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话题作文 > 自然作文

登长城作文

admin 自然作文 2021-12-04 08:18:00 长城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登长城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登长城作文 篇1

  北京是中国首都,是历史文化名都。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奇珍异宝。举世闻名的八过岭长城就“定居”在这里。昔日,长城对我来说是一个梦幻般的谜,如今,我已站在这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长城脚下,用我们坚定不移的决心攀登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长城。

  烈日照耀着我们,丝丝凉风“陪同”着我们一起攀登。我们来到一座碉堡,里面可真凉快,我都有点不想前进了。“快看这些青砖可真大!”一个虎头虎脑的小弟弟眨着眼睛天真的说。抚摸着那些被风雨侵蚀的青砖,我惊呆了,长城要用多少这样的青砖?古人又是怎样搬运的呢?我一脸疑惑地看着导游。导游给我们讲了一个传说:古代,人们没有机器,只能用人工来搬运砖石,很多人都累死在搬运途中。一天,一个放羊娃见此情景,灵机一动,解下腰带,两头各系一块砖,放在羊背上,用力打羊,羊身体灵巧,又受惊吓,很快爬到山上,人们见了纷纷仿效,很多砖就是用这种办法运上去的。虽然只是个传说,可见工程的艰巨和人们智慧的伟大。我们休息了一会,继续前进。

  火红的太阳好像和我们有什么深仇大恨似的,把大地烤得像个蒸笼。我被晒得汗流浃背,一边喘着粗气,一边看着和我一起攀登的妈妈,她的脸被太阳晒的通红,大部分上衣被汗水浸透,可没有一点退缩的意思。看着勇往直前的妈妈,想着毛泽东的诗句: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我爬到好汉坡的信念更足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登上了好汉坡。此刻,长城在我眼里已不再是古老的建筑,而是一条有血有肉将要腾飞的巨龙,难怪老人们常说:万里长城不仅是炎黄子孙的象征,还是人们智慧和血汗的见证。

  我站在七米多高的长城上,遥望整个北京城的美景,那是五星红旗,那是摩天大厦,那是鸟巢、水立方,那是充满智慧的人们在公路上来来往往……

  长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奇迹。我坚信,中国人民还会创造出更多更辉煌的奇迹!

登长城作文 篇2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踏上了去首都北京的征途。

  刚上车我便听到,到北京要八个小时,于是整个人感觉瞬间就要崩溃了,可到后来想到去旅游就要付出一点代价,情绪也渐渐平静了下来。

  到北京已是下午六点,我的“晚餐铃”也响了起来,我迫不及待的下车找饭店,谁让我是一个大吃货呀!

  第二天早早起来去爬长城,看到长城多么长,我们想肯定是爬不完的,我们决定爬到好汉台就下去。随着我们越爬越高,我的恐高症犯了,往下边一看,吓得我腿都软了。于是我低着头弯着腰像一只耗子一样,跑得飞快,不顾后面的同伴,心里只想着到上面的平台休息一下。

  中间,我的外婆肚子疼下去了,我们几个小孩也有想下去的,不是因为累了,而是因为怕太高了,大人还用着善意的谎言来骗我们说,到上面坐缆车下去。更可悲的是我们几个还真的信了,就乖乖的跟着他们一起往上爬,他们说等爬到了好汉碑那再下来。

  可是,他们最终却食言了。到了顶峰,不仅不让我们坐缆车,还让我们一步一步的从山顶上走下去,在山顶上的时候,我就奇怪,古代的人怎么能把那么重的石头搬上去,秦始皇为什么要修长城,这些问题我还不知道呢!我想如果回去去多看些历史文化的书籍就会知道了。

  走下长城已经是下午四点多,回到宾馆,我一头栽在床上就睡着了,可脑海里还在想我今天看到的那座的万里长城。

登长城作文 篇3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去北京旅游。到北京的第二天,导游安排我们去登八达岭长城,我非常兴奋。

  在汽车上,导游阿姨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长城一身汗!”听她这么一说,同去的其他小朋友都不敢登了,和几位大人去乘滑车上长城了。只有我坚持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登长城。到了八达岭登城口,啊,登长城的人可真多,有男的、有女的,有老人、有小孩,还有很多外国朋友。我一眼望去,已经有许多人登上长城,有的在向更高的地方攀登。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拉着爸爸的手,跟着人流往上登去。可是,越到上面,台阶越陡,腿也越来越酸,快走不动了。特别是快到第四个烽火台的时候,台阶很陡很陡,每走一步都要花很大的力气。爸爸就叫我双手抓着扶手,他还在后面推着我,同时,妈妈在旁边鼓励我:“加油!加油!坚持就是胜利!”我费了好大的力气才登上第四个烽火台。妈妈告诉我,这就是有名的好汉坡。经妈妈指点,我看见了一块碑,上面有毛主席写的七个红色大字:“不到长城非好汉!”好多人在那里拍照。我想,我登上了长城,也是个好汉了。于是,我也站过去叫爸爸给我照了一张相。

  我站在烽火台上向四周望去,一座座高山连在一起,望不到边,山上长满了绿油油的树木。长城就像一条巨龙在这些高山之上向远方伸去,好美呀!爸爸妈妈告诉我,这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我望着长城,觉得我们中华民族真伟大。

  我作为中国人,真自豪!

登长城作文 篇4

  今年暑假,我终于登上了盼望已久的长城,。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一直伸向远方。这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在长城上每隔三百米就有一座方形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在长城上,每踏一步就会想起中国古代人民在长城上辛苦的劳动,那时没有起重机,没有吊车,是靠着古代劳动人民那结实的`肩膀一步一步的扛上来的,是靠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而建造起来的!登上长城,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高兴,兴奋、自豪。大概是因为第一次登长城吧,我努力地往上爬。“哟!真陡!”我看着前面的长城感叹道,“是啊!长城修在八达岭上,肯定很陡!”爸爸说,小学二年级作文。虽然长城上的路很陡,但是挡不住我如火的热情。终于,我登上了八达岭的最高峰,我高兴得无法形容,从最高峰上看下面的景色,一层层的山,数不清有多少层,横在你面前。

  近山高,远山低。一座座山峰,千姿百态,有的像行人,有的似奔马,还有的如枪似剑。看到这番景观,我不禁赞美起来:“真美!”这次长城之行给我触动太深刻了,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我们一定要将新的长城延伸,延伸,再延伸!

登长城作文 篇5

  多姿多彩的暑假生活中,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有欢乐也有悲伤;有笑声也有泪水。但其中有一件事情,令我记忆犹新!

  记得那天晚上,听说爸爸要带我去长城,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躺在床上我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好不容易盼到天亮,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匆匆穿好衣服,连早饭都没顾得上吃就出发啦!我和弟弟一路上欢声笑语,时间过得可真快,不到半天,我们便置身于峰峦起伏的群山之中。透过车窗向外望去,燕山松柏漫山遍野,青翠欲滴;朵朵无名野花夹杂其间,令我心旷神怡!“长城,八达岭长城到了!”只听一个小妹妹大叫一声。我探头一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映入眼帘,犹如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长城十分宽,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在上面,左右两旁是两米多高的垛子,每两个垛子之间的是了望孔,供观察用。垛子下面是射击孔,仔细观察一下,孔上还有花纹呢!研究完后,我们便向第一个烽火台出发。可不知怎么回事,每迈出一步都是那样艰难,就好似有人将你向下拽,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到达第一个烽火台。我们又向好汉坡前进, 曾在自己的诗词中提到: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七个刚劲有力的大字使我情不自禁地欢呼雀跃起来:“我是好汉喽!”慢慢的,腿脚变灵活了,不像一开始那样拘束。我们登上了长城的最高点,书上曾说:长城全长13000多里,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据说在宇宙飞船上还能看见长城呢!我望着图画般的壮丽景色,手轻轻的抚摸着古老的城墙,仿佛看见了昔日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景象。此时雾慢慢散去,向下望去,人们五颜六色的服装,把古朴的长城点缀得像一条绚丽的彩带。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脚下的方砖经过了两千余年的风风雨雨,变得十分得滑,一不小心就会滚下去。我小心翼翼地走着,上身向后微微倾斜,这样就会减少冲力。我们来到了八达岭长城的最末端,在那儿还遇到了两个老外,我用简单的英文与他们对了话,还在他们的相机中占了一席之地呢!

  下了长城后,我想了很多:长城是无数中国人的骄傲,你令无数中国人为你自豪!长城,是古代神工巧匠智慧的结晶;长城,饱含了无数劳动人民的心血与汗水!长城,我爱你!

登长城作文 篇6

  去年冬天,我去登长城。

  我曾经在夏天登过长城,当时我走的相当轻快。没想到,冬天登长城这么困难。大风“呼呼----呼呼----”地吹得很厉害,如同猛虎怒吼,雄狮咆哮。我每一步都要扶着栏杆走,而且一定要弯着腰,减少阻力,否则寸步难行。

  当我顶着寒风站在长城的最高点时,心里别提有多激动了。我克服了恶劣的天气,终于完成了这次攀登。看着雄伟的长城,遥想那些筑起万里长城创造奇迹的古人。我被他们那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感动着。

  登长城时觉得很辛苦,原来下去是更辛苦,腿比上去时抖得更厉害,感觉一不小心就会被大风吹下去似的。所以,下去时我的速度比蜗牛爬行还慢。但是我心里很高兴,充满了克服困难成功登上长城的喜悦。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ziranzuowen/202201/1500395.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