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话题作文 > 自然作文

介绍长城作文

admin 自然作文 2021-12-27 08:18:00 长城作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介绍长城作文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介绍长城作文 篇1

  人们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就登上了雄伟的慕田峪长城。当了一回好汉。

  我们坐索道来到长城脚下,沿着青砖铺的台阶登上了万里长城。我们站在长城上向东西两旁环顾,啊!长城像一条披上绿装的巨大的长龙,蜿蜒盘旋于崇山峻岭之间。

  我们沿着连绵起伏的长城,欣赏那万里长城的雄伟和壮观。我跑到敌楼上,对着广阔的天空和青翠的群山,喊着:“长城我来了!”“我是好汉了!”“祖国你太伟大了!”这时,我的心情是多么舒畅啊!我看到了可爱的小松鼠,在城墙上窜来窜去,它们是多么的快乐,多么的幸福。

  走到十九号慕台,向前一看,天啊!前面的长城直插云天,从海拔486米上升为1039米,象建在刀削一般的山峰上,称它为“鹰飞倒仰”的长城。这时的长城如巨龙昂首,欲上九天。

  回到6号慕台,我们坐施必得滑道下山了。

  登上万里长城,让我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伟大。我为我能登上长城感到骄傲。

  

介绍长城作文 篇2

  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的导游,我姓王,大家可以叫我王导。这次我们将要游览的是长城,它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我们现在即将前往的就是长城,利用这一段时间,我想大家简短的介绍一下长城。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根,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他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时期得以修缮,此后汉、北魏、北齐、北周、随各代都曾修筑过长城。明代修筑长城18次,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长城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连续不断修筑了20xx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地区,总计长达6700千米,被称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现在,我们已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大伙儿往前看,长城每隔一处,有一个瞭望口,它是古代用来瞭望和观看敌情的。

  大家听说过吗?传说中还有个美丽的故事《孟姜女哭倒长城》,就是讲一个古代女子孟姜女的丈夫被官府抓去修万里长城,最后累死在那里。孟姜女经过风餐露宿、步履艰难,千难万险地万里跋涉,终于找到了修长城的地方,但是她没有见到丈夫。据说,孟姜女泪如泉,声如雷,哭的惊天动地,天昏地暗,眼看着长城一段段倒塌下来,她哭到哪里长城就塌倒哪里,足有八百多里长。后来这个美丽的故事一直传到今天。

  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由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奇迹。我的介绍到此结束,祝愿各位游客朋友们玩得开心、愉快。愿我们把美好的祝愿留给长城,让我们把美好的回忆留到这里。

  指导老师:任云霞

介绍长城作文 篇3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因长度逾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长城东起辽宁丹东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千米,壕堑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2.2千米。

  长城的地形

  “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把它肯定下来,司马迁把它写入《史记》之中。以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四顾要之处”。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收“易守难攻”之效。在辽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劈山墙的,就是利用悬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了。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长城,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

  20xx年06月25日,长城作为春秋至明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长城的防御工程体系

  在冷兵器时代,长城防御体系的军事作用是卓有成效的。秦时,“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新书·过秦》)汉武帝时,“建塞徼、起亭燧、筑外城,设屯戍以守之,然后边境得用少安。”(《汉书·匈奴传》)

  “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的赵武灵王正是以“变俗胡服,习骑射”而着称于世的政治家(《史记·匈奴列传》)。事实上,秦皇汉武,包括明初,无不是在主动出击、军事上取得压倒优势时修建长城的。这说明,修筑长城既是一种积极防御,又是积蓄力量、继续进取的谋略。

  修筑长城,是针对西北边地实情所采取的积极措施,是化被动为主动,因为对于北方的游牧部落,“大兴师征之,则遁逃伏慝,不可得而诛也;师还则寇钞又起;留卒戍守,则劳费不资,故惟有筑长城以防之。”“然则长城之筑,所以省戍役,防寇钞,休兵而息民者也。”(吕思勉《中国民族史》第三章)

  而且要强调的是,长城的防御作用不是表现在一般人以为的“不被攻陷”;其真正的用处在于——入侵者或许能集中力量偶尔攻破一两个关口、闯入内地,但只要整段长城还驻守有强劲的军队,入侵者就始终面临被阻击、伏击而无法回家的危险;尤其是,长城扼住了燕山和太行山北支各个交通要道,游牧民族的骑兵纵然破关而入,但只能对内地实施骚扰,而他们的后勤根本无法通过关口输送进来,故而无法在内地立足、从而动摇中国的根基。癣疥之疾再重,也侵入不到膏肓,这是长城存在的根本意义。

  长城的别名

  两千多年来,中国各朝各代在修筑长城和记载长城时,所使用的名称多有不同。

  方城:只在春秋时楚国用过。

  堑、长堑、城堑、墙堑这几种称谓基本上相互通用,从战国直到明代几乎全都使用过。

  塞、塞垣、塞围在史书中用到“塞”字的地方很多,一般情况有两种意义:一是表示关口要隘,二是表示长城。

  长城塞、长城亭障、长城障塞这些称谓在史书中很常见。

  壕堑、界壕壕堑是长城建筑的一种形式,而界壕则是金代长城的专用词。

  边墙、边垣将长城称之为“边”,主要是明朝。中国古代,多将中原各地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地域称之为“边地”,明代则将在这一地域修筑的长城称之为“边墙”或“边垣”。

  中国的万里长城是由黄海海滨一路延伸至亚洲内陆沙漠的庞大石造建筑物,大约有1800年的历史。城墙大约有25英尺高,12英尺厚,在中国的陆地上绵延将近1500英里长。万里长城的建造目的是为了增加北方蛮族南下劫掠后逃亡的困难度,藉此抑制他们的侵略。当然长城本身相当庞大,但是它的目的'并不是要隔绝北方的侵略者,因为要维护这样一个防御型建筑的成本实在太过高昂了。

  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介绍长城作文 篇4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的汽车正行驶在八达岭高速公路上,马上就要进入即将参观的八达岭景区。前面的那座山就是军都山,八达岭长城就盘踞在这座山上。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人民就已经开始修建长城了,那个时候诸侯争霸,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不被侵犯,所以在各自的边界上纷纷修筑了长城,叫做互防长城。

  而我国曾经出现了三个修筑长城的高峰,分别是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原,建立了秦王朝,为了加强统治,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所以派大将蒙恬30万军队和很多劳力将原来北方的燕、赵、秦长城连了起来,并加以扩充,历时9年修筑了一条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万里的长城,这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道万里长城。到了汉朝,汉武帝也是为了加强防御,“不叫胡马度阴山”,修筑了一条近两万里的长城,同时这也保护了新开发的丝绸之路,汉长城是秦长城的一道前沿阵地和防线,它西起新疆,东到辽东,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而明长城则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的最高峰,工程之大,技术之精是独一无二的。当年朱元璋在统一全国建立明王朝的过程中,采纳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当时元朝虽然已经灭亡,但是还保持着比较完整的军事实力,加上逐渐崛起的女真族的不断侵扰,所以开始修筑长城。明朝大规模修筑长城达到了18次之多,到了明朝末年才基本完工,东起辽宁丹东鸭绿江边的虎山,西到甘肃嘉峪关的明长城全长6350公里。明长城具备三个特点,筑构完备,管理完善,布局严密。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八达岭长城就是明长城的一部分。而长城在我国古代最原始的目的虽然是防御,但是它同时还起到了其他的作用。第一就是军事作用,第二则是经济作用,它不仅促进了屯田的开发和北疆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是中原的百姓安居乐业,第三是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此外,它还保护了通讯和促进了对外开放。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古代,不仅仅只有这三次修筑长城的经历,据统计,在上下两千年里,先后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都修建过长城,有人做过粗略的计算,如果将长城改建成一道高5米,厚1米的大墙,绕地球10圈儿多都有富裕。著名的民间传说:烽火戏诸侯和孟姜女哭长城也是发生在万里长城上的。如今,长城在经过几次修整之后,基本恢复了以往的面貌,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且它还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防御性城墙!遍布了我国16个地区,全长达到了10。8万里。

  刚才我们所经过的路,就位于关沟中。关沟是燕山山脉和军都山山脉的交会处,南起昌平区南口镇,西北到延庆县八达岭长城的城关,全长40里。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北高原的咽喉要道。明代在这里布置了四道防线,分别是南口关,居庸关,上关,八达岭。在关沟中的叠翠山上,曾有金代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居庸叠翠,可惜现在景观已经不复存在了。

  刚才我们所看到的那条铁路就是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由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因为八达岭地区地势复杂,技术难点很多,所以詹天佑所设计的人字型铁路,成功解决了火车不能直接爬坡和转弯的难题,而打通长达1091米的隧道也令中外人士叹服。现在在青龙桥火车站树立的铜像就是詹天佑的,还有纪念碑。

  关沟因为居庸关而著名,我们可以看到前面宏伟的建筑就是居庸关,它的名字起源于秦朝,以秦始皇迁徙“庸徒”在这里居住所以得名。在关内,有一个著名的汉白玉石台,就是云台。它是元代的一坐过街塔,上边原来有三座藏式佛塔,在后来的地震中毁坏了。明代又在原处]建立了泰安寺,而在康熙年间又被毁了,只留下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柱础和望柱。云台的面积有310平方米台下的券门上刻有狮、象、四不象、金翅鸟等浮雕,分别代表了佛教密宗五方五佛的座骑,还有天龙八部护法天神的浮雕。内壁上还有四大天王浮雕和神兽图案,券顶上还布满了曼陀罗的图样,花中刻有佛像,共2215尊。还有六种文字镌刻的《陀罗尼经咒》和《造塔功德记》,这些都是元代的艺术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的杰出代表,因为这里四通八达,故成为八达岭。可能大家会问,为什么要讲长城修筑在这里?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八达岭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它不仅守卫着明皇陵,而且也是京师的西北大门。

  八达岭长城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例如萧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慈禧太后西逃等等,八达岭都是毕竟之路。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故事要讲给大家:位于关城东门路旁,有一块巨石,传说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在西逃的途中经过这里,曾经站在这块石头上回望京城,所以这块石头也就被叫做望京石。但现在这块石头已经不那么突出了。

  有一句话大家一定都知道:不到长城非好汉。刚才介绍了那么多景观,您一定急切的想来到景区游览一番,不用着急,马上您也要成为好汉了。好,这里就是著名的八达岭长城远处是壮丽的景色,而往下看就是长城重要的组成部分翁城,他一般都修建在地形险要的交通要道上。翁城两门之间相距63.9米,西门匾额:北门锁钥,我在前面已经讲过了。东门的匾额为:居庸外镇,意思是居庸关外又一重镇。现在我们向右下放看,在登城口的南侧陈列着一门大炮,名为:神威大将军。是崇祯年间制造的。

  八达岭长城有三台两墙组成,什么是三台两墙呢?现在就让我给大家来解释一下,三台分别是城台,敌台,其中城台构造的非常简单,只是驻守的官兵避风寒的地方。那敌台的构造相对就要复杂一些,分为两层,下层是由田,井,回,等字形组成,上层有垛口和望孔是观察军情和射箭用的,所以这里也具有防御敌人的功能。

  下面就到了烽火台,又叫烽燧,狼烟台。是不和长城相连的独立建筑。一旦敌人来犯,就点燃烽火通报军情,古人奖白天点燃的烟叫做烽,晚上的叫做燧。明朝的时候,还对烽火与敌人的关系作了严格的规定:敌人百余个,燃一烟点一炮;五白人,燃两烟点两炮;千人以上,三烟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烟四炮;万人以上,五烟五炮。就通过这种方式,在边关的军情能够飞速的传递到皇城大内。

  说完了三台,下面就来说一下两墙。长城外侧的高墙叫做牒墙,有垛口是用来防御敌人的。而内侧不足一米高的则叫作女儿墙,也叫做宇墙。在最开始长城内侧是没有女儿墙的,可是经常有人会跌下山崖,所以就修建了这道墙。在长城墙根的地方每隔不远就有一个小水沟,雨天的时候由吐水嘴向外排水,以免水冲刷城墙。而长城的墙体里面使用石头块铸成的,外边砌上砖,再在上面铺上石板,从而使建筑非常牢固!

介绍长城作文 篇5

  当大地还沉浸在美梦之中,当山峦还笼罩着一片苍茫,这时的天边刚露出一点点的鱼肚白,小半个太阳立在天边,用它的光芒染红了天际。隐约中,我看到一条银灰色的巨龙卧在峰峦叠起的山顶,它雄伟壮阔,昂首东望,眼睛看着前方,像在等待自己的亲人。

  太阳慢慢升起,光线照得巨龙越来越清晰。“哇!长城——”随着无人机的镜头,我俯瞰大地,陡峭的山峰上披着一件绿衣裳,显得更加威风,远远望去,长城像一条银色的丝带,柔软地飘浮在这绿色的海洋里。

  我向前走去,长城也向我走来,渐渐的,我们隔得越来越近,直到我的双脚踏到它坚实的台阶上。长城四周的墙上布满了青苔,有些青苔融合在一起,给长城披上了一件绿衣。

  我继续向前走去,前方不远处有一大块凹凸不平的土台,土台的四周是残缺的城墙,看来这是一处倒下来的长城。我在想,它是怎么倒的?难道是孟姜女哭倒的?

  传说很久以前,一个叫孟姜女的姑娘和一个叫范喜良的小伙子结婚了。有一天,孟姜女和范喜良吃饭的时候,从外面冲进来一队官兵,领头的说要带范喜良去修筑长城。孟姜女没有办法,只好同意。范喜良走后,孟姜女天天盼望着他回来,但等了三年,也没等回范喜良。于是,她决定去寻找丈夫。

  孟姜女来到修长城的地方,问了许多人,终于从一个人口中得知,自己的丈夫已经死了。她听了,“呜呜”大哭起来,把八百里长城哭倒了,才发现范喜良的尸体,她抱着丈夫的尸体来到秦始皇面前,要求安葬。秦始皇见孟姜女很漂亮,便说:“可以呀,不过事成之后,你得留下。”

  孟姜女假装说:“好吧。”

  埋葬完丈夫,孟姜女便奔向大海,跳了进去……

  看着眼前的土台,摸着厚厚的青砖,我仿佛看见了孟姜女和范喜良的身影,他们的身影给长城涂上了一种不一样的色彩,让长城看起来像是一条雄伟的长龙,想起来是一首凄婉悲壮的歌。

介绍长城作文 篇6

  去年夏天,妈妈带我去北京旅游,我终于如愿以偿的蹬上了雄伟的长城。“长城”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它是我们中国人民的骄傲。

  在一个清新的早晨,舅舅还专门找了一辆“宝马”车送我们去长城,“宝马”车坐着可舒服了,车子在郊外的公路上飞驰着。不一会,车子来到了长城脚下,长城的风景真是迷人啊!到处都是一座座绵绵不断的山脉。

  我们买票进去后,走了一小段路就来到了一个烽火台,那里面非常凉爽。走出烽火台,就是一个一个的大台阶,每一个台阶的距离大概有10厘米,每上一步都很难,越往上爬台阶就越高,远远望去就像一条永远也走不完路。

  我们一边上一边欣赏两边的风景,终于蹬上了最高处。站在高处远远望去,长城就像一条沉睡的巨龙躺在那里休息。我抚摸着长城的城墙,想起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他们在没有任何现代工具的帮助下,竟然建成了这雄伟的长城。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给我们留下了这珍贵无比的文化遗产。

  这次长城之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也让我大开了眼界。

  我爱北京!我爱长城!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ziranzuowen/202201/1500029.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