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版《西昌县志》的《礼俗志》当中记载:“七月上旬縣(县)民迎祖以祀之”。按老西昌的习俗,烧钱纸的仪式得在农历七月十五那一天之前完成,而今天就有很多人家在进行这项祭祖仪式。今天小编就来分享老西昌过中元节的习俗范文,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老西昌过中元节的习俗范文
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元节,俗称七月半、鬼节,这一天也是佛教的盂兰盆节。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
农历七月十五原是小秋,民间要用新成熟的农作物祭祖,向祖先报告收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主要的仪式有祭祖、烧钱纸、赏孤和放河灯。
四川有中元节祭祖“烧袱纸”的习俗,即将钱纸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
中元节临近时,西昌的上西街就会摆起不少卖香蜡钱纸的摊点,摊点前都有专门代人写袱包的老大爷,每写一个袱包收1元钱。
袱包里除了装上黄色草纸那种最传统的纸钱外,还有随着时代发展衍生出的新式礼物,比如印有苹果手机、电脑等图样的纸模,纸上印的夹克和高跟鞋式样也紧跟着时代的潮流。
其实,在中元节为故去的亲人烧纸衣服并不是新鲜的.发明。
清乾隆年间有个叫萧麟趾的县令在修《普宁县志》时就写道:“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可见即使家里再穷,中元节时给祖先烧去纸衣也是必不可少的。
《诗经·豳风》里写过“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即七月火星下行,天气转凉,九月需要准备过冬的衣物以备御寒。七月天气已经开始逐渐转凉了,所以在给祖先“寄”去的袱包中准备好衣物,寄予的是一种关心和思念。
备好了袱包,在祭祖这一天,家家都会准备一桌好菜,摆好碗筷,敞开家门,意为让故去亲人的魂魄回来,享用这顿餐饭,期间家里人会轮番敬上三巡酒,各往酒杯里倒一点酒,分三次掺满。敬酒仪式完毕后,一家人才开始吃这些食物。
天色渐暗,一家团聚的晚餐结束,人们就会带上袱包去空旷的地方烧钱纸,一边把钱纸丢进火里,一边念着已故亲人的名字和想对亲人说的话。“祖祖、爷爷,来领钱喽……”烧纸的烟子太熏人,有的人说着说着就红了眼眶。
看着风把烧干的灰烬吹上天,总有人会说,“你看这风,收去了,收得好!”
通常在给自家祖先烧纸的火堆旁,会另起一小堆火,这个仪式称为“赏孤”,是为没有人祭祀的“孤魂野鬼”烧纸,体现着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传统。
而今生活节奏变快,传统的节俗被逐渐地简化,七月半祭祖烧钱纸的传统却仍然鲜活地存在着。
火堆中,那些由子孙儿女精心准备的袱包,像是寄去另一个世界的快递,承载着人们对已故亲人的美好祝愿随风殆尽,为故去的人捎去不一定能到达的问候,也为活着的人留下温暖的慰藉。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wenhuazuowen/202201/2023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