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字数作文 > 一千字作文

清明节的作文1000字

admin 一千字作文 2016-11-13 08:18:00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明节的作文1000字5篇,欢迎大家分享。

清明节的作文1000字 篇1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由于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因此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伤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清明节,让人怀念,让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蕴含着许多先辈们的事迹,可是,他们却入土为安,给人们留下来的却全是怀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一年的清明节到了,你现在在怀念着谁呢?

  燕子飞到南方了,可有再飞回来的时候;杨柳枯萎了,可有再发青的时候。可是,我亲爱的爷爷,您一去不复返了。您在冰冷的墓地里已经长眠很久很久了。孙女和您近有咫尺,却又阴阳两隔,千呼万唤也无法和您相见。这怎么会不让您的孙女在怀念中一天天的痛苦,一天天的悲伤,而又惆怅满怀呢。

  记忆中的清明节会让我想起,我和爷爷,姐姐的快乐早已荡然无存了。记得在清明节的时候,爷爷经常会陪我和姐姐一起去荡秋千,而且爷爷经常会给我们讲:"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做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才改之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能增进健康,而且能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爷的话使我和姐姐感到振奋,因此,从此以后我和姐姐便每天去培养精神。可是,现在没有爷爷的清明节,看见那熟悉的景象,我和姐姐便怀念了起来,便心痛起来。有时,我真的想大声的喊出来,有谁能告诉我,那样爱孙女的爷爷怎么就再也回不来了。

  透过蒙蒙的雨丝,我又看见了那很熟悉的小山坡,满山长的都是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朵。是啊,那一棵棵的树,让我感到了无比的亲切。是的,小树就是爷爷带着我和姐姐去小山坡上栽的。由于爷爷说过:"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节植树的习惯了。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到现在。因此,每到清明节人们就会提着一棵棵小树苗去栽。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景物依旧,爷爷却早已不在,画面再次出现,一个小女生和姐姐在前面抬着小树苗欢快地跑着,那个紧随其后的老人不正是自己亲爱的爷爷吗?

  小女生和姐姐听着爷爷的唠叨,知道了清明节的习俗仅此而已。可是,粗心的姐姐和小女生却不知道爷爷眼中的忧伤,爷爷是延长自己的生命在给小女生和姐姐最后的快乐。

  爷爷走了,在怀念和悲伤中,我一天天的长大了。也如此明白,燕子能再回来,杨柳有发青的时候,可爷爷却不再回来,陪我和姐姐度过的是长长的怀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

清明节的作文1000字 篇2

  今天是清明节,说好了今天要上山去扫墓祭拜先辈的,所以我早早就起床洗漱了,做好扫墓的准备。

  爸爸妈妈比我起床得更早,他们早就将要去祭拜的东西放在一个大箩筐里。“酒,有;蛋糕,有;香,也有;纸,还有;香蕉,准备好了,苹果,也准备好了;蜡烛……”我故意在一样一样的大声地数,妈妈也乐得在旁边看我数。“好,准备齐了,我们向山里出发了!”我叫道。我在前边引路,爸爸挑祭品跟在后头,妈妈也一并随行。

  刚出门,就觉得不大对头,满天的乌云,这一朵朵黑沉沉的云仿佛是吸满水的大海绵,饱胀得就要滴下来似的,难道老天爷也是有灵性的,要祭拜了也非常伤感?我也不禁担心起来,对妈妈说:“看来,天要下雨了,真是麻烦。”妈妈说:“是啊,不过东边的天还好,比较亮。我看了天气预报,说今天只是雷阵雨,应该不会这么早下吧。走,快点,我们去叫上你奶奶。”奶奶今天也要一起去祭拜,她自己一个人住在村子东头。我们走向奶奶家。进了奶奶的房子。咦?怎么奶奶不在家呢?我叫了起来:“奶奶,您在哪里?”从后面的菜园传来了奶奶的声音,原来,奶奶在田里种菜啊!妈妈也赶紧走去帮忙。真是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啊!三下五除二,奶奶妈妈匆匆忙完,我们就去墓地扫墓了。

  我们来到墓地。啊,这里的景色真美啊!群山起伏,连绵不断,这远处的山峰上还缭绕淡淡的云雾呢,峰顶若隐若现,仿佛是天上的仙境。山上树木茂盛,满眼的葱绿,似是给山上穿了一件绿色的连衣裙。山脚边这不知名的野花,不正是给裙脚镶上了花边吗?再看看近处的小草,草尖上挂满了晶莹的水珠,是不是昨晚做了个美梦流下的羞涩的眼泪啊。听,还有清脆的鸟鸣声,一唱一和,是不是在歌颂这里的美景。我情不自禁的张开双臂,做拥抱状,大喊:真美啊!惹得一旁的爸爸妈妈哈哈大笑。

  我们结队走到爷爷的墓地,放下祭品。妈妈对我说:“熙熙,你和妹妹先到这边去玩,让妈妈和爸爸好好除掉这些杂草。”说完,妈妈和爸爸就开始动手拔草。爸爸将较大的树木砍倒。我问爸爸:“为什么要砍倒呢?这不是滥砍乱伐吗?”爸爸笑说:“这不算是滥砍乱伐的,在墓边的树要砍掉,就似家里打扫卫生一样。要不砍掉,到时连墓在哪里找不到了。”我点点头,闪到一旁,和妹妹一起坐在木板上玩手机。过了一会儿,墓地清扫干净了,奶奶把东西摆好,插上香,点火,又手合一放在胸前,嘴里念念有词,也不知在说什么。我见了忙把手中的手机放下,问爸爸,奶奶在念什么。爸爸微微一笑,摆摆手,意思是叫我这时候不要说话。五分钟左右,奶奶念完了就叫爸爸去放炮烧纸,然后也招呼我也去拜四拜,说是许许心愿,这些列祖列宗会保佑我的。我听了,半信半疑地照做了。我是希望我们全家幸福如意,我的成绩似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我们许完愿,就开始放爆竹了。这劈啪劈啪的声音在山里显得格外的响亮,连小鸟的声音也停止了,树木也站立不动了。

  天,又下起雨了,我们不得不赶紧收拾东西回家。一路上,我们还看见了很多人也来扫墓呢,真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啊!

清明节的作文1000字 篇3

  每年临近清明的时候,心中总会有丝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强烈,却也挥之不去,就这样在心头绕着、纠缠着。这几天的天气很是不错,不知道,清明节那天,纷纷的细雨是否会如期而至。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

  夜里雨声,闲读宋词,听北宋词人晏殊浅吟:“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翻过几页,又听见晏殊第七子晏几道叹息:“舞烟眠雨过清明”。心里蓦地一惊,春社已过,清明又至了。

  又是清明节,当我们又一次目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那一刻,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我们再一次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记忆中清明节曾有过的快乐早已荡然无存。没有爷爷的清明节连天都灰蒙蒙的。无休无止的绵绵细雨让我悲从心起。寒风啊,请你告诉断肠人,那样爱孙女的爷爷怎么就在也不回来了。

  车颠簸着行驶,道路两边是起起伏伏、大片大片的油菜花,一些并不娇艳的.野花也簇拥在一起,夹杂其间,十分漂亮。放眼望去,南山公墓已呈现在眼前,一块块的墓碑矗立在崇山之中,使人心生敬意。

  往年的清明节,天空中总下着蒙蒙细雨,这雨中仿佛夹杂着我们抹不去的哀思之情。

  今年,却截然不同,天气好极了,墓地边也就不再死气沉沉了,很多人都拿来了五彩缤纷的花篮,其中白菊花和黄菊花居多,也有人摆上艳丽的茶花和淡雅的康乃馨。

  阳光依旧灿烂,可在我眼中却格外暗淡;天空依旧蔚蓝,但在我眼中却格外灰暗。那是因为,清明又到了。

  有关清明节话题作文的结尾

  又是清明了。“男儿有泪不轻弹”,我不能流泪,那只有拜托清明的细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欲流而难流的泪吧

  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无限的感伤将被抒发,祭祀者的泪珠将串成一段段湿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伤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长的旅途不会停歇,宗脉的延续是一串加粗的省略号,老人的白发便是清明节最醒目的问号,孝顺与赡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炎黄子孙对清明的最佳诠释。让孝敬之心日日在,坚持善待自己的父母与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个清明,立于拂起万千愁绪的细风中,才不至于面对死气沉沉的墓碑,空余幽幽的哀叹和无边的自责,背负一团心冷在风里哀号盘旋。

  今天我们的中华民族,仍然到了最危险地时候,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形势下,正确认识当前的实际困难,团结起来,继续进行社会主建设新的长征,用我们的行动、责任、爱心,为我们的祖国交上一份答卷,让英雄的精神永远化作我们学习的力量,工作的力量,建设的力量,让我们的祖国永远是我们前进的助推器。

  爷爷走了,再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长大了。也终于明白,燕子能再飞回来,杨柳有再青之时爷爷却再也回不来了,陪我度过的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车颠簸着行驶,回头一看,烈士墓已渐渐远去,但它的影子已在我的心里沉积下来,令我无法忘怀。

  大人眼中的清明,该是一个“沉重”的节日吧。而孩子却拥有“放纵”自己的权利,甚至淘气,甚至捣蛋。随着年龄的增长,“清明”于我而言,是否也将变为一个“沉重”的节日呢?

  您还好吗?您在天上过得还快乐吗?您听见我们的呼唤了吗?您……您可否在梦中陪陪我?让我也体会一下,有爷爷,是什么滋味……好吗?

  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写不下去了。

清明节的作文1000字 篇4

  过去的清明节是值得怀念的,因为清明节有着多重意义。

  首先清明节是天气转暖的标志,在过去没有供暖条件、没有保暖衣物的情况下,冬天是漫长难熬的。那时候人们脱了棉衣就是单衣,没有适合春天穿的毛衣绒衣等,所以春天的温暖是人们最期待的。俗话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过了清明才是真正的春天,人们可以脱掉缠绕了一个冬天的笨厚棉衣,一身轻松沐浴阳光。此时春暖花开,燕雀归来,记得有一句谚语是:一百五,燕子来到青州府,说的就是清明前后。走出家门,杨柳吐绿,春风拂面,那春花柳帽的童年,至今记忆犹新。田野里麦苗返青,野草野菜陆续长出,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布谷鸟声声啼叫,提醒人们勿忘农时,适时播种,于是人们出栏备粪,整好土地,准备播种高粱、谷子、地瓜了。“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坡里吃”,正是对春播大忙的生动描绘。休闲了一个冬天村民们,脱掉棉衣,开始了新一年的耕耘,美好梦想从此开始。

  对孩子们来说,清明节是一个值得期盼的节日,因为过清明节能吃到鸡蛋,喝高粱米饭,那时生活困难,吃穿都不能满足,能吃个鸡蛋,喝上高粱米饭是一年中最大的奢望。记得小时候每逢清明节, 母亲都会煮上鸡蛋,分给我们,但都舍不得吃,装在口袋里拿给小伙伴们炫耀一番后才吃掉。“打一千骂一万,清明吃顿蜀黍饭”,大概的意思是,那时候家家孩子多,生活艰难,孩子不听话时,难免被父母打骂,但过后又很后悔。清明节熬上一锅高粱米饭,让孩子们尽情喝个肚儿圆,也是父母对孩子们的一种补过。记得红彤彤的高粱米饭盛满碗时,孩子们的眼睛就会瞪得滴溜圆,于是,喝了一碗又一碗,那种香甜的滋味似乎比今天的大鱼大肉还香。

  清明节打秋千据说是由古代屈原的故演变而来的。那时候家家都会在自家院内打上秋千,供孩子们玩耍。生产队时,村里会搭上很高的杆秋千,让青年们比赛荡秋千,一般是两人合伙,一男一女。杆秋千能有近十米高,荡得好的,能荡平上面的横梁,荡不好的,也会摔得鼻青脸肿。但青年人都会跃跃欲试。此时全村的人都聚在一起观看比赛,人们的欢呼声,孩子们的嬉闹声,让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变得其乐融融。所以,清明节也是村子里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

  清明节是祭祖的节日,家家会在清明节为先辈添土扫坟,摆上供品,祭拜祖宗,以继承中华民族感恩寻根,传递香火之美德。上学时,每年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师生到烈士陵园给为国捐躯的烈士们扫墓,脸上留有长长伤疤的老县长董万祥,向大家讲述着当年为消灭日本侵略者,英勇的寿光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日本鬼子浴血奋战惨烈的战斗故事。英雄们的爱国壮举,为一代一代的年轻人做出了榜样,奠定了国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怀。

  清明节还是植树的最好季节,此时种的树成活率高,生长茂兴。古人对植树的季节很有讲究,比如清明节前种的香椿树,香芽是红的,味香扑鼻,而清明节后种的香椿树,则是绿芽,味道远不及红芽。所以清明前后是植树绿化的大好时机。

  记忆中的清明节是多彩的,是值得怀念的。

清明节的作文1000字 篇5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按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旧时,北京人多在清明扫墓,但祭扫仪式并不在清明的当天,而是在临近清明的“单”日举行。据说,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茔。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

  “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

  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一、大烧纸,九K白纸,砸上四行圆钱,每行五枚;二、冥钞,这是人间有了洋钱票之后仿制的,上书“天堂银行”、“冥国银行”、“地府阴曹银行”等字样,并有□都城的图案,多系巨额票面,背后印有佛教《往生咒》;三、假洋钱,用硬纸作心,外包银箔,压上与当时通行的银元一样的图案;四、用红色印在黄表纸上的《往生咒》,成一圆钱状,故又叫“往生钱”;五、用金银箔叠成的元宝、锞子,有的还要用线穿成串,下边缀一彩纸穗。

  旧时,不拘贫富均有烧包袱的举动。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设供案,将包袱放于正中,前设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烧香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行礼后,即可于门外焚化。焚化时,划一大圈,按坟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烧三五张纸,谓之“打发外祟”。

  有的富户要携家带眷乘车坐轿,亲到坟茔去祭扫。届时要修整坟墓,或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祭罢,有的围坐聚餐饮酒;有的则放起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娱乐活动。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此即是扫墓又是郊游,兴尽方归。

  [插柳]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zszw/yiqianzizuowen/202205/2927375.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