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话题作文 > 文化作文

民俗作文

admin 文化作文 2021-11-21 08:18:00 民俗作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民俗作文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俗作文 篇1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

民俗作文 篇2

  星期五是个风和日丽、空气清新的早上。学校组织我们四至六年级学生去陕西关中民俗博物馆研学旅行。它坐落于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中心带,东接翠花山,南靠五台山,西邻草堂寺,北瞰长安城。

  我们一下车,就看到了元乾通地的四个大字,它的左面有很多神仙,右面有很多的和尚在拜仙,上面还有一只非常大的凤凰,我被高大气派古朴的砖雕大门所震撼。

  进入大门以后,我们就看到了栓马桩。它被喻为地上的兵马俑。而后我们又参观了名人字画,参观完名人字画以后。先后又去参观了雷宅、孙宅、耿宅、毛宅、崔宅,它们的宅院各不相同,有的宅主是习武之人,有的宅主是做生意之人……然后,我们又来到了民俗展览馆,里面都珍藏着千手观音、十八罗汉、文房四宝,还有一些兵器、发簪等等。

  下来,我们还亲身体验了古人的生活习俗,如:学印名人字画、做中国结、唱华阴老腔等等。该到我们离开的时候了,而我依依不舍地上了回学校的旅行大巴车上。

  在这一次研学旅行和实践活动中,让我认识到了古代艺术的美,也让我了解了古人的生活习俗,以及要保护文物。

民俗作文 篇3

  民俗是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它反映了民族的精神和族人的性格。关注民俗,就是关注生活,也是关注文化。

  去年,正月初一,我们一家四口回家乡去看望年迈的爷爷奶奶,顺便去拜访亲朋好友。这是家乡的习俗。

  我们去拜访爸爸的好朋友——韩忠扬叔叔家。来到韩叔叔家的院子里,映入眼帘的是:院子的周围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这使我感受到了家乡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之深。韩叔叔微笑着和爸爸握了握手,接着带领我们进入了客厅,虽然客厅不是很胸有成竹,但即充满着温馨的气氛。韩阿姨为我们倒了杯茶,就连忙回厨房赶做“美味佳肴。”

  一想到美味佳肴,就不禁想入非非了。我怀着好奇的心去厨房“一探究竟”。只见厨台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食材。韩阿姨似乎在忙着什么,我把头探过去看了看。只见韩阿姨把面团压成小圆片,将小葱、肉沫放在圆片中,把它包起来,用手在周围捏起一些皱动,再用刀均匀的切成小条状,然后把这些小条向外翻,一朵“菊花”绽开了。最后把做好的“菊花”放进蒸锅里蒸一会儿,再用盘子盛出来。凑过头去嗅嗅,一股夹杂着鲜葱味的肉香扑鼻而来,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这可是招呼客人的必备之品,家家户户都会做,家乡人还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菊花包子”。

  这时,另一种食品吸引了我的眼球。说特别也不特别,说普通也不普通,它就是——粥。不过这粥看起来很有特色。里面放了海带、小葱、花生、肉沫和白菜。闻一闻,那种清香让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股味道,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

  不一会儿的功夫,桌子上已经摆满了美味佳肴。大家一起围坐着桌子,吃着美味的食品,聊着有趣的事情。热热闹闹的吃了一顿饭。

  因为爸爸工作的地方比较远,又因为马上要开工了,所以爸爸要连夜赶回去。我们一家人一起回遵义。

  我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乡。坐在爸爸的车子里,回想着在家乡的一切。这一次回家乡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家乡人民热爱土地的程度之深,热情好客的性格和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

民俗作文 篇4

  在我记忆深处一直有颗星星在闪烁,它永远也不会失去光彩。

  那是在太原过元宵是的情景:

  今年的元宵节,比以往元宵节都不太一样,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富裕起来,大街上张灯结彩,处处灯火辉煌,大街小巷里车水马龙,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整个街上热闹非凡。各个店铺里堵得水泄不通,望着这热闹劲,我不禁想起了唐寅的《元宵》 :“有灯无月不娱人, 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 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 如何消得此良辰。”我忘乎所以地吟诵了起来,却毫不发觉姐姐以悄无声息地站在了我的后面,“呦!表妹好雅致,这样看有什么意思,咱俩不如去逛逛?”“好呀好呀!”我连忙拍手叫好。

  来到街上我们也融入了这个热闹的气氛里,姐姐拉着我走东蹿西,一路逛下来,我们发现了不少灯笼,每一个都独具特色,让我垂涎三尺,有一针一线缝出来的,有清一色的,有用玻璃做的……在广场中央,有一支做工精美,巨大的走马灯,这只走马灯逗不少路人驻足观看。远处的夜空中鞭炮齐鸣,当烟花绽放在夜空中时,吐露出“元宵节快乐”的五个醒目的大字,这个原本就热闹的元宵又增添了几分韵味,那一盏盏美丽的莲花灯,帮人们传递幸福安康。

  元宵的一切都是那么吸人眼球,但我却享受做花灯的过程。做花灯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挑选好竹子是关键,竹子的好坏直接决定花灯的成败,不过我只会说说而已,这光荣的任务就交给实战经验丰富的姐姐了,竹子挑好,框架也准备好了,我可不能闲着这刺绣就交给我了,你可别小看我,我可是卧虎藏龙哦,说得轻巧,实践起来可难着呢,不是刺错了就是刺反了,反正就是漏洞百出,经过一番周折我可算是完成任务了。“嗯,不错不错可以买个好价钱了。呵呵”

  在这一天,纵使有多少不愉快,也一扫而光了。

民俗作文 篇5

  今天,我来到了白鹿原影视城,来探寻历史久远的关中民俗。

  快速穿过小吃一条街,来不及品尝美味的食物,我直接来到了错落有致的旧时建筑群中,那些土黄色的院墙让我感受到了关中城镇中的古朴气息。步入第一处院子,小房子中那些彩色的手工艺品引起了我的注意。平时对画画的爱好,让我对这些彩色的物件充满了好奇。通过讲解员的讲解,我了解到了关中特有的民俗之一 ——木板年画。

  看到我好奇的眼光,讲解员叔叔邀请我跟他一起操作完成一副年画。首先,他拿出一个滚轮,让我在红色的印油上滚动了几下,然后拿着滚轮在雕刻好的木板上进行涂抹。反复涂抹均匀之后,他拿出一张白纸让我铺在木板上,轻轻按压,等白纸全部按压平整之后,叔叔让我轻轻的揭开了白纸,我翻过来一看,一张颜色鲜艳,造型美观的木板年画就完成了。

  亲自操作完成的木板年画让我对普通劳动人民的智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民俗作文 篇6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名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名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乡—江西也有着与这边不一样的过节风俗!

  我们过节吃的年夜饭是用自家种的大米做的,饱满粒大。我们还要吃饺子、汤圆,用意是团团圆圆;饺子里会放少许糖,用意是这一年的日子过得甜美;还有一种“长寿果”,大多是给老人吃的,是在饺子里放些花生,用意是健康长寿。我们还把饺子和面条一起煮,饺子包的像元宝,名叫“金针穿元宝”。

  过年时我们还要贴对联、贴年画、拜祖先、敲锣打鼓......但最开心的还是我们这些晚辈了,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也表示了长辈们对晚辈新一年的祝福。我们还要到亲戚家拜年,不过,我们要送礼物,都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临走时,主人便会取出自家大桔,意在互赠吉祥。

  一年又一年。年就这样在传统的紧密急促程序中、在孩子们收到压岁钱的喜悦中、在人们吃年夜饭的快乐中渐行渐远。这也明显地展示了中国文化风俗的魅力!

  中秋这天,我早早地起了床,看见公公、婆婆在忙碌着,我跑过去一看,原来是在往盘子里放水果,有苹果、梨子、桔子、柿子、葡萄、桃子、菠萝,还有像刺猬一样的,我也说不上名儿,这些水里看了真让人垂涎欲滴呀!放完水果,再放香炉,并插上香。

  到了中午,公公双手轻轻地抱着一个像宝塔的东西,小心翼翼地放到大门口前的水泥地上,用火把这东西点燃,过了一会儿,等公公干完后,我问公公:“公公,这是什么东西?”公公点起一支烟说:“这叫九层香,是为了出门不遭受风雨!”我听了点了点头。

  终于到了晚上,一轮明月正冉冉升起,那银色的月光映着几丝羽毛般的轻云,美妙极了。吃团圆饭了,啊!这么多好菜!全是为了远到而来的舅公公准备的。吃完团饭,我们看了中秋晚会,看完中秋晚会,我突然想起了早上放的那些水果,我问婆婆:“婆婆,今天早上的那些水果不吃吗?放到那儿等坏呀!”婆婆笑着说:“小傻瓜,这些水果是为了敬月亮公公的,不是用来自己吃的,我们要让月亮公公的,不是用来自己吃的,我们要让月亮公公吃饱,出门才能保平安!”我似懂非懂地点着头。

  到赏月的时间了,我们大家各自搬了张椅子,来到大院子里坐下。大人们在谈论着,我看着圆圆的月亮想:“啊,皎洁的月亮,你引起了多少人丰富的想象。嫦娥偷吃仙药,从此寂寞地住在广寒宫内,吴刚被罚永远砍不断的桂花树,小玉兔儿在广寒里为嫦娥捣药……啊!,我多想去和嫦娥做伴,多想去慰问受苦的吴刚,多想去逗豆那可爱的小白兔儿呀!但都不可能成为现实……”这时,妈妈吟起了苏轼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吃着香甜的月饼,听爸爸讲关于月亮的传说……

  夜深了,温柔的月光洒满大地,一切都像披上了层银纱。房屋、树木都睡了,它们像睡在无比宽大的“摇篮”里。我也睡觉了,银色的月光把我的房间照亮了,

  圆圆的月亮伴着我进入了圆圆的梦。

民俗作文 篇7

  大凡北方人都爱喝粥,炒上三两个菜,熬上一锅粥,再吃些镘头、花卷、大饼之类的主食,这样的一顿饭,对刚从外面出差的人来说,最是能找到家的感觉。

  说到粥,便不能不提药粥。春夏秋冬,季节变幻,人的身体也会随着天气变化而有所不适,你尽可随着时光流转去吃各种时令粥。

  春季阳气生发,万物萌生,你可以今天吃红枣粥,明天吃首乌粥,后天吃山药粥,再后天吃萝卜粳米粥,只要你不嫌麻烦;炎炎夏日,暑热闷湿,用梨、冬瓜、丝瓜、西瓜皮、薏苡仁等做粥,自会让你食欲大增,暑气尽消;秋季燥邪侵袭,在煮粥时,适当加入梨、萝卜、粟子、芝麻等药食,起到和胃健脾、润肺生津、养阴清燥之功效;冬季么,还有点远呢,你先备下些枸杞、龙眼、胡桃便是。

  当然,吃粥还是不加带味的中药为妙,假如天天吃饭如吃药,还不如等病将罪集中起来受几天,好在上面提到的入粥皆好吃,你尽可敞开胃吃。

  鲜花也可入粥。南方多梅花,不妨将梅花花瓣与粳米同煮,保你神清气爽;三月桃花烂漫,五月月季吐香,六月百合盛开,七月荷花亭亭,九月菊花清丽,当是入食的好时节,或晒干研末,或切开成条,加蜂蜜或白糖与米同煮,那味道,嬉,不说。一年吃下来,四大美女看见你也要学阿拉伯女子,拿块布遮面。

  有专门卖粥的,名曰粥屋。简单干净,种类达十多种。放着音乐,一碗粥,一份小咸菜,经济又爽口。

  以前天天盼着腊八。上大学时一到那天如果不早起,便吃不上饭。如果赶巧在家,母亲会早早起来熬,那香味,让贪睡的我会一咕噜爬起来。现在为人母,虽常有早上来不及做,去外面吃的举动,但到那天,可是一定要早起做腊八粥的。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呵,吃这么多年的腊八粥,管它保佑不保佑,反正腊八吃粥的习惯是改不掉的。

  昨晚睡前本是想着泡上豆子的,睡到早上5点半,忽然醒来想起忘泡,赶紧起来洗豆下锅,又眯会,然后洗漱,炒菜。

  我这一锅粥,放小米、大米、薏米、绿豆、莲子、红枣、麦仁、花生仁、黑豆、姜豆等十来种,还没打开锅,那香味已经溢满我的小屋。

  清晨,因这粥香而愈发迷人。

民俗作文 篇8

  春节民俗,在全国各地大同小异。陕西民风古朴,春节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的岁首。古代的“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在“腊日”,即后来的“腊八”。南北朝以后才把腊祭移至岁末。到了民国时,改用阳历,才把阴历的“年”叫作春节,因为春节—般都在“立春”后,因而称其为春节。

  陕西人如今仍把春节叫作“过年”,并流传下来一个关于过年的故事。在远古时,有一种叫“年”的猛兽,每当寒冬将至新春来临的夜晚。出来食人,使得人们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发现这种凶残的猛兽最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个办法,一旦“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年”一见熊熊大火,听见叭叭炸响的爆竹,就逃遁得无影无踪。后来,便逐渐形成了过年团聚。守岁、挂红灯、帖对联、放爆竹、吃年饭的风俗习惯。

  陕西乡村腊月二十三即入年关,把过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农村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温饱。过罢小年,人们便为春节做准备了。一般农家,杀猪宰羊,碾米磨面,做点豆腐,购买蔬菜,吊挂粉条,准备好过年所需的一切食物。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为关中人蒸馍时间。家家户均短几笼子馍馍,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妇女上街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袜、老年人则购买红纸、年画、冥币、白麻纸等大年礼仪用品。

  大年前两天,陕西不论关中、陕南、陕北,还是城市农村,要“扫舍”,城里人叫打扫卫生。家家房前屋后,窑里赛外,连拐角都要打扫得于于净净。窗房上重新糊上白纸,贴上大红窗花。年三十早,家家房户贴对联和门神,屋里挂上年画。年终于来临了。

  腊月三十夜称“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晚”,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在外地的亲属千里迢迢赶回家与亲友团聚。入夜家家户户明灯高照(有的还在院子、田地坟头燃起运火),燃放爆竹,达旦不眠,谓之守夜(岁)。否则一年都会变做或者不吉利。守岁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包饺子。在城里全家团坐一起。擀面皮的擀面皮,包馅的包馅,欢声笑语,喜气洋洋。刚结婚的新媳妇和女婿“回门”,蒸20个大礼馍,带4包厚礼(糖、烟、酒、点心)看望父母,当日返回,不在娘家住宿,有“正月不空房”的习俗。过年期间,各乡村都组织起来,敲锣打鼓,演戏唱曲,进行文艺和体育比赛,热闹非凡。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wenhuazuowen/202201/2052095.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