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字数作文 > 九百字作文

元宵节的作文900字

admin 九百字作文 2016-12-16 08:18:00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元宵节的作文900字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宵节的作文900字 篇1

  春节的味道还意犹未尽,新年的鞭炮硝烟尚未散尽,元宵节便宛如俏丽娉婷的村妇,满面春风地款款走来。

  在家乡人眼里,乡村最美不过元宵节,大年是春节的序幕,元宵节才是春节高潮,就像压轴戏放在最后演一样。乡村小镇元宵节虽没有县城阵容庞大,但也别具一格,融合了灿烂而悠久的乡土文化精髓,踩高跷,舞狮子,耍龙灯,划旱船,顶花桥,传递着一种古老而传统佳节的韵味。

  在我的记忆中,演出者都是村里爱好文艺的叔叔伯伯婶婶们组成的,每天酒足饭饱之后,踱到村委大院里,边胡吹海聊边舞动起来。表演大都以戏剧化装人物出现,演出的故事情节均源于当地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整个表演既惊险刺激,又诙谐逗趣。于是震耳的锣鼓声,鞭炮声,人们的笑声汇聚在一起,把整个村子渲染得既喜庆又详和。因好的文艺节目还要到镇上去汇演,各村的叔叔伯伯婶婶们都暗地使劲儿,整个村庄都会因为元宵节的即将来临而沸腾。

  到了元宵节这一天,大家伙儿倾门阖户,扶老携幼,穿红挂绿,欢天喜地到镇上看演出,里三层外三层围个水泄不通,有镇上组织的,也有来自各村庄的,从清晨一直耍到深夜。踩高跷的踏着高低不平的街道路面,摇晃舞步,动作惊险,围观的人群中不时发出一阵阵惊呼声。舞狮子的从街一头舞到街另一头,活灵活现,锣鼓喧天。尤其是划旱船最有情趣,漂亮的船姑娘坐在船舱,恰似一朵流动的花儿在小镇上飘荡,船儿搁浅了,老艄公用桨撬、肩扛、手抬,动作诙谐夸张、惟妙惟肖,引起阵阵喝彩声。元宵节时就连平时不怎么出门的老头老太太也要在儿孙搀扶下颤微微地出门观看。此时劳碌了一年的乡亲们身体放肆地扭一扭,憋屈了一年的嗓子吼一吼,喊出一年的舒心如意。因元宵节是乡村的狂欢节,于是,嘻闹声、欢笑声、锣鼓声,声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乡村元宵夜晚的交响曲,回旋地飘荡在上空。

  元宵节吃元宵,也是乡村一道靓丽风景。乡下各家各户的主妇们都善做饮食,元宵做得最拿手,用家乡的山楂、芝麻、核桃仁、枣泥为主,加上白糖,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吃起来齿颊留香。不知是哪家最先点燃了元宵夜,噼里啪啦地鞭炮声引爆了整个乡村,不绝于耳的炮竹声此起彼伏,飘荡夜空,打破了乡间的宁静,一道道光束银花划破夜色,形成一支震耳欲聋的交响曲。吃罢元宵节的汤圆,小孩子们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吆喝着同伴满街巷里钻出钻进。大人们乘兴走出家门,聚在一起闲聊,或去小镇上看看文艺演出。家家户户门口挂着的红红灯笼摇曳在夜风中忽明忽暗,每一盏灯有每一盏灯的心思,是乡亲们在里面点燃的对这新的一年的盼望与祝福。

  年年岁岁过元宵,岁岁年年俗不同。如今,每到元宵佳节,乡村里各家各户门头上悬挂红灯笼的风俗早已湮没无闻。而是夜幕降临,家家户户吃完元宵,打点行囊,辞别家乡,出门打工或准备春耕。元宵节在庄稼人心中渐渐淡化而去,原本村庄元宵节的热闹,只能在梦里久久地回味了。

元宵节的作文900字 篇2

  今天是正月十五,也就是元霄节。元霄节的习俗就是吃元宵、赏花灯。

  吃完晚饭,我、婆婆和妈妈兴致勃勃地一起去城市客厅看花灯。今年我比较节约,提着去年的“猪妹妹”出发了——这可是位“才女”,会指挥、会跳舞、会唱歌,只要打开开关她就乐个不停——扭着屁股、晃着脑袋、闭着眼睛,典型的自我陶醉式。

  就这样,我们一行来到了城市客厅,这里早就挤满了来看灯的人们,原本比较空旷的广场上真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人声鼎沸、川流不息!

  这里的灯真多!

  先说动物类吧!今年的动物明星非“小老鼠”莫属,有最可爱的“天使”老鼠——她们不停的挥动一双闪亮的小翅膀,真想一个个精灵降落到人间;有最神气的“帅哥”老鼠——开着宝马,到处兜风!有最酷的老鼠——在广场上滑滑板几十圈头不昏眼不花腿不抖的!有边驾驶飞机边吹着泡泡的浪漫老鼠!还有最可怜的老鼠,这是做“轿夫”的小老鼠,两只身材矮小的小老鼠呼哧呼哧地喘着气,主人是一只加菲猫,这只肥猫,正坐在轿子里呼呼大睡呢!两个小老鼠敢怒不敢言,累坏了还得陪着笑脸,不过,我看那笑比哭还难看——累呀!都鼠年了,谁来救救俺们!……当然除了老鼠,像猪啦!羊啦!兔啦!鸡啦!……都来了,广场上仿佛成了动物的海洋!

  动画片的明星们也来了!多啦A梦来了,比卡丘来了,蓝猫来了,连福娃也从北京赶来了!他们凑到一起,唱啊!跳啊!广场上成了欢乐的海洋!

  我也来了!和我的猪妹妹一起来了!我买了一瓶泡泡,边吹边看!我用力一吹,五颜六色的泡泡全都飞上了天!我抬头看见她们越升越高——奇怪!在紫金大厦的上空还有好几个泡泡,有红的、黄的、绿的……这是我吹得吗?

  我发现在我的右边围了一群人,我也挤了过去凑凑热闹!两个叔叔正拿着一个黄口袋,旁边还有一个阿姨手里拿着一张纸在说着什么!“他们在干什么?”我想问妈妈,但回头看到妈妈也在目不转睛地看呢!等等再说吧!

  那两位叔叔将黄口袋打开并把袋口朝下,“奇了怪了,从来都是口袋朝上装东西,这是搞什么名堂?”我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有一位叔叔把头伸到袋口看了看,我干脆蹲在了地上,我看见袋口被两根铁丝一横一竖十字架着,再中心有一小块黄色的半透明的正方体,那位一直在旁边指挥的阿姨拿出一个打火机小心翼翼地把手伸进口袋——“呼!呼!”那个小正方体竟点着了,冒出耀眼的光芒!

  口袋越来越大,渐渐地像一个球,两位叔叔轻轻地托着这个球,突然,球竟晃晃悠悠的向天上飘去!

  哦!My god!它飞起来了!真的飞起来了!天!

  “这是孔明灯——”我这才猛然想起,“对!这是诸葛亮的孔明灯!”

  我直到它升空才知道!惭愧惭愧!

  我意识到,我刚才看到的紫金大厦上空的那些小泡泡的本来面目了!太可笑了!幼稚!……明天要上学,我恋恋不舍地离开城市客厅!

  看花灯真有趣!明年真希望元霄节是星期五!

  盼望着!明年的元霄节早一点到来!

元宵节的作文900字 篇3

  经历一百多年来欧风美雨的冲刷,中国传统节日受到很大侵蚀,元宵节也不例外。在当代的一些大都市,元宵节民俗似乎只剩下吃汤圆了。这是忙碌的都市人的悲哀,因为在相对悠闲的小城市和乡村,元宵节仍然是一年之中最热闹的节日。

  其实,元宵节不是一个孤立的节日,它是春节的一部分。要理解元宵节的意义,不能不把它放在春节之中来考察。

  春节从除夕关门守岁开始,到元宵节,是一个人们不断扩大活动范围、人际关系不断得到扩大的过程。初一给家长拜年,初二回娘家拜年。以后逐步扩大拜年范围到一般亲戚朋友。在这个时段,人们的活动范围局限在熟人之间。初五是破五,农活可以开始干,商店可以开门了。这个时段,社会开始正常运作。到了正月十五,全体社会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节日活动中。所以,元宵节具有确认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彼此不认识的)相互关系的意义。

  元宵节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社会的“狂欢节”,连平时被限制在家的古代妇女也可以自由出门游玩了。当然,个别礼法之士反对这个习俗,比如宋代的司马光。元宵夜,他夫人打扮了准备出门赏灯。司马光问:“家中点灯,何必出看?”夫人回答:“兼欲看游人。”司马光说:“某(我)是鬼耶?!”这就太不讲理了,总不能只让夫人终年只看他一个人一张脸吧?好在社会不买这些礼法之士的账,大多数妇女照样游乐。元宵节允许民众自由娱乐,这是古代社会针对过分严格的礼法制度而设计的一个发泄渠道。一些年轻人乘机会见意中人。正如辛弃疾所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节主要活动是大众娱乐,但是其社会文化意义却不仅仅是娱乐。

  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动,祈求神灵保佑。古代人祭祀泰一(太一)神,因为他是最高神,掌管人类命运。祭祀他,可以获得丰收和平安。古人祭祀地神,是要保佑蚕事丰收。

  元宵也是一个求子的节日。元宵张灯最初是出于客观需要,晚上活动必须照明。后来张灯又是为了游玩欣赏。可是,它还具有更深一层的意义:祈求生育。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二《偷灯盏》解释当时人在元宵节偷灯的原因时说:“一云,偷灯者,生男子之兆。”这里“灯”谐音“丁”,就是男丁。这样一来,偷灯就象征着生育儿子。根据同样的道理,观灯也具有求子的涵义。于是,古代妇女出门观灯有了这个理由,就名正言顺了。一直到民国时代,各地多有送灯给那些无子家庭的习俗,祝愿他们添子孙。清代有摸城门门钉的活动。钉,也谐音“丁”。人们希望通过摸门钉而祈求生育儿子。有些地区的人们还赋予汤圆以象征意义。清代成都有元宵夜偷取供在神龛上的汤圆以求得子的习俗。清代湖北安陆一带百姓互相赠送元宵,其中有大如鹅蛋的元宵,妇女观察煮这种元宵的火候来占卜生育。

  当然,在人口压力巨大的今天,元宵求子活动已经很少看到。现代人又赋予汤圆以新的解释,那就是甜甜蜜蜜,团团圆圆,象征一家团圆,幸福美满。这种解释多少有点凡庸,但是它很符合人们的内心希望。元宵节因此获得了新的文化意义。

  元宵节在古人的不断创造中发展而来,也必将在现代人的再创造中发展下去。

元宵节的作文900字 篇4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到正月十五这天大街小巷,各大小商场店铺都会张灯结彩,人们熙来攘往,热闹非常!每年的元宵节家家户户也都会放烟花,上街去看花灯!在那一天,也会有舞龙、舞狮子,为元宵节增添了许多节日的气氛!

  我也一直期盼着这天能够早早的到来! 这一天大家期盼已久的正月十五元宵节终于来临了!

  一大早还在梦乡,便被妈妈拉起来让我陪她去超市买菜,说因为是元宵节,家里会有客人来吃晚饭,我们就去了大统华超市,超市里人山人海、商品琳琅满目,我们先是买了些鱼鸭肉和一些时鲜的蔬菜,准备去收银结账的时候,妈妈说今天是元宵节怎么可能不买元宵呢?对啊!我最喜欢吃汤圆了,只见冷冻柜前挤满了男女老少。我看见了许多汤圆,有芝麻味的、花生味的……样样我都喜欢,我精心挑选着,真想把所有汤圆都买回去,听妈妈说元宵节吃汤圆,团团圆圆,合家安康,过了元宵节就等于过完了新年。最后我们买了芝麻和巧克力味的。

  忽然,我看见头顶上有许多谜语,其中有一张这样写的:一家十一口打一个朝代,我想了又想,还是想不起来,这也太难了吧。再看一个:又见面打一礼貌用语,我眉头都皱了起来还是想不到,妈妈说这应该是再见吧,我想也是啊,又见面,不就是再见面么,这一个就算是妈妈猜出来的,我也不甘示弱,再看一个:拍一个巴掌打一地名,一个巴掌不是五个手指吗,五指山!服务员笑着连声说:对的,对的。便把礼品日历送给了我们,我迫不及待地把它收下了,心里无比地高兴,因为这是用智慧换来的。

  晚饭时间到了,妈妈的朋友们也都到齐了,原来她们主要是来我们家一起热闹热闹的,董平阿姨还带来了一个非常精致漂亮的莲花灯,说是纯手工制作而成,让妈妈一下想起了她们小的时候提着莲花灯,拖着兔子灯满街跑的情形,忍不住激动的流下来眼泪,正如今年春晚的一首歌《时间都去哪了》不经意间,妈妈和阿姨们,她们这辈人都已经过了四十个元宵节,我也受到了深深的感染,妈妈您辛苦了,还没好好享受青春,白发和皱纹却已爬上了额头,我要快快懂事,为母亲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

  我们吃着晚餐看着元宵晚会,看着妈妈和阿姨们难得相聚一起,我想为妈妈做点事,我悄悄的来到厨房想亲手煮汤圆给妈妈吃,我首先往锅里放了半锅水,等把水烧开,水上冒出了一个个小泡泡,我把汤圆小心翼翼地放到水里,一个个汤圆立刻沉了下去,过了几分钟,它们一个个在水里游起泳来,等煮熟了,我把它们捞起来,汤圆一个一个地粘在一起,咬一口,芝麻酱从汤圆里流了出来,甜甜的,令人垂延三尺,我拿了小碗都盛了些汤圆,端到了妈妈跟前,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尝尝儿子为你煮的汤圆吧!妈妈一下愣住了,随即眼泪就流了下来,边端过碗边说:儿子你真的长大了!

  我真心希望我们家能团团圆圆,家庭幸福!这个元宵节我既吃了汤圆,猜了灯谜,还感受到了妈妈这么多年为我付出的辛苦!我要做到好好学习,不让母亲烦恼!懂得感恩!

元宵节的作文900字 篇5

  过了春节,元宵节转眼就到了。当全国大多数的地方一家人围着桌子吃汤圆时,小城的元宵节却有不一样的风俗。

  元宵节这一天下午,人们备好蜡烛、香、烟花,先到自家的祖坟点点蜡烛香,放放烟花,一是新的一年里让祖宗感受一下人间的香火,二是祷求祖上保佑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事业做的红红火火。

  趁着家人上坟的时间,家里的主妇们升起灶里的火,一口二尺四寸的大铁锅里,放上大半锅的水,淘米下锅,再放上芋头,腌过的猪骨头、猪肠、豆腐干、香菇等各种佐料。灶下火正旺,锅里水开,白气冒上来,骨头的香味就乘着白气直赴进了鼻端。这时粥还只是一个开始,要慢慢地熬,待到佐料发出的香都融合到一起,锅里的粥越来越稠。上坟的人回来了,一锅香气诱人的杂烩粥就可以出锅了(在我们小城叫咸酸粥)

  说起小城元宵节不吃汤圆吃杂烩粥的风俗,这里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小城因地处偏远山乡,交通不便,算得上穷乡僻壤了。人们过完春节,备的年货也吃差不多了,又到扳着指头算着粮食的时候,元宵节到了,小城的一巧妇们灵机一动,搜罗了一下家中的剩菜剩饭和不多剩下的年货,到在锅里煮了一锅杂烩粥。一尝之下香浓可口,邻人争相效仿,口口相传,就成了小城元宵节吃杂烩粥的习俗。

  埋头“哧溜、哧溜”地吃着粥,母亲总会笑着对我们说:“多吃点,十五夜可要吃十五碗呢,上坟前三碗,回来三碗,看完龙又是三碗,你们敞开了肚子吃。”引来我们的一陈笑声。

  这边还在收拾碗筷,那边锣鼓声声响,烟花朵朵开,板龙灯会已经开始了。“锣鼓响,脚底痒”,想起小城的这句谚语正印证了看龙人的心里。

  小城的龙是板凳龙,在一条条板凳上以竹条为骨,白纸为身,做出威严生动的龙头,一节节如在飞腾的龙身。做龙是村中做龙老人的拿手活,不过一个龙头,也得做上一两个月,龙身由村中各家的老人负责做好保管。到了舞龙的夜晚,各家各户拿出自家的龙头和龙身,在村中的操场上,用活木栓栓上龙头和一节节龙身,龙头和龙身里再放进蜡烛,一条闪闪在夜间飞腾的游龙就出场了。而举龙即是一个体力活也是一个技术活,要的是举龙人相互间的默契配合,两三百节的龙身加上一个大龙头,龙头的五六个人抬,一节龙身要两个壮汉替换着举。龙身长了,人多了,配合起来就难了。举龙的`时候,领头人一喊起,后面的人就得举,领头人一说放,就得放下,如一人配合不好,该放下时没放下,或转弯时偏了点,两条板凳的活栓就全打拆成剪切状,很容易伤到就近看龙的人,有时还会拆翻了蜡烛,烧了龙身。所以每年举龙的人都要挑身强力壮的,还要是有经验的。

  月上柳梢头,龙游大街小巷间,人声沸腾,人头涌动。举龙的五六百人加上看龙的,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向前游移,人中有龙,龙中有人,人与龙相亲相近,和谐共存。站在高处看,一条皎龙在夜色上下飞腾,龙过街穿巷,每到一家,那家家主摆好蜡烛香火,在锣鼓声烟花声中,龙为人间祷福祝愿。祝愿新的一年里平安健康,幸福美满。

元宵节的作文900字 篇6

  正月十五的晚上,姑姑请我们去火锅店,丰盛的晚餐摆满了一桌,我们一家人共吃团圆饭。我对全家人在这难忘元宵夜,相聚在这里,共度良宵的幸福之情难以言表。

  吃过饭后,我们从火锅店出来,看到街上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在路边的空地上,有许多的小朋友在放烟火,五彩的火花不时从天空呼啸划过,或是从平地窜出,把元宵节的夜空装扮的更加灿烂绚丽。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县城的广场上,广场上正在举办着灯展。这儿的灯真多啊!你瞧,各家店铺门口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有纸的、纱的、玻璃的、塑料的……有的灯套着粉红色的外套,有的灯穿着金色的裤子,有的灯披着淡蓝色的披肩,有的还衬着变色的五彩衣正月十五元宵节作文

  今天是正月十五,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我们一家过得快快乐乐的。

  听妈妈讲,传说在很久以前,世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突然灾难降临、城内洪水泛滥,城外田地干旱,原来是王母娘娘请玉帝去赴宴,玉帝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宴会后余地回宫办事,于是把雨簿写错了,本应是城外雨五分,城内雨三分,玉帝给写反了。青龙得知原因,便偷偷地里溜到天宫,改了雨簿,这样世上又慢慢恢复了本来面目。玉帝酒醒后,也发现写错了雨簿,但本想改正,又怕重臣说自己做事不慎重,只好将错就错。后来玉帝发现自己的雨簿被改过,不由心中大怒,派丞相来到人间杀了青龙,丞相照做了。青龙被丞相杀了后,变成一只神鸟,在玉帝殿外喊冤,玉帝心中感到惭愧,便下书要黄帝向百姓传令,要纪念为民除害的青龙。每年春节,人们都要敲锣打鼓,耍龙舞狮几年青龙,庆祝元宵节。

  元宵节的习俗是吃汤圆,让每家团团圆圆,所以今晚妈妈“权力下放”,把煮汤圆的重要任务交给我来执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务,生怕煮破了,所以心里好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看妈妈煮汤圆的经验,先把水烧开,把汤圆小心翼翼地放进去。我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白白胖胖的汤圆浮出水面,看着它们一个个膨胀,我兴高采烈地喊道:“汤圆要出锅了。”我庆幸,还好汤圆没煮破。大家高兴地品尝了我煮的汤圆,“美食家”妈妈给我打了一个一百分,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兴奋不已,第一次煮汤圆就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我心里美滋滋的。

  晚上七点左右,我们全家一起下楼放焰火。正好碰上我的好朋友刘一凡,我俩一起去放焰火。我拿着一个最大的“金椰子”礼花,用香把礼花点着了,看见一朵朵美丽的“茶花”冲上天空绽放了,我和刘一凡拍手叫好。我又拿了一个超大型的“飞毛腿”,只见那好似流星划过天际,放射出五彩光芒,飞远了。接着又放了手摇花、花篮、降落伞……

  最后我们全家津津有味地坐在沙发上看着元宵晚会,其乐融融的。

  今天我学会了煮汤圆的常识,感受到了放焰火的快乐。我梦想每天都是元宵节那该多好啊!我期盼着明年的元宵节……

元宵节的作文900字 篇7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 "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元宵"、"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礼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元宵节的作文900字 篇8

  今年的寒假和元宵节连在一起过,我想:应该是让学生多与家人团聚一下吧。在一天天的盼望中,经历了漫长的等待,我们全家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今年的元宵节让我格外难忘。

  元宵节这天早晨,我还像往常一样按时起床、洗脸,刷牙、晨跑。吃早餐时,我特别提醒了今天这个好日子,满怀希望地看着爸妈,等待他们回答。可看到的是急匆匆吃饭,然后拿上提包,在门口撇下一句:“今晚我们要加班,不能回来过元宵节了”。我呆呆地吃饭。节日的喜庆丝毫没有在我家出现。

  我郁闷的回到老家,到了下午四点,我拎着从老家带来的东西坐车回来。因为我家楼层高,东西有很沉,所以我打算把它先寄存在一楼一位邻居家里。因为我向那家的哥哥借过书,所以便结识了。

  到了哥哥家门口,我把东西放在地上,轻轻敲门。这时哥哥把门打开,一见是我,赶忙让我进屋,还帮我提东西。我进了屋,便对哥哥说了自己的请求,哥哥听后说:“没问题,谁让咱们是邻居呢?我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并说:“晚上我来取,谢谢哥哥”。说完便出了门,哥哥把我叫住,说:“小妹,元宵节快乐。”听了这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我不想让哥哥担心,随便回应了一句,便快步走出她家门。一路上,我在想;“为什么别家在元宵节都能团聚,我们一家却不能?想着想着,便不禁落下泪来。

  等我的事情办完后回来,已经七点多了。我走到哥哥家门前,心想:这个时候,人家都在吃饭呢,还是不打扰的好。我等了有十几分钟敲开了门,开门的是哥哥的母亲,便赶紧叫了声:“阿姨好”,阿姨慈善地拉着我的手让我进来,这时屋里充满了熟汤圆的香气,让我有些沉醉,我道明了来由,还未说完呢,哥哥便提来东西交给我,我连忙接下,道谢。细心地哥哥看到我的眼圈红红的,便关心的问:“小妹,是不是没人陪你过节呀?”这么一说,便说到了我的心坎里,我感觉到,自己心口闷闷地,哽咽地说:“才不是呢,我爸妈……在家或许已经煮好汤圆等我回去吃呢。祝哥哥全家元宵节快乐”说完,便跑出了房门,因为我怕再呆下去,会哭出来。

  回家,里面黑漆漆的,我也不想开灯,便摸索着走到沙发前坐下,面对冰冷的屋子,我再也掩饰不住失声哭了起来。过了十几分钟,我隐约听见有敲门声,便赶紧拭干了泪去开门。令我惊讶的是,竟是哥哥她们一家!

  阿姨一看见我哭红的双眼,便心疼的说:“你这孩子,真是倔强!家里明明没有人,还说有人。走,去我家吃汤圆,我们帮你过元宵节。”听了阿姨的话,我的心中暖暖的,“小妹,不要哭,今天是个好日子,应该高兴!走,吃汤圆去!”我强不过,最后只得跟他们去吃汤圆。那晚的汤圆格外香甜,我想是因为阿姨一家把对我的关心全包在了汤圆了吧。

  这个元宵节,令我终生难忘!

元宵节的作文900字 篇9

  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 "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元宵节的作文900字 篇10

  我的家乡在湖北荆山山麓,地属襄樊管辖,是个版土面积三千八百五十七平方公里,总人口六十万人的小县城。原名思安,因境内有漳河,故改思安县为南漳县。

  小学时有篇课文叫《西门豹》,讲的是西门豹治河投巫的故事。课文里西门豹治的那河叫漳河,那时年纪小,以为这漳河便是这打从家乡门前流过的小河,竟高兴得手舞足蹈。后来才晓得此漳河非彼漳河,那漳河在河南安阳,比南漳县城都有名。

  南漳这小县也终于没负了“思安”这名讳,绝不树大招风,恐怕出了湖北就再没人知晓襄樊有个南漳了。但又何必天下皆知呢?这毕竟丝毫不影响这小县城的和乐。淳朴的家乡人,就如此安定地在这块山清水秀的土地上,一代一代生活着。老人们三两聚在树下闲聊,大人们起着自行车在不太宽敞的马路上来回穿梭,孩子们专心地坐在讲堂听老师讲解。街道或许并不繁华,没有繁弦急管,也没有火树银花和灯红酒绿,却安详而端庄。岁月就在小巷厚厚的落叶上慢慢流淌。

  满月象征着团圆、美满。正月十五之夜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自然被这个一心祈求平安的小县所看重。

  提起元宵佳节,除了汤圆,我想更多人会想起赏灯。而在我的家乡,正月十五上午的游街“闹元宵”却更被人们看重。

  清早五点多钟,便有大批人马在水镜广场聚集。老人,小孩,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人都在队伍里满面春风。打腰鼓、划旱船、扭秧歌,无人不迫切地表达着自己的欢喜。游行队伍从大街小巷走过,路边观看的人摩肩接踵。调皮的小孩,拿出过年没放完的鞭炮,“刺啦”一声擦燃往人群里一丢,吐吐舌头跑掉了。只剩下母亲无奈的苦笑、抱歉的赔罪及众人宽容的笑声。狮子在街上上蹿下跳,长龙在人海中上下翻腾。夹杂着震天撼地的锣鼓声,欢乐的气氛沸腾到了极点。

  元宵是团圆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顿丰盛的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点开始,万家鞭炮齐鸣,当满城的地面都被喜庆的红色铺满时,人们便开始吃饭了。汤圆当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奶奶的汤圆最令我挂念——奶奶不会夹馅,所以总是把汤圆揉成一个个小团。但这一点都不影响它的味道:煮好后盛起来,一人面前一碗汤,加上白糖和炒好的芝麻,绝不亚于蒋雯丽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汤圆”。

  南漳不是个富裕的小城,没有太多的财力来举办灯会。可这并不影响家乡人赏灯的情趣。小巷里,小贩摆弄着各式各样的花灯,牢牢拽着妈妈衣角的孩子睁大眼睛望着花花绿绿的闪光物,央求着。大人无奈地望着孩子,掏出钱交给满脸笑容的小贩。孩子得了心爱的玩具,高兴得手舞足蹈。

  每看到这些,我都会想起自己那如梦般干净淳朴的童年——

  提着哥哥的旧灯笼,在家里各个角落晃悠,唱着奶奶教的童谣:

  “照啥子啊?照虫蝇儿蚂蚁。照死老(了)吧?照死老(了)……”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zszw/jiubaizizuowen/202205/2917864.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