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们黄山之游的第三日。我们来到了一个“土著”村。这是因为导游之前和我们说过,这个村里的人是从中缅交界送来的“野人”。不用怕,其实他们很友好,只是操着“土著”语,皮肤很黑罢了。
一进村,就望见一个大大的湖泊,湖边有座青山。走进一看,湖名“状元湖”。导游说道:“此湖名状元湖,是因为从宋至明末,此地共出了19名状元,故名状元湖。”又顺着湖旁小道往山上走,看见路边有数块大石板上,刻着许多稀奇古怪的象形文字,真似土著所书。导游又解释道:“这是村民们的图腾。”到了半山腰,碰见一个木门,门头上镶着两只牛角。门两边分别一位看守。见到“野人”了大家心中有点慌。然而在与他们合了影后,大家放心了。
进了木门,顺看一节一节小石梯上山,没多久,便到了一个大的平台。导游告诉我们,这是鼓场。那些土著见了我们,立刻“啊吧吧吧••••••”叫了起来。我们也这样叫。这在土著语中是“你们好”的意思。互相表示友好后,按导游的安排,土著和游客串在一起,手拉手,围成了一个圈,转着挑起舞来。圈当中,两个皮肤黝黑的壮汉,手持鼓槌,用力击起鼓来。“轰轰轰”,鼓声响亮如雷鸣,人们挑起舞来更有兴致了。大家跳得好不欢畅。这是土著们的“迎宾舞”。望着那一面面纯朴憨厚的笑脸,我们也笑了。
再上山,又见一大会场。场前面是一个舞台,用来给土著们表演。舞台下是观众座的木凳。我们坐到长条凳上,拿起竹筒与竹棍。过一会儿,主持人土著登场了。她微笑着对我们说:“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来到山越民族风情园游览••••••下面有请我们的‘阿珠’(女子)‘阿马’(男子)们上台表演!”我们便用竹棍使出劲敲起竹筒来。“噹噹噹••••••”台下“掌声”如鞭炮震耳。台上的鼓也如交响乐般雄壮地敲了起来。台上蹦出三个年轻“阿马”他们不断翻着跟头,手中火把如流星般一串一串地飞舞。“火戏”更精彩在后面,他们拿着火把,像拿着玩具似的摆弄,有时把火把塞进裤子,火把从裤腿下掉出来,有时像火神似的,把火“吸”进口中,再呼一下“喷”出来。台上又出现六个“阿珠”,他们摔着长头发,舞动身躯,这就是“蟀发舞”。最后,一个“阿马”站在另一个“阿马”背上,鼓声也停了。
我们继续前行,又看一场表演,“阿马”们在玻璃渣上活蹦乱跳,脚踩烧红的铁板,舌舔火把,往裤头里扔火把,也得到了热烈“掌声”。
最后,我们坐乌篷船离开了青山,船上笑声闹声不绝于耳••••••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zwtc/xiejing/255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