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高二化学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 、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 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 、CaCl2(混和物) 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 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 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甘油、丙三醇 :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 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 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 蚁酸:甲酸 HCOOH
葡萄糖:C6H12O6 果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1 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 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二、 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Fe2+——浅绿色 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 Fe3+——黄色 Fe (OH)3——红褐色沉淀 Fe (SCN)3——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 Fe (NH4)2(SO4)2——淡蓝绿色 Fe2O3——红棕色粉末 FeS——黑色固体
2+
铜:单质是紫红色 Cu——蓝色 CuO——黑色 Cu2O——红色 CuSO4(无水)—白色
CuSO4·5H2O——蓝色 Cu2 (OH)2CO3 —绿色 Cu(OH)2——蓝色 [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 、BaCO3 、Ag2CO3 、CaCO3 、AgCl 、 Mg (OH)2 、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 白色絮状沉淀 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 F2——淡黄绿色气体 Br2——深红棕色液体 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 KMnO4–——紫色 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 Ag3PO4—黄色沉淀 S—黄色固体 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 O3—淡蓝色气体 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C) 品红溶液——红色 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 NO2——红棕色气体 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 现象:
1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3、HF腐蚀玻璃:4HF + SiO2 = SiF4 + 2H2O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8、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H2——淡蓝色火焰 H2S——淡蓝色火焰
CO——蓝色火焰 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 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红褐色[Fe(OH)3] 19.特征反应现象:白色沉淀[Fe(OH)2]−−
20.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22.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 蓝色[Cu(OH)2] 黄色(AgI、Ag3PO4) 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空气
++
四、 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3阴极(夺电子的能力):Au3+ >Ag+>Hg2+ >Cu2+ >Pb2+ >Fa2+ >Zn2+ >H+ >Al3+>Mg2+ >Na+ >Ca2+ >K+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 >I- >Br– >Cl- >OH- >含氧酸根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 3 CO32- + 2Al3+ + 3H2O = 2Al(OH)3↓ + 3CO2↑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2)配平。
例:电解KCl溶液:2KCl + 2H2O == H2↑+ Cl2↑+ 2KOH 配平:2KCl + 2H2O == H2↑+ Cl2↑+ 2KOH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 2H2O 试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写出二个半反应: Pb –2e- → PbSO4 PbO2 +2e- → PbSO4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 应为: 负极:Pb + SO42- -2e- = PbSO4 正极: PbO2 + 4H+ + SO42- +2e- = PbSO4 + 2H2O
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
为: 阴极:PbSO4 +2e = Pb + SO4 阳极:PbSO4 + 2H2O -2e- = PbO2 + 4H + SO4
2
-2-+
2-
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 和估算法。(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 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8、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9、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 Si、SiC 、SiO2=和金刚石。 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 金刚石 > SiC > Si (因为原子半径:Si> C> O). 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11、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 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12、氧化性:MnO4- >Cl2 >Br2 >Fe3+ >I2 >S=4(+4价的S) 例: I2 +SO2 + H2O = H2SO4 + 2HI
13、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 、NH3 、HF、CH3CH2OH 。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
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16、离子是否共存:(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
反应;(4)是否生成络离子[Fe(SCN)2、Fe(SCN)3、Ag(NH3)+、[Cu(NH3)4]2+ 等];(5)是否发生双水解。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
18、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 (-38.9C),;熔点最高的是W(钨3410c);密度最小(常见)的是K;密度最大(常见)是Pt。
19、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0、有机酸酸性的强弱:乙二酸 >甲酸 >苯甲酸 >乙酸 >碳酸 >苯酚 >HCO3
21、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例: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则可用水。 2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2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CS2(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 2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酰铵(HCNH2O)、葡萄溏、果糖、麦芽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也可同Cu(OH)2反应) 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 —— 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 HCHO —— 4Ag ↓ + H2CO3 反应式为:HCHO +4[Ag(NH3)2]OH = (NH4)2CO3 + 4Ag↓ + 6NH3 ↑+ 2H2O 26、胶体的聚沉方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3)加热。
常见的胶体: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27、污染大气气体:SO2、CO、NO2、NO,其中SO2、NO2形成酸雨。
28、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
29、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30、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地面淡水总量不到总水量的1%。当今世界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石油主要含C、H地元素。
31、生铁的含C量在:2%——4.3% 钢的含C量在:0.03%——2% 。粗盐:是NaCl中含有MgCl2和 CaCl2,因为MgCl2吸水,所以粗盐易潮解。浓HNO3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固体NaOH在空气中易吸水形成溶液。 32、气体溶解度: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
3
。
–
五、无机反应中的特征反应
1.与碱反应产生气体
⎧Al、Si−OH−−→H2↑
⎪⎪
单质⎨2Al+2NaOH+2H2O=2NaAlO2+3H2↑(1)
⎪
Si+2NaOH+H2O=Na2SiO3+2H2↑⎪⎩+
碱
(2)铵盐:NH4−−→NH3↑+H2O
–
2.与酸反应产生气体
⎧⎧−HCl−→−H2↑
⎪⎪浓HSO
4−→SO2↑⎪金属⎨−−2−
⎪⎪HNO3
−−−→NO2↑、NO↑⎪⎩
⎪浓H2SO4(1) ⎧⎧单质−→SO2↑、CO2↑⎨⎪−−−
C⎪⎨浓HNO⎪ 3⎪⎪⎩−−−→NO2↑、CO2↑⎪
⎪非金属⎨浓H2SO4
−→SO2↑⎪⎧⎪−−−⎪
S⎪⎨浓HNO3
⎪
⎩−−−→SO2↑、NO2↑⎩⎪⎩
+
⎧CO2-(HCO-)−H−→CO2↑33
⎪
+⎪2-H-
(2)化合物⎨S(HS)−−→H2S↑
⎪+ H2–SOHSO−−→SO2↑⎪3(3)⎩
3.Na2S2O3与酸反应既产生沉淀又产生气体: S2O3+2H=S↓+SO2↑+H2O
4.与水反应产生气体
⎧⎪2Na+2H2O=2NaOH+H2↑(1)单质 ⎨
⎪⎩2F2+2H2O=4HF+O2↑
2-+
⎧2Na2O2+2H2O=4NaOH+O2↑⎪
⎪Mg3N2+3H2O=3Mg(OH)2↓+2NH3↑
(2)化合物 ⎨
⎪Al2S3+6H2O=2Al(OH)3↓+3H2S↑
⎪
⎩CaC2+2H2O=Ca(OH)2+C2H2↑
5.强烈双水解
H2O2–
⎧CO3HCO3−−−→CO2↑+Al(OH)3↓⎪2-
H2O3+-
Al与⎨SHS−−−→H2S↑+Al(OH)3↓
⎪H2O-AlO−−−→Al(OH)3↓2⎩
()
()
6.既能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7.与Na2O2反应
(1)单质:Al (2)化合物:Al2O3、Al(OH)3、弱酸弱碱盐、弱酸的酸式盐、氨基酸。
CO2
⎧−O2↑+Na2CO3⎪−−→⎨HO
2
⎪−→O2↑+NaOH⎩−−
4
8.2FeCl3+H2S=2FeCl2+S↓+2HCl 9.电解 ⎧H2O−电解−→−H2↑+O2↑
⎪⎪ 电解
−Al+O2↑⎨Al2O3(熔融)−−→⎪电解
NaCl溶液−−→−NaOH+Cl2↑+H2↑⎪⎩
–
高温
10.铝热反应:Al+金属氧化物−−−→金属+Al2O3 11. Al Al(OH)3 AlO212.归中反应:2H2S+SO2=3S+2H2O
催化剂
3+
4NH3+6NO−−−→4N2+6H2O
⎧1.金属+盐→金属+盐
13.置换反应:(1)金属→金属 ⎨
H或H2O
⎧−−−−→H2↑⎪活泼金属(Na、Mg、Fe)
(2)金属→非金属 ⎨点燃
⎪2Mg+CO2−−−→2MgO+C⎩ ⎧2F2+2H2O=4HF+O2↑⎪高温 −→Si+2CO⎪2C+SiO2−−
(3)非金属→非金属 ⎨高温
−→CO+H2⎪C+H2O−−
⎪
⎩Cl2(Br2、I2)+H2S=S+2HCl(HBr、HI)
高温
⎧−→金属+H2O⎪H2+金属氧化物−−
(4)非金属→金属 ⎨
高温
⎪C+金属氧化物−−−→金属+CO2⎩
⎩2.铝热反应
+
14、一些特殊的反应类型:
⑪ 化合物+化合物+化合物 如:Cl2+H2O、H2S+O2、、NH3+O2、CH4+O2、Cl2+FeBr2 ⑫ 化合物+化合物+单质NH3+NO、H2S+SO2 、Na2O2+H2O、NaH+H2O、 Na2O2+CO2、CO+H2O
⑬ 化合物+化合物PCl3+Cl2 、Na2SO3+O2 、FeCl3+Fe 、FeCl2+Cl2、CO+O2、Na2O+O2 14.三角转化:
15.受热分解产生2种或3种气体的反应:
∆
⎧NH4HCO3[(NH4)2CO3]−−→NH3↑+CO2↑+H2O
⎪∆
(1)铵盐 ⎨NH4HSO3[(NH4)2SO3]−−→NH3↑+SO2↑+H2O
⎪∆
NHHS[(NH)S]−−→NH3↑+H2S↑442⎩
∆
⎧−→2CuO+4NO2↑+O2↑⎪2Cu(NO3)2−
(2)硝酸盐 ⎨
⎪−→2Ag+2NO2↑+O2↑⎩2 AgNO3−16.特征网络:
−→D(酸或碱) (1)A−−→B−−→C−−
−−→NO−−→NO①NH(气体)3
O2
O2
O2
O2
2
2
−−−→HNO3
∆
O2O2H2O
HO
−→H2SO4 ②H2S(气体)−−→SO2−−→SO3−−
H2O
③C(固体)−−→CO−−→CO
O2
O2
O2O2
2
2−−−→H2CO3
HO
−→NaOH ④Na(固体)−−→Na2O−−→Na2O2−−
H2O
强酸
⎧−→气体B⎪−−
(2)A— ⎨强碱
⎪−→气体C ⎩−−高二化学知识点
5
第二篇 高二化学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家教 1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
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家教 2
二基本知识、理论:
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质
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 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
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 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
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
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
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
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80
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 -1,氟-1,溴为-1)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5、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家教 3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 、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6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
说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家教 4
1、化合反应:(1)定义:多变一(2)基本形式:A+B=AB 2C+O2=====2CO 2CO+O2=====2CO2 CO2+C=====2CO CO2+H2O==H2CO3 一、化合反应;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4、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 2CuO现象:铜丝变黑。
6、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7、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8、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9、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现象:A、在纯的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
(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0、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1、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12、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 高温 2CO(是吸热的反应)
2、分解反应:(1)定义:一变多 (2)基本形式:AB=A+B
家教
5 2HgO===2Hg+O2
第三篇 高二化学知识点
《高二化学学业水平知识点整理》
高二化学学业水平知识点整理(冲刺复习讲义)
必修一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取用药品的注意事项
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
节约药品,严格按要求量取。若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1 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剩余的药品一般不放回,也不乱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容器内(并非所有药品都不能放回原容器,如钠﹑金等)。
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里,液体盛放在细口瓶里,见光分解的放在棕色试剂瓶里。 托盘天平精确到0.1g,量筒精确到0.1mL。 2﹑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
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用漏斗加)。 熄灭酒精灯用灯帽。
酒精灯里的酒精洒出着火,用抹布盖灭。 3﹑加热的注意事项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需垫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
加热前应将仪器外壁的水擦干,烧的很热的仪器不能用水立即冲洗。 4﹑其它注意事项
点燃可燃气体前要验纯。
制备有毒气体要在通风厨中进行,还要进行尾气处理。
若用加热法制气体,排水法收集时,为防止倒吸,结束时要先移走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在尾气处理中,吸收一些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气体(如氨气),也要防倒吸(常见防倒吸装置有:倒立漏斗式,安全瓶式等)。
5﹑实验事故处理方法
酒精等易燃物小面积着火应迅速用湿抹布盖灭,钠﹑磷着火用细沙盖灭,更大火情拨打119。
眼睛的化学灼伤,应用大量水冲洗,边冲边眨眼。若为碱灼伤再用20%硼酸溶液淋洗,若为酸灼伤再用3%碳酸氢钠溶液淋洗。
误食重金属盐,应立即服用蛋清或牛奶(如氯化钡中毒)。 汞洒落后,应洒上硫粉,并打开风扇通风。
浓酸﹑浓碱沾到皮肤上,应先用抹布擦,再用大量水冲洗。 熟悉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书P4)。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 提纯:除去杂质,留下需要的组分。 1﹑过滤和蒸发 粗盐提纯:溶解
过滤:(一贴﹑二低﹑三靠)主要用于不溶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蒸发:用于可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2﹑蒸馏和萃取
蒸馏:利用互溶的液态混合物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分离组分或除去易挥发﹑难挥发的杂质。 蒸馏水的制备实验(P8)
萃取: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容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将溶质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中的方法。
碘水的萃取实验(P9)步骤:检漏,装液,振荡,静置,分液 三﹑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n):表示物质含指定粒子多少的物理量。 注:专有名词,表示微观粒子。 ..
12..中所含碳原子数为1mol 单位:摩尔(mol),简称为摩。规定0.012kg.......C.
阿伏加德罗常数 NA =6.02×10mol 计算公式:n=N/ NA
第- 1 -页·共22页
23-1高二化学知识点
2﹑摩尔质量(M):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单位:g/mol 或 g﹒mol-1 计算公式:M=m/n 四﹑气体摩尔体积
1﹑物质体积大小取决于:物质的量、微粒的大小、微粒的距离。 气体体积大小的决定因素:物质的量、微粒的距离。
固体、液体体积大小的决定因素:物质的量、微粒的大小。 2﹑气体摩尔体积(Vm):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单位:L/mol 或 L﹒mol-1
标况下Vm=22.4 L﹒mol-1 , 常温常压下Vm=24.8L﹒mol-1 计算公式: Vm=V/n
3﹑等温等压下,物质的量相等的气体它们的体积相等。 4﹑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m(总)/n(总) 五﹑物质的量浓度(cB) 1﹑物质的量浓度(cB):表示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单位:mol / L 或 mol﹒L -1 计算公式:cB=nB/V 或 c=1000ρ BB.........w/M...
六﹑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仪器:容量瓶-长颈梨形平底玻璃瓶
规格:100mL﹑250mL﹑500mL﹑1000mL等。
使用:不可用于固体溶解﹑浓溶液稀释或反应容器,使用前需先检漏。 2﹑配制步骤:
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释),转移,洗涤(2-3次),定容,摇匀 3﹑误差分析
第- 2 -页·共22页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容纳分散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 (2)胶体
①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在1—100nm之间 ②胶体的分类:
按分散质分类:分子胶体(如蛋白质胶体、淀粉胶体) 胶体粒子(如氢氧化铁胶体) ③胶体的性质:
光学性质——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 二﹑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可(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 ....
常见电解质有:酸、碱、盐 、水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常见非电解质有:蔗糖、乙醇、CO、CO2等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常见强电解质有:强酸、强碱、大部分盐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
常见弱电解质有:弱酸、弱碱、水 三、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1﹑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写
拆(强酸、强碱、可溶性的盐需要拆,其余都不拆)
删
查(三大守恒:质量、电荷、得失电子守恒) 2
1﹑氧化还原反应三大定义
综述定义: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特征定义: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定义: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氧化剂(有氧化性)→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被还原→化合价降低→还原产物 还原剂(有还原性)→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被氧化→化合价升高→氧化产物 3﹑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情况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表示电子得失的结果(涉及到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
失2×e,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4 -1 +2 0
△
第- 3 -页·共22页
MnO2 + 4HCl = MnCl2 + Cl2↑ + 2H2O
得2×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
注:(1)双箭号(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
(2)箭号起、止所指为同一种元素(化合价要发生变化); (3)标出得与失电子及总数(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2)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况
注:(1)单箭号(在反应物之间);
(2)箭号起点为被氧化(失电子)元素,终点为被还原(得电子)元素; (3)只标转移电子总数,不标得与失(得失电子数相等)。 ..五﹑氧化还原方反应程式的配平
配平步骤:先标价,列变价,求倍数(最小公倍数),配系数,查相等(三大守恒)
注:三大守恒:质量守恒,化合价升降守恒(即电子得失守恒),电荷守恒
如: 3 Cl2 + 8 NH3 = 6 NH4Cl + N2
↓1×2×3 ↑3×1×2
六﹑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判断
1﹑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氧化性: 氧化剂 > 氧化产物 还原性: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2﹑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减弱,对应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增强 3﹑据置换反应: 4﹑据化合价:
最高价——只具氧化性
同种元素 最低价——只具还原性
中间价——兼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注意:(1)含有同一种元素的高价化合物与低价化合物,当有中间价态时,才有可能反应;若无中间价
态,肯定不反应,且反应时,元素化合价不发生交叉。
(2)一种还原剂同时和几种氧化剂相遇,氧化性最强的氧化剂优先发生反应;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优先发生反应。
(3)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后就越难得电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后就越难失电子;难失电子的物质不一定易得电子,难得电子的物质不一定易失电子。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钠和钠的化合物
1、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 、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热、电的良导体,质油)、熔点低(低于水的沸点)
2、钠的核外电子排布: 还原性 。 NaCl形式存在。
工业制钠: 3、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及解释:
①浮:(说明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小 )②熔:(说明钠的熔点 低 ;放热反应) ③游:(说明有气体产生) ④嘶:(说明有气体产生) ⑤红: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说明生成的溶液呈 碱 性)。
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H2↑
第- 4 -页·共22页
电解
2NaCl 2Na + Cl2↑
离子方程式为 2Na+2H2O=2Na++2OH-+H2↑
4、钠与氧气反应:常温 4Na+O2=2Na2O ,点燃或加热 2Na+O2Na2O2 (淡黄色固体) 。 5、与酸的反应 2Na + 2HCl = 2NaCl + H2↑;2Na + 2H+ = 2Na++ H2↑ 6、与盐
溶液
反应:
钠不
能置换出溶液中的金属,
钠是
直接
与水反应。反应后的碱再与溶液中的其高二化学知识点
他物质反应。如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式:2Na + CuSO4 + 2H2O = Cu(OH)2 ↓+ Na2SO4 + H2 ↑。 7、钠的保存:煤油中或石蜡油中。 8
9第- 5 -页·共22页
第四篇 高二化学知识点
《高二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知识点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性质)
第五章 烃
第一节 甲烷
一、甲烷的分子结构
1、甲烷:CH4,空间正四面体,键角109º28′,非极性分子 电子式:
天然气,沼气,坑气的主要成份是CH4
2、甲烷化学性质:
+①稳定性:常温下不与溴水、强酸、强碱、KMnO4(H)等反应。
点燃 ②可燃性:CH4+2O2−−−→CO2+2H2O(火焰呈蓝色,作燃料)
③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取代反应。CH4在光照条件下与纯Cl2发生取代反应为:
CH4+Cl2−−→CH3Cl+HCl(CH3Cl一氯甲烷,不溶于水的气体)
CH3Cl+Cl2−−→CH2Cl2+HCl(CH2Cl2二氯甲烷,不溶于水) 光光
→ CHCl3+HCl(CHCl3三氯甲烷,俗名氯仿,不溶于水,有机溶剂) CH2Cl2+Cl2 −−光
→ CCl4+HCl(CCl4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不溶于水,有机溶剂) CHCl3+Cl2 −−光
−→ C+2H2(制炭墨) ④高温分解:CH4 −−
第二节 烷烃
一、烷烃
1、烷烃:碳原子间以单键结合成链状,碳原子剩余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的烃称为烷烃(也叫饱和链烃)
2、烷烃通式:CnH2n+2(n≥1)
3、烷烃物理通性:
①状态:C1-C4的烷烃常温为气态,C5-C11液态,C数>11为固态
②熔沸点:C原子数越多, 熔沸点越高。
C原子数相同时,支键越多, 熔沸点越低。
③水溶性: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4、烷烃的命名
原则:
①找主链——C数最多,支链最多的碳链
②编号码——离最简单支链最近的一端编号,且支链位次之和最小
③写名称:支链位次—支链数目—支链名称某烷
5、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特点:①结构相似,通式相同,分子式不同
②化学性质相似
③官能团类别和数目相同
6、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不同的结构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特点:(1)分子式相同(化学组成元素及原子数目,相对分子质量均同);(2)结构不同
类别: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
碳链异构书写原则: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支链位置由中心到边上,多个支链排布由对到邻到间,碳均满足四键
二、烷烃的化学性质(同CH4)
①稳定性 n+1点燃②燃烧:CH)O2−−−→nCO2+(n+1)H2O n2n+2+(n+2
③取代反应 ④高温分解
(8)环烷烃:C原子间以单键形成环状,C原子上剩余价键与H结合的烃叫环烷烃。
(9)环烷烃通式CnH2n(n≥3)
(10)环烷烃化学性质:(1)燃烧(2)取代反应
高温
第三节 乙烯 烯烃
一、不饱和烃
概念:烃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碳原子所结合氢原子数少于饱和链烃里的氢原子数,叫做不饱和烃。
二、乙烯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C2H4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2=CH2
乙烯分子中的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上。
三、乙烯的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溶解性 溶沸点 密度
(通常)
无色 稍有气味 液体 难溶于水 较低 比水小
四、乙烯的化学性质
1、乙烯的氧化反应
→2CO2+2H2O (1)燃烧氧化CH2=CH2+3O2−−−
纯净的C2H4能够在空气中(或O2中)安静地燃烧,火焰明亮且带黑烟。点燃乙烯前必须先检验乙烯的纯度
(2)催化氧化——乙烯氧化成乙醛 点燃
2、乙烯的加成反应
①乙烯与Br2的加成: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褪色。化学上,常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鉴别乙烯与烷烃。CH2=CH2+Br2 → CH2Br—CH2Br
②乙烯与水的加成:乙烯水化制乙醇
CH2=CH2+H—OH−−−−→CH3CH2OH 加热,加压
③乙烯与H2的加成:乙烯加氢成乙烷
④乙烯与卤化氢的加成 催化剂
→CH3—CH2CL CH2=CH2+HCl−−−
→CH3—CH2Br CH2=CH2+HBr−−−
3、乙烯的聚合反应
聚乙烯中,有很多分子,每个分子的n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因而是混合物。类推可知,所有的高分子化合物(高聚物)都是混合物。
4、加成反应
概念:有机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5、聚合反应:由小分子相互结合成高分子的反应。
五、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催化剂催化剂
(1)反应原理
(2)实验用品
药品的用量:浓硫酸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3:1(温度不同,产物不同)
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脱水剂
沸石的作用:防止暴沸
10、乙烯的主要用途
植物生长调节剂,制造塑料、合成纤维、有机溶剂等。
11、烯烃
概念: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一类链烃叫做烯烃。
12、烯烃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1)少于4个C原子烯烃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注意:无甲烯);
(2)密度都随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大;
(3)沸点都随C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
13、烯烃的化学性质
同乙烯相似,烯烃同系物分子内都含有C=C双键,因而性质相似。
(1)燃烧都生成CO2和H2O,且火焰明亮,产生黑烟。
(2)都有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可用来鉴别烷烃和烯烃。
(3)都能发生加成、加聚反应。
第四讲 乙炔 炔烃
1、乙炔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C2H2
电子式:
结构式:H—C≡C—H 结构简式:HC≡CH 空间构型:直线型
2、乙炔的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溶解性
(通常) 水 有机溶剂
没有没有气味 气体 略小于微溶 易溶
颜色 空气
3、乙炔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4CO2+2H2O 可燃烧性:2C2H2+5O2−−−
可被KMnO4溶液氧化。
(2)加成反应
点燃
另外,有:
4、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电石、水(通常用饱和食盐水)
原理:CaC2+2H2O→C2H2↑+Ca(OH)2
(1)棉花的作用:防止反应产生的带有电石小颗粒的泡沫冲出并堵塞导管
(2)注意事项
①不能使用启普发生器的原因:a. 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b. 反应中电石易粉碎
②控制反应的速度的方法: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来和电石反应,以降低反应速度 ,同时用分液漏斗来控制加入饱和食盐的快慢与多少以降低反应速度
③点燃乙炔前必须先检验乙炔的纯度
(3)产品的收集、分离、提纯及检验
①收集方法:一般不用排空气法而用排水法收集
②除去杂质H2S和PH3的方法:用硫酸铜溶液洗气
③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5、炔烃
概念: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一类链烃叫做炔烃。
6、炔烃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1)少于4个C原子的,常温下都是气体;
(2)密度都随C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大;
(3)沸点都随C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
7、炔烃的化学性质
含有官能团“C≡C”,与乙炔性质相似
(1)燃烧都生成CO2和H2O,放出大量热,火焰明亮,有浓(或黑)烟;
(2)都能使Br2(CCl4)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
(3)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8、烃完全燃烧的有关规律
(1)等物质的量的烃(CnHm)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的多少决定于n+
反之越少。
(2)等质量的烃(CnHm)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的多少决定于氢的质量分数,即mm的值,n+的值越大,耗氧量越多,44m的值,越大,耗氧量越多,n
反之越少。
(3)等质量的烃完全燃烧时,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生成的CO2越多,氢的质量分数越大,生成的H2O越多。
(4)最简式相同的烃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都有:①混合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及质量分数不变;②一定质量的混合烃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质量不变,生成的CO2的质量均不变。
(5)对于分子式为CnHm的烃:
①当m=4时,完全燃烧前后物质的量不变;
②当m<4时,完全燃烧后物质的量减少;
③当m>4时,完全燃烧后物质的量增加
第五讲 苯 芳香烃
1、苯的分子结构
(1)三式:分子式C6H6
(2)空间构型: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内,形成以六个碳原子为顶点的平面正六边形。
2、苯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常温下,苯是无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沸点比水的沸点低(80.1℃)熔点比水高(5.5℃)。苯有毒。
注意:苯与水混合振荡静置后分层,苯层在上,水层在下,这是萃取实验常用的方法。
(2)化学性质
苯分子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苯的化学性质不同于饱和烃及其它的不饱和烃(烯烃或炔烃)具体表现为较易发生取代反应,较难发生加成反应。
(1)氧化反应——可燃性
−→12CO2+6H2O 2C6H6+15O2−−
苯燃烧时火焰明亮,冒大量黑烟,说明苯分子中含碳量高,燃烧不完全。苯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
(2)取代反应
①硝化 点燃
②卤化
③磺化:苯与浓H2SO4在70~80℃时反应,生成苯磺酸。
(3)加成反应:在一定温度下,Ni做催化剂,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3、苯的同系物
(1)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并符合CnH2n—6(n≥6)通式的烃,是苯的同系物。
等都是苯的同系物。
(2)由于苯环上的侧链位置不同,而使其同分异构现象比较复杂,如分子式为(C8H10)烃中属芳香烃的就有四种,即:
(3)化学性质:苯的同系物分子中的侧链和苯环相互影响,使两者的化学活性均有所活化。 ①氧化反应:能被高锰酸钾氧化,若苯环上只有一个侧链,则氧化产物均为
②取代 (苯甲酸)
(3)加成
4、芳香烃
概念:在分子里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碳氢化合物,属于芳香烃。
第六节 石油的分馏
1、石油的分馏
(1)石油的成分:
组成元素: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总含量平均为97~98%(也有达99%的),同时还含有少量硫、氧、氮等。石油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由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的混和物。一般石油不含烯烃。
状态:大部分是液态烃,同时在液态烃里溶有气态烃和固态烃。
(2)石油的炼制:
石油的炼制分为: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三种方法。
①石油的分馏: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把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范围的蒸馏产物。
②裂化:──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裂化有热裂化和催化裂化:
2.煤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ezw/220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