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狼牙山的风景作文范文500字(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狼牙山的风景作文500字1
“十一”黄金周,我们一家人终于要去我盼望已久的狼牙山游玩。清晨,我们乘车来到了狼牙山。
首先,我们进入了狼牙山入口处的纪念馆。我在里面看见了五位壮士的蜡像,有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葛振林和宋学义,他们满身是血,穿着破衣,使用的是微型步枪,可他们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表现出了高度英勇、顽强勇敢、舍生忘死,给敌寇以极大的杀伤力,是我们的英雄。
出了纪念馆,我们准备乘缆车到山顶游玩。
我和爸爸乘坐一辆缆车,从缆车上向下望,满目郁葱、古树参天、山峦叠翠。不时听见树林里传来的鸟啼,此起彼伏,象美妙的交响曲。山间的小路弯弯曲曲,犹如一条丝带穿行在林间,一直延伸到山顶,很多游客向上攀登。
下了缆车,我们全家人爬上了陡峭的山顶,山顶云雾缭绕,挺拔的松树在轻衫般的云雾里时隐时现。从山顶向下看,隐约可见红了的秋叶,红、青、白三种颜色,仿佛构成了一幅绚丽的图画。我们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更值得一看的是,为狼牙山五壮士修建的纪念塔,它昂然的矗立悬崖,五位壮士却勇敢地跳了下去。我心里在想,如果是我,会那样做吗?
在下山路上,我一直都在想着狼牙山五壮士的事,无瑕顾及大自然美丽的景色,我们生为21世纪的主人,生活环境如此优越,科技如此发达,我们应该刻苦努力地学习好每门功课,并从中感悟知识的内涵,面对挑战,面对竞争,面对困难,面对失败,我们永不退缩,时刻牢记周爷爷的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将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神圣的使命。
狼牙山的风景作文500字2
今天,爸爸妈妈要带我狼牙山游玩,早上7点半我们就出发了,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来到了著名的狼牙山脚下。“啊!这里真美哇!周围都是陡峭的山峰,朦朦胧胧的',不时飞来几朵绵花似的白云,云蒸霞蔚,好不壮观。
首先我们进入了五壮士纪念堂,里面的蜡像再现了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行为,仿佛又把我们带回了那个炮声隆隆的年代……我不禁对五壮士肃然起敬。参观完五壮士纪念堂,我和爸爸开始了徒步登山。
沿着瀑布上行不久,我们来到了红玛瑙地质溶洞。我好奇地走进去,看到大石头上闪耀着五彩的灯光,清新的空气中隐藏着潮湿。我和爸爸一起爬上了楼梯。楼梯旁的岩石是立体形的,有的像珊瑚,有的像水晶,有的像水母,还有的像花朵……各式各样,美丽极了!从红玛瑙溶洞出来,才开始了真正的登山,沿途,我们欣赏着狼牙山的秋景,山上的松树依然苍翠挺拔,但是其他的树叶已经开始渐渐变红了,我想深秋时节这里一定是层林尽染,“霜叶红于二月花”了。不知不觉,我们到达了最为艰险的“天梯”,这是一段十分陡峭的路,一百多个台阶几乎直上直下,我看到很到人扶着铁栏杆气喘吁吁。望着海拔1100多米高的主峰,我心中不禁有些害怕:“爬得上去吗?”但同时又有一分自豪:“我能够徒步爬这么高的山,回去同学肯定会羡慕我的!稍作休息之后,我们一鼓作气爬上了天梯,果然在一段较为平缓的路之后就到了棋盘陀,这里据说是当年五壮士阻击战的遗址,还有一颗千年的柏树,在这短暂停留后我们开始了真正的登顶,不久我便看见一座很高的白塔,“啊!狼牙山,我终于征服了你!”站在山顶,我忍不住大喊。极目远眺,四周的山看起来真像几颗狼牙!真是应了杜甫那句诗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次的狼牙山之行让我回顾了历史,锻炼了意志,同时也对我们伟大的祖国充满信心。
狼牙山的风景作文500字3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去狼牙上游玩。
到了狼牙山,我们首先当然是先看到了陈列馆,右边的陈列室中间有狼牙山五壮士塑像,两旁摆放着花篮,左面的陈列室摆放着步枪、手榴弹、大刀等打仗时的武器。墙的四周悬挂着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往里面走,就开始爬山了狼牙山的作文300字3篇作文。
往上走,两面有许多花草,非常美。听妈妈说,每过几天,都有叔叔阿姨来给它们浇花,听了后我觉得这些叔叔阿姨们无私奉献。
到了缆车站,我们坐上了缆车,我往下看,真美呀!这时,下面正好刮起了一阵微风,柳树姐姐把他的长辫子甩起来,小花和小草跳着交谊舞,这多么美呀!
下了缆车,我们又开始往上走,我看了一下旁边的人,有大人、小孩、老人等她们往上走着,应该都想看看这美丽的景色吧!
我们终于到了山顶,我往下看,真美。有的人在照相,有的人在跑步,还有的人在说话,我在想:如果把这美丽的景色变成一幅画,那这个画家可真了不起呀!
狼牙山,山连山,也把人民的心连在了一起。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wtc/dongwu/202112/946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