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字数作文 > 一千二百字作文

春节的作文1200字

admin 一千二百字作文 2016-12-01 08:18:00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的作文1200字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春节的作文1200字 篇1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记忆中的春节是从最冷的腊八开始的。

  腊八那天,妈妈便开始制作香甜可口的米通,我们俗称“炒米糖”。制作过程比较繁琐:先是把糯米用一个大饭甑蒸熟,花三五天时间晒干,然后放在烧热的大锅上来回翻炒。一会儿功夫,蒸熟晒干的糯米粒便神奇般地迅速膨胀。再把膨化了的糯米盛放在大竹筐里,浇上事先熬好的糖浆,用粗竹筒把糯米糖浆压平,冷却后平均切成小块,就成了过年时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小吃。炒米糖制作完毕,就开始炒花生、炒瓜子、炸薯片、炸油皮、炸玉兰片……妈妈说,这些小吃一定要提前炒好,然后密封一段时间拿出来吃才不会上火。可我总是不听她的话,经常偷着吃,结果每每口舌生疮、痛苦万分的时候才后悔不已。这个时候,妈妈便会煲一锅一种长在田间唤作“狗贴耳”的下火凉茶给我喝。

  当然,这段时间人们还会开始酿米酒。这种酒现在已经非常有名,很多商店超市和菜场都有出售。王安石诗中提到的“屠苏酒”我没见过,但对于“米酒”我是再熟悉不过了,可以说我是喝着它长大的。小时候,家里只有在过年才会奢侈地酿米酒,平时大人舍不得用糯米酿酒喝——对于穷人家来说,酿酒是非常浪费粮食的。当然,酿酒也是挺有讲究的,每个程序的要求都非常严格,否则,一大缸甜米酒就可能成了“酸酒”而难以下喉。

  等到各种年货都准备完毕,腊月二十五到了。这个时候,就是所谓的“年关”了。从这天起,年的气氛便越来越浓:先是噼噼啪啪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响,给人新年已至之感;再是家家户户忙碌着清洁整理房屋,俗称“扫屋”,又称“扫尘”。“尘”与“陈”谐音,寓意扫除过去一年的晦气和霉运,迎接新一年的好运。

  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写春联了。记得村里有个退休教师,写得一手好字。每逢除夕将至,村里人便会买上红纸、提上年货到退休教师家里登门求字。老教师头发胡子都已发白,喜欢在棉袄外面套一件黑长袍,清瘦的脸上戴着一副黑框老花镜,看起来就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学究。只见他把红纸铺开,手握扫帚大的毛笔,颤巍巍地蘸上墨水,然后大笔一挥,那些字便行云流水般呈现出来。他写完后还会摇头晃脑地读一遍,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人寿年丰家家乐,国泰民安处处春……”我喜欢一边看他写字一边模仿他的姿势,然后偷偷记住那些字的读音,久而久之,我比同龄人认得的字都多,而且全是繁体字,这一优点我到现在都非常得意。

  “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诗中提到的桃符在我们家乡是没有的,但总归与春联的寓意相差无几罢。我一直都觉得贴春联是很神圣的事,因为春联内容是我们在新的一年里所希冀的,如“和顺满门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我们不就希望和和顺顺、平平安安吗?辞旧迎新,旧的对联是一定要先撕下来烧掉的,讲究的人家还会在大门口燃一柱香、放一串爆竹,如此才能把新的春联贴上去。

  贴完春联,家家户户就开始张罗年夜饭了。“年三十不洗澡来年会变牛”,小孩子听了爷爷奶奶的提醒后,都早早地洗完澡穿上新衣服等待“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寓意团圆和睦。全家人围着丰盛的晚餐谈笑风生,一边就餐一边道着祝福、说些吉利的话,最后的剩菜剩饭也被叫做“年年有余”。晚饭过后,全家人聚集在客厅看“春节联欢晚会”,桌上放着小零食,大伙边吃边聊边看,在欢声笑语中直到子时,俗谓“守岁”,也是迎接新一年的到来。这个时候,鞭炮和烟花不断地响破宁静的夜空,家家户户灯火明亮,孩子们玩着各式各样的烟花,大人们则开始分发压岁钱,节日热闹的气氛在后半夜才平静一点。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儿时的春节总是那么快乐、那么满足,仿佛一条条欢流的清溪,又像一幅幅灵动的画面,在我脑海中此起彼伏地出现。

春节的作文1200字 篇2

  圣诞和元旦的狂欢劲还未散尽,城里人就又列出了长长的购物清单。在商家强劲的促销攻势下,往返于商场与家之间,大包小包的年货礼品请回家,期盼着春节狂欢的到来。

  村里人没有过圣诞与元旦的习俗。但一进腊月,人们的脚步明显就不一样了起来。女人们一趟趟的往集上赶,给男人,给孩子,给自己提回一件件的时新衣裳;外出务工的男人们也提前回到家,收拾庭院,打理年货。孩子们看似卯足了劲儿的复习功课,其实小小的心里早已痒痒得不行了,一门心思的盼着放寒假哩!

  忙忙碌碌中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间孩子已经满巷子的跑了,清脆的鞭炮声也零零碎碎地开始响了——小年儿已经到了跟前。

  祭灶的糖瓜早已经备好了。二十三晚上,人们用粘牙的糖瓜糊住了灶王爷的嘴,清脆的鞭炮声里,一把火送灶王爷上了天。大伙儿都在心里默默地期盼着,希望灶王爷到天宫后说吉祥语,报吉祥事,为人们带来又一个风调雨顺的吉祥年!

  冬日的暖阳里,人们搬出了家里的坛坛罐罐,撕去了褪色的对联年画,扫去了积年的尘土和蛛网,揭去了床单和被罩;这时候,洗衣机一刻不停的转着,扫帚一刻不闲的挥舞着。待天黑时,屋里一下就亮堂了许多。匆匆吃上一口饭,女人就又烧上一些热水擦洗了起来。暗夜里,屋里的灯亮了许久许久……

  几个小时后,天还未亮,农家院里的灯又亮了。只见院里已经架起一口大锅,锅里的水已被烧了个热气腾腾。随着七八个年轻小伙的进院,院里一下子就闹热了起来。小伙子们直奔猪圈,睡梦中的猪被惊醒,在不大的猪圈里与人们对抗着,躲闪着。无奈何自己体重身笨,终究抵不过人多势众,被人们揪耳朵的揪耳朵,拽腿的拽退,抬着出了猪圈。猪死命地扯着嗓子嚎叫,拼命地挣扎,但被人们压了个动弹不得。满脸杀气的杀猪匠手执尖刀,认准动脉一刀下去,如注的鲜血随着猪的嚎叫声喷涌而出。渐渐地,猪的叫声越来越小,血流得越来越慢,身子渐渐无力。在猪还没有完全死亡的时候,人们手脚麻利的为猪褪毛,开膛。待太阳升起时,一整只猪就被人们大卸八块,分而购之了。

  鸡舍里的鸡们惊恐不定的目睹了猪被杀的全过程,咄咄不安地猜测着自己的命运。果然,猪的事料理完毕后,鸡舍开了,一只大手伸进来,抓走了可怜的鸡。在鸡的喉管被人们割断的时候,鸡悲哀地闭上了眼睛:唉!终究逃脱不掉人们一盘菜的命运!

  屋里,女人们忙着和面,揉面,蒸一种祭祀用的大白馍。待馍蒸熟时,望着白白的、瓷光瓷光的、麦香四溢的大白馍,热气氤氲里的女人们满脸都是幸福的、充满希望的笑。

  夜里,屋里又架起了油锅,炸麻花、麻莲、豆腐,花生米,天亮时,一盆盆、一盘盘金黄的麻花、麻莲、豆腐摆在屋里,满是富裕,满是吉祥。那个清冷的夜啊醉人的油香弥漫了整个村庄的上空。

  在村里人忙着准备年节吃食的时候,城里人一刻也没闲着。为一张回乡的车票跑细了腿,费尽了心。待车票捏到手里后,一颗心才放回了肚里,随即加入了春运的大潮。

  当除夕的第一缕阳光照亮村庄的时候,人们嘴里哈着白汽,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巷里开阔的地方。早有人抬来了圆木、绳索,人们准备缚秋千了。此时,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家里,老教师龙飞凤舞,挥毫泼墨。对联写好,往秋千上那么一贴,人们“哼唷”一声,秋千就被稳稳地立了起来。人们散去,秋千下立即成了小孩们的世界。

  人们最后一次扫净了院落,摆好了烧“牛犊火”所用的五谷秸秆,贴好了门神对联,门首插上了青翠的、辟邪的柏枝。满屋满院是红彤彤的一片,空气里到处弥漫着醉人的.火药味,耳际充盈着脆脆的鞭炮声,火红的灯笼在夜风中微微晃动。

  一切准备好了,人们以一种急切的心情期待着新年春晚的开场。

  列车上,汽车里,车轮滚滚,归乡的游子步履匆匆。沿途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更是撩拨着他们归心似箭的心,恨不得一步跨回家里。而此时,家里也有一双眼睛期盼着,只等那双外出的脚步踏进门,喜庆、热烈,团圆、温馨的春节正剧就要开场了!

春节的作文1200字 篇3

  大家家乡每逢到春节都是热闹非凡,你看街上的行人都在逛商场,各种各样的年货,各种各样的玩具,让我可是非常心动的。

  大家的除夕习俗其实全国都一样,大家都要一起团聚吃饭,开开心心地吃。初一初二,晚辈都去给长辈拜年,而大家呢?可说是大丰收,红包满了自己的口袋,装满的是全家的幸福。元宵时,大家都得回去自己家放鞭炮,扒拉扒拉,非常热闹,大家都玩得很开心,街上挂满了新异的灯笼,街上的人个个脸上挂满了笑容,可见得春节多么热闹啊,我的家乡就是这么热闹,这么喜庆,这么欢喜。下面就让我选取山东有代表性的春节习俗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孔府年节

  孔府年节有一些和民间不同的地方。

  腊八。腊八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腊八粥进行的。熬粥要安排很多人,“户人”中的烧火户在这天专来烧火。支起大锅,熬出的粥分盛在很多缸里。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粗的,给当差的喝,粥里放大米、肉片、白菜、豆腐之类,喝粥时,一个还给一斤馍馍;另一种是细的,用薏米仁、桂元、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红豇豆、江米等熬成,粥面再放上用山楂雕刻的“粥果”。这样的粥是供内宅,本族以及上供用的。孔府在外面有很多香火院,都在腊八这天派尼姑来要粥,要“盆头米”。

  临近三十,孔府忙年活动中最热闹的场面“蒸壮”就出现了,“蒸壮”就是为过年蒸各种馒头、饺子、糕饼。这时“烧火户”又来烧火,蒸各式各样的馒头。

  大年三十整夜包饺子。府内到处燃灯、燃檀香末、铺地毯、院子里搭彩棚、拉彩带。午后去报本堂行礼,晚饭后去祖庙辞岁。大人给孩子送“压岁钱”,装在红纸袋里,上面写有“长命百岁”的字样,放在小孩子的枕边,每人准备一个景泰蓝食盒,其中放粘米面做的如意、小柿子、桔子等物。

  除夕夜晚衍圣公还要亲自到安怀堂摆供,祭拜白胡子老神仙,据说孔府中所有的精灵鬼怪都归这个白胡子老神仙管。

  午夜过后所有的人起来拜天地神。在前上房院子里用席子搭起“天地楼”。朝各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北、西南、西北,各摆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神的牌位,正中一张桌子上摆天地神牌位。“天地楼”旁,立“朝天竿”,点“天灯”,日夜不熄,一直要点半个月之久。

  元旦早晨醒来,先不说话,用手摸摸食盒里的东西和压岁钱。起床后拜庙、拜祠堂、接受仆人拜年。本家来孔府拜年。下午当地“龙灯会”的狮子舞等进孔府表演,孔府的当差和“花炮户”燃放焰火,庆祝新年。

  宁阳县

  宁阳县元旦吃馄饨,称为“填仓“,黄县、蓬莱一带,元旦早起要照虚耗。由女主人手持红烛,把家中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然后将年前以面粉做成的各种窗花放在窗台上。小孩子起床后,要攀着门拴打三个秋千,据说可以长得快。有些地区煮饺子时要用芝麻秸烧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升,饭后在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味有“余头“。胶东的新媳妇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称为“札根“。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会有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旧时还有初五“送穷“的习俗。当天祭拜年,要放鞭炮以示“赶五穷“。曲阜则在初五办“文曲星会“,初五晚上,学生要到老师家,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再由老师出题做一篇文章,完成后由老师它焚掉,叫做“文曲星会“。

  崂山

  春节期间,崂山村村镇镇扭秧歌、跑旱船、舞龙灯、踩高跷……热闹非凡。元宵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灯节。崂山沿海的渔村里,鞭炮齐鸣,渔民在船老大的带领下来到各自的渔船上送灯,预祝新的一年渔业丰收。

  农历清明节到谷雨期间,是崂山渔民祭海的时节。祭海时,渔民们在海滩上摆设猪、鸡、鱼三牲供品,大面馍和糖果,点燃香烛鞭炮,举行传统的祭海仪式。祭海的日子里,纯朴豪爽的渔家人用好酒好菜热情地招待前来观看祭海的亲朋好友,大家一起开怀畅饮。

春节的作文1200字 篇4

  家乡的春节是十分忙碌的,但在我看来快乐也是不少的。

  除夕是我最喜欢的日子。看着家家贴春联、穿新衣,听见鞭炮声此起彼伏砰砰响起,除非万不得已,不管十里百里外的亲人,这天晚上都一定要回来与家人团聚一起吃年夜饭的。吃过年夜饭,我们小孩都跑到屋外燃放烟花,各式各样的焰火绽放天空,犹如一朵朵巨大的鲜花,漂亮极了。八点开始,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精彩的春节联合晚会节目,大街上似乎安静了许多。可是,午夜零点开始,鞭炮声又欢闹起来,这是人们在喜迎新的一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才是真正的春节。早上起来,我们一家就去给附近年长的亲戚拜年祝福,这时大人总会给我们小孩压岁钱,拿到压岁钱别提有多高兴了。可以买学习文具,还可以和小伙伴去玩耍,或者逛街在小摊上买点小玩意。最有意思的要数套金鱼了,桥头、街边都有摊点。看着小朋友把一个个圈圈扔出去套中小鱼缸时,那快乐劲就别提了。瞧,春节多热闹啊!

  打从懂事起的整个孩提时代,每一年最盼望的事莫过于是过春节了。结束了整整五个月虽不紧张但却天天周而复始读书生活的我们。开始了虽不漫长但却令身心愉悦的寒假生活。因为只有过年,我们或许才会得到一套新衣,尝到平时不敢奢望但现在看起来极其平常平常的美食,可以毫无顾忌地尽情地享受冬日早晨温暖的被窝,可以玩耍一些平时无暇顾及且大人严厉禁止的玩意,可以欣赏到农村孩子极少拥有的天天电影。因此,童年时代的我们对春节充满了遐想。

  掀开尘封的记忆,我与我的伙伴们的春节时光,快乐而充实,欢欣而天真。

  春节期间,各家的食物是一年中最丰盛的。按当地的风俗,自腊月二十,每家每户都忙着舂米、磨面,洗刷搁置一年的蒸笼。大人们挑担提水,忙着蒸糕蒸馒头,我们则全然不顾衣衫的单薄在大人们忙碌的身影中穿梭。那时日子紧巴,能吃到馒头的时间也只有一年中的腊月二十到正月十五。接着个家又开始自制炒货,如炒蚕豆、炒花生和妙番薯干,奢侈的人家也会有炒瓜子的,但不多。家家户户掏出生产队刚刚支付的结算款奔向市场,平时一向冷淡的菜场,到了腊月末变得人头攒动,人们花去平时舍不得开销的钞票,提回了平时只有来客时才舍得破费的大鱼大肉(当然,不多的收入得留点,另有他用)升火、起油锅,准备好除夕夜起至大年初五的所有吃食。我家则由平时忙碌的父亲掌勺,母亲则要靠着自己揣摸会的缝纫技术替人家做衣,赚取不多的收入以贴补家用。小孩每天主餐吃着丰盛的食品,饭后拍着鼓胀的肚皮急忙揣上几抓炒货,马不停蹄地赶赴伙伴的约会。

  上世纪七、八十年级国家百废具兴,经济状况正待复苏,生活水平非今天可比。尽管父母勤劳节俭,家境在当地也属中上水准。但姐妹兄弟众多,孩子们的穿衣一般实行“大传小”制度,我排行老小,所以每年能穿一套新衣服只能在春节才有机会去想,平时里所穿的都是哥哥姐姐剩下的。父母也懂得孩子们的心理,所以往往是新衣服和新棉鞋隔年“配发”。极少有机会得到“上下一新”的照顾。即使语、数双百的大红奖状捧回家中,父母欣喜之余也不例外。我们也无怨言,因为我们深知父母是那种过日子精打细算、细水长流的本分之人,六个孩子的生活压力压得他们长年喘不过气来。母亲替人做缝纫活,为了使别人家的孩子在除夕前能拿到新衣服,常常赶着做活直到除夕年夜饭。一吃过饭,又匆匆坐到了缝纫机前……。第二天早上,当我们被阵阵鞭炮声惊醒时,一眼发现枕边常常不是一套崭新的自制衣服,就是经过改缝整齐的半新衣服,里面红包自然是少不了的,尽管压岁钱数字很少,这在当地已属不易了。起身穿衣,却发现母亲又在灶台边忙碌……。

春节的作文1200字 篇5

  清晨健身是我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既使过年也会不改变。喜欢大年初一早晨外出走走,去感受那一年一度的年味。

  结束了除夕大战的城市安静下来。几处户外健身场地了无人迹,马路上不见了往日的车水马龙,偶尔驶过的出租车、公交大巴及几位行色匆匆的赶路人表明这座城市还活着。呼吸着空气中淡淡的硫磺气味,踏着烟花爆竹红纸屑铺就的路面,一个人静静走着,别有一番意味。

  10多年前,喜欢边走边看粘贴在各家各户门口的手写春联,学习、享受着我们的年文化。渐渐的,春联变成了印刷品,内容全部是恭喜发财、大吉大利之类的套话,没了再伫足的兴致。应该理解,现在还有几人能写毛笔字,又有多少人了解春联的含意,具备这一独特的表达心声的书文能力。有现成的,花几个钱,有吉利话,喜庆就行。你贴,我也贴。

  上小学时,学校开设毛笔课,记得有好几位老师教过我们。如果现在的小学开毛笔课,谁来教那?一学者撰文,当代中国书法家有一个加强军之众,其“作品”就是抄录名人诗文,有多少人能书规范的楷书,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诗书合一”作品的更少。几年前,一个地方高校开设书法专业并招生。一位书画爱好者(我不愿用“家”这个字)笑道,一个连背帖都做不到的人竟然能教他人学书?我不懂书法艺术,然常识告诉我,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清代(含清代)前的书法名家多达几十位,理论书籍、书(碑)帖浩如烟海,有人一生也没有研习完真、草、隶、篆法帖。四年时间能学到什么?再有,汉字书写早已计算机化,什么单位需要会写毛笔字的人。

  也是10多年前,由知识界发起的禁放烟花爆竹的呼声,引发了共和国历史上少有的民意大讨论。结果,步广州、上海、北京、沈阳等大都市后尘,全国50个大城市之一的鞍山也步入禁放之列。和许多市民一样,我经历了两年没有硝烟困扰,安静、祥和的春节。好景不常,现代文明在与几千年习俗的PK中因势单力薄而败下阵来。

  对禁放烟花爆竹,我举双手赞成的同时,又略感遗憾。没有爆竹声的春节是不是少了点什么?其实早有学者建议,用现代科技和制造技术定能生产出比传统火药效果还好的环保烟花爆竹。这样的建议为什么不被采纳,不能实施?

  往回走的路上,见几位环卫工人正在打扫烟花爆竹残骸。这些收入微薄的环卫工人是辛苦的。等那些满怀斗志的战士们醒来,酒足饭饱,跳离麻将桌,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又将开战。从年前超市里不太拥挤,到街头销售鞭炮的冷清和除夕夜燃放量的减少,说明不少市民开始理性面对春节,淡化陋习。我想,如果大多数国人脱离了动物本能对“性和食物”贪婪的欲望,告别了以吃喝玩乐为主要内容的生活方式,才是我们这个民族真正走向腾飞的开始。

  和往年一样,没有看完央视春晚便睡下。心惊肉跳的爆竹声使我好久不能入眠。与去年一样,起床后,我打开电脑,连接互联网,继续观看春晚信息。杨丽萍的《雀之恋》让我震撼;《春晚三十年》使我激动;导演哈文面对媒体客观、坦然的解答,表明央视在进步,春晚已走向成熟。缺少赵本山的春晚虽少了一些期待和笑声,但浓浓的团圆气氛和年文化胜过往年。莫论央视春晚是否成功,我们都应该对文艺工作者的劳动给予应有的尊重。

  边走边想的转回到小区入口,路口处的小卖店已开业,店主夫妇站在门前与一顾客聊着什么;不远处的路旁,一经营水果的中年男子正在从手推车上卸下水果。他们和许多人一样,春节只是一年365天中的某一天,为生计,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

  太阳突破薄雾,从还没有完全散尽的战争硝烟中冉冉升起,温暖的生命之光再次普照大地。

春节的作文1200字 篇6

  腊月二十三天气晴

  今天是假期的第一天,农历的二十三,也就是“祭灶”。

  一到下午,妈妈就忙活了起来,先是和好面,准备拍灶饼。我也帮妈妈打下手,妈妈把灶饼擀好放到锅上后,我就负责翻。不一会儿,第一锅灶饼就出炉了。我正准备吃一个,妈妈忙说:“先放下,去把灶糖拿来。”我很听话地拿来了灶糖,看妈妈准备干什么,只见妈妈把灶糖和灶饼放在一块,说:“灶王爷,来吃灶糖和灶饼吧,保佑我们一家平安。”我很好奇,问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妈妈也说不清楚,只是说这是传统。

  我就自己上网查了一下,了解了有关“祭灶”的传说:原来“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祭灶不仅是为了免灾,更重要的是为了祈福。

  到了年三十夜,要再把灶君接回家来,即将新购来的灶君神像贴到灶台上。因灶君下界先要清点名册,所以家庭成员都要回家过年,以祈求灶君降吉祥于全家人。

  原来,祭灶还有这么多讲究呢,今天,我总算是明白了。

  除夕天气有风

  今天是的三十!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放鞭炮,告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

  下午,妈妈很早就调好了饺子馅儿,和好了面,不到三点,我们全家上阵,开始包饺子。我不怎么会包,就跟着妈妈瞎掺和。

  妈妈包饺子的速度可真快!像变魔术似的,皮放在手中,用筷子夹上一点馅儿,两手轻轻一捏,一个鼓鼓的饺子就成了。妈妈把包好的饺子整齐地排列在一个小案板上,就像一队队等着检阅的士兵。我也忍不住动手包了起来,包得很慢,而且也没有妈妈包的好看,但我也很满意,毕竟是我亲手包的饺子呀!过了一会,只见妈妈把一颗花生包在了一个饺子里,我感到很奇怪,问:“妈妈,为什么要包一个花生啊?”妈妈笑了笑说:“谁吃到这个饺子,就说明谁今年运气格外好。”哦,原来是这样啊。

  不一会,饺子下好了,我迫不及待地端起碗就想吃,却被爸拦下了。哦,想起来了,今天很特别,要放过炮才能吃饺子。爸爸拿了一挂很长的鞭炮,挂在树枝上,鞭炮“辟哩啪啦”响起来,很希望自己能吃到那个饺子。等我把一碗饺子吃完了,也没吃到花生。我有点失望,一会儿,爸爸高兴地叫起来,原来他吃到了那个饺子。爸爸显得格外高兴。

  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等着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还没开始的时候,爸爸给我讲起来年的来历。“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可真有意思,原来,过年还有这么多好听的传说呢。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zszw/yiqianerbaizizuowen/202205/2906027.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