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二作文

作文生死观材料

admin 高二作文 2020-04-22 23:55:18 生命自己的

篇一:《我的生死观》

生亦何欢,死亦何为?

——我的生死观

随着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间我已经走过了17个春秋,对于自己的人生,我没有进行过太多的思考,也没有进行过太多的规划,在浑浑噩噩中不断成长,在梦想与现实中交替着,追逐着那丢失的理想。

高二的生活刚刚过二十多天,语文也学了不少的课文了,其中的《报任安书》与《渔父》二文令我感受颇深,也引发了我对于人生的思考,到底什么是我的人生观,什么是我所应该追求的,我到现在都没有弄清楚。

司马迁,隐忍苟活,“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他的人生使命是要继承父志完成千古《史记》,“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超脱了庸常的“死节”观念的束缚,选择了一条更为考验人的精神与意志的荆棘之路,“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屈原,那个湘江江畔高唱“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爱国诗人与无奈政治家,在现实的黑暗中只有这一盏孤灯在风雨中摇曳,最后在家国破灭的痛苦中“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也不愿“蒙世俗之尘埃”,毅然赴死,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主动迎接死亡,以死来体现生命的意志和尊严。

司马迁和屈原树立了两种人格榜样:一个择生,一个择死,一个以生践志,一个以死明志,他们用自己超然于当时的生死观,成就了自己卓尔不凡的伟大事迹,从而名垂千古。

其实人的一生总逃不过“生”、“死”二字,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演绎着自己,也因为不同的人生观而活出不一样的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死到底又有什么可怕也许有的人一生都搞不清楚把。

今天的我们与他们是全然不同的两个世界,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生,我的人生观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只觉得在没有搞清楚自己在成长路上丢失的梦想之前,也要为了自己的将来先打好一个基础,过好生活中的每一天,使之充实。

我觉得活着并不是一定要作出什么丰功伟绩,毕竟伟人只有极少部分,我们只要活出自己,努力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有时也是一种成功,我们不一定要和别人去比什么,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知足常乐也未尝不是一种美好品德。

死其实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乐观的面对死亡,哪怕我们的人生会很短暂,但是只要活好每一天,即使有一天突然离开这个世界,也能死而无憾。

小人物也有大梦想,只要尽力,没有什么不可能,普通人也有专属与自己的精彩人生。

篇二:《2013年高考作文素材 生命教育》

2013年高考作文素材 生命教育 (附范文)

题目: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女作家铁凝认为,文学应当有能力温暖世界。

②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信息。” ③近年来,校园命案频发,校园暴力愈演愈烈。2003年的马加爵事件骇人听闻;2007年1月四川绵阳市中医高等专科学校检验班副班长林如(化名)遭受同学殴打、强迫脱衣、罚跪唱歌等凌辱;2008年10月4日,山西朔州酿出惊天血案,朔州高中高一一名16岁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拿刀捅向郝旭东老师,郝旭东23岁的年轻生命凄然逝去??

④报载:北京某名牌大学学生刘某为了证明狗熊是否真的愚笨,竟然多次用火碱与硫酸伤害北京动物园的数只狗熊;上海某名牌大学一研究生在不长的时间内虐待、遗弃、杀死近二十只小猫;某大学医学部五年级一名男生当众虐杀一只三个月大的流浪猫,然后若无其事地回教室继续学习。

⑤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同等条件下,接受过“生命教育”的孩子,其心智抵抗力明显高于其他孩子。

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北大清华状元笔记(衡水毕业生)高考手写笔记2013年5月上旬正式登场,适合2014年高考生使用,敬请期待!如果你想了解最新高考动态,敬请关注“高考直通车认证空间”腾讯微博@gaokaoge、微信号80796072,每日为您推送最新高考资讯。

题目解析:

这是一个多项组合材料的材料作文题目。

对于这种类型的一组材料,要着眼于对照比较,搞清楚它们的内在关系。或者通过对照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从而提炼论点;或者通过对照比较,找到它们之间的“同”,从而提炼论点。这里的五个材料,头两个是名人名言,中间两个是反面材料,最后一个是正面事实材料。那么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共同点呢?两个反面材料都是伤害践踏生命的事实,另外三个材料都是正面信息。②⑤都包含有“教育”“生命”的关键词,只有材料①含蓄一些,没有点出,说的是文学应该具有的力量,实际上就是文学的教育熏陶力量。通过这样一比较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两个反面材料中所反映的事实不就是缺少“生命教育”的恶果吗?这样,这个组合材料的用意也就明显了,那就是“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有了这样的分析,我们的立论就会基于“生命教育”这一点生发,谈“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议论尊重生命、敬爱生命的话题,都是合乎材料题意的。比如这样一些立意就切合材料:敬畏生命,从教育开始;教育——为生命系上安全带;让教育为生命护航;让教育透出生命的暖意;健康的心智,需要生命教育;尊重生命,从“心”开始;生命之爱,人格之本;育人先育本;绽放人性之花;至善若水,人性如花;生命诚可贵;让善良为生命着色??

如果不懂得组合材料的立意方法,不知道通过比较分析异同来立论,文章的立意就有可能偏离题意。如有的谈“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有的议论“诚信”“尊重”“谦逊”的价值;有的单谈“教育”重要性,而未顾及“生命教育”的限定;有的议“我看中国的教育体制”;有的泛泛而谈“成才先成人”“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有的论“学做真人”;有的单纯地赞美生命的坚韧,写“生命的礼赞”,通过胡杨林、酸枣树、草木树叶的例子“向生命致敬”;有的议论“生命因追求而美好”;有的说“高学历不等于高素质”;有的大谈“文学的力量”;有的居然说到“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还有的空谈“教书育人”,质问教育??

为了避免材料作文的立意出现这样一些偏离题意的现象,我们应该学会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用相应的审题立意的方法,提高我们材料作文的基本能力。

例文:

生命需要支撑

邹志睿

有一则故事让我感触颇深。佛陀见一只蝎子落入水中,便随即将其救起。不料,蝎子反蜇他一口,但他依然将蝎子放生。有人问他:“蝎子蜇人,你为什么还救它?”佛陀笑日:“蜇人是蝎子的天性,善良是我的天性,我为什么要因它的天性而改变自己的天性?”生命之爱,本应如此美丽。善的天,陛,本应让我们与万物和谐共处,让蔚蓝的地球呈现一片勃勃的生机。然而,事实怎样呢?

我只看见,因为需要鹿茸做高档补品,鹿园里的工作人员在鹿的挣扎中硬生生地割下鹿角,欣喜若狂;我只看见,因为需要熊胆取汁,养殖人员在熊的痛苦呻吟中获取胆汁,心满意足;我只看见,因为需要龙虎宴,餐馆老板想方设法运来一车车流浪猫狗,沾沾自喜。是什么,泯灭了人类的良知,将那些比自己弱小的生命随意玩弄践踏?又是什么,让人抛弃“舍生而取义者也”的准则,狠心虐杀昔日与自己为友的生灵?仅是利欲熏心吗?仅是唯利是图吗?我还看见,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已经忽略了生命的本质,仅以物质填充弥补人类空虚的心灵,已无法以生命教育去涤荡人们内心的浑浊。

这种厮杀仅存在于强大与弱小的动物之间吗?不,它还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一句口角,可以引发一场血案;一声埋怨,可以引发一场漫骂;一个眼神,可以引来一场扭打。当年少轻狂的学生用刀捅向郝旭东老师时,当为了娱乐,一群学生逼着班长林如罚跪唱歌时,人性的残暴、血腥似魔鬼般张牙舞爪地猖狂,令人

对这充满变异的世界望而生畏。人的灵魂已经在物质的蛊惑中消磨得所剩无几,对于生命的教育,却造成了一个大大的缺憾。我们还没有醒悟吗?

哲人说过:“生命需要一个无形的支撑。”而生命的教育,不正是使人挺起脊梁、面向阳光生活的有力支撑吗?那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那是鲁迅用笔杆拯救国人苏醒的心灵鸡汤,那也是当代“雷锋传人”郭明义,20年献血5万毫升的救人之源。当这些代表着生命力量的光和热在不断绽放时,我们还能执迷不悟吗?我们还能沉溺于物质的浮华中颓废堕落吗?

生命,需要支撑,需要我们摒弃心中的琐碎,如那佛陀般,为各自的生命旅行让出一条光明之道。

考场点评:

文章讲故事,谈感想;摆现象,显质疑;有反面鞭挞,有正面讴歌;对比鲜明,论证有力。

佛陀的例子显示了生命之爱的善良天性,与现实中的践踏生命的现象判若云泥。在鲜明对比的基础上,作者引用哲人的名言“生命需要一个无形的支撑”点题,辅之以正面例证,揭示出生命教育应渗透文天祥的“浩然正气”、鲁迅的“心灵鸡汤”、郭明义的“救人之源”等,阐述了自己的思想。结尾照应开头,强化论点。

标题即是文章的论点,入题自然,结构完整,句式灵活,语言优美。

篇三:《议论文之材料作文(生命篇)》

议论文之材料作文

生 命

生命,不仅是你我呱呱坠地的那一声啼哭,而是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生命,不仅是你我拥有的一笔财富,而是培育我们的所有人的心血灌注;生命,不仅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流传了千年的诗句所诠释出的奉献精神,而是泰戈尔的“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的诗句所阐释出的独特与真切。生命以它独有的美,浸润了生活的点点滴滴;生命里蕴涵了的内容,早已注定了它无上的价值。

我们要尊重自己的生命,热爱自己的生命,我们更要推己及人,尊重并热爱他人的生命,尊重并感受大自然中所有的生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和谐的社会,维护和谐的环境。

【思想提示】

生命的意义在于每一分钟都在燃烧。

追求精神的不死,为人们留下不朽的业绩,造福人类,可得永生。

每一个生命都有独特的价值。

珍爱生命,关爱健康。

生命带来希望。

每个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

生命能创造奇迹。

维护生命的尊严。

生命短暂,要充分实现其价值。

生命不断延续,汇成历史长河。

【名言集萃】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

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秋瑾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三毛

即使我对生命有万般眷恋,我也会选择默默承受,静静等待。——陆幼青

生命不过是悠悠岁月中借来的一段光阴,你在有限生命中的所言所行,与平庸的岁月相比是多么的短暂。——于丹

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地不感到死之苦恼。——蒙田 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裴多菲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西塞罗

自由人最少想到死,他的智慧不是关于死的默念,而是对于生的沉思。——斯宾诺莎 在我们了解什么是生命之前,我们已将它消磨了一半。——赫伯特

我的生命对我来说充满了意义,我身旁的这些生命一定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如果我要别人尊重我的生命,那幺我也必须尊重其它的生命。——史怀哲

【事例类编】

1、为天下谋永福而慷慨赴死的林觉民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为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积极投身革命,参加了同盟会组织的广州起义,起义前,他深知牺牲的可能性极大,就预先给妻子写了《绝笔书》,表达了对妻子的爱和自己的革命志向,信中写道:“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之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谋永福也。”他怀着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表达了革命者甘愿牺牲的生死观。

2、林徽因与死神争时间

林徽因是我国建筑学界的一代才女。在人们的印象中,她贤淑文弱,瘦削而多病,但她为了和丈夫梁思成写作《中国建筑史》,却甘愿风尘仆仆辗转于乡间小道,在艰苦的条件下徒步考察。此时的她肺部和肾脏已经严重受损,但她为了完成最后的工作,不惜将整个生命赌上去,从死神那里夺取了十年的时间,完成了最后的三次拼搏:第一次是参与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绘图、试做、讨论、修改都在病中完成,1950年全国政协一届二次大会上,在毛主席提议下全体起立鼓掌通过这个设计,那时她已经病弱得几乎不能从座椅上站起来;第二次是抢救景泰蓝,她带学生跑工厂作坊,才使得这种国宝工艺不致失传并且发展壮大,这时的她,肺布满空洞、肾切除一侧、结核菌已蔓延到肠了,一天只吃二两饭,只睡四五小时觉;第三次拼搏是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主要承担纪念碑底座装饰浮雕设计。1955年4月1日,因为长期积劳,病情恶化,她在同仁医院走完了51年的生命历程,这位柔弱女子就这样勇敢地与死神奋战到最后一刻,从它那里多争到了十年时间,给我们新中国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3、李小龙短暂但辉煌的一生

1973年7月20日,年仅32岁的李小龙的骤然逝世,使自己短暂生命中创下的超越前人和世人的功夫造诣以及刚起步就趋于辉煌的电影事业永远停留在灿烂的高峰,成为永远的遗憾,更成为永久的传奇——横空出世的李小龙让世界记住了“功夫(kungfu)”这个词,开创了“功夫片”作为一个独立电影片种的先河,使世界各地的人们惊叹于中华武术和中华文化的神奇魅力,更折服于他的自强、自信、永不言败的“中国龙”的精神。“功夫之王”“武之圣者”““70年代代表人物”“最被欧洲人认识的亚洲人”“20世纪的英雄与偶像”??在世人眼中, 李小龙已经成为中国功夫的代名词,成为中华文化的某种符号,这一切,使李小龙充满奋斗和戏剧性的短暂生命完成了超越、趋近于永恒,实现了生命的永恒。

4、为了有意义的生而选择死的苏格拉底

“未经思索的人生不值得一过”一语,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法庭上为自己申辩时说的。

这句话道出了哲学的根本使命,这就是探索人生的意义。哲学家是一些把生命的意义看得比生命本身更重要的人,他们一生孜孜于思考,寻求这种意义,如果要他们停止这种寻求,或者寻求而不可得,他们就活不下去。用苏格拉底的话来说,就是“必须追求好的生活远过于生活”。所以,当法庭以抛弃哲学为条件赦免他的“罪过”时,他拒绝了。

他宁可死,也不愿违背自己的信仰,就用一杯毒汁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临死前,他笑着对前来向自己告别的朋友说,他曾经吃过邻人的一只鸡,还没有付钱,请代为偿还。

他也许是哲学史上因为思想而被定罪并且为了思想而甘愿被处死的最早的也最著名的一位哲学家。

5、工作是生命

美国诗人阿德·泰勒专程前往柏林,拜望赫赫有名的“科学之父”洪堡。当时,这位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正在忙着校阅他最近一卷《宇宙》的清样。他见了泰勒很高兴,连忙请朋友就坐,并指着清样说:“自你去年走后,我一直干着这件事。有几卷已经出版了,这一

卷马上可付印。”泰勒望着面容憔悴的洪堡,惊奇地问道:“现在你还能干这些吃力的工作吗?”洪堡微微一笑,不以为然地说:“我睡得很少。工作就是我的生命。前天,我还用16小时改正这些清样呢。”

6、生命的真谛

巴斯德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在细菌学研究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有一次,一艘轮船到波尔·多,巴斯德听说这艘船上有乘客患了黄热病,立即赶往那里,希望能发现一种细菌。别人劝阻他:“你这样去是有危险的。”巴斯德毫不犹豫地答道:“为了能使其他人活得更好,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做一次实验。”并说:“生命处在危险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生命。”

7、“135岁”的爱迪生:充分利用就是对生命的延长

爱迪生是美国的发明大王,人类现代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从12岁当报童开始,就一直进行着孜孜不倦的学习和不懈的实验,从16岁发明电话自动拨号机起,一生中竟有1000多项发明创造。在工作中,爱迪生相信的是“勤奋加恒心”。他常常废寝忘食,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一天一夜。他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8个小时以上,若用平常人一生的工作时间来计算,他的生命早就成倍地增长了。因此,在79岁生日那天,他风趣地说:“我已经是135岁了。”即使在80高龄的时候,他白天仍在实验室一工作就是一整天,晚上还要在书房里读3~5小时的书。正如他所言:“停止就意味着生锈。必须经常收获,而不能一生只收一次。”有时,采访者会问他准备何时退休,爱迪生回答有两种方式:其一是“葬礼之前”;其二是“当医生搬来氧气瓶时”,这样的回答正好解释了爱迪生的那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专题例文】

生命的本质无贵贱 镜头一

背景:荡荡渡口,波光万里。一叶小舟,船夫正载一位哲学家过河。

剧情:哲学家得知船夫不懂数学和历史,一脸惋惜,连说两次“你失去了一半生命”。突然船翻了,船夫得知哲学家不会游泳,说:“你失去了整个生命。”

画外音:你想到了什么?

镜头二

背景:森林中,一只羽毛灰黑相间的小鸟正立在枝头聆听婉转的鸟鸣声,一串串动听的音符如淌在心头的甘露,使她陶醉。

剧情:她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杜鹃,向她拜师学习唱歌。然而,每天单调的训练一点点地消耗着她的激情,杜鹃那一成不变的声音更令她厌倦。就在这时,她又发现了声音更优美的百灵。于是,她背弃师门改向百灵学习。

然而,悲剧重演了。这只小鸟很快又换了一个师傅。就这样朝三暮四,小鸟的名师早已遍布天下,可他不仅没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反而是邯郸学步,一事无成。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鸟不同。无情的岁月染白了她头上那醒目的黑毛。一阵风过,那一头白毛便在瑟瑟的寒风中抖动,似在为她奏响一曲无声的悲歌。她带着悔恨离开了世间,而一头白毛则代代相传。

画外音:“如果你企图无所不知,那么你将一无所知。”一位哲人如是说。的确,生命的小舟载不动太多虚无的希冀和渺茫的希望。试着放弃一下,轻装驶向碧海蓝天。{作文生死观材料}.

镜头三

背景:一只小松鼠来到森林中学本领。

剧情:单纯的小松鼠对所有的本领都充满了好奇和羡慕。当他看到在水中自由滑翔的鱼儿,便学习游泳,却险些赔上性命;当他看到在泥土中随意穿梭的老鼠,就学习挖洞,却累得四肢酸痛,气喘吁吁。终于,幸运的他遇到了一只老松鼠,并虚心请教,谦逊地学习,加上自己身体的优势,最后学会了爬树与跳跃,从此过上了无忧无虑的安定日子。

画外音:爱默生有句名言:“松鼠对大山说:‘天赋不同,一切都安排得正好。若说我不能扛起你肩头的森林,你也撬不开我手上的核桃。’”当你被沉重的树木压得喘不过气时,何不找一个可以撬开的核桃。我们应该比松鼠聪明些。

尾声

“掌握基本技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描绘绚丽的人生。”被救的哲学家站在船上对着蓝天深情地说道。船夫在一旁点头表示赞同。

(作者:高中生何应然)

评分:

评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现实中屡遭挫折的约翰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于是他来到了天堂。一位天使给了他一个水瓶,让他收集花草上的露珠。约翰每天天不亮就起身,很辛勤地劳作。但一个月后,水瓶还没有满。约翰非常失望,他找到了天使,说:“难道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生命?”说完,生气地将瓶中的水倒了出去。

天使微笑着,手往下面一指,说:“你看一看下面边吧!”

瓶中水已化作了漫天甘霖,正纷纷扬扬地洒向人间。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观点,展开联想。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也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我提炼的观点:

列提纲

【写作指导】

故事的起因是约翰在现实中因挫折而失去了信心,他是为了找到成功、找回信心才去了天堂的;他以为自己在天堂里依然遭遇着挫折因而非常失望,没有信心,他没有意识到他的辛勤劳动其实已经很有收获,足以自豪了;在天使指点下,约翰看到了自己收集的露水化作滋润世人的甘霖,他换个眼光看自己的劳动时,他就找到成功、找到了信心,也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此材料文意过散且过于含蓄。材料的核心句是“难道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生命?”看来,约翰认为:生活和生命的意义在于自己的成功,在于自己劳而有获;否则,就是遭遇挫折,就没有信心,就感到失望。而天使则引导他进一步明白:劳动创造就是生命的意义,以奉献的姿态去劳动创造更是生命的意义。

统观材料,我们可以合理推断,约翰之所以“在现实中屡遭挫折”因而“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其根源:一是由于意志不够坚定,急于求成;二是由于只想着个人的成功,因而容易放弃。

此材料的核心立论可以有三个:

(1) 直面挫折,永怀自信;

(2) 生活的真谛就是辛勤奋斗;

(3)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

如果要综合起来的话,可以表述为:幸福的人生在于以博爱的心去执著地劳动。

篇四:《生与死的作文》

生与死的作文(一) “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确实每一个人都有一死。从尘土来,最终将归与尘土。人生不过短短数十载。就好比一次旅游一样。可当真正死亡来临时又有谁能坦然面对呢?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李清照对项羽的写照。当阵阵秋风从项羽吹过,这位曾经雄霸一方的霸主就这样死了,仅仅是因为他无颜见江东父老。可他曾想过,他这一死是解脱了一了百了,但那江东的父老可怎么办? 拥有雄心壮志的他可曾听说过“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也许他想过可他放不下在生与死之间他选择了死。他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失败。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由他嘴中说出来。“无颜见江东父老”他无颜见的是自己的失败。过高的要求自己使他走向了那万劫不复的深渊。从此再也站不起来了。 为人走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甫志高就是一个从狗洞中爬出的人。他为了自己能苟延残喘几载,他选

择了从狗洞中爬出来生存。他可曾想过他的几栽是他拿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换来的。 自古中国有句话“士可杀,不可辱”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失去了他的尊严失去了,他的信仰,失去了他的理想。为了自己的生他选择了别人的死,以别人的死来换取他的生。还不知悔改的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可笑的理由。他将被万人所唾弃,被后人所憎恨。 冤屈之屈原兮,如今汝之安否 汩罗江江面上有你的诗歌,黔中郡的山中有你的身影,陵阳的大地上有你叹息。你的一生是那么的悲屈,一生为江山社稷操劳换来的却是满腔的悲屈。无力回天的你怀着满腔的悲屈跳下了汩罗江中。 也许你的死是对你对楚国的一种解脱。楚国的人们记住了你的好,忘却你的不得志,如今的端午节就是因你而来的。如果当初

你不悲愤的投江而去如今的人们可能不你是谁。如今的你在得知也许会含笑九泉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每当我读文天祥的这句诗时,我才明白什么才是生与死的选择——生要无愧于心,死要无愧于地。这才是正真的生死之道。死要死的其所,生要生的无愧心。 生与死的作文(二)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在诸子百家中,儒家与道家的生死观各不相同,儒家强调“舍生而取义”,道家强调:“道法自然之逍遥”。人的一生都在奔波忙碌、人情是非中度过的,在这匆忙的过程中,对于即将逝去的年华,每个人都心生畏惧。 生与死,是人生起止的两个端点。人生是一条不归路,当你走到终点是,才会去想起途中的挫折、失败和遗憾,只有正确的了解生命的意义,才能够正确面对生存和死亡。 纵古观今,多少英雄豪杰精忠报国、战死沙场。又有多少文人义士弃笔从戎、杀身成仁。真正懂得生命奥秘的人,从来不觉得拥有的生命有多么可喜,也不会感觉死亡来临又多么可怕。 懂得生死的人从不问自己从哪里来,也不担心到哪里去。()对待生死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屈原生活在楚国,正是战国乱世之中,国家被攻占,自己一人流落在外,但他知道,国家已经万劫不复了,而生命最好的终结就是与这一同去。于是屈原投江自尽,屈原的死即是一种殉国,也是一种无奈。而他留给人们的,是他的不朽之作——《离骚》。屈原是为他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没有实现而死的,死得其所。 死结固然值得赞美,但苟活也未必可耻。

篇五:《必备庄子作文素材》

概括 庄子看起来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他生活在战国时期,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约比孟轲的年龄略小,曾做过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在道德上其实是一位非常廉洁、质直,有相当棱角和锋芒的人。

虽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哲学有着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

二、哲学观

庄子所持的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两忘的,所以他有着通达的生死观;庄子认为是道给了我们的形貌,天给予了我们形体,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因为好恶而损害自己的本性。他以人的完整生命为起点来思考人应当度过一个怎样的生活旅程。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

三、10个话题

1、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

2、境界有大小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来判断一个事物的有无和无用,庄子却告诉我们,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境界的大小可以完全不同地判断一个东西的有用和无用,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3、感悟与超越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到,世上熙熙皆为利来,世上攘攘皆为利往。可见名利二字是世人难以舍弃的追求。但是庄子的人生哲学是淡薄为大,因为只有超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才能感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庄子所说的“逍遥游”。

4、认识你自己 :庄子里有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由于我们习惯于自以为是,常常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于客观事物,于是就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而我们又经常会被社会中各种各样的外部评价所影响,而不能真正认知自己的内心,结果被所谓的潮流而左右,在纷繁的大千世界中迷失了自己。

5、本性与物性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游。但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这个游的境界似乎很难达到。人们被太多的物质利益所迷惑,小迷惑也许只是改变了人生的方面,大迷惑则改变了人的本性。人的物质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在疯狂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人们也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

6、总有路可走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总会遇到种种困难,有的人天生丑陋,有的人身有残疾,有的人因罪受过刑罚,有的人心理遭受过创伤。当遇到这种种不如人意的事情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身体的残缺和心理的创伤?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

7、坚持与顺应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同时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庄子认为,在人的内心应该坚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随波逐流,而面对外在的世界,则应该通达和顺应。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内心的坚持和外在的顺应呢?庄子告诉我们要想做到内心的坚持和外在的顺应,就要做到“外化内不化”。

8、谈笑论生死 :生与死,是人生起始的两个端点。人生自古谁无死,生死,是每一个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而人生就像是一条不归路,当你走到终点时,才会想起途中的遗憾。那么庄子是如何看待生死的?他面对生死为什么会鼓盆而歌呢?只有真正解读了生命,才可能正确地对待死亡。

9、心态与状态 :决定人生成功的,绝不仅仅是才能和技巧,而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心态。那么,当我们在确定人生目标时,如何判断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呢?庄子用他的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时,如果患得患失,如果心有所虑,那他所有的经验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10、大道与自然 :每一个个体和每一件事之间的比较,是没有单纯技巧高下之分的,而只有境界优劣之辨,那么庄子认为辨别境界高低的标准就是是否合乎自然。庄子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认为每一个人要遵循内心的道德,听从自在的声音,而不必有任何外在的刻意。

三、四个出名的小故事

1、庄周梦蝶: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2、涸辙之鲋:指在干涸的车辙里的鲫鱼处境困难,急待水源来救。战国时期,有一个穷人,名叫任周,亦称在于。有一次,他去向当官为监河侯的朋友借粮,那人伪装慈善,满口应承,显着慷慨大方的样子,说道:“好吧!等我收了租子,借三百金给你。你有了金钱,就可以买到粮食了。”庄子听了很生气,就说:“昨天我正在路上走着,忽然,听到路旁有呼救的声音,回头一看,原来干车沟里有一条鲫鱼。它求救说:?你能不能给我一斗水,先救我活命!?我说:?行、行!我正要到南方去见吴国的夫差,再去求见越国的君主勾践,南方水很多,我可以把长江的水引来救你。”那鲫鱼说:“我只不过想得到一升半斗的水来活命而已。照你这样说,等你从南方回来,请到干鱼店里找我去吧!”

3、濠梁观鱼:有一天,庄周、惠施同游濠梁观鱼,看见一群鱼来回游动,悠然自得。庄子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4、惠子相梁: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讽刺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表现庄子天到无为而自然的哲学思想。

四、还有几个小故事

1、有一天,惠子找到庄子,说:‘魏王给了我一颗大葫芦子,我在家种上,结果长出一个大葫芦。看起来很丰硕饱满。因为这葫芦太大了,所以它什么用都没有。我要是把它一劈两半,用它当个瓢去盛水的话,那个葫芦皮太薄。用它去盛什么都不行。这葫芦虽大,却大得无用,我把它打破算了。 庄子告诉惠子:你怎么认定它非要剖开当瓢使呢?你为什么不能把它系在身上,去浮游大湖大江之上呢?难道一个东西,必须要被加工成某种规定的产品,它才有用吗?为什么相同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价值?庄子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的价值,而只有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

2、庄子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应该顺其自然,而不能自以为是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当小小的婴儿刚刚出生,中国传统的一种方式就是给孩子打蜡烛包,用小被子把孩子紧紧地裹起来,据说这样可以让孩子的腿长得更直,而且可以防止孩子抓破脸蛋。但是,按照今天科学的育儿研究,认为孩子的手是他的第二大脑,如果你束缚了他的手,他的认知神经从一开始就受到局限,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所以,现代医学提倡注意看护孩子,剪指甲,但一定不要束缚他的手脚。但我们想想,有多少家长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给他打了一个精神的蜡烛包?

3、庄子借助真人,表达了对于死亡的一种态度,就是第一不怕死,第二也决不找死。这种观点与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儒家讲仁人志士可以“杀生而取义”。儒家的姿态与时间去争抢,抢出有限的时光去建立。而道家的态度是在流光中顺应,去把握每分每秒,去乐生。这两种人生观殊途同归是什么呢?那就是让生命获得价值。但是,人生的价值判断永远都不会相同。有的人更看重建功立业。也有的人更多地看重自己内心的完善、安顿。如果是前者,他在对于人生的心有不甘就多一点,而后者则淡泊就多一点。其实这就是儒与道在作用于我们内心时候,在我们拥有的相同的光阴中呈现出不同的态度。 4、在我们的这个社会上,最快乐的人,既不是穷得叮当响的也不是家财万贯,往往是那些由温饱到小康的这一批人。庄子把名利看得很淡。为利奔波,为利辛苦,却丧失了自己很多自由,很多的快乐,心为形役,太不值得了。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ezw/221301.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