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烧蚁窑”源于本地一个争取自由的民间传说,相传在宋末元初,元政府对当地汉人采取镇压政策,限三户共用一把菜刀,防止造反。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潮汕中秋风俗作文,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篇一:潮汕中秋风俗作文
八月十五中秋节,有许多有趣的活动,如:拜月娘、荡秋千、游“月娘”、燃烟堆、烧瓦塔、观神。
荡秋千,预先在空旷的草地上搭起高达两层楼的单双座秋千和“十”字秋千。棚顶四周拉起一道道绳子,挂满五颜六色的绸花彩带。
当银盘样的月亮(俗称“月娘”)升上中天,穿着节日盛装的少男少女便纷纷聚集到秋千前。按这里的风俗,女的不能荡秋千只能观看。能大显身手的,就是小伙子们了。他们争着荡秋千,比赛谁荡得高,转得快。
在围观者的欢声笑语中,单座和双座秋千向月娘抛出一道道彩虹,“十”字秋千腾空飞旋箍着一个个花环。荡得最高转得最快的便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好汉,从而获得她们的爱情。等到来年元宵,有的已双双上街观灯,成了恩爱的小夫妻了。
天真无邪的童男童女们,自从讶讶学语,就缠着奶奶讲月娘的故事。月娘成了孩子们金色的梦。于是到了中秋节大人们就用竹子劈成材蔑,扎成了脚盆大小的骨架子,用毛边纸糊成一轮满月。中秋夜,孩子们就在“月娘"肚子里点上蜡烛,扛在肩上,手舞足蹈悠游在朦朦胧胧的深巷中。老远看去俨然是月娘落下凡间。金色的梦变成童男童女们捉得住摸得着的现实,这就是有趣的游“月娘”。
这天晚饭后,妇女们沐浴更新衣,忙着在能望见月娘的天井、门楼、厅前摆起桌子,扎上绣满祥禽瑞兽富贵花卉的床裙,把洗干净的水果、云片糕、月饼摆上去;男人在一旁用红纸剪成各式各样吉祥物,一一贴在糕饼、水果上面。一切停妥之后,就点上红蜡烛,焚上高香,开始恭候月娘升上中天。
入秋之后,成熟的柚子、青皮梨、红梨、菠萝、香蕉、林檎、龙眼、杨桃、红柿、牛心柿等竞相上市,琳琅满目的水果自然就成了中秋拜月的佳品。因此中秋节又被人们称为“水果节”、“斋节”。
月饼主要有二种:一种拌猪油称作朥饼;一种拌花生油称作清油饼。朥饼以潮州市郊意溪镇烤制的为上乘。意溪镇又以“范合盛”号的朥饼为
最著名。范合盛号的绿豆沙,据说要盛于陶制大水缸埋于地下,“退火”至隔年方取上作馅。意溪朥饼皮薄而脆,馅滑腻清凉;包装也很有特色,用陶钵盛 装,上面用印有金字商号的大红纸封口,显得格外古朴人人喜欢把意溪朥饼当作拜月的佳品。一到中秋前夕,除了商店,大街小巷到处摆摊设点卖朥饼,街上的行人,无论篮里盛的、袋里装的差不多都有朥饼。从前穷人省吃检用也要买上几块,实在买不起的会感到羞愧难当,拜月娘时泪流满面,再三请求月娘恕罪。供品除了水果、糕饼,还必须供蒸熟的芋头。
除了拜月娘,有的农村还要烧瓦塔、燃烟堆。早晨,孩子们起床之后,到处拾瓦片、砖头,然后抬着、挑着、抱着送到长辈指定的晒谷场上集中,由富有经验的大人把这些瓦片、砖头砌成一座空心塔。塔高一丈余,塔围一人不能合抱,下面还留出塔门,只是上面没有造塔刹。然后把各家各户派来的稻草、劈柴、青金树叶填进塔里。月上中天,当村里妇女们在案前对月祷祝、火化元宝时,一位长辈就在塔门点起了火,慢慢地,塔顶蹿出了一串串火舌。为了助燃和增加色彩,人们不时你一把我一把地往塔里撒食盐,爆发出一阵辟哩啪啦的响声,不一会,火舌变成了火龙直冲霄汉,映红了半个天边。孩子们绕着火塔又唱又跳,大人们喝茶吃糕饼,谈古论今,直到瓦塔烧成了通体透明闪闪发光的金塔。至于燃烟堆,就是各家各户把稻草、劈柴分别在村里几个地方堆成小山似的柴草堆,拜月结束时,也象烧瓦塔一样把柴草堆点燃。
篇二:潮汕中秋风俗作文
中秋前的`十几天,小孩子们到处去捡别人盖房子剩下的碎瓦片(或者是以前太老的房子倒蹋后那些碎瓦片),或是用一个木头做的四方模具(我们叫“涂角印”)大概和砖头一样大小,然后用沟渠里面的稀泥做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砖块”,晒干以后等到中秋节的下午,吃了中午饭以后,找几个大一点的“大人”帮忙,砌成一个“蚁窑”,其实是一个用碎瓦片或是土砖块砌成的“塔”。然后小孩在吃了晚饭后就到各家各户去“讨草”(这是以前的事,现在都没有“草”了,改成捐钱)或捐钱买些硫磺或柴油。小孩子们“讨草”的时候要和大家说好听的话,“阿婶阿姆把草把来方(读Bun)”,如果这一家给得多,就说得好听一些,“如哩如,阿**婶饲猪大过牛”等等,我也不记得很多了;差不多七点多八点来钟的时候也就“讨”得差不多了,这时候月亮也升空,大家开始点火“烧蚁窑”。
起火“烧蚁窑”的时候,也是大人们摆好香案拜月娘的时候,大人们都摆好了香案,在“天井”或是祠堂前,朝东边点香祭月,小孩正在哦“烧蚁窑”忙得不亦乐呼。烧火的时候,大人们向“蚁窑”撒点硫磺粉,火焰变成淡蓝色,特别好看,或是用喷农药的喷雾器,抽点些油向“蚁窑”喷出去,增加火焰。等烧到瓦片变红的时候,草差不多,油和硫磺粉也差不多的时候,各家各户都会拿一把盐,朝着“蚁窑”撒去,发出一阵阵悦耳的响声,这和火在烧死白蚁的声音一样,意为烧白蚁。以前的时候这一个地区好象很容易发生蚁灾,人们以此祈祷平安。
拜月娘摆的东西也相当讲究的,中间摆着“月饼”然后一边摆着柚,一边摆着另外一些水果,如香蕉,梨,柑,(潮州话叫“蕉梨桔”与“招来吉”同音)。还有“芋头”也是少不了的
(潮州人称他们为胡兵,胡兵的头胪当然为“胡头”又因为“胡头”与“芋头”谐音,所以“台芋头”即是把芋头切开成对半或四片,以示对胡人之恨)。如果这一家有小孩上学,那一定有“书册糕”、铅笔和田字格薄这三种东西,也是摆在中间,都是希望小孩能聪明,进步。然后还有一些“纸钱”(迷信品,凤塘玉窖一带做这种东西比较多)还有叫做“贡”、“岛”、“花篮”等等,差不多十点左右就结束。
都有五六年没有回家过中秋了,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些旧俗。想想真是好玩!
中秋“烧蚁窑”源于本地一个争取自由的民间传说,相传在宋末元初,元政府对当地汉人采取镇压政策,限三户共用一把菜刀,防止造反。对汉人采取非人的统治政策,汉族人终于相互约定于中秋造反,把刀藏在月饼盒中,以“放火”为号,一齐杀死当地驻守的元兵。后来时代变迁,演变为烧塔,又再因为本地“白蚁”为患,“蚁”与“瓦”恰好同音,即为今日的“烧蚁窑”祈求平安!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ziranzuowen/202201/1244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