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东坡日课
语二模
实验初级中学 初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试题
2016.6
B.给人物设计绰号是《水浒传》的一大特色。如黑旋风李逵、小旋风柴进、轰天雷凌振、霹雳火秦明;连三位女将也有绰号: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孙二娘、母夜叉顾大嫂。
C.《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里党派之争是以鞋跟高低来划分阵营;在慧骃国,马是理性的载 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
D.施耐庵的《西游记》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章回小说回目(每一回的题目)的特点。回目对仗工 整,概括提示本章内容,如: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6.专题与综合实践(8分)
五月份我校举办第三届校园体育艺术节,请你参与。
(1)运动会期间恰遇雾霾天气,同学们纷纷“吐槽”(批评)。请你运用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说说这些“吐槽”有什么共同的之处。(2分)
(1)五月时节雾纷纷,路上同学吸断魂; (2) 厚德载雾,自强不吸; (3) 雾以吸为贵; (4)雾霾霾兮,天昏暗,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晓华同学早上突然身体不适,不能参加下午的拔河比赛,她给班主任张老师写了一份请假条,
修改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艺术节开设了书法作品展,对下列三幅作品赏析有误的是( )(2分) ..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 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她是安静优雅,充满悲mǐn情怀的女性;她是ǒu心沥血于创作,作品风mǐ海内外的作家;她是位慈祥的老人。杨绛先生洗净了一百年沾染的污huì,‚回家‛了。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泰兴市公安局部署开展为期一年的《读书·励警》 主题系列活动。
B.原产墨西哥的大丽花,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 C.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 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该得到这种机会呢?
D.晓雪的评论《关于散文白鹭》这篇文章虽然简短,但它是对郭沫若散文《白鹭》评论中见 解最独到的一篇。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此次钱塘江大堤修缮和加固后,起到的作用可以追溯到以后的一百多年。 ..B.陕西剪纸粗犷朴实,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C.它的设计虽然有些缺点,但大方向正确,无可厚非。 ....D.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相识;今天我们又在异地萍水相逢。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和课文原句。(8分) (1)为山九仞,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 (3)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4)__________________,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见不如足践。 (6)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_____________________。
(7)范仲淹在《渔家傲》中,深切地表达出将士们怀乡思亲却战事不顺、归家无期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著阅读。(6分)
(1)“他是梁山好汉中真正的名门之后、将门虎子。他自己是武举出身,官至殿司制使,因失陷花石纲,投鲁智深二龙山落草,三山入伙打青州后上梁山入伙,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17位。”(3分) 此人为《水浒》中的__________(人名),下列哪些故事情节跟他有关:________(填序号)
①汴京卖刀 ②三打祝家庄 ③大闹飞云浦 ④江州劫法场 ⑤遗失生辰纲: (2)下列对名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
A.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批判了一位老师是寿镜吾先生。他不懂教育,喜欢体罚学生, 给鲁迅留下了痛苦的回忆。
(作品一) (作品二) (作品三)
A.作品一是赵孟頫的行书,用笔圆润遒劲,宛转流美,风骨内含,神彩飘逸,尽得魏晋风流 遗韵。
B.作品二是王羲之的草书,笔画洒落有致,粗细之间匀净清爽,气充意随,一气呵成,如瀑 流之激荡,时有浪花泛起。
C.作品三是颜真卿的隶书,它结字端庄,宽润疏朗,气势雄强,骨架开阔,横细竖粗非常鲜 明,方圆转折的笔法清晰。
(4)体育艺术节期间同学们是快乐幸福的,而现实 生活中有些同学的生活却是这样的。观察下面 的漫画《铺路》,谈谈给你怎样的启示。(2分) _______ __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北宋黄庭坚的《登快阁》,完成第7题。(6分)
痴儿①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②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释】①痴儿:呆子,指自己。②佳人:知心朋友。 7.(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起首诗人称自己是“痴儿”,带有自嘲的意思; “倚晚晴”,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 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之中。
B.颔联与杜甫《登高》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都写到了“落木”、“江” 这样相同的景物,因此表达的意境完全相同。
C.诗人在颈联中巧用典故,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后句用晋代阮籍能作青白眼,青 眼表示喜爱,白眼表示不快。
D.尾句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意味隽永,想象无穷。
⑵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历来被誉为千古传诵之佳句,请赏析它的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首诗蕴含了诗人哪些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东坡日课》,完成第8-11题。(14分)
朱司农载上尝分教黄冈,时东坡谪居黄。公往见,遂为知己。自此,时获登门。偶一日谒至,典谒已道名,而东坡移时不出。欲留,则伺候颇倦;欲去,则业已通名。如是者久之,东坡始出,愧谢久候之意,且云:‚适了些日课,失于探知。‛坐定,他语毕,公请曰:‚适来先生所谓‘日课’者何?‛对云:‚钞《汉书》。‛公曰:‚以先生天才,开卷一览可终身不忘,何用手钞也?‛东坡曰:‚不然。某读《汉书》到此凡三经手钞矣。初则一段事钞三字为题;次则两字;今则一字。‛公离席,复请曰:‚不知先生所钞之书肯幸教否?‛东坡乃命老兵就书几上取一册。公视之,皆不解其意。东坡云:‚足下试举题一字。‛公如其言,东坡应声辄诵数百言,无一字差缺。凡数挑,皆然。公降叹良久,曰:‚先生真谪仙才也!‛
他日,以语其子新仲曰:‚东坡尚如此,中人之性岂可不勤读书邪?” 【注释】①司农:管钱粮的官。②典谒:传达人员。③了些:了结。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①适了些日课:( ) ②到此凡三经手钞:( ) ..③公如其言:( ) ④以语其子:( ) ..⑵下列加点“为”的用法、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③
②
①
例句:公往见,遂为知己。 .
A.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B.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不足为外人道也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东 坡 乃 命 老 兵 就 书 几 上 取 一 册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如是者久之,东坡始出,愧谢久候之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了本文后,你从苏东坡身上学到了哪些读书方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米树香香,糖树甜甜》,完成12—14题。(10分)
米树香香,糖树甜甜
乔 娟
①食品安全问题让人们越来越怀念在真实泥土里生发出的无污染绿色蔬菜,在日月精华里慢慢长成的农家猪。当注水米、抛光米、含铬含铅米充斥市场,连吃碗米饭都成了奢望时,人就会变得越来越爱幻想:如果有那么一种树,来自自然来自山,不喂饲料不喂药,不结苹果不结梨,结出大米白又白。你会认为我在异想天开吗?且慢嘲笑,在地球的某一角,真有这样一种天然纯生专结大米的树。在马来半岛、印尼诸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些风光旖旎的岛屿上,生长着一种棕榈科植物,它并无美丽的身姿,开花也不好看,但超务实、超有爱:专门向人提供赖以生存的口粮——大米。不用费心想什么绕口的名字,就叫它米树好啦。
②米树终年常绿,10年就可长到20米,舒展开的叶子比双人伞还要大,足足有6米。当然,与宽叶相配的是它那直径足有8米的粗壮树干。长这么粗并不是单纯肥胖,人家粗,粗得务实,是专为大肚能容而生的。那胖胖的树干里含有丰富的淀粉,这种淀粉就是当地土著居民最重要的食物来源——西谷大米。你会问,明明是淀粉,怎么变成大米了呢?是这样:土著人把米树砍倒后,将树干锯成均匀的一段段,再把每个段落劈成两半儿,用竹制斧头把段落内的淀粉刮出来,放在水桶里用劲儿搅拌,待淀粉沉到桶底,撇去最上面的水,把沉淀好的淀粉晾干,就变成了洁白均匀晶莹剔透的颗粒物——西谷大米。用它做成的米饭,清香可口,软糯滑爽。
③大米好吃却不易得。米树20年的寿命注定了它的不平凡。它和我国南方的竹子一样,一生只开一次花,且开花即死。它死后,不管活着时体内存有几百千克淀粉,都会在死后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段干瘪空虚的树干兀自挺立。所以在当地,米树开花是让人心慌的事,一定要抢在时间前面,抢在米树开花前收集淀粉。只要把握得好,一棵米树足足可以得到400斤西谷大米,很高产。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自然超级给力!加拿大真有糖树。叫槭树,又叫糖槭树,是加拿大的标志和国花,堪称国宝,所以加拿大又叫‚槭树之国‛,加拿大的国旗、国徽图案上都有槭树叶子。这种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树不仅外形美丽,还超有‚内涵‛
,它为人们送
来甜蜜。每到春天,工人们就在高达40米,寿命500年的糖槭树树干上打孔,孔内插上管子,这样,白色的树汁就会慢慢流到桶内。用这种树液熬制出来的糖浆,色泽亮黄,香甜如蜜。它的主要成分是蔗糖、葡萄糖和果糖,营养价值非常高,可以加工成枫糖,并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 ⑤我国独具慧眼,早在1958年,庐山种植园就引进了糖槭树,继而在湖北、辽宁、北京、南京、长沙等地引种成功。如果有朝一日再引进米树,吃着树上结出的大米,喝着树上流的蜜水,我们的生活就更完美了! (选自《知识窗》) 12.文章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
⑴请在第④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句子,使上下文更连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糖树的四个突出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2分) ..
A.米树终年常绿,有10年的寿命,可长到20米高,舒展开的叶子可达6米宽,树干直径可
达8米粗。
B.在马来半岛、印尼诸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些风光旖旎的岛屿上生长的米树,每一棵都给
人们提供足足400斤的西谷大米。
C.米树一生只开一次花,且开花即死,所以在当地,一定要抢在米树开花时收集淀粉。 D.用“槭树之国”加拿大的槭树树液熬制出来的糖浆,营养价值非常高,可以加工成枫糖,
并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
(四)阅读《珍视人生的“老窖泥”》,完成15—17题。(10分)
珍视人生的“老窖泥”
路禹泉
①很多人喜欢畅饮美酒,但酒香醉人的背后,很少有人关注过窖泥。窖泥在酒窖最底层,其貌不扬,不了解它的人会以为它就是烂泥巴而已,实际上它却是从谷粱到美酒不可或缺的催化剂。窖泥中,有种群数量庞大的微生物及活性酶,没有它们的生化发酵,再好的水质和工艺,也难酿出醇香的酒。人的成长也犹如酿酒,应该珍视人生的‚老窖泥‛。
②人各有志,人各有路,但沉潜和发酵,却是一个必须完成的过程。诚然,不少人希望在追梦路上,起点高些步子顺些,但即便是阳关大道,也是自荆棘小路开拓而来;即便是风和日丽的晴空,下一秒也可能迎来狂风暴雨。‚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真正需要计较的,不是我们所面临的境况,而是我们的心志;不是我们的起点、资源和禀赋,而是我们的定力和韧性。
③人生的老窖泥,能够酿出人生的美酒。‚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看看兰考的焦桐、东山的木麻黄,谁敢说贫瘠的土地孕育不出动人的风景?想想罗布泊的黄沙和帐篷、北大荒的风雪和油井,想想一茬接一茬的支边支教、援疆援藏人员,谁敢说他们的选择没有意义?不管处在什么样的境遇中,沉下心去开启一段累足成步、磨杵成针的
光辉岁月,生命必会因奋斗而放射光芒。
④酿出人生的美酒,离不开个人的争取和奋斗。跳出‚农门‛成为大都市白领的方月萍,毅然辞掉工作来到山野乡村,成立专业合作社帮扶老乡脱贫;记者肖琳从抗震救灾志愿者成为村官,为乡亲致富四处奔波……我们的身边,不乏这样的奋斗者、奉献者。‚非常的艰苦,每天各种磨难,但吃苦很值得‛,透过他们的感悟,不难领悟到平凡梦想中的不平常。正如《平凡的世界》所告诉人们的,‚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与奋斗‛。以梦为马,胸怀光明,每一分努力都不会唐捐,每一次生长都会通往美丽的春天。
⑤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珍视自己的‚老窖泥‛,深植其中,把握好拌醅、发酵、蒸馏各环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5.文章的论点怎么提出来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你是如何理解第②段画线句“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这句话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④节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放鸭》,完成18—22题。(20分)
放鸭 莫言
①青草湖里鱼虾很多,水草繁茂。青草湖边人家古来就有养鸭的习惯。这里出产的鸭蛋个儿大,双黄的多,半个省都有名。有些年,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湖上鸭子绝了迹。这几年政策好了,湖上的鸭群像一簇簇白云。
②李老壮是养鸭专业户,天天撑着小船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沿湖十八村,村村都有人在湖上放鸭。放鸭人有老汉,有姑娘,大家经常在湖上碰面,彼此都混得很熟。
③春天里,湖边的柳枝抽出了嫩芽儿,桃花儿盛开,杏花儿怒放,湖里长出了鲜嫩的水草,放鸭人开始赶鸭子下湖了。
④老壮一下湖就想和对面王庄的放鸭人老王头见见面,可一连好几天也没碰上。
⑤这天,对面来了个赶着鸭群的姑娘。姑娘鸭蛋脸儿,黑葡萄眼儿,渔歌儿唱得脆响,像在满湖里撒珍珠。
⑥有一天,老壮又和姑娘在湖上碰了面。几句闲话之后,姑娘郑重其事地问:‚大伯,你们村有个李老壮吗?‛
⑦老壮愣了一下神,反问道:‚有这么个人,你问他干什么?‛
⑧A姑娘的脸红了红,上嘴唇咬咬下嘴唇,说:‚没事,随便问问。‛‚不会是随便问问吧?‛老壮耷拉着眼皮说。‚这户人家怎么样?‛姑娘问。‚难说。‛‚听说李老壮手脚不太干净,前几年
节,不急不躁地一步步酝酿、转化、升华,何愁不能畅饮到生活与岁月馈赠的美酒?
偷队里的鸭子被抓住,在湖东八个村里游过乡?‛‚游过。‛老壮掉过船头,把鸭子撵得惊飞起来。
⑨姑娘提起的这件事戳到了李老壮的伤疤上。‚四人帮‛横行那些年,上头下令,不准个人养鸭,李老壮家那十几只鸭子被生产队里‚共了产‛,老壮甭提有多心疼了。家里的油盐钱全靠抠这几只鸭屁股啊!那时,村子里主事的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主任,‚共产‛来的鸭子,被他和他的造反派战友们当夜宵吃得没剩几只了。老壮本来是村子里有名的老实人,老实人爱生哑巴气,一生气就办了荒唐事。他深更半夜摸到鸭棚里提了两只鸭子——运气不济——被巡夜的民兵当场抓住了。主任没打他,也没骂他,只是把两只鸭子拴在一起,挂在他的脖子上,在湖东八个村里游乡。
⑩姑娘提起这事,不由老壮不窝火。从此,他对她起了反感。他尽量避免和她碰面,实在躲不过了,也爱理不理地冷淡人家。
⑪有一天暴雨过后,在一片芦苇边上,老壮碰到了十几只鸭子。他知道这一定是刚才的暴风雨把哪个放鸭人的鸭群冲散了。‚好鸭!‛老壮不由地赞了一声。只见这十几只鸭子浑身雪白,身体肥硕,像一只只小船儿在水面上漂荡,十分招人喜爱。老壮突然想起在湖西王庄公社农技站工作的儿子说过,他们刚从京郊引进了一批良种鸭,大概就是这些吧?老壮一边想着,一边把这十几只肥鸭赶进自己的鸭群。
C.第⑾段中“老壮一边想着,一边把这十几只肥鸭赶进自己的鸭群”一句突出老壮虽然游过 乡,但是陋习不改,仍然非常爱占小便宜。
D.第⒅段写李老壮赞美放鸭姑娘,却不知道她原来是自己未来的儿媳妇,别有一番趣味,留 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20.根据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7分)
⑴结合上下文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文中A、B两个画线句都写了放鸭姑娘的“脸红”,分别表现了她怎样的心理?(4分)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6分)
【链接】忽然,我想起来了,这个人是休伯特·勒罗。自从我上次见到他以来,他变多了!那还是七八年前,在斯特兰剧院,他刚被解聘,问我借了半克朗钱。他总是那么诱人,能借什么东西给他,似乎是件很荣幸的事。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他的魅力没使他在伦敦舞台上获得成功。他是个优秀的演员,平素稳重,但像许多与他同类的人一样,休伯特·勒罗(这当然不是他的真名)很快就漂泊他乡,从我,从每个人的记忆中消失了。
(比尔博姆《送行》)
本文中的第⑨段与链接材料在记叙顺序和表现手法上分别有什么相同点? ........
请说出两位作者这样设计的用心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文(60分)
请以“有种________在心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补充完整后的文题抄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4)书写工整规范。(4分)
⑫第二天,老壮一进湖就碰上了王庄的放鸭姑娘。
⑬‚大伯,你看没看到十几只鸭子?昨儿个的暴风雨把我的鸭群冲散了,回家一点数,少
了十四只。是刚从农技站买的良种鸭,把我急得一夜没睡好觉呢!‛‚姑娘,你可是问巧了!‛老壮看到姑娘那着急的样子,早已忘记了前些日子的不快,用手一指鸭群,说:‚那不是,一只也不少,都在我这儿呢。‛‚太谢谢您啦,大伯。我把鸭赶过来吧?‛‚我来。‛李老壮挥动竹篙,把那十四只白鸭从自家鸭群里轰出来。放鸭姑娘‚呷呷‛的唤着,白鸭归了群。
⑭‚大伯,咱们在一个湖里放了大半年鸭子,俺还不知道您姓甚名谁呢!‛姑娘把小船撑到
老壮的小船边,用唱歌般的发音发问。‚姓李,名老壮!‛‚呀!您就是苇林、李苇林,不,李技术员的……‛‚不差,我就是李苇林他爹,‛李老壮胡子翘起来,好像和姑娘斗气似地说,‚我就是那个因为偷鸭子游过乡的李老壮!‛
⑮姑娘又一次惊叫起来。B
⑯‚大伯,谢谢您……‛她匆匆忙忙地对着老壮鞠了一躬,撑着船,赶着鸭,没命地逃了。 ⑰‚姑娘,你认识我家苇林?见到他捎个话儿,让他带几只良种鸭回来!‛李老壮高声喊着。
一片芦苇挡住了姑娘和她的鸭群。
⑱李老壮长舒了一口气,感到十分轻松愉快。他自言自语地说:‚这姑娘,真好相貌,人品
也好,怪不得人说青草湖边出美人呢!
(选自《莫言中短篇小说散文选》,有改动)
18.围绕放鸭姑娘,小说主要写了哪两件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第①段中“湖上的鸭群像一簇簇白云”一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湖上鸭子的密集, 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当地人民已经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B.第⑧段中“老壮掉过船头,把鸭子撵得惊飞起来”一句隐含老壮伤疤被戳痛时内心极为痛苦的心情。
初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1.悯、呕、靡、秽 2.C 3.C
4.(1)功亏一篑(2)晓镜但愁云鬓改(3)会挽雕弓如满月(4)县官日有廪稍供 (5)耳闻不如目见(6)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7)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1)杨志 ①⑤ (2)C
6.(1)运用谐音双关/仿化(化用古诗、成语、俗语等)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网友对雾霾天气
的抱怨,富有幽默感(1分)。
(2)① 缺少称呼,正文第一行顶格写“张老师” ②“今天早上起床后不但我头痛,而且肚子痛”语序颠倒,应该为“今天早上起床后我不但头痛,而且肚子痛”③没有写明请假时间④“务必”带有命令色彩,一般用于上级对下级,此处应删去 (3)C
(4)示例:一个人的成长之路应该如何铺就?父母为孩子的选择对孩子的成长是否有利?成长是需要自我历炼的过程,不是靠父母一手操办的。(言之有理即可) 7.⑴B
⑵①运用衬托的手法(以落木萧萧衬托天空开阔明朗,眺望江水,月色皎洁明净衬托江面的澄净开阔),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特点(或:营造了一种空明阔大的意境);②表现了诗人轻松明快的心情(或: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投身自然的喜悦)。(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⑶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③对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感慨;④对远离世俗(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而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答到其中两点即可) 8. ⑴①每天 ②一共(总共) ③按照(遵照,依照) ④告诉 ⑵B
9. 东 坡 /乃 命 /老 兵 就 书 几 上 取 一 册
10. ①(他)像这样犹豫了很久,苏东坡才出来,对他等了很久表示歉意。 ②略
11. ①坚持每天读书;②利用减字的方法来抄书,以此锻炼自己的记忆能力。
【译文】朱载上曾经在黄冈担任司农,当时,苏东坡被贬谪在黄冈(做团练副使)。朱载上去拜访苏东坡,于是(两人)成为知心朋友。从此以后,(朱载上)经常到苏东坡府上去。有一天,他去拜访苏东坡,传达人员已经通报了姓名,但苏东坡很长时间没有出来。(朱载上)想留下,可是等候得很疲倦;想离开,又已经通报了姓名。(他)像这样犹豫了很久,苏东坡才出来,对他等了很久表示歉意,并且说:‚(我)刚才在做每天的功课,对你的探访没有发觉。‛(两人)坐定,说完了其他的话,朱载上请求说:‚刚才先生所说的‘每天的功课’是什么?‛(苏东坡)回答说:‚抄《汉书》。‛朱载上说:‚凭您的天赋,打开书看一遍就可以终身不忘,为什么还要抄书呢?‛苏东坡说:‚不是这样的。我读《汉书》到现在一共抄了三次了。开始是一段事抄三个字为题;后来抄两个字;现在是一个字。‛朱载上离开座位,又请求说:‚不知道能不能把您抄的书给我看一看呢?‛苏东坡就让身边的老兵从书案上拿来一册。朱载上一看,一点都不明白其中的意思。苏东坡说:
‚请您试着说标题上的一个字。‛朱载上就按苏东坡的要求说了一个字,苏东坡就应声背诵了几百个字,没有一个字差错缺漏。(朱载上)又挑了几处,都是这样。他感叹了很久,说:‚先生真有像李白那样的才学啊!‛
另一天,(朱载上)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儿子朱新仲说:‚苏东坡尚且是这样,天资一般的人难道能不勤奋读书吗?‛
12.运用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给人直观具体的印象,突出米树叶子宽大的特点。(说明方法1分,作用1分)
13.⑴有米树就应该有糖树,香香甜甜相伴永远。(2分,意对即可)
⑵外形美丽,枝干高大,生产糖浆,寿命很长。(4分,1点1分,意对即可) 14.D(2分)
15.文章开头从很多人喜爱饮酒、窖泥有巨大作用谈起,进而引出中心论点(2分)。
概括中心论点:我们应该珍视人生的心志、定力和韧性。(3分,照抄原文“人的成长也犹如酿酒,应该珍视人生的‘老窖泥’”或者“珍视人生的‘老窖泥’”仅得1分)。 16.即使在很顺利的情况下,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2分)
17.举例论证,举白领方月萍、记者肖琳的事例,具体地论证了“我们的身边,不乏这样的奋斗
者、奉献者”,进而论证了“酿出人生的美酒,离不开个人的争取和奋斗”。(3分) 18.姑娘打听李老壮时提起老壮当年偷鸭游乡的事,让老壮心生反感;暴风雨后,姑娘寻她的良
种鸭,老壮还鸭,说起老壮姓名,姑娘羞涩逃走。(1点2分,共4分) 19.C(3分)
20.⑴运用景物描写(环境描写)(1分)。渲染了轻松愉悦的气氛;衬托了人物心情的愉悦,烘托
了人物的人性美;增强了文章的意境美;突出党的好政策让人民生活变幸福的主题。(答对两点即可,共2分)
⑵A.写出了姑娘因自己问得唐突而腼腆不安的心理。(意对即可,2分)
B.写出了姑娘知道眼前的李老壮就是恋爱对象的父亲后激动而羞涩的心理。(2分)
21.相同点:都运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都与上下文形成对比(或者反衬),通过对比表现深刻的
主题。(2分)
不同点:《送行》交代了勒罗当演员时困窘(落魄、窘迫、穷困潦倒)的生活状况,反衬了他
现在的成功,进而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渴望真情实感的愿望。(2分)
本文第⑨段交代了李老壮当年含冤游乡的悲惨生活,用以衬托现在的幸福生活,也表现了他老实憨直的性格,进而表现党的好政策让人民生活变幸福的主题。(2分) 22.作文参考泰州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篇二】东坡日课
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
末考试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眼前的这fú( )山村农家的画面让我心里充yì( )着一种在都市里从不曾有
——《小石花的梦想》
2.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学校部署开展为期一年的《读书·励志》主题系列活动。
B.原产墨西哥的大丽花,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个颜色不同的品种。
C.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该得到这种机会呢?
D.“在最好的年纪,我就要做最有意义的事。”国际关系学院学生姚扬说:“这次到风华爱心希望小学支教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方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我们青少年做人要堂堂正正,坦荡如砥,浑身充斥着正能量。 ....
B. 天德湖公园里人们济济一堂,享受自然生态,挥洒运动热情。 ....
C. 为了有个美好的将来,父母们纷纷送孩子去上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
D. 粗鄙的心灵是配不上优雅的汉语的,但是优雅的汉语却能拯救那些日益粗鄙的心。听作家讲述优雅的汉语,我们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④每题1分,⑤4分)
① ,智者见于未萌。 ② ,不尽长江滚滚来。
③独学而无友, 。 ④抽刀断水水更流, 。
⑤古诗词中许多诗句寓情于景,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借自然现象抒发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李商隐在《无题》中,“ , ”,借自然规律象征至死不渝的爱情。
5.名著阅读。(6分)
(1)下列关于《水浒传》常识及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鲁智深、李逵、刘唐三人,都是武艺高强、性格刚烈、不畏强暴的好汉,其中鲁智深急躁莽撞,疾恶如仇,主张“救人须救彻”,是小说中造反精神最为强烈的英雄。
B. 武松被金圣叹誉为“水浒第一人”,但并没有被塑造成一个“完人”,是因为武松身上过的清lǎng ( )与宁静。简单、平淡,生命在这里达到了与自然最完美的和xié( )。
还存在着刚愎自用、虚荣自负、杀人过多等缺点。
C.《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生动的人物形象,林冲是一百零八将中的著名英雄,他夜走蜈蚣岭,火并王伦,把晁盖推上了梁山泊首领之位。
D.《水浒传》通过各路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上层统治者的罪恶,表现了“替天行道”的主题。
(2)“他是梁山好汉中真正的名门之后、将门虎子。他自己是武举出身,官至殿司制使,因
失陷花石纲,投鲁智深二龙山落草,三山入伙打青州后上梁山入伙,在梁山好汉中排名
第17位。”(3分)
此人为《水浒》中的__________(人名),下列哪些故事情节跟他有关:________(填两个故事的序号即可)
①汴京卖刀 ②三打祝家庄 ③大闹飞云浦 ④江州劫法场 ⑤遗失生辰纲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以传统文化为核心资源《中国成语大会》在中央电视台开播。请你参加以“传承文化,
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经典著作,A 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如今,B 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不断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1)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3分)
(2)三则材料中的画线句表述有问题,请选择其中一句进行修改并说出错误原因。(3分)
我选择 句,修改为:
(3)仿照例句写话。(2分)
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它像一幅画,用
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它像一首诗,用文字吟诵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它像 , 。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7题。(6分)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夜雨寄北(李商隐)
①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①取次:任意,随意。
7.(1)“争奈归期未可期”与李商隐诗中“ ”一句意思相近。(1分)
(2)从全词来看,晏几道在听杜鹃啼叫的过程中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作简要分析。
(3分)
(3)下面关于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靠着青山的十里楼台的旁边,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深处,听见了杜鹃啼叫,叙写鹃啼的环境和季节。
B.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一句,赋予杜鹃以人的情感,与流莺形成对比,暗赞流莺。
C.“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用反跌之笔表曲折之情,意境尤深。
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用想象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如今离别的相思之苦;在时间与空间的对照中,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东坡日课》,完成第8-11题。(14分)
朱司农载上尝分教黄冈,时东坡谪居黄。公往见,遂为知己。自此,时获登门。偶 一日谒至,典谒已道名,而东坡移时不出。欲留,则伺候颇倦;欲去,则业已通名。如是者久之,东坡始出,愧谢久候之意,且云:“适了些日课,失于探知。”坐定,他语毕,公请曰:“适来先生所谓‘日课’者何?”对云:“钞《汉书》。”公曰:“以先生天才,开卷一览可终身不忘,何用手钞也?”东坡曰:“不然。某读《汉书》到此凡三经手钞矣。初则一段事钞三字为题;次则两字;今则一字。”公离席,复请曰:“不知先生所钞之书肯幸教否?”乃命老兵就书几上取一册。公视之,皆不解其意。东坡云:“足下试举题一字。”公如其言,东坡应声辄诵数百言,无一字差缺。凡数挑,皆然。公降叹良久,曰:“先生真谪仙才也!”
他日,以语其子新仲曰:“东坡尚如此,中人之性岂可不勤读书邪?”
【注释】①司农:管钱粮的官。②典谒:传达人员。③了些:了结。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⑪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①偶一日谒至( ) ②公离席 ( ) ..
③欲去,则业已通名 ( ) ④凡数挑,皆然 ( ) ..
⑫下列加点“为”的用法、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例句:公往见,遂为知己。 .
A.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B.满铁范为一板 ..
C.始悟为山市 D.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
③②①
(1)时 东 坡 谪 居 黄 (划在句首状语之后)
(2)东 坡 应 声 辄 诵 数 百 言 (划在主谓之间)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乃命老兵就书几上取一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了本文后,你从苏东坡身上学到了哪些读书方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乔娟的《米树香香,糖树甜甜》,完成12-14题。(10分)
①马来半岛、印尼诸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些风光旖旎的岛屿上,生长着一种棕榈科植物,它并无美丽的身姿,开花也不好看,但超务实、超有爱:专门向人提供赖以生存的口粮——大米。不用费心想什么绕口的名字,就叫它米树好啦。
②米树终年常绿,10年就可长到20米,舒展开的叶子比双人伞还要大,足足有6米。当然,与宽叶相配的是它那直径足有8米的粗壮树干。长这么粗并不是单纯肥胖,人家粗,粗得务实,是专为大肚能容而生的。那胖胖的树干里含有丰富的淀粉,这种淀粉就是当地土著居民最重要的食物来源——西谷大米。土著人把米树砍倒后,将树干锯成均匀的一段一段,再把每段劈成两半儿,用竹制斧头把段落内的淀粉刮出来,放在水桶里用劲儿搅拌,待淀粉沉到桶底,撇去最上面的水,把沉淀好的淀粉晾干,就变成了洁白均匀晶莹剔透的颗粒物——西谷大米。用它做成的米饭,清香可口,软糯滑爽。
③大米好吃却不易得。米树20年的寿命注定了它的不平凡。它和我国南方的竹子一样,一生只开一次花,且开花即死。它死后,不管活着时体内存有几百千克淀粉,都会在死后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在当地,一定要抢在时间前面,抢在米树开花前收集淀粉。只要把握得好,一棵米树足足可以得到400斤西谷大米,很高产。
④ 。大自然超级给力!加拿大真有糖树。叫槭树,又叫糖槭树,是加拿大的标志和国花,堪称国宝,所以加拿大又叫“槭树之国”,加拿大的国旗、国徽图案上都有槭树叶子。这种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树不仅外形美丽,还超有“内涵”,它为人们送来甜蜜。每到春天,工人们就在高达40米,寿命500年的糖槭树树干上打孔,孔内插上管子,这样,白色的树汁就会慢慢流到桶内。用这种树液熬制出来的糖浆,色泽亮黄,香甜如蜜。它的主要成分是蔗糖、葡萄糖和果糖,营养价值非常高,可以加工成枫糖,并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
⑤我国早在1958年,庐山种植园就引进了糖槭树,如果有朝一日再引进米树,吃着树上结出的大米,喝着树上流的蜜水,我们的生活就更完美了! (选自《知识窗》)
12.文章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5分)
⑪请在第④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句子,使上下文更连贯。(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糖树的四个突出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2分) ..
A.米树终年常绿,有10年的寿命,可长到20米高,舒展开的叶子可达6米宽,树干直径可达8米粗。
B.在马来半岛、印尼诸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些风光旖旎的岛屿上生长的米树,每一棵都给人们提供足足400斤的西谷大米。
C.米树一生只开一次花,且开花即死,所以在当地,一定要抢在米树开花时收集淀粉。
D.用“槭树之国”加拿大的槭树树液熬制出来的糖浆,营养价值非常高,可以加工成枫糖,并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7题。(10分)
①看过很多描写一个人应该怎样自信的文章,它们说得非常有道理。我们的生命之所以能拥有某种高度,是因为我们的心灵已经抵达了它,否则,你永远只能是山脚下一棵矮小的狗尾巴草。然而,适当的自卑有时也是一种生命的补液,偶尔使用它,我们的事业之花就会开放得更艳更美,也更持久。
②或许你早已听说过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故事。卡夫卡的父亲性情暴躁,非常专制,这使卡夫卡敏感多疑、忧郁孤独,他有时不免有点自卑。事业最不顺的时候,他甚至说过“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写着‘我粉碎了一切困难’,我的手杖上写着‘一切困难粉碎了我’”这样很绝对的话,不过,卡夫卡没有放任这种自卑,而是一直努力超越自己,终于写出了《变形记》《城堡》这样的优秀小说,成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
③拥有一点点自卑之心,对人生多有教益。爱迪生的学业成绩差得让老师想跳楼,为此,老师竟建议家长让他退学。爱迪生也曾自卑过,但他把这种自卑当成动力,最后成了伟大的发明家。
④自卑能促使我们对自我作出一种冷静的剖析。一个人不难走向自信,人天性中就有一种自恋和惟我独尊的基因,这种基因使我们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好意见。我们真正难以做到的是时刻认识到自己生命的不完善、不完美,从而保持一种谦和的心境。
⑤自卑对人生还有一个重要价值:让你变得有所敬畏。人生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无所顾忌而起的:贪官之所以把手伸得很长,无非是因为觉得在他那个小圈子里,他可以搞定一切。他们的确没有自卑感,然而,没有道理的“自信”毁了他们。
⑥人生自然不能过于自卑,过分的自卑会打倒一个人的毅力和勇气,使我们自己消灭自己;
【篇三】东坡日课
中秋日课
近日一份调查显示,六成受访者不太清楚中秋习俗。曾几何时,中秋节变成了商业意味浓厚的“月饼节”,过节的习俗简化成了侧重休闲的吃饭旅游。虽然我们仍在热闹地过中秋,但对节日背后的传统文化的记忆,却只剩下了一些零碎的符号,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传承正在悄然断裂。
在这传统团圆佳节,让我们和孩子一起重温“中秋日课”,是否能给您带来少许感动?
中秋节的起源
通常有两种说法:
一是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一方面表达对月神的感恩,另一方面祈望月神在未来给更多的庇佑和福祉,以感谢大自然,感谢天地,感谢月神。同时,也表达了对劳动的尊崇。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关于中秋节有哪些传说故事?让我们讲给孩子听吧。
1、嫦娥奔月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
1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
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2、吴刚折桂
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3、玉兔捣药
嫦娥身边有只玉兔。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
兔在捣年糕。
中秋的习俗传统
1
赏月、祭月、拜月:
2
在汉代,月亮祭拜基本为皇家垄断,之后一直到唐代,都极少见到普通民众拜月的记载。
而在唐初,唐朝的上流社会兴起了在月色最好的八月十五赏月的风尚。至中晚唐,中秋赏月已是全民习俗。 赏月并非独赏,不是像李白那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而是与亲友、同僚一起,这就有了“团聚”的意义。赏月也不是一味地仰望明月,而是与美酒、音乐、诗词以至舞蹈相伴随。
到了唐朝,记载农历八月十五或其前后赏月的诗歌骤然增多。如白居易诗题中标出“八月十五”或“中秋”字样的就有七首,晚唐诗人殷文圭有“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的诗句,直接点出了中秋团聚赏月的习俗。
唐代还盛传着唐玄宗游月宫的故事,据唐代蒋防《幻戏志》记载,八月十五夜晚,玄宗望月入迷,起了游月宫的念头,就请天师作法,一同来到月宫游玩。月宫中的仙乐分外动听,仙女告诉玄宗这叫《紫云曲》。玄宗默记曲调,回到凡世后就把仙乐传了下来,就是后来杨贵妃排练的大型歌舞《霓裳羽衣曲》。
至宋代,中秋赏月的风气达到高潮。无论社会中上层人士,还是下层民众,各家皆登高赏月,欢聚痛饮,直至深夜,许多人家甚至天明乃散。
宋代的中秋节有一种普遍的闲雅风度和亲近自然的情怀。贫穷人家就是典当家什,也要换些酒来。这晚商铺更是开到凌晨三、五点,玩月的游人络绎不绝。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汴京中秋节的盛况:各酒店都重新装饰门面、打扮彩楼,用竹竿挑出画着醉仙的旗子。街上人人争相饮酒,到中午十一二点,各家酒店的酒都卖光了,纷纷扯下招幌。 3
中秋时节虾蟹正肥,石榴、梨、枣、栗子、葡萄、橘子等果品争先上市。中秋之夜,富贵人家把亭台楼榭打扮得很漂亮,普通百姓也到酒楼占好位置以赏月。到处是丝竹之声,直到夜深时分,在家未出门的人们听着远处传来的音乐声,像从云外飘来。孩子们在街头通宵嬉戏。夜市人声鼎沸,直到天亮。
吴自牧在《梦粱录》中也有生动描述:“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可谓社会上中下三阶层的人过中秋的实录。
中午痛饮美酒,晚上通宵赏月、游玩,无论贫富、长幼,皆参与其中,宋代的中秋节简直是全民狂欢,和巴西的狂欢节有得一拼。
到了明朝,中秋习俗不再像唐宋,浪漫抒情的赏月传统被淡化了,民众踊跃赏月的情景不复见,甚至各个家庭的中秋活动也不一定要包括赏月。取而代之的是,拜月成为中秋习俗的重要内容。
宋代也有拜月,那时男女都可以拜,求月神赐福自己,少年求功名显达,少女求貌美如嫦娥。到明清,拜月变成了女人的专利,所谓“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拜月就是对月神的礼敬,至现代社会,拜月习俗基本消失。
4
5
【篇四】东坡日课
《苏轼抄书》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11分)
苏轼抄书
陈鹄
朱司农载上①尝分教黄冈。时东坡谪居黄,未识司农公。客有诵公之诗云:“官闲无一事,蝴蝶飞上阶。”东坡愕然日:“何人所作?”客以公对,东坡称赏再三,以为深得幽雅之趣。 异日,公往见,遂为知己。自此,时获登门。偶一日谒至,典谒已通名,而东坡移时不出。欲留,则伺候颇倦;欲去,则业已通名。如是者久之,东坡始出,愧谢久候之意。且云:“适了些②日课,失去探知。”坐定,他语毕,公请曰:“适来先生所谓‘日课’者何?”对云:“钞《汉书》。”公曰:“以先生天才,开卷一览可终身不忘,何用手钞邪?”东坡曰:“不然。某读《汉书》到此凡三经手钞矣。初则一段事钞三字为题;次则两字;今则一字。”公离席,复请曰:“不知先生所钞之书肯幸教否。”东坡乃令老兵就书几上取一册至。公视之,皆不解其义。东坡云:“足下试举题一字。”公如其言,东坡应声辄诵数百言,无一字差缺。凡数挑,皆然。公降叹良久,曰:“先生真谪仙才也!”
他日,以语其子新仲曰:“东坡尚如此,中人之性可不勤读书邪?”新仲③尝以是诲其子辂。
【注释】①朱司农载上:朱载上,北宋时人,司农是他的官职,曾在黄冈任学官。②了些:了结。③新仲:朱载上的儿子,下文的辂(lù)是他的孙子。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 时东坡谪居黄 (2) 偶一日谒至
(3) 则业已通名 (4) 新仲尝以是诲其子辂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东坡愕然日:“何人所作?”客以公对。
小题3:名震古今的大学问家苏轼竟然还要每天做“抄书”这样的功课,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降职 拜见 已经 教育
小题1:苏东坡吃惊地问:“这是什么人写的?”客人回答是朱司农写的。
小题1:一个人要取得学问上的成就,勤奋好学,持之以恒是前提。(本题有理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文中重点文言实词。(1)降职。(2)拜见。(3)已经。(4)教育。 小题2:何:什么。对:回答。语句通顺。(各一分)
小题3:要勤学,有毅力,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言之有理即可)
【篇五】东坡日课
2016年苏州中考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5》
2016年苏州中考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5》
四臣为宝
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钟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不怿而去。
(选自《资治通鉴》) ⑤④③②①
【注释】①会田:会猎。“田”通“畋”,打猎。②泗:河名,主流在山东境内。③祭北门:对着徐州的北门祭祀求福。④岂特:岂止。⑤怿( yì):喜悦。
【阅读提示】
齐国虽然向来有尊重人才的优良传统,但是把人才提高到国宝高度来认识的,只有齐威王一人。基于“人才是宝”的深刻认识,齐威王能够做到不拘一格地任用贤才。比如,因受妒而惨遭迫害的著名军事家孙膑,从魏国逃亡时本是被追杀的囚犯,而到齐国后,以其丰富的军事理论和卓越的指挥才能,在田忌的推荐下,受到齐威王的信任和重用。
选文写齐威王与魏惠王关于“国宝”的一段对话,从中不难看出齐威王在发现和使用人才方面的远见卓识,而魏惠王则相形见绌。
【自主训练】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 ) (2)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 ) ..
(3)徙而从者七千余家( ) (4)则道不拾遗( ) ..
2. 与“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一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马说》) B.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C.何陋之有(《陋室铭》) D.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醉翁亭记》)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
(2)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
4. 根据选文,结合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说齐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朱司农载上尝分教黄冈。时东坡谪居黄,未识司农公。客有诵公之诗云:“官闲无一事,蝴蝶飞上阶。”东坡愕然曰:“何人所作?”客以公对,东坡称赏再三,以为深得幽雅之趣。 异日,公往见,遂为知己。自此,时获登门。偶一日谒至,典谒已道名,而东坡移时不出。欲留,则伺候颇倦;欲去,则业已通名。如是者久之,东坡始出,愧谢久候之意,且云:“适了些日课,失于探知。”坐定,他语毕,公请曰:“适来先生所谓‘日课’者何?”对云:“钞《汉书》。”公曰:“以先生天才,开卷一览可终身不忘,何用手钞也?”东坡曰:“不 然。某读《汉书》到此凡三经手钞矣。初则一段事钞三字为题;次则两字;今则一字。”会离席,复请曰:“不知先生所钞之书肯幸教否?”东坡乃命老兵就书几上取一册至。公视之,皆不解其意。东坡云:“足下试举题一字。”公如其言,东坡应声辄诵数百言,无一字差缺。凡数挑,皆然。公降叹良久,曰:“先生真谪仙才也!”
他日,以语其子新仲曰:“东坡尚如此,中人之性岂可不勤读书邪?”
(选自陈鹄《耆旧续闻》) ④③②①
【注释】①司农:管钱粮的官。②典谒:传达人员。③钞:通“抄”,抄写。④谪仙才:谪降到人间的神仙之才,即像李白那样的才学。
【阅读提示】
选文从苏东坡与朱载上的相识写起,作者用对话形式,一问一答,传神地写出了苏东坡的苦读精神。“真谪仙才也”的由衷赞语,是对苏东坡旷世奇才的肯定和褒奖。
文章以朱载上推崇苏东坡的苦读精神,并以此教诲后代作结,说明了苏东坡勤奋学习的精神产生的影响。“东坡尚如此,中人之性岂可不勤读书邪”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自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客以公对( ) (2)适了些日课( ) ..
(3)到此凡三经手钞矣( ) (4)以语其子( )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如是者久之,东坡始出,愧谢久候之意。
(2)不然。某读《汉书》到此凡三经手钞矣。
3. 下列句子全都直接描写苏东坡读书有方的一组是
①东坡称赏再三,以为深得幽雅之趣 ②适了些日课
③开卷一览可终身不忘,何用手钞也 ④某读《汉书》到此凡三经手钞矣
⑤初则一段事钞三字为题;次则两字;今则一字 ⑥东坡尚如此,中人之性岂可不勤读书邪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⑥
4. 读了本文后,你从苏东坡身上学到了哪些读书方法?
马周,博州茌平人也。贞观五年,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时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周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对曰:“此非臣所发意,乃臣家客马周也。”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凡四度遣使催促。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授监察御史,累除中书舍人。周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故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
(选自《贞观政要》) ②③①
【注释】①便宜:有利于国家,合乎时宜的。②累除:经过多次升迁而担任。③敷奏:陈奏,向皇仁报告。
【阅读提示】
在唐朝初年的政坛上,活跃着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身于一个世代贫寒的农民家庭,胸藏济世之才,却一直很不得志。后来,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让他得到了一代明主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从此青云直上,满腹才华也有了用武之地,为唐朝初年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个人就是马周。
选文叙述了马周由一介平民变为朝廷重臣的传奇故事,文章虽然没有直接表现马周的才华,但从“令奏之,事皆合旨”“及谒见,与语甚悦”“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故动无不中”等语句中,我们可以了解其人,同时也能感受到李世民识才、爱才之心。
【自主训练】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事皆合旨( ) (2)太宗怪其能( ) ..
(3)凡四度遣使催促( ) (4)与语甚悦( )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不同的一项是( )
A.贞观五年,至京师B.凡四度遣使催促 ....
C.深识事端 D.暂时不见,则便思之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此非臣所发意,乃臣家客马周也。
(2)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
4. 马周是唐太宗最为信任和欣赏的贤臣之一,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唐太宗欣赏马周的原因。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帝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稿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后为馆职,时天下无事,帝许臣僚择胜燕饮。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巢,以至市楼酒肆皆为游息之地。公是时甚贫,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宫中除晏殊,执政莫知所因,次日复进,上谕之曰:“近闻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殊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
(选自《梦溪笔谈》) ⑧⑦⑥⑤④①②③
【注释】
①晏元献公:晏殊,宋朝人,官至宰相,死后溢号为“元献”。②阙下:这里指朝廷。阙,皇宫大门前两边的望楼。③御试进士:由皇帝亲自主考进士,即殿试。④为馆职:在文史馆任职。⑤燕巢:指固定的游乐地点。⑥除:授官。⑦弥日继夕:夜以继日。⑧质野:朴实。
【阅读提示】
诚实,自古以来就被奉为传统美德,传承千年而熠熠生辉。孟子把“诚”看作是自然界的规律,追求“诚”是做人的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选文写的是北宋词人晏殊诚实的故事,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他十几岁进京参加御试,发现考题是自己刚练习过的,如实向宋真宗禀告,请求改换其他题目;二是写他如实报告自己并非“不乐燕游”,而是因为“无钱不能出”。由于晏殊诚实,他不仅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信誉,而且得到皇帝的充分信任。
【自主训练】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便令公就试( ) (2)有赋稿尚在( ) ..
(3)公是时甚贫( ) (4)上益嘉其诚实( ) ..
2.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正可为东宫官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直以贫无可为之具 ④河曲智叟亡以应 ....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殊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
(2)臣非不乐燕游,直以贫无可为之具。
4. 有人认为与其说晏殊诚实,不如说他傻。对此,我们应如何正确评价?
商人白有功言:“在泺口河上,见一人荷竹簏,牵巨犬二。于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余,手自转动,艳妆如生。又以小锦鞯被犬身,便令跨坐。安置已,叱犬疾奔。美人自起,学解马作诸剧,蹬而腹藏,腰而尾赘,跪拜起立,灵变无讹。又作昭君出塞,别取一木雕儿,插雉尾,披羊裘,跨犬从之。昭君频频回顾,羊裘儿扬鞭追逐,真如生者。”
(选自《聊斋志异》) ④⑤②③①东坡日课
【注释】①竹簏(lù):竹箱。②锦鞯:精美华丽的鞍带。③已:完毕。④剧:嬉戏。这里指类似马戏的有关动作。⑤蹬而腹藏,腰而尾赘:时而蹬藏于狗的腹下,时而从狗背跃至狗尾。
【阅读提示】
《聊斋志异》在我国古代小说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它结合了志怪和传奇两类文言小说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简洁而优雅的文言风格。
选文属于传奇类文言小说,作者于离奇的情节中进行细致而富有生活气息的描绘,塑造了人情味浓厚的艺术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自主训练】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见一人荷竹簏( ) (2)便令跨坐( ) ..
(3)叱犬疾奔( ) (4)灵变无讹( )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于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余,手自转动,艳妆如生。
(2)别取一木雕儿,插雉尾,披羊裘,跨犬从之。
3. 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木雕神技”之“神”?
4. 本文写的是我国古代民间流传的一种表演艺术,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活水源记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 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⑤③④①②
【篇六】东坡日课
小楷的学习方法
篇一:小楷的学习方法
小楷
的学习方法
要写好小楷,并不东坡日课
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欧阳修《跋茶录》中说:“善为书者,以真楷为难,而真楷以小楷为难。”
其实,小楷之难,并不在于字小和用笔的精细,也不在于法度和至到的功力,真正的难是难
在它高雅而清新的气息。
近人学书,都很重
视创新二字,那么如何去创,何以不新?这里就涉及到眼和手两个方面:眼即审美观念,手
好创作技巧。近读清寥燕《二十七松堂集》,他说:“余笑为吾辈作人,须高踞三十三天之上,
下视渺渺尘寰,然后人品始高,又须游遍十八层地狱,苦尽甘来,然后胆识始定。”此论亦点
头以荡人心魄,发人深思,令人拍案叫绝。作书亦何尝不是如此,凡欲以书成功者,必不甘
心寄人篱下,讨人生活,而能踞高临下,纵横博览,雄视古今,从别人想不到处着眼想,从
别人做不到处用力,方能与古人争一席之地。及其立意既定,又须脚踏实地,从十八层地狱
处开始,惨淡经营一番,一步步做去,待功到之时,自能绝迹飞空,不落古人窠臼。
任何艺术并无新旧
之别,只有高低深浅雅俗之分,亦即技巧的高低,功力的深浅和格调的雅俗,书法艺术的美
并不决定于它的外在形式,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内涵实质,创新绝不是单纯片面地去
追求形式上的变异,若徒以为只要与众不同就是新,采
用大胆变形,极力夸张的手法来表现自我,于是扮鬼脸,装怪腔,嘴牙咧嘴,诡形奇状,矫
揉造作之态充斥于书坛,岂不令人齿寒心冷!这种创作其形其貌固然与众不同,但即忽视了
艺术最根本的要素,即真和美,他们脱离了艺术内部的客观规律,去追求所谓的拙丑真率,
他们失去了艺术的情理,去追求所谓的个性解放,他们试图打破传统的桎梏,去追求所谓的
风格独创,因奇求奇,奇未必能得,反而强弄出许多丑态来,这种舍本图末的创作态度和方
法是很肤浅的、很单薄的。
书法艺术的真正价
值就在于借助于外在的形式,显示出一种内在的个性、情感、生气、风骨和精神。书法固然
离不开具体的,可感的,形式上的变异,但这种变异必须是一种极微妙而合乎情理的形变,
如人之五官,虽差之毫厘,而面目各异,人之个性,虽相去不远,而神情迥别,特别是小楷,
这种变异尤是微乎其微。试问千余年来,人还是人,其骨、其筋、其血、其肉未尝变也,对
人体的审美,要求骨肉相称,神形兼备,五官端匀,肢体协调未尝变也,古之美女,如西施、
王嫱、太真、飞燕,虽肥瘦长短,各不相同,如冠之以时装,乃不失其美,只是时代风貌不
同而已。昔之大家,如逸少、清臣、东坡、玄宰,虽风神面目意态迥别,各参之以学力,乃
不失其真,只是艺术个性不同而已。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骨力、气脉、意蕴和神情是书
法艺术本质上的要素,而面目只是表象上的一种流露,故凡有志于创新者,决不刻意地去追
求形式上的新巧,而能还淳返朴,平其争竞躁戾之气,
深自韬晦,息其急功近利之风,脚踏实地,求其本质,先讲笔法,次追笔势,理法圆熟,然
后伸之以变化,鼓之以奇崛,融之以性情,出之以自然,则不求新而自新,此方为图本之计。
谈谈创作的功利问题
书法艺术的创作,既是一个极其严肃、刻苦、千锤百炼的过程,又是一种消遣,一种游戏,
不计较个人利害得失的活动。
书法艺术和其它艺
术一样,有着它内部自身的客观规律,来不得半点虚伪,着不得丝毫的投机。古代许多书家,
其天资学力不可谓不深,其道德文章不可谓不高,其胸襟识见不可谓不博,然而他们并不因
此恃才睥睨,放浪恣肆,高自期许,目空一切,相反,他从总体上都能于超逸之中下实际功
夫,苦殚学力,极虑专精,砥砺濯磨,笃志不分,从此他们的作品经过一番剖洗熬炼,自然东坡日课
精光透露,从而过到一种炉火纯青的境地。正如王宗炎在《论书法》中所说的:“古人作书,
以通身精神赴之,故能名家,后人视为小学,不专不精,无怪其卤莽而灭裂也。”
前人刻苦志学的故
事是不胜枚举的,如文征明是明代著名的书家,他的小楷所以能风靡当时,传美于后,与他
刻苦用功是分不开的。据《文嘉行略》中谓:“征明少拙于书,初模宋元,继悉弃去,专师晋
唐,自课日临写千文十本,清晨笼首,书一本毕,然后下楼,盥洗见客。”因此,他的小楷愈
老愈精神,而以功力见胜。相传他写字极其认真,即使是信札简帖,亦从不苟且,稍不得意,
便弃去重作,此即董其昌所提倡的写字时须用敬也,这是创作的一种严肃态度。清周星莲《临
池管见》谓:“字学以用敬为第一义,凡遇笔砚辄起矜庄,则精神自然振作,落笔便有主宰,
何患书道不成,泛泛涂抹,无有是处。”特别是书写小楷,最要在用笔的精到一下功夫,若率
意信笔,先不求工,则势必不
篇二:小楷学习四步曲
一、
走近小楷,揭开小楷神秘面纱
对于小楷,许多学
生感到遥远、陌生而又新奇,普遍带有好感,但又知之甚少,所以如何带领学生走近小楷是
少儿小楷学习辅导的第一步。这一步走好了,在学习方法上就会少走许多弯路。
1.用品选择介绍
小楷笔最好用的是
九紫一羊。用时全化开,蘸墨一次书写多字,忌只开笔尖,蘸一次写一字,甚至只写半字,
这样易断气,不连贯,写着也累。墨和纸的选择密切相关:纸一点不渗,墨要求不高;纸稍
渗或很渗,就需要选择浓淡适中的墨才好。如在生宣上写小楷,就可用一得阁和中华墨汁相
掺,不浓不淡,不渗不滞。纸一般要求学生用毛边纸,稍熟练后放开让他们大胆尝试写各种
纸张,只要找到与纸相应的墨,什么样的纸都能写出漂亮的小楷。
2.作品观摩欣赏
能让学生亲眼目睹
别人的原作和示范书写是教师最好的教材。当代人、同龄人、身边人的小楷原作总会让人感
到亲切,借鉴吸收潜移默化,效果最好。古人小楷经典作品则是永远取之不尽的艺术宝藏,
引导学生分析揣摩,严格日课更是他们登堂入室的途径。
二、灵活切入,激活小楷单一取法途径
老先生总是告诫我
们,要先学会大楷,才能写好中楷;写好了中楷,才可以学小楷。因为要在这么小的一点地
方,写出丰富变化的笔画,谈何容易,所以许多人都被吓怕了!“写小楷很容易,很轻松! ”
这是我教学生总要说的第一句话。因为我自己也深刻地体会到,写小楷只要找到了感觉,真
的不难,而且还很轻松。大家都见过鲁迅先生的写稿体,多轻松,多精彩! 可那无非是把小
楷写得更轻松,更简洁,更随意罢了!只要学生学书法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对小楷产生了
兴趣,有学的欲望我就教,并非在意学生是否有大中楷的基础。学生学篆隶后写小楷,学行
书后写小楷,更有硬笔楷书达到一定水准后转攻毛笔小楷的等等,这些均有成功的范例。至
于走哪一条路算是捷径,那教师只能因人而宜,因材施教了,不可一概而论。
三、亲近经典,返还小楷古朴淡雅本色
学生学习小楷登堂
入室的最终最佳途径是对古代经典小楷的揣摩和临习。对当代周围师友作品的借鉴和吸收只
能是一个过渡,或者说寻找感觉的催化剂,这是其较强的亲和力所决定的。历代经典小楷作
品非常丰富,加上现代印刷术日新月异的飞速进展,给我们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古帖临本,这
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福。相信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灵活择帖,这是很重要的。作为
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大胆地尝试,给予他们适应的点拨引导,尤其是在学生找不到感觉,或
学书进入高原期时,更应积极鼓励,以过来人的身份陪伴他们共同走过这一段学书艰难期。
四、学以致用,突现小楷学习无穷魅力
毛笔小楷的学习,
容易使学生心平气和,达到修身养性的功效,这是众所周知的。即使是最顽皮的学生,一提
笔写起小楷,那种专注的神情也足令我们无法忘怀。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
现象:不少学生唐楷大字写得很到位,但平时用硬笔做的作业却一塌糊涂。这固然有学生书
写态度不端正的因素,但唐楷大字的练习对学生硬笔书写水平提高的直接关系并不是很大,
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很实际的问题。唐楷书写藏头护尾,用笔速度较慢,而且笔画之间呼
应不甚明显,导致学生在以硬笔作业书写时稍一加速就因无暇顾及而草草了事,以致最终面
目全非。而毛笔小楷的练习,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一些学生学习毛笔小楷后,不但硬笔
书写美观大方,而且书写的速度有所提高,作业状况大有改观,因此而受到任课教师的表扬,
这样一来他们学习毛笔小楷的劲头就更高了。平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以毛笔小楷在五彩的色卡
纸上写出一张张名言、警句式小卡片,或长或短,或方或圆,或扇面或对联,送给老师、同
学,压在玻璃板下以自励共勉。让学生以毛笔小楷为学校、班级写奖状、证书等等,让他们
学有所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把学生的优秀小楷作品复印投稿,在报
刊中往往能被编辑选中刊登,精彩的印刷效果足令学生为此而沾沾
自喜半天。
篇三:《谈小楷的学习》(洪厚甜)
洪厚
甜谈小楷的学习
小楷作为我国书法百花园的一朵奇葩,一方面它具有大字艺术的共性,遵循共同的“理”“法”
“意”,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苏东坡所说的“大字难于紧密无间,小字难于
宽绰有余”。笔者在近几年的小楷学习中,有以下几点体会,写出来和大家探讨,谬误之处,
请方家指正。
(一)工具的选择。有人说“善书者不择笔”,其实这有一定的片面性。选择合适的工具,一
能使我们在临帖时更贴近古人的原始书写状态,二能使我们在创作时得心应手。小楷用笔也
是一样。笔选择硬毫或兼毫,笔肚丰而笔锋健:笔肚丰,贮墨多,就不会频繁沾墨而影响笔
势的流畅和书写的速度;笔锋健,就能提得起,按得下,随倒随起,干净得落。冯班《钝吟
书要》中说:“画能如金刀之割净,白始如玉尺之量齐”,就是说用笔要干净,不臃肿,不龌
龊,而这跟笔锋有很大的关系。纸以熟宣为主,因为它吸墨慢,有利于表现小楷的棱侧;写
古拙风格的可以半生熟。当然生宣也可以写小楷,但对笔墨的要求较高。说到墨,以不粘纸
为要,太浓滞笔,太淡伤神。至于砚,简单一些,干净,不含污秽就可以了。总而言之:作
小楷,笔宜尖不宜秃,墨宜浓不宜淡,纸宜熟不宜生,砚宜净不宜脏。
(二)取法的选择。我们知道,小楷的发展有两条脉络:一个是经书,一个是名家法帖。前
者不宜初学,因为那是经生所书,以抄经为目的,以速度为要求,笔法相对简单一些,尽管
它们有着书法的“原生态”。而后者有一个“雅化”的过程,从用笔和结构都成熟了很多。至
于选择哪种法帖,主要看各人的喜好。但一个原则,不要选择个性强烈的书风,因为它们一
般具有排它性或习惯性的用笔,在我们的后续学习中,会跟其它书风不兼容。明清、元小楷
都可以入门,由此而上溯魏晋,魏晋是一个绕不过的弯,“书不入晋终下品”,然后再根据自
己的理解,横向或纵向,增加或篆或行,或写经或墓志之类的趣味,由约而博,慢慢写出自
己的面目。
(三)增加书写的灵动性。小楷最怕“上下齐平、前后一等、平直相似、状如算子”,所以就东坡日课
要增加它的书写性、灵动性。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可以一试:
1.提高书写速度。我们知道,小字一如大字笔画要精到,以端庄沉着为主,但如果以慢速来
书写,可能就会显得笨,显得拘。《汉溪书法通解》里就说:“真书过迟,难求生活。”。慢可
以写得很静,但也可能过静,没有精神。我以前写小楷,都写得很慢,参加中书协的一个短
训班时,刘文华主任就
说,小字写慢不是坏事,回来后我试着写快一些,感觉全然不同。所以我们可以在熟练的基
础上,在不丧失精到的前提下,适当提高书写速度。不过也别总是快,狂风骤雨般的激情,
您得写草书。
2.势的连贯。一个是字内的连贯,就是笔画和笔画之间要有呼应。上一个笔画的收笔就是下
一个笔画的起笔,这里有个空中的动作,使得笔断而意连,形离而势贯。清蒋衡《拙存堂题
跋》中说:“若逐笔安顿,虽工必呆”。孙过庭《书谱》也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
这个使转就是血脉的流动,这脉络一通,字就动起来,活起来。启动先生也说过:“楷书宜当
行书写,其点划顾盼始不呆板”。所以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下行书的笔意。另一个是字外的连贯。
通过上下字的大小、奇正、虚实、疏密等变化来增加整行的流动性。我们看魏晋或明清的小
楷,经常运用上缩下伸,上奇下正等方法来进行变化,因字赋形,因时适变,达到行云流水
般的灵动。包世臣《艺舟双楫》曰:“古帖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
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就是一种变化中求和谐,于错落中求流贯的效果。
3.结构的调整。前面说过“大字难于紧密无间,小字难于宽绰有余”,除了宽绰外,小楷在结
构上也有不少的处理方法:如错位:上下结构或左右结构,两部分作位置或角度的挪动,达
到似奇反正的效果;又如强化对比,上面疏一点,下边密一点,左撇短一点,捺再拉长一下,
分割出不同的空间,造成远势;又如简省一下笔画,以点代横或竖等,点在小楷用得比较多,
变化也很多,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有种“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感觉。但不可用得
过多,会显得碎。小楷的结构还有不少的方法,大家一起慢慢总结吧。
4.章法上。小楷的章法跟大字一样有三种:有行有列,有行无列,无行无列。我倾向第二种,
再加上上齐而下参差,空气自然流动,再加上红色印章的调剂,效果是不错的。现在对形式
的翻新,手段越来越多,多看作品集,多尝试,就会学到更多的章法。
篇四:学习小楷的极佳范本
学习
小楷的极佳范本《灵飞经》(附启功评论)
篇五:楷书学习方法
学习
方法
学习楷书,应遵循
“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及“中锋行笔为主,侧锋行笔为辅”总的原则。要求中
锋行笔有两点原因:一者中锋行笔笔锋居中,万毫齐力,写出的笔画有力度,不轻飘柔弱。
二者受汉字渊源影响,因为篆书要求“藏头护尾,不露锋芒”,这可能也是中国“中庸之道”
“韬光养晦”“不露锋芒”的传统文化所决定的。而要掌握中锋行笔,其基本笔画的起笔规律
和行笔规律至关重要,简单介绍如下:
1.起笔规律:分点、
带、转三步,如下图所示:
点:任何笔画都由点起。笔杆垂直,以斜势下笔由轻到重写出前尖后圆的杏仁点。要求下笔
要轻,角度要斜,根据笔画的粗细写出点的长短,不可一味拉长以免给下一步带来麻烦。
带:此步是为了写
出起笔轮廓,也便于转笔。以横为例,杏仁点写完后,毛笔按笔画运笔方向(横向右、竖向
下、撇向左下、捺向右下、提向右上)侧锋带笔形成平形四边形块面,这样做既写出了起笔
的轮廓,又便于笔锋在其中不露痕迹地换向,保证下一步的中锋运笔。注意:带时毛笔不要
提起,把点的头和尾盖住(以看不见点的头尾为准),写出三条直边两个方角。
转:是为了调整笔
锋指向以达到中锋运笔要求。平形四边形块面形成后,笔锋不须提起,接着就是靠大拇指和
食指逆时针转动笔杆(横、提为逆时针转动,竖、撇为顺时针转动,捺因为下笔方向同点一
致,故不须转动),带动笔锋作逆
时针调锋,使原来的笔锋指向由向左前变成向左,这时向右运笔才是横的中锋行笔。注意:
转笔时毛笔不要提起,直接用拇指和食指转动笔杆带动笔锋在纸上转动,像跷跷板一样,让
接触纸面的笔尖和笔跟部同时向笔画中心移动,直到笔锋状态符合中锋要求为止。
2.行笔规律:中锋
铺毫
起笔三步完成后,紧接着中锋铺毫行笔,在行笔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笔锋指向与运笔方向正
好相反,同时要求笔锋始终保持在笔画的中央,随着手腕的运动,笔杆可以倒向笔锋所指方
向(不能往运笔方向也不能往笔画两边倒,否则会造成拖锋或偏锋),笔杆倾倒幅度越大,笔
锋与纸面的摩擦力越大,笔毫克服阻力前进,写出的笔画自然就有力度美。 关于楷书学习,
还应注意以下:
如“食”字上部“人”
中第二笔宜写成“捺”,而本字最后一笔为求异而宜写成“反捺”;再如“村”、“林”,两字中
“木”中“竖”古时都作“竖钩”,但为求异起见,左侧“木”旁中“竖”宜写成垂露竖,右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chuzhong/cszw/235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