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6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 篇1
十岁那年中秋,看到大人们张罗一桌子美食,我却难过得要命,因为我的一只鸡的殉难。而今,又是一年中秋即将来临。我感叹时光。
我的孩子喜欢养小鸡,掐指算来,喂过好多茬了。
但仅有两只长到成年,一只因为生性好斗,便趁孩子不在家时送到了姥姥家的鸡舍里,没成想树挪死鸡挪活,去了之后便做起了领导,俨然一窝之主,好不风光;另一只则身世凄惨,长到孩子奶奶衡量的标准(能吃得着)的时候,便趁我们不在,给秋后问斩了,做了香喷喷的菜肴,孩子找不到鸡哥,急急得来询问,便索性沉痛地说,给老鼠拖走了。
大多数鸡宝宝都没有逃离夭折的命运,孩子小小的年纪目睹了死亡的无奈,于她,是幸事吗?不得而知。
前一阵子,我回家便听得小鸡的雀跃,知道又来了新成员了。我看不出小鸡与小鸡存在的外貌的区别,孩子却已经给他们分别取了名字了。我质疑,小鸡不可以带到楼上养的,于人于鸡都不是好事,还是放到奶奶家的小院里更适宜,孩子这次却坚决反对,大有“鸡留我留,鸡走我走”之势。无奈,只好在早上出门前备好三只小鸡一天的口粮,下班回来的第一件事情是去探望他们,然后继续为其加餐加饭。老公一日突发奇想,说这鸡子最好放养,然后不顾我的反对,出门前把三只鸡子从笼子里放了出来。看他们叽叽喳喳欢蹦乱跳,也只有默认了。下班回家,打开房门的一刻我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遍地鸡屎如盛开在地上的墨绿色的花,满屋子飞扬的是刺鼻的臭烘烘的味道。顿有五雷轰顶之感,继而纳闷:家里怎么这么安静?肇事的鸡子呢?没有来得及找寻,那三只坏东西听到动静,雀跃着一下从视听柜底下跑了出来,在我脚底绕了一圈,接着又撒丫子狂欢了,我感染了他们的快乐,怒气全消。没有来得及打扫“鸡舍”,我立刻旋进厨房,找来剩下的米粥,飞快的跑出来的时候,一只小鸡竟然扎着翅膀跟在我后面跑了起来,我便也进入了角色,来来回回跑了好几圈,那小鸡便也执着得跟随着我的脚跟跑啊跑。老公围观,笑道:他把你当做鸡妈妈了。这阵势,让我想起小时候玩的老鹰捉小鸡,妈妈在前领跑,“鸡子儿们”躲在身后,不离不弃。真拿我家当鸡舍了啊。以后没再敢这样放养,而是该做晚上回来给他们放放风。孩子要一只只抱他们出来大练兵,这样走了那样走。看小人和小鸡同乐,也真算作一景。
最近几天,孩子回家每看到她的小鸡朋友都会惊呼:妈妈,小鸡长大了。是啊,长在背上的翅痕日见明显。这几天翅膀已经威风凛凛得架起来了呢。腿儿也拉长了,尖尖的嘴巴也更加坚硬了。
又一日,厨房里的我却听到孩子的悲呼:妈妈,这只小鸡的眼睛掉出来了。我心里一惊,跑去看时,却看到那只小鸡眼睛下方突起了一个红红的疙瘩,有溃烂之势,我不能确定,这只是不是前几天跟在我身后飞跑的那只。我心中难过,嘴上安慰孩子说,没有关系,很快会好的。我又找来一个新的纸盒将生病的小可怜搬了进去。再之后,就发现小病鸡形销骨立,不再欢跳。直到一晚,习惯晚睡的老公拍醒我,说,那只小鸡死了。我睡意全消,心头压抑。第二日一早,我说孩子去看看你的小鸡吗?孩子看了,纳闷的问我,我的贝贝呢?我说,贝贝昨天死了,爸爸把他埋到土里了。她竟然没有很吃惊,只是说,变成土了?我默认。看孩子神情黯然,我说,剩下的两只我们更要好好照顾他们,让他们长大好吗?然后,转移话题,孩子知道三减去一等于几吗?孩子说,二。
是啊,我们的人生就是在做减法,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的消减,童年的岁月,青春与面庞的荣光。。。。。。概莫能外。清清楚楚的记得那年中秋,我阻止大人们杀鸡的执着以及失败后决堤的眼泪。又是一年中秋了,却觉得,这节分,既叫团圆又叫别离。
很多东西,热热闹闹的来了,轻轻悄悄地走了。我们的日子吗?
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 篇2
现在的节多了,很多的节日也都提到议事议程,工作的人们也都放假休息,像清明、端午、中秋这样的一些传统节日,过去都是不放假的,就是一般的节,成为法定节日也就是这一两年的事儿。当然过去清明节是忘不了的,不管放假不放假心里都要惦记着,在头一个星期天或者想下一个星期天去扫墓,逝去的亲人是不能忘的。至于端午和中秋,买点儿粽子或做点儿粽子吃酒是意思意思,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中秋买点儿月饼尝尝,离家近的回家吃顿团圆饭,远的自然也就算了。不过最挂念的还是自己的父母,赶不上中秋这天,在节前就买来月饼给双亲,做儿女的心意到了也就足矣了。
但也不见得非得买月饼给老人,老人也不喜欢吃月饼,硬邦邦的、甜兮兮的,确实没有什么好吃的,还不如给老人买些鸡蛋糕、桃酥什么的,或者给老人买一箱牛奶。中秋就是个念想,心里有亲人,有自己的父母大人,这是血肉情缘,人之常情,买不买月饼,吃不吃月饼,这并不重要,就是那么回事,父母大人都已经过世十几年了,父母双在世的时候,中秋节不休息,并且中秋节也一般赶不上休息的日子,所以自然不能回乡下老家与父母团圆,也没把中秋节当成多么大的事儿。工作在城里,一般一周或者两周回家一趟,过节不过节都要给老人家买些好吃的东西,都要和老爷子一起喝喝酒。小时候都没把中秋节当成什么节,最感兴趣的还是春节,过春节才是真正的过节过年。
记得过春节的时候,大年初一到初六,我们这些乡村的孩子,身揣几毛钱,走出十里八里外,东边的西小营和温泉是我们经常去的,去那里的供销社买两毛钱爆竹和二踢脚,一毛钱买包糖豆或玉米花,一边吃着,一边跑着、唱着,来回走二十多里路也不感觉累,比兔子还欢实,那时候过节才更多真正的痛快!虽然那时的生活并不富裕,但童年是那样的幸福和快乐,这是现在无法比拟的,这样的感受现在再也没有了,一去不复还了。
再有就是每年的五一、十一、元旦,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那也是真正的节日呢!因为父亲在城里工作,一般每周只回家一天,赶上五一休息两天,赶上十一也是两三天,赶上元旦休息两天,赶上春节休息四五天,父亲在家呆的时间稍微长一些,我就感觉就有过年过节的气氛了,平常的日子哪有过节过年的气氛,一点儿也没有。因为父亲在家母亲总有做些好吃的,有好吃的东西我认为就是过节,平常日子吃的就是那么回事,没有肉,没有什么炒菜,那是什么过节?那不叫过节。过年过节就是吃个肚饱肚歪,那时候天天都是粗茶淡饭,窝头咸菜,不见什么荤腥那叫什么过节?那时候过节就是盼着吃好的,吃鸡鸭鱼肉,吃大白馒头,现在平常日子天天都吃馒头米饭,也就没有什么新鲜的了,什么过节不过节的,就是那么回事儿。
我记得我高中毕业以后回乡劳动的第二年,八月十五那天在生产队的地里喷洒农药,打药的地紧挨着附近部队,部队的一个连长叫我和另一个队里的发小给他们部队大院里的白菜打药,我们考虑反正这也是军民关系,又挨着这么近,二话没说就给部队的菜地喷洒了农药,忙活到中午,部队连长说安排我们吃午饭,说今天中秋节,吃的肯定不错,没想到到了部队食堂,中午吃的也是那么回事,但毕竟比我们老百姓的吃的好多了,就是没有看见红烧肉和大白馒头,虽然有些遗憾,但还是在部队吃了午饭。记得当时部队的那个连长还有些不好意思,感觉对不住我们呢。那意思是:今天午饭吃的不太好,实在对不起二位了。那天打药的时候,部队的连长还从他们的营部给我们拿出来两盒好烟,我记得是金钟牌的,现在早没有了这种牌子的香烟,好像是三毛多一盒,对于我来说那可是好烟了,记得当时抽着可香了,还没有过滤嘴。
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 篇3
中秋团圆节,亲人齐欢聚。儿女回探望,双亲心中喜。美味佳肴备,举杯庆佳节。宴散皆归去,父母忙辛劳。心中多感慨,提笔留记录。愿与君分享,共醒大家身。
都说孩子的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每个孩子过生日好像理所应当他们就是主角,他们就应该幸福的度过、快乐的享受,现在看来不光是孩子过生日劳累的是父母。其实,依据中国传统,过节就是团聚日,孩子都会回到父母身边,一家人热热闹闹。
一听说孩子要回来了,父母心中那叫一个乐。他们会早早地做准备,想想这个爱吃啥,那个好哪口,一切都尽着孩子的口味,用父母的话来讲,他们工作忙,一年才回来几次呀,回来一次就尽量让他们吃得饱,喝得好。他们的心思全让孩子占据着,做的饭也不管自己的牙能否咬得动,自己的胃能否消化得了,这些他们从不会刻意去想,哪怕是一个闪念也不曾有过。
从清早起来就开始忙碌准备,手不停,脚不歇,眼还不时地盯着门口,期待着儿女突然就出现在自己眼前喊一声“爸”,喊一声“妈”,这会让他们等待的心更踏实,更满足。为让孩子好好回家享受,他们是数了又数,算了又算,总希望把儿女想吃的爱吃的都搬上桌,这样他们准备时就好像满汉全席般地把桌子上摆得满满的,盛不下的锅台边,厨柜上也挤挤,再不行就撂着放。从这大样小样中就可知父母花了多长时间,费了多少心思,他们有多期待这样的团聚,这似乎也在告诉我们自己有多长时间没回家探望父母了。假设一样菜代表父母的一次期待,那这满桌的菜又凝聚了父母的多少思念呀。
终于饭菜好了,大家围坐一圏,边高兴地吃着,边开心地聊着,气氛非常温馨。一顿饭父母只顾得看我们了,看我们放下筷子,他们就给我们夹菜,不让夹还不行,为顺从父母我们吃饱了也要硬往肚里咽,因为看我们吃他们就会很满足;听我们聊得欢畅,虽然他们有时会听不懂也插不上话,只能默默地坐在一旁当听众,但只要我们高兴他们怎样都无所谓。这就是我们的父母,永远无怨无悔地为儿女们付出,永远无私无畏地为儿女们奉献。
酒足饭饱之后,孩子们凑在一起玩乐,剩下的一切都是父母在收拾,虽然有时我们也会伸手帮忙,可总被父母“你们好不容易凑到一块,好好去玩吧,这些活我们俩一会儿就干完了。别把衣服弄脏了,不用你们。”这些看似很充足的理由拒绝了。心中总觉得和自己的父母不用客气,既然父母都说不用了,我们也就不再坚持,就理所应当地去玩了。
一天的辛苦,一天的劳累,精心准备了满满地一桌,最后还是一桌,因为生活好了,大家肚里都有了油水也吃不了多少,父母的心意也就这样被“糟蹋”了。我们吃过新鲜的饭菜走了,残羹剩饭只待父母去收拾,这一吃就是好几天,有的变味了他们也不舍得扔,这就是我们回家一次制造的“麻烦”.虽然如此父母还是希望我们常回家。我们就是父母永远的债主。
一顿饭吃的是心意,吃出的是感慨。
孝道、感恩、爱父母,这样的话题我们时时在提,刻刻在谈,可我们只是把它挂在了嘴边,写成了文字,而实际行动呢?有,我们是在努力做,可还远远不够。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父母给予子女的是百分之百,而子女回报父母的总要打些折扣。”想想的确是这样,我们对待父母做不到父母对我们那样细心、无私和容忍。都说爱是轮回的,我们在长大,父母在变老,
我们要与父母的角色进行互换,我们不能再一味地索取父母的爱,他们现在应该享受我们的爱,这份爱不用有多大,也不用有多深,这份爱就在生活地点滴处。只要我们多回家一次,多给父母端一杯水,多打一个问候电话,多做一次家务,少让父母劳累,少让父母担心,少让父母牵挂,这是多少钱和物都换不来的,这样的孝才实在,这样的爱才贴心,这样的感恩回报才让我们心安。愿我们多一份细心,多一些耐心,让我们的父母都能在我们爱的笼罩下过幸福的日子--开心地笑,快乐地活。
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 篇4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这句诗是诗人李峤在中秋之夜作的,来赞美中秋圆月。
中国自古就有在八月过中秋的习俗,中秋节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三大节。这个节兴起较晚,到了唐朝才有人登台或坐船赏月,北宋太宗(97——997)年间,定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也就是公历九月至十月,这时恰好是三秋的一半。此后逐渐形成祭月、拜月、赏月以及吃月饼的习俗。人们也会谈起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与之有关的神话传说。人们在中秋节互相赠送月饼,这一天也一定要吃月饼,用圆如满月的月饼来象征团圆。在中秋节这一天,如果家中有亲人在外没有回家的,分月饼时也要为他留一份。在现代,中秋节夜晚,人们通常是一边吃着月饼和柚子,一边赏月。孩子们大都是提着灯笼,以大红纸灯笼最多,含有避邪的意思。也有一些打着五颜六色的卡通灯笼、塑料灯笼,种类繁多,多不胜数。民间的'习俗还有送给孩子“兔儿爷”以供玩乐,包糖饼,把香扎成龙点燃,用来舞龙等。中秋节晚上,各地都会放烟火,来装饰夜空,更带来节日气氛。
古人说得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自古以来过中秋节,有谁不思念远方的亲人呢?
在这古老传统的影响下我国一直有这样的习俗每到中秋家家户户都吃团圆饭,让许多亲朋好友在于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这让许多在外地的人们又回到了温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温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年在外这使得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人们的”悲欢离合”这又让多少人痛心!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这都是千古绝唱!许多游子不都是用月来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感情、对亲人的关怀与思念吗!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拜月亭”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现在不也是有大多数部分的人围坐在桌前“吃饼赏月”吗!
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 篇5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为中秋节,俗呼为八月节。街市繁盛,果摊泥兔摊所在皆是。十五月圆时设月光马于庭,供以瓜果、月饼、毛豆枝、鸡冠花、萝卜、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毕,家人团坐,饮酒赏月,谓之“团圆节”。又将祭月之月饼按人数切块分食,谓之“团圆饼”。
老北京,中秋要放三天假。十三到十五日,学生也不上课。而所谓“泥兔摊”,就是卖兔儿爷的。前十年,北京中秋还有兔爷卖。现在很少见了。似乎只在春节庙会上见过。中秋节祭的就是这只月亮里的兔子。兔爷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亦谑亦谐。有曲为证莫提旧债万愁删,忘却时光心自闲。瞥眼忽惊佳节近,满街挣摆兔儿山。过中秋,家里摆个兔爷像,确实很有气氛。
中秋节,正值秋果上市,特别丰富。《春明采风志》里有“中秋临节,街市遍设果摊,雅尔梨(原文)、沙果、白梨、水梨、苹果、海棠、欧李、鲜枣、葡萄、晚桃,又有带枝毛豆、果藕、西瓜。”过去的果子市在前门东,八月十三、四两日灯火如昼。并有吆喝:“今儿是几来?十三四来,您不买我这沙果苹果闻香的果来,哎!二百的四十来”现在,这些秋果街上都买得到。而且相形下,今年的水果多又便宜,正是由猴子变成的人的最美时刻。美中不足的是萝卜有点贵,和苹果一个价。难免有老年人痛斥这没有道理的价格。值得一提的还有毛豆,过去中秋并不常见,今年在北太平庄副食店的月饼摊前,居然也支起了煮毛豆的大锅,而且确实是带枝的毛豆。
从习俗上看,和过去中秋靠近的还有送礼。“中秋,大家互送礼节……,赏奴仆钱,铺户放帐帖,每节如此”。北京这两年似乎又兴起了中秋送礼大行动。节前,弄两辆车,满满的装上月饼果品,挨家挨户送。当然,这里的家和户是指商家客户。送礼,自然是为了联络感情,结款要生意。两年前做这事时还想,现在到底拜的是那里的兔儿爷。今年这风气恐怕更盛了。
现在讲究广式月饼,过去“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它初不足食也。供月月饼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能放半年的,肯定不会是广式月饼。 月饼源自民间祭祀,同样,北京人常吃的点心如果求根溯源百分之七、八十也都出自于民间祭祀或宗教上的供品。从制作工艺上说,油炸、蜜饯和烘烤,都是最好的防腐措施。就连饺子,也是春节供后的食品。
其实,不仅仅吃食是这样,延顺这个思路推广开来,艺术的诞生(谨慎的人在这里会用某些艺术门类这个概念)一样离不开民间祭祀的。还记得上学时曾对这个问题发生兴趣,翻看一些河南、山东地区的考古资料,至今仍能刺激自己头脑的是一柄出土于山东日照的玉斧,当然真的玉斧无缘得见,但是单单就那图画已经足以让人惊讶了。那斧薄得能够透过光线而上面精致的一条夔纹是很难让人简单地以“活灵活现”这个词将就形容的,在石斧的时代,它的存在又能够说明什么?
与其说玉斧是斧,倒不如称之为一种语言,描述着艰难的砍砸者同上天对话。或者称之为精灵,这是一个屏弃了功利取舍的精神的精灵。于是由了它,艺术方才出现。更于是人才彻底地脱落成为人。
中秋节真好,好在又一次让我想到了这些已经好久不想的问题。当然节日本来就是人们精神的节日,与此时偶尔察觉月饼与烙饼的差异,也并不奇怪。你瞧,人不就是这个样子么。给自己做吃的,为了填饱肚子没一个认真。馒头包子几百上千年从不变化,但凡加上点精神追求,就能花样翻新。
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 篇6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为中秋节,俗呼为八月节。街市繁盛,果摊泥兔摊所在皆是。十五月圆时设月光马于庭,供以瓜果、月饼、毛豆枝、鸡冠花、萝卜、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毕,家人团坐,饮酒赏月,谓之“团圆节”。又将祭月之月饼按人数切块分食,谓之“团圆饼”。
老北京,中秋要放三天假。十三到十五日,学生也不上课。而所谓“泥兔摊”,就是卖兔儿爷的。前十年,北京中秋还有兔爷卖。现在很少见了。似乎只在春节庙会上见过。中秋节祭的就是这只月亮里的兔子。兔爷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亦谑亦谐。有曲为证莫提旧债万愁删,忘却时光心自闲。瞥眼忽惊佳节近,满街挣摆兔儿山。过中秋,家里摆个兔爷像,确实很有气氛。
中秋节,正值秋果上市,特别丰富。《春明采风志》里有“中秋临节,街市遍设果摊,雅尔梨(原文)、沙果、白梨、水梨、苹果、海棠、欧李、鲜枣、葡萄、晚桃,又有带枝毛豆、果藕、西瓜。”过去的果子市在前门东,八月十三、四两日灯火如昼。并有吆喝:“今儿是几来?十三四来,您不买我这沙果苹果闻香的果来,哎!二百的四十来”现在,这些秋果街上都买得到。而且相形下,今年的水果多又便宜,正是由猴子变成的人的最美时刻。美中不足的是萝卜有点贵,和苹果一个价。难免有老年人痛斥这没有道理的价格。值得一提的还有毛豆,过去中秋并不常见,今年在北太平庄副食店的月饼摊前,居然也支起了煮毛豆的大锅,而且确实是带枝的毛豆。
从习俗上看,和过去中秋靠近的还有送礼。“中秋,大家互送礼节……,赏奴仆钱,铺户放帐帖,每节如此”。北京这两年似乎又兴起了中秋送礼大行动。节前,弄两辆车,满满的装上月饼果品,挨家挨户送。当然,这里的家和户是指商家客户。送礼,自然是为了联络感情,结款要生意。两年前做这事时还想,现在到底拜的是那里的兔儿爷。今年这风气恐怕更盛了。
现在讲究广式月饼,过去“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它初不足食也。供月月饼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能放半年的,肯定不会是广式月饼。 月饼源自民间祭祀,同样,北京人常吃的点心如果求根溯源百分之七、八十也都出自于民间祭祀或宗教上的供品。从制作工艺上说,油炸、蜜饯和烘烤,都是最好的防腐措施。就连饺子,也是春节供后的食品。
其实,不仅仅吃食是这样,延顺这个思路推广开来,艺术的诞生(谨慎的人在这里会用某些艺术门类这个概念)一样离不开民间祭祀的。还记得上学时曾对这个问题发生兴趣,翻看一些河南、山东地区的考古资料,至今仍能刺激自己头脑的是一柄出土于山东日照的玉斧,当然真的玉斧无缘得见,但是单单就那图画已经足以让人惊讶了。那斧薄得能够透过光线而上面精致的一条夔纹是很难让人简单地以“活灵活现”这个词将就形容的,在石斧的时代,它的存在又能够说明什么?
与其说玉斧是斧,倒不如称之为一种语言,描述着艰难的砍砸者同上天对话。或者称之为精灵,这是一个屏弃了功利取舍的精神的精灵。于是由了它,艺术方才出现。更于是人才彻底地脱落成为人。
中秋节真好,好在又一次让我想到了这些已经好久不想的问题。当然节日本来就是人们精神的节日,与此时偶尔察觉月饼与烙饼的差异,也并不奇怪。你瞧,人不就是这个样子么。给自己做吃的,为了填饱肚子没一个认真。馒头包子几百上千年从不变化,但凡加上点精神追求,就能花样翻新。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zszw/yiqianerbaizizuowen/202205/2908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