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月光作文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月光作文 篇1
秋天的夜,蝈蝈奏起了一支曲子,月亮缓缓地升了起来。
轻柔的月光照下来,月盘是那么皎洁,点亮了苍茫的夜空,照着那条长长的小路……
小时候,爸爸喜欢轻轻地牵着我的小手,带我走在那条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啊!我和爸爸走在月光路上,载着皎洁的月光!
绿得如同翡翠的湖水,流着月光与水的曲子,流着柳树和秋叶的香味。小路上的鹅卵石是用月光做的吧!白天,爸爸曾带我去划船,你用力的划,我把树叶扔到水上,让它做一只小船……和我去看看吧,爸爸!看看那片平静的湖水,看看那月光闪闪的码头。
啊!我和爸爸走在月光路上,载着皎洁的月光!
小路边是蛐蛐的叫声,爸爸的口哨声轻轻地响起来,多美的曲儿啊,比蝈蝈的鸣叫声更悦耳,爸爸吹着口哨,低下头望着我,眼中是温柔的月光,他用大手摸着我的头,我一抬头,觉得这条月光路把我和爸爸送到了天上,我是一颗小星星在月亮旁边闪啊闪。
多美的月光路,多美的景色!我和爸爸走在月光路上,载着皎洁的月光!
月光作文 篇2
月儿渐渐圆了,窗外的劲风带来初冬的寒意。一个人驻足窗前,良久,记忆中的画面仿佛插上了翅膀,呼啦啦地飞过窗边……
曾几何时,我们是一群快乐的小鸟,随着上课铃声飞进教室,跟着下课铃声飞出校园。那时候的我们是多么调皮啊!自习课上永远有说不完的话,急得值日生要哭;作业本的角落上,总是涂抹着几个可爱的小人儿,弄得老师又是好气又好笑;即便是偶尔捧个不怎么样的成绩回家,也不用担心被爸爸妈妈批评。
月亮躲进云层,月光从云隙间洒向大地,那样义无反顾,那样身不由己……
一转眼,我们升入了初中,脸颊仍是那样的稚嫩,眉宇间却凝结了几分成熟,那清脆动人的'笑声黯淡了,那自在的宣泄也经不住岁月的打磨,沙哑了许多……自习课沉闷了,每天在家、学校和食堂三点一线间奔波,生活变得机械化了,有时仿佛做了一个好长的梦,忘了自己是谁,在干什么。分数不重要么?满耳都是“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老师的失望,家长的沉默,无一不激励我们向前,向前,再向前!
初二地理、生物会考,每个人都忙得焦头烂额。有时从题海中奋力地抬起头,很希望谁能递来一个鼓励的眼神,可是一个也没有。大概也有人如我一般等待和期盼过,然而都逃不了失落。一次放学,在路上遇见一位旧时的同学,我或许是想要说些什么的,但终究无语:你也不过是个泥和尚,你又能为谁叹息呢?
会考成绩出来了,全班同学都过关了。大家都劫后余生般欢呼起来,可怎么听,都那么压抑。
我想起那个宿舍阳台。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有人会在那里向月光倾诉,倾诉青春的苦恼,然后流下了苦痛的泪水;也总有人会在那里享受着夜的静、夜的美和自己那纷乱的思绪。
月色下,思绪在涌动。
“月圆月缺都是一种美,但月缺更有生活的味道”,我又想起语文老师的话,是啊,生活原本应该不完整的啊。正因月圆,人们才有了期盼;正因月缺,圆月才更加难得。月圆月缺本是人世之常情啊!月圆时,想想月缺的现实;月缺时,想想月圆的美好。人生的不完美,不正需要我们用一颗平和之心去包容它么?
今夜,月光皎洁,月色无限……
月光作文 篇3
乡村的月光是清冷的。比如今年。虽然我破天荒地在家乡。
十五中秋,十六国庆。今年的中秋与国庆恰好连在一起。正是史上最长假也。机会难得。我也正好打道回府,去过中秋、度国庆了。
十五的月儿十六圆。想不到,于家乡却没有真正得见。这与原先一直留存在我脑海中的印象大有不同。叫人挺不爽的。除了失落,还有遗憾。不过,只是略略而已。
国庆节当日的凌晨一两点,我就醒了,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再也睡不着。虽然在白天里和父亲两人打了一整天的油茶子。且我腰在疼,肩膀在痛。可是,那月亮却不管不顾地透过窗棂,明晃晃地在床前地上打出几格子纵横交错的光亮来。
“床前明月光,凝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很是奇怪,此刻身在家乡,思绪却依然摇曳,依然要止不住地走远。罢了,罢了,出去转转吧?
于是穿衣下床。决计要外出走走。
院子里半明半暗,一片静寂。明的是光,暗的是角。月的清辉遍铺地面,宛如蜻蜓的薄翼,在略略抖动。月光,你冷吗?我不由裹紧了身上的薄衫。
月挂中天,被一圈淡黄的光晕圈定。光晕开去,便是一些隐灭的星辰。还有那些似轻纱一般飘忽的蓝白云。这时,月亮并不圆满,似乎一个“甲”字型人的头颅,张一双半是羞涩半是期待的黑眼。对着我,看!月光如水,打击在我最柔软最潮湿的部分。感觉到我一闭眼,她的炯炯目光便光芒四射,电击而来。倘若我一睁眼,她又羞涩地将目光略收回去。还原成期待的眼,还有光洁的脸,一幅欲言不语的模样儿。啊!千年绝句,万年水声,一个人和思索与一片热土有关,与一片月亮有关。
我抬腿往小巷的那头走去。小巷的尽头是村外的田野。当然,要去田野里,还必须绕过村前的一处池塘则行。
夜风吹气如兰,月光在池塘上明灭。有山,有树,有楼,有房在塘面上隐映轻摇。难道正是——“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么?应该是的。
塘埂上有草,似无边的思绪在疯长。先从塘埂的这头,绕了一个月亮圈儿,然后一直延伸到纵横的田埂那头,再或方或圆地再继续绕圈子。就这样圈住了太阳,圈住了月亮,圈住了雨水,也圈住了乡人的热望。草是老草,那绝不是什么嫩草。若是嫩草,那牧童为何不牵了这老牛来吃呢?我俯身用手只略略一拂,感觉果真是老草,因为没有多少绒绒的特色成分。且大都还挂着露珠,打湿了我的两个裤腿。渗入肌肤,既凉且冷。
穿过一块墨绿茶叶地,绕过两口废弃旧水井。那些野草疯长蔓延的田埂便真实地踩在脚下了。此时的田埂给人一种坚实的感觉。并不像插秧那会儿的单薄。那时节,田埂往往会被乡人刮去草,抹上泥,打上洞,施上肥,种上豆。接着风一吹,日一晒,即使不下雨,豆秧们也会弱弱地从田埂上钻出来,并且个个茁壮成长。这样的话,到秋收时,稻田里不光可以收割到乡人沉甸甸谷的希望,还会收获到颗颗饱满豆的喜悦。呵,黄豆真是个好东西。到时候,你可以把之剥着吃,煮着吃,炒着吃,炸着吃。还可以将之用水桶、水盆浸泡了,里面再放一件铁器,膨胀热望。待到其浸软了,泡大了,再将之磨成浆,制成豆腐、或是豆腐佬,那味道,一个字,鲜。那感觉,一个字,爽。哈,不怕你不再软硬不吃哟。
稻田里,全部稻蔸儿正在整齐地排兵布阵。那些收割完毕的稻谷已剩下一些稻草了。它们被那些或高或低,或大或小的稻蔸儿给努力支撑着,很洁白地平躺着,然后起伏着平稳向前铺开去。难道这些稻蔸儿是稻草儿的暖床热坑?不然,为何它们竟丝毫不沾半点尘土呢?
此时,稻田的地面上是干裂的,就像父亲额上的皱纹,刻录生活。深厚!又是松软的,恰如母亲的眼睛,盈满温情。深情!啊,深沉而多情,这正是家乡的土地。稻田间,有两道收割机辗过的痕迹。哦,我恍然大悟。难怪现在的塘埂和田埂上尽是一些老草,并没见嫩草。敢情与乡人好几年不再养牛有关。我说呢,难怪回来数次,竟不见那些乡人于每日早晚里再牵扯着一头老牛或是小牛,来啃这些嫩草与老草了。只害得它们尽是一气地生长与疯长!
我在经过一块遍植的菊花地里停下了脚步。那是杭菊,一年被乡人种植了许多。此时,那些菊花正在争先恐后地纷纷嚷嚷地打着花苞儿。估计过不了几天便会半开,或是全开的了。呵,它们的个头一律只有我的膝头那么高,朵朵笑盈盈地承欢于我的膝下,并不让我走,难道它们想前来抱腿拉裤么,说要让我看着它们开花?呵,我的乡人对季节的精确掌控,那是相当的恰于其分。采摘这些杭菊的阶段,正处在采摘油茶子之后,霜降之前。那时节,这些菊花便一片片地或黄或白、或高或低、或远或近、或大或小地开满乡人的种植园里,开在乡人喜悦的两眼里。好一片片春光灿烂。好一朵朵笑脸盈盈。它说,我在开花。它们说,我们在开花!
拖着影子,踩着月光,回家。此时,鲜有狗在叫,偶有鸡在鸣。大约是我的不小心在意,纷纷惊扰了它们的甜甜睡梦了罢。你看,它们正闪着两只狗眼,瞪着两只鸡眼,穿透警惕的月光,盯着我在看呢。此刻,月光很显见地清冷了。我感觉是。
回到房间,那月光依然于床前流盼徜徉。
呵,月亮,你的清高,正将诗歌的节奏拔高。
啊,月光,你的芬芳,永远将气味中最幽深最清冷的部分,散落在地上。
月光作文 篇4
每当那一抹皎洁的月光洒在我的窗前,总是有一杯温暖的蜂蜜桂花茶,被轻轻地放在我的手边。轻轻啜饮一口,一股甘甜的甜香弥漫口中,我心里明白,是她泡的,这是外婆的,才会如此甘甜可口。
月光拂着她那苍苍白发,拂着她那衰老但幸福的脸庞。一块小小的桂花糕,却不知道包含了她多少心血。月光如洗去了一天的疲惫与尘埃,为杜鹃花丛披上了雪白的纱衣。她们穿上纱衣,在夜间跳舞。咬一口糕,浓浓的米香和淡淡的桂花香互相交织着,美味可口。它,勾起了我的思念。
记得那天,在一颗茂盛的桂花树下,外婆第一次没有给我泡那种甜甜的茶,我破天荒第一次失眠了。我跑到那棵桂花树下,想用那醉人的甜香熏醉自己,却意外见到外婆在摘桂花。“外婆!外婆!”我对着外婆喊着。“我在这儿!”外婆转过头,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田田!糕吃完了,茶也明天给你做,今天没有了!”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婆婆抱着小女孩,在银色的月光下,在澄黄的老桂花树下。
外婆已经白发苍苍,脚步蹒跚,但她依然搂着我,同我依偎在一起,望着深蓝色天幕中那镶映着的,白玉圆盘似的圆月。我用肉呼呼的小手切了一块月饼,塞在外婆的嘴里。外婆幸福地咽了下去,眼里闪着晶莹的泪花。我拍着小手,说:“外婆哭了!哭了!”外婆不说话,只是笑笑。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ziranzuowen/202201/1509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