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作文1200字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的作文1200字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节的作文1200字 篇1
二十四节气当中,对清明的印象尤为深刻。深刻于它的字中涵义——清淡明智;深刻于那首流传千年的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伤怀意境;更深刻于,这是一个缅怀纪念亲人的特殊日子。
走进四月,暖暖的春意、淡淡的惆怅便在心中腾升,轻烟般萦绕心头。这是每年都要经历的清明情结。于是,宁静地把情绪安放于伤感与思念当中,却也不想走出。
记忆中的清明节,总能看见雨,心想,是否因为悲伤,天也陪着落泪?今年有点例外,没有雨,但仍是轻雾迷蒙。一大早,家中的男丁已在通往陵园的路上,陵园的一处就是安葬先人的所在。几年前,父辈们也把我爷爷奶奶的坟迁到了陵园。那里,依山傍水,算是一块风水之地吧。很遗憾,由于当地风俗,嫁出去的女儿或嫁进的媳妇是不能拜祭夫家与娘家的先人的。此刻,我只能在老家等待他们的归来,只能将哀思寄托不太遥远的那边,我的先人们,我那已经长眠多年的爷爷奶奶。静静地伫立阳台,任由清凉的春风抚着脸庞,掠过发丝、衣衫,带着让人心碎的温柔。满目的黄花,如泉的思绪,就在怅然与怀念中浓浓地泛滥开来……
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并没怎样带过我。父亲年轻时就离家参军了,部队转业后到了另外一个地方,接着与我母亲建立家庭,再后来有了我和弟弟。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才真正回到现在的家乡。也许因为多年不在他们身边的缘故,总觉感受的亲情是那样醇厚深切。是一种无法割舍的祖孙情,更是一种相互隬补的爱。
当时,我们住在镇上,爷爷奶奶则住在村里。每逢周末,就是我们的相聚日。到了那天,奶奶总会早早地到村里的集市给我们买最喜欢吃的咸鸭蛋和鸡翅膀(当时已经是挺奢侈的了),逢人便喜滋滋地说,我孙子回来了,他们最喜欢吃这个。回家后,便不停手脚地忙碌开来。吃完丰盛的午饭,爷爷会带我们去菜地摘菜去河边钓鱼去生产队看蚕宝宝……还有好多好玩的地方。傍晚时分,要离开了,爷爷奶奶又会把我们送到村口,挥着手直至看不见彼此的身影。那时的周末,是我最向往最开心的,是我从星期一就开始盼望的日子。还清楚地记得,奶奶最喜欢我的头发,每次用布满茧子的手抚摸着,叨念着,我们妞妞的头发好柔好顺,快点长呀,奶奶要给扎漂亮的蝴蝶结呢。岁月恍如昨日,谆谆话语犹在耳旁,美好的回忆至今仍深藏我心,不沾一丝的灰尘。
后来,我到外面读书了,再后来,我远离家乡当兵了。部队四年,是我人生中的丰盈,却也让我生命中有了一个不可隬补的遗憾。在一个热得让人心烦意躁的夜晚,我接到了奶奶的病危通知书。离家几千里之外,等我请得假来,等我风尘仆仆地奔回家时,奶奶已驾鹤西去,我竟见不着她老人家的最后一面!跪倒灵前,我泪如雨下,哭喊着,我声嘶力竭。守灵时,妈妈拿出一罐未开封的饼干,对我说:女儿,这是奶奶留给你的,前段日子,还念着这是你最喜欢吃的饼,不舍得吃,特意要在你年末探亲时再给你,但如今……妈妈哽咽着无法成语。颤颤地接过罐子,抚摸着,我分明触摸到了奶奶的气息,那样的温暖与熟悉呀。颤颤地打开它,和着迸流的泪水,我吞咽着,吞咽着奶奶的惦念与爱护。我,再也没有机会对奶奶尽孝了!我,再也无法承欢于奶奶的膝下了!
后来,妈妈告诉我,奶奶病得很突然,但去得挺安详,唯一的牵挂是没能见着心爱的孙女。永远的殇啊,十多年了,遗憾一直伴我至今,每每念起,心仍感刺痛。在那之后过了几年,爷爷也走了,隬留之际,还说着,奶奶在那边很寂寞,我要陪她去……如今,他们已经在天的那头重聚,继续着他们的相濡以沫……
天空,依然无泪,是否,不想再添感伤;清风,依然沁人心脾,鼓起了衣衫,润滑了面容。仰起头,我竭力把盈眸的泪珠隐忍。我要告诉爷爷奶奶,孙女生活得安然、快乐,并会一如既往……
此刻,一束黄花、一行垂柳、一怀清风,我面对陵园的方向,深深鞠躬。抬头仰望,目光拨开云雾,远远的天边,爷爷奶奶慈祥的笑容在绽放……于是,我也努力绽开了笑脸,幸福的带泪的笑脸……
清明节的作文1200字 篇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杜牧写的清明时特有的景象。春天又是新的开始,万物皆生,空气中弥漫着夏的气息。清明节年复一年,寄予了人们对老一辈人的无限哀思和祝福,也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每逢这个时节,游子们都充满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家人的思念,有何尝不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哥哥们也千里迢迢回到家来,为祖先献上一份诚心。而我们的清明节也如往年一样是一个登山之旅。
早上,爸爸妈妈,伯伯们早已准备好的大包小包的祭祀品和干粮放满了一车。几辆车开上了咱的老家——宝石,那里可是一个有山有水、风光秀丽的好地方,那里大石头广布,虽然也很普通,但身临其境,你便快乐似神仙呀!一路上,爸爸跟我们说;“以前这里一个寨子的人亲如一家,几户人一个厅吃饭,一起生活,一起劳作,后来才盖了现在还算完整的小瓦房,大家富裕点了,才搬出去的,我们可是在这土生土长的啊!”我想爸爸、伯伯他们更能感慨这种“物是人非”的心境吧!
回到了老家,看到了那件旧瓦房,看到了那棵小时记忆中的小杨桃树现在变得魁梧了。等到大人们忙好分祭祀品,安排了几个人一个地方,咱们便兴致勃勃的拎了几袋东西,还扛了一个大锄头,跟着伯伯一起。说我们那时还真聪明,“我记得路,小的们跟我走,走嘞!没错,这条路走。”走了大半天,哥哥在后头喊到;“一群小家伙,你们往哪里走?”“天啊,走错了,谁也不怪,就怪那几个石头长的一个样,真是唬弄人!”前面一段路还是田间小路,后面到了爬山环节,可让人胆战又心惊,根本无路可走,只能用工具开辟道路,哪里都是滑溜溜的,稍不走稳,就一屁股坐着,来个溜滑板!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呀!一番番曲折终于上到了,找着了墓地,上到气喘吁吁,还有一些心有余悸!弄得一身狼狈,我想,祖辈们看到我们这么有诚意一定很高兴吧,接着休息一会儿,我们不堪重负,便也学着大人们兴高采烈的把那些长得密密麻麻的野草来个一扫而光,虽然很吃力,但看着大伙们一起也来劲儿,大家分工合作,你割,我锄,他拔,这样也就加快了速度,一下子,就敞亮多了。墓碑有的也很旧,只是一些黑石头围成的,大伯说;“这已经有200多年了,相隔几十代,是清朝时的祖先。”哇!好遥远哦!可见一切事物都随岁月的变迁而变化着。还有那,那是爷爷奶奶的墓地,妈妈和伯母们又在一起诉说着爷爷奶奶生前的陈事,也许那就是情感的交接,他们的思想品质都在世代相传,那又是一种多么伟大的传承精神。他们同样是一个父亲母亲,而最后他们永远也不忘留下给儿孙们一个坚定的信念和一个优良的品行。听着听着,好像看到了未曾谋面的慈祥的爷爷奶奶,他们欣慰地笑着,他们看到我们今天幸福生活而笑,看到我们健康快乐而笑……
接着就开始祭拜,摆满了三牲、水果、粄食、茶酒等,然后点燃香火,没人手拿三支香一齐跪拜。此时,一切都好像变得庄严起来,我心中怀着深深地祝福和敬意敬上了三鞠躬,同样我也热切的祈求老祖辈们保佑我们每一个人都健康快乐的生活。然后是烧纸钱,我们不胜其烦,小家伙们都可喜欢这个了,每个人手上都能分到阴币,放进火堆里,燃起了炎炎的烈火,随着丛丛山风,灰烬也飘扬于空中,越飞越高,也许他会把我们心中一切的祝福和哀思都捎给祖辈们。
最后,我们拖着疲惫的身心迎着山中悦耳的鸟鸣,带着暖暖的心意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清明节的作文1200字 篇3
“清明”是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中写道:“春分后十五日,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
“春分过后是清明”,这是小时候在农村从大人们口中听到的一句话。现在看来,这句话更像是一个哲理。只有阳光直射黄经之时,方可日夜等长,阴阳平衡,清心明智,才有清明。
“清明”这个节日的设立,充分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心境。中华文化讲究已“和”为贵,求同存异,固有“杂而不乱,方可大同。”汉字是博大精深的,其每一个构成都有其特殊的韵意。“青”在古文中曾引申为山的意思,因此,山水相依为“清”,日月相拥为“明”。水因山而灵动,山因水而稳重,月因日而增辉,日因月而不烈。这一切,便在一种“大同”的境界中得以实现。因此,清明不仅仅是一种节日的符号,更是道出了中华文化的内涵。道出了中华民族的人格——山一样的敦稳,水一样的灵动,如日般的刚烈,似月般的柔和。
这便是中国古人所信奉和追崇的天地精神。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精华思想内容。“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由欲也,以观其所徼”,是说要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古人们对于“有”“无”的领悟相当深刻,对生与死的参悟也极为透彻。“天同覆,地同载。齐生死”便是由此而来。
或许,对于中国人来说,从来就没有所谓的“生”或“死”,有的是对生命的顿悟,有的是对曾经真诚而沉重的怀念。而这种无我的意境和怀念便来自于人格,来自于觉悟,来自于“大同”,来自于“清明”。而要参透“清明”,则要待到“昼夜等长,阴阳相协,万物复苏”之时方可生死并参。
而只有当人们生死并参,才能真正的认识到凌外于生死之间的真我,一种对人生境界的追求。生而清,死而明,让灵魂光辉永驻,“赢得生前身后名”。
古人于清明之时,独爱寻山水之处郊游寻步,所寻求的不仅仅是欢歌笑语,更是与山水精神的一种融合。现代人对于清明扫墓之后的郊游,理解为放松身心,野外踏青,这未免过于肤浅。真正郊游的意义,在《庄子》中已经道明。庄子认为,人没有必要太执着于生,倘若人生是一次远行,那么死就如同“归”。因此,出游的途中,我们感到放松感到惬意,美景之处,流连忘返,那是因为我们在路上,在“生”的路上,而出游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感受那个“归”。庄子说过,上天给予我形体,是让我承受,赋予我生命,是让我承受世间百味,赋予我衰老,是让我安逸,赋予我死亡,是让我安逸。视生若死,视死若生;视有若无,视无若有。便可生死并参。这便是庄子的智慧与祥和,是庄子所理解的“道”。
孔子说的更为透彻“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个道,便是清明。它在满山遍野的青青绿草中,在水边的依依杨柳中,旧墓新坟,山川海滨。无处不在。只有领悟这个“道”,我们才能算得上真正的理解了“清明”。
中国的节日,无不包含对“道”的感悟,比如“重阳节”让我们悟到要珍惜生命,珍惜年华。“清明”让我们悟到山水之高廉,天地之正大。不同于西方一些节日韵意的直接,中国的节日则显得更为深奥,委婉。它是要你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去感受其沉厚的蕴含。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与祭有关。清明是春祭,中元是夏祭,寒衣是秋祭,除夕是冬祭。而在这祭中,既有哀愁,也有祥乐。例如清明,人们往往会去给已故的亲人上坟吊唁。追思以往。之后,是亲朋好友相约踏青,去感受春的气息。哀以乐感,乐以哀感。幸福高兴之时,不忘追思。这便是中国人的内心和品格。
清明的主旨是鉴死知生,在我看来,清明的祭祖不仅仅是香火和纸钱,因为建功立业,有所作为,光宗耀祖才是最好的祭奠。
清明,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品格。一种生死有无,大同精神的延续。
清明节的作文1200字 篇4
今天是清明节,天气非常好,秋风阵阵,晴朗的天空瓢泼般下着牛毛细雨,我们全校师生怀着兴高采烈的沉痛心情,沿着坑坑洼洼的平坦马路,仨一群俩一伙地排着整齐的队伍,向着超女纪念碑走去。 早晨临出门的时候,奶奶对我说:“乖孙儿,听说你今天要去拜神,现在又出新神儿了?在哪里,奶奶也要去拜拜。”我含沙射影循循善诱地说:“奶奶,我们是去纪念超女,哪里是拜什么神?你不懂得。”奶奶不高兴了:“我哪里不懂,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嘛,你小小年纪知道个啥……”我没时间给奶奶解释,只好说:“奶奶,我要迟到了,不和你说了。”说完,我就三步并作两步、颤颤巍巍地跑出了家门。 我走在队伍里,猛地抬头一看,只见高大巍峨、摇摇欲坠的超女纪念碑已经矗立在了我的面前。碑顶上是春春和笔笔那高大的形象,碑身是用花岗岩脑袋砌成的,四周是汉奸白玉的栏杆。在碑身上有八个草书的鎏金大字:“超女英雄永垂不朽。”
我随着队伍走到纪念碑的后面,只见后面刻着几行字,是这样写的:
“半年以来,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勇敢参赛,不幸PK牺牲的超女英雄永垂不朽!”
“两年以来,为实现自己和全家的梦想而勇敢参赛,不幸PK牺牲的超女英雄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两千零四年,从那时起,为了实现七大姑八大姨整个家族辉煌梦想而勇敢参赛,不幸PK牺牲的超女英雄永垂不朽!”
在碑身上,还有八幅巨大的浮雕,栩栩如生炯炯有神地刻画了春春和笔笔的漫长人生经历,以及她们的奋斗过程。这些浮雕有“堵门抽烟”、“今天起腻”、“心骇歌名”……等等等等。
我们全校师生庄严肃穆地站在纪念碑前,耳边响起了悲伤感人的乐曲声,那乐曲唱道:“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告诉你我的情谊并不假,我的眉毛为了你画……”听着这哀婉的曲调,我们全校师生人人都禁不住热泪盈眶、眉飞色舞。
这时,一男一女两名同学走到前面,开始朗诵我们漫不精心创作的诗歌:《春春笔笔啊,你在哪里?》
只听他们声情并茂、勾心斗角地朗诵道:
我对着蓝天呼唤,春春啊,你到底在哪里?
我对着大海呼唤,笔笔啊,你到底在哪里?
我对着太阳呼唤,春春啊,你在不在这里?
我对着月亮呼唤,笔笔啊,你在不在这里?
我对着火星呼唤,春文秘版权所有春啊,你究竟在不在这里呀?
我对着木卫四呼唤,笔笔啊,你究竟在不在这里?
我对着冥王星呼唤,春春笔笔啊,你俩到底有没有来到这里……
紧接着,就是献花仪式,一个凝结着我们全校师生无情无义的大花篮被敬献到了纪念碑前,花篮的缎带上写着:得成玉米何辞死,愿做笔迷不羡仙。
最后,是隆重的玉米帮新成员入帮仪式。我和其他十几位同学光荣地成为了玉米帮的新成员,我和这些同学们面对着春春和笔笔的塑像站立着,庄严地举起右手宣誓:
我志愿加入中国玉米帮,服从春春的领导,遵守春春的决议,保守春春的秘密,时刻准备着为春春贡献出我的一切。从今以后,生是玉米帮的人,死是玉米帮的鬼,海枯石烂,永不叛帮,如有违反,三刀六洞,愿受惩罚,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瞻仰超女纪念碑的仪式终于结束了,我的心情澎湃起伏、七上八下,遥望着春春和笔笔的塑像,我在心中暗暗发下毒誓:春春姐姐和笔笔姐姐,长大后,我一定要成为像你们一样的人,也站到石碑顶上去。
回到家里,奶奶正在给菩萨上香。她问我:“拜神回来了?庙里热闹不热闹?”我不耐烦地说:“跟你说过多少遍了,我们这不是拜神。真是的,怎么就是搞不明白?”奶奶受了我的抢白,有些不高兴,转过身去,一边点香,一边唠唠叨叨地说:“不明白,不明白,我只明白呀,从古至今,凡是人,都要找个神来拜的。”说着,把一束香敬献到文秘版权所有了菩萨面前,而我,则把一幅春春的最新写真贴到了墙上。
清明节的作文1200字 篇5
二十四节气当中,对清明的印象尤为深刻。深刻于它的字中涵义——清淡明智;深刻于那首流传千年的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伤怀意境;更深刻于,这是一个缅怀纪念亲人的特殊日子。
走进四月,暖暖的春意、淡淡的惆怅便在心中腾升,轻烟般萦绕心头。这是每年都要经历的清明情结。于是,宁静地把情绪安放于伤感与思念当中,却也不想走出。
记忆中的清明节,总能看见雨,心想,是否因为悲伤,天也陪着落泪?今年有点例外,没有雨,但仍是轻雾迷蒙。一大早,家中的男丁已在通往陵园的路上,陵园的一处就是安葬先人的所在。几年前,父辈们也把我爷爷奶奶的坟迁到了陵园。那里,依山傍水,算是一块风水之地吧。很遗憾,由于当地风俗,嫁出去的女儿或嫁进的媳妇是不能拜祭夫家与娘家的先人的。此刻,我只能在老家等待他们的归来,只能将哀思寄托不太遥远的那边,我的先人们,我那已经长眠多年的爷爷奶奶。静静地伫立阳台,任由清凉的春风抚着脸庞,掠过发丝、衣衫,带着让人心碎的温柔。满目的黄花,如泉的思绪,就在怅然与怀念中浓浓地泛滥开来……
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并没怎样带过我。父亲年轻时就离家参军了,部队转业后到了另外一个地方,接着与我母亲建立家庭,再后来有了我和弟弟。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才真正回到现在的家乡。也许因为多年不在他们身边的缘故,总觉感受的亲情是那样醇厚深切。是一种无法割舍的祖孙情,更是一种相互隬补的爱。
当时,大家住在镇上,爷爷奶奶则住在村里。每逢周末,就是大家的相聚日。到了那天,奶奶总会早早地到村里的集市给大家买最喜欢吃的咸鸭蛋和鸡翅膀(当时已经是挺奢侈的了),逢人便喜滋滋地说,我孙子回来了,他们最喜欢吃这个。回家后,便不停手脚地忙碌开来。吃完丰盛的午饭,爷爷会带大家去菜地摘菜去河边钓鱼去生产队看蚕宝宝……还有好多好玩的地方。傍晚时分,要离开了,爷爷奶奶又会把大家送到村口,挥着手直至看不见彼此的身影。那时的周末,是我最向往最开心的,是我从星期一就开始盼望的日子。还清楚地记得,奶奶最喜欢我的头发,每次用布满茧子的手抚摸着,叨念着,大家妞妞的头发好柔好顺,快点长呀,奶奶要给扎漂亮的蝴蝶结呢。岁月恍如昨日,谆谆话语犹在耳旁,美好的回忆至今仍深藏我心,不沾一丝的灰尘。
后来,我到外面读书了,再后来,我远离家乡当兵了。部队四年,是我人生中的丰盈,却也让我生命中有了一个不可隬补的遗憾。在一个热得让人心烦意躁的夜晚,我接到了奶奶的病危通知书。离家几千里之外,等我请得假来,等我风尘仆仆地奔回家时,奶奶已驾鹤西去,我竟见不着她老人家的最后一面!跪.倒灵前,我泪如雨下,哭喊着,我声嘶力竭。守灵时,妈妈拿出一罐未开封的饼干,对我说:女儿,这是奶奶留给你的,前段日子,还念着这是你最喜欢吃的饼,不舍得吃,特意要在你年末探亲时再给你,但如今……妈妈哽咽着无法成语。颤颤地接过罐子,抚摸着,我分明触摸到了奶奶的气息,那样的温暖与熟悉呀。颤颤地打开它,和着迸流的泪水,我吞咽着,吞咽着奶奶的惦念与爱护。我,再也没有机会对奶奶尽孝了!我,再也无法承欢于奶奶的膝下了!
后来,妈妈告诉我,奶奶病得很突然,但去得挺安详,唯一的牵挂是没能见着心爱的孙女。永远的殇啊,十多年了,遗憾一直伴我至今,每每念起,心仍感刺痛。在那之后过了几年,爷爷也走了,隬留之际,还说着,奶奶在那边很寂寞,我要陪她去……如今,他们已经在天的那头重聚,继续着他们的相濡以沫……
天空,依然无泪,是否,不想再添感伤;清风,依然沁人心脾,鼓起了衣衫,润滑了面容。仰起头,我竭力把盈眸的泪珠隐忍。我要告诉爷爷奶奶,孙女生活得安然、快乐,并会一如既往……
此刻,一束黄花、一行垂柳、一怀清风,我面对陵园的方向,深深鞠躬。抬头仰望,目光拨开云雾,远远的天边,爷爷奶奶慈祥的笑容在绽放……于是,我也努力绽开了笑脸,幸福的带泪的笑脸……
清明节的作文1200字 篇6
清明节,是春季祭祖最隆重的节日,习惯称为“鬼节”。
山西旧有“清明细雨催人哀,漠漠(土番)头野花开,手端祭品肩扛锹,都为先坟上土来”的民谣,生动地概括了时人的心情与扫墓的特点。
春天,民间多修补房舍,以防夏季雨漏。由活人联想到死人,田间坟头经过风吹雨淋,往往塌陷低落。清明时节上坟,最大的特点就是铲除坟头杂草,用新土将坟堆加高加固,习惯称为整修阴宅,表现了儿孙对先人的哀思。
山西南部地区,人家不论贵贱贫富,上坟时男女都到,表示所有后代都在怀念祖先。北部地区上坟多是男子的事情,妇女一般不到坟莹。大同、平遥等地,是日傍晚,旧俗妇女们要在大门外放声大哭,“阖村哀声连一片,传入耳中都是悲”。
清明节上坟,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不燃香、不化纸,要将冥钱等物悬挂坟头,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原因是寒食节习惯禁火,而清明节又在寒食节期间。山西北部多数地方却要将冥钱等物全部烧尽,理由是不烧尽就转不到先人手里。大同等地又习惯白日上坟,晚上在家中焚烧冥钱冥帛。
晋西北的河曲等地,旧俗上坟要带酒肴,祭毕祖先,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晋南的闻喜等地,上坟时要用嵌枣糕在坟堆上滚来滚去,传说是为死去的老人抓痒痒。晋中的介休等地,上坟时供品为面饼,形如盘蛇。回家后将面饼放在院里,吹晒干以后再吃。老人们讲究可治病,其源盖出于寒食禁火的缘故。
晋南地区上坟后,回家时要拔些麦苗,并在门上插松枝柏叶或柳条以辟邪。晋北地区多插柳条。还有的地方,在坟上也插一些柳条。
清明节,晋南地区民间要蒸大馍,中夹核桃、红枣、豆子之类,称为子福。取意子孙多福,全凭祖宗保佑。家家还要做黑豆凉粉,切薄块灌汤而食。铲萎蕤草,在炕席上搓拉,名曰驱蝎。晋东南地区,人人头上插柳枝枯叶。妇女要用描金彩胜(头饰)贴在两鬓。晋北地区,习惯生黑豆芽,并用玉米面包黑豆芽馅食用。晋西北地区讲究用黍米磨面作饼,俗称“摊黄儿”,吕梁地区在清明后一天,要接女邀婿,俗称“清新火”。
清明节,全省盛行“打秋千”。时间讲究前三天、后四天。太阳出山后开始,姑娘、媳妇们都要一展风姿。太阳落山后,必须停止活动。传说清明前后,所有的鬼魂都要在夜间出来玩秋千,人是不敢与鬼争的。虽然荒唐,却也反映了对亡者的尊重,希望已故亲人能够与生者同乐的传统心理。
清明节,全省还盛行放风筝。田间街头,到处可以看到欢乐的孩童,手牵长线奔跑竞比。
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哀与乐并存、敬与畏同在,是清明节民俗活动的最大特点。
清明节前后,还要过“三月三”。
三月三,古称上巳节。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上巳”,亦称为“三巳”。三国魏以后,把节日固定在三月初三,一直沿袭至今。
《后汉书?礼仪志上》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日洗濯祓除,去宿垢痰,为大洁”。后来则变成了每到三月三,人皆到水边游玩饮宴的习俗。山西旧有“三月三日天气新,汾河两岸皆丽人”的说法。
三月三日,民间也演变成祀神活动。北部地区有祀“真武神”与“西王母”两种,祀王母称作“蟠桃会”。南部地区大多为祭祀“华佗”。襄汾习俗到华佗庙焚香,每人要敬献一只雄鸡,并用针刺鸡冠淌血以祭祀,俗称“千鸡会”。
三月三日,晋东南地区妇女习惯到野外挖取野菜,加工而食,称为斩百病。晋西北地区则在谷雨节前后挑野菜吃。也用榆菜和米粉作饵,蒸面成块,称为“榆钱傀儡”。吃起来软美可口。
三月三日,晋北地区民间习惯做醋。
清明节的作文1200字 篇7
二十四节气当中,对清明的印象尤为深刻。深刻于它的字中涵义——清淡明智;深刻于那首流传千年的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伤怀意境;更深刻于,这是一个缅怀纪念亲人的特殊日子。
走进四月,暖暖的春意、淡淡的惆怅便在心中腾升,轻烟般萦绕心头。这是每年都要经历的清明情结。于是,宁静地把情绪安放于伤感与思念当中,却也不想走出。
记忆中的清明节,总能看见雨,心想,是否因为悲伤,天也陪着落泪?今年有点例外,没有雨,但仍是轻雾迷蒙。一大早,家中的男丁已在通往陵园的路上,陵园的一处就是安葬先人的所在。几年前,父辈们也把我爷爷奶奶的坟迁到了陵园。那里,依山傍水,算是一块风水之地吧。很遗憾,由于当地风俗,嫁出去的女儿或嫁进的媳妇是不能拜祭夫家与娘家的先人的。此刻,我只能在老家等待他们的归来,只能将哀思寄托不太遥远的那边,我的先人们,我那已经长眠多年的爷爷奶奶。静静地伫立阳台,任由清凉的春风抚着脸庞,掠过发丝、衣衫,带着让人心碎的`温柔。满目的黄花,如泉的思绪,就在怅然与怀念中浓浓地泛滥开来……
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并没怎样带过我。父亲年轻时就离家参军了,转业后到了另外一个地方,接着与我母亲建立家庭,再后来有了我和弟弟。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才真正回到现在的家乡。也许因为多年不在他们身边的缘故,总觉感受的亲情是那样醇厚深切。是一种无法割舍的祖孙情,更是一种相互隬补的爱。
当时,我们住在镇上,爷爷奶奶则住在村里。每逢周末,就是我们的相聚日。到了那天,奶奶总会早早地到村里的集市给我们买最喜欢吃的咸鸭蛋和鸡翅膀(当时已经是挺奢侈的了),逢人便喜滋滋地说,我孙子回来了,他们最喜欢吃这个。回家后,便不停手脚地忙碌开来。吃完丰盛的午饭,爷爷会带我们去菜地摘菜去河边钓鱼去生产队看蚕宝宝……还有好多好玩的地方。傍晚时分,要离开了,爷爷奶奶又会把我们送到村口,挥着手直至看不见彼此的身影。那时的周末,是我最向往最开心的,是我从星期一就开始盼望的日子。还清楚地记得,奶奶最喜欢我的头发,每次用布满茧子的手抚摸着,叨念着,我们妞妞的头发好柔好顺,快点长呀,奶奶要给扎漂亮的蝴蝶结呢。岁月恍如昨日,谆谆话语犹在耳旁,美好的回忆至今仍深藏我心,不沾一丝的灰尘。
后来,我到外面读书了,再后来,我远离家乡当兵了。这四年,是我人生中的丰盈,却也让我生命中有了一个不可隬补的遗憾。在一个热得让人心烦意躁的夜晚,我接到了奶奶的病危通知书。离家几千里之外,等我请得假来,等我风尘仆仆地奔回家时,奶奶已驾鹤西去,我竟见不着她老人家的最后一面!跪倒灵前,我泪如雨下,哭喊着,我声嘶力竭。守灵时,妈妈拿出一罐未开封的饼干,对我说:女儿,这是奶奶留给你的,前段日子,还念着这是你最喜欢吃的饼,不舍得吃,特意要在你年末探亲时再给你,但如今……妈妈哽咽着无法成语。颤颤地接过罐子,抚摸着,我分明触摸到了奶奶的气息,那样的温暖与熟悉呀。颤颤地打开它,和着迸流的泪水,我吞咽着,吞咽着奶奶的惦念与爱护。我,再也没有机会对奶奶尽孝了!我,再也无法承欢于奶奶的膝下了!
后来,妈妈告诉我,奶奶病得很突然,但去得挺安详,唯一的牵挂是没能见着心爱的孙女。永远的殇啊,十多年了,遗憾一直伴我至今,每每念起,心仍感刺痛。在那之后过了几年,爷爷也走了,隬留之际,还说着,奶奶在那边很寂寞,我要陪她去……如今,他们已经在天的那头重聚,继续着他们的相濡以沫……
天空,依然无泪,是否,不想再添感伤;清风,依然沁人心脾,鼓起了衣衫,润滑了面容。仰起头,我竭力把盈眸的泪珠隐忍。我要告诉爷爷奶奶,孙女生活得安然、快乐,并会一如既往……
此刻,一束黄花、一行垂柳、一怀清风,我面对陵园的方向,深深鞠躬。抬头仰望,目光拨开云雾,远远的天边,爷爷奶奶慈祥的笑容在绽放……于是,我也努力绽开了笑脸,幸福的带泪的笑脸……
清明节的作文1200字 篇8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题记
人在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我也不例外。
您走之后,我才从“梦中”醒来,明白您对我做的一切都是因为您放不下我。
以前是我讨厌您、恨您、埋怨您,那是因为您不声不响的消失在我的生命之中。
您第一次出走,什么也没有告诉我。当我起来的时候,您早已不在我的身边。原以为您早起去干活了,可是等到夜晚,也没有瞧见您的影子。我的心开始慌乱。但我还是坚信,您可能去哪儿散散心就会回来。所以我等,一天、两天……一个月……可都没有您的音讯。
几年后,您回来了,我很高兴地跑去拥抱着您。您摸摸我的头好像对谁说:“果然是长大了。”如果是那时,我一定会对您说:“如果您不能像以前那样,那么我宁愿自己永远是个小孩。”
尽管您强忍着自己的眼泪,可最后我还是发现您的眼眶红了。您说您病了,回家来治疗。您说得那么心平气和,好像是别人而不是自己。
可是为什么?您又再一次的走开了。
您走的那个黎明,至今我依然记得。您把睡得昏沉的我给摇醒,然后把一本小小的本子递给我,叫我好好保管。睡眼朦胧的我接过了那本小本子。然后问您去哪里,您只是笑笑,没有回答,转身,走出门去,消失在烟雾之中。
我呆呆地望着窗外。外面的风呼呼的吹,吹着那浓浓的烟雾,直到把那烟雾吹散。我的心好像被那风所吹醒,突然记起了什么,看着手里捏的东西,原来是一本存折啊!里面还放着一张写有密码的纸条。虽然那字弯弯扭扭,但是我知道那是您写的。
我猛地起身,转身向门外奔去,可您的身影早已消失在了这片烟雾迷茫的黎明中。
您这一走,叫我该怎么办?随着您的坏话越来越多,您走的后一天,我就听到别人说您跟着别的男人走了,这是他亲眼所见的,开始,我不相信。可是后来我慢慢相信了,因为那个男人也不在家了。
他们都说您没有做到一个作为母亲的责任,丢下自己的孩子,跟着别人跑了,简直不是人。渐渐地,我用恨来填补我对您的思念。
您又回来了,说您的病重了。您苦笑了一下。
您变瘦了不错哦 不错哦 ,没有了以前强健的身体。可他们还继续说您的坏话。而我更加信以为真,不理睬您。
后来您病倒在床上,我没有好好照顾您。甚至有时候厌恶您,跟您顶嘴。但您没有责怪我,这让我更加相信他们的话,认为您的不回答是默认。
“你都病成这样子,让小梨照顾你,这个星期她就不要去上课了。”“不,不能让她为了我而耽误了她的课程……,况且她现在那样恨我……我不想再让她……您叫她去上学去吧!”
于是我来上学了,可还不到几在,噩耗传来了。说您已去了传说中的天堂。可我并不是那么伤心,因为我一直为您所做的一切感到厌恶。
那天我回家了,看见您那冰冷的身体静静地躺在那里。我的眼泪直打转转,然后伯妈跟我说了您之所以那样做,都是为了我。不是他们所讲的那样。说您宁愿不告诉我真相,宁愿让我恨您,也不要……听着这一切的一切,我的泪不争气的直往下落。您真的走了……
凄凉的秋风,冷漠的苦雨,却隐藏不住我脸上的泪痕,跟着那支长长的队伍,不知走了多长,到达了那个宁静的坡头,泥土边的小草还眨着湿气。摇曳的柳枝在眼前低吟,无力的残阳早已稀疏,凭着朦胧的视线,我看见您在大地上消失……
黄昏时,
谁会到坟间去辨认残破的墓碑。
已经忘记了埋葬时的方位,
只记得哭时朝着斜阳,
还有满天的枫叶。
您走了,泪干了,心碎了,我懂了!
安息吧!我亲爱的妈妈!
您一定记住,相约清明节!
那时,我将还上鲜花看您,
陪您聊聊天,说说心里话……
清明节的作文1200字 篇9
清明节是人们祭祀先祖或亡故亲友的节日。故乡的清明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人们的脸上不像喜庆节日里的样子,脸上挂着的是对故人的思念。
今年的清明节被国家列入了法定的节假日,前一天的晚上,携妻儿往家赶,一进大门,院子里干干净净的,黄黄的土地上一尘不染,星星点点地洒上了清水,屋顶的炊烟正缓缓地飘着,母亲举着两只沾 着面的手从屋里迎了出来,儿子从院心飞进了母亲的怀里,惊的落在房檐下的燕子“腾”地一声窜上了布满红霞的天空。不用问,母亲在蒸祭祀用的供馍和面做的燕子。祭祀用的供馍和燕子是用发酵的 面粉蒸的。供馍像大一点的象棋般大小,出笼后还要在上面用筷子蘸上水红色的颜料,点上一个圆圆的点。一份供馍四个,一个坟墓就要摆上三份,一共十二个。每家都要蒸上几十个,因为哪家也有几 个老祖宗的坟墓。我小的时候,物资匮乏,农民自己种的白面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顿,但每逢清明,母亲总要把攒下来舍不得吃的白面拿出来蒸上祭品供奉先人。
为什么一份不是三个或五个?我在小的时候就多次问过母亲,母亲总是一边捏着供品一边警示我,不要乱问,但她又总是要告诉我,“人三,鬼四,神仙五”,每逢这时,我总不再多问,感觉到这就是 一项很严肃的大事业,因为母亲亲手蒸的馍要供奉给鬼神享用,自然感到有了一种神秘的感觉。而那些用面做下的燕子,则可以说是母亲的工艺品了,你看那燕子的形态各异,或飞或站,或张嘴鸣叫, 或回眸张望,更让人感受到一种亲情的是一只大燕子的背上还背了一只小燕子。母亲说,河里的冰化了,燕儿们从南方回来了,老远呀,小燕子飞累了,妈妈就背上他吧。
这些供品和燕子蒸好后,要有家里的男人们装在一只竹篮子里,连同炒好的各种菜肴和酒,还有各种水果,再把香烛和专供亡人用的冥币装好,扛一把铁锹到坟地里祭供先人。到了坟前先要把祭品摆好 ,点了香烛,敬了酒,焚化了纸钱,然后再用铁锹铲上新土轻轻拢在坟头上面。每到清明,小孩子们就要嚷着跟大人们去上坟,但不过十二的小孩是决不会让去的。至于什么原因,我没有问过父母亲, 估计这中间还有些迷信的色彩吧。我从十二岁那年起,父亲就主动叫上我去上坟,我俨然一副大人的模样,扛上铁锹,提上祭品,不是跟在父亲的后边,和父亲并排相跟着祭祀长眠在坟地里的祖父、祖 母、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
后来参加工作后,若能碰到星期天是清明节的,我一定要回家培着父亲去为祖先们上坟,但长大后的我已经觉得这不是一件神秘的事情,虽然母亲的供馍照样蒸,燕子照样做,各种各样的菜肴照样烹炒 ,我也附和着总是在路上买上些花花绿绿的冥币,父亲看见后就笑着说:“若能花上这钱,倒好了,嘿嘿,哄鬼了。”但他们照样一丝不苟地上坟、烧纸。
从坟地回来,父亲总要用铁锹折上一截酸枣树枝,把母亲做的燕子细心地扎上去,举回家中,把它别在窗户上面。一时间,就会感到一种春和景明,燕语呢喃的景象。
晚上,和父母亲睡在暖暖的土炕上,心里有一种别样的踏实,我问他们,那死去的爷爷奶奶真能吃上你们蒸的馍,花上我给他们的钱么?
父母亲相视一笑,很爽朗地笑了道:“哈哈哈……儿子,你是记者,还不知道这?这就是孝心啊!人死如灯灭,就不存在了,但作为儿孙后辈却要记住前人的养育之恩啊!”
夜里,春雨沥沥拉拉地下,我想起儿时母亲对我说的一句话:孝敬大人有饭吃!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的祖先用几千年的民俗文化流传给了我们的道理,那就是把“孝”字意义代代传下去!
清明节的作文1200字 篇10
我印象中的清明节就是为烈士扫墓。那个年代,上坟祭拜逝去的亲人是封建迷信活动,是落后行为。那个时候啊,人们的思想的确很单纯,大都是要求积极进步的。这些被认为是落后的、不健康的行为,社员们还是很自觉地回避的。即使有人想去上坟给亲人烧纸,表一表思念之情,也都是悄悄地去,在坟前跪一跪,烧点纸钱,低声哀哀地念叨着,让住在地下的亲人赶快把钱收好了,别让那些孤魂野鬼给抢了去。
记忆最深的就是为外祖父上坟。外爷去世那年我上小学,许多事对我来说还是混沌不清的。记忆中的外祖父是一个脾气很不好的老头儿,我们小孩子都有些怕他。外爷脾气好的时候也给我们讲历史,他是见过些世面的,早年在统治的社会里做过粮店的小店员,穿长袍马褂,颇有种不俗的气质的。至今,舅家挂在墙上的相框里还保存着外爷在粮店做事时和同事拍的老照片,那是个已经被历史湮没了的时代,让年幼的我对那样一个神秘而久远的时代产生过无尽想象和好奇。对于他的坏脾气,我只记得这么一件事,大约是在我四五岁的光景,我弟弟也就两三岁,他特别喜欢去舅家,常常由妈妈带着去,一住就是好几天。那天妈妈带着他高高兴兴去了舅厦,结果当天就返回来了,弟弟脸上的泪痕还没有擦净。原来是外爷不高兴,发脾气,摔了一只碗,正好砸在了弟弟脚上,砸出一个大口子,流了好多血。弟弟疼得哇哇大哭,外婆很生气,和外爷吵了几句,让我妈妈抱着弟弟回家了。
外爷那次生气是因为舅舅的不孝,为此,当时生产队干部还进行过调解。那时外爷虽已年近七十,但身体很硬朗,还在生产队出工劳动。他是个刚强人,能动弹的时候绝不会躺着让人伺候。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九七五年夏天收麦时节,外爷在生产队麦场值夜班看麦子,半夜突然发病,一个人在麦场痛得打滚,直到天微明才被人发现抬回家。舅舅赶紧打发人去叫我妈妈,然后请医生诊治。那天的天气很燥热,躺着睡椅上的外爷浑身是汗,不住地喊难受,让人扶他坐起来,可是坐一阵也难受啊,他又让人扶他躺下,如此反复。当等到匆匆赶过来的医生时,外爷已处于昏迷状态。医生诊断是突发性脑溢血,这种病最忌讳被挪动,应该就地抢救。但是他从发病到凌晨被人抬着一路颠簸回家,到后来躺在睡椅上不停的起身,都对病情产生了极不利的因素,也因此耽误了最佳的抢救时机。中午时分,刚强了一辈子的外爷永远地合上了他那劳累一生的双眼!那年外爷刚刚七十岁,我妈妈也只有三十五岁。
清明节,妈妈带着我和我姐去给外爷上坟。他的坟是新的,孤零零地堆在一块麦田里,妈妈说这里是舅家的祖坟,可是那些坟堆早已不见,被铲平了,上面种着绿油油的庄稼,清风吹过,麦浪起伏,是不是传递着外爷思念亲人的喃喃细语?外爷是突发性病亡,生前没有多少病痛折磨,但我的妈妈却因没能见在自己的父亲生病时床前尽孝而留下了终生憾恨。跪在新坟前妈妈放声痛哭,我和姐姐也轻声呜咽。麦浪涌过来,又涌过去,陪我们一块哭泣,一块思念……
外爷去世后,我和姐姐就常常去陪外婆。然而谁又能料到,就在我外爷溘然长逝的第二年冬天,我亲爱的外婆带着满身的病痛,带着对相濡以沫走过一生的老伴的思念,走完了她艰难苦命的一生。外婆走的那年也是整七十,我妈妈才三十六。两年之内痛失两位最亲的人,这让妈妈心里承受多大的痛苦!可是她的哭声再也喊不回亲娘眼睛的睁开;给老人守灵的夜间,舅舅和妈妈两兄妹在母亲的灵前低低私语,倾吐心事,我听见妈妈在低泣,也听见舅舅在呜咽。窗外漆黑深远的夜啊,怎掩得住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情!
清明节,清明节,新草绕坟心凄然,纸灰纷飞泪朦胧。就让我们在这个不同寻常的节日里,以虔诚的心祈祷,安抚那些已然逝去的魂灵。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zszw/yiqianerbaizizuowen/202205/2904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