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话题作文 > 哲理作文

修养的话题作文:把握“度”的功夫

admin 哲理作文 2016-09-25 08:18:00 修养作文

  修养是你在别人失意时一句体贴的话语,是别人帮助你时一句简单的道谢,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作文范文,快来欣赏与借鉴吧,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把握“度”的功夫【篇一】

  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是笼统而简明,西方人能写一篇论文的事情,中国人可能寥寥数语就讲完了。一部博大精深的《道德经》,只有区区5000字。若是用黑格尔的思维和叙述方式,可能写几十本厚书都不止。中国语言有时只几个字便彻照幽微,力透纸背,饱含玄机,令人思之无穷,比如“上善若水”。有时一个字便包含了无尽的智慧和韵味,如中国人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讲究要把握“度”,这个“度”便令人回味无穷。

  《说文·又部》上解释:“度,法制也。”其意指标准、限度、幅度、法则等意思。《国语·周语》有:“用物过度妨于财。”贾谊《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相传儒家心传秘诀中“允执厥中”的“中”就有度的意思,“中庸”也有度的意思。

  “度”就是利与害的分界线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会碰到如何把握好“度”的问题。

  若把握不好“度”,事物的结果往往会走向预想的反面。例如,我们讲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如果一味放任自流,让其起全部作用,财富就会越来越集中,造成贫富差距畸大,引起社会动荡,最后还是会影响经济发展。我们讲要更好发挥政府在经济中的调控作用,但如果政府管得过多过死,全搞行政命令,就会影响经济活力,最终阻碍经济的发展。所以,关键是要把握好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度”。

  若把握不好“度”,好事就可能变成坏事。例如,父母关心爱护孩子是好事,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但溺爱过度,就可能使孩子学坏,成为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我们平时教育做人要有骨气、有个性,不能逆来顺受,不能低三下四,不能生活在别人的影子里,但如果一个人过于清高孤傲就会惹人嫉恨,没有朋友,人至察则无徒。这样,反而不利于他在社会上的发展。

  若把握不好“度”,正确的就可能变成错误的。真理和谬误常常只有一步之遥。例如,我们要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搞适度规模经营和新农村建设,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尊重农民意愿,搞强迫命令,非法剥夺农民土地、赶农民上楼,这就犯了错误。又例如,有的家长为了孩子的未来幸福,过分干涉孩子的职业选择、婚姻自由,对孩子造成伤害,往往是好心办了错事。

  若把握不好“度”,有利的事情就可能变成有害的。例如,生了病要吃药打针,治疗疾病,但如果没按医嘱或没把握好用药的量,本该服一片,你为了早日治好病服了十片,这就会造成药物中毒,甚至导致生命危险。工作勤奋努力是好事,但若不注意劳逸结合,过度劳神伤身,就会身心疲惫,积劳成疾,结果适得其反。

  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把握好“度”很重要。度就是分寸,就是好与坏、正确与错误、利与害的分界线。把握好“度”既是一个认识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光认识到把握好“度”的重要性,并不一定在实践中就能真正把握好“度”。

  “度”就是恰到好处

  把握好“度”是一个长期修养的过程,至少需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真功夫:

  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把握好“度”,首先必须对所面对的事物有透彻的认识,并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也就是说,要知道“度”在哪里。这就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分析事物,研究事物,做到胸中有数,从而找到把握度的节点。

  要有超越功利的境界。这就是说要客观公正地对待事物,不能有私心,不能怀着个人目的去处理事物。人一受到功利的影响,必然会偏离事物原本的真相,必然不能按事物的本来面目而把握好事物的度,从而失之无度。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很高的道德修养,不为名利所动,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困难所惧。有了这种淡定的境界,才能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做到“允执厥中”,不失其度。

  要有洞明练达的智慧。“非知之难,行之惟难。”把握好“度”,是学问,是智慧,它没有秘诀,是说不出、写不来的。这种智慧是人的学问、实践、天赋、悟性等综合素质的体现。这种智慧是在实际生活的挫折中积淀和磨练出来的,是反思失败中悟出的,是苦难对人的回报。常言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即如是也。

  总之,所谓“度”,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恰到好处。正如司马相如形容绝代美人那样:“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如果对“度”把握到这个程度,那就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了。

  一个“度”字定格了一个人的能力品位,“度”字中见德行。“度”字中见学问,“度”字中见智慧,“度”字中见成败。

  那边的世界静悄悄【篇二】

  按照国内某些传闻给人的印象,美国和加拿大这些属自由世界的国家,一切都是自由的,自由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程度,甚至自由到混乱无序的程度。走马观花式地到这两个国家走了一趟,才发现满不是那么一回事,反而觉得那边的人起码在某些方面还很呆板,某些方面还不如国内自由。

  我们说得最多的是言语自由,可以在大街上骂总统而不担心被传讯。我所走过的五六个城市没有看见谁这样骂,甚至连一起吵架骂仗的场面也没有发现。在纽约的地铁车厢里,无论白人黑人或黄皮肤的亚洲人,大家都静悄悄地坐着或站着,有的看书,有的看报纸,什么也不看的人,就呆呆地端端地坐着或站着。没有人说话,没有旁若无人声贯车厢的交谈,更没有肆无忌惮的浪谝和浪笑。偶尔有相识的人打招呼或说点什么,也是轻微到只让对方听见就行了。据说,美国法律没有关于在地铁里大声喧哗违法的条律,车厢里也没有张贴悬挂不许喧哗不许吐痰不许乱扔果皮纸屑的牌子。大家都不说话,显然不是美国种系的人生性寡言,也不是法律制约或罚款强迫制裁的结果,那是一种社会生活的无形的公约,自然的习惯,个人的修养。

  有次在地铁里碰到一位演说的黑人,他从前面的车厢窜到我坐的这节车厢,放下一只黑提包就开始了讲演。我听不懂英语,但从他说话的腔调说话时的表情和打出的`颇为有力的手势来判断,肯定是对什么事义愤不平因而情绪激昂慷慨。陪我的朋友悄悄告诉我,这个黑人在骂纽约市市长,说那个混蛋市长竞选时曾许诺改善失业者的生活,结果是当上了市长就把许诺忘记了,失业者的救济金没有增加一个钢镚儿……云云。令我惊讶的是,他的长达十余分钟的演讲过程中,车厢里寂然无声,看书看报的人依然津津有味地阅读,闭目养神的人懒得睁开眼睛,几乎没有谁有兴趣看演讲者一眼,更没有凑热闹瞎起哄的现象。那黑人演讲完毕就从皮包里掏出一件什么小物品推销,一件也没有售出,就提着包窜到后边一节车厢去了。他走了,车厢里仍然没有丝毫反应,对黑人演讲者的行为没有任何褒贬和议论。

  在人群聚集的所有场合,没有我们的城市里那种嘈杂的市声。无论大饭店或小饭铺,无论白人开的西餐馆或华人开的中餐馆,食客选好食物就坐在餐桌旁静静地吃喝,没有猜拳行令,没有喧哗,即使结伴而来的三五朋友在一桌进餐,交谈也是小声地进行,绝不影响邻近餐桌的食客……

  而居民聚居区更是一种难以理解的静谧。在大波士顿的一个中等偏下阶层聚居的小城里,各式各色的尖顶木板小楼房鳞次栉比,一般都是三层或二层的私有住宅。我住在一位华人家里,首先惊讶的便是这里的安静,从早到晚听不见人们说话的声音,不必说引车卖浆提篮卖蛋的吆喝,连孩子的嬉耍的声音也听不到。早晨起来走出宅门,树上是一片鸟鸣,邻近的一位看上去年过七旬的老头往草上撒着面包渣儿,鸟儿便从树上扑落下来,在老人脚下食早餐。松鼠也从树上溜下来,与鸟儿争食。凡有街树的地方,到处都可以看见松鼠在树枝间跳跃,动物和鸟儿对居民的信赖达到了无防无虞的状态。

  这个几万人聚居的城镇从早到晚都是悄悄静静的,家家的汽车来也悄然无声,走也悄然无声,没有喇叭鸣笛之声。在这里住着,我望着稠密的尖顶楼群,对这里的安静总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总是无端怀疑那些漂亮的建筑物里是否都有人居住,然而从家家门口停放的汽车判断是不容置疑的。人居住在这样恬静的环境里,即使有什么窝火的情绪也都容易平息舒缓下来,起码有利于心血管脑血管有毛病的人养息。

  如果说公众场合的良好秩序凭的是每个公民的自觉来维持,那么对酒的严格限制却带有法律的严肃性制约。美国的大小餐馆都不许售酒,各种饮料应有尽有,可乐咖啡果汁等等,都是不含酒精的,连啤酒也不许在餐馆销售。

  和一位律师吃饭,在朋友的家里自然可以喝酒了,然而律师说,他这种职业是不允许喝酒的。这个规定的惟一目的,是怕律师喝得神经兴奋胡说八道。这位律师朋友说,自己的职业本身就是以法律为神圣的,自己如果不遵守律师自身的职业规定,连自己心理上都难以自信起来。这显然又是一个有职业道德的人本身修养的话题了。

  如果从这几方面来对照我们,我们显然比美国、加拿大人自由度大得多。而这究竟是一种光荣的自由,抑或是一种丑陋的习惯?

  藏在垃圾里的善意【篇三】

  去法国留学后,当地人最让我觉得奇怪的生活习惯就是清洗垃圾。

  我和另一名中国留学生小丽同租一处民居,房东是位60多岁的老太太。租房的第一天,房东就给我们立了一个奇怪的规矩:垃圾扔掉之前,要先用洗涤剂清洗干净。“您说什么?”我怀疑自己没听清。“我的意思是,需要扔掉的垃圾要事先清洗干净,然后才能扔掉。”

  真是匪夷所思。垃圾又脏又乱,通常一扔了之,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地清洗呢?虽然不明白原因,但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地按照房东的要求做了。

  我发现,每天早晨吃过早饭,房东就开始在公用洗刷间里清洗垃圾。她首先把垃圾按可回收与不可回收进行分类,把可回收的清洗一遍,分为水洗与干洗,整个过程大约耗时半个多小时。这半个多小时对于我们起早赶着去上课的人来说,可是非常宝贵的。因此,我和小丽把扔垃圾的时间改为晚饭后,趁着夜黑,偷偷地扔到门外的垃圾箱里。

  一天晚上,我去洗刷间,竟然发现房东正在清洗我们扔掉的垃圾。我顿时羞愧难当,赶紧伸手帮忙,一边干活一边和她聊起来。

  “垃圾通常是没用的东西,在法国为什么还要清洗干净呢?”我问房东。

  “怎么会没用呢?”她拨弄着垃圾说,“这杯子虽然我们不用了,但洗干净后,若有人需要,就可以直接从垃圾箱里拿走了。还有这张报纸,有人想看,伸手拿来看好了,保证干净。对于一些食物,我们吃不了,包装好放在门口,想省钱的人,完全可以拿去吃,一点都不会有问题。”

  “什么人会来拿这些东西呢?”我很好奇,心想,或许只有乞丐吧。

  “谁都可以来拿啊,只要需要。不光穷人来取,就是富人们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可以随手取之,没人会笑话的。你看有些东西我们用不着,让需要它的人拿去,多好啊,既不浪费,还帮助了别人。所以我们首先得清洗干净。否则,会被人笑话呢!”

  我问房东:“是不是所有的法国人都会这么做?”

  房东笑了笑说:“大多数法国人会这么做,但也有个别例外,这是难免的。有时候没时间做这些,有的人家还会花钱雇个小时工来做。”

  我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

  清洗垃圾既美化了生态环境,又实现了废物再利用,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份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博爱情怀,这是一种自身的修养,更是一种生活的睿智。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zhelizuowen/202201/1844028.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