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学年高二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题19 Word版含答案]》
【2012优化方案 练习】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配人教版) 第四单元 金黄的蹈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
望乡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题。
金黄的稻束
郑 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诗中所写“疲倦的母亲”与“皱了的美丽的脸”有什么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母亲赋予生命,母亲是劳动者,母亲肩负生命的艰辛与希望,母亲因此而疲倦;“皱”是因为疲倦,也是因为时光的流逝,诗人因此称其为“美丽”。这是一种动情的赞颂。
2.如何理解“伟大的疲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是一种肯定和赞颂。诗人赋予母亲的疲倦和坚忍已超越一切的伟大的品质。
3.“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金黄”修饰“稻束”,可读出什么意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金黄,是成熟的稻束的颜色。金黄的稻束,意味着收获。金黄又给稻束这一意象增添了一种高贵的美感。
4.“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我想起”“我看见”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由诗人产生联想,“我想起”把“稻束”和“母亲”的形象联系了起来,也就连通了这两个意象的内涵。金黄的稻束是母亲的象征。
二、语言运用
5.请通过合理的想象,把下列词语扩展成一段含有一定哲理的话。(不超过80字)
大地 小草 高山 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我是一棵挺拔的树,不幸的是生长在平坦的大地上;我历经风霜雨雪,长得枝繁叶茂,可高度永远比不上高山上的一棵小草,我要拼命地长,因为我是一棵挺拔的树。
6.下文是某市管理部门致全体居民的辟谣公告,其中表达不当、不符合公告要求的共有三处,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省××市盐务管理局公告
受日本核电站危机和谣言影响,今天下午开始,我市出现荒唐愚蠢的食盐抢购苗头,为此,我局特公告如下:
一、目前我市碘盐库存充足,常规情况下可满足全市近3个月的供应量,全市供应的食盐品种以井矿盐为主,不存在海水污染问题。我市货源组织渠道顺畅,能够保障全市各类盐产品正常供应。
二、食盐是国家定价产品,目前我市盐产品价格稳定,预计不会涨价。对于少数零售网点趁机囤积居奇、哄抬盐价的行为,我们将予以法办。
三、广大群众不要听信传言,根据实际需要理性采购食盐。
××省××市盐务管理局
2011年3月16日
(1)不当之处____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
(2)不当之处____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
(3)不当之处____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
答案:(1)不当之处:“荒唐愚蠢”。修改:将其删除。(2)不当之处:“预计不会涨价”。修改:去掉“预计”。(3)不当之处:“将予以法办”。修改:改为“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树巅(diān) 襁褓(qiǎnɡ) 绿绒绒(rónɡ) ...
B.勒马(lè) 鹧鸪(zhè) 齐楂楂(zhā) ...
C.惊蛰(zhé) 车辙(zhé) 屏息(bǐnɡ) ...
D.瞠目(chēnɡ) 干涸(hé) 徜徉(chánɡ) ...
解析:选B。楂读“chá”。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莽莽大地 襟怀坦荡 血脉贲张 白鹭
B.鱼惯而入 谨小慎微 如雷贯耳 鼓囊
C.高屋建瓴 勒马四顾 张驰如弓 隘口
D.执掌而谈 韬光养晦 旁观者清 眩晕
解析:选A。B项,惯—贯;C项,驰—弛;D项,执—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九叶诗派产生在一个新旧交替的转折时代,这种艺术与政治的近缘性比他们的上代诗人来...
得更加深刻而浑然。
B.深受诗人里尔克影响和西方音乐、绘画熏陶的郑敏具有诗人的敏感和哲人的气质,善于从客观事物引起深思,通过生动丰富的形象,展开浮想联翩的画幅,把读者引入深沉的境界。 ....
C.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 ....
D.诗人告诉我们的是,这决不是一种虚空,决不是一种即兴式的感怀,它伟大、恒久、庄重、超越时空,一种类似宗教感的东西在冉冉升起。 ....散文 山那边是海。
解析:选C。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对象误用,不符合语境。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搭配合理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入夜,山中万籁俱静。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风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在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
①那柔曼如提琴者 ②那厚重如贝司轰响者 ③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 ④那清脆如弹拨者 a.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b.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 c.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d.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A.④c①a③b②d B.①c④a②d③b
C.③d①c②b④a D.②b③d④c①a
解析:选B。根据上一句乐器和下一句水声的各自特点来排。
二、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7题。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向往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5.简析“海”和“山”所蕴含的深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
6.请简析“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确信理想是可以实现的,因而理想在心中日日夜夜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7.“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照亮”写出了“全新的世界”的光辉灿烂,本句写出诗人实现理想境界后的兴奋和惊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艺术之路怎么走
陈鲁民
著名画家吴冠中在谈艺术时说:“艺术只有两条路:小路,娱己娱人;大路,震撼人心。一百个齐白石抵不了一个鲁迅。”
按他的分类,大部分的艺术家都是在走“小路”,用其艺术作品来娱乐大众,给人以美的享受,譬如,像齐白石那样的画家。还有一些艺术家在走“大路”,他们的艺术作品也很美,但更重要的是能震撼心魄,感动心灵,譬如,像鲁迅那样的作家。
相比较而言,走艺术小路要容易一些,一个投身艺术者,只要潜心钻研技艺,坚持不懈,苦心孤诣,假以时日,总是会成功的;而走艺术大路,除了需要同样的钻研、苦练,博采众长,殚精竭虑外,还需要思想的激烈斗争,观念的猛烈冲击,理性的高度升华,有一个痛苦的煎熬过程。走“大路”的鲁迅先生谈到自己的写作时就说过:“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以为快活。”同样是在“大路”上跋涉的尼采,也在《苏鲁支语录》中这样说过:“一切文学,我只爱其人用血写下的书。”
虽说大路朝天,各人半边,艺术家们走娱己娱人的“小路”,还是走震撼人心的“大路”,都是其自由,都很需要,都有价值。纵观中国艺坛,不论是时下的小说、绘画、音乐还是其他艺术界,风花雪月的东西都太多,“震撼人心”的作品则偏少。
就说小说吧,虽然每年光是长篇小说就有一千多部出版,但真正能“震撼人心”的作品却寥寥无几,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教授最近就批评说:“中国当代作家普遍缺乏思想的内在力量,他们的力量都去了哪儿?”
当然,他这只是一家之言,却也给人们提了个醒,一味地吟花咏月,固然能娱己娱人,但缺乏震撼人心的作品,没有思想的力量,艺术就有“缺钙”之虞,阴柔有余,阳刚不足,就无法完成“用优秀作品鼓励人”的历史使命,也不足以支撑我们的现代化大厦。
显然,现代人需要娱己娱人的作品,更呼唤震撼人心的作品。
(选自2010年11月2日《河北日报》,有删改)
8.“艺术只有两条路:小路,娱己娱人;大路,震撼人心。一百个齐白石抵不了一个鲁迅。”这句话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艺术有两条路可走;娱己娱人的作品和震撼人心的作品各有其价值,社会都需要;震撼人心的作品价值更大。
9.“纵观中国艺坛,不论是时下的小说、绘画、音乐还是其他艺术界,风花雪月的东西都太多,‘震撼人心’的作品则偏少”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走艺术小路,要容易一些,技艺易达到一定境界;走艺术大路,思想的高度升华难度大;作家缺少对生活的带“血”思考(或:缺乏思想的内在力量)。
10.请简要概括作者对艺术创作的基本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艺术创作要追求美;要有思想的力量;要能鼓励人,震撼心魄,感动心灵。
三、语用创新
11.(原创)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2个字)
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手稿库珍藏着宗璞的《雪后》、《荒原梦》、《明日》、《劳动人民的儿女们——
追记妇女劳动英雄讲演会》四份手稿,这是她在南开大学和清华大学当学生时的习作,最早的写于1946年,是她入学后第一篇作文。因上面有李广田先生的批改,更显得弥足珍贵。
这些评语不仅显示了老师的风采,同时也能看出老师对宗璞的欣赏,他的批改很细心,有眉批,有总批,甚至很多细微末节,他都用红笔一一改动。他认真细心地提出意见又绝不轻易删改对方的观点,这种对青年学生的爱护和尊重,常常使学生很受感动。
(节选自《黄石日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李广田为宗璞的作文写评语
12.将下面三个句子改写成一个语意连贯的长单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
①春运期间,临时加开的旅客列车,以其低廉的票价深受众多学生,尤其是外出务工人员的欢迎。
②临时旅客列车晚点问题,让急于返乡过年的旅客倍感头疼。
③在今年的春运中,南昌铁路局通过制定旅客列车晚点应急预案,破解了春运临时旅客列车晚点的难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今年春运中,南昌铁路局通过制定旅客列车晚点应急预案,破解了春运期间临时加开的以其低廉的票价深受众多学生尤其是外出务工人员的欢迎的旅客列车让急于返乡过年的旅客倍感头疼的晚点的难题。
第二篇:《山的那边》
《山的那边》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积累“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一瞬间”等词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了解诗歌常识,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会阅读赏析诗歌。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探究诗中的“海”与“山”蕴涵的意思,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领会其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探究诗中的“海”与“山”蕴涵的意思, 品读揣摩语句,准确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美好而朦胧的梦,或者充满新奇的幻想,或者有美妙的 希望。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你童年最美的梦。
如果你生活在大山深处,每天抬头可见的是一座座大山,连绵不绝,你会想到什么呢?散文 山那边是海。
我们一起走进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看看有哪些收获。
二、【检查预习】
痴想:<chī xiǎng> 痴想呆呆的想。 隐秘:<yǐn mì>隐蔽,不外露。 铁青:<tiě qīng> 青黑色,多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 凝成:<níng chéng> 凝聚而成。 诱惑:<yîu huî> 吸引、招引。 喧腾:<xuān téng>喧闹沸 腾。 一瞬间:<yí shùn jiān> 一眨眼之间。 三【背景详情】
1. 作家简介 王家新,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教授。1957年生于湖北省丹江口市。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大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2006年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聘为教授,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写作的代表性诗人。
2.写作背景 《在山的那边》,原载于《长江文艺》1981年第5期,那时他还是一个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大学生。《在山的那边》起源于童年经验,作者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区的武当山下,一直没有走出山里的世界,作者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的少年。诗的开头两句,正是他“小时候”的真实写照。他想几乎在每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有一些“隐秘的想望”,而诗中的这种对“山那边”的遥望和幻想,构成了他小时候特有的秘密,在今天看来,它还隐秘地影响到作者的一生。《在山的那边》后被初中语文课本入选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ezw/227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