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2013互助二中高二语文试题》
2013互助二中高二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曹操“七十二疑冢”之传说、史实及意义
曹操逝后的数百年间,历代诗人对曹操陵墓多有吟咏,但唐以前诗歌
虽都写到曹操归葬于两陵,却没有任何疑冢之说的痕迹,更遑论“七十二
疑冢”这样的确定数目了。可以说,以前并无曹操“七十二疑冢说”。有
之,自宋代起。
宋王安石诗:“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入九邱。蝼蚁往还空陇亩,
麒麟埋没儿春秋。”此诗以“铜雀台”“八九邱”和“麒麟”等词语暗喻
曹操七十二疑冢,虽不知何据,却是中国最早关于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记载。
南宋诗人范成大在《揽辔录》里己载说:“过漳河,入曹操讲武城,„„
城外有操疑冢七十二,散在数里间。”罗大经《鹤林玉露》里还记载过范
成大讽咏曹操疑冢的诗作:“一棺何用冢如林,准复如公负此心。岁岁蕃
酋为封土,世间随事有知音。”
经两宋诗人的反复记载和歌咏,曹操“七十二疑冢说”在元、明、清
三朝广为人知有些学者还以实地的考察见闻,来证明曹操“七十二疑冢”
并非虚传。曹操疑冢之说虽然历来众说纷纭,但是如果查考史籍,则会发
现疑冢说只是后人的附会,没有任何史实根据,相反,曹操墓的位置不仅
无任何疑点可言,反而是可以考察和测定的。曹操生前曾对自己陵墓的位
置和丧葬规格有所安排。《三国志》载曹操遗令说:“古之葬者必居瘠薄
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树不封„„其公卿大臣
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据此,曹操墓实际上就在曹魏邺城两门豹祠之
西的地势较高和开阔的平原上。《晋书·礼志》的记载也证明,魏文帝曹
丕完全遵照其父遗愿安葬了曹操。曹操下令薄葬,并且主动公布了陵墓的
地点,说明他并不担心墓葬被盗,也没有设置疑冢的主观动机。
后世史籍中也有记载曹操墓大致方位的,如粱任防《述异记》载: “邺
中铜脆乡魏武帝陵下,铜驰、石犬各二。”任坊是南朝萧梁时人,去曹魏
不远,其言宜可信。又北齐阙名《宋买等造天宫石像碑》载:“其天宫也,
左临渌水„„旧都„„瞩风岭,据有曹操之故堰。”也说明曹操墓在邺城
附近。所以,如果能够确定曹魏邺城方位,则曹操墓的具体方位并不难寻。
我国学者张之、乔文泉等经长期研究曾分别指出令河南安阳灵芝村、习文
村一带与安丰乡西高穴村西北一带,基本就是曹操西陵墓葬的位置。此前
盗墓贼们的精确定位和2009年岁末河南安阳西高穴大墓的考古发现,均
已基本证实了学者们研究的主要结论。所以,所谓曹操七十二疑冢,并非
史实,确属传说。
当然,曹操“七十二疑冢”传说无论是否符合史实,它都有存在的客
观历史基础。它的出现和流传,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在中国
古人中,曹操堪称是争议最多的历史人物。从“济世之才”到“乱世之奸
雄”,再到戏曲舞台上的白脸奸贼,曹操奸臣的形象逐步被定格在中国人
的心目中。曹操“七十二疑冢说”和宋代诗文、元明戏曲小说里对曹操奸
臣形象的塑造,正是特定历史背景下人们政治伦理和道德情感的体现。
(《光明日报》2010年03月02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从文字记载看,唐以前没有关于曾操疑冢之说的记录,更没有“七
十二疑冢”这样确定的数目。
B.有关“七十二疑冢”的最早记载是王安石的诗歌,其中的“八九
邱”等词语暗喻了七十二疑冢。
C.“七十二疑冢说”在元、明、清三朝广为流传,有些学者还以实
地考察见闻来证明“七十二疑冢”的确乎存在。
D.查考史籍就会发现,“七十二疑冢说”完全是后人的附会,无任
何史实根据,更无存在的基础。
2、下列各项不能证明“曹操七十二疑冢,并非史实,确属传说”的
一项是 ( )
A.根据《三国志》记载,曹操生前曾主动公布自己陵墓地点:《晋
书·礼志》也记载曹丕完全遵照其父遗愿安葬了曹操。
B.《述异记》《宋买等造天宫石像碑》等史籍记载了曹操墓大致在
邺城附近,如果加以考究,并不难寻其其体方位。
C.已经过长期研究,我国的一些学者曾分别指出了河南安阳灵芝村
等一带区域基本就是曹操西陵墓葬的位置。
D.曹操“七十二疑冢”传说的出现和流传,是特定历史背景下人们
政治伦理和道德情感的体现。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一棺何用冢如林,谁复如公负此心。”罗大经的诗句揭示了曹
操担心墓葬被盗,故意设置疑冢的多疑心态。
B.任防是南朝萧梁时人,距离曹魏执政时期较近,所以他关于曹操
墓在邺城附近的记载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C.文章引用了大量的古籍记载,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文章的文学
色彩,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论述的说服力。
D.曹操“七十二疑冢”的传说尽管不符合史实,但它能够出现和流
传,主要是因为曹操是中国古人中争议最多的历史人物。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①人也。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
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②藏
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扼塞③,户口多少,强
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
军。
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守巴蜀,镇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
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
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
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
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
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高帝曰:“诸君知猎乎?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棕指示兽处者人也。
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棕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
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君臣
皆莫敢言。於是乃令萧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
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
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尉。召平谓相国曰:“上暴露於外而君守
於中,非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
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
大喜。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从曹操说起,阅读文}.
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
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
终侯。
[注]①丰,古邑名,秦时属沛县。②律令,法令。图书,实为图籍文书的
省称。③扼塞,险要难行的军事要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益封五千户 益:增加
B、愿君让封勿受 让:辞让
C、悉以家私财佐军 佐:佐助
D、臣死不恨矣 恨:仇恨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萧何作为丞相尽忠本职的一组
是(3分)
①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②镇抚谕告,使给军食
③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 ④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
⑤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的陈述与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何和刘邦同是沛人,功劳显赫,忠心耿耿,一直深受刘邦信任。
B、平定天下论功行封时,群臣都认为萧何功劳不是最大,刘邦力排
众议,认定萧何功劳最大。{从曹操说起,阅读文}.
C、汉王平定陈豨叛乱后,认为萧何诛杀韩信有功,授予萧何相国的
官职。
D、萧何入咸阳后,在诸将争夺财产时收藏图书资料,又主动推荐大
将韩信及有嫌隙的曹参,表现了他的远见和大度。
7、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0分﹚
(1)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
差。(4分)
(2)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2分)
(3)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长相思 雨
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8、“空阶滴到明”,请简析“空”字的表达作用。(5分)
9、题目为“雨”,但通篇不出“雨”字,“雨”却贯穿全篇,请结合具
体诗句进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2)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
应笑我,早生华发。 , 。
(3)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
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父 亲
韦延才{从曹操说起,阅读文}.
父亲决定去一趟深圳。
父亲两个月前就想去深圳了。父亲很早就听说深圳是个美丽的城市,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到深圳去走一走看一看,因为他觉得那个城市再好,也只能是别人的城市,他只要种好他的两亩地,他这一生就算是平稳了,也无憾了。
然而命运就是捉弄人,父亲晚年平静的生活被一个意外打破了——父亲的大儿子,我哥,因病去世了。这个噩耗从深圳传来,我们一家人都无法接受。父亲听了走回他的房间,沉默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出来。
大哥去深圳打工已经十多年了,每年都要回来一趟,看看老父亲,每次回来,都带上大包小包的东西,父亲对那些东西没有兴趣,每次都告诉大哥,下次回来,不要再带那些东西了,只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顿饭,他就高兴。
大哥今年春节回来,还是带回很多的东西。父亲也没有多看,他盯着大哥看了一会,说:工作不要那么拼命,干不下去就回来,家里还有两亩薄田呢。从父亲的话里,我发现大哥比去年消瘦了,估计在那里干得太累了吧。大哥笑笑说:没事儿。想不到半年之后,大哥就走了。
大哥是被癌症夺去生命的。大哥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对于大哥的不幸,有人说大哥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职业病,甚至有人说是死于安全事故。对于这样的猜测,我也产生了怀疑,怀疑大哥的死是不是真的跟他的工作有关。后来了解到的事情,使我的怀疑更加加深了。
听说大哥在住院期间,他所在的公司给了他一笔医疗费,又发动员工捐款。可再多的钱也无法挽回大哥的生命了,大哥住进医院没多久就不治了——大哥的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的后期了。
那时候父亲是想亲自到深圳去处理大哥的后事的,但考虑到父亲内心的悲痛和他的身体状况,在我们的一再阻止下,父亲才没有去深圳。两个月后,父亲决定要南下了。父亲说:不那样,他的一生都会不平静的。我们无法说服父亲,也不知道父亲去那里到底为了什么。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和父亲登上了南下的客车。天气很好,但我的心里却是波涛滚滚。面对失去儿子的城市,面对太多猜不透的死因,刚强的父亲会做出些什么呢?我无法预测。一如我所预料的,在大哥工作的那间公司,我们没有顺利地见到经理。直到第二天的下午,我们才见着经理。经理对两个月前他公司失去的那名员工还隐隐有些印象。他是个不错的员工,他的英年
早逝我们也感到惋惜。经理回忆着,并安慰了父亲一番,然后就让他的秘书到财务那里支两千块钱给我父亲。父亲听了,站了起来,摆了摆他那双有点干枯的手,说:经理,我来深圳不是向你要钱的。
经理看着我父亲,一时不知说什么。
篇二:《“曹操围张超於雍邱”阅读答案》
阅读选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袁)绍以臧洪为东都太守。时曹操围张超於雍邱,洪始闻超被围,乃徒跣号泣,并勒所领将赴其难。从绍请兵,而绍竟不听之,超城遂陷,张氏族灭,洪由是怨绍,绝不与通。绍增兵急攻,洪城中粮尽,厨米三升,使为薄糜,遍颁众。又杀其爱妾以食。兵将咸流涕,无能仰视。男女七八千相枕而死,莫有离叛。城陷,生执洪,绍谓曰:臧洪,何相负若是,今日服未?洪据地瞋目曰:诸袁事汉,四世五公,可谓受恩。今王室衰弱,无辅翼之意,而欲因际会①,觖②望非冀,惜洪力劣,不能推刃为天下报仇,何为服乎?绍乃命杀之。洪邑人陈容在坐,见洪当死,起谓绍曰:将军今举大事,欲为天下除暴,而先诛忠义,岂合天意?绍惭,遣人牵出,谓曰:汝非臧洪俦欤?空复尔为?容顾曰:夫仁义岂有常所,蹈之则君子,背之则小人。今日宁与臧洪同日死,不与将军同日生。遂复见杀。在绍坐者无不叹息。
【注】①际会:机遇;时机。 ②觖(ju)望∶因不满意而怨恨。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⑴超城遂陷 ( )
⑵又杀其爱妾以食 ( )
⑶城陷,生执洪 ( )
⑷绍惭,遣人牵出 ( )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袁绍以臧洪为东都太守 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B.男女七八千相枕而死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C.而欲因际会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绍乃命杀之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乃徒跣号泣,并勒所领将赴其难。
⑵何相负若是,今日服未?
20.臧洪绝不与通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1.列出文中两个能表现臧洪言行深得人心的句子,并简析。(3分)
参考答案:
17.(4分)⑴陷:被攻克、被攻占、被攻陷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ezw/226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