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话题作文 > 自然作文

家乡的雾作文400字

admin 自然作文 2021-12-26 08:18:00 雾作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雾作文400字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雾作文400字 篇1

  我的家乡吉林是一个物产丰富、美丽富饶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每当冬天来临时,更有闻名全国的奇观雾凇。

  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呢?雾凇非冰非雪,是由于雾中无数尚未凝结的水蒸气随风附着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凝结而成,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粒状结构。雾凇形成不但需要较低的气温,还要有饱满的水蒸气,更要有江风这位大魔法师的配合,它们总是偷偷约好时间、地点,悄悄上演一场盛大的魔法秀。人们也总是在冬天的某个清晨,惊喜地发现这一切。

  漫步松花江堤,欣赏江滨雾凇美景,成了江城人的最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远远望去,松柏凝霜挂雪,垂柳戴玉披银,一排排琼枝玉树,一片片晶莹洁白。江岸雾气缭绕,人在其中,犹如仙境,十分壮观。

  最美的是晨光初上。太阳公公大把大把地撒着辉煌,枝头上的雾凇亮晶晶,那是一种让人炫目的美。人们争相拍照,莹白的雾凇衬着艳丽的冬衣,人们的脸上全是幸福和满足。偶尔也会有淘气的人,故意摇动树枝,于是万千洁白扑簌簌落下,在晨光里飞旋,人们在这雾凇浴里欢呼着、跳跃着,笑声传到天外……

  如今,吉林雾凇吸引着国内外许多游客,成为吉林一张最有特色的名片,我希望家乡吉林像雾凇一样名扬四海,越来越好。

家乡的雾作文400字 篇2

  每当我闻到茶香,总会想起家乡的云雾茶。

  云雾茶是连云港的特产,因其生在山峰的云雾之间而得名。连云港的云雾茶茶色浓,香味醇,是当地上等的茶叶,自唐代以来,就一直作为贡品向京城的皇家朝贡。

  这里的.云雾茶制作简单,首先选取上等新鲜的云雾茶叶,经过烘炒后进行晾干,这样就制成了云雾茶。

  三五个朋友相约品茶,口含一口云雾茶泡出的茶水,顿觉心旷神怡,神清气爽。闭上眼睛,仿佛在绿茵茵的茶园徜徉,在虚无缥缈的仙境中享受一般。

  关于云雾茶,这里还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哩。相传孙悟空在花果山上当猴王的时候,因为常吃仙桃、瓜果、美酒……有一天,孙悟空忽然想起来要尝尝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喝过的茶水是什么味道,便一个筋斗云来到天宫里的茶园前,但却不知道该如何采摘茶叶。这时,天边飞过来一群多情鸟,见了猴王便问它要干什么,孙悟空说:“我来自东瀛神州的傲来国,我那里的花果山虽然好,但却没有茶树,我想采一些这里的茶籽去种种,但不知如何采得。”众鸟听后,齐声说道:“大圣,我们来帮你采种吧。”于是,众鸟张开翅膀,飞到了茶园里,一个个衔了茶籽,便跟着孙悟空往花果山飞去。这些多情鸟个个嘴里衔着茶种,它们飞越大海,飞越大山,终于来到花果山的上空。众鸟被花果山雾气缭绕的山海美景吸引住了,一个个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茶籽掉了下来,落在了花果山上。不久,山上就生长出了一棵棵茶树来。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云雾茶。

家乡的雾作文400字 篇3

  《雾凇》我喜欢山清水秀万紫千红的自然风光;也喜欢繁华喧闹富丽堂皇的都市景观;但我更喜欢家乡那名扬四海的天下奇景——雾凇。 雾凇俗名树挂。是寒冷的天气里雾凝在树枝上形成的白色冰晶。吉林雾凇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山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同黄山云海,泰山日出,钱塘江潮涌并称为“中国四大气象奇观”。

  每当雾凇出现的时候松花江畔银松雪柳玉树琼花。置身其中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令人流连忘返。 你知道雾凇是怎样形成的么?沿松花江而上1500米是丰满水电站,冬天水通过水轮机组水温升高变暖。江水载着巨大的热能缓缓流过市区而不封冻。水面蒸发出的水汽使整个江面雾气腾腾久久不散。江边长堤上苍松林立杨柳低垂在一定的气压,风向,温度的条件作用下江面上蒸腾的雾气遇冷形成了雾凇。

  松花江两岸一排排长枝低垂的雪柳在微风的吹拂下频频招手,好像在欢迎你的光临。数仿佛挂满了“棉花糖”真叫人“垂涎三尺”。就连那四季常青的松柏也被涂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含笑江野。 雾凇,你是江城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自豪。我爱你。家乡的雾凇!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ziranzuowen/202201/1414015.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