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话题作文 > 文化作文

民俗作文

admin 文化作文 2022-01-15 08:18:00 民俗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俗作文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民俗作文 篇1

  大家一定知道,每个国家在迎接新年时都有自己的传统民俗,而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在这方面的内容更为丰富。下面,就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过年时最常见的几种习俗吧!

  在过年时,人们往往都会在自家的门上贴上写着吉利词句的春联,在窗上贴上鲜红的窗花和倒写的福字,以此来辞旧迎新。其实它们的来历还都从一个古老的神话说起呢!传说在过年时,有一种怪物会出来为祸人间,但它惧怕红色,于是人们就想出了贴对联、剪窗花等红色装饰来驱赶年怪、确保平安。同时,人们希望来年更幸福,于是就把好听的话语写在对联上,讨个吉利。

  在除夕夜里,大家一定会聚在一起吃一年一度的团圆饭。这顿饭最受人们重视,平时不管大家相隔多远,也会尽量赶回来和家人团聚。年夜饭不仅最为丰富,也是一大家子人欢聚在一起的时候,一边吃饭、一边谈话,互敬互爱、其乐融融。

  当然,大家最熟悉的习俗就是拜年了。春节期间,大家都忙着走亲访友、彼此送上一份浓浓的新年祝福。当晚辈恭敬诚恳地给长辈作揖拜年时,往往能领到一份装着压岁钱的红包,那代表这长辈对晚辈的希望。

  虽然上面只介绍了几种习俗,但过年的传统还有很多很多。我们的民族文化是多么的富饶啊,这正是我国的特色。中国的过年,不但隆重,而且包含着亲人之间浓厚的情意。

民俗作文 篇2

  春节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定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风首春节的风俗,但是当时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xx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与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那么春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面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与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与漏壶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写了一些字,阿衡看见后,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杀万年,结果刺客被士卫抓住了,祖乙知道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道,就叫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后来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

  现在我们过年也有一些习俗,如倒贴“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民俗作文 篇3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儿,捏鼻儿(饺子);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这首过年的谣,反映了河南过年的大事记。

  在河南过年虽大同小异,但每个城市也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在我家乡信阳过大年,腊肉成一绝。

  信阳淮南各地民间都有腌制腊肉的习惯。对于爱吃、会吃的信阳人来说,腊鱼、腊肉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年货。信阳腊肉跟其他地方烟熏火燎的腊肉不同,这里的腊肉纯属自然风干,没有一点烟熏味。四五个月以后,味道极佳,人们会用腊肉做各种美味佳肴,如:腊肉膳片、腊肉炖萝卜。

  我到了家乡,吃的腊肉就没有以前的好吃。因为现在的人很懒,有的人简简单单搞一两下就好了;有的人在外面买现成的腊肉;还有的人是用不好吃的猪肉或者有病的猪做腊肉,吃了一点也不健康。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在买年货,有的人很早起来去街上玩牌,有的人在家里看电视;还有的人在贴对联。而我和爸爸去买做腊肉的材料。有的人看到我们说:“你们去干什么?”我和爸爸异口同声地说:“去买做腊肉的材料。”他说:“还要做腊肉,现在这个地方都有的卖,你买就行了。”最后我们没有理会他,因为他不懂个中的滋味。我们买完材料回到家开始腌制腊肉。三四天就腌好了,爸爸炒给我吃,那滋味让我回味无穷。

  又到了春节,谁还会去做腊肉,全都去买腊肉了,一个“买”字让人们失去了美好的东西啊!

民俗作文 篇4

  寒假回到了故乡——千岛湖。在奶奶家我发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有辣豆腐、米羹,米果,长寿面……

  一样又一样的新鲜东西令我百吃不厌。尤其是辣豆腐,听奶奶说豆腐也是自己做的,我的好奇心立马涌上心头,追着奶奶问这问那。奶奶乐呵呵地说:“我正在做豆腐,快过来看吧!”话音刚落,我就放下手中的东西,飞奔厨房。以前我听说过做豆腐,也吃过豆腐,但就是从未见过做豆腐,今天终于可以亲眼见到了。

  爷爷提着满满一桶乳白色的磨好的豆浆,将它倒入锅中,奶奶往土灶里添加柴火。我的眼睛瞪地跟铜铃一样大,丝毫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过了一会,锅中开始冒热气,接着开始沸腾了。我着急地问奶奶:“豆腐做好了吗?”奶奶不紧不慢地说:“别急,慢慢看。”这时,奶奶飞快地把豆浆舀到水桶里,又将它舀到铺了一层纱布的竹篮里,这个竹篮可是架在锅子上的。豆浆从缝隙里流了下去,但有一些东西依然留在了纱布上。我问奶奶:“留在纱布上的是什么?”奶奶边舀边说:“那是豆渣子,是不要的。”

  等豆浆全部流进锅子,奶奶飞快地拿掉篮子之后,转身拿起一个大勺子,轻轻地在锅子里搅拌。奶奶边搅拌边从杯子里倒了一些像油一样的东西。我好奇地问:“那杯子里的是什么东西?”奶奶解释说:“那叫碱,加了这个东西,豆浆就能变成豆腐了!”我高兴地又蹦又跳!仔细一看,咦!锅中有着一块一块的豆腐花。我急切地问:“是不是做好了?”奶奶无奈地说:“还没好,别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灶边,爷爷早就准备好模具,奶奶把豆腐花全部舀进模具里……

  今天的观看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知道了:做豆腐是民间的'一大习俗。

民俗作文 篇5

  我的家乡在赣县,它位于江西省五大河流之一――赣江河畔,也有着许多民俗文化,而其中,美食,最具有代表性。

  黄元米果算是美食中的极品了,它的制作有的地区还保留着传统的做法――制作黄元米果要先用黄元柴灰加开水过滤成灰水,冷却后浸米一夜,次日用甑蒸熟成饭,再将饭拌灰水,然后将这一大团的黄糯米放在一个类似于碗状的石器中,由几个人用木槌轮流敲打。完成上面的工作后,再用一根细绳来分解成一块一块金灿灿的黄元米果,再把这些米果放进一罐灰水中,可以保存三四个月,可随时取出来吃。那味道,简直是回味无穷啊!每当过年时有客人来了,总会送几块美味的黄元米果作为礼物。

  还有一种美食――米粉鱼,是我们赣南的特产。那味道,简直是一流的,绝对让品尝者赞不绝口。米粉鱼的做法也是简单的。先将用米粉拌好的鱼块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粉干上,再将它们放进一个蒸笼即可我家乡的民俗文化作文我家乡的民俗文化作文。待蒸好以后,一笼香喷喷的米粉鱼便出炉了。不论是粉干还是粉干上的鱼块,都是十分美味的。

  这就是我家乡比较典型的民俗文化――美食的一小部分。我们赣县虽是一个小城市,但我爱这里,爱这里的民俗文化,从而胜过其他的大城市。这就是我家乡的民俗文化了。

  中国各地都有各自的过节民俗,而我的老家,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这里的春节与别的地方截然不同。

  在云霄,春节期间忌讲不吉利的话,万一小孩无知,说了不吉利的话,要用纸巾拭嘴。同时忌吵嘴打骂和摔破碗碟,万一不小心打破碗盘,要将碎片收集起来放进石臼里,口中念“岁岁平安”,借“碎”与“岁”谐音来化凶为吉,保持祥和欢乐的气象。

  正月初一子时新年开始,家家户户燃放鞭炮,称为“开正”,还要在门前备清茶、糖果,焚香,称为“拜正”。初一日人人早起,穿新衣服烧香点烛,祭拜天地祖先

  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随即赐以红包。

  在“开正”的时候,家人都要吃点红糖线面汤。糖,意为甜蜜;线面,意为长寿,即祈求全家幸福长寿。

  初一日不吃粥,以免往后出门遇雨;不往户外倒垃圾,忌“财气外泄”。此外还有不不讨债,不打骂孩子等禁忌。

  怎么样?云霄的春节既讲究又别有一番风趣吧!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在网络、书籍上多多了解一些异地的习俗,多丰富自己的见识!

民俗作文 篇6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家家都郑重其事地举行祭灶仪式。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升天想玉帝禀报这家人一年里的善恶,供玉帝据以惩罚。于是,百姓们供上红烛,糖瓜没期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据说在大年三十晚上,他还要与众神同来人间过年,这个时候,家家则会举行“接神”,“接灶”的仪式。

  在腊月二十四,我随妈妈、爸外婆和奶奶一起打扫家里的每一处地方。以前 打扫的时候,都是胡乱打扫一通。但是,这一天是“扫房日”,所以可不能马虎了。此后家几乎胡焕然一新,店铺、百姓人家,新帖的春联光线夺目,显示着家富人宁,红红火火的鸿福盛景。

  除夕这天,家里祭祖、接神、接灶,非常热闹。大家也已经不工作了,在外的游子也千里迢迢的追赶回来。家里的长辈和晚辈汇聚一堂,随后我与弟弟妹妹们等待这发“压岁钱“。”压岁钱”的名字还有一个小传说:“年”好比“岁”,过年时,人们怕“年”来捣乱,就把压岁钱放在小孩子的床头枕底下。当“年”来到百姓家吃孩子时,枕头底下的红包发光,就把“年”给吓走了。从此,人们便有了这个习俗。

  吃过团圆饭,一家人陆续来到了门外,将鞭炮整齐有序的摆在两道中间。然后爸爸和舅舅把火线点燃。门外的鞭炮声跟鞭炮的名字一样——“震中雷”。看着一家人脸上露出的欢悦的笑容,听着门外震耳欲聋的声音。我不禁想起了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除夕之夜,通宵灯火齐明,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围在电视机旁看着各种节目,一起拍手叫好,欢歌笑语连不停,尽情娱乐。人们辞旧迎新。当新年的钟声响时,四面八方鞭炮齐鸣,欢庆活动进入高潮。

  初一一大早,热热闹闹的拜年便拉开了序幕。 ”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wenhuazuowen/202201/2051111.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