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动物熊猫作文300字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动物熊猫作文300字 篇1
在我四五岁时,妈妈带我去动物园参观了国宝——熊猫。
熊猫浑身毛茸茸的,就像一个黑白相间的圆皮球,它还有两个月牙般的耳朵,有一双黑黑的、圆溜溜的大眼睛。
熊猫最爱吃竹子,记得那天,那两只熊猫就在架子上拿着竹子津津有味的吃着呢!
吃饱的熊猫十分自在,两只熊猫从架子上跳下来,你追我赶,从那边摇摇晃晃的跑来跑去,它们玩累了,就又爬到架子上靠着休息了一会儿。
熊猫休息完之后,一只熊猫的脚放在了底下熊猫的身上,然后往下一翻,翻到了下面,另一只熊猫把脚放在了另只熊猫的屁股上,脚一蹬,它也翻下去了。这时,惹得旁边的人都哈哈大笑。
这时,妈妈拍了一下我说走吧,可是我还想多看一会儿,但时间不早了,我们依依不舍地走了。
看了我写的熊猫,你们大家也喜欢熊猫了吧!
动物熊猫作文300字 篇2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有忠实的小狗、凶猛的老虎、可爱的小猫……但我最喜欢的小动物就是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了!
大熊猫身上只有两种颜色:一黑一白。它最奇特的地方就是眼睛周围有两个“黑眼圈”。而且,大熊猫还被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呢!
熊猫常过着独栖生活,昼夜兼行。洞穴面积是3.9-6.4平方千米、而雌熊猫大多数时间仅活动在30-40公顷内。
野外的大熊猫平均寿命为15岁。熊猫一般于当年9月份初在树洞内产仔,每胎仅产一仔,偶尔也产两仔。一个月左右的小熊猫体重约有1公斤,到一岁或一岁半时,小熊猫才独自生活。
熊猫的经历也充满传奇色彩。戴维神甫把一只熊猫送到法国巴黎展出。因此,许多人都开始捕捉大熊猫,但运到巴黎后,熊猫都死了。从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政府才开始限制外国人的捕猎活动。如今,大熊猫正在我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我之所以喜欢大熊猫,是因为它们憨态可掬、十分可爱,而且大熊猫还很稀少,不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动物熊猫作文300字 篇3
大家好!我叫大熊猫,你们可能在电视和动物园里见过我。我可是被全世界公认的自然遗产和活化石,熊是我的亲人,小朋友们喜爱的熊大和熊二可能都要叫我“老祖宗”了。
我的头大而圆,身体肥胖,尾巴极短。虽然我小时候只有小老鼠那么大,可是我长大以后却有60-110公斤。我浑圆的体型、憨态可掬的动作和黑白相间的色彩博得世人的喜爱。
我是以竹子为食的素食者,喜欢吃竹叶、竹笋,我长大了的时候一天可以吃20千克左右的鲜竹,但有时我也会捕捉箭竹林里的.竹鼠美餐一顿。
村民们都喜欢我,因此我有时会大摇大摆地去居民住宅,偷吃食物,唉,回去肯定又要长胖了。
我行动缓慢、性情温顺,一般不主动攻击人们或其它动物。我如果听到一点异常声响,我通常会选择逃避,因为我的视力不发达,可能是因为我天天都戴着“墨镜”吧。
这样的我,你喜欢吗?
动物熊猫作文300字 篇4
小朋友,大家都知道熊猫是一种可爱的动物,可是对它的习性,有些小朋友就不一定完全知道了,动物园的熊猫作文。为了解开这个谜,最近我特意对它作了一次观察。
熊猫是一种珍贵的动物,很惹人喜爱。它的四肢很短,走路时很慢。毛茸茸的面孔上长着一双黑色而发亮的眼睛。还有黑白相同的毛,更显得美丽,可爱。
熊猫在悠闲的时候就散步,玩耍,有时候熊猫望着地下好像在寻找什么一样。
熊猫吃东西时,常常直着身子盘腿坐,前爪抓住鲜嫩的竹叶往嘴里送。它爱吃鲜嫩的竹叶、竹茎、还有牛奶和鸡蛋。
熊猫吃饱了,还得喝口水,它来到水池边,伏下身子,双手靠着池边,低下头,咕咚咕呼地喝起来,看它那幅模样,真叫人发笑。
熊猫是动物中的笼儿。它的一举一动,给成千上万的游人增添了乐趣。
动物熊猫作文300字 篇5
要说起我喜欢的动物,那可就多啦!有猴子、兔子、老虎、熊猫……我最喜欢的还是那憨态可掬的熊猫。
熊猫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中国的象征。它有着黑色的耳朵,一小撮白色的尾巴,身体胖胖的,圆头圆脑的。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它那眼睛上的“黑眼圈”。你别看它个儿大,其实,它可聪明了!
熊猫的食物是竹子。有时,熊猫吃了很多竹子,导致胃消化不良,熊猫就肚子疼的在地上打滚,这时,熊猫不是让自己的肚子继续疼下去,而是吃树上水分很多的嫩树叶,胃的消化就好多了,肚子也就不疼了,你瞧,它多聪明啊!
熊猫也有逃生的本领——爬树。熊猫就是凭借这个能力来抵抗外来攻击,那些狮子呀、老虎呀,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没办法,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我真爱既聪明又可爱的熊猫啊!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wtc/dongwu/202205/2871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