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话题作文 > 自然作文

品夜的作文

admin 自然作文 2021-06-17 08:18:00 夜作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品夜的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品夜的作文1

  昼和夜的羽翼同时覆盖着这个世界,如构成了美丽的人生画卷。

  相对喧嚣的白天,我偏爱静寂的深夜,当对面的楼房和街道旁的路灯都熄灭时,俯在窗台,尽情地独自品夜已成为我的习惯。

  其实天空并非是纯黑的,它只是黑中带蓝,而且蓝得那样深,那样深。广阔的天空让人类觉得渺小,而自己的这双肉眼也永远无法看到它的神韵。昼夜交替,于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落乌啼霜满天”,各种不同的夜景在古人笔下,流淌出情味隽永的诗意。而我似乎从未认真观察过与我相伴多年的夜晚,今夜我的心便不再寂寞了。鲁迅先生说:”只有夜还算是诚实的。””爱夜的人要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于是,我便得到夜空的召唤和看到它的双眸。

  今晚的月亮羞涩地躲在云后,只有繁星与我相伴。整个天空忽明忽暗,大大小小的繁星点缀了整个夜空,让我心动,感叹宇宙的无穷,人生的短暂。一位作家说:”有些人虽然显赫一时,但终究被历史踢入历史的灰堆;有些人,虽生前无声,但却化为星辰划过天际。”我想应该是那些为世界留下美和贡献的人才能化为星辰。

  而我从未放弃过追求,追求自我的人生,自我的理想。假如有一天,我的躯体化作一缕青烟,灵魂是否会在深空中化为星辰停留片刻呢?答案不得,虽然我渺小。

  突然一颗流星划破了宁静的.夜空,拖着长而美的弧线消失在一片寂静里。清风明月下,望着这温馨的画面,心中不禁荡起层层涟漪,微风轻拂,好轻,好软,像落花飘于水上,沁人心脾的感觉像秋槐的落叶飘过塔尖,像小溪的涓流汇入大海。大地都沉睡了,一切都沉浸在幸福当中。我叩问苍穹,想知道自己能否得到幸福?但是星星要在深空中占据一席之地,并闪耀光辉也非易事,漫长的艰辛不经意间化为陨石而坠入人间。

  夜更深了,星更亮了,风也更急了,一切依旧沉睡,但我,依旧毫无睡意,新的一天已悄无声息地到来,它散发着纷纯的咖啡香,拥有着不可抗拒的魄力。星辰无语,却飞逝出追求。夜的深韵让人拥有甜甜的幻想,满溢的追求。

  品夜是无限的享受且充满希望,因为夜的另一端是可贵的明天。

品夜的作文2

  或许是我有静思的癖好吧,我对黑夜似乎情有独钟。我常常在夜晚构思我的拙作,经常在夜晚仰望星空,在夜晚放飞我不羁的思绪。

  我喜欢捧一只紫砂壶,沏两捻碧螺春或龙井,闻一闻醉人的茶香,吮一口清淡略带苦味与甘醇的绿茶,任由夜风吹拂耳际的鬓发。我仰望天顶或满或残的皓月,或稀或繁,或暗或明的星空,想些什么或什么也不想.

  这大概便是夜的好处了:宁静但又并不寂寞,冷清却又不失情愫.纵然有时给人一丝迷惘,但又不会使人真的迷失。在夜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只有夜晚,才是你独享的时光。

  到此,未免觉得人们将夜在睡梦中耗去可惜了。因为睡去了的虽然只是夜,但那种只能在黑夜中体验得到的心境可随夜而逝了。

  苏轼在夜间能够“把酒问青天”,体会到“高处不胜寒”,寄希望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白能够在月夜“低头思故乡”,能够满怀真情地“寄愁心与明月”,与友人同赴夜郎之西;杜甫夜间逢雨,大赞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张继彻夜无眠,独自咀嚼内心的失意与惆怅,“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语道破天下人失落之心情。不同的诗人,将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感受,在夜的烘衬下率真地表达出来,表达得淋漓尽致。

  欣赏黑夜是一种心境吧。尽管有时仰望无月的夜空,黑色的幕布笼住了你的视线,心中未免闪过些许惆怅。但总会被那一两点微弱的星光感动,原本不愉快的事,或忧愁,或牵挂,或怀旧,都化作美好的祝愿,祝愿一切顺利、美好。

  上帝将光明与黑暗分开,于是使人间有了白昼和黑夜。但人们往往浪费了夜的恩赐。体验黑夜是放纵的、自由的、虔诚的。黑夜中,我们能学会忍耐,学会思考,使心境超脱世俗。

  今夜,无又捧着紫砂壶,独立于皎洁的月光之下,静待清风的轻拂。和着清风,掺着茶香,浸着月光,透过星空,留下无限的瑕想。

  我醉了……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ziranzuowen/202201/1265178.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