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漫画材料作文
漫画材料作文指导——被囚禁在鸟笼里的鸟
【写作指导】
漫画式材料是材料作文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在十几年来的高考作文中屡见不鲜。如1991年的“三南”作文试题《妈妈爱吃鱼头》,1996年全国卷《给六指做手术做手术》、《截错了》,2007年全国Ⅰ卷《出事了吧》,2007年江西卷《助鼠为患》等等。既然属于材料作文之列,那么在审题立意方面还要遵循材料作文的基本规律。但漫画式作文毕竟不同于文字阅读,它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审题立意时要遵循其规律特点:
1、掌握分析漫画的方法。
①按观察画面的常规,要仔细观察画中的人(服饰、表情、动作及人物间相互关系)、物、景的特点,特别是细节内容,进而推断出发生的事件、时间、地点等,千万不能遗漏了画面中的文字和标题。
②人的认识规律是依序而行的,观察画面也要按照恰当的顺序,或由上而下,或由左而右,或由里而外,或由前而后,或与上面完全相反。
2。、要看文字,文字有交代背景,比如时间、地点、环境等作用,包括读懂漫画标题,说明性文字或人物语言。从中概括内容,揭示主旨。单一画面根据内容找关系,即画面内部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某种联系,从中分析主旨,提炼中心。多幅画面要做比较,看变化,把握事物的变化趋势。
3、写作形式可以有记叙、说明、议论等方式,一定要审清题意,明确要求,选准角度。其中要注意通过联想想象把漫画内容故事化、情节化,把画面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如侧重说明,则要明确要素之间的方位关系,如上下、左右、内外等,通过分析来概括主旨。往往漫画的主旨就是作文的主旨。
4、。漫画说明类文章:宜实,传其形,重方位交代。漫画描写议论类文章:宜虚,传其神,抓主旨,可以有想像。但要把握一点:分析画面,摸清绘画者的绘画意图,漫画材料的论点是根据漫画原作精神主旨来确立的,是从绘画原作中产生的,而不是观察者外加的。
总之,漫画类材料审题难度并不大,最近几年,高考语言运用试题中有很多漫画类题目,或者说明画面内容,或者命一个题目,或者揭示寓意,这就是漫画式材料作文审题非常好的训练方式。
此次漫画作文中画面的主体是一只被囚禁在鸟笼里的小鸟。我们需要关注的细节就是鸟笼是坏掉的,语言文字则提示我们:“禁锢就是,你以为你做不到”。其中关键词语是“以为”,我们在观察漫画时必须注意到这一提示,同时必须清楚“以为”更强调了鸟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己的主观意识,而非客观现实。观察整幅画面,我们可以想象作者想通过画面向我们表达什么意思呢?我们不妨将画面上的小鸟看成是人的替身,联系社会实际,我们便可以确定,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告诉我们:世上很多事情是可以通过努力做到的,但由于固守自己的传统理念,不去尝试突破现状,寻找新的机会。
文章的立意角度可以是解放思想,勇于冲破精神的牢笼,解放心灵,打破惯性思维,打破定势思维。
【同题链接1】
一个特别喜欢昆虫的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他将跳蚤放进敞口的瓶子里,它立刻便跳出来,当他把瓶子该上时,跳蚤还是会竭力跳出瓶子,不停地撞击着瓶盖的内侧。一个多小时后,它还那样跳着。
差不多三个小时后,它依然在跳,只是它不再撞着瓶盖,此时它跳的高度离瓶盖大约1厘米,而且每次都是如此。
这时,瓶子被拿掉了,但跳蚤并没有跳出平口,它依然保持着有瓶盖时的高度,再也跳不出瓶口。
思路点拨:生活其实是一个没有盖的瓶子,你可以“跳”得很高,但是真正“跳出瓶口”的人并不多,因为他们一直就以为那儿“盖着盖儿”。不要为自己设下种种限制,解除思想上的束缚,我们将不再为“瓶子”而烦恼。
感言:生活其实是一个没有盖的瓶子,你可以“跳”得很高,但是真正“跳出瓶口”的人并不多,因为他们一直就以为那儿“盖着盖儿”。不要为自己设下种种限制,解除思想上的束缚,我们将不再为“瓶子”而烦恼。
(2)立意:A.解开心灵的枷锁
B.心理高度决定你跳的高度
C.解开心结,超越自我
D.别乱给孩子加“瓶盖”
【同题链接2】
这是三组连续的画面。图一:牛绳拴在树上,牛站在旁边。图二:牛绳拴在树上,牛站在旁边。只不过大了一点。图三:树被锯了,牛依然在树旁。只是牛更大了一点。这三组画面中,有一个细节,那就是树和牛越来越大,它向人揭示的是一种虽然没有了物质的束缚(树被砍了),但精神上的束缚依然存在(牛不走)。如果忽视了这一点,(没有看出牛的长大和树的长大),很可能就会出现如笔者阅卷时看到的答案:现在乱砍乱伐现象严重,连拴牛的树都没有了。从而变成了环保题。
心理惯性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和生活
思维惯性有时会扼杀创造力
生活中的经验会形成惯性思维
好的惯性有助于我们轻松解决问题
要打破思维惯性努力创新
天性是很难改变的一种惯性
纵容他人的惯性会导致依赖和懒惰
改变惯性不会轻而易举
名言
总以某种固定方式行事,人便能养成习惯。——亚里士多德
习惯实际上已成为天性的一部分。——亚里士多德
习惯能造就第二天性。——西塞罗
习惯支配着那些不善于思考的人们。——华兹华斯
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自己。——奥斯特洛夫斯基
习惯是行为的女儿,不过女儿反过来养育母亲,并按母亲的模样生下自己的女儿,不过更漂亮,更幸运了。——泰勒
习惯是社会的巨大的飞轮和最可贵的维护者。——威·詹姆斯
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中。——佩利
任何事物都不及习惯那么神通广大。——奥维德
当你开始依照习惯行事,你的进取精神就会因此而丧失。——乌纳穆诺
一个钉子挤掉另一个钉子,习惯要由习惯来取代。——伊拉斯谟
大事使我们惊讶,小事使我们沮丧,久而久之,我们对这二者都会习以为常。——拉布吕耶尔
乍富不知新受用,乍贫难改旧家风。——俗语
习惯成自然。——俗语
习惯,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它的奴隶。——佚名
习惯比天性更顽固。——佚名
是否真有幸福并非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人的习惯。——佚名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佚名
经典素材
小虎鲨的遭遇
(经验会成为惯性)
小虎鲨一出生就在大海里,很习惯大海中的生存之道。肚子饿了,小虎鲨就努力找大海中的其他鱼类吃,虽然要费力气,却也不觉得困难。有时候,小虎鲨必须追逐良久,才能猎食到口。这种困难度,随着小虎鲨经验的长进变得越来越小,猎食的挫折并不会对小虎鲨造成困惑。很不幸,小虎鲨在一次悠游追逐时,被人类捕捉到。离开大海的小虎鲨还算幸运,一个研究虎鲨的单位把它买了去。关在人工鱼池中的小虎鲨,虽然不自由,却不愁猎食。研究人员会定时把食物送到池中,都是些大大小小的鱼食。有一天,研究人员将一大片玻璃放到池中,把水池隔成两半,小虎鲨看不出来。
这一天,研究人员把活鱼放到玻璃的另一边,小虎鲨等研究人将鱼放下之后,就冲了过去,撞到玻璃,痛得头昏眼花,什么也没吃到。小虎鲨不信邪,等了几分钟,看准了一条鱼,咻!又冲过去,撞得更痛,差点没昏倒,一样吃不到。休息十分钟之后,小虎鲨饿坏了,这次看得更准,盯住一条更大的鱼,咻!又冲过去,情况没改变,小虎鲨撞得嘴角流血。想不通到底是怎么回事,小虎鲨瘫在池子里。最后,小虎鲨拼了最后一口气,咻!再冲,仍然被玻璃挡着,撞了个全身翻转,鱼就是吃不到。小虎鲨终于放弃了。
研究人员又来了,把玻璃拿走。然后,又放进小鱼,小鱼在池中游来游去。小虎鲨看着身边的鱼食,却不敢去吃,可是又饿得眼睛昏花,不知道该怎么办。
猴子的实验
(组织惯性会延续)
有研究人员曾做过一个实验:将5只猴子放在一个笼子中,并在笼子中间吊一串香蕉。只要有猴子伸手拿香蕉,研究人员就用高压水喷所有的猴子,直到全体猴子不敢动那串诱人的香蕉为止。接着,研究人员用一只新猴子替换出笼子中的一只猴子。新来乍到的猴子并不知晓笼中的“游戏规则”,一来便动手去拿香蕉。结果它触怒了笼中的4只“老”猴子。于是,他们代替原先由高压水喷头行使的惩罚任务,群起教训新来者,直到它屈从于笼中的规矩。
实验人员不断将经历过高压水惩戒的猴子换出来,直到笼子中的猴子全为后进入者,但它们同样不敢去碰香蕉。高压水喷头浇注的“组织惯性”束缚着进入笼子的每一只猴子,使它们将本是盘中美餐的香蕉奉若神明。
美国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
(历史的惯性)
美国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四点八五英尺。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标准,究竟从何而来的?
原来这是英国的铁路标准,因为美国的铁路最早是由英国人设计建造的。那么,为什么英国人用这个标准呢?原来英国的铁路是由建电车轨道的人设计的,而这个四点八五英尺正是电车所用的标准。电车轨标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而他们是用马车的轮宽做标准。好了,那么,马车为什么要用这个一定的轮距标准呢?因为如果那时候的马车用任何其他轮距的话,马车的轮子很快会在英国的老路上撞坏。为什么?因为这些路上的辙迹的宽度为四点八五英尺。这些辙迹又是从何而来呢?答案是古罗马人定的,四点八五英尺正是罗马战车的轮距。如果任何人用不同的轮宽在这些路上行车的话,他的轮子的寿命都不会长。我们再问:罗马人为什么用四点八五英尺作为战车的轮距呢?原因很简单,这是两匹拉战车的马的屁股的宽度。故事到此应该完结了,但事实上还没有完。下次你在电视上看到美国航天飞机立在发射台上的雄姿时,你留意看,在它的燃料箱的两旁有两个火箭推进器,这些推进器是由设在犹他州的工厂所提供的。如果可能的话,这家工厂的工程师希望把这些推进器造得再宽一些,这样容量就会大一些,但是他们不可以,为什么?因为这些推进器造好后要用火车从工厂运到发射点,路上要通过一些隧道,而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比火车轨道的宽度宽了一点点。从一定意义上说,今天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输系统的设计,或许是由两千年前两匹战马的屁股宽度来决定的。历史惯性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要冲破由惯性形成的规则又是多么的艰难。
汽车惯性
(惯性与交通安全)
在一般情况下,汽车在行驶中,如遇到危险情况,驾驶员踩刹车减速或停车就可能避免交通事故。但是,遇到紧急突然情况,如行人或骑车人在车辆临近时横穿马路,尽管驾驶员采取紧急刹车的措施,也难免会发生撞车、撞人的事故,这就是惯性的作用。驾驶员从发现危险到采取紧急刹车再到汽车完全停止,需要经过两个过程,即“制动停车过程”和“制动停车距离”。这就如同你在奔跑中突然停下来,受惯性的作用,不由自主地还要向前冲一段距离一样。汽车行驶速度越快,惯性力越大,制动停车距离越长。因此,汽车不是一刹车就能停止的。检测结果表明,当汽车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行驶前进时,从司机发现情况急刹车到制动有效,车会向前继续行驶18。82米远才能停住;而在雨、雪天气,由于路面较滑,会向前继续行驶达24米。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人不懂得汽车惯性的道理,以为汽车只要一刹车就会立即停止,于是便毫无顾忌地在行驶着的汽车前横过马路或从停着的车的车头车尾突然走向车行道上,结果被汽车撞倒了。对于这种情况,汽车驾驶员也无可奈何。如果出现类似的交通事故,横穿马路的人往往要负主要责任。
破窗户理论
(心理惯性影响行为)
将两辆外形完全相同的汽车停放在相同的环境里,其中一辆车的引擎盖和车窗都是打开的,另一辆则封闭如常,原样保持不动。打开的那辆车在3天之内就被人破坏得面目全非,而另一辆车则完好无损。这时候,实验人员在完好的这辆车的窗户上打了一个洞,只一天工夫,车上所有的窗户都被人打破,内部的东西也全部丢失。
这就是着名的“破窗户理论”。其结论可以归结为:既然是坏的东西,让它更破一些也无妨。对于完美的东西,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维护它,舍不得破坏;而对于残缺的东西,大家就会去加大其损坏程度。这与道德似乎没有多大关联。人们也曾经用这一理论在一座城市里做过类似的实验。在一条街道上,先是扔了一些生活垃圾。没过几天,这条街道就被铺天盖地的垃圾覆盖,碎纸和塑料袋乱飞。同时,人们把另一条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并维护了好几天。这之后,每当街上出现脏物时,总会有人自动把它扔进垃圾箱;如果碰到外人往地上乱扔垃圾,还会有人制止。既然这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惯性,我们就有必要把它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来:让自己的人生干干净净,不要在上面乱扔垃圾,更不要轻易打破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扇窗户。
物理学中的惯性现象
(惯性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惯性是指物体总有保持自己原来状态(速度)的本性,不能克服和避免。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固有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惯性现象,比如:离开手后的铅球继续向前飞。洗手后甩一下手可以把手上的水甩掉。衣服上有尘土了,可以拍一下,尘土就掉下来了。百米赛跑到终点了,人仍然会向前冲一段距离,才会停下来。跳远的时候,都是先助跑一段距离。射出去的弓箭,能继续向前飞。踢足球的时候,球离开了脚也能继续向前跑。打篮球的时候,篮球离开了手,也能继续向前飞。汽车刹车以后也要向前冲一段距离,等等。实际很多的交通事故都与惯性有关,所以交通部门要求前排的乘客和司机要系安全带,并对车辆要求限速。
神秘的绳结
(打破惯性思维)
传说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进兵亚细亚。当他到达亚细亚的弗尼吉亚城时,听说城里有个着名的预言:几百年前,弗尼吉亚的戈迪亚斯王在其牛车上系了一个复杂的绳结,并宣告谁能解开它,谁就会成为亚细亚王。自此以后,每年都有很多人来看戈迪亚斯打的结。各国的武士和王子都来试解这个结,可总是连绳头都找不到,他们甚至不知从何处入手。
亚历山大对这个预言非常感兴趣,命人带他去看这个神秘之结。幸好,这个结尚完好地保存在朱庇特神庙里。亚历山大仔细观察这个结,许久许久,始终连绳头都找不到。这时,他突然想到。“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行动规则来打开这个绳结?”于是,他拔出剑来,一剑把绳结劈成两半,这个保留数百载的难解之结,就这样轻易地被解开了。
地震仪与惯性
(古人也懂得利用惯性)
记录地震波的仪器称为地震仪,它能客观而及时地将地面的震动记录下来。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一件悬挂的重物的惯性,地震发生时地面震动而它保持不动。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是我国东汉时代的着名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它利用惯性原理,以摆和杠杆机械为主的结构模式,测定地震和方向,即候风地动仪。据史书《五行志》记载,公元92年以后,几乎连年发生地震,地震地区大至数十郡,地裂地陷,江河泛滥,房屋倒塌。张衡鉴于地震的频繁,创造了候风地动仪,以测定地震的方位。候风有候气的意思,古人以为地震是由地气所引起的,因而以此为名。地动仪由精铜铸成,外形像一个大酒壶,中间的圆径八尺,仪器内部中央立着一根铜质都柱,外部周围铸着八条龙,头向下,尾朝上,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布列。龙头和内部信道中的发动机关相连,每个龙头嘴里衔有一粒小铜珠。地上对准龙嘴处,蹲着八个铜蟾蜍,昂着头,张着嘴。当某处发生了地震,都柱便倒向那一方,触动牙机,使发生地震方向的龙头张开嘴巴,吐出铜珠,落到铜蟾蜍嘴里,发出“当啷”声响,人们就知道哪个方向发生地震。仪器制成不久便测出顺帝永和三年二月初三在陇西发生的地震,可见仪器灵敏度相当高。近代的地震仪在公元1880年才制成,它的原理和张衡地动仪基本相似,利用惯性原理和弹性原理。
意林故事
习惯与自然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段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这不荒谬吗?可这荒谬的场景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驯虎人本来也像驯象人一样成功,他让小虎从小吃素,直到小虎长大。老虎不知肉味,自然不会伤人。驯虎人的致命错误在于他摔了跤之后让老虎舔净他流在地上的血,老虎一舔不可收拾,终于将驯虎人吃了。小象是被链子绑住的,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了。虎曾经被习惯绑住,而驯虎人则死于习惯(他已经习惯于他的老虎不吃人)。习惯几乎可以绑住一切,只是不能绑住偶然。比如那只偶然尝了鲜血的老虎。
习惯就好
在一个阴沉寒冷的冬天,一个印第安人和一个白人一道旅行。那个印第安人仅仅围了一条毯子,而白人却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裹到了身上,还不停地抱怨天气寒冷。他对印第安人讲:“我真不明白,我穿了这么多衣服都快冻僵了,而你只有那条薄薄的毯子,似乎一点也不冷。”“你的脸冷吗?”印第安人问道。“我的脸一点儿也不冷,可是除了脸以外,其他地方都快冻僵了。”“我全身都是脸。”印第安人说。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从前,有一个地方住着一只蝎子和一只青蛙。蝎子想过池塘,但不会游泳。于是,它爬到青蛙面前央求道:“劳驾,青蛙先生,你能驮着我过池塘吗?”“我当然能。”青蛙回答。“但在目前情况下,我必须拒绝,因为你可能在我游泳时蜇我。”“可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蝎子反问。“蜇你对我毫无好处,因为你死了我就会沉没。”青蛙虽然知道蝎子是多么狠毒,但又觉得它说得也有道理。青蛙想,也许蝎子这一次会收起毒刺,于是就同意了。蝎子爬到青蛙背上,它俩开始横渡池塘。就在它们游到池塘中央时,蝎子突然弯起尾巴蜇了青蛙一下。伤势严重的青蛙大喊道:“你为什么要蜇我呢?蜇我对你毫无好处,因为我死了你就会沉没。”“我知道。”蝎子一面下沉一面说。“但我是蝎子,我必须蜇你。这是我的天性。”
丢宝石下海
有个年轻人,想发财想到几乎发疯的地步。每每听到哪里有财路他便不辞劳苦地去寻找。有一天,他听说附近深山中有位白发老人,若有缘与他见面,则有求必应,肯定不会空手而归。于是,那年轻人便连夜收拾行李,赶上山去。他在那儿苦等了5天,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老人,他向老者请求,赐珠宝给他。
老人便告诉他说:“每天早晨,太阳未东升时,你到村外的沙滩上寻找一粒‘心愿石’。其他石头是冷的,而那颗‘心愿石’却与众不同,握在手里,你会感觉到很温暖而且会发光。一旦你寻到那颗‘心愿石’后,你所祈祷的东西就可以得到了。”青年人很感激老人,便赶快回村去。每天清晨,那青年人便在沙滩上检视石头,发觉不温暖也不发光的,他便丢下海去。日复一日,月复一月,那青年在沙滩上寻找了大半年,始终也没找到温暖发光的“心愿石”。有一天,他如往常一样,在沙滩开始捡石头。一发觉不是“心愿石”,他便丢下海去。一粒、二粒、三粒。突然,“哇……”
青年人哭了起来,因为他刚才习惯地将那颗“心愿石”随手丢下海去后,才发觉它是“温暖”的!启示:机会降临眼前,很多人都习惯地让它从手上溜走,一旦发觉时,就后悔莫及了,“哭”和“早知道”都是没用的。
惯性造成的误会
一接生婆去一乡村小镇接生。坐火车!可是火车只是经过却不在那里停,因为那是一个小站!太小。于是接生婆就急忙用她的小脚快跑去找车长,希望他能在那一站停下来让她下车!车长很为难,经过长时间考虑仍未能答应她,但是想来想去,认为可以在到达该小站时火车速度放慢一点,这样接生婆就可以跳车,接生婆欢喜!很快火车到站减速,接生婆身手不凡胆子不小真的一跃而下,跳到了小站台上,可是由于惯性——由于火车所带来的速度惯性,她不得不在站台上小跑以免摔倒。接生婆在小站台上跑……而火车仍在她身边前进……就当火车最后一节眼看要超过接生婆离开站台时,突然……
一个年轻人奋勇地从车上伸出一只手一把抓住了接生婆:“婆婆啊,你年纪大了,好在有我哩,要不然你赶不到火车啦!”接生婆又被拉上了火车……
走出思维定式
一次,老师在课堂上问学生:“售货员曾接待过一个聋哑人,凭借聋哑人的手势,他完全听懂了聋哑人的话。聋哑人走后,又有位盲人顾客走了进来,他想买把剪子,那么,这位盲人将会如何表达他的购买意图呢?请将你认为最快的那种表达方法写在纸条上,然后交上来。”不久,答案交上来了,大家的小纸条上居然都写着:“他只要用两根手指比划剪东西的样子就能买到!”而那位老师看了看大家说:“你们都错了,盲人不是哑巴,他只要说句‘我买剪子’就行了!”
尊重人们的习惯
一位着名的建筑师为某单位设计建造了一组现代化的办公大楼。这是三幢建设在一大片空地上遥遥相望的漂亮的大楼,建筑师超人的艺术素养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大楼轮廓初具的时候,看到的人都已经赞不绝口了。工程快竣工时,工人们问他:“三幢大楼之间的人行道如何铺设?”“在大楼之间的空地上全种上草。”建筑师回答。大楼主人和工人们都感到纳闷,但这是着名的建筑师的话,他们不好反对,就在这空地上全种上了草。一个夏天过后,在三幢大楼之间,和三幢大楼通往外面的草地上,已经被来来往往的行人踩出了若干条小路。这些小路有些因为走的人多,就宽些,有些因为走的人少,就窄一些,但它们蜿蜒伸展,错落有致,就像是几条树林间的小道。到了秋天,建筑师又带着工人们来了,他让工人沿着人们踩出的路痕铺就了大楼之间和通向外面的人行道。然后在道路两旁种上了树木和花草。每一个走在这些道路上的人都说:这几条路,是比大楼更伟大的杰作。
依赖的惯性
初次上班,公司里请来了一个有资格睡懒觉的工程师,开始,每天早上我用自己的钱给他买早点,后来,由于工资微薄又没有及时发放,囊中羞涩,没有给他买早点,他就摆出了一副原始社会时期才有的野蛮未开化的面孔让我看,使我第一次感到人情的淡薄。
办公室的卫生区和我们实验室的卫生区相邻,由于每天起得早,我顺便把办公室的卫生区也打扫了,他们变懒了,即使他们卫生区的尘土齐腰深,他们也不管不问,等着我去打扫,最后,干脆把那片卫生区划给了我,稍微不干净他们就拿我问罪。
有一次,我正在网上查资料,有几个年轻人到我办公室,我知道他们想上网聊天,本不想把电脑让给他们,又想他们挺可怜,公司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没有双休日,没有电视看,在恻隐之心的驱动下,决定把电脑让给他们玩几个晚上,没想到一发而不可收拾,只要一下班他们就跑到我办公室上网聊天,每天早上办公室里遍地的废纸、果皮、烟头等着我去打扫,根本就没有我上网查资料的机会了。这让我想起了阿拉伯人和骆驼的故事,晚上,阿拉伯人在帐篷下休息,骆驼说:“慈善的主人,我的头冷,请允许我的头伸进帐篷中吧?”阿拉伯人同意了,身子缩了一下,让出一块地方,过了一会儿,骆驼说:“慈善的主人,我的脖子冷,请允许我把脖子也伸进帐篷中吧?”阿拉伯人同意了,蜷缩了一下身子,又让出了一片地方。最后,骆驼占据了整个帐篷,而阿拉伯人却被挤到了帐篷外面挨冻。
【文章品读】
给心灵一双翅膀
给心灵一双翅膀,别让内心的枷锁禁锢你的飞翔。
漫画中身居笼子的鸟儿,本可破笼而出,振翅天宇,却仍生活在鸟笼的方寸之间,那是因为,在它的心中,鸟笼是永难逃脱的地狱。
马戏团中的象,自幼年至成年,却被栓在一般粗细的木桩上。以那木桩之固,仅可拴住幼象,但那些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将木桩拉断的成年象却能被拴住而不逃走,那是因为它们年幼时就见识了那木桩的“牢固”,在它们心中,那小小的木桩是它们穷尽一生也难以撼动的大山。
真正的悲哀,不是环境的桎梏,而是心灵的束缚;最大的破产,不是钱财的流失,而是心灵的绝望。如果鸟儿怀着一颗不羁的心,冲出牢笼,如果大象怀着一颗不羁的心拉断木桩,那么它们所得到的也许不仅仅是自由,更是心灵的成长。
平原君门客毛遂,其貌不扬,做门客三年仍不为平原君所知,平原君游说楚王之时,只因毛遂自荐,方令其补人数之缺。可就是这个别人认为“做不到”的人,在楚国仗剑威慑楚王,又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楚王与赵国结盟,从而传出了“毛遂自荐”、“脱颖而出”的佳话。聪明的毛遂,没有让别人的言语禁锢住自己内心的勇气,这就是大勇,也是大智。
奥运会上的体育明星固然令人佩服,但残奥会上的健儿更值得尊敬。身体上的缺陷并没有挡住他们对梦想的热忱,命运中的不幸也没有束缚他们心灵的飞翔。海水可以漫过沙滩,却漫不过生命的堤岸。他们用意志筑起一道不朽的生命之堤,任风吹雨打,潮起潮落。在运动的赛场上,冠军只有一个;但在生命的跑道上,他们都是英雄。
很多时候,真正的敌人不在我们眼前的世界,而是深埋在我们的内心之中;很多时候,真正束缚住我们的,不是眼前的荆棘,而是我们心中的枷锁。这就需要我们战胜自我,打破枷锁,给心灵一双翅膀。
给心灵一双翅膀,以信念为帆,尝试作桨,让生命之舟冲破激流险滩,扬帆远航。
给心灵一双翅膀,不为环境所迷,不为困顿所欺,只一心追逐那永恒的理想。
给心灵一双翅膀,让生命展翅飞翔!
(注原赋分:49+1=50分建议再加2至3分。)
打破禁锢的枷锁
一只鸟被关在一个破损的笼子里却不敢飞出来,这是为什么呢?它认为自己就是被禁锢在笼子里,殊不知,禁锢就是:你以为你做不到。
昆德拉曾说:生活是颗长满可能的树。所以没有什么禁锢我们。陶渊明冲破了世俗的禁锢,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与闲适;李白冲破了官场的禁锢,有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迈与壮阔。有时,不是外界禁锢了我们,是我们用“不能”给自己的心上了一道枷锁,让我们甘于禁锢。所以只有冲破禁锢的枷锁,才会飞向自己的蓝天。
金晶的脚在小时候被上了一道枷锁,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安于禁锢,而是用双手为自己打造了一片蓝天,作为击剑运动员,她不甘示弱,作为火炬手,面对“藏独”分子的威胁,她更是誓死扞卫。她打破了双脚行动不便的枷锁,冲出了禁锢,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美丽的坚强女孩。
试想,如果金晶安于禁锢,她的生活会是怎样呢?她会是一个处处需要别人帮助的残疾人,而她冲出了禁锢,变得自立自强。
李桂林,陆建芬所教的学校,是一处只有“天梯”能通往的山上。面对脚下山路的禁锢,他们并没有退缩,而是用自己对教育的忠心,冲破了“天梯”的禁锢,克服了环境艰苦,生活清贫的心理障碍,数十年如一日的攀爬、接送,让知识在最贫瘠的土地上发芽。
如果没有李桂林夫妇的冲破禁锢,也许那个叫“二坪村”的小村庄,至今还会是一个无人知道的“文盲村”。
面对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打破思维的禁锢,进行逆向思维,终于将之攻克;面对中国人在短跑项目上是“东亚病夫”的禁锢,刘翔坚定信念,终登世界跨栏巅峰;面对聋哑的禁锢,邰丽华坚持不懈,冲破心灵的禁锢,呈现给人间绝美的舞蹈。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打破陈旧观念,固有知识,绝壁上也会长出松柏,盐碱地也会开出鲜花,沙漠中也会发现希望的源泉。正如IBM总裁所说的那样:只要打破禁锢,那么大象也能跳舞。
那只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希望的大门已经为你打开,打开心灵的禁锢吧,你将重新飞向自由的蓝天。打破禁锢的枷锁,拥有的将会很多很多。
化蝶梦
我是一只青虫,一只终日与枯枝残叶相伴的青虫。
我的世界是黯淡的:泥土潮湿,没有一丝阳光;落叶归根腐朽,没有一缕沁人的芬芳。我的世界是危险的:天敌们在四周潜伏,恶劣的环境让我不知藏身何处;我的生活是枯燥的:芳草不于我做伴,香花不与我为邻。然而,梦,是美丽的。曾多少次于睡梦中嗅到幽幽花香,惊叹倾城韶华,曾多少次欣叹那薄翼如美纱,曾多少次沉恋那莺歌燕舞的美妙。我梦想,梦想有一天可化作一只翩翩蝴蝶。舞于繁花,居于秀草。
可,梦终会醒,沉沉的失望中还夹杂着同伴冷冷的嘲笑:多傻的一只青虫!不是每一只青虫都能化蝶,不是每个梦想都可成真啊!声声嘲笑是那么刺耳,质疑的面孔是那么寒心。我选择默默转身离开。我明白,化蝶只是一只痴痴的青虫难以实现的梦,姹紫嫣红只是毕生难以相见的美丽。不甘,只是心有不甘!我不甘心终日寄居于枯黄落叶下,不甘心在潮湿的泥土下与艳阳无缘,更不甘心,让那美好的梦想化为泡影!我只知道,梦想的价值在于:那些执着为梦的人在不断的奋斗中了解并证实了自己的价值。我只知道,即使只是一只青虫,我也会坚持我的化蝶梦。
从此,便有这样一只青虫,在嘲讽中建立自己的梦想小屋,缀叶作巢,吐丝成垫。我终于结了茧。我细细经营,苦苦等待,期望破茧之后,能够拥有轻如薄纱的双翼。那一天,我终于咬破了茧,几经挣扎,痛苦,终于以全新的姿态来到了我的同伴身边。我听到了几声轻轻的叹息,浅浅的议论,还有那不怀好意的嘲笑声:瞧瞧那自以为可以化蝶的傻瓜吧,最终也不过一只丑陋的飞蛾!我淡淡地笑了。不错,我只是一只普通的灰色飞蛾。羽翼不华美轻盈,舞姿不娇媚可人。但,我不怨。我是一只快乐的飞蛾,因为我坚持了那美妙的梦想;我是一只满足的飞蛾,因为我同样可以飞入花丛,享受阳光;我是一只幸福的飞蛾,因为我体验了梦想中的苦辣酸甜。
“禁锢就是你以为你做不到。”尽管最终我只是一只普通的飞蛾,尽管结果并不完美,可,我无悔。至少我曾梦过,坚持过,奋斗过。一只青虫,最终证实了它的价值所在——虽然只是一只飞蛾,但却冲破层层桎梏,用梦的色彩点亮了未来。
我是一只飞蛾,一只曾经怀揣着化蝶梦的飞蛾。我是一只飞蛾,一只梦的飞蛾。我是一只飞蛾,一只不悔,不怨,甘为梦想穿越遍地荆棘,愿为梦想攀爬峭壁绝岩的飞蛾。我是一只飞蛾,一只因为执着为梦,而比蝴蝶更美丽的飞蛾!
【教师下水议论散文】
心锁
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无法挣脱心灵的枷锁。——题记
一袭素衣,一抔香土,万滴清泪。“花落花飞花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在哀歌怨曲中,黛玉有哭不尽的缠绵悱恻,诉不完的委屈心伤。她活在自己的梦境中,至死不肯醒来。为什么不退一步,回回头呢?难道嫁给宝玉,就是你一生的追求,就是你唯一的幸福吗?难道无人怜惜,就不能自立自强,自己怜惜自己吗?其实被围困在自己心灵的城堡中的,何止是黛玉?自怨自艾,唉声叹气,置明媚春光,大好前程于不顾,死钻牛角,误入歧途而浑然不觉的悲剧不时时在你我身上演吗?有时是为了爱情,有时是为了名利,有时是为了不切实际的梦想……愈陷愈深,执迷不悟。
也许当“此路不通”的警示牌第一次出现时,我们就应该清醒起来,痛定思痛,放下该放下的,忘掉该忘掉的,拷问内心,选择新的方向,重新起航。
一叶孤舟,一柄长剑,进退两难。“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多少仁人志士扼腕叹息,痛心疾首。项羽,乌江边上横刀自刎的英雄,仅仅31岁。31岁,还有无数种可能,还有无数个机会。他却在仰天长啸“天亡我”之后,卸去了所有的责任。那个曾经意气风发,挥斥天下的西楚霸王,而今只留下遗憾。他说他无颜见江东父老,其实那只是无法面对失败,面对质问,面对重头再来的借口。信心已成往事,勇气只在当年了。明知是错,却只能错下去的心态,何止霸王?有梦不敢追,有志不敢为,莫须有的面子、尊严,放不下的身段、架子,陈规陋习、条条框框,都会化作无形的枷锁,让我们固守着虚荣,坦然于胆怯,畏首畏尾,寸步难行。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哪怕跌倒一万次,只要信心不改,勇气还在,我们就无所畏惧。在起伏的人生中开拓创造,在痛苦与甜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一路欢歌,一路奔跑,扑向心灵圣殿。“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是啊,既然知道自己的内心被形体外物所奴役束缚,还惆怅什么,等待什么呢?陶潜做到了,什么功名利禄,锦绣前程;什么青史评说,世俗观念……统统抛在脑后,为了内心的真实,他主宰了自己的命运。这种率直,这种勇气,又有几人堪比?
当精神的枷锁扩展变大,转化为社会舆论,那些腐朽思想,错误传统,陈旧观念构成强大合力向你袭来时,你是在退让妥协中放弃,还是像陶渊明那样拔出勇力之剑,奋力劈开尘世的枷锁,为自己创造心灵的一方净土呢?我但愿是后者。
心锁还须心来解。如果开个药方那就是:不封闭,不退缩,不畏惧。
禁锢其实就是:你以为你做不到。
材料作文“曲与直”分析与讲评
【作文题目】:
加拿大魁北克的山上同时生长着红松和雪松,红松数量少却株株笔直而粗壮高大;雪松数量多却普遍较矮小枝干如虬。原来这里的冬天雪期长,宁折不弯的的红松多是未长大就被积雪压断了;雪松枝干较韧,被大雪压弯却不会折断,甚至整整一个冬天负着积雪,第二年春天雪消融才慢慢挺直。
根据材料“曲与直”选择一个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本材料由两个层次组成:第一层,红松宁折不弯,数量少却笔直粗壮高大;第二层,雪松枝干较韧数量多却矮小枝干如虬。对红松与雪松,命题者并未有明确的褒贬倾向,可围绕材料内容任选一个角度立意即可。
从红松角度立意:①红松宁折不弯,虽然有许多幼树被淘汰,留下的是笔直而粗壮高大的红松树。由此可以肯定那种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这也是人所需要的,尤其是特殊时代更是需要。
从雪松角度立意:雪松的“数量多,却又普遍较矮小枝干如虬”、“枝干较韧,被大雪压弯却不会折断,甚至整整一个冬天负着积雪,第二年春天雪消融才慢慢挺直。”
②关键词“虬”、“韧“提示了它坚韧顽强的品质(忍耐)让它战胜严寒,这正是人生遭遇挫折时需要的精神品质。
③从“能屈能伸(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忍辱方能负重)”的角度立意也不错。
④也可否定雪松苟且偷生的人生态度。
⑤还可以综合两者互为补充,写它们都是生命的两种姿态,就象是屈原与司马迁,我们该坚守时坚守,该忍耐时忍耐。
【正确立意】:
1、《生命的精彩》“人生应该怎样才叫精彩呢?是活得傲骨凛然,还是苟且偷生呢?”
“人生真的要经历很多事,但我们要像红松一样宁折不弯,要像雪松一样刚强坚韧,要像飞蛾一样敢拼敢搏,生命会随之精彩,人会随之成熟,路也会随之越好走。但我相信,有坚韧的精神,有敢搏的勇气,人生就会精彩。”(点评:直奔主题,将自己文章的立意定位在生存方式的选择上,观点鲜明。)
2、《学会弯腰》
“学会弯腰,是对外界环境的暂时顺服,是在弯腰的过程中思索翻身,是对世故的变通,是在减少对别人的伤害。”
“只有忍耐艰难困顿才能劫后重生。”
(点评:从一个形象的角度来阐述了观点,将原本抽象的内容说得形象生动。)
【错误立意】:①因为执着,所以成功。②坚持就是胜利。(只是单纯谈“坚持”的作用)③不同的选择造就不同的命运。(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路)④适应环境,(适者生存)。⑤面对困难,后退一步海阔天空。⑥经历逆境,才能成就辉煌。(成功之路多磨难)⑦弱小却有强大的生命力。⑧失去小于得到(舍才能得)(学会舍弃,换取成功)⑨长处与短处。(红松以最高傲的屹立姿态示人,所以人应以最完美的一面展现。)⑩只有牺牲才能锻造更伟大的成功。
【素材链接】
思路
许多是非曲直需要我们明辨
能屈能伸是一种策略
直线走不通可以尝试绕行
人生的道路上,要尽量少走弯路
成功之路往往是曲折的
曲与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曲与直是相对的
曲与直各有其优劣
直来直去与兜圈子是两种不同的性格
名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毛泽东
若夫非分是非,非治曲直,非辨治乱,非治人道,虽能之无益于人。——荀子
不恤是非,不论曲直,以期胜人之为意,是役夫之知也。——荀子
丈夫志气直如铁,无曲心中道自真。——寒山
但立直标,终无曲影。——《旧唐书》
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淮南子》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孙子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
曲线的美在于它的曲折和流动,人生的美在于它的坎坷和艰辛,一帆风顺的人生是缺陷的人生。——高尔基
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郭吉安
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古语
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谚语
君子直言直行,不宛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佚名
经典素材
林肯断案
(迂回战术获得胜利)
美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总统之一林肯,早年曾当过律师。有一次,他接到这样一个案子:一个叫阿姆斯特朗的人被诬告为谋财害命的杀人凶手。证人福尔逊一口咬定,亲眼看到阿姆斯特朗在半夜行凶杀人。对此,阿姆斯特朗难辨冤屈。林肯接案后,经过大量调查取证,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真相。一开庭,林肯就巧妙地迫使证人“爬雪坡”,不直接揭露证人的谎言,而是迂回一下,让证人自己露出马脚。下边是当时的记录:
林肯:你起誓说认清了阿姆斯特朗吗?福尔逊:是的。林肯:你说你在草堆后面,阿姆斯特朗在大树底下两处相距二三十码,能认清吗?福尔逊:看得清清楚楚,因为月光很亮。林肯:你敢肯定不是凭衣着猜测的吗?福尔逊:我肯定认准了他的面容,因为月光正照在他的脸上。林肯:你能肯定凶杀时间正是晚上十一点吗?福尔逊:绝对肯定,因为回家时,我看了时钟,为十一点一刻。
林肯向法庭宣布:证人是个十足的骗子。他发誓说18日晚上十一点钟月光正照在凶手脸上,使他认出了阿姆斯特朗。但是,请法庭注意,10月18日是上弦月,不到十一点月亮便已下山。就算月亮没有下山,月光照在被告脸上,这时被告脸朝向西面,而证人在树东面的草堆后,根本看不到被告的脸。即使被告回头,因为月光照不到脸,证人也无从认准。
林肯靠着出色的思维技巧和迂回战术,迫使福尔逊当场承认自己提供伪证,为被告获得无罪释放的判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巧妙回答
(直话曲说)
在南朝时,齐高帝曾与当时的书法家王僧虔一起研习书法。有一次,高帝突然问王僧虔说:“你和我谁的字更好?”
这问题比较难回答,说高帝的字比自己的好,是违心之言;说高帝的字不如自己,又会使高帝的面子搁不住,弄不好还会将君臣之间的关系弄得很糟糕。
王僧虔的回答很巧妙:“我的字臣中最好,您的字君中最好。”
皇帝就那么几个,而臣子却不计其数,王僧虔的言外之意是很清楚的。
高帝领悟了其中的言外之意,哈哈一笑,也就作罢,不再提这事了。
在许多场合,有一些话不好直说不能直说也无法明说,于是,旁敲侧击绕道迂回,就成为人们所采用的方法。
亨利战胜罗马教皇
(能屈能伸,大丈夫)
1076年,国王亨利与教皇格里高利矛盾激烈,由于教会势力强大,亨利陷入困境,次年元月,亨利披破衣、骑毛驴,不远千里去向教皇请罪。教皇躲到卡诺莎行宫,关闭宫门,亨利穿起表示忏悔的麻衣,光头赤脚立在纷飞的雪地上,痛哭流涕,整整呆了三天三夜,才得到教皇的宽恕。这件事,史称“卡诺莎觐见”。
亨利以难忍的卑躬屈膝保住了王位,然后,励精图治,征讨叛逆,在国势强盛之际,立刻发兵进攻罗马。格里高利教皇弃城而逃,客死他乡。
文天祥之死
(宁折不弯)
文天祥是南宋大臣。南宋时期,朝廷腐败,国力贫弱,北方的蒙古军队乘机大举进攻,于1274年发起了灭宋的战争。这时,许多人要投降,但文天祥力主抗元,亲自带兵抵御元军。
由于寡不敌众,文天祥在五坡岭与元军作战时战败被俘,不久被解送到了潮州。当时的一个投降元军的汉奸张弘范正主持潮州的事务,他看见文天祥之后,马上笑脸相迎。不料文天祥却猛然转过身去,用脊梁对着他。张弘范尴尬地笑了一下,说:“文丞相,我一向佩服您的为人,您不愧是一位顶天立地的汉子。但古人说得好,识时务者为俊杰……”他一边说着,一边转到文天祥的面前,但文天祥还是一个转身,仍旧背对着他。
张弘范还是不甘心,努力忍着怒气,假笑着说:“文丞相,只要您能写信劝张世杰将军,不要再在崖山抵抗元军,那么我就不但确保您的生命安全,而且以后您还可以做丞相。”
“无耻之徒!”文天祥怒斥道。
“文丞相,刚者易折呀!”
“宁折不弯!”
气急败坏的张弘范“嗖”地一声拔出寒光逼人的宝剑,凶相毕露:“我看是你硬还是我的剑硬?”文天祥神色坦然,直直地向剑尖上撞去。张弘范连连退步,说:“文丞相,您想想吧,何必轻生呢?您就写封信吧,免得生灵涂炭,也体现上天的好生之德呀!”
文天祥说:“笔墨伺候!”
张弘范以为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成功了,赶紧高兴地递过纸笔,只见文天祥一气呵成,写下了着名的诗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写完,文天祥冷笑着说:“你拿走吧。我兵败被俘,再也不能扞卫祖国,我已经是无地自容了,你竟然还要我背叛国家?只有你这样的软骨头,才甘心做汉奸,做元军的奴才!”文天祥说罢哈哈大笑,张弘范悻悻地走了。
逆向思维的发明
(迂回解决难题)
美国物理学家瑞利采用逆向思维法取得重大发明并获得诺贝尔奖。一次他在测量氮气密度时,分别采用哈考特法和雷尼奥法,结果得出的氮气密度相差千分之一。这么小的误差一般人往往很难引起注意。然而瑞利认为这个误差超出了正常实验的范围。于是他采用“逆向思维法”,即不是减少差值,而是相反扩大差值去探索其中原因,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发现了氩原子。
另一位科学家兰米尔,他采用“逆向思维”法,发明了充气电灯泡。当时的电灯泡有个致命的弱点,钨丝通电后很容易发暗,使用不久灯泡壁就会发黑。一般人按常规思维都认为要克服这个毛病必须进一步提高灯泡的真空度。但兰米尔的想法与众不同。他不是去提高灯泡的真空度,而是相反采用充气法,他分别将氢气、氮气、二氧化碳、氧气等充入灯泡,观察和研究它们在高温低压下与钨丝的作用。与他发现氮气有减少钨丝蒸发的作用时,便断定钨丝在氮气中可以延长工作时间。1928年,他由于充气灯泡的发明而荣获帕金奖章。
把思维方法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有时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历史上有许多科学家就是采用逆向思维法而取得重大发现和发明的。
司马懿的谋略
(能屈能伸才能成大事业)
大丈夫要能屈能伸,只有这样才能办成大事。在能屈能伸上,魏国名将司马懿给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
司马懿生于179年,出仕于208年(即赤壁之战那一年),出仕时正好30岁。那他这之前这么多年是在干什么呢?与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不同,司马懿由于是名门之后,他不可能做种田的事,他就在许昌城中,却一直对曹操避而不见,因为他从心底看不起出身低贱的曹操。最终曹操也是访问了他三次,司马懿才答应出山,这与诸葛亮三顾出山多么相似呀!
但与诸葛亮不同的是,曹营的“智囊团”不是刘皇叔手下的一无所有,初来乍到的司马懿不可能在里面有什么大的作为,司马懿一开始作的是文学掾,这个官职从现在来看可能就是抄抄写写的一类官员,这对于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天才司马懿来讲,是不是有“专业不对口”的情况呢?但司马懿并没有在乎这些,他在这时是一直“屈”着的。总之一句话,在曹操的时期,司马懿都一直都是“屈”着的,虽然他后来的官升到了丞相府主簿,但始终没有什么带兵作战的机会,他所有的只是作为谋士提出过两次重要的计策,一是在取下汉中后劝曹操乘势进攻刘备立足未稳的西川,二是献计联合东吴共同对付得到汉中的刘备。这两个计策曹操只用了后者,就这一下就使得不可一世的西蜀大将关羽命丧建业,说关羽是间接死于司马懿之手都不为过。但司马懿的真正能力绝不是一个普通的谋士,于是在孟达响应诸葛亮北伐时,身为荆州都督的司马懿有了第一次带兵作战的机会。这一仗打得十分干脆,也让司马懿在魏明帝曹睿心中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魏都督曹真病逝后,司马懿继任成为魏都督,他终于有了和诸葛亮亲自交锋的机会。在与诸葛亮的交锋中,司马懿采取的战术很清楚,这就是坚守不战,尽管他受到了诸葛亮的种种侮辱,但司马懿此时很好地发挥了他能屈的长处,终于拖死了诸葛亮。
其后他又“伸”了,带兵平定了魏乐浪公公孙渊的反叛,于是他在魏明帝心中的地位上升到了极点。
但魏明帝一死,执政的曹爽根本不给司马懿机会,于是司马懿又“屈”了下去。正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从魏明帝病逝到着名的“高平陵事件”,正好是十年,司马懿果断消灭了曹爽的势力,这也为后来的以晋代魏拉开了序幕。
弯与直
(曲与直是相对的)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的一生就是在弯路中走过的,他先后七次竞选参议员失败,期间又多次经商失败,当时的达官贵人们嘲笑他,认为他这样走弯路一定不会成功。但恰恰相反,林肯不仅成功了,而且干得非常漂亮。他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那些走弯路的过程。在那些挫折中林肯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勇敢,练就了缜密的思维与良好的口才,正是这些决定了他的成功。
生活的艺术在弯与直之间徘徊,其实弯与直是相对的。弯路中,我们享受过程带来的美好,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克服困难,如何变得坚强,如何欣赏弯路中特有的美丽风景,如何走向真正的成功大道。在这样的磨炼中我们学会了“重视弯路的过程,选择直路的成功”。
双桥
(曲与直都有美,都有自己的长处)
周庄地处苏州昆山、吴江、上海青浦县市交界处,是一个有着900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有人称周庄是“中国第一水乡”。也有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还有一个周庄。周庄以其“小桥、流水、人家”的精美格局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旅游者,并以悠远的传统,淳朴的民风、古老的建筑、清澈的河水和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成为一片极有诱惑力的旅游胜地。
周庄的桥多为小石拱桥,比较出名的要数双桥了,当地人叫它们为“钥匙桥”。这两座桥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古时候的钥匙。称周庄的桥为“小桥”,当然是因为这里的桥比较玲珑,体量不大,其长度大多是十几米,跨度三五米。这些桥造型优美,侧立面为柔婉的弧形,小小的、曲曲的,如一钩新月、似一弯初弓,规则不失活泼,令人感到格外的妩媚可爱。桥面两侧,均有石栏。石栏上简单的雕刻,似乎是不经意地雕上,看起来却又那么精致。桥面上有低浅的石阶,一级一级富有节奏。双桥桥洞的一方一圆更是富有动感。一个是曲线美,一个是直线美。一个轻盈,一个稳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意林故事
路曲心直
在一座寺庙中有一个小和尚,他从小就在这里出家了,每天清晨,他要去担水、扫地,做过早课后还要去寺后的市镇上购买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回来后,还要干一些杂活,晚上还要读经到深夜。就这样,晨钟暮鼓中,十年过去了。
一天,小和尚稍有闲暇,便和其他小和尚聊天,发现别人过得都很清闲,只有他一人忙忙碌碌。他发现,虽然别的小和尚也会被派下山购物,但他们去的是山前的市镇,路途平坦距离也近。而十年来方丈一直让他去寺后的市镇,要翻越两座山,道路崎岖难行,回来时肩上还多了很重的物品。于是小和尚不解地去问方丈:“为什么别人都比我自在呢?没有人强迫他们干活读经,而我却要干个不停呢?”方丈只是低吟了一声佛号,微笑不语。
第二天中午,当小和尚扛着一袋米从后山走来时,发现方丈正在后门旁等着他。方丈把他带到寺的前门,坐在那里。直到太阳下山,才见到几个小和尚说说笑笑地回来。方丈问他们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小和尚们面面相觑:“十年了,每天都是这样啊,看看风景,说说话,就到这时候了。”方丈又问身旁侍立的小和尚:“寺后的市镇那么远,道路又不好走,你又扛了那么重的东西,为什么比他们回来得早呢?”小和尚说:“我每天在路上都想着早去早回,由于肩上的东西重,我才更小心地走,所以反而走得稳走得快。十年了,我已养成了习惯,心里只有目标,没有道路了。”方丈闻言大笑:“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标上了。只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炼一个人的心志啊!”
这个小和尚,就是后来着名的玄奘法师。在西去的途中,虽水阻山隔,艰险重重,他的心却一直闪耀着执着之光。
超级思维
一个刚退休的老人回到老家——在一个小城买了一座房子住下来,想在那儿安静地打发自己的晚年,写些回忆录。
刚开始的几个星期,一切都很好,安静的环境对老人的精神和写作很有益,但有一天,三个半大不小的男孩子放学后开始来这里玩,他们把几只破垃圾桶踢来踢去,玩得不亦乐乎。
老人受不了这些噪音,于是出去跟年轻人谈判。“你们玩得真开心,”他说,“我很喜欢看你们踢桶玩,如果你们每天来玩,我给你们三人每天每人一块钱。”三个小青年很高兴,更加起劲地表演他们的足下功夫。过了三天,老人忧愁地说:“通货膨胀使我的收入减少了一半,从明天起,我只能给你们5毛钱。”
小青年们很不开心,但还是答应了这个条件。每天下午放学后,继续去进行表演。一个星期后,老人愁眉苦脸地对他们说:“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汇款,对不起,每天只能给你们两毛了。”
“两毛钱?”一个小青年脸色发青,“我们才不会为了区区两毛钱浪费宝贵时间为你表演呢,不干了。”
从此以后,老人又过上了安静的日子。老人退休前是一家单位的工会主席。
工资福利是刚性的,只可涨不可跌,加之年轻人的逆反心理,老工会主席巧妙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如若不是这样拐弯抹角,而直言相斥,毛孩子们则会更加调皮难缠。
奖金问题
多年来蒸蒸日上的公司,今年的盈余竟大幅滑落。这绝不能怪员工,因为大家为公司拼命的情况,丝毫不比往年差,甚至可以说,由于人人意识到经济的不景气,干得比以前更卖力。这也就愈发加重了董事长心头的负担,因为马上要过年,照往例,年终奖金最少加发两个月,多的时候,甚至再加倍。今年可惨了,算来算去,顶多只能给一个月的奖金。“让多年来被惯坏了的员工知道,士气真不知要怎样滑落!”
董事长忧心地对总经理说:“许多员工都以为最少加两个月,恐怕飞机票、新家具都订好了,只等拿奖金就出去度假或付账单呢!”总经理也愁眉苦脸了:“好像给孩子糖吃,每次都抓一大把,现在突然改成两颗,小孩一定会吵。”“对了!”董事长突然触动灵机:“你倒使我想起小时候到店里买糖,总喜欢找同一个店员,因为别的店员都先抓一大把,拿去秤,再一颗一颗往回扣。那个比较可爱的店员,则每次都抓不足重量,然后一颗一颗往上加。说实在话最后拿到的糖没什么差异。但我就是喜欢后者。”
没过两天,公司突然传来小道消息——
“由于营业不佳,年底要裁员。”顿时人心惶惶了。每个人都在猜,会不会是自己。最基层的员工想:“一定由下面杀起。”上面的主管则想:“我的薪水最高,只怕从我开刀!”
但是,接着总经理就做了宣布:“公司虽然艰苦,但大家同一条船,再怎么危险,也不愿牺牲共患难的同事,只是年终奖金,绝不可能发了。”听说不裁员,人人都放下心头上的一块大石头,那不致卷铺盖的窃喜,早压过了没有年终奖金的失落。
眼看除夕将至,人人都做了过个穷年的打算,彼此约好拜年不送礼,以共度时艰。突然,董事长召集各单位主管紧急会议。看主管们匆匆上楼,员工们面面相觑,心里都有点儿七上八下:“难道又变了卦?”是变了卦!没几分钟,主管们纷纷冲进自己的单位,兴奋地高喊着:“有了!有了!还是有年终奖金,整整一个月,马上发下来,让大家过个好年!”
整个公司大楼,爆发出一片欢呼,连坐在顶楼的董事长,都感觉到了地板的震动……
绕道
我曾经看见一个老人在寒风凛冽中蹚过一条河。老人在河边把自己脱得一丝不挂,然后顶着衣服一步一步走下水去。我喊住老人,我说上游有桥,老人说晓得;我说下游有渡,老人也说晓得。但老人没有回来,他一步一步离我远去,在呼啸的寒风中走向对岸。
在老人之前和老人之后,有无数年轻人也要过河,但在河边他们停下了。他们问我附近有桥吗,我说上游10公里有桥,下游10公里有渡。年轻人听了,立即离开河边,或上或下绕道而去。有一个人,或许嫌路太远,没走,他脱了鞋,一步步走进水中,但当冰凉的河水没过膝盖时,那人停住了。继而,又一步一步走上岸来,穿好鞋离开河边也绕道而去。
生命经不起消耗,那些年轻人,他们在绕道10次、20次或者100次、1000次之后,他们会发现自己也老了。
我无意劝人蹚水过河,但生命,不管什么人都应该珍惜。
“绕道”有时确实也是解决困难的一种办法。问题是生命是有限的,而且习惯了“绕道”的人,在绕不过去的时候就只能停滞不前了。
直线与曲线
小田总爱许久凝视着他的作品,却不轻易修改。我不太习惯与他共处一个画室。我不喜欢头发板直的男生,小田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井上雄彦笔下的仙道彰。
小田的画很另类,笔法很凌乱,是那种不修边幅的。他擅长用直线勾绘,很少用圆润细腻的曲线。当我问他为什么把蒙娜丽莎的头发画成直直的长碎发时,他头也不抬地回答:“我喜欢直线美。”
高考结束后,我去画室整理画具。奇怪的是在大堆大堆的人群中竟没有看见小田。这时美术老师把我叫出了画室。“小田的事你知道了吗?去市医院看看他吧!”“嗯?”我愕然。
医院里到处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我一路跌跌撞撞地穿过几个门诊大厅,来到一间病房门前,推开了病房门。
这是间单人病房。房间收拾得干净利落。小田半躺在病床上,样子瘦了很多,以往直挺的头发所剩无几。小田看到我很兴奋,招呼我坐下。“我在化疗,现在这里快要荒芜了。”小田摸着脑袋说。“会长出来的。那时可别再留那种怪怪的发型了。”
沉默。
“我现在才发现,曲线也是那么的美丽!就像那台监听器里的线条,时高时低,多么富有生命力。”小田没有看着我,而是将头扭向窗外。我说不出什么话来,呆呆地坐在那里。眼睛有些酸胀。
临走时,小田送我一幅很抽象的画:一道明亮的直线夹杂着几条曲线。
第二天,我剪掉了多年的波浪发,改留了直直的长碎发。
应用与创新
学会弯曲
对于压力与困难,尽可能承受,在承受不了时,学会弯曲一下,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个道理祖先已用文字告诉了我们:当困难是“凸”时,不妨忍耐一下,避避它的“凸”峰,或许成功率会更高些,那么“凹”也就诞生了。“凹”是我们处理“凸”问题的好方法。
因此,不能弯的树不是好树,不会曲的人终难成就大事业。弯曲不是倒下和害怕,而是人生的一门艺术。
起床穿衣、信任别人是人生的哲学;相信自己、学会弯曲是人生的艺术。只有既懂哲学,又懂艺术的人,才是一个完善的人。
道路与人生
知天命之年学会了开车,方知人生之道与行车之理全然相同,驾车行路与人生行路有惊人一致的哲学道理。
道路总是坎坷曲折,人生不会一马平川。烂道与好道各练其能,开车上高速路之前,大多要经那陈久失修的烂道、弯道、窄道和管制不好的乱道。人生想上高速路,大凡30岁前都得走些烂路、暗路,都得爬坡上坎转急弯、大弯以四处寻路。初学驾驶,师傅一般要求先开烂路,再上大路。恰因走过烂路,技能方才纯熟,驶上平路正道,便会如鱼得水。人生若先难后顺算是幸运,若先顺后难、先甜后苦才是真正的灾难。
弯路与直路各通罗马,好路堵车,欲速不达;弯路畅通,如龟胜兔。人生有时要绕些弯路,迂回曲折反而能更快到达目的地,关键是遇堵要准确判断局势当机立断改道,犹豫不决只会陷入进退两难之境。
快道慢道要因人而异。人贵有自知之明,车况好,技能熟稔,精力旺盛者,自可选择快车道或超车道,反之应自觉行走慢车道,不要想一人占着好道走到底,长久压着别人会招惹祸患。你若一路狂奔陷入疲惫,一定要明智地让出快道,当后车超你而去,你不能耿耿于怀,心理不平衡会酿出车祸。人生行路,奥妙万千。
【精彩例文】1:
宁折不弯方为人中豪杰
粗壮高大的红松,昂首挺胸;矮小如虬的雪松,俯首哆嗦。红松,有火热的外貌,热情的心境,而雪松,却只有那苍白的皮肤,冷漠忍受的不振之风。
翻开历史的画卷,有多少豪杰志士,宁折不弯,就有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北方寒风凛冽,一望无际的荒野上,有一个这样的人,他每天挺胸昂首,手上紧紧地握着一个符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符节上的装饰已被岁月的流光冲刷去了,而他还是站在那儿,远眺南方中原大地,怀念着他的故土;他曾被劝降,他曾被逼降,但他宁死不屈,在那个荒野上,食草饮雪;他忍受着各种屈辱,无奈地服从那个荒诞的命令:“公羊生下羊羔,你就可以归国!”他凭着一个信念,坚持;他凭着一个符节,爱国;他凭着一个身份,汉朝官员,使他忍受屈辱,十多年后,宁折不弯的他最终光荣归国,成为后世传颂的人物。
他是谁?他是爱国主义者苏武。他有如荒野上的一棵红松,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永不屈服,宁折不弯。
红松挺拔于高山上,那里寒泠,险峻;但他仍能挺拔,只因它有宁折不弯的精神。
再次回首,我们不难发现,巾帼英雄的英姿飒爽,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她带领军队,冲锋,陷阵;敌军的到来,她更为激动,激昂的热血使战士们士气高涨,一次一次地战胜敌军,一场一场的战斗大捷,战士们都封她为圣女;一处一处的伤口,一条一条的刀伤,战士们以她为榜样。然而,在敌军的呐喊声中,她被捉了,被绑在十字架上,在她脚下,柴草如山,敌人手执火把,准备着。但可恶的敌人在行刑前对她和她的部下进行辱骂,皮鞭的抽打……但她仍然昂望,泰然自若,宁折不弯的她在熊熊大火中牺牲,但她见到了真理——也是她的信念——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
她是谁?她是英法战争中的巾帼英雄——圣女贞德。她,有如高山宁折不屈的红松,站在火堆上,怒视敌人,憧憬着和平。她凭着战胜敌人,争取和平的信念,成为一代女英雄,女豪杰!
人生虽有百味,但只要我们有着桑兰的不屈,海伦·凯勒的勇敢,和奥斯特洛斯基的坚强,寒风凛冽的高山,白雪皑皑的冰封天地我们也不怕;只要有红松的宁折不弯,坚韧不拔,再大的困难也不怕。
请相信,宁折不弯方为人中之杰。
【点评】这是一篇规范的考场应试作文。开篇即提出“宁折不弯方为人中之杰”的观点,鲜明而有力。论述部分运用了“苏武”与“圣女贞德”的事例,一中一外,一男一女,充分证明观点。语言流畅,句式上有变化,中间过渡自然。在用例后不忘扣题进行抒情。结尾干净利索。思考的深度略为不够,缺乏独特而具有个性的解读。
【失败例文】:
宁折不弯的红松
在加拿大魁北克的山上,在这样一个遥远的国度里,红松虽少,却株株笔直高大,是因为他们宁折不弯;雪松虽多,却普遍矮小,是因为他们宁弯不折。人应该像红松那样不屈不挠。(点评:材料引入,开门见山,摆明观点,虽然普通,但很明确。不足之处是观点表述不全面,不太准确。“不屈不挠”与题目中的“宁折不弯”不照应,可改为“宁死不屈”。)
时间回到一千多年前,苏武持着国家交托给他的旌节,把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看得一文不值,把那段不起眼的旌节化为一段不朽的历史。他拉着羊群在大漠黄河中且行且歌,把忠诚于祖国的信念铭记于心,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个不屈的象征。正是因为他有着“宁折不屈”的红松精神,才让他为后世所颂扬。(点评:语言表达较好,但有些地方不太合情理,更重要的是只强调了“不屈”,而忽略了“宁死”。因此,陈述事例时可以强调苏武自杀和北海牧羊都不投降的情节。还可以深入分析:苏武宁死不屈的原因是什么?)
时光不断流逝,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宋代的东坡居士。“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他对人生的态度,面对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漩涡的挣扎,他选择了不屈不挠,他选择了“竹杖芒鞋轻胜马”。(点评:这个事例主要体现了苏轼面对打击持坦然豁达的态度,而非“宁死不屈”的精神,所以建议换用屈原为坚持气节和理想不愿同流合污而投江自尽的例子。)
清代的文天祥,面对战败的耻辱与被俘虏的现实,他果断地选择了对国家的忠诚,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展示了他对敌人的不屈。是的,大丈夫生当不屈,死又何惧?(点评:这个例子用得恰当。但最好强调文天祥对敌人的宁死不屈是指他宁死不投降。)
古往今来,不屈不挠的红松精神不乏典型的例子,林则徐就很好地诠释了这种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诚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有难,是不应该去国家苟且偷安的。因此,他不惧恶势力,从此,“虎门销烟”事件载入史册。(点评:这个例子不太好,建议另外换一个。)
外国人也是有着红松精神的。居里夫人发现镭元素,马克思着成《资本论》,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保尔·柯察金对生活困难的不屈,都无不向我们展示着红松精神。(点评:这三个外国人的事例都只是强调他们对困难的态度,与观点“宁死不屈”有较大距离。建议更换。)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大到国家大事,小到生活中琐碎之事,不屈不挠的精神都有所体现。当我们成绩不如人意时,是不屈的红松精神支撑着我们奋发;当我们在人生旅途中遇到挫折时,也是红松精神促使我们图强。
人,真的该有宁折不弯的红松精神。(点评:结尾两段总结上文,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但不足之处仍是只强调了“不屈”,而忽略了“宁死”。)
【点评】:文章审题较准确,材料丰富,结构完整。但没能扣紧红松“宁折不弯”的特点把观点贯穿始终,部分材料使用不够恰当,构思不够精巧,思维的深刻性不足。
【精彩例文】2:
宁折不弯的红松
在遥远的加拿大的魁北克的山上,红松虽少,却株株笔直高大,是因为他们宁折不弯;雪松虽多,却普遍矮小,是因为他们宁弯不折。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成就两种不同的人生。但我认为,做人就是要像红松一样,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要宁死不屈。
古往今来,不屈不挠的红松精神不乏典型的例子。
时空折转,我们来到汩罗江边。一个瘦弱的身躯在江边徘徊。他就是楚国大夫屈原。为什么“世人皆醉”只有他独醒,为什么他就是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和那些奸臣叛国者一样,把理想的花朵埋没。因为,他也有着红松“宁折不弯”的品质,宁死也不放弃自己的理想,自己高洁的身躯。浩浩江水,可以洗濯双脚,洗净世间一切的污垢。屈原,毅然抱着石头沉入江水中,让自己的清白永留人间。红松“宁折不弯”的精神,在那一瞬间,化成了永恒。
时间回到一千多年前,苏武持着国家交托给他的旌节,把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看得一文不值,把那段不起眼的旌节化为一段不朽的历史。他拉着羊群在大漠黄河中且行且歌,把忠诚于祖国的信念铭记于心,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个不屈的象征。即使是面对死亡,他也始终双手紧握节杖,没有让自己高大的身躯倒伏在大漠漫漫的黄沙中。是什么在支持着他,支持着这个充满力量的身躯呢?是那“宁折不屈”的红松精神。对,就是这“宁死”也“弯曲”的红松精神,才让他为后世所颂扬。
清代的文天祥,面对战败的耻辱与被俘虏的现实,他果断地选择了对国家的忠诚,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展示了他对敌人的不屈。他像红松一样,傲然挺立在寒风中,宁断头,也不弯下腰。是的,大丈夫生当不屈,死又何惧?
不仅是中国人有着“宁折不弯”的精神,放眼神州之外,我们也可以看见有着红松般身躯的外国人。
圣女贞德面对死亡,毫不退却,宁愿在熊熊的烈火中化成美丽的天使,也决不向敌人低头。布鲁诺面对死亡,面对教会的死刑,他没有屈服,因为他相信真理,他在自己的“坚持”中,也走向了熊熊的烈火。……这一个又一个不屈的身躯,都无不向我们展示着红松精神。
生活是曲折而艰辛的,但无论面对着什么的困难,我们都不能没有自己的“坚持”。山上的红松,虽然数量少,但它却以伟岸的身躯,成为山上独特的风景。
人,真的该有宁折不弯的红松精神。
【深海网作文频道https://www.shenhai5.com/zuowen】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ezw/188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