春节习俗。

  每当看到这一幕时,我会感到欣慰。因为我可以看到父母脸上的微笑,爷爷奶奶心中的喜悦。这都要感谢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是他它让父母有了微笑;是它让爷爷奶奶了有了喜悦;是它让家人兴高采烈。

  当然,说到春节肯定还有更多的习俗,你知道吗?例如:吃饺子,吃汤圆,有压岁钱等等。记得我六岁时,过春节。看着家人都在包汤圆,我百思不得其解。按照平常那样吃饭不是挺好的吗?为什么今天要包汤圆呢?于是我走到妈妈面前问妈妈,妈妈对我说:“你个小傻瓜,今天这么个重要节日你还不知道吗?”我疑惑不解。”妈妈又说道:“今天就是春节呀。”这下我才知道。今天既然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当然吃的肯定是不一样了。我也想学着包汤圆,走过去问妈妈:“我可以学吗?”妈妈说:“当然可以,于是我撸起了袖子跟着妈妈一起学,但包出来的一点也不像,但最终在我自己的努力下也是可以了。”之后,我懂事了一些。我每每在想,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是多么的伟大,是不可随意更改的。正是这些传统习俗是才会使我们那么开心。

  中国5000年以来的传统文化习俗是作为中国人的每一个人都要遵守的文化。因为这些文化使我们为此感到骄傲,我也为我正行走在这些传统文化习俗上感到兴奋。

传统习俗作文 篇4

  宗教佛教: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在中国,《佛说盂兰盆经》在西晋时由竺法护译出,因强调借由供养十方自恣僧,以报答双亲养育之恩,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的伦理传统相符,因此中国历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南北朝梁武帝时代,始兴盂兰盆法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唐朝时期,法会活动呈现兴盛,官民共乐。

  到了宋朝的时候,儒、释、道合流日趋明显。民间流传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并将佛教的盂兰盆会与道教"中元地官节"相结合,而流行道士诵经普度众鬼,期使获得地官赦罪,获得解脱。

  因此民间习俗的中元普渡着重在祭祀孤魂野鬼,与中国传统对祖先鬼魂崇拜又融和在一起,变成"祭鬼",亦即为了亡者的鬼魂可得救度,改以盆施饿鬼但与道教和儒家的祭祀习惯不同,盂兰盆法会以素食施食供养。道教:"中元普渡"习俗是道佛习合的结果,民间把道教中元祭祀和佛教目连救母的传说习合,把施饿鬼与祭奠亡魂相混,形成一种民间习俗。

  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纸,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人们相信这样可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为祸人间。地方 每逢农历七月,我国的华族必定会隆重举行"庆赞中元",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或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

  寺庙也分别建醮,街头巷尾上演地方戏曲或歌台助兴,呈现一幅热闹非凡的景象。中元节的"普度"仪式,因组织形式上的差异,可分为几类,如街普(也称弘普)、市普、庙普(或称公普)等等。所谓街普,指的是以街坊为主的普度;市普是以市场为主的普度;庙普就是庙宇所主持的普度。

传统习俗作文 篇5

  “乞巧”

  前一日,女孩子取雨水井水各半,盛在碗中露天放一夜,再在太阳下暴晒半天。中午时,每人将绣花针,或用新扫帚梢代之,放在水面上,浮而不沉,然后观看针在水中的影子。或散如花,或动如云,或成雾形而巧妙者,认为是“乞得巧”。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

  “卜巧”

  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木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开始后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铜钱的有福,吃到木针的手巧,吃到红枣的早婚。

  “斗巧”

  女孩子们比赛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做巧芽汤,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做装饰品等等。 谁的手艺好,谁就得巧 。七夕前,预先备好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活动开始后,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即为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

  拜七姐

  在福建、广东及东南亚一带时兴“七夕拜七姐”。这是旧时女儿家的大节日。尤其广东,大伙儿摆七凑热闹,十分隆重。自汉代开始,一直到明朝都很盛行。

  听私语

  夜深人静,躺在葡萄架下、南瓜棚旁,听牛郎、织女说悄悄话。

  编鹊桥

  用麦秸编织或用彩纸剪辑成一座鹊桥,配以牛郎、织女,男孩、女孩、老牛、喜鹊等,置放案头或贴在墙上。祈祷后,拿七根绣花针,用彩色线来穿针孔,能够一次顺利穿过即为得巧。

  吃巧食

  用白面或糕面加油、糖、蜜做成各种糖果,称为巧食。作为七夕的应节食品,巧食包括瓜果和各式面点,各地风俗不一,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 “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送健绳

  江南江北都有七月七送健绳的风俗。传说喜鹊因搭桥让牛郎织女相会,急需大量绳子,当初为这对情人说媒的老黄牛,想起民间在端午节给小孩手腕拴彩绳以求健康,取名“健绳”的风俗,就发动人们献绳。于是大家相约在七月初七的前一天晚上,解下孩子手腕上的健绳扔到屋顶或窗台,让喜鹊衔去搭桥。

  扎像求福

  依照牛郎、织女相会的情节,在街头巷口用树枝等物扎成一对青年男女像,代表牛郎、织女,在像前敬献瓜果桃李。星河灿烂之际,若看到天河中有奕奕白气,闪耀着五色光芒,就被认为是牛郎织女相见的征兆。旧时此刻要下拜,乞求牛郎、织女赐福。

传统习俗作文 篇6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做“年”的怪物,头长尖角,异常凶猛。每到除夕,就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百姓,后来,人们发现“年”怕火光和炸响,于是,每到除夕,人们都要放爆竹。

  相信大家也一样,除夕那天也放烟花了吧!放过的同学肯定知道,烟花爆炸后会留下一团团的烟,烟慢慢往上飘,飘呀飘呀,渐渐消失了。你以为它们不存在了?不!知道除夕那天,哪来的那么浓的雾霾吗?绝大部分是由这些烟一点一点累积而成的。

  今年,由于很多原因,南京迎来了罕见的大雾霾,中央气象台发布了好几次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PM2.5指数一再发飙。面对这样恐怖的事实,人们是怎样做的呢?答案是,继续“爆竹声中一岁除”。人们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使过年期间的PM2.5指数再次发飙竟高达到600~1000微克/立方米超过300微克/立方米就是重度污染了,中央气象台发布了红色预警。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一如既往的“遵守”着传统习俗,难道,这样残忍的显现实都不能使人们自觉点儿吗?

  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不能避免的,想想伦敦,它曾被人们说是“雾都”,连名字都和雾有关,那雾得有多大,可想而知。但是,现在你到伦敦去,没有了腾云驾雾的感觉。因为伦敦的人们早就意识到了雾霾的恐怖性,积极地配合政府。英国政府通过改进汽车技术,鼓励人们购买排气量小,或者使用天然气、电池的低污染汽车,大力扶持城市中心车流量等多种手段来改善人类的生活对空气造成的污染。既然英国人做的到,那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却做不到?

  今年,我们全家不约而同的提出要少放些烟花。过年期间,我们全家只放了两挂炮仗。不仅如此,给亲戚朋友们拜年时还提醒他们少放一些。如果每个人都能少放一点,那蓝天就能看的清楚一点。烟花也是要花钱买的,少放一些,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省些钱,岂不是一举两得?

  如果平时放的多的人今年放少一点,平时放的少的人今年就放一点,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再次看见南京的蓝天!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wenhuazuowen/202201/2017279.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