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民俗——游百病篇一】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月十五元宵活动,不单单在一个“吃” !其内容多种多样。而我的家乡四川省苍溪县,正月十六的“走百病”则更具特色了。
“走百病”是通过游览散步消除百病的一项健身运动。此活动最初仅限于妇女,旧时妇女多操持家务,养儿育女,因此身体劳累,体质较弱,容易生病,在每年正月十六日这天,以驱除病邪为主要目的,出门四处游走,意谓将家里病邪驱散。将人体的各种病痛“丢”在山野,一年四季健康通泰。天长日久,形成传统习俗。
正月十六这天,人们早早地出门,有抱着孩子的妇女,有被搀扶着的病人,也有拄拐杖的老人等,乡间的道路上、树林间、山岗上、河水旁到处是游走的人群,公园里、街道上都挤满了人。人们边走边看,有时还边走边唱,精神为之振奋。通过野外游览,饱览如诗如画的家乡美景,呼吸新鲜空气,有益于身心健康。 还有的“游百病”的人们大多数都流连在红军渡、梨博园、杜里坝、滨江花园,徜徉于嘉陵江畔,信步于西武当山,去那里品尝美食,去那里畅游诗话雪梨廊,体味梨乡文化风韵,去那里欣赏梨乡美景。
家乡的“走百病”不正蕴涵着“防病健身”、“养生保健”的深远意义吗?如今人们丰富多采的春游活动,街头巷尾广泛开展的'冬季舞蹈健身、形形色色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也正是“走百病”这一传统风俗的延续和发展。
愿这一民俗继续沿袭下去,愿家乡的人们安康快乐!
【苍溪民俗——游百病篇二】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六“游百病”,在我的家乡—苍溪,那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男女老少,几乎倾城倾巢出动,像候鸟迁徙般出门到四处去游玩。
放眼远望: 梨博园内,人影瞳瞳;滨江路上,人流如潮;杜里坝内,人山人海;红军渡,西武当,游人摩肩接踵……大家扶老携幼,呼朋引伴,结伴而行,或观赏自然风光,或登山俯瞰四野,或草坪屈膝打坐尽兴游玩,或带小孩河滨放风筝,或山上寺庙敬香祈祷……他们尽情地享受着“游百病”带来的欢乐。
说起苍溪“游百病”风俗的由来,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的一个农历春节,天府之都被一支外族武装围了个水泄不通。这里历来少战火,城墙早已年久失修,如何抵挡敌侵!百姓们闻风而动,挖土加固城墙。城墙见天上涨,不料,风侵露寒,加之连日劳累,城中闹起瘟疫,许多人卧床不起,筑城人数锐减,城墙浮土也未夯实。正月十六清晨,城外号炮响起,敌军攻城。霎时间,杀声大起,金鼓齐鸣,万箭齐发,云梯直上。顿时,守城军丁百姓奔向城墙,男女老少齐上阵,连许多患病的人也硬撑着跟上去。人们手挽手,肩并肩,踏着节拍,将新土踩得牢牢实实。守城军民脚踩实土,同仇敌忾 ,砍的砍,戳的戳,终将敌退,意想不到的是,那些身染瘟疫的人,在分享胜利的同时,不约而同地发现自身的病不治而愈了。人们认为,正月十六是个好日子,走出户外能去病去灾。于是,从唐代起,就流传下来,在这一天去“游百病”。这一习俗也从成都向天府四周辐射,苍溪正月十六“游百病”也由此应运而生。
随着岁月磨砺,沧桑演变,其它地方 “游百病”早已淡化,而苍溪的“游百病”民俗则世代沿袭,经久不衰。据人们讲:经过正月十六这一游,就会使“百病”在舒心畅快的短距离旅游中,全部“遗”在路上,“遗”在野外,使得“百病”全消;没病没灾的会好上加好,更加健康;有病有灾的正好“遗”掉,逢凶化吉,时来运转!
从科学的层次考证,我们其实会发现,正月十六“游百病”就是一种春季的全民健身运动。常言道“走一走,能活九十九”,徒步锻炼是获得健康体魄,抵抗各种疾病的有效方法。 因此,“游百病”对人们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以车代步时候多,锻炼时间太少太少,徒步运动十分有限。这样看来,我们不仅要正月十六“游百病”,更要天天“游百病”。
我们家乡对此民俗非常重视,“游百病”已经从传统的地方习俗演绎成了一场生动的全民体育盛事。不但正月十六“游百病”,还在玄武广场等地方,更增加了健身项目展示、自行车运动、象棋比赛、网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老少皆宜文体项目,让人们在节日里尽享受着全民健身活动的乐趣。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wenhuazuowen/202201/2055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