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冬校园作文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冬校园作文 篇1
忽然间,一阵刺骨的寒风掠过身体,衣着短袖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这才听细心的同学说:“11月7日,立冬了。”哦!初冬来了。
一天中,清晨最冷。早上披星戴月出门,一阵狂踏单车到了校园。虽然春城的冬无论是初冬还是深冬,上苍也不愿抛下一丝雪花。但是风却耐不住性子,吹得人直打寒颤。一盏又一盏,教室的灯逐一亮了,随处可听到同学们微微哆嗦的朗读声。
一天中,中午最暖。教室中的节能灯光逐渐微弱。一缕,一丛,阳光照进了教室,虽然开窗处有大楼挡住阳光,但比起清晨的寒风洗礼,明显舒服多了。师大实验的大操场上又洋溢着热火朝天的氛围,被寒风压抑了一早上的同学们又活跃起来了,在阳光的爱抚下尽情挥洒汗水,就好像久经干旱的鱼儿寻到了水源,失意的人无意间获得了机会。草木也挣脱了束缚,在阳光下青得逼你的眼;洁白的马蹄莲和桃红的杜鹃花随着微风频频点头,这一切不得不令人怀疑这是不是冬天,而是春天或夏天。银杏这时叶子才泛黄,黄与绿相间,格外耀眼。中午时,让人感到灵魂的束缚不复存在,人,树,花映成一幅美景。
一天当中,黄昏最美。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大家都拖着劳累的步子回家,初冬的实验中学校园中的万物都赶在天黑之前展现出最美的一面,有时因打扫卫生,走晚了,这时你就可以看见一抹霞光洒在校园塑胶跑道和红中有蓝有绿的球场上。是的,冬天的夜来得早,下午5时45分已近黄昏,此时的太阳白中有红,好一个“残阳如血”。夕阳照在草木上,草木披上了红袍,本来就是红色的教学楼更红了,此景足以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媲美。亏得是在初冬,我才有幸一睹此美景。
啊!春城的校园,无半点雪的冬天,师大实验展示着自己初冬时独特的美。我爱这初冬的校园!
初冬校园作文 篇2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风中的寒意渐渐浓了,然而迈步在外实的校园,迎面扑来的依旧是暖暖的气息,依旧是勃勃的生机。
实验楼前的花坛里矗立着应行久先生的铜像,那么庄严,那么肃穆,那么催人奋进。应爷爷的双眼深情地注视着外实校园,仿佛期待着莘莘学子茁壮成长。铜像四周簇拥着四季常青的松柏,金黄的菊花,洁白的喇叭花,点缀其间,花儿们在风儿的吹拂下摇曳。花坛右侧还生长着一棵高大的石榴树,光秃秃的树干上挂着几颗硕果,像是在诉说着外实的光荣历程。
沿着实验楼向西走,你会看到一个景色宜人,错落有致的花坛。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棵高大挺拔,英俊潇洒的银杏树。几天前他还身着金黄的盔甲,可今日初冬的寒风早已吹落了他身上的那件黄金甲,他屹立在风中。犹如不屈不挠的钢铁战士。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银杏树叶也是为明年春天积聚着力量呢!那红叶似火的枫树,那凌寒怒放的茶花,那直刺苍穹的箭麻难道不同样令人喜爱吗?“哈哈,我追上你了!”一阵阵欢声笑语传入了你的耳际。嗨,那是从操场传来的。跑道上,同学你追我赶地奔跑;跳高处,初中生像矫健的.飞燕轻捷地掠过横竿。操场中央,踢毯子,跳绳,滚铁环……
同学热火朝天地锻炼着。初冬,本是一个颓败的没有生机的时节,而我们的校园却显得那么有活力。
初冬校园作文 篇3
早就听人说校园的冬天最美了,本还有些不信,今天只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真正认识了园区校的冬天,美得有些迷离,不得不使我五体投地。
我不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所以也没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当金世嘉讲演时我有些自愧不如。今天出操时很冷,冷到了一种极致。我们不由得扣上了帽子,不停地向手掌哈气,努力使手变暖。
我们排着队等待着,在教学最边上有两棵不知名的树,它们在寒冷的风中显得如此无力,仿佛风一吹便会倒下,若不是那几棵枝架我想。
一阵刺骨的寒风扑面地刮来,我在风中打了个哆嗦,向边上的那两棵树望去,当风卷过那两棵小树时,枯黄的落叶纷纷落下,那一片又一片枯黄的叶子,在风中翩翩起舞。我顿时被这难得的美景所震撼,亦或许这已不算难得,在别人眼中可能早已经司空见惯,而对于一个对于万物都没有仔细观察,哪怕只是走马观花也从未有过的人,这一切对于她来说是何等美丽。
出操结束回来的时候我有意识地观察了一下湿地,修长的芦苇在风中摇曳着,远远望过去有些高低不同,在风中好似微风下的湖水,一层一层地波动着。
我幻想要是这时下起了烟雨,然后,在这诗情画意的画面中漫步,没有压力,没有来不及这回事,没有对于过去的思念,心无杂念地只图一个那就是一睹这难得的美景。
忘着不远处的湿地,我陷入了沉思。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ziranzuowen/202201/1309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