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秋风作文3篇,欢迎大家分享。
秋风作文 篇1
现在正是秋天。秋天,它带给我们的是那凉爽的秋风。
秋风,把果实给了我们。风一吹,葡萄成熟了,晶莹剔透,犹如紫檀色的宝石上还闪着银白色的光呢!苹果结在枝头,红彤彤的,就像一盏盏红灯笼似的,点亮自己,照耀别人;黄黄的梨子宛如一个个金灿灿的葫芦;青绿的香瓜也逐渐在人们的口中传递着,棕褐色的籽、甜津津的水让人们赞不绝口;海南蕉也随着人们的喜爱上到了树上,等待人们采摘……秋风的魔力可真大啊!
秋风,把食物送给了我们。风一扑,稻田立刻金灿灿的。远远望去,如果谷子泛动了几下,那就像金色的海洋里有几丝波纹;大豆忍不住了,它需要空气,于是它就从闷热的豆荚里蹦了出来,落到带有芳香的泥土上,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辣椒有意见了,它的脚又尖又短,哪能支撑得住这又胖又肥的身子?……秋天的动力还真不差呦!
秋风,把凉爽的风带给了我们。风一来,叶子就在迎风摆动,有时风力一大,还可以望到漫天飞舞的灰尘与树叶。如果风力较小,就可以搬来一把板凳坐在板凳下,和别人一边喝茶一边谈话一起享受这美好的时光;在家里勤奋学习的人不想搬板凳支外面,于是就到阳台上,边学习边吹风,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啊!
秋风,它把食物、欢乐带给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它,珍惜它。
秋风的力量可真不小!
秋风作文 篇2
我,漫步在秋风中,感受着这金色的风。远远望去,一片片金色的稻田,那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再看看农民伯伯那古铜色的脸上,荡漾着丰收的喜悦。
我,漫步在秋风中,感受着这五颜六色的风。低头看看,路边一朵朵五颜六色的野菊花,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像霞……它们用它们的美丽,赞美着这美好的秋。
我,漫步在秋风中,感受着这棕色的风。抬头看看大树上的树叶,它们离开了大树的怀抱,落到了地上,被人踏进了泥泞里,但它们没有一点怨恨,也不感到一点悲哀,因为它们深深懂得,虽然自己化成泥土,但会换来更美好的春光。
我,漫步在秋风中,感受着这充满欢乐的风,看一看大树下的人们,吹着这凉爽的秋风,有说有笑的,这充满欢乐的风,飘得很远很远……
秋风作文 篇3
那是一间再简陋不过的茅草屋,当时只不过是主人避战乱暂栖身的地方。这种茅屋大约是连许多僻远的小山村都不常有的了。谁能想象,那里曾居住过一位被喻为“诗圣”的大文豪呢?这倒是值得现在那些总嫌房子小的人深思:这茅屋的主人在那么简陋的地方照样可以写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房子小点又有什么呢?
茅屋究竟有多简陋,我也很难想象得出,毕竟真正的茅草屋我也没见过。不过在我的脑海中,那屋子大约就是间用那些干枯发黄的茅草堆起来的摇摇欲坠的'“危房”吧!果然,秋风萧瑟,房顶上的茅草就被层层卷走了,挂在树梢,飘入池塘,还有些没被风刮远的,就被那些顽童们公然抢走了—那虽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毕竟拿回去还能修自家的房子呢!
俗话说“屋漏偏逢连阴雨”,茅屋顶部的茅草被风卷走了,偏偏又下起了大雨。忘了是在哪个相声里听过这样一段:“外面下小雨,我家就是中雨;外面下中雨,我家大雨;外面大雨,我就暴雨。每次一下雨,我们就全家到街上避雨去。”想必这茅屋里亦是这样的惨况。雨不停的下,小孩儿不谙世事早睡着了,大人却在这冰凉如铁的布衾中无法入眠,家里处处都是湿的,处处都被淋着,这样的惨状怎能挨到天亮?淋过雨的人都知道被淋之后那种彻骨的冷,何况是在这样一个阴冷潮湿的屋中。这便是茅屋遭秋风秋雨侵袭之后的“惨况”……
这里代叙一下,现如今那间“茅屋”,因为这里的主人名声实在太旺,也就成了一处名胜古迹,自然也就不能称它“茅屋”了,要叫它“草堂”。草堂听起来比茅屋气派些,历史上也有不少人以它命名自己的居室,比如清代著名才子纪晓岚,他的居室便命名为“阅微草堂”,不过纪晓岚好歹是乾隆盛世的一品大臣,他的府第自然不会差,取名草堂只是一种自谦的说法与清正廉洁的决心。而咱们文中的“茅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草堂”—恐怕连“堂”也算不上吧。现在,这草堂已被修得焕然一新了,砌得十分整齐,用的是水泥、木头,只有房顶盖了点茅草,虽看上去很简朴,却早已不简陋了。有人愤然曰“太假了”,不过这也不能怪重建草堂的人们,毕竟,要真的按原来的样子,只堆一堆枯草,风吹雨淋的,加上游人那么多,估计不出半年就要彻底重建了!
说完草堂,再来说说哪位名垂千古的草堂主人—唐代大诗人杜甫。一提起他,我们就总想起“忧国忧民”这四个字,看他的诗篇,很少写个人情感的,而大多数是与国家息息相关的。看到城破家亡,他会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悲痛;听到官军收复失地,他会有“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振奋;战火纷飞,看到政府征兵益急,他会写下“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看到无数家庭妻离子散,他会写下“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民生疾苦他时刻挂念心肠,而在那间漏雨的茅屋中,淋着雨,那样凄惨的境况下,他会想起什么?—如何才能有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掩护这些贫寒的士人啊!那么,让我自己冻死也无怨无悔。
推己及人,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何况是在自己遭受苦难的情况下还心系天下寒士呢!就好比我们淋雨时,是否会想到他人还没法避雨?饥饿时,是否会想到他人还没有食物?痛苦时,是否会想起他人的伤心苦闷?是的,杜甫在这篇文章中并未表达自己想得到一间宽敞的大屋,不再忍受风吹雨打,而是在想,天下如我一般饱受寒冷折磨的贫苦人士若有朝一日皆能有温暖的居室,我宁愿一个人冻死在这破茅屋中!只要天下人皆寝食无忧,安居乐业,我一人受冻又算得了什么呢?这份身处茅屋的济世情怀,不得不令人感叹。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知他在写“古仁人”之时有没有想到杜甫,想到他在破旧寒冷的茅屋中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叹。总之我认为,他便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典范。
一间漏雨的茅草屋,一个心系天下的伟大诗人,一篇流传千古的长诗,在岁月的长河中,它们所传达出的某种品质非但没有被时间冲淡,反而越发显得弥足珍贵,也许,当今社会越来越缺少这种品质,因此它越来越珍贵了。心系苍生,忧乐天下,可能于我们而言太宽泛,太遥远,那么,推己及人,为他人着想也是这品质的一部分。在赞叹古仁人为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后,我们是否也应该做些什么呢?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ziranzuowen/202201/1242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