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世界去”作文3000字
导语:一辈子就这么短,为什么要窝在一个小地方,为什么不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作文到世界去,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到世界去作文(一)
世界那么大去看看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是最近一段特别流行的一句话,其火爆程度就像“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般,可能大家都对那种四处旅行的感觉特别羡慕吧,喜欢那种有能力实践自己突如其来的想法的快乐。
在青春年少时期,对于旅行,我也特别迷恋,对其充满着一种神圣的向往之前,可能是因为,当时的自己,没有资本,也没有勇气到更远的地方看看吧。
年少的我,喜欢看安妮宝贝的书,喜欢那个穿着白棉布裙子的叫做安的女孩。渴望像她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去西藏,看碧青如水的蓝天,观赏潮湿的落日,去某个没有人曾经去过的地方,寻找忽然而至的浪漫邂逅,感受生命的平凡与挣扎。
与其说这是一种对于未知世界的渴望,倒不如说那是一种对于文艺与优雅生活的向往吧。年少的我觉得生命就是应该要好好折腾一番,才能够将内在的潜力彻底榨干,未来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只要你敢于探索,敢于发现,前方总是会有不一样的风景。
现在的我,对于远方的渴望当然没有那么强烈了。偶尔也会携三五好友出去游玩,但从来都不会是那种“说走就走”的样子,而是会经过细致精密的计划,因为谁都不想将自己仅有的假期浪费在各种突发事件当中。
当然,有时候,也会忍不住幻想,什么时候,可以和自己所爱的人一起去某个遥远又未知的地方。那里有着美妙的湖光山色,有着动人的神话传说,没有过多的人摆一个个奇怪的姿势在晒“到此一游”照,也没人有喧喧闹闹地排队要去观赏某个景点。
其实,世界上的美景很多,它们的存在永远都是无言的。只有在静默中,才能够保存那份最初的完满。要是人类一旦发现了,那它们也就不再是它们了。就像动物园里被关在笼子里的动物一样,只不过是为了满足人们观赏的需要。
又或许,那种想法不过是人类自视甚高的表现罢了。在伟岸的自然面前,我们其实不算什么,不然苏轼怎么会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叹”呢。即使我们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是我们永远无法掌控它。许多时候,地球不过打了一个小喷嚏,身上的跳蚤就只能无奈地纷纷坠落。
所以,当许多人在践行着所谓的“说走就走的旅行”时,许多时候,我想到的是,除了脚印,你什么都没留下,除了照片,你什么都带不走。
顾少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十字辞职信,使我想起高晓松的名言:“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想是吧,我们应该还有诗和远方。
诗和远方,意即诗意与梦想。顾少强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其含意正是对诗意与梦想的追求。十余年的中学教师生活,令她那颗渴望诗意与梦想的心灵渐生“苟且”的厌倦感,于是她随性而为,“说走就走”去潇洒看世界。她的这一番举动,实在令陷于“苟且”而欲逃不能的我等俗众羡慕神往。
还有诗和远方,生命才丰盈与完满。物质化的现实使我们很好地生存,精神化的诗意与梦想,却使我们美好地生活。缺失诗与梦的生命,必然是畸形而枯涩的。萧伯纳在《英国佬的另一个岛》中,无情地奚落那种缺乏诗和远方的生活:“一辈子都在弄他的那片土,那只猪;结果自己也变成了一块土,一只猪。”相反,若人生还有诗和远方,则生命会变得丰盈而完满。切格瓦拉的迷人之处,不仅在于他是革命者,还在于他是富于诗意与梦想者。他爱好文学、旅游、摄影、雪茄和手表,他有浪漫的革命梦想。这一切,使他虽死而生命丰盈与完满。这种丰盈与完满的生命,不正是顾少强“想去看看”的诗意和梦想吗?
诗和远方如此美丽。可是,在物质化的现实中被挤压而苦苦挣扎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超脱现实而勇敢去追求诗意和梦想呢?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一个诗与梦凋零的物质化社会,无数人熄灭了诗与梦,而甘于“眼前的苟且”。当“拜金女”盛行,当《小时代》受热捧,“蚁族”和“蜗居”们很难不放弃他们的诗和远方。也正因此,当顾少强的十字宣言出现,曾经心怀诗和梦的我们,才会如此受感动和被感染,一些人甚至学她“说走就走”去旅行。
只是,诗和远方,真的只有“去看看”才能觅得吗?我们是否存在一种“远方才有风景”的审美误区?“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会不会是一种看似洒脱的非理性呢?顾少强辞职后违背“不代言”的承诺,终于为旅游公司代言,这是不是对其追寻诗和梦的自我否定与更正呢?
我想,更深刻的诗和远方,不在别处,而在当下。珍视当下,于当下觅见诗意与梦想,才是生命丰盈与完满的真谛。生命是渺小而物质的,但身为万物灵长的我们,却可以从珍视当下中创造伟大与诗梦。日本影片《入殓师》中的小林,尽管职业卑微且龌龊,可他在给每一位死者化妆时,倾注慈爱与敬意,从而使阴森恐怖的死亡充满温情和诗梦之美。林语堂在《人生的乐趣》中,列举李渔《闲情偶寄》里写柳蝉、写衣饰、写午睡的文字,赞美中国传统生活的诗意和梦想之美。李渔这些文字写的都是当下平凡的小事物,但因为珍视当下,我们便从中发见了诗和梦。与顾少强“说走就走”的寻觅诗梦之举相比,这些于珍视当下而觅见的诗和远方,不是更切实、更深刻吗?
于珍视当下中觅见诗和远方,我们的生命将不再“苟且”而变得丰盈与完满,我们将获得远比顾少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深刻的生命憬悟!
到世界去作文(二)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题记
坐在飞机上,看着窗外一朵朵缥缈的云,我好像看到了自由,不知究竟下了多大的决心,我才能迎来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叛逆?是张扬?还是不堪束缚?或许都有吧,但这不才是真正的我吗?!
摇摇头,带上眼罩,陷入深度睡眠,因为我将要再度回首,探寻那错过的风景……
第一站:浪漫之都
巴黎—遇见旧时光。来到巴黎就感觉仿佛回到了黑白照片的时代。虽然古老,但我想说我感受的都是真真切切的,我告诉自己,这不是黑白电影,这就是巴黎,看上去的老旧但在巴黎人眼中却尤为的珍惜。也许这就是巴黎吧,一个喜欢着古老恋旧的城市。而我,也就这么迷恋着这儿的每一处历史原貌,不管是850年的巴黎圣母院,还是凡尔赛宫都让我觉得这儿就是这样。
走到巴黎圣母院前,那个停留在书本中的建筑忽然立体了,卡西莫多的现实版本也出来了,我没想到今天所看到的巴黎竟然让很多书本中的.人物都找到了归宿,而那个善良的敲钟人天天守着的地方就这么历经百年在我眼前真实的屹立着,那一刻是历史与文化的敲击,当站在彼岸欣赏这850年的建筑,年华与岁月都能鉴证这一古迹的真实感;而当你走进的那一刻,就如同发现外边中竟刻画了如此惟妙惟肖的雕刻,可那个敲钟人的地方始终只能留在书中。
第二站:丽江古城
小桥石狮的娇小,一霁月华斑斓,又有多少折腰。一场林中的世外古道,一押琴间的缭绕环音,你也会愿席坐樽酒对月饮。种魂的曲,下蛊的茶,出鞘的剑,想着住在竹尖唯美的月,连眼神也会是凄迷。仿佛走进了金庸的书中:一袍醉红的宽袖,几许婉约的拈花。一张瓷白的故事写满了我的天下,笑意染过,被浓墨的相思,与泪睡在宣纸上。烛灯玉照,眼泪是一种不说话的痛。
几笔潇洒,岁月的输赢,怕是谁都会有用泪做的牵挂。与影又画了几烛,在词丛中寻觅蹉跎,倦中爱恨不歇。把梦酿了几坛酒,把泪沏了几壶茶,看人生都是浊世。眼下月浓风轻,露洒阶前。临窗几丝愁,又在轻敲时光的模样,人间看人间,何处不是沧桑,一把娇梦都是泪容。
漫步于巴黎夜雨,静赏古城花红,我愿带上背包,与天涯相枕每一个黄昏,和浪漫静赏每一个日出,牵着一份浪人的情怀,去进行一次生命的流浪,探寻错过的风景……
到世界去作文(三)
十几年前的我们,是父母用幸福将我们带到这多彩的世界。
十几年前的我们,同一时光激荡起我们书写生命的开始。
十几年前的我们,深深地肩负起上演《人生》这部历史的使命。
十几年后的今天,我们一同在这里畅想,明天的我们该做什么。
有这样一则广告,依旧还在我们的记忆深处久久的贮存。一个六岁的男孩,从门隙中看到妈妈为自己的奶奶洗脚,于是跑到水房接了一盆水,端到妈妈的面前说道“妈妈洗脚”自从这则广告播出后,一个童真,善良,天真的小孩将中国传统的孝道传承,成为众人的关注的焦点。
回到2017年月日的今天,我们会以怎样的心态去读那个小男孩;我们又会以怎样的行动去解读孝道,我们又会以怎样的精神去传承孝亲敬长。
我们把镜头移到一个偏远山区吧,那里有一位老师,因为他到了结婚的时候了,不得不离开那里,这里的孩子很希望也很渴望能用一切来挽留这里唯一的一位老师。孩子们说道“老师,我们愿意嫁给你,我们愿意跟你过一辈子。”就这样的一句话老师留了下来,这一留就是一年,几十年,一辈子……这里曾来过十位老师,留下的也只有他了。
在这样一个贫困地区,孩子们表达出是对老师的什么。是对老师的不舍,对老师的留恋,对老师的感恩。
从这样一群对知识充满梦想的孩子们身上,我又看到的是什么。是珍惜,是挽留,是感恩。
让我们收起镜头,问问自己,我们是否做到了对老师珍惜与感恩呢。有这样一首歌,歌词这样写道:“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朋友是什么呢。朋友会在你遇到困难时,默默地去帮助你;朋友会在你尴尬时,为你解围;朋友会跟你一同分享人生的快乐与痛苦。也许,这样的朋友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不为知晓的背后。请让我们珍惜这样的朋友,同样做一个别人这样的朋友。
就让我们,从今天领悟,从今天懂得,从今天感恩,做那个小男孩,做那群懂得感恩的孩子,做那首歌里的朋友。
各位老师,同学们,相信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充满感恩的世界。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zszw/sanqianzizuowen/202205/2915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