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兵马俑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兵马俑作文 篇1
今年春节,妈妈带我去西安,在西安我们去了骊山,秦始皇兵马俑,法门寺和大雁塔等景点,但最令我震撼的还是秦始皇兵马俑。
它是一个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地下军阵,它是我们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二,三号坑组成,博物馆展出的陶制陪葬武士俑和兵马俑共计8000多个,排列成阵,气势雄伟。俑分将军俑,铠甲俑,跪射俑等。坑内还出土有数万件实战兵器,馆内还展出了秦始皇大型彩绘铜车马。秦“兵马俑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展示了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辉煌。
兵马俑作文 篇2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位于距西安市城区30多千米的临潼县的秦兵马俑。
我在兵马俑博物馆看到了这一段历史:19xx年3月,在村民打井时,发现规模宏大的兵马桶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约两千多年的兵马俑。
我们来到了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现已发掘近4000平方米,这么多兵马俑个个昂首挺胸,有的望着敌军,态度高昂,好像准备着向敌军冲击,把敌人杀得片甲不留;有的手握强弓,一手持弓,一手持箭,好像正在准备向敌军射箭;有的昂首挺胸,平视前方,好像已经胜券在握,觉得一点也不可怕;有的神态严肃,好像即将开战,准备拼死一搏,乍然一看我觉得这些兵马俑比我爸爸还高,个头几乎一致。
我们走出一号坑,来到二号坑,我往下看了一看,发现好多兵马俑一点都没挖掘出来。我疑惑的问爸爸:“为是么还有这么一大部分还没有挖掘出来。”爸爸对我说:“现有的技术还挖不出完整的俑,不信你看。”我随着爸爸的指点,看见一块被挖掘出来的地方,里面装着许多兵马俑的碎片。
离开二号坑后,我对妈妈说:兵马俑为什么没有颜色了呢?我记得在语文书上看见时还是有颜色的呀!妈妈对我说:“因为氧气围绕在兵马俑周围,把颜色给腐蚀了。”我对妈妈说:“那是不是只要把颜料涂上去就行了?”妈妈对我说:“傻孩子,如果用颜料涂上去那就不原汁原味了。”我对妈妈说:“哦!原来是这样。”
三号坑面积为520平方米左右。已发掘部分,木质战车1辆,青铜兵器34件。我想三号坑肯定是古时候打仗的指挥所, 还有一群用殳的士兵,只不过他们的头都不见了,据说,三号坑还曾经失窃过,其中一个坑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
兵马俑坑,真是一个雄伟的地方;是一个汇聚当时全中国能工巧匠的地方;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是一个对20xx多年前工艺的见证;也是一个对20xx多年前军队战斗力的见证。
兵马俑作文 篇3
今天,我来到闻名遐迩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听导游介绍在1974年3月29日,正是冬去春来,农民忙着耕种的时候,临潼区西杨村的村民在村南打井,他们没有打出水来,却意外发现了一些破碎的陶片和青铜器,其中当过兵的杨老先生觉得这是古代文物,就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国家高度重视,从此秦俑考古队开始勘察、挖掘、清理和修复,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始对外展出。
我来到一号坑,眼前一片豁然,一排排威武的兵马俑尽收眼底,太壮观了!这些陶俑都是按秦军将士的形象塑造的,身体高大,体格魁梧,神态逼真,他们有的沉思,有的微笑,有的严肃,有的全神贯注,有的……其中将军俑和武士俑更是气宇轩昂。陶马高1.5米,长2米,匹匹昂首伫立,就像奔驰在战场上的骏马。这就是秦始皇千军万马打天下的气势。兵马俑的艺术太精湛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站在坑前,我觉得我就是一名指挥官,一声令下整个军阵就会风驰电掣般地冲杀过来。太威风了!
二号坑由于破损比较大,还没有开始挖掘。边上只陈列着五个陶俑。其中跪射俑最精美,它背后绳结上的彩绘,梳成三股的小辫,铠甲的走向和鞋底的针脚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我太佩服秦代的工匠了!是他们精湛的.技艺创造了震惊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三号坑的规模最小,是军事指挥部。
走出遗址大厅,我来到综合陈列馆参观。走进展厅,只见铜车马前人山人海,被围得水泄不通。等了好久才到了铜车马的跟前。这里展示着两辆车,都由四匹马驾车。一号车叫高车,是为二号车开道的。它设计的美观实用,车上有一把圆伞,站在伞下驾车的御手就不用担心日晒雨淋了。二号车叫安车,是车主乘坐的车。车主乘坐的地方就像一间小屋子,它有三个窗一个门,而且可以自由开合,有通风保温的作用,主人坐在里面很舒适。秦始皇出游的场面真风光,真豪华。秦始皇太会享受了。
参观完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我仿佛看见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时雄伟辉煌的气势。太震撼了!
兵马俑作文 篇4
在我家众多的工艺品中,有一个艺术品最让我情有独钟。它是一个约2分米的泥塑兵马俑。
它是几年前爸爸出差从外地带回来的,它由一个威武的士兵牵着一匹战马组合而成,那样子生动逼真,让我倍加喜爱。 兵马俑中的武士有着英俊的面孔和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他手持一把长矛,身披铠甲、战袍,样子十分威武。他身上全是伤痕,看来这是一位久经沙场,英勇无畏的战士啊!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那匹战马非常的精神,它身上的马鞍上有几颗宝石。都在闪闪发光。看到这匹战马,我就可以想象到战士骑着它,在战场上与敌人搏斗,奋勇厮杀的激烈场景。
有人曾用“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来比喻非常好的人和马。我的兵马俑就好比吕布与赤兔。因为它们不仅样子好看,而且是勇敢的化身。我甚至认为就是赤兔与吕布也比不上我的兵马俑,因为它们被能工巧匠雕刻的那样精细,栩栩如生。 如今,我和我的兵马俑已经成了最要好的伙伴,我们的感情深厚,难舍难分。
上学期的一天我们的学校开展活动,去教育基地体验生活。我非常舍不得我的兵马俑。于是,我便带着它一起去基地体验生活。晚上睡觉时我一直把它放在枕边。 我爱我的兵马俑,愿你陪伴我快乐成长!
兵马俑作文 篇5
星期天,我在马鞍山展览馆参观了秦兵马俑展。这可是很难的的机会。兵马俑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位杰出的皇帝--秦始皇的陪藏品。秦兵马俑受到人们的推崇和称颂,是由于文物的精美、规模的宏大、建筑的雄奇。
兵马俑的身材很高大,最高的差不多2米,最低的大概1米7。它们的重量不一,最重的有300公斤,最轻的有110公斤。兵马俑的形象、神态、年龄、身材、表情各不相同,就连胡须、发型、腰带勾等都是多种多样。他们有的半跪在地,有的站得笔直,有的低下了头,还有的手握兵器。每个兵马俑的姿态各异,而且盔甲也各不相同。据说他们的盔甲越厚,职位越高,盔甲最薄的就是士兵。看!那些站在队伍最前面的一定是将军俑,它身材魁梧,头戴金盔,身披铁甲,手里还握着宝剑,威风凛凛。看它那若有所思的样子,好像在考虑如何打退匈奴呢!后面那些一个个挺胸而立,精神抖擞,一定是武士俑,它身穿战袍,披挂铠甲,脚上还穿着前端向上翘的战靴,手里还拿着兵器,瞧他那神气的样子,准能把敌人吓的屁滚尿流!看!这个身披铠甲骑在马上的青年,就是骑兵俑,他手持弓箭好像在等将军一声令下就去与匈奴大军作殊死拼博!这儿还有一些陶马。它的大小跟真马差不多,匹匹都形体健壮,肌肉丰满。看它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哩……看着这些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我仿佛看到了那千军万马奔腾厮杀的古战场,听到了那号角齐鸣、战鼓咚咚的搏斗声。展厅还展示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铜车马是秦始皇陵的陪藏品之一,这一组铜车马是秦始皇銮驾制度的真实反应,象征着秦始皇帝銮驾的一部分。是地上王国乘舆制度在地下王国的形象体现。秦兵马俑气势恢宏雄伟,有着超凡卓著的艺术气息。
秦始皇陵兵马俑征服了中国,征服了世界,法国前总理希拉克1979年亲自来到中国参观秦兵马俑,称秦兵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他还说:“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真正到中国!”现在,兵马俑被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据说有一把青铜剑,它埋在潮湿的俑坑中已长20xx多年,但是锋利如新。科学鉴定表明,秦剑的合金配比非常科学,并且表明经过了铬盐氧化处理,所以,具备了刃薄、坚硬、锋利的特点。
参观结束了,我陷入了沉思。脑海里总闪现着一个个兵马俑的形象。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遗产,这么壮观的巨大工程,在科学技术还不发达的20xx多年前,全靠着工匠们的双手塑造,这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那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古战场上的滚滚硝烟,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那排山倒海,战马奔腾的嘶鸣声,久久回荡在我的耳边……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秦兵马俑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今天,更属于未来,面对秦始皇的百万雄兵,我们可以看到人民创造历史的伟绩。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今天,我亲眼看到了。我为我能生长在这个有着灿烂文化的古国而感到无比自豪。历史属于过去,而未来要靠我们自己创造!今天,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大地,万物复苏,经济腾飞,一派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作为一名新中国的少年儿童,我们肩负着继承祖先的文化遗产,振兴伟大中华的历史使命。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学习,掌握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而时刻准备着!
兵马俑作文 篇6
8月7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西安市看了兵马俑。那儿的兵马俑很壮观。有些兵马俑,你看它,长辫子,长裙子,可它却是男的,哈哈。其实兵马俑刚开始是有颜色的,只是一见空气被氧化了。我觉得咱们中国的古人可聪明了!
我想让我的朋友们也去看一看。我以后还要去看一看。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wenhuazuowen/202201/2027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