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初中生作文 > 初一作文

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admin 初一作文 2020-04-22 23:40:18 诗句屈原

【篇一】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及相关诗句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及相关诗句 【春节】

时间:农历一月初一

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习俗: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

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

诗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时间:四月五日或六日。

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

诗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等。

诗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乞巧】

时间:每年七月初七。又称少女节或七夕。

习俗: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

诗句: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重阳】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习俗: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腊日】

时间:农历十二月初八。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

习俗:吃腊八粥 【除夕】

时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

习俗:全家团聚吃“年饭” “守岁”。

诗句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篇二】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中国传统节日来历、风俗、诗句

中国传统节日来历、故事、诗句、风俗活动

一、除夕: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

来历: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除”意思是“交替”;“夕”意思是“夜晚”。故除夕之夜,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除”乃除旧布新之意。“除夕”有“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风俗活动:守岁、放烟花、吃团圆饭。

诗句:

(唐)范成大《卖痴呆词》: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二、春节: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

来历: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人们发现“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

风俗活动:贴春联、放爆竹、敲锣鼓、吃饺子、拜年。

诗句:

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三、元宵节:

阴历正月十五日,又称“上元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来历: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上元”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因有张灯、看灯习俗,民间又称“灯节”。

风俗活动:吃元宵、踩高跷、挂花灯、猜灯谜。

诗句:

(宋)欧阳修《生查子 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四、立春:

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人们通常叫“打春”。

来历:我国历史上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亲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因此,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风俗活动:吃春饼、春卷。用布制作小娃娃或公鸡,佩戴在孩童身上。缝小布袋,内装豆、谷等杂粮,挂在耕牛角上。用鞭子打春牛(用泥做)三下,将泥牛打烂,土而洒在农田。

诗句:

《附三醉 立春》 :

撷来新韭碧参差,金脍银芽色色丝.;

一片软云细细裹,奉与父老报春知。

五、寒食:

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

来历、故事:春秋时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介子推。于是介子推携老母隐居绵山。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子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

风俗活动:不生火、吃寒食、扫墓。

诗句:

韩翃《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六、清明节:

来历:农历三月初八是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风俗活动:烧纸上坟,踏青,开展体育活动。

诗句: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七、端午节:

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

来历: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

风俗活动:吃粽子、赛龙舟。

诗句:

文秀《端午》诗: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八、七夕节: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

来历:民间传说牛郎织女阴历七月七日在天河鹊桥相会,后有妇女于此夜向织女星穿针

乞巧等风俗。所谓乞巧,即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

风俗活动:妇女比赛针线活。

诗句:

五代·后唐的杨璞《七夕》: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九、中秋节: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 来历: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风俗活动:晚上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赏月,吃月饼。

诗句: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十、重阳节:

我国古代以九为阳,阴历九月九日正是阳月阳日,故名“重阳”。

来历、故事:相传东汉时费长房对汝南人桓影说:“九月九日汝南将有大灾难,赶快叫家里人缝制小袋,内装茱萸,缚在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借以避难。”桓景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里的鸡、狗、羊全部死掉。从此,民间就有在重阳节做茱萸袋、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因“高”与“糕”音同,所以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风俗活动:做茱萸袋、吃重阳糕、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

诗句:

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十一、冬至:

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是冬至节。

来历: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风俗活动:北方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诗句:

(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十二、腊八节:

农历腊月初八。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来历: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得道成佛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风俗活动:喝腊八粥,祭祖敬神,胭脂腊八蒜。

诗句:

清·夏仁虎《腊八》: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篇三】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1、关于中秋节的古诗:

1) 李白《静夜思》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中秋月》【宋】苏轼 :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4)《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关于春节的古诗:

1)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唐)高适《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3)除夜 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3、关于清明节的古诗:

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关于重阳节的古诗:

1)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唐)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3)(宋)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5、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杜甫《端午日赐衣》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关于寒食节的古诗:

1)孟云卿《寒食》: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2)韩 翃《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唐)韩 偓《寒食夜》: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7、关于元宵节的古诗:

1)(唐)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2)(宋)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宋)欧阳修《生查子 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8、关于七月初七的古诗:

(宋)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篇四】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古诗词赏析

中国传统节日古诗词赏析

1、春节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1.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2.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3.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 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4. 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5.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赏析:这首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2、元夕(正月十五)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赏析:《青玉案 元夕》的创作背景:靖康之难(公元1127年)后,宋金长期处于“冷战”对峙状态。公元1174年(宋淳熙元年)春,辛弃疾(1140—1207)离开滁州,到建康留守叶衡幕中做了几个月的参议官。秋冬之交,叶衡入朝为相,辛弃疾因叶衡的推荐而被皇帝召见,随后被留在临安(今杭州)做管钱粮的仓部郎官。第二年元夕,虽然靖康之耻雪未有期,是夜仍被小朝廷主政者们营造得热闹异常,全城大放花灯,鱼龙戏舞,道路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观赏之余,三十五岁的辛弃疾写下了这首词。

此词一上来就极力铺陈渲染南宋首都元宵灯会的盛况。先写灯火辉煌、歌舞并作的热闹场面。花千树,星如雨,玉壶转,鱼龙舞。满城锣鼓喧天,流光溢彩,盛况空前。接着写游人车马彻夜喧腾的景象。观灯的人有的乘坐香车宝马而来,也有头插蛾儿、雪柳的女子结伴而来。在倾城狂欢之中,主人公却置美景不顾,密约会晤意中人,不知是人多混杂还是地点没讲清,久望不至,久寻不着,最后才发现“那人”身处“灯火阑珊处”。 都说辛词豪放沉郁、婉约含蓄,这首《青玉案》就是兼而有之

的代表作之一,全词构思新奇,语言工巧,曲折含蓄,前后照应,写景言志,相得益彰,细细赏读,宛如嚼槟榔,余味绵绵,无论时光流转,常读常新。

首先是想象丰富,夸张了得。辛弃疾开篇便借助非凡的想象力,对东风的力道竭尽夸张之能事,烟花升腾起来被看做是东风催开的千树花,等同了桃花、李花、杏花,这撇开了火药的功效不说,还让四季的百花强认了一个亲戚。而烟花的从天而降则又演变成是被那东风吹落的流星雨,这该是多少数量级的风啊?这东风也未免太抢功、太强悍了吧!我们知道,烟花在今天是司空见惯的东西,而在宋代绝对是领先世界的高科技产品,是元宵放灯时皇亲贵族和大众争睹的时髦稀罕物,好比现在的除夕春晚是必看的。

其次描摹细致,动感十足。整首词虽然只有72个字,但描写景致细腻,足以让人身临其境。烟花的起落升降,凤笛声的抑扬长短,花灯的明暗转换,“鱼龙舞”一夜与寻人“千百度”,车马在穿行,阵阵暗香在浮动,盈盈笑语在萦绕,现场节奏感强,色彩鲜明,层次丰富,个性分明。特别是“蛾儿雪柳”句 ,简直就是一场现场找人的电视直播:炮竹声声,烟花升腾,宝马雕车交错行驶,张灯结彩,人欢马叫,戴 “蛾儿”的女子过去了,不是意中人,着“雪柳”的过去了,不是,持“黄金缕”的过去了,也不是;不光看,耳朵也拼命对现场传来的各种声音进行分辨,“盈盈笑语”中也没有意中人那熟悉的声音,最后只能用眼睛、鼻子送走远去的背影、暗香,就在快要绝望之时,也许是灵犀指明了方向,也许神明可伶苦寻者,主人公突然调头,镜头猛然切换,将目光投向那“灯火阑珊处”,功夫不负有心人,神秘的“那人”终于现身了,来个定格特写,可以想象那女子也许是一袭缟衣綦巾,素面朝天,一刹的回眸,四目相对两心相碰双双心悸,哇,太有个性了,很囧是不!

三是对比自然,写真由衷。有了“一夜鱼龙舞”作背景,方可上演“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约会好戏,这边车马来,那边暗香去,主人公的焦急、执著的心情跃然纸上,坐香车宝马、头插蛾儿、雪柳的女子们是灯火阑珊处那人的衬托,一群人在灯火通明处游玩,一个人在灯火稀落地独处,华丽热闹与清闲冷落,一来一去,一多一少,一动一静,一明一暗,一男一女,一急一慢,形成强烈的视觉和情感上的对比。现实中,人们往往越是拥有的东西,越容易忽略了它的珍贵,继而失去,比如爱人;未得到的东西,往往因为神秘而认定它的珍贵,引发寻觅,比如爱情。痴情者会因为爱着一个人,而近乎疯狂地收集她的各种消息,寻找她的活动踪迹,也会因为爱着一个人,而迫切地想让她了解自己的所思所为。在钟情和寻觅的过程中,甜蜜的梦幻感会油然而生,既可以单向辐射也可能互相传导,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这样来的。主人公能将情人间最美妙动人的部分描写得如此惟妙惟肖,也许在那个元夕确曾发生过一个浪漫的约会。

整首词借写景言情,骨子里是在记人言志,是词人自我的精神写真。“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属于“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 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中给予的评语)。 辛弃疾生长于被异族蹂躏的北方,在成长的过程中发奋努力,能文能武,恢复故土的愿望比一般士大夫更为强烈,他积极地寻求机会以求实现个人生命的辉煌。按照现在话讲,辛弃疾既是“愤青”,也是官场上的实诚人。在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中为官,连皇帝老儿都丧失了收复中原的信心,更遑论趋炎附势的众臣百官。这个时候,词人不安心当你的仓部侍郎,不到上司家里拜年联络感情,不钻研厚黑学、潜规则,或者干脆喝点小酒花前月下什么的,却时刻掂记着横刀立马,收复中原,临安城能有几人敢相和,亲朋下属又有几人敢相衬,就算是文武通人,结局只能是希望渐成泡影,理想最终幻灭。意识到这点怎能不心生烦恼,感到孤独?即使真得让词人上了抗金的战场,难免不成为“岳飞第二”,要知道功勋卓著的岳飞是在辛弃疾生下来的第二年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的。这出生不逢时、壮志未酬的悲剧注定延续、贯穿辛弃疾的一生。也正是理想与现实巨大的落差,臣子梦与君主心的激烈冲突,方成就这首词的意境,书就一代大家的文学丰碑。词的结尾借“那人”表明作者不肯与主和派、安乐帮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难怪这首词为后世英雄主义者提供了榜样,为孤高自赏者引为知音;为成大事业者设置了实现理想的境界标准。

生查子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赏析: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是欧阳修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一说,出自朱淑真集。

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记忆。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月与灯依旧”极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环境。“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依旧美好,灯市依旧灿烂如昼。环境依旧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体。词人于人潮涌动中无处寻觅佳人芳踪,心情沮丧,辛酸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不见泪黯滴,怎能不伤感遗憾?上句“不见去年人”已有无限伤感隐含其中,末句再把这种伤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世事难料,情难如愿。牵动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缠绵而又刻骨铭心的相思。谁不曾渴慕,谁不曾诚意追索,可无奈造化捉弄,阴差阳错,幸福的身影总是擦肩而过。旧时欢愉仍驻留心中,而痴心等候的那个人,今生却不再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但那只似曾相识的燕子呢?那曾有的爱情真是无比难测吗?如果真的这样,那些两情相悦、缠绵悱恻的美丽韶华难道是在岁月中流走的吗?谁也不曾料到呵,错过了一季竟错过了一生。山盟虽在,佳人无音,这是怎样的伤感遗憾,怎样的裂心之痛!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世间总有太多的伤感和遗憾。世事在变,沧海桑田。回眸寻望,昔人都已不见,此地空余断肠人。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觅,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任君“泪湿春衫袖”,却已“不见去年人”,此情此伤,又怎奈何天?欧阳修的词甚多,而我独爱《生查子·元夕》。反复低吟浅唱“去年元夜时……”无限伤感,隐隐一怀愁绪化作一声长叹: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此恨绵绵无绝期?

3、清明

清 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清明节的时候,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天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这首小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小牧童的热情指引,自然会叫诗人道谢连声;杏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诗人心头唤起许多暖意!

寒 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赏析:这首诗描写宫廷寒食节的情况。诗人以汉喻唐,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这两句是说寒食节

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读到这里我们就会联想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语,从而更好地领会诗歌的主题。

4、端午

和端午

张 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译文: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赏析:宋诗人张耒这首《和端午》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无怪乎北宋进士余靖作诗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但此句,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赏析: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他生于农家,幼时家贫,酷爱读书。入仕之后,曾胸怀大志,将原名“圣俞”改为“尧臣”,立志要做一个圣明君王的贤臣,然而他却没有遇到圣君,在仕途上极不得意。因此,他怀着无限悲愤、苦闷和渴望的心情,写出了大量激动人心的诗篇。当时,他在诗坛就享有盛名。他和苏舜钦齐名,被称为“苏梅”。他和欧阳修都是诗歌革新运动的推动者,对宋诗起了巨大的影响。

“诗言志。”《五月五日》一诗写端午,怀屈原,借屈原不容于世道而自沉汨罗江的遭遇以抒发诗人的“不遇”情怀。首联从屈原自沉汨罗江的遭遇起笔,写楚人对他的同情和痛心,流露出无尽的哀伤之情。颔联对屈原“忠而被谤,信而见疑”的悲剧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无奈的结局,蕴含了诗人多少的不平与愤怒。颈联紧承而来,状写人们对屈原生前遭遇的抱憾,对屈原身后遗踪的追念。至此,对于昏君、奸臣的谴责,对于屈原的同情,已表现得淋漓尽致,饱含了诗人爱憎分明的感情。尾联跳出史实的述评,转向碧水青山的描写。诗人怅望沅江、湘江山水,追思先贤英灵,联想自身遭际,复杂的情感寄寓在山水之间,一切尽在不言之中。全诗咏史、写景,一气呵成,形象具体,意境含蓄耐人寻味。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译文:端午节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为什么而设立的?只是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于是我站在楚江上追思,眼前一片烟泼浩淼,空空荡荡,我轻蔑地笑了,为什么如此宽阔的大江,就不能包容一颗爱国的心,不能为敢于说真话的人洗刷冤屈呢?!

唐代诗人文秀在其《端午》诗中,一方面表达了对屈原的同情,同时更重要的是对那些昏君奸臣的抨击和鞭挞

5、七夕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赏析: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此诗写思妇想念远方的游子,表达深切的相思之情。《迢迢牵牛星》写天上一对夫妇牵牛和织女,视点却在地上,以第三者的视角来观察他们夫妇的离别之苦,其实却是在抒发自己的相思之情。

首先,我们来赏析一下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从整体来看,这首诗是从织女的角度写的。诗一开篇,“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由牵牛星引出河汉女,先写织女隔银河怅望对岸的牛郎。起首两句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迢迢”是织女心里的感觉,即是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而且此句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牵牛星何尝不“皎皎”,织女星又何尝不“迢迢”?

“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引出了织女纺织的场面,“纤纤”从音韵上给出了一个缠绵悱恻的基调,“纤纤素手”是一种动人的美,但现在美在遭受折磨,牵动着我们的心。“札札弄机杼”之“札札”,是重复的劳动亦或是心烦意乱躁动不安?或许都是。一个动词“擢”,就写出织女伸手摆动的劳动姿态,娴熟优美。一个“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梭子在织布机上的飞动,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的熟练。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是写织女织布的结果和织布时的情态。此句则承上启下进行过渡,一下子将孤独、哀怨、痛苦、不幸的织女推到了读者面前,与她日夜相思的牛郎却因隔着迢迢的天河而不能相见,天河水清且浅,却无人来搭桥,织女只能忘河而叹,默默垂泪。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是写景句。《古诗十九首》擅长借景抒情,情寓景中,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情绪,从而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河汉”既“清”且“浅”,而且也相距“复几许”,并不遥远,本可以涉足而过,却感到“迢迢”。是“思情”的缘故,因可望不可即,而咫尺胜天涯。

最后两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句强调织女与牛郎虽只隔一水间,却只能用默默地眼神含情地相望来表达心中的渴念和爱慕情意。诗句委婉含而不露,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无限空间,让读者去思索、去想象、去体味,“河汉女”在爱情上的爱慕、思念、渴望的甘苦。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该诗的艺术手法。整首诗的妙处,第一就是借用牛郎织女的传说,通篇使用比兴手法。第二就是就人物举止和景物描写来抒情,而非直抒胸臆。这样的表达方式,造成了诗歌的委婉含蓄,韵味无穷。最后一点,就是语言的简洁易懂和平易畅达,却又耐人寻味,叠字的运用,自然贴切。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间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增强了诗的节奏美和韵律美。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若现于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这首诗在艺术特色上,首先,运用浪漫手法展开丰富的联想,借神话故事来折射现实生活,抒发了织女的离愁哀婉及向往夫妻团聚的感情。诗的联想也十分丰富,写人、写景、写情、写感,明写织女,而又不离牛郎。其次,是抒情和写景的结合。不仅通过织女怅望牛郎、无心弄机杼、泣泪落如雨、脉脉不得语等场景描写来揭示织女的心情感受,抒发织女的离情别绪,也注意了和景物描写结合起来,通过“皎皎”、“清且浅”、“盈盈一水间”等景语的衬托和渲染,来达到抒发情感的目的。全诗句句在写景,又句句写情,情语景语融合无间。

另外,从《迢迢牵牛星》的艺术成就来说,做为《古诗十九首》的相思怀人之作之一,体现了从女性角度着笔的特点。首先,由于在宗法社会中,女性因其特定的处境,只能把全部的生命寄托于爱情和婚姻关系。其次,古代女性生活环境与心灵世界的狭小封闭,使她们只能在孤独中无止境地去咀嚼体味相思的痛苦,其盛情的深婉细腻,又是男性所不及的。女性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触角,与其生活环境中的种种事物相交流,又使这些事物成为女性心理最为动人的物化形式,并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意蕴丰厚的意象和意境。汉末文人则已在相当的程度上,具有了与女性世界作心灵沟通的现实基础,他们抒写女性的不幸,不仅有真诚的理解与同情,也融入了自己饱经忧患与痛苦的人生体验。《古诗十九首》之多从女性角度写相思之苦,并能由此获得普遍而久远的艺术魅力,原因便在于此。《迢迢

【篇五】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描写我国传统节日的诗句

描写我国传统节日的诗句: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元宵)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

【篇六】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

描写传统节日的诗句:

1. 描写除夕的诗句:《除夜》【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描写春节的诗句:《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五月五日》【宋】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6.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7. 描写七夕节的诗句:《七夕》【唐】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8.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3.元宵: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4.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5.重阳: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6.春节: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7.七夕: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

表示寄情山水的诗句: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嵋山月歌》 李白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抒发送别之情的诗句:

1.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2.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3.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6.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chuzhong/cyzw/218831.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