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习俗作文范文1
在全国各地,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有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被子等,这种习俗被称为“扫尘”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贴上一幅大红春联,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听说这一习俗从宋代就开始了,一直传到今天。在民间的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人们还喜欢在门、墙、窗花等地方倒贴“福”字。大家知道为什么要把“福”字倒着贴吗?因为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到了”,“福气倒了”。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过年习俗之一。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着年夜饭,围坐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
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习俗就是放鞭炮和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床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小朋友们能收到好多的压岁钱,不过在此提醒小朋友们:压岁钱可不能乱花哦!要用在学习上!
过年的习俗作文范文2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节日,如何度过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一是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蚊子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二是贴窗花。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剪很多各式各样的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欣赏性与一体。
三是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士志》。除夕之夜,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在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瘟病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好啦,大家肯定还知道其他很多习俗,像拜年了,放炮了,扫尘了等等,我就不一一多说了。
总之马上过年了,我在这里祝大家新年快乐,合家团圆、高高兴兴过新年!
过年的习俗作文范文3
噼里啪啦,爆竹声响了,新年终于来到了。
我们全家人都围在桌子边上,桌上摆满了丰盛又可口的晚餐,在爷爷的带动下,我们开始吃饭了。我先给爷爷、奶奶敬酒,祝他们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接着,我祝爸爸妈妈工作顺利,平平安安。我还对长辈们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爷爷、奶奶各给了我一百元。我高兴极了!急忙把压岁钱小心翼翼地放进我的小钱包里。
吃完年夜饭后就贴对联。爷爷拿出一幅对联,我和表哥在一边帮忙,爷爷还把“福”字都倒贴在门上。
放烟火是我和表哥最高兴的时候,各种各样的烟火向四面八方展开,有红的、黄的、紫的、绿的等等,五颜六色,美丽极了。我和表哥尽情享受着烟火带来的无穷的欢乐。
夜晚的天空因为有了烟火的点缀,显得格外迷人,团圆的夜晚因为有了家人的祝福,更显得温馨与幸福。
过年的习俗作文范文4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曰——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
正月初一,是最快乐的曰子。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争了个第一,因为极想闻闻那香气扑鼻的爆竹烟味儿。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声音真大,四处飞溅,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吃过饺子后,我们一家人就去给各位长辈拜年了,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就是收到压岁钱了。
中午是丰盛的团圆饭。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街上玩,在街上点燃的爆竹在地上开出了美丽的花,漂亮极了,袋里装着长辈们给的压岁钱,甭提多高兴了。今天的小鸟也出来凑热闹,大概它们心里也很高兴吧。街上不愧是街上,玩的吃的样样俱全。看到的大多数是一些小孩,我瞧了瞧,有的三五成群的在放鞭炮,有的在吃炒凉粉,有的在买来的白石膏存钱罐上涂颜色,有的在游乐场里开心地玩耍……我还看见有的在卖气球、手*、跳绳、鞭炮,有的在卖小吃、点心、水果,吃的玩的样样俱全,真是无奇不有。
今天真是玩得太痛快了!算是一饱眼福二饱口福了。最为幸运的是那些卖主了,今天可是生意兴隆啰!
真心希望今天全国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快快乐乐,没有烦恼。
过年的习俗作文范文5
我们中国过年的传统习俗可多了,比如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等等,今天,就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禹时代就有了春节扫尘的习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就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这就是扫尘的来历和寓意,你们知道了吗?过年的时间你们一定要扫尘,将过去的一切穷运、晦气都统统扫地出门,让你在新的一年中好运多多快乐多多。
倒贴福字,大家都知道,在过年的时候,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门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出街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爸爸说过:“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期盼,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倒贴福字中的“倒”与“到”谐音,福倒也可读成福到,这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通常人们为了喜庆,就把福字精描成各种图案,比如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一系列的图案,大家一定要记住,到了过年一定要将“福”字倒过来贴。
就介绍这么多,我在这里祝大家新年快乐,合家团圆、高高兴兴过新年!
过年的习俗作文范文6
以前过年,只是和大人凑热闹。今年过年我只道了不少和春节有关的风俗习惯。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以示迎春之意。
年三十午夜吃饺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老人们都说吃饺子好。爷爷说吃饺子包含着非常的文化意义。饺子的谐音是交子,就是相交子时,交好运发大财。饺子的形状又像元宝,象征团圆和财富。
大年的`初五俗称为“破五”,妈妈说意思是要人们走出家门进行户外活动。这天上午我和妈妈坐公共汽车去公园玩,男女老少,人头攒动,人们身着五颜六色的节日新装,好像给公园装点了盛开的鲜花。人们有的在草坪上玩,有的在划船,有的在游乐园里玩……大家玩的真尽兴!
我还听妈妈说,从祭灶开始,新年就开始忙碌了: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贴嘎嘎,二十九去买酒,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在这里面,三十晚上和大年初一是最快乐、开心的,三十晚上可以看春节文艺晚会,初一去拜年挣压岁钱。每家每户都开开心心的,每人身上都穿着干净又好看的衣服,当然,我也穿。小朋友们可以用压岁钱干许多事情:买文具、买书、给灾区的小朋友捐钱……
总之我非常喜欢过年。
过年的习俗作文范文7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和许多国家一样,都有自己的节日,我们中国有很多节日:春节,妇女节,劳动节,儿童节等,这些节日中,庆祝得最轰轰烈烈的,习俗最多的,非春节莫属。
过小年,即农历二十三日(或二十四),送灶王爷上天(把供奉的灶王画火化),向玉皇大帝报告他所在的一家,在过去一年的表现。为了让灶王爷说好话,要供奉糖瓜,送行时还要用糖糊在他嘴上,让他上天言好事。到除夕再把灶王迎回来,就是买一张新的灶王画(画上画有灶王爷和他的太太灶王奶)供在厨房。
就这样,一年一度的春节就拉开了序幕……
每一年的大年三十下午,爸爸和我就开始贴对联,我们先准备好浆糊,然后我拿着对联来到大门下,爸爸把浆糊涂在门墙上,我们急忙把对联贴了上去,看着那大红吉祥的对联,把我家的大门装饰的很漂亮,我们的心里就非常美。
在我们家乡,拜年算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和任务,占据了“过年”时间这个绝大部分。初一一般是去老家向叔伯邻居拜年的,初二就是去外婆、舅舅姨姑家拜年了。初三以后就是向爸爸妈妈的朋友依次拜年。
这就是中国人们过年的习俗。
过年的习俗作文范文8
过年的习俗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奈之下,我准备去问正在贴春联的爸爸。
“贴错了,贴错了!”我看见爸爸将“福”字倒着贴,焦急地喊起来。“没贴错!”爸爸不紧不慢地回答。“那为什么要倒着贴?”我疑惑不解。爸爸解释道:“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哦,原来是这样!那过年还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呢?”我又发出疑问。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讲解起来。
原来,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直至今日。
听完爸爸的讲解,我这才恍然大悟。我又问爸爸:“为什么理发要赶在二十七呢?”“哦,民间有一条俗语,叫‘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原来是这样!”
我又发问:“那为什么要大扫除呢?”爸爸说:“大扫除是为了扫除一年的晦气!这是好兆头!”“那为什么送礼全送橘子啊?”我又不懂了。“这是因为啊,橘子的‘橘’字与‘桔’意思相同,而‘桔’和‘吉’又很相近,大家在新春佳节用橘子相互馈赠求个大吉大利!”“原来如此!”爸爸又说:“还有‘接财神’这一习俗。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的晚上,各家各户办酒席,为财神爷过生日。”我这才全明白。
今天我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太迷信了!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
同学们,我对“年”的习俗收获很大,可我不知你们的收获,若有更新奇的,快来告诉我吧!我先在这里祝你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wenhuazuowen/202201/2022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