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字数作文 > 一千二百字作文

春节的作文1200字

admin 一千二百字作文 2016-05-30 08:18:00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的作文1200字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的作文1200字 篇1

  春节最主要的活动就是去亲戚与本家拜年。年初一就在村里给直系亲属拜年,一大早起来就去爷爷、奶奶家拜年,还要带上礼品,精果、红糖什么的,都可以;接着是其他的长辈家拜年,也要带上礼品。初二就要到母亲的娘家拜年,包括外公的哥哥弟弟、侄子家等。

  每去一家,首先得受鞭炮。大方的人家就放长一点的鞭炮,要不就放短一点的,意思一下。鞭炮放完了,拜年的人还得高喊:“拜年了,恭喜发财!”对老人要说:“恭喜您哪,越活越鲜健!”老人家会亲昵地在头上摸一下,回应道:“也恭喜你越来越聪明,将来考上大学!”接着就到一杯糖水;走的时候当然还会给一点压岁钱,或者五毛,或者一块,两块。一般会在祖父祖母家吃一顿团圆饭,这顿饭叫做喝年酒。摆了一桌丰盛的菜,鱼圆子、肉圆子、红烧肉、海带、合菜(是用莲藕丝、豆腐丝、芹菜丝、肉丝、黄花),鱼圆子一般是所有人都爱吃的菜。一般一大碗是不够的,所以会盛上两碗。看厨艺的水平,主要就是看鱼圆子做得好不好吃。我们都喜欢吃嫩脆的,那证明鱼的含量比较多;如果有些粉,就是兑的淀粉较多,我们都叫这种圆子为“做得太假了。”

  舅公在家里地位极高,父亲、叔父、姑姑们还有我们晚辈都要先给他老人家拜年。从记事起,直到上初中,每年初一一大早,我就要起很早,和父亲、叔叔、大姑和小姑到几十里外的舅公(也就是父亲的舅父家)拜年。

  记忆中的初一早晨总是笼罩着迷朦的轻雾,父亲带着我们一大帮人长途跋涉去舅公家拜年。据祖母说,她的父亲,也就是父亲的外祖父是很有钱的地主,后来打牌全输了,幸亏如此后来才没有被化成地主富农。但是,她的父亲并不主张孩子们读书,虽然舅公贵为独子,但却是文盲。

  舅公一般并不理会我们,大约父亲会和他进行一些交流与沟通。舅婆据说年轻时是个美人,即便老了,依然干净清爽。舅婆对我们却很热情,满口的“儿呀,儿”的叫个不停。这是我们家那边是少有的,父母自然不会这样亲昵地称呼我们,祖父母也不会这样称呼我们,他们只是喊我们的名字,有时候甚至是我的绰号“太阳”,或者很正规地“新梅大姐”。仅仅如此,我们都觉得舅婆非常和蔼。临走时,她还塞给我们每个小孩两毛钱的压岁钱,说是买鞭炮放着玩。

  大姨婆,祖母的姐姐很能干。大姨婆有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儿后来嫁到了甘肃,做了工人,是我们这个家族唯一的吃商品粮的人,总给大姨婆寄药什么的,母亲总是羡慕极了。小的是儿子,我们叫表叔,却也是读书人,在一所中学里教书。娶的太太是极厉害的角色,大姨婆老和她吵架,偶尔也住到我们家。

  细姨婆是祖母的妹妹。她总是最欢迎我们到她家拜年。小姨婆有四个孩子,大的是个女儿,跟大姑姑一样大的年纪,长得也很漂亮,人更是机灵,大约是外祖父做的媒吧,后来嫁了外祖父家里的一个亲戚家的儿子,后来成为一个非常有钱的男人。大儿子二儿子却跟小姑姑差不多大,小女儿秋芝则比我只大一岁。我还得称呼她“秋芝姨”。

  那声势浩大的远来的亲戚,其实宣示了某种地位。村里人总是很羡慕小姨婆家有这么多亲戚。小姨婆总要招呼我们一顿年酒,想来对她那并不富裕的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可是,我们却浑然不觉,直到我自己独自一个人生活,发现招待一大批客人是多么辛苦的事情时才理解她那热情的可贵。综合信息网

  我最喜欢小姨婆的是她的大方。每年到她家拜年,她总是给我们崭新的一块钱的钞票,比祖母给五毛钱自然要大方多了。只是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其实小姨婆也是家境艰辛。后来她病入膏肓时,我也曾到她家给她拜年,她拉着我的手,热情地说着话,那么慈祥和蔼。我那时没有挣多少钱,给了她50块钱,她执意不要,在我的坚持下,她接受了,口里直念叨我的好,依然满口“儿呀,儿”的叫着。

  后来,祖父母相继去世了,舅公舅婆也相继去世了,小姨婆也去世了。这世上便没有了那么慈祥地爱我的祖辈人了。

春节的作文1200字 篇2

  在我们把春节的由来、内涵、习俗、意义都说过说透之后,忽然发现还忘了说——春节是一种特定的情感。

  在所有春运的运载车辆上,那些挤成一团、千辛万苦的人,没有一个知难而退,全都坚定地渴望着去实现一种情感的目标:回家。急渴渴地扑到家,一推开门,即刻融化到自己生命源头的温暖里。

  那里有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守家在地干活营生的兄弟姐妹,他们全朝你喜笑颜开;还有那些分外亲切的老桌子老柜子老景象,以及惟有你的老巢才有的那股子的勾魂摄魄的气味。

  跟着,与你的巢紧紧相连的纷沓而至:至爱亲朋、旧交老友、昔时伙伴、左邻右舍,还有老街老巷、乡土风物与小吃。可能你离家太久,或在外边拼打多年,渐行渐远的往事已经滑到记忆边缘,但此时此刻偶然碰到一个什么细节,会把沉睡在你心中深处的故旧一下子拽到跟前。记得一次在街头碰到一位阔别了至少三十年的中学同学,那一瞬忘了他的名字,却脱口叫出他的外号“大牙”——他的门牙又长又大,而且往外呲。那时同学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大牙”。谁料到此刻这个外号仿佛有种神奇之力,把我们热呼呼地拉回到真率无邪、亲密无间的少年时代。我们开始问对方、说自己、谈现在、聊过去;所说到的当年的同班同学时,也多是外号,惹起我们阵阵大笑。就这样站在街头长谈竟有一个小时。

  从中,你会感慨人生的急促,时光的无情,生命的无奈,同时又获得惟有回家过年才有的满足。然而一年里只有这些天,可以实实在在触摸到昨天与前天。 仿佛进了奇妙无穷的时光隧道,还会情不自禁地往里钻。

  虽然过年,我们是辞旧迎新,迎着春天往前走,但我们享受到的更多的情感却是怀旧。

  春节里一种特定的情感是怀旧。春节是个怀旧的节日。

  怀旧,是对过往生活的一种留恋,一种对记忆的追溯与享受,一种对人生落花的捡拾。

  每个人的心底都有怀旧的需求,春节的回家过年则是满足所有人这种情感需要;为此春运才有如此磅礴的力量。由故土、血缘、乡情汇集而成的巨大的磁场,布满在大地山川每个城市与村庄。这磁场产生效力与魅力既是感情的力量,也是文化的力量。

  民俗是缘自共同需求而共同认定的方式。需求是精神的、情感的、心理的,而方式是一种文化。当这共同的需求“约定俗成”了,所有人就会遵从这种民俗方式而行动,比如回家过年。民俗不是强迫的,却是自愿的和自律的。它是一种共同需要和共同表达,同时每个人的精神情感都可以充分发挥。这样,春节才成了我们的必需。

  由此而言,我们所有民俗节日都是情感的表达,所表达的情感各有不同。清明是对先人的怀念,端午则是张扬生活的激情,七夕是表达男女对爱的忠贞不渝。其中,不少节日都与团圆——即家庭和血缘的亲情相关,比如中秋。但中秋与春节还有所不同,中秋不强调“回家”,不会有出现交通拥堵的“秋运”。惟有春节才是中国人集体怀旧的日子。因为在节令中,春节是辞别旧岁。在辞旧中必然引发怀旧。

  这样,我们便通过千百年来人们集体创造并衍传至今的一系列民俗方式,如团圆饭和拜年等,把心中的亲情、乡情、怀旧之情尽情地表达与渲泻。由此,家庭得到一次凝聚,故乡的热土得到一次升温。其实这就是文化赋予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的凝聚力。

  每一个身在异乡回家过年的人,在度过了春节之后,内心不都感受到补偿了对亲人一种长时间的亏欠,并在情感上得到深切的满足吗?所以说春节是中国人怀旧的日子。

春节的作文1200字 篇3

  文化品质就是国家品质,文化发展关系国家发展。拥有怎样的文化生活、文化品质,不仅决定了个人的幸福指数,也影响着一座城市、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准。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路途上,如何提升文化品质,是13亿中国人的共同考题。

  “过年就是过文化”,龙年春节期间,各地庙会红红火火,景点旅游人潮涌动,关于央视春晚没有赵本山的'争议持续发酵,有关年味“变淡”的话题此起彼伏。热闹的“中国年”,投下耐人寻味的文化剪影,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国人对春节文化品质的在意与纠结。

  每逢春节的文化之思,也是高速发展时代中国文化焦虑的一个缩影。物质潮流席卷而来,如何坚守心灵高地?观念世界众声喧哗,如何定位价值坐标?文化产品五光十色,如何摄取精神给养?

  这样看似宏大的命题,其答案不断在我们身边闪现。热心慈善公益的“心灵富翁”多了起来,却也不乏“开着宝马住保障房”之辈,呈现着醒目的价值观分野;“最美中国人”频频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但“扶老难题”也迟滞了一些人行善的脚步,诉说着复杂的道德困境;在众多城市奇迹般崛起的同时,隆隆推土机声中传来对历史文脉断裂的担忧,“千城一面、万楼一式”的单调、“几根柱子托个球”式的雕塑泛滥,则暴露了城市文化内涵的苍白。拥有怎样的文化生活、文化品质,不仅决定了个人的幸福指数,也影响着一座城市、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准。

  恩格斯说过: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有品质的文化,才能成为进步的基点;成色不足、品质低劣的文化,却往往是心灵的枷锁、进步的桎梏。一些人把过节简化为送礼喝酒、麻将牌九,甚至“把清明节以外的所有节日都过成情人节”,消费狂欢掏空了文化内涵;一些地方热衷于“名人故里”之争,大搞有名无实的节庆会展,大建华而不实的仿古建筑,功利思维制造了一个个文化空壳;一些媒体以暴力、情色、低俗吸引眼球,一些影视作品靠复制翻拍、穿越恶搞博取票房,一些青年人在网上晒名包炫豪车作为人生价值标签,精神贫血、价值空心、信仰荒芜,屡屡成为刺痛社会的文化病灶。

  “品质为王”,这是文化发展的不二法门,也是中国文化向上突破的瓶颈所在。当人们纳闷为什么中国的花木兰、大熊猫成了迪斯尼的摇钱树,更应想想这种“洋拿来主义”所依托的创意设计力量;当人们惊叹苹果专卖店门前的“果粉”排队长龙,更应思考是怎样的魔力“把公众熟知的产品转变成一个企业文化的象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一位美国教授对“汉语热”的看法值得深思:美国曾刮起一股“日语热”,但很快就消失了。如果汉语背后没有文化,文化背后没有思想,思想背后没有精神,这个神话也难免会消失。

  这一切无不揭示一个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问题:文化品质就是国家品质,文化发展关系国家发展。正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所强调的,“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路途上,如何提升文化品质,是13亿中国人的共同考题。作家怎样书写“民族心灵史”,导演如何奉献“诚意之作”,企业怎么诠释“卖产品不如卖品牌,卖品牌不如卖文化”,各地能否走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执政党如何建设“学习型政党”,对这些问题能否不断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检验着一个民族“发展起来以后”的文化自觉。

春节的作文1200字 篇4

  圣诞和元旦的狂欢劲还未散尽,城里人就又列出了长长的购物清单。在商家强劲的促销攻势下,往返于商场与家之间,大包小包的年货礼品请回家,期盼着春节狂欢的到来。

  村里人没有过圣诞与元旦的习俗。但一进腊月,人们的脚步明显就不一样了起来。女人们一趟趟的往集上赶,给男人,给孩子,给自己提回一件件的时新衣裳;外出务工的男人们也提前回到家,收拾庭院,打理年货。孩子们看似卯足了劲儿的复习功课,其实小小的心里早已痒痒得不行了,一门心思的盼着放寒假哩!

  忙忙碌碌中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间孩子已经满巷子的跑了,清脆的鞭炮声也零零碎碎地开始响了——小年儿已经到了跟前。

  祭灶的糖瓜早已经备好了。二十三晚上,人们用粘牙的糖瓜糊住了灶王爷的嘴,清脆的鞭炮声里,一把火送灶王爷上了天。大伙儿都在心里默默地期盼着,希望灶王爷到天宫后说吉祥语,报吉祥事,为人们带来又一个风调雨顺的吉祥年!

  冬日的暖阳里,人们搬出了家里的坛坛罐罐,撕去了褪色的对联年画,扫去了积年的尘土和蛛网,揭去了床单和被罩;这时候,洗衣机一刻不停的转着,扫帚一刻不闲的挥舞着。待天黑时,屋里一下就亮堂了许多。匆匆吃上一口饭,女人就又烧上一些热水擦洗了起来。暗夜里,屋里的灯亮了许久许久……

  几个小时后,天还未亮,农家院里的灯又亮了。只见院里已经架起一口大锅,锅里的水已被烧了个热气腾腾。随着七八个年轻小伙的进院,院里一下子就闹热了起来。小伙子们直奔猪圈,睡梦中的猪被惊醒,在不大的猪圈里与人们对抗着,躲闪着。无奈何自己体重身笨,终究抵不过人多势众,被人们揪耳朵的揪耳朵,拽腿的拽退,抬着出了猪圈。猪死命地扯着嗓子嚎叫,拼命地挣扎,但被人们压了个动弹不得。满脸杀气的杀猪匠手执尖刀,认准动脉一刀下去,如注的鲜血随着猪的嚎叫声喷涌而出。渐渐地,猪的叫声越来越小,血流得越来越慢,身子渐渐无力。在猪还没有完全死亡的时候,人们手脚麻利的为猪褪毛,开膛。待太阳升起时,一整只猪就被人们大卸八块,分而购之了。

  鸡舍里的鸡们惊恐不定的目睹了猪被杀的全过程,咄咄不安地猜测着自己的命运。果然,猪的事料理完毕后,鸡舍开了,一只大手伸进来,抓走了可怜的鸡。在鸡的喉管被人们割断的时候,鸡悲哀地闭上了眼睛:唉!终究逃脱不掉人们一盘菜的命运!

  屋里,女人们忙着和面,揉面,蒸一种祭祀用的大白馍。待馍蒸熟时,望着白白的、瓷光瓷光的、麦香四溢的大白馍,热气氤氲里的女人们满脸都是幸福的、充满希望的笑。

  夜里,屋里又架起了油锅,炸麻花、麻莲、豆腐,花生米,天亮时,一盆盆、一盘盘金黄的麻花、麻莲、豆腐摆在屋里,满是富裕,满是吉祥。那个清冷的夜啊醉人的油香弥漫了整个村庄的上空。

  在村里人忙着准备年节吃食的时候,城里人一刻也没闲着。为一张回乡的车票跑细了腿,费尽了心。待车票捏到手里后,一颗心才放回了肚里,随即加入了春运的大潮。

  当除夕的第一缕阳光照亮村庄的时候,人们嘴里哈着白汽,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巷里开阔的地方。早有人抬来了圆木、绳索,人们准备缚秋千了。此时,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家里,老教师龙飞凤舞,挥毫泼墨。对联写好,往秋千上那么一贴,人们“哼唷”一声,秋千就被稳稳地立了起来。人们散去,秋千下立即成了小孩们的世界。

  人们最后一次扫净了院落,摆好了烧“牛犊火”所用的五谷秸秆,贴好了门神对联,门首插上了青翠的、辟邪的柏枝。满屋满院是红彤彤的一片,空气里到处弥漫着醉人的火药味,耳际充盈着脆脆的鞭炮声,火红的灯笼在夜风中微微晃动。

  一切准备好了,人们以一种急切的心情期待着新年春晚的开场。

  列车上,汽车里,车轮滚滚,归乡的游子步履匆匆。沿途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更是撩拨着他们归心似箭的心,恨不得一步跨回家里。而此时,家里也有一双眼睛期盼着,只等那双外出的脚步踏进门,喜庆、热烈,团圆、温馨的春节正剧就要开场了!

春节的作文1200字 篇5

  春节最主要的活动就是去亲戚与本家拜年。年初一就在村里给直系亲属拜年,一大早起来就去爷爷、奶奶家拜年,还要带上礼品,精果、红糖什么的,都可以;接着是其他的长辈家拜年,也要带上礼品。初二就要到母亲的娘家拜年,包括外公的哥哥弟弟、侄子家等。

  每去一家,首先得受鞭炮。大方的人家就放长一点的鞭炮,要不就放短一点的,意思一下。鞭炮放完了,拜年的人还得高喊:“拜年了,恭喜发财!”对老人要说:“恭喜您哪,越活越鲜健!”老人家会亲昵地在头上摸一下,回应道:“也恭喜你越来越聪明,将来考上大学!”接着就到一杯糖水;走的时候当然还会给一点压岁钱,或者五毛,或者一块,两块。一般会在祖父祖母家吃一顿团圆饭,这顿饭叫做喝年酒。摆了一桌丰盛的菜,鱼圆子、肉圆子、红烧肉、海带、合菜(是用莲藕丝、豆腐丝、芹菜丝、肉丝、黄花),鱼圆子一般是所有人都爱吃的菜。一般一大碗是不够的,所以会盛上两碗。看厨艺的水平,主要就是看鱼圆子做得好不好吃。我们都喜欢吃嫩脆的,那证明鱼的含量比较多;如果有些粉,就是兑的淀粉较多,我们都叫这种圆子为“做得太假了。”

  舅公在家里地位极高,父亲、叔父、姑姑们还有我们晚辈都要先给他老人家拜年。从记事起,直到上初中,每年初一一大早,我就要起很早,和父亲、叔叔、大姑和小姑到几十里外的舅公(也就是父亲的舅父家)拜年。

  记忆中的初一早晨总是笼罩着迷朦的轻雾,父亲带着我们一大帮人长途跋涉去舅公家拜年。据祖母说,她的父亲,也就是父亲的外祖父是很有钱的地主,后来打牌全输了,幸亏如此后来才没有被化成地主富农。但是,她的父亲并不主张孩子们读书,虽然舅公贵为独子,但却是文盲。

  舅公一般并不理会我们,大约父亲会和他进行一些交流与沟通。舅婆据说年轻时是个美人,即便老了,依然干净清爽。舅婆对我们却很热情,满口的“儿呀,儿”的叫个不停。这是我们家那边是少有的,父母自然不会这样亲昵地称呼我们,祖父母也不会这样称呼我们,他们只是喊我们的名字,有时候甚至是我的绰号“太阳”,或者很正规地“新梅大姐”。仅仅如此,我们都觉得舅婆非常和蔼。临走时,她还塞给我们每个小孩两毛钱的压岁钱,说是买鞭炮放着玩。

  大姨婆,祖母的姐姐很能干。大姨婆有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儿后来嫁到了甘肃,做了工人,是我们这个家族唯一的吃商品粮的人,总给大姨婆寄药什么的,母亲总是羡慕极了。小的是儿子,我们叫表叔,却也是读书人,在一所中学里教书。娶的太太是极厉害的角色,大姨婆老和她吵架,偶尔也住到我们家。

  细姨婆是祖母的妹妹。她总是最我们到她家拜年。小姨婆有四个孩子,大的是个女儿,跟大姑姑一样大的年纪,长得也很漂亮,人更是机灵,大约是外祖父做的媒吧,后来嫁了外祖父家里的一个亲戚家的儿子,后来成为一个非常有钱的男人。大儿子二儿子却跟小姑姑差不多大,小女儿秋芝则比我只大一岁。我还得称呼她“秋芝姨”。

  声势浩大的远来的亲戚,其实宣示了某种地位。村里人总是很羡慕小姨婆家有这么多亲戚。小姨婆总要招呼我们一顿年酒,想来对她那并不富裕的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可是,我们却浑然不觉,直到我自己独自一个人生活,发现招待一大批客人是多么辛苦的事情时才理解她那热情的可贵。

  我最喜欢小姨婆的是她的大方。每年到她家拜年,她总是给我们崭新的一块钱的钞票,比祖母给五毛钱自然要大方多了。只是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其实小姨婆也是家境艰辛。后来她病入膏肓时,我也曾到她家给她拜年,她拉着我的手,热情地说着话,那么慈祥和蔼。我那时没有挣多少钱,给了她50块钱,她执意不要,在我的坚持下,她接受了,口里直念叨我的好,依然满口“儿呀,儿”的叫着。

春节的作文1200字 篇6

  我的家乡是三德范,那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村庄,那里的春节有着独特的习俗。

  家乡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了,家家都买起了年货,忙里忙外的准备了起来。而小孩子们更是热闹,男孩子向大人要钱买鞭炮,女孩子缠着父母吵着要买新年衣裳。可平时‘小气’的大人们在这时总是大方地把钱从钱袋里掏出来给小孩买衣服、买鞭炮烟花。

  看吧,每天都有几个是好朋友或者是亲戚的男孩子在胡同里放鞭炮;听吧,每天家门外头都没完没了地响着,什么二踢脚啊、窜天猴啊……各种各样的鞭炮声,随着几个男孩的笑声响了起来。我不知道别人听到这种奇妙而又特别的“乐曲”是什么感受,但我知道每当我听到这声音的时候心情都特别舒畅。

  转眼间,已经是小年了,腊月二十三,孩子们差不多都放假了。这一天,大人开始忙活着包水饺了。晚上,一盘香喷喷的水饺摆在了餐桌最显眼的位置,看着是多么美味可口啊。这水饺的皮儿是父母的关爱,这水饺的馅儿是父母的期望啊。

  腊月二十八这天,是赶集的日子,这一次赶集和往常的不一样,这不仅仅是一年中最后一次赶集了,而且这一天大多数人都是去买烟花爆竹。小孩跟着父母,在卖鞭炮烟花的区域里逛着,东挑挑、西挑挑,不一会儿,篮子里就装满了烟花、爆竹,当然还有小孩能自己玩的小鞭炮和烟花。一家人就高兴而满意的回家了。

  其实,最热闹的还是大年三十这天。天渐渐黑了的时候,一家之主,小孩的父亲拿着挂在竹竿上的鞭炮,站在大门口上就噼里啪啦地放起了鞭炮,那热闹劲儿就甭提了。当天完全黑了的时候,男人们才开始放烟花,而妇女则在家里准备除夕晚上丰盛的大餐。这时,小孩是最悠闲的了。大家都纷纷爬到了自己的房顶上,怀着那种兴奋的心情看着五彩缤纷的烟花。当我像其他孩子一样,站在房顶上看到那一朵朵灿烂夺目的烟花时,就会想到,这一晚今年的最后一个晚上,过了这一晚我就又长大了一岁,长大了一岁的我会迈向人生更高的阶梯、会突破人生的奇迹……看完了烟花的‘表演’,大家都从房顶上下去了,回到温馨洋溢的屋子里,会看到一桌丰盛美味的大餐,还有几盘光滑晶莹的水饺。这时,小孩子的爸爸会拿出一瓶酒,津津有味地喝两盅。全家吃着可口的饭菜,看着引人入胜的春节联欢晚会,全家洋溢在幸福的生活之中……

  大年初一,这一天便是春节了。不管男女老少这一天都会穿着新衣服,迈着轻松的步伐去给亲戚朋友们拜年。小孩这一天会非常的高兴,因为他们又可以收到压岁钱了,虽然我们这里的压岁钱给的不多,但是小孩们都会非常开心。

  接下来的几天一般都是去小孩子妈妈的娘家走亲戚,这也是一种习俗,也是过春节可少的习俗呢! 大约初七初八吧,“扮玩”活动也随之来了。大人小孩都到街上去看“扮玩”。扭秧歌的妇女们个个容光焕发;赶毛驴儿的、扮猪八戒的老太太们个个都精力旺盛,好像是年轻了好几十岁;踩高跷的人们个个都十分卖力;站在抬杆上的小朋友们个个精神抖擞。扮玩也是一门艺术,我觉得它是一门了不起的民间艺术。 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正是元宵节,也叫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赏灯节也是元宵节的别名,这是因为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这一天,大家会吃着香甜粘滑的汤圆;到了晚上,每一家都会出来放烟花,有的还会去街上赏灯,有耍龙灯的、玩云彩灯的……真的是应有尽有!这一天,将又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夜晚……

  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春节也差不多就结束了,大人们去工作了,孩子们也都陆续开学了……大家都精神焕发地开始了新一年的工作和学习。

春节的作文1200字 篇7

  湖北团风人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秭归人第一餐吃袖炸的白蒿,取其谐音百好以图吉利。荆州、沙市一带,第-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二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武昌以正月初四为新婿贺年,新女婿回岳家,必须忍受岳家人的戏弄而不得动怒。黄陂拜年的顺序为初一拜本家、初二母舅、初三回岳家。家有亲丧者,必以篮纸写一服字贴在门口,谢绝贺年。

  孝感

  孝感位于江汉平原,但节令习俗与鄂东北大部分地区基本一致,却也独有趣味。

  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俗语有拜年拜节,糍粑发裂。拜年一般拜到初三、初四为止。

  这里的人们还有以初一这天听到的飞禽叫声来判断新年的生产情况的习俗。五更鸟先叫就宜于养鸭;鹊先鸣宜于养鸡;天亮时麻雀噪飞就是丰年;人们还认为初一听到狗群吠不是好兆头。

  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

  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初三才开始挑水,并在井池边烧纸钱说是买水。门神也要在初二取下烧掉,俗谚说:初三烧了门神纸,各人寻生理。新年伊始,举笔写字时,在过去要先用红纸写一幅新正举动蛇笔,万事大吉利的话贴在墙上。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高潮,锣鼓敲得震天响,没有锣鼓或锣鼓少的时候,人们把铁罐子也当成锣鼓敲。所以孝感民间有正月半敲铁罐的俗语。

  龙灯会是孝感民间正月十五节庆活动的中心。人们一般从初八开始扎龙,还扎狮子、彩船、竹马、高跷、平台等样式。正月十五这天男女老幼同游同乐,唱各种彩词。采莲船走村串户,见到什么人家就唱什么词,例如老者添寿、少者安宁、家事如意、四季大平、五谷丰登、鹿鹤同春、七星转斗、八仙临门、久久富贵、十福大全等祝福的吉利语。

  元宵之夜,孝感当地还流传着请七姐、问年成和乞巧的习俗。七姐当地叫做张七姐,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她最心灵手巧,且心地十分善良。一天,七姐得知丹阳境内(今孝感)有一年轻人姓董名永,因家贫无钱安葬死去的父亲,只得XX为奴。七姐深受感动,私下天庭与董永结百年之好,在大槐树下成就姻缘。可惜作媒人的大槐树一时高兴,把百年好合说成百天好合,害得董永六姐只有百日缘分。七姐用巧手金梭织出了10匹锦绢赎出了董永,准备整治家园恩爱白头。不料玉皇大帝得知十分震怒,急召七姐回宫,七姐不得不忍痛飞去。她的织布校化成了飞梭石,织机留在了人间,人们在夜深人静时仍能听到咔喳、咔喳的织机声。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身着盛装的姑娘聚集在飞梭石旁,手捧针线盒向七姐乞巧,唱乞巧歌。唱完乞巧歌后,还要询问年成好坏、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此外,有的人家用糯米粉作成鹅蛋形状,让孕妇烧鹅卵以占生男生女。卵裂就兆生女,卵起小疣子兆生男。

  当地民间还传说正月十五晚上是老鼠嫁女的日子,人们不能在家里喧闹。妇女要在床下点一盏麻油灯,边拜边说:请红娘子看灯。据说这样,一年就没有臭虫骚扰了。人们还用竹篮从屋上抛过去占棉花丰歉。仰则主丰收,仆则歉收。

  另外,孝感地区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五更时,人们用火照栗、梨等果木,边照边用刀斧敲打树干。一人边敲边问:结不结?一人在旁边应道:结!据说这样做新的一年里就会果实满枝头。

春节的作文1200字 篇8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我国拜年的习俗行之已久。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

  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

  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春节的作文1200字 篇9

  有人说,完美的女孩不真实,真实的女孩不完美。而家乡,亦是如此。那个沿海小渔港,我可爱的家乡,不完美,但很真实。

  走在大街上,夹杂着嘈杂的喇叭声,穿梭在拥挤的人群中,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叫卖声……

  是的,春节来了。家家户户门口换上了崭新的春联,有的字点缀着金光闪闪的装饰,有的字虽然平凡但是却铿锵有力,像一股清流倾入人心。

  除夕是渔民们捕鱼买卖的最后一天,也是妇女们为往后几天的每一道美味十足的食物作最后拼搏的日子。站在码头那里远远望去,海岸边的朴实被浓郁的红色覆盖上,路灯上挂上了一串串灯笼,海风吹来,晃着晃着。小吃店的老板与客人们寒暄着,渔民捕了鱼上来,就算是带着海味的寒风也冻不僵他们脸上的微笑。他们放下身上的渔筐,都来不及摆出来。一个个眼疾手快的妇人们便往这边围过来。“今天还去捕鱼呀,都有什么鱼啊,这怎么卖啊”“哎呀,便宜点啦,都这么熟了。”“哎哟哟,姐,明天就过节啦,这个价算是讨个吉利啦”“……”

  瞧,那儿不远处的蜜饯已经摆出来了,绿的棕的青的,每一个都在呲牙咧嘴德卖弄自己身上的细胞,有的咸有的田有的酸有的香。对于过春节必备的果盘中的霸主——蜜饯,人们买起来可一点都不会手软的,那边瓜子两包,酸梅一袋,山楂一袋,杨桃干一包……最后女主人的压轴商品拿了出来——青芒!光是看着,人们就垂延三尺了。那是用未熟透的芒果,特别是青色的。妇人们最会挑了,挑又酸又不涩的买回家先洗干净,削皮,切片,用盐水浸泡着,就这样放上几天,便可以乘出来供家中的食客们吃了。

  该回家了,我走在家的附近。看着白烟缭绕额佛祖宫,每逢过节这里的香火特别旺,新的一年每个人都期盼有个好的开始。人们通常拜神过后会走向路对边的小摊子买小吃,”焊炉窗粿“,因为它的形状像窗户,所以才得来这个名字(别的地方称为华夫饼)。冷冰冰的手掌中捧上一块散发着热气的饼,轻轻咬下一口,连牙齿都感动了,筋道中不失软嫩,齿间残留着蛋香,混合着巧克力与葡萄干的甜味,淡淡地在舌根徘徊着。其实,家乡的春节必不可少的食物是”咸饼糖葱“而且是只有在正月才有的小吃,顾名思义,加了葱花的饼,包裹着一块脆脆的糖块,当饼还是热乎乎的时候,糖块会融化掉,咬上一口,拉出一条长长的丝,油而不腻,甜而不腻。每一块饼在油锅中吱吱作响,光是看着,便可以想到面饼的微咸,筋道与油麦的香味,同糖块的甜脆相呼应的画面。那是春节的味道,也是春节的味道。

  ”砰“一股有力的爆炸声传来,循声望去,是一群小孩子,换上崭新的衣服,手里拿着一盒盒砂炮,肆无忌惮地在门口追逐玩闹,那是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了,因为他们可以玩到自己心悦的各种烟花爆竹。

  这样想着,竟已到了家门口,妈妈已经在找我进去围炉了,一家人围着一个炉,吃着团圆饭,意味着旧的一年已经过去了,明天又将是新的一年,而不管新旧,家人永远平平安安幸幸福福健健康康的!

  晚饭过后,春晚已经开始播放了,荧幕上一个个扣人心弦的节目演出着,妈妈拿出一碗碗姜薯汤,一碗甜味中带有一丝丝微辣的甜汤,更在春节冬日中将”团团圆圆,甜甜蜜蜜“展现的淋漓尽致。

  夜空中的天使舞蹈家已经迫不及待地在春节为人们献上祝福的舞蹈了,汇聚着,交织着,在人们心中留下一个美好的祝福。春节夜晚的舞蹈表演越来越盛大,伴随着孩子们的欢叫,大人们的欢笑……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不完美的一面,然而只要有那么一样东西让你留恋与深爱,那么,家乡永远有那可爱的一面。我喜欢家乡的春节,更喜欢这里的氛围,更喜欢这里的人。

  家乡,虽不完美,但真实。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zszw/yiqianerbaizizuowen/202205/2909430.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