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我们中华文明已经有了5000多年的辉煌历史,而出生在21世纪的我却无法参与其中。有一天,我睡着了……
醒来后,我竟发现自己身处一个极具古色的房间,穿的也是古人的衣服。第一反应就是我穿越了!
在我醒来两天后,我终于知道了自己的身份,我竟是《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的女儿,而我醒来的这个时间段竟刚好是《清明上河图》刚刚完工的时候。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时节汴京城郊一带的种种活动,从商业,交通,漕运,建筑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角度,在现了我国12世纪都市社会的生活面貌,构成了一件内容极为丰富完整的艺术品,为后人研究宋代绘画和考据宋代社会提供了一件具有综合性价值的形象化资料。
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全图共分为三个部分,此时呈现在我眼前的便是我内心觉得最为震撼的第二部分了:
繁忙的汴河码头: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中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卖扫墓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
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干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个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临船的几个人也在指指点点的,像在大声吆喝着。船里船外都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则伸头探脑地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民间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整幅画的结构宛如一首乐曲,以轻柔开始起伏跌宕推向高潮,最后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直到亲身见过这幅画后才能感受到震撼,愿这幅画能够流传千古,为更多人所看到。
“叮铃铃,叮铃铃”闹钟响了,原来是做了个梦啊,但想到了这次经历,我笑了。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zwtc/xiangxiang/286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