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三作文

2014高考作文题目预测之果壳中的无限空间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斯蒂芬·霍金在他的著作《果壳中的宇宙》里曾引用过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的一句名言:“即使我被关在果壳之中,仍然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这个被禁锢在轮椅上的科学奇才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哈姆雷特也许是想说,虽然我们人类的肉体受到许多限制,但是我们的精神却能自由地探索整个宇宙。”2006年6月19日,霍金在人民大会堂作了题为“宇宙的起源”的演讲。他用行动和思想告诉我们,什么才是“果壳中的无限空间”。

  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肉体总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果壳”般的限制与束缚。但是,人毕意是有灵性、有思想的,会在“果壳”中开拓出“无限空间”。

  请以“果壳中的无限空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导写】

  这个题目是比喻型的,做这类题首先要理解题目的喻义。由材料可知,“果壳”是指限制和束缚人的肉体的各种客观条件,它的范围很广,如生理上的疾病、经济上的困难、守旧人物的阻挠等。换句话说凡是对自己不利的东西都可以称为“果壳”。“无限空间”是指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客观条件的束缚,从而自由翱翔的精神世界。实际上,这是一道讨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的辨析题,写作时着力点应放在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上。

  如果写记叙文,可以写一个残疾人如何克服生理局限,努力追求精神的自由;可写一个叛逆者如何不顾世俗的眼光,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可以写一个失意者从书中寻找力量和慰藉,最后东山再起;可以写某位艺术家突破原有观念的束缚,创作出传世名作……不管写哪方面的内容,都要突出主人公是如何突破“有限空间”拓展出“无限空间”的。

  如果写议论文,当通过狭小的物质空间或肉体局限与无限的精神空间之间的关系,论述人类追求精神自由的必要性和途径,强调主观能动性对突破客观限制的作用。文章的结构可以根据内容而定,通常可以采取“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然后用典型事例来论证,最后总结。注意所选事例要有代表性。

  果壳中的无限空间

  刘玉真

  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中有一句名言:“即使我被关在果壳之中,仍然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这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它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世界丰富多彩,人生短暂无常,古往今来,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果壳”的限制,但“果壳”只能限制我们的肉体,却无法限制我们的精神。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心是衡量万物的尺度,只要心灵的尺度足够大,坐在果壳里也可以丈量整个宇宙。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是古代坐在果壳里看世界的典型。是什么使他们拥有如此非凡的本领呢?是书,具有“人类进步的阶梯”之称的书。书为他们插上了翅膀,使他们超越时空的限制,自由翱翔于古今中外。坐在电脑前,瞬间知世界,这是现代社会坐在果壳里看世界的代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互联网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地球成为一个村落,我们成了地球村的村民。轻轻点击鼠标,世界尽显眼前。

  其实,我们自身的缺陷也是束缚我们的果壳,只有突破这个果壳的限制,才能有所建树。司马迁遭受宫刑,他打消了寻死的念头,努力完成了《史记》。张海迪全身瘫痪,她克服种种困难,著书立说,还考取了吉林大学的研究生;史铁生下身瘫痪,他努力写作,终于成为当代著名作家;贝多芬双耳失聪,他凭借心中激荡的音乐热情,谱写出了一支支名扬世界的乐曲。他们虽然身陷各种果壳,但都突破局限,在不同的领域做出杰出贡献。

  陈旧的社会习俗有时也会成为阻碍我们发展的果壳,冲破这一果壳需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出身医学世家的李时珍自幼耳濡目染,酷爱医学,但父亲深感医生社会地位低下,让他考取功名,为官从政。他不顾父亲的反对,坚持学医,终于在23岁时说服父亲。他还风餐露宿,历尽险阻,行程两万多里采集药物标本,写成了近200万字的《本草纲目》。试想,如果不打破封建思想的枷锁,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吗?

  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冲破各种束缚,开创美好未来的历史。一个人的发展史就是不断突破自身和外界的“果壳”的束缚,勇往直前的历史。让我们携起手来,勇敢地冲破果壳,共创美好的未来吧!

  【简评】

  本文以从古到今,从大到小的顺序,层层深入地对“果壳里的无限空间”进行论述,条理清晰。结构上采取议论文常见的“总——分——总”的形式,中规中矩;语言上,有整句,有散句,整散结合,灵活多样;论证上,采取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相结合的方法,所举事例丰富典型,古今中外兼顾。这些是文章成功的保证。

  果壳中的无限空间

  李倩

  近了,近了,他梦想中的天堂终于近了。他被草原的广阔与坦荡所征服,那一望无际的草原如同绿色的海洋,成群的羊儿尽情地奔跑——草原上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他被这美丽的景色征服,灵魂开始在这广阔无垠的草原上奔跑,他知道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怀着愉快的心情,他来到了自己的工作地点。望着眼前的一切,他惊呆了:一顶破旧的帐篷根本挡不住风雨,帐篷中只有一张桌子,一盏煤油灯,剩下的就是睡觉的地方了。暖气和电,这儿的牧民从来没有听说过。两行热泪流过脸颊,他觉得自己彻底错了。

  一个月之后,当他敲开父母家的门时,父母已经认不出这个瘦得让人心疼的儿子。他对父亲说:“那儿简直不是人呆的地方。”父亲一听这话就恼了:“那咋不是人呆的地方?那里不是还生活着许多牧民吗?”他望着桌子上的一个果壳,不满地对父亲说:“那地方简直就像一个果壳,你让我怎么呆?”父亲大怒:“是金子放哪儿都会发光,别看果壳小,里面天地可大着呢。”最后,他被父亲赶了回去。

  回到草原,他的帐篷外站满了牧民和学生。他们把奶酪、羊奶等都往他怀里塞。孩子们更高兴:“老师,我们就知道你一定会回来的。”牧民们不停地向他道谢,感谢他让他们的孩子学到了知识。望着一张张淳朴的脸,他又流泪了,而不同的是他知道自己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他把自己融入了草原,这是他的家,是他终生的归宿。看着一批批学生离开草原去接受高等教育,他欣慰地笑了。他给孩子们的未来铺就一条辉煌的路,他这块金子发出了夺目的光芒。

  又一批学生被送走了,望着缓缓开动的汽车,他的眼泪夺眶而出,他真想对着草原大喊:“草原,我爱你!”

  他又想起了父亲的话,他很自豪,自己终于突破果壳的限制,在有限的果壳中开拓出了无限的空间。

  【点评】

  本文写一位支边老师的心路历程,行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两次流泪的对比,主人公前后思想的对比等。这些鲜明的对比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由一个单纯的学生到一位优秀的支边教师的成长过程,突出了人物无私奉献的精神。文章的结尾很妙,它既揭示了题目的寓意,又照应了前面主人公看到桌子上的果壳后与父亲的对话,可谓一石二鸟。

深海网作文频道https://www.shenhai5.com/zuowen】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szw/174796.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