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字数作文 > 一千二百字作文

春节的作文1200字

admin 一千二百字作文 2016-11-17 08:18:00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的作文1200字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节的作文1200字 篇1

  盼啊!盼啊,终于盼到了春节。想到这,我不由得开心起来。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别具一格,各有各的个性。他们把买来的年货放得满地都地。人们把买来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节一到,就可一饱口福了。人们穿上新衣服,准备迎新年。人们一出门,如果遇上了好朋友,总是口中不忘说一句:“上街啊!”大街上的人络绎不绝、来来往往,每个人都喜上眉梢,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不光人多,车也多,一辆紧接着一辆,如同河水般,奔流不息。商店里的物品琳琅满目、一应俱全,让人眼花缭乱,真是无所不有,人们恐怕想买什么都难选择!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还有的人在打麻将打扑克,等等不一而足。至于买来的年画怎么贴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风格和喜好了。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还有的歪着贴,各有千秋。

  春节到了,小朋友们便早早起床,来到爸爸妈妈的房间,开始了传统的拜年仪式了。小朋友们对父母说着一些吉祥话儿,爸妈就拿出压岁钱,让小孩子们高高兴兴。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够吉祥如意,招财进宝。以前,我以为春节就是过年,快乐地收压岁钱,收了压岁钱也意味着我长大了一岁。

  压岁钱在以前是用来让孩子平平安安地过年,因为压岁钱也叫“押岁钱”、“压祟钱”。一直传到现在,不过现在压岁钱不仅是用来压住邪祟,让小孩平平安安过年,压岁钱还可以让我们学会理财,合理安排压岁钱。就说我吧,今年我一拿到压岁钱就列了一个压岁钱安排表。我打算把一部分钱存入银行,有利息可拿;一部分钱用来买自己需要的学习用品和一些课外书;剩下的一部分钱则用来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买小礼物。

  一些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品尝着美酒佳肴,谈着一些开心的话儿。

  人们一直玩到深夜,嘴里啃着美味水果,手里燃放鞭炮烟花……大人小孩们载歌载舞,忘情地玩个痛快!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春节。春节在正月初一,又是一个快乐的日子。春节这个节日早在魏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以前,许多人趁着这天去市上赶集,所以春节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也是最热闹的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年已经开始。人们将告别寒冷单调的冬季,迎接生机盎然的春天。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争了个第一,因为想听鞭炮的声音。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声音真大,四处飞溅,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劈里啪啦的,热闹非凡。

  今天的小鸟也出来凑热闹,大概它们心里也很高兴吧。

  玩了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去贴“福”字,够不着便拿了一把凳子贴上了春联。我问:“爸爸,为什么过年时,大部分东西是红色的?”“因为,在中国红色代表着吉祥、平安。”我又贴上了福字,我家变得焕然一新。妈妈吆喝了一声:“吃饭了!”我和爸爸紧忙跑回屋,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桌丰盛的饭菜,一家四口围着桌子吃起来。见桌上有一条香喷喷的鱼,问:“爷爷,为什么过年要吃鱼呢?”爷爷满脸笑容,和蔼地说:“因为年年有余,鱼和余字音相同。”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吃着传统的年夜饭,多惬意呀!“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一下子从椅子上蹦起来,心里无比地激动。我机灵的耳朵听到了“啪、啪”的声音,急忙奔到阳台一望,啊!是美丽的烟花,五彩艳丽的烟花把天空装扮得更加美丽。白天很快的过去了,天黑了。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开始放鞭炮、烟花,劈里啪啦……于是,整个广场便成了鞭炮地海洋。春节真是一个让人难忘的节日!我们小朋友算是一饱眼福二饱口福三饱手福了。真心希望今天全国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快快乐乐,没有烦恼!

春节的作文1200字 篇2

  过年,我去调查上海的农民,问了半天,我一句话也没听懂。后来,我在一个“小翻译”的帮助下,了解了关于上海的民风民俗。

  除夕,又名"年三十",指阴历一年最后一天或这一天的晚上故又称"大年夜"。除夕的"除"字,原意除去,所以除夕又叫"岁除"。按旧俗腊月廿三日为灶日,应祭灶君。腊月廿四日为小年,从这天起直到除 夕,家家都要打扫卫生,购置年货,农村要杀猪宰羊,磨糯米粉、做各种点心,腌制各种腊味。另外还要贴年画。城里人则往往买些水仙花、腊梅、天竺等插在瓶中以增添节日气氛。当夜幕降临时,合家团聚,吃年夜饭,又叫团圆饭,席上菜肴一般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一片喜气洋洋。旧历正月初一,一年中职工们惟一休息的日子。初五接财神,晚上吃财神酒。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件盛事,一般白天吃馄钝,晚上吃元宵,又名吃汤圆。元宵节,在旧上海城内外好几处闹市搭起高大灯棚,各种花灯聚集一起,蔚为壮观。黄浦江上樯帆林立,有些船只桅杆上挂起了灯。在郊野田间同样到处挂着灯,称做"望田灯",也郊县一项热闹的节庆表演,在西郊和嘉定南翔一带尤盛,表演时伴以十番锣鼓,有时数十条龙灯相会表演抢龙珠。

  妇女们在元宵节还要"走三桥",传说在月色校洁的晚上走过三座大桥,便可终年除却百病。旧上海城内外,水渠纵横,桥梁很多,走过三桥游踪多集古禅关;浪堆载得钟声去,船过龙华十八湾。""龙华晚

  钟"原棕子、批把、黄鱼、大蒜端午节令人最感兴趣的俗传牛郎织女双星渡河的时候,这天晚上供瓜果,作"七巧会"吃巧果。 ·中元节

  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寺庙中做道场,放"焰口",并在水池放写灯,称"盂兰盆会"。

  地藏王生日

  七月三十日,佛教传说为地藏王生日,旧俗在街巷地上及居家庭园遍插棒香并点燃蜡烛叫做"地灯"。

  中秋节

  七八月中秋, "沪城八景"之一。中秋等至十八日大潮汛,很多人到东城观江湖,也有人到浙江海宁去观潮。近年来还有不少人观看"上海桂花节"的各种表演。

  重阳节

  九月九日重阳节,以糯米粉和糖蒸重阳糕,嘉定和川沙高桥等地则制松糕,都释迦牟尼得道日,民间煮食"腊八粥",而寺庙尤为盛行,用胡桃、红枣、栗、蚕 豆、芋艿、慈姑及蔬菜等与白米一起煮成粥,供奉佛像前,然后僧人分食并馈送檀越(信佛的施主)。

  送灶神

  十二月下旬,人们忙着送年礼。二十四日做谢灶团,以酒、果、团子、元宝糖把灶,送灶神朝天。元宝糖胶牙的饴糖,意为用此胶住灶神的嘴,不让他上奏人间的罪过。 以上的风俗在上海郊县有的农村仍有流行。上海市内则由于时代的

  变化,科学文化有的已经渐遭淘汰,有的则通过变化而继承下来。总之,上海市内的岁时风俗,处在不断的渐变之中。如新岁吃汤团,清明食青团,端午包棕子、中秋尝月饼、重阳吃糕团、除夕包饺子制年糕等仍成为江南地区民俗,"海派"特色的个性。

  都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市民纷纷提出岁时禁放鞭炮的建议,因为燃放鞭炮易造成火灾,伤害事故及环境污染,故市公安局规定内环线以内区域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近几年春节,许多家庭把给孩子春节压岁钱的习俗,改为赠送玩具或图书。春节期间走亲戚送礼,许多市民也一改过去送礼盒的习惯,以鲜花礼仪电报代替礼盒已渐成风气。

春节的作文1200字 篇3

  我眼中的春节是有着古代风俗而又传统的节日,每当春节到的时候,柜台上的商品琳琅满目,路上的行人多之又多,人山人海,车水马龙。

  我眼中的春节是个团聚的节日,每到春节来的时候,人们走亲访友,家家都欢聚在一起,家家都把自己存了一年的食物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酒、肉、菜,只见桌子上摆出了风味独特,各式各样的饭菜,当然客人们谁也不客气,狼吞虎咽的吃起来时,整个屋子都沉浸在了一种温暖的香味里,大年初二的时候人们都回到了爷爷奶奶那里,和亲人们欢聚一堂,晚宴上,呈现出孩子可爱笑脸和爷爷奶奶和蔼的微我眼中的春节时一个响亮的节日每当春节来的时候,是小孩最喜欢的节日,只见孩子们手里拿着“二脚踢”,另一只手拿着打火机,一点一我眼中的春节是一个纸片的节日,每当春节来的时候,他是一个最吉祥的时候,他是一个象征着福气、财富、平安的节日,人们往往把门的两侧贴上关于平安来年幸福家庭和睦的对联,门中间贴一个大大的福家,意味福气的到来真是一片热闹的景象啊!

  春节象一盏灯,照亮了人生前进的道路,温暖了人间的寒冷,他是一个美好的节日,是一个人们最爱的节日,是一个福气的节日,说心里话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这一个欢快的节日给盼来了—春节。新年来了,往事如风一样飞走了,迎接来了新一年的开始。

  新的一年,新的气象。走出家门,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大街上,到处都喜气洋洋,欢声笑语。春天的气息把花儿般的喜悦映在人们的脸上在这几天里:早上,人们一般都在看电视、玩电脑,只有少数人在写作业。下午,很多人都在陈毅广场玩,我也去了,我是去放风筝的。

  首先,我把风筝放在地上,风一吹来我就开始跑。可是,我试了很多次都没有成功。陈毅广场里还有旋转木马、小火车、上下飞机、海盗船和旋转椅,我和弟弟玩了很多,可好玩了。到了晚上,大家都出来放烟花,我和妹妹也不例外。我们先玩了变色烟花,它的外表是红和绿交叉而成,点燃后,开始是红色的,慢慢的就变成绿色的,可有趣了!我们还玩了很多烟花,其中,有一种叫“吉祥七彩雨”的烟花,点燃了“春节”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大家欢聚一堂,热热闹闹的,一派祥和。

  “放鞭炮,吃年夜饭”可谓是过年的“重头戏”了。瞧,现在才下午五点钟,奶奶却已经忙活起来了。再看看客厅里,大人们正开心地谈天说地,小孩们则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脑。随着一盘盘佳肴陆续上桌了,我们才意识到准备放鞭炮了。看着爸爸从箱子里拿出了一大卷的鞭炮往门外走去,我赶忙拦住爸爸,说道:“爸爸,这回让哥哥来点燃鞭炮如何?”爸爸看向哥哥,却见哥哥正使劲地摇头摆手。爸爸看着他说:“一个男子汉,这么怕死干嘛!”说着,把手中的鞭炮递给他并把他往门口推。见他那十分无奈的样子,我不由的觉得好笑。在看看他的动作:还没点燃就跑的远远的。第二次点鞭炮时,几分钟过去了,怎么还没点燃?原来啊,这紧要关头打火机却“掉链子”了。第三次终于点燃了,只见哥哥早已跑到一棵大树后面,探出颗脑袋远远地望着那鞭炮。我们看着他的样子忍不住开怀大笑起来。

  鞭炮声渐渐消失了,大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原新的一年开开心心、平平安安吧!回到家中,看到那满桌的菜肴,数了数竟有十八道菜,大家都惊呆了,入座后只见爷爷拿出了一瓶茅台酒来,与大家品尝、分享。只见大人们纷纷拿出了红包递给我们并送上祝福,我们也互相的道谢、祝福。然后,

春节的作文1200字 篇4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华夏大地上已经传承了4000多年,它象征着团结、和谐、兴旺与安宁,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汇聚与交融逐渐地影响到了世界。在春节来临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着美好的憧憬和期盼,于我来说则有着两种界线分明的感受:“惧怕”和期待。

  “惧怕”是因为自己又老了一岁,又多了一份成长带来的责任;期待,是因为对传统节日和人情风俗的一次彻底回归。重要的是对历史的祭奠,还有就是现代生活中繁忙的奔波间隙的一个彻底放松。

  也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够静下心来或是“强迫”自己花一份心思去思量、去回味一下老祖宗遗留下来的风俗,去营造一种被众人所熟悉而又陌生的“年味”,让历史的阳光透过缝隙洒在现代人的脸上,让现代人那种劳碌和奔波的心有一个可以暂时小憩的驿站、有一个寄托—--那种寄托寄予在过年的鞭炮声中、新春的钟声里和新年的喜悦中…

  朋友对我说:我们都是“老人”了,开始怀旧了。是啊,一年年的劳碌奔波沉淀下来的不只有五味回忆、容颜的苍老,还有对过去的感叹。有人说:“春节,是一枚枚顿号、逗号、感叹号,是对传统、历史的一次回眸,一声慨叹。”我想它更加应该是一个省略号,因为它在永不停息地在循环并留给了我们无尽的遐想与思考。

  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对于过年是那样的期盼、欣喜若狂,因为所有的奢望在新年到来的时候都能实现,至少会得到相等的满足;当我们与时代齐头并进步入成年的时候,春节来临我们不只是满足于物质,而更加多的是心意的交流与思想的碰撞能够得到平衡;当我们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后,责任和义务无形中成了生活的主旋律,特别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也许会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舒适的居所、一种幸福的生活而不知疲倦地奋斗着,但有一种美妙的感觉千百年来一直在传承那就是“团圆”,因为它是生活永恒的主题,春节则无疑成了最大的载体。

  春节时大家谈论最多的话语中还有一个叫作“幸福”的词汇。它简单明了又与众不同,它触手可得又遥不可及,因为幸福的参照物很多,可以选择与别人比或与自己比,可以选择与自己的过去比或与自己的未来比。有这样一个笑话说:一个偏远山区的农民讲自己的理想,说如果有一天他当了村长,全村的粪就由他一个人拾。他的幸福就是这样的简单,于别人也许会笑他,但是于他来说那真的是幸福的。生活中幸福的事儿很多,如果你用心留意你会感觉到它简单真实的存在着:一次与家人的牵手,一次在发生冲突时的微笑面对,一种家人期盼你回家的眼神,或是当你风尘仆仆回家时能吃上一口热气腾腾的饭,它不一定是美味佳肴但那一定是幸福的。有的人却一生从未感觉自己幸福过,因为他的思想里老是在拿自己与别人相比,与时代相比,和自己较劲,

  无论拥有的再多都会沮丧,不会去感知已经拥有的幸福。

  其实,幸福只是一种心理的感觉,不分国界、不分年龄,它更加与收入和物质、环境条件无关,它只是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我相信幸福是可以传染的,幸福是可以扩大的,只要你用心去细细体味,属于你的幸福一定在那里等着你。

  人情世故,在春节的时候一一兑现,不管是诚心的还是违心的,总之都是陪着笑脸,给聚会一个理由;给求人办事一个理由;人们在短短的时间里对人情伦理进行了一次修补,对自己进行一次洗礼,给自己一个新的定位,感受自己的幸福,企盼美好的未来。

春节的作文1200字 篇5

  每逢腊月,千家万户首要大事就是置卖年货。年货就是为春节储备的货物。一到年根儿,花花绿绿、千种百样的年货,便和选购年货的人们,让整个大街人头窜动,人声鼎沸。

  我呢,不是在走马观花逛年市,而是百铺千家中的一个小打杂。从腊月二十开始,我们紧张而激烈的战役将就此打响。晨光微曦,朝阳腾空,新的一天催促我离开温暖、安逸的被窝,奔赴“战场”

  同父母共同完成了两堵结实、好看、显眼的“碉堡”后,便期待着购物大军来光临了。那层层叠叠的“碉堡”用的“砖瓦”真是丰富多彩。有牛奶、饼干、酒盒、八宝粥等。我坐在了舒适的“收银台”上,正准备整理一下钱呢。发现一队人打量起我家的货物来,我的心高兴而喜悦。妈妈一个箭步迎了上去,向他们介绍起了各种货物。买主的脸上一起疑惑,她的介绍便多了一个方面。几个子功夫,这个货物,便让客人解囊了。一个,两个,……买主和他的同伴要买四件鲜牛奶。妈妈拿了钞票回来。啊!是一张“大团结”,我的脑子转得倒也快,操作找钱程序可不能太快了。功夫不大,我把钱找好了。递钱拿货,开张了。

  腊月的生意忙,不一会儿,乡下的叔叔、阿姨便涌进了店铺,他们手中提着已经采买的柿饼、黑枣、糖果……,屋子里是忙活了,可屋内却少了看守的“勇士”。我可是位在钱柜心在外,唯恐有什么闪失。正在目不接瑕之际,屋外又有一个买主在端详货物。我立马找完一位买主的钱,冲了出去。“您要点什么呀?”他指着牛奶问我“那牛奶多少钱?”“十八”“哦,那边不是十六吗,你们怎么十八。”我说:“一文钱一文货吗,钱贵货当然好了。”“这花花绿绿的,不都一样吗?”我的话说服力不强,人家一反问,我就再没词了,像个秋后的茄子――焉了。眼看就要黄了。危急时刻,妈妈冲了过来。妈妈是有充足理由的。原来这种牛奶,出厂日期短,保质期比较长。还有这种牛奶斤称重,数量多。妈妈的三言两语,便让顾客掏了腰包。世事洞明皆学问,看来,生意经里也有智辨技巧,大有学问啊!

  放眼热闹的长街,一片火热景象,叫卖声喊成一片,人们拥拥挤挤的。今年奇特,许多农用三轮车也上了阵,有的摆着花炮,有的拉着一车水果,有的则是五花杂样的干果,有的把货物摆放的如墙似峰,有的却动用了高音喇叭,有的还给自己的货物加上了金外套,小小城镇“伊拉克蜜枣”串来流去,唯恐放过想买又看不到它的顾客。花花绿绿的年市,就是侦察员购物也会眼花缭乱、晕头转向的,看来,年年新来,年货新啊1

  经过一天的大战,人流也渐渐稀疏了,人们已经把年货采购得八九不离十了。调料、蔬菜、鞭炮、礼品、糖果、饮料。东一大包,西一小包的,看看就让人觉得有年味!

  年货啊!有多少人为你奔波为你忙啊!

  经过几天的练摊,我已经晋升为一个熟练工了。通过几天的磨练,我深深感到了卖年货的不易。尤其在摆摊和收摊的时候,那种感受最为深刻,几百件大大小小的货物,需要一家三口动手搬,可真是一件苦差使,刚开始,只能是勉强搬三件牛奶,来回反复,半个小时下来,胳膊便会觉得有些酸疼。。学习时笔杆握得死紧的手,此时仿佛失去了力量,变得疲软无力。虽然有手套保护,可是几趟下来,皮肤却仿佛如被划过一般,心脏也仿佛要跳出胸膛。看看爸爸、妈妈,年龄已过四十,每次要搬五六件牛奶。面不改色,谈笑自如的样子,不由得感到奇异和赞叹。唉,都怪自己太缺少锻炼了。

  除夕终于来到了,一份份货物沉睡在店铺里。盼望着在正月里大显身手。

  享受节日的欢乐,享受年货的美味,一份年货的记忆又飘舞在心中。

春节的作文1200字 篇6

  春节是中国最传统的一个节日,也是最重要的。在春节期间有许许多多的习俗和趣事。

  贴春联、窗花

  大年三十那天,我和妈妈去买了春联和窗花。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 ——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为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气已到”“幸福已到”。

  看着这些“福”字,我笑着和妈妈说:“妈,你看我多好,到了过年,处处都可以看到我的名字,还可以给人们带来福气呢!”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吉利。晚上吃过饭和妹妹在小区里玩,爆竹声在耳边响个不止,我觉得这爆竹声有些像战争时期的枪炮声。便与妹妹开玩笑说:“这声音猛的一听,咋这么像世界末日到了?”

  包饺子

  正月初二到四奶奶家去包饺子。来到她家,我就闻到一股香味,到厨房一看,四奶奶正在做饺子馅呢。饺子馅做好了,四奶奶开始和面,于是我们就开始动工了,我先开始在擀饺皮,妈妈说比赛看谁做得饺皮最圆。为了把饺皮做圆一些,我的双手可没有停下来过,不停地绕着饺皮转,转到这边又转到那边,忙得不可开交,四奶奶笑着说我:“你看你那就像‘小牛子拜四方’样!”四爷在一旁包饺子,我就开始“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了:“四爷,你看我这几个饺皮赶得是不是很圆啊?”四爷说:“圆,很圆。可你这两面都有面粉,我这饺子不好封口了啊。”后来,我就注意了,不让两面都有面粉,我又拿着一个问:“这个行不行啊,又圆而且只有一面有面粉的?”四奶奶就说:“恩,真棒!这个非常好!”爸爸和小叔两个是最懒的了,两个都呆在家里玩电脑。四爷就拿了一个饺皮,把里面包的全是辣椒粉,并与别的包法不一样,说:“这个是给你爸的。”妹妹又包了两个空的,说是给小叔的。饺子终于可以吃了,我们首先给了爸爸一碗,爸爸吃着说:“这饺子怎么是空的?”后来爸爸又喊着辣,拿起杯子大口大口地喝着饮料。我就说爸爸:“你运气真好,三个都被你你给碰上了。”后来,爸爸吃的时候特别小心,我们说没了,可他不听。。这真所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饺子是我最喜欢吃的,所以吃了一碗又一碗。后来,觉得肚子有点胀了,我说:“我觉得我好像吃的有50个了。”大家都笑了,四爷说:“50个没有,至少到30个了。”这才有过年的气氛呢。

  聚财

  正月初一的时候,爸爸让我倒垃圾,我把垃圾倒了。后来妈妈看见垃圾被倒了,就说:“谁倒的垃圾?”我疑惑不解地回答:“我啊,怎么了!”“把钱都倒了。”“垃圾怎么成了钱了?”我很好奇,上网查了资料,原来是这样的: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

  中国的春节民间习俗可真有趣啊!是啊,这样也更给春节增添了不少的气氛。

春节的作文1200字 篇7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我国拜年的习俗行之已久。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

  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

  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春节的作文1200字 篇8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爷的节日。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但那个时候小年是不分两天的。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是更悠久的。那么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呢?这就要到清朝了。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禁、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春节期间,我来到了上海,这个著名的大城市,在这儿,曾经是呼吁风云的时代,这座大城市,又和我们生活的沿海城市有什么不同呢?它又是充满了怎样的年味呢? 我们来到了最具老上海味儿的地方——豫园,也不说是人山人海,只要你一个不小心...

  等待小生命的诞生是激动人心的;等待某种结果的揭晓是紧张的;等待某部影视作品的开播是急噪不安的。等待的感觉就好象度日如年,可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变得更加有耐心。听着声声爆竹,看着朵朵烟花,人们都在等待着另一个得开始。

  小时候,我和伙伴们日日盼望过年。除夕一到,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地忙起来,我家更比别家忙。从我记事起,除夕那天,我家一大景观就是父亲写春联的热闹场面。父亲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全村人几乎都请父亲写春联,父亲也高兴,有求必应。

  新年舞社火社火,广泛流行于甘肃各地,是一种载歌载舞、体裁多样、种类繁多的综合表演艺术,多在农历正月进行表演。民间社火表演中,以历史上的豪杰英雄、善男孝女及民间传说中的各种人物为角色。

  新年新气象,新年新生机,新年新机遇,新年新契机,新年新希望,新年新业绩。新业绩开创新生活,新生活定有新运气。祝你猴年好运、新年大喜。新年许下心愿,朋友传递祝愿,幸运心甘情愿,开心自觉自愿,幸福一厢情愿,猴年如你所愿,事事...

  过年了,过年了!早就盼望着过年。新年老人带着欢乐来到我们的身边,我们的脸乐开了花。过年了,大家都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烟花,冲到门外,高高兴兴地点燃了引线。啊,多么的美啊!天上顿时开出了一朵光彩夺目的鲜花,天空被染的格外耀眼。

  春节期间,我和爸妈到爷爷奶奶家过年。吃饭时,奶奶端上了美味可口的年糕。我心一急,连手都没顾上洗就大口大口吃了起来(我最喜欢吃年糕了)。

  “嘭!”“啪!”“噼里啪啦!”吃完年夜饭,鞭炮声与烟花声争先恐后地钻进了我的耳朵。我迫不及待的跑到了阳台上。啊!那鞭炮与烟花,把夜空照耀地如白昼一般。那月亮、繁星,都黯然失色了。

春节的作文1200字 篇9

  春节最主要的活动就是去亲戚与本家拜年。年初一就在村里给直系亲属拜年,一大早起来就去爷爷、奶奶家拜年,还要带上礼品,精果、红糖什么的,都可以;接着是其他的长辈家拜年,也要带上礼品。初二就要到母亲的娘家拜年,包括外公的哥哥弟弟、侄子家等。

  每去一家,首先得受鞭炮。大方的人家就放长一点的鞭炮,要不就放短一点的,意思一下。鞭炮放完了,拜年的人还得高喊:“拜年了,恭喜发财!”对老人要说:“恭喜您哪,越活越鲜健!”老人家会亲昵地在头上摸一下,回应道:“也恭喜你越来越聪明,将来考上大学!”接着就到一杯糖水;走的时候当然还会给一点压岁钱,或者五毛,或者一块,两块。一般会在祖父祖母家吃一顿团圆饭,这顿饭叫做喝年酒。摆了一桌丰盛的菜,鱼圆子、肉圆子、红烧肉、海带、合菜(是用莲藕丝、豆腐丝、芹菜丝、肉丝、黄花),鱼圆子一般是所有人都爱吃的菜。一般一大碗是不够的,所以会盛上两碗。看厨艺的水平,主要就是看鱼圆子做得好不好吃。我们都喜欢吃嫩脆的,那证明鱼的含量比较多;如果有些粉,就是兑的淀粉较多,我们都叫这种圆子为“做得太假了。”

  舅公在家里地位极高,父亲、叔父、姑姑们还有我们晚辈都要先给他老人家拜年。从记事起,直到上初中,每年初一一大早,我就要起很早,和父亲、叔叔、大姑和小姑到几十里外的舅公(也就是父亲的舅父家)拜年。

  记忆中的初一早晨总是笼罩着迷朦的轻雾,父亲带着我们一大帮人长途跋涉去舅公家拜年。据祖母说,她的父亲,也就是父亲的外祖父是很有钱的地主,后来打牌全输了,幸亏如此后来才没有被化成地主富农。但是,她的父亲并不主张孩子们读书,虽然舅公贵为独子,但却是文盲。

  舅公一般并不理会我们,大约父亲会和他进行一些交流与沟通。舅婆据说年轻时是个美人,即便老了,依然干净清爽。舅婆对我们却很热情,满口的“儿呀,儿”的叫个不停。这是我们家那边是少有的,父母自然不会这样亲昵地称呼我们,祖父母也不会这样称呼我们,他们只是喊我们的名字,有时候甚至是我的绰号“太阳”,或者很正规地“新梅大姐”。仅仅如此,我们都觉得舅婆非常和蔼。临走时,她还塞给我们每个小孩两毛钱的压岁钱,说是买鞭炮放着玩。

  大姨婆,祖母的姐姐很能干。大姨婆有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儿后来嫁到了甘肃,做了工人,是我们这个家族唯一的吃商品粮的人,总给大姨婆寄药什么的,母亲总是羡慕极了。小的是儿子,我们叫表叔,却也是读书人,在一所中学里教书。娶的太太是极厉害的角色,大姨婆老和她吵架,偶尔也住到我们家。

  细姨婆是祖母的妹妹。她总是最欢迎我们到她家拜年。小姨婆有四个孩子,大的是个女儿,跟大姑姑一样大的年纪,长得也很漂亮,人更是机灵,大约是外祖父做的媒吧,后来嫁了外祖父家里的一个亲戚家的儿子,后来成为一个非常有钱的男人。大儿子二儿子却跟小姑姑差不多大,小女儿秋芝则比我只大一岁。我还得称呼她“秋芝姨”。翼闪

  那声势浩大的远来的亲戚,其实宣示了某种地位。村里人总是很羡慕小姨婆家有这么多亲戚。小姨婆总要招呼我们一顿年酒,想来对她那并不富裕的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可是,我们却浑然不觉,直到我自己独自一个人生活,发现招待一大批客人是多么辛苦的事情时才理解她那热情的可贵。

  我最喜欢小姨婆的是她的大方。每年到她家拜年,她总是给我们崭新的一块钱的钞票,比祖母给五毛钱自然要大方多了。只是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其实小姨婆也是家境艰辛。后来她病入膏肓时,我也曾到她家给她拜年,她拉着我的手,热情地说着话,那么慈祥和蔼。我那时没有挣多少钱,给了她50块钱,她执意不要,在我的坚持下,她接受了,口里直念叨我的好,依然满口“儿呀,儿”的叫着。

  后来,祖父母相继去世了,舅公舅婆也相继去世了,小姨婆也去世了。这世上便没有了那么慈祥地爱我的祖辈人了。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zszw/yiqianerbaizizuowen/202205/2907087.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