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初中生作文 > 初一作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admin 初一作文 2020-04-22 23:41:18 课文困难

【篇一】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七上17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

17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学目标:

1、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 理解作者从“脱险”经历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激发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预想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过困难吗?遇到过什么困难?

师:比如:老师让你把《春》背下来,你会不会想:那么长的文章怎么背下来?升入初中以来,你觉得自己比较努力,但成绩总和别人有差距;你很想和同学们搞好关系,可总是遭到同学的误解„„究竟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相信学后你一定会深受启发。 师:板书课题、作者。请同学们读出课题及作者。

师: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来,一起读——明确了目标,接下来我们就走进文章,了解内容。

二、整体感知,概括内容。

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课文,做到眼到、手道、心到。要求:

1、 圈点出不认识读不准的字词。

2、 画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还有小组不能解决的字词吗?你可以提出来。

(课件出示字词,检测读音)

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学习的情况.(课件出示抢答题)

1、(时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2、(地点)故事发生在哪里?

3、(人物)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4、(起因)我们去爬山的原因是什么?

5、(经过)“我”在爬山中遇到了什么困 难?

6、(结果)我是怎样脱险的?

(1)、时间:七月里的一个闷热下午

(2 )、地点:费城的悬崖上

(3)、人物:“我”,内德、杰利五个小男孩、父亲

(4)、起因:无聊,决定爬悬崖

(5)、经过:小伙伴爬下了悬崖,我害怕得在悬崖上陷入了进退两难的险境。

(6)、结果:在父亲的引导下,我一步步爬下悬崖(顺利脱险)并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师:现在,你能抓住记叙的要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3、抓住记叙的要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给学生概括内容的方法: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 孩子们,请展示你们的星级奖励,让老师看看哪个小组获得的最多。

三、赏读品析,感悟文本。

通过概括故事情节,同学们了解了文章的内容,文章写的是“我”童年一次“爬悬崖脱险”的经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呢?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课件出示问题:

1. 当“我”陷入险境时“我”是什么心情?你从那些语句中读出的?谈谈你的体会。

师:当我陷入害怕恐惧甚至绝望中时,父亲来了,那么父亲是怎样指导我脱险的呢?请同学们自由组合,

分角色朗读16–22段。

2.思考:在脱险的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请画出能体现我心理活动的语句。

分析“我”爬下悬崖时心理经历过几个变化过程?

最初:毫无信心 “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

继而:信心顿生 “这似乎是能办到的”

随后:信心大增 “我”能办到

最后:产生巨大成就感。

[教师小结]:作者在这次爬悬崖的过程中内心发生过巨大的波澜,从深深的绝望到有了信心,到信心大增,到产生巨大的成就感,作者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他不仅仅是完成了爬悬崖的过程,更是完成了自己内心的一次成长。

四、合作交流,探究主题

1、这次的经历让他成长了很多,获得了很多,那么他在这次经历中获得了什么人生经验?

请自由朗读最后一段,找出相关的句子。

(我提醒自己——的地方)

师:很好,我们一起来读这一句。

2、通过这件事,作者学会了应对困难的方法,那就是“走一步再走一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不去想困难有多大,只想到到达下一个目标是我容易办到的。

生: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关键是化整为零。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是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地走下去。 明确: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说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然后一步一步走下去,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五、畅谈收获

学习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或得到什么启示?

面对困难,不畏惧害怕,要冷静分析,循序渐进,克服困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远大理想,要从小事做起,小进步会积累成大成功。

结束语:

师:小结:居里夫人曾经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进入初中,在这人生新的起点上,我们只要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的走下去,就会有收获。希望和成功永远召唤着你,只要“走一步,再走一步”就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板书

事 遇险——脱险

【篇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17《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新)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教学內容

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让学生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在复述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进而感悟生活哲理。

二、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

(一)故事导入: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作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他是怎样克服自己的困难的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

1、他就是作者莫顿•亨特,刚开始他非常怕死,但是他自己改变了想法,认为自己现在在英国沃顿空军基地起飞,只要飞起来就行。第二步飞二十分钟就可以轻松到达荷兰,第三步不用多想就可以飞到德国,终于完成了任务,成了孤胆英雄。

2、他所采用的方法就跟课文题目一样,采用了走一步,再走一步,把大困难便成小困难,逐一克服,终于取得成功。

出示幻灯,展开讨论:同学们,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呢?

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样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给我们以启示的。

(二)生字词教学

(三)故事复述

1.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了,那么首先请问大家这是一篇什么类型的文章?也就是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等)

2.好了,既然这是一篇叙事文,那么请问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下课文,找出与六要素相应的内容。

(1)、时间:七月里的一个闷热下午

(2 )、地点:悬崖上

(3)、人物:“我”内德、杰利、父亲

4、好了,下面就先请一些同学来复述一下课文(2分钟的准备)

接下来教师再在同学们的复述中归纳出文章的:

(4)、起因:无聊、寻求新花样来玩

(5)、经过:冒险、遇险、脱险

(6)、结果:顺利脱险并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四)合作学习

1、合作探究1:

通过复述故事情节,同学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是写“我”童年一次“脱险”的经历。他是怎样脱险的呢?其中又蕴含什么生活哲理?作者是怎样说的?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我”陷入怎样的险境?又是怎样脱险的?

b.这件小事给你哪些启示?

学生朗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从这篇课文中,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

2、合作探究2:

联系你的生活,讲讲你“吃一堑,长一智”的经历,把你的感悟与同学们分享,让大家都变得聪明起来!

[小结]这位同学所用的方法跟作者小时候在那座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

3、体验反思

同学们,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后,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大屏幕投影问题: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战胜困难,实现理想的?]

学生拿出准备的练笔,可小组交流,也可全班交流(只要学生联系自己,无论体会大小,教师都要鼓励)。

[教师小结]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在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后,给你留下什么思考呢?

进入初中,这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要在新的起点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对无数困难。怎样面对无数困难,将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实际问题。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边”永远召唤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达理想的彼岸。

第二课时

一、教学重点、难点:

1、 理清课文的结构和详略安排。

2、 能找出课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并理解其作用。[借此对“我”的性格进行分析]

二、教学过程:

(一)分析结构

1、按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启示把故事分成三个部分,并在课文中标出。(板书) 2、概括每一个部分的大意并用一句简短的语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叙)

板书设计:

(二)分析描写心理的词语并理解其作用。

1、从第一部分中我们可以得知“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孱弱多病,常受到母亲“不要冒险”的训诫)或“乖、懦弱、胆怯”

2、齐读第二部分,划出描写“我”的心理状态的词语。

(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在嶙峋的胸腔里面扑扑乱跳、吓得几乎要晕倒、软弱地哀求、头晕目眩、啜泣、恐惧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3、这些词语描写出“我”当时的一种什么状态、心理?

(有被抛弃的委屈、有受嘲笑的羞辱、有不知所措的迷惘、有不该冒险的悔意;然而最强烈的是恐惧感)

4、如何理解“我听见有人在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却是自己”。为何不直接写“我”哭了?

(一是真实的需要,“我”太害怕了以致连自己哭了也不知道;二是写法的需要,这样写更能将“我”当时的恐惧心理描写得真切、生动。)

5、分析“我”爬下悬崖时心理经历过几个变化过程?

最初:毫无信心 “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

继而:信心萌发 “这似乎是能办到的”

随后:信心大增 “我”能办到

最后:激动啜泣

8、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还给你哪些启示呢?

①假如你是“我”,将怎么办?

②假如你是“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③杰利与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

④你觉得文中父亲的做法与父亲直接爬上去把“我”抱下悬崖,那种比较好?为什么? 请同学们在课间讨论交流,整理在练笔本上。

[明确]重点讨论④:

父亲是为了能让“我”学会自己面对人生中的困难,他救得了儿子一次,但不可能救他一辈子。

父亲教给我好方法,让我一辈子受用。

[小结]: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父亲并没有责备不听话的“我”,先是安慰“我”,他要和“我”一起回家吃晚饭;给“我”鼓励,给与信心和勇气,“你能办得到的。”;他还夸“我”,说“好”,让“我”不要担心;当“我”踩到了岩石后,他又一次夸“我”,说“很好”,并告诉“我”如何做下一步。可见“父亲”指点有方,给“我”信心和勇气,终于有了人生第一次成功的经历!

[总结]本文是美国作家莫顿• 亨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这篇课文,特别是“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这一句,说的是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分解的,一个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就不难克服了。这篇课文,它启发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凡事要想一想其中包含一个什么道理,悟到哲理就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就成为一笔精神财富。善于感悟,写作文,也有东西可写,在不起眼的题材上也能写出好文章。

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进入初中,这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要在新的起点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对无数困难。怎样面对无数困难,将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实际问题。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边”永远召唤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达理想的彼岸。

【篇三】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正确地朗读课文。

②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

③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④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①复述故事情节。

②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课前准备

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字词,复述课文,大致上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岗了,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自以为学习挺努力的,可升人中学后,却发现自己和别人差距挺大,不会学习;你想和同学们搞好关系,可又感到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对这些,你也许感到困惑,也许感到茫然,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今天,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从课文中这个孩子的脱险经历中寻求启示吧;

学习字词

①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②投影出示练习。

a.给加点字注音。b.按拼音填空。c.结合语境解释词义。(略) 指导学生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①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要求]朗读时姿势端正,双手拿书,声音洪亮,读音准确,停顿合理,较恰当地表达语气。

(教师可以投影出示以下问题组)

其他学生边听读边思考,在书上标记。

a.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可以概括回答)

b.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c.“我”为什么“一时拿不定主意”?后来又为什么跟着伙伴们去爬山了呢? d.“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当时“我”是怎么想的?

e.后来“我”又是怎样脱险的?脱险以后“我”有什么感觉?

②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组,帮助学生掌握记叙要素,理清故事情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看书,不要脱离课本,要抓住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

在理清以上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课文

教师可提要求:

①跳读课文,抓住以上讨论要点。

②重点细节,尤其是脱险部分,尽量用课文原句。

③口齿清楚,能正确表达感情。

可以找两位学生复述,其他同学听后评析复述情节。以上环节主要为了帮助学生熟悉本文故事情节,尤其是细节描写,为下一步探究性阅读、多角度阅读打基础。 讨论: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学生只要能扣住课文说出自己的主要感受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有争议的地方,可课后思考,留待下节课继续探究。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背诵

布置作业

①写生字。

②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文章。

○教学设计

探究性品味“脱险”部分,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复述故事,已经大致熟悉了本文所记叙的事件,而且也悟出这篇文章主旨就是通过“我”的脱险经历告诉人们不要害怕困难,不要被困难吓倒,不管这困难多么吓人,都要努力去克服它。但是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通过研读重点情节再进一步领会文章。

①全班有感情朗读脱险部分。

②组织学生深入思考、讨论问题组。

a.找出这部分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想想有什么作用。

b.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先迈出左脚的一小步?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c.“你能办得到的。”“这似乎能办得到。”“我能办得到的。”朗读这三句话时应把重音放在哪个字上?三句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后两句写出了我的什么变化?

d.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仅仅是爬下了几米高的石架,为什么还说“我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e.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探究性品味是本课的重点环节,应帮助学生扣住文章主题讨论理解这些问题。

指导多角度地阅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获得启示

①讨论: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这个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文中的人物特点,对人物做出合理的评判,也鼓励学生从中有所感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如果学生在喜欢的人物中选择父亲和“我”,都应视为正确的,关键是把喜欢的理由说足、说全,可互相补充。不喜欢的人物可选在“我”困难时嘲笑“我”的孩子,这一点比较简单。

有争议的人物可能是杰利。可能有的同学喜欢他,有的不喜欢他,可引导学生评论他做得对的和不好的方面。这样来谈,针对性可能强一点。

②讨论: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这个问题讨论时也许有争议,但应该倾向于文中父亲的做法,因为孩子的路终究要靠自己去走,总靠别人扶,不是长久之计。父亲指导儿子独立走下来,恰恰是让儿子经过这种历练增加独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验。在我们的生活中,家长、老师其实也给了我们很多这类的指导。

③继续组织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一步拓展思维,深刻领悟文中的启示:你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当时你是怎么对待的?结果如何?如果现在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讨论这个内容,最好能让学生理解得深刻一点,对“困难”的理解全面一点:既可以是努力一下就能解决的小困难,如一道难题做不出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卖报纸时不好意思张嘴等;更应该是比较大的,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困难,如自己学习成绩落后;父母下岗,家庭经济拮据„„

总结全文

①让学生再谈学习本文之后的体会。

②教师小结: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坦坦荡荡,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不失自信,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那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别忘了,还要把你的这些感受传给那些正在遭遇困难的人们。

③背诵(或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布置作业

阅读《迷途笛音》,简单写写自己的心理感受。

点评

本案教学流程设计为整体感悟——探究研读——拓展延伸三大板块。

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既注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导”学地位,又注重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开展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探究性阅读、拓展与延伸等教学环节更是把学生的生活与语文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通过体验反思接受正确的审美观与情感熏陶,而对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另外,本教案在注重启迪学生开展思维活动的同时,并没有忽视语文基础知识与基

本技能的训练,体现了语文教学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理念。

【篇四】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內容

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让学生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在复述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进而感悟生活哲理。

二、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

(一)故事导入: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作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他是怎样克服自己的困难的呢?

1、他就是作者莫顿•亨特,二战时的飞行员。刚开始他非常怕死,但是他自己改变了想法,认为自己现在在英国沃顿空军基地起飞,只要飞起来就行。第二步飞二十分钟就可以轻松到达荷兰,第三步不用多想就可以飞到德国,终于完成了任务,成了孤胆英雄。

2、他所采用的方法就跟课文题目一样,采用了走一步,再走一步,把大困难便成小困难,逐一克服,终于取得成功。

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样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给我们以启示的。

(二)生字词教学

(三)故事复述

1.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了,那么首先请问大家这是一篇什么类型的文章?也就是是一

篇什么体裁的文章?(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等)

2.好了,既然这是一篇叙事文,那么请问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下课文,找出与六要素相应的内容。

(1)、时间:七月里的一个闷热下午

(2 )、地点:悬崖上

(3)、人物:“我”内德、杰利、父亲

4、好了,下面就先请一些同学来复述一下课文(2分钟的准备)

接下来教师再在同学们的复述中归纳出文章的:

(4)、起因:无聊、寻求新花样来玩

(5)、经过:冒险、遇险、脱险

(6)、结果:顺利脱险并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四)合作学习

1、合作探究1:

通过复述故事情节,同学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是写“我”童年一次“脱险”的经历。他是怎样脱险的呢?其中又蕴含什么生活哲理?作者是怎样说的?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我”陷入怎样的险境?又是怎样脱险的?

b.这件小事给予作者哪些启示?读罢,你又有何感想?

学生朗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从这篇课文中,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

[小结]这位同学所用的方法跟作者小时候在那座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

3、体验反思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同学们,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后,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大屏幕投影问题: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战胜困难,实现理想的?]

学生拿出准备的练笔,可小组交流,也可全班交流(只要学生联系自己,无论体会大小,教师都要鼓励)。

[教师小结]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在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后,给你留下什么思考呢?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进入初中,这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要在新的起点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对无数困难。怎样面对无数困难,将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实际问题。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边”永远召唤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达理想的彼岸。

第二课时

一、教学重点、难点:

1、 理清课文的结构和详略安排。

2、 能找出课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并理解其作用。[借此对“我”的性格进行分析]

二、教学过程:

(一)分析结构

1、按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启示把故事分成三个部分,并在课文中标出。(板书) 2、概括每一个部分的大意并用一句简短的语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叙)

板书设计:

(二)分析描写心理的词语并理解其作用。

1、从第一部分中我们可以得知“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孱弱多病,常受到母亲“不要冒险”的训诫)或“乖、懦弱、胆怯”

2、齐读第二部分,划出描写“我”的心理状态的词语。

(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在嶙峋的胸腔里面扑扑乱跳、吓得几乎要晕倒、软弱地哀求、头晕目眩、啜泣、恐惧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3、这些词语描写出“我”当时的一种什么状态、心理?

(有被抛弃的委屈、有受嘲笑的羞辱、有不知所措的迷惘、有不该冒险的悔意;然而最强烈的是恐惧感)

4、如何理解“我听见有人在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却是自己”。为何不直接写“我”哭了?

(一是真实的需要,“我”太害怕了以致连自己哭了也不知道;二是写法的需要,这样写更能将“我”当时的恐惧心理描写得真切、生动。)

5、分析“我”爬下悬崖时心理经历过几个变化过程?

最初:毫无信心 “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

继而:信心萌发 “这似乎是能办到的”

随后:信心大增 “我”能办到

最后:激动啜泣

8、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还给你哪些启示呢?

①假如你是“我”,将怎么办?

②假如你是“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③杰利与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

④你觉得文中父亲的做法与父亲直接爬上去把“我”抱下悬崖,那种比较好?为什么? 请同学们在课间讨论交流,整理在练笔本上。

[明确]重点讨论④:

父亲是为了能让“我”学会自己面对人生中的困难,他救得了儿子一次,但不可能救他一辈子。

父亲教给我好方法,让我一辈子受用。

[小结]: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父亲并没有责备不听话的“我”,先是安慰“我”,他要和“我”一起回家吃晚饭;给“我”鼓励,给与信心和勇气,“你能办得到的。”;他还夸“我”,说“好”,让“我”不要担心;当“我”踩到了岩石后,他又一次夸“我”,说“很好”,并告诉“我”如何做下一步。可见“父亲”指点有方,给“我”信心和勇气,终于有了人生第一次成功的经历!

[总结]本文是美国作家莫顿• 亨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这篇课文,特别是“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这一句,说的是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分解的,一个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就不难克服了。这篇课文,它启发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凡事要想一想其中包含一个什么道理,悟到哲理就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就成为一笔精神财富。善于感悟,写作文,也有东西可写,在不起眼的题材上也能写出好文章。

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进入初中,这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要在新的起点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对无数困难。怎样面对无数困难,将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实际问题。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边”永远召唤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达理想的彼岸。

【篇五】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2《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

1、了解小中见大、以事寓理的记叙方法。

2、掌握“灌、峭、嘲、纳、翼、遥、攀”等7个字。

能力训练:

1、 能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文章所寄予的生活哲理。

2、 初步学会与《在山的那边》进行比较阅读。

思想情感教育:

1、感受“我”在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对生活的意义。

二.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內容

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让学生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在复述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进而感悟生活哲理。

二、教学设计

①感知内容

故事导入: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作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他是怎样克服自己的困难的吗? [学生讨论后明确]:

1、他就是作者莫顿·亨特,刚开始他非常怕死,但是他自己改变了想法,认为自己现在在英国沃顿空军基地起飞,只要飞起来就行。第二步飞二十分钟就可以轻松到达荷兰,第三步不用多想就可以飞到德国,终于完成了任务,成了孤胆英雄。

2、他所采用的方法就跟课文题目一样,采用了走一步,再走一步,把大困难便成小困难,逐一克服,终于取得成功。

出示幻灯,展开讨论:同学们,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联系自己在玉海中学的住校生活]

[明确]

1、我很想家,很想回家看看爸爸、妈妈。

2、以前的我对父母依赖性很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现在,衣服要自己洗,生活要自己照顾,现在六天了,我想我会很快适应这里的生活的![师进行表扬]

„„

[小结]大家提到了“依赖”,我想雄鹰教小鹰学飞的故事可以给大家一点启发:鹰妈妈为了让小鹰学会飞翔,就把小鹰从悬崖上的窝中推了下来,小鹰拼命的拍打翅膀,重重的掉在地上;鹰妈妈又把小鹰叼到窝中,又一次次地推了下来,终于小鹰也学会了飞翔。

可见在困难面前,只有知难而进,鼓起勇气和信心,就像上堂课中余满同学提到的“不要气馁,坚持到底,成功就在终点等你!” 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样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给我们以启示的。

②默读文章

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中心意思,还要让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默读完课文,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大屏幕投影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

[学法指导]

a.默读要求(时间、内容)

b.复述要求(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

学生讨论、交流、补充、评论(可小组交流,也可大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时,要突出“脱险”的过程这个重点。

复述不是背诵,即使给与复述较好的学生以鼓励。

合作探究1:

通过复述故事情节,同学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是写“我”童年一次“脱险”的经历。他是怎样脱险的呢?其中又蕴含什么生活哲理?作者是怎样说的?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我”陷入怎样的险境?又是怎样脱险的?

b.这件小事给你哪些启示?

学生朗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从这篇课文中,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

合作探究2:

联系你的生活,讲讲你“吃一堑,长一智”的经历,把你的感悟与同学们分享,让大家都变得聪明起来!

例1:小学五年级期中考试我考了全班第三十名,开完家长会,爸爸对我说期末考试一定要考前十名,当时我想天哪!我怎么办?打死我也做不到呀!我对学习渐渐失去了兴趣。办主任发现了,找我谈心。告诉我,先定目标考到前二十名,再考前十五名,再努力争取考前十名,而且他说他非常喜欢聪明的我,而且他坚信我一定可以实现我的想望的。[教师鼓

励,“想望”一词已能够学以致用!语言积累很重要!]

[小结]这位同学所用的方法跟作者小时候在那座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给大家2分钟背诵黑体字,并比赛谁背得最好。]

③体验反思

同学们,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后,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大屏幕投影问题: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战胜困难,实现理想的?]

学生拿出准备的练笔,可小组交流,也可全班交流(只要学生联系自己,无论体会大小,教师都要鼓励)。

[教师小结]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在学习了《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两篇课文,给你留下什么思考呢?

进入初中,这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要在新的起点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对无数困难。怎样面对无数困难,将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实际问题。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边”永远召唤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达理想的彼岸。

第二课时

一、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课文的结构和详略安排。

2、能找出课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并理解其作用。[借此对“我”的性格进行分析]

二、教学过程:

(一)分析结构

1、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启示把故事分成四个部分,并在课文中标出。(板书) 2、概括每一个部分的大意并用一句简短的语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叙)

板书设计:

(二)分析描写心理的词语并理解其作用。

1、从第一部分中我们可以得知“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孱弱多病,常受到母亲“不要冒险”的训诫)或“乖、懦弱、胆怯”

2、但在玩厌了弹子游戏想找新花样来玩的心绪中,禁不住伙伴们的鼓动,终于也跟着大家去爬悬崖,结果被困在了悬崖上。

3、齐读第二部分,划出描写“我”的心理状态的词语。

(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在嶙峋的胸腔里面扑扑乱跳、吓得几乎要晕倒、软弱地哀求、头晕目眩、啜泣、恐惧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4、这些词语描写出“我”当时的一种什么状态、心理?

(有被抛弃的委屈、有受嘲笑的羞辱、有不知所措的迷惘、有不该冒险的悔意;然而最强烈的是恐惧感)

5、如何理解课后练习三中的前一句话?

(“我”此时非常害怕摔死,以致自己在啜泣一时也不知道。)

6、为何不直接写“我”哭了?

(一是真实的需要,“我”太害怕了以致连自己哭了也不知道;二是写法的需要,这样写更能将“我”当时的恐惧心理描写得真切、生动。)

7、分析“我”爬下悬崖时心理经历过几个变化过程?

最初:毫无信心 “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

继而:信心萌发 “这似乎是能办到的”

随后:信心大增 “我”能办到

最后:激动啜泣

8、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还给你哪些启示呢?

①假如你是“我”,将怎么办?

②假如你是“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③杰利与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

④父亲为什么不把“我”抱下悬崖,而是教“我”自己下来?

请同学们在课间讨论交流,整理在练笔本上。

[明确]重点讨论④:

父亲是为了能让“我”学会自己面对人生中的困难,他救得了儿子一次,但不可能救他一辈子。

父亲教给我好方法,让我一辈子受用。

[小结]: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父亲并没有责备不听话的“我”,先是安慰“我”,他要和“我”一起回家吃晚饭;给“我”鼓励,给与信心和勇气,“你能办得到的。”;他还夸“我”,说“好”,让“我”不要担心;当“我”踩到了岩石后,他又一次夸“我”,说“很好”,并告诉“我”如何做下一步。可见“父亲”指点有方,给“我”信心和勇气,终于有了人生第一次成功的经历!

[总结]本文是美国作家莫顿· 亨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这篇课文,特别是“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这一句,说的是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分解的,一个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就不难克服了。这篇课文,它启发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凡事要想一想其中包含一个什么道理,悟到哲理就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就成为一笔精神财富。善于感悟,写作文,也有东西可写,在不起眼的题材上也能写出好文章。

(三)比较阅读:

大家在学习了《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两篇课文,给你留下什么思考呢?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明确]两篇文章都提到如何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山的那边》告诉我们人们要实现远大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战胜失望,征服所遇到的任何困难。[或在困难面前,不要气馁,要坚持到底,成功就在终点等你。]

[教师总结]

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进入初中,这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要在新的起点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对无数困难。怎样面对无数困难,将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实际问题。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边”永远召唤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达理想的彼岸。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chuzhong/cyzw/218945.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