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今天,语文迷小编为大家分享一则山西三月三民俗,快和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段《论语》中描写的“祓除畔浴”,正是春秋时期上巳节洁身祈福的重要内容,源于中古临水祭伏羲,后渐变为祀神、沐浴、踏青饮宴等活动,魏晋以后时间固定为三月初三日。
“三月三日天气新,汾河两岸多丽人”。山西上巳节民俗沿古而融新,除临水游乐、祀神如 “南祭华佗献雄鸡,北祀王母蟠桃会”,还有荡秋千、放风筝、踏青郊游等活动。其中上巳节饮食,有“朋自远方来,童冠八九人。伶人理新乐,膳夫烹时珍”的郊外饮宴,更有挑吃野菜之习俗。
挑野菜,烹而食,俗称“斩百病”,是晋地“炎鞭百草,药食同源”之遗风。暮春三月,草木萌发,绿蔬遍野,正是人们采药、挑菜的好时节。采药,忻州吕梁一带有“挖茵陈蒿”习惯,认为三月初三清晨采得芽叶可入药,茵陈若做粥、凉拌,则为春季保健的佐餐佳品。晋南多采白蒿,入药之外,还拌面蒸成谷蕾吃,泄火明目,防治肝病。
上巳挑菜,首重树木春芽,山西民间就有打榆钱、剪椿芽、摘柳芽之俗。榆钱和面粉作饵,蒸制成块,称为“榆钱谷蕾”,吃起来软美可口。《明宫史》、《景物略》就记有“三月榆树初钱,民间和面蒸食之,曰榆钱糕”。香椿芽拌豆腐,现已成为节令小吃,晋南一些地区还腌制香椿,备四季食用。柳芽除拌豆腐吃外,还可凉拌,现有罐头柳芽,已进入高档酒店作凉菜原料。
田间山沟野蔬,是暮春挑菜的主要内容。大同一些地方采食龙须菜,味极清美。龙须菜别名山芦笋,被誉为山菜之王,可防癌、降压,能治疗多种疾病。兴县三月初三中午,吃蔓菁苗与干菜、豇豆煮成的'“闷红粥”,当地俗信能消病延寿。介休一带,多采银条菜,为野蔬中罕见珍品,色白如玉,脆嫩可口,被誉为介休“八珍”之一,可拌食凉菜,或与猪肉同烹,风味独特,古诗尚有“清清白白银条菜,玉版冰壶总不如”之句。晋西南还采野生蕨菜,俗称 “龙头菜”,茎卷曲恰似一柄如意,又叫 “如意菜”,质地脆嫩,味道鲜美,不但可成筵席原料,而且药用价值较高,“去暴热,利水道,补五脏不足”(《本草纲目》),日本民间誉为“雪果门珍”。山韭菜,更是营养味美,采多后,晋南以果醋腌制,月余即有酒香扑鼻,多调汤面而食。晋北大同则习惯制“压韭茄子”,成风味小菜,咸淡可口,清香宜人。若是小山葱,可拌豆腐吃,歇后语有“小葱拌豆腐—— 一清二白”。
【拓展阅读:山西饮食民俗】
民以食为天,饮食民俗是主要的民俗形式,亦是形成地方生活习惯和人性特征的重要因素。山西面食闻名于世,地方风味小吃更有盛誉,山西人爱吃醋则是人所皆知。山西人喜食杂粮,干饭稀饭结合,主粮杂粮调剂,花样多,南北风味各异。晋北地区寒冷,喜食含热量较高的莜面、山药蛋、玉米等,副食佐以萝卜、豆腐及腌菜。忻州晋中大部分地区则以高粱、玉米为主食,腌制咸菜、酸菜佐餐。晋南大部分地区喜食饼子、干馍,晋东南人则对小米饭有着浓厚的兴趣。
饮食是物质的,然而待客之道,却有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和精神内涵。亲友相聚,交流感情,待客之道是最直接的途径。山西人特有的精明厚道、热情淳朴、重礼尚义,我们都可以从饮食待客的形式中窥出端倪。山西民间待客,累月经年形成了规范,谓之道。其道之一首先是 “好客”:无论是近戚远朋、常友稀客,均待之以程度不同、规格各异的“宴礼”,必使宾至如归,“近悦远来”(《论语》)。这方面又主要分为岁时年节待客、人生礼仪待客、事务待客以及亲友造访待客等。
此外还有亲友造访待客等,不需要有特殊的缘由。凡有客来,必迎来送往,“烹鲜击肥”。“有朋自远方来”一向被民间百姓视为“不亦乐乎”的喜事,形成山西人“广交天下朋友”的一大品行特色,反映了山西人重乡土亲情又好远来宾朋的敦睦情感传承性、社会交往群体性与宾客之交的开放性。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wenhuazuowen/202201/2055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