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齐人有一妻一妾教学设计
《齐人有一妻一妾》教学实录(高三必修)
师:同学们好,起立就省略了,闲谈也省略了。(笑)今天这么多老师来听课,甚至听课的老师比我们同学还多,同学们是不是有点紧张啊?
生:(默然!显然被我言中了)
师:不要紧,其实我也有点紧张,但是这样的话我们就麻烦了。这样吧,为了消除我们的紧张情绪,我们来谈点轻松的话题好么?大家知道《射雕英雄传》么?
生:(情绪一下高涨起来)知道!
师:那好!谁来说说”射雕”里面的四大高手?
生:我来——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南帝段正淳,北丐洪七公。
师:说得多准确,谁说我们班的记性差,这么长的小说中的人物都记得,那我们平时要求背诵的名人名言名篇如果用心去记不是小菜一碟吗?(笑)
(这时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
师:xx,你有什么问题?
生:老师,你说错了!不是“四大高手”,是“五大高手”!(笑)还有一个“中神通”,也就是周伯通!
师:瞧,他看书多仔细!大家要向他学习,还敢于对老师的话质疑,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品质!那么黄药师写过一首诗,谁能够说出来吗?
(没有同学能够说出)
师:请大家看屏幕!
(出示黄药师的诗:
齐乞何能有妻妾,
邻家安可日攘鸡。
当时尚有周天子,
何事纷纷说魏齐?)
师:有谁能够知道这首诗的含义?
生:老师,第一句就是讲的《齐人有一妻一妾》的故事吧?
师:很好,说明你预习很充分!等会请你讲一下这个故事好吗?
生:好的!
师:哪位知道第二句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么?
(又是沉默!)
师:那这个故事就由我来讲吧!大家看这段教学设计>文章:“世有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稍停)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梁上君子”每天偷邻居的一只鸡,别人就责备他,他便说:“我以后改成每个月偷人家一只机鸡,来年再停了吧。”
师:同学们对这个故事怎么看,或者说它包含了怎样的寓意?
生:我觉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了错误就应该及时的改正,而不应该等到明年! (大家开始讨论,但没有主动发言的意思)
师:大家看黄药师的诗句“邻家安可日攘鸡”就知道黄药师对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
【篇二】齐人有一妻一妾教学设计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一中高中语文选修《齐人有一妻一妾》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特殊的语言现象。2.通过对课文分析,了解孟子的礼义荣辱观。3.学习孟子以寓言故事说明事理的说理方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寓言故事说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只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nan)王二十六年。孟子相传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在孟子的生活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2、指名朗读,正音。
瞷(jiàn) 墦(fán) 讪(shàn)施(yí)从良人
3、重点理解加点的以下词语。
4、、翻译划线部分句子。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居家过日子,共同生活】者,其良人【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出,则必餍【满足、饱食。】酒肉而后反【通“返”。】。其妻问所与饮食者【与他在一起吃喝的人。】,则尽富贵【指富贵的人。】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指良人。】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不曾。】有显者【有地位有声望的人。】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暗中看他所去的地方。瞷,窥视,暗中看。前一个“之”是助词,后一个“之”是动词。所之, 所去的地方。】也。”
蚤【通“早”。】起,施【yí,通“迤”,逶迤斜行。这里指暗中跟踪。】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都城内。国,国都、京城。】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最后到了东门外的墓地。卒,最后。之,去、往。东郭,城之东门外。,坟墓。】,之祭者乞其余【向祭墓的人乞讨剩下来的食物。】;不足,又顾而之他【掉头到另一个墓地去。】——此其为餍足之道【方法。】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终身依靠】也,今若此。”与其妾讪【讥讽。】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庭院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yíyí,喜悦自得的样子。】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通“稀”】矣。
5、重点研读,欣赏品味。
(1)学生精读课文,思考并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①找出短文中的人物,看看重点写了谁?
②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地揭示齐人的丑态的?
③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
①文中的人物有:齐人、妻、妾,重点人物是齐人(良人) ②作者从五个方面来层层揭示齐人的丑态:一、齐人对妻子夸口,树起一个极度膨胀的完美形象;
二、妻子的怀疑和妻妾的商量,对齐人虚托的完美形象展开第一次审视;三、妻子的追踪和齐人真面目的显露;四、妻子的羞愧和哭骂,对齐人行为的否定;五、齐人无耻得意的另一种丑态。
故事先以齐人的言语夸张自己的正面形象,又以妻子的视线层层揭开一个丑陋的真面目,最后又一次描绘齐人:“骄”言时的洋洋自得,虽再次回到开篇的状态,却给予齐人最有力的一击。全文以时间为序,将齐人反差强烈的两个形象作了三次铺展,突出其虚伪的本质,有较强的讽刺意味。 ③故事的引文末尾省略了一句表现作者观点的话:“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者,几稀也!”从作者说理的意图看,本文讽刺了那些无耻的为钻营富贵利达而抛弃人格尊严、进行狡诈欺骗的无耻之徒,揭露了他们表面上道貌岸然而实则内心肮脏的本性。
(2)突破重点,深入品味。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故事中妻对妾有两次转述齐人情况的语句,方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作这样的处理? ②试分析故事中采用的对比手法及作用。
③与其他寓言比较,本篇寓言有何特点?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是什么?
④分析孟子寓言的幽默性。
明确:
①第一次为直接引用,所引的为作者前文所叙述的语言。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为了强调妻子对丈夫“餍酒肉”而无显者来的怀疑,也强化了齐人洋洋自得、虚伪做作与真相对比后产生的讽刺力度。第二次为转述,并以“告其妻”省略所见内容,一者所见内容庞杂,不宜近距离大段重复;二者为了与上文相区分,使表现手法更具多样性。
②故事中有两重对比。一是齐人自身行为的对比:坟场的“乞”与妻妾面前的“骄”;真相与表象的对比。人物内在品格的委琐与外表的庄重自足形成强烈的反差,达到了美学上的滑稽效果,形成了尖锐的讽刺。二是妻妾与齐人在人生准则上的对比:齐人在坟场乞食而没有丝毫的羞耻感,甚至在足不出户的妻妾面前大吹大擂;两个妇道人家能明大理,强调在追求“利”的同时能注意采取正当的手段,要“行丈夫之道”,不能苟且,不能诡谲(jué)。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人不齿行“妻妾之道”的却恰恰是大“丈夫”。两种道德标准的对比和冲撞,从更深层次上揭露了齐人的丑态,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立场观点。
③一般的寓言采用概述的语言形式,或篇幅较短,或人物形象或性格不甚鲜明,而《齐人有一妻一妾》不仅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而且描绘了人物的动作、情态和对白。人物性格鲜明,形象丰满。该篇可视之为小说的“雏形”。古代寓言往往在浅显的语言和简单的故事情节中蕴涵深刻的道理,是一种高级的比喻说理形式。借用寓言故事说理,抽象的思想依托了形象思维的拐杖,使说理更具有艺术表现力。
中国古代寓言举例:
1、其父善游 [原文]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①。婴儿啼。人问其故②,曰:“此其父善游!”——《吕氏春秋》 [注释] ①方——正。引——拉着。 ②故——缘故。[提示] 爸爸是游泳的能手,他的孩子并不一定就会游泳,这里没有什么遗传关系。人的思想、才能、技艺都不能靠遗传,而必须靠刻苦的学习和实践去获得。
2、齐人偷金 [原文] 齐人有欲得金者,请旦被衣冠①,往鬻金者之所②,见人操金③,攫而夺之④。吏搏而束缚之⑤,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⑥,徒见金耳⑦。” ——《吕氏春秋》 [注释] ①清旦——清早。被——同“披”。 ②鬻(yù)——卖。 ③操——拿着。 ④攫(jué)——夺取。 ⑤搏(bó)——捕捉。束缚——捆绑。 ⑥殊(shū)——完全。 ⑦徒——仅仅。耳——而 [提示] 人们常用“利欲熏心”来形容那些“财迷”。偷金的齐人就是一个典型。严重的发财思想迷住了他的心窍,使他想问题、看问题的方法非常主观、片面,甚至到了只见金子不见旁人的地步。在实际生活中,一些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犯这种只想着个人利益的错误。
3、齐宣王射箭 [原文] 宣王好射①,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②,其实所用不过三石③。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④,中关而上⑤。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⑥!”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 ——《尹文子》 [注释] ①好(hào)——喜欢,爱好。 ②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喜欢别人说自己能拉硬弓。说,同“悦”。强,硬弓。 ③石———重量单位。古时每石一百二十斤,相当于现在的六十斤左右。 ④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他)把弓拿给臣子们看,臣子们都试着拉弓。引,拉弓。 ⑤中关——拉弓拉到半满。关同“弯”。 ⑥非大王孰(shú)能用是——除了大王谁能用这张硬弓。孰,哪一个。是,这,这个。这里指弓。 [提示] 齐宣王明明只能拉开三石力的弓,手下人却说是九石力的弓,捧得齐宣王自己也以为就是这么回事,最后
落了个名不符实的坏名声。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一是因为齐宣王的周围有一帮曲意逢迎的小人,更主要的是因为齐宣王自己爱听悦耳的奉承话。这则故事对于我们今天净化社会风气也有现实意义。
西方寓言故事举例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原文】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有事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译成文言:赫生欲知尊,化而为人,至店。见宙斯像,问曰:价几何?答:一锭。讪而曰:赫拉几何。曰:贵于此。赫生见其像,念其为神,又庇商贾,人必尊甚,乃曰:几何。曰:若市前二,此遗也。(87个字)
④孟子的寓言情节简单,有时仅仅是一个情景性的设喻,却又可笑、夸张而荒诞,形成了语言风趣幽默,寓意显豁的艺术效果。《齐人有一妻一妾》中的齐人去坟场求乞祭祀剩余的食物,不至餍不返,归家时又在妻妾面前大吹大擂,一个“乞”,一个“骄”,满足可笑的虚荣心,没有丝毫的羞耻感。生活中未必有这样的人,但不能否定在求取财富与地位的时候,有人做着与齐人一样的勾当。其他如《揠苗助长》中的宋人,急于求成,拔苗助长,举动愚蠢可笑;《月攮一鸡》(《孟子·腾文公下·攘鸡》【原文】今有人日攘①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②非君子之道③。”曰:“请损④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⑤然后已⑥。”如知其非义,斯⑦速已矣,何待来年?【注释】①日:每天。攘:偷;盗。②是:这(种行为)③道:行为。④损:减少⑤来年:明年。⑥已:停止。 ⑦斯:这;这样。【译文】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一只鸡。有人劝告他说:“(做)这种事情,不是有道德的人该有的行为。”那个偷鸡的人说:“(好吧),请允许(我)减少一点儿,每月偷一只鸡,等到了明年再停止。” 如果知道这样做不合乎礼义,这就要迅速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这个故事中的主角改正错误却又不坚决,持“月攮一鸡,以待来年”的观点。以上诸多寓言故事极尽夸张之能事,让读者在人物夸张变形、有悖于常情的举动中,领悟到作者传达的深刻道理。
6、课堂小结。
同学们,先秦诸子散文中包含了丰富的寓言故事,
这篇短文故事有头有尾,叙述紧凑集中。情节勾连而下,颇富戏剧性。故事虽短,但一波三折,妙趣横生,好像一幕精彩的讽刺喜剧,引人人胜。
不论叙事还是对话,都简练准确,生动传神,有力地突出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如“必餍酒肉而后反”的“必”字,显示了齐人可耻行径的经常性。“尽富贵也”的“尽”字,表现了齐人吹嘘、夸耀的丑态。
与古希腊的寓言故事自成篇章不同,先秦诸子散文多附着在说理性的语段里,承担着将抽象转化为形象,将深奥转化为通俗的任务,为咄咄逼人的锐气披上了一件温情而美丽的衣衫。这种说理的方式与被游说的对象多与帝王将相有关,寓言给忠言包裹了顺耳的糖衣,更易于被听者接受。这种特殊时代产生的文学样式应该引起同学们在学习中的关注。
7、布置作业
结合实际,写一篇《齐人有一妻一妾》的读后感,字数在800字左右。
吾将瞷良人之所之 瞷
施从良人之所之 施
卒之东郭墦间 墦
• 博古通今
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国
所仰望而终身【终身依靠】也。仰望
【篇三】齐人有一妻一妾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 齐人有一妻一妾 弈秋》 教案
《短文两篇 齐人有一妻一妾 弈秋》 教案
21《短文两篇 齐人有一妻一妾 弈秋》 教案.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特殊的语言现象。
2.理解文中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点
1.了解孟子散文托寓言以说理的特点。
2.了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特点。
(三)德育渗透点
揣摩文中寓言的寓意,用以指导现实生活。
(四)美育渗透点齐人有一妻一妾教学设计
欣赏文章寓说理于寓言中,诙谐幽默,耐人寻味的特点。
二.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首先要弄懂文中的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其次要在初通文意的基础上,分别把握两篇文章的主旨,并通过查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深刻领会其寓意和内容;再次,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要能从语言层面上更进一个层次,提高到从文学鉴赏的角度来品味、欣赏文章的巧妙设喻、寓意深刻等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进而试着写4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应是文章寓意的理解,课前教师可指导学习阅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寓言故事,并联系以前学习过的诸子散文中的寓言,把握先秦散文中运用寓言说理的特点。学生课前应在疏通课文文意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和资料查阅,写出自己对文章理解的书面材料,以备课上交流,并能在归纳总结寓言特点的基础上,写出本文的鉴赏提纲。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课前印发"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寓言故事的原文,指导学生把握、归纳寓言的特点。学生应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组内分工合作,分角色准备,准备好白话、文言两种台词,以备课上朗读,并通过朗读,体味文章的讽刺、幽默的艺术特色,领略孟子散文的另一种艺术风格。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板书"知识教学点"内容。
(二)整体感知
1.导人课文
孟子散文长于议论,雄辩滔滔,纵横捭阖。《齐王晋文之事》充分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这一风格,《庄暴见孟子》的精辟的对比,《孟子见梁襄王》精妙的比喻又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孟子散文的风采。其实,孟老夫子不仅长于议论,他还很善于讲故事,在讲故事中阐发他的政治主张乃至人生哲理,是孟子散文的又一道风景。
2.引导学生复习,整理有关孟子的文学常识
(本课是本单元最后一课,有必要对孟子作一总结,以便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系统化。)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孟子相传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的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3.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意
《齐人有一妻一妾》诙谐幽默,耐人寻味,是《孟子》散文中的名篇。文章通过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那种不顾礼义廉耻,以卑鄙的手段追求富贵利达的人。课文先是故事的序幕,简单地交代了背景,引出了人物。再是故事的发生,写齐人的诡秘行动和对妻妾的夸耀。然后是故事的发展,写妻子的怀疑和妻妾的商议。接着晕故事的高潮,写妻子的追踪侦察和齐人"餍酒食"的真相。最后是故事的结局,写妻妾的羞惭愤恨和齐人恬不知耻的丑态。
《弈秋》在《孟子》原文里是说"王不智"的问题,但学习下棋是否专心效果不大一样这个例子,强调做事要专心致志,却具有普遍意义。从原文中"无或乎王之不智也"看,当是有人把"王之不智"归咎为孟子辅导不力,孟子为自己辩解。孟子用培养植物来比喻培养人,一暴十寒,自然达不到培养的目的。自己接触王的机会少,而王身边却不断有人给他泼冷水,自己又能怎么样呢?只好以下棋为喻,即使是让弈秋这样的围棋高手教人下棋,也是聚精会神的学得好,心有旁骛的学不好,这和老师没有太大的关系,也不是他不聪明,而是没有专心致志的缘故。
(三)重难点学习及目标达成过程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黑字词,并翻译下列句子(投影,学生口答)
①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②良人未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③又顾而之他
④惟弈秋之为听
⑤思援弓缴而射之
⑥为是其智弗若与?
2.学生精读课文,讨论明确以下问题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小组内形成答案,班级交流,教师点拨明确)
(1)《齐人有一妻一妾》中,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地揭示齐人的丑态的?
[点拨]从五个方面来层层揭示齐人的丑态:一、齐人对妻子夸口,树起一个极度膨胀的完美形象;二、妻子的怀疑和妻妾的商量,对齐人虚托的完美形象展开第一次审视;三、妻子的追踪和齐人真面目的显露;四、妻子的羞愧和哭骂,对齐人行为的否定;五、齐人无耻得意的另一种丑态。先以齐人的言语夸张自己的正面形象,又以妻子的视线层层揭开一个丑陋的真面目。最后又一次描绘齐人"骄"言时的洋洋自得,虽再次回到开篇的状态,却给予齐人最有力的一击。以时间为序,将齐人反差强烈的两个形象作了三次铺展,突出其虚伪的本质,有较强的讽刺意味。
(2)两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分别是什么?
[点拨]《齐人有一妻一妾》中的引文末尾省略了一句表现作者观点的话:"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稀矣!"从作者的说理意图看,本
文讽刺了那些无耻的为钻营富贵利达而抛弃人格尊严的人们。《弈秋》则讽刺了那些在修学和做事上没有恒心、不够专一的人们。
(3)两篇短文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试分析其在文中的运用及作用。
[点拨]《齐人有一妻一妾》中有两重对比。一是齐人自身行为的对比:坟场的"乞"与妻妾面前的"骄";真相与表象的对比,人物内在的品格的委琐与外表的庄重自足形成强烈的反差,达到了美学上的滑稽效果,形成了尖锐的讽刺。二是妻妾与齐人在人生准则上的对比:齐人在坟场乞食而没有丝毫的羞耻感,甚至在足不出户的妻妾面前大吹大擂;两个妇道人家能明大理,强调在追求"利"的同时能注意采用正当的手段,要"行丈夫之道",不能苟且,不能诡谲。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人不齿行"妻妾之道"的却恰恰是大"丈夫"。两种道德标准的对比和冲撞,从更深层次上揭露了齐人的丑态,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立场观点。《弈秋》的对比集中体现在弈秋两个弟子学习专心程度与学习结果的差异上,揭示了作者关于态度与结果有必然因果联系的观点。
(4)试结合《齐人有一妻一妾》,谈谈本文所体现出的幽默、诙谐的语言特点。
[点拨]孟子的寓言情节简单,有时仅仅是一个情景性的设喻,却又可笑、夸张而荒诞,形成了语言风趣幽默,寓言显豁的艺术效果。《齐人有一妻一妾》中的齐人去坟场求乞祭祀剩余的食物,不至餍不返,归家时又在妻妾面前大吹大擂,一个"乞",一个"骄",满足可笑的虚荣心,没有丝毫的羞耻感。生活中未必有这样的人,但不能否定在求取财富与地位的时候,有人做着与齐人一样的勾当。
作者在这些寓言故事中,极尽夸张之能事,让读者在人物夸张变形、有悖于常情的举动中,领悟到作者传达的深刻道理。
(四)总结扩展
[总结]
这两篇短文都是孟子在论辩时穿插进来的寓言故事,故事有头有尾,叙述紧凑集中。情节勾连而下,颇富戏剧性。故事虽短,但一波三折,妙趣横生,好像一幕精彩的讽刺喜剧,引人人胜。
不论叙事还是对话,都简练准确,生动传神,有力地突出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如"必餍酒肉而后反"的"必"字,显示了齐人可耻行径的经常性。"尽富贵也"的"尽"字,表现了齐人吹嘘、夸耀的丑态。《弈秋》中的两个人物形象也是如此,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对比鲜明,使人物形象生动突出。
学习这两篇短文,要充分把握以上特点,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揣摩孟子当时的语态、语调,从而深入领会文章的寓意,领略文章的妙趣。齐人有一妻一妾教学设计
[扩展]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已,于是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曰:"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也,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伊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
(选自《孟子?离娄下》)
1.下列句子中加黑的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思天下惟羿为愈己愈:超过
b.恶得无罪恶:怎么
c.薄乎云尔,恶得无罪薄:淡薄
d.其取友必端矣端:指品行正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译文:
②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
译文:
3.当子濯孺子听说追赶他的人是庾公之斯时,他立刻下了结论:"吾生矣!"他的依据是什么?
答:
4.孟子为什么认为羿有罪?他用什么方法说明这一观点。
答:
[参考答案]
1.c2.①那个尹公之他,是个品行端正的人啊!他所选取的学生(友人)也一定是品行端正的啊!②今天的这件事情,是国家(国君)的大事情啊,我不敢贸然废弃。3.庾公之斯的老师是自己的学生尹公之他,而尹公之他是个品行端正的人,他的学生也一定是个品德端正的人,学生不会射杀自己的老师,也不会射杀老师的老师。4.因为羿本身不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所以收的学生品德也低下。用了对比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语文读本》p322《攘鸡),并改编为白话文。
2.阅读《语文读本》p325《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学练效果检测
a层级检测题
1、为加点的字注音
卒( )然 ( )然 一日暴( )之 鸿鹄( ) 弓徼( ) 弈( )秋 嗜( )杀人者 沛( )然 忖度 ( ) 觳觫 ( ) 胡( ) 彼恶( )知之 盖( )亦反其本 齐桓( )公 商贾( )皆欲藏于王之市 独乐( )乐 赡( )养 衣帛( ) 疾首蹙( )( ) 矫孑(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a、孰能与之 b、天下恶乎定? c、天下之人牧 d、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3、指出通假字并作出解释
a、卒然问曰 b、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c、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d、为是其智弗若与?
4、词语解释
其如是,孰能御之/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卒然问曰/求富贵利达者/田猎/施从良人之所之/必餍酒肉而后反/疾首蹙 /无或王之不智
5、指出通假字
无或王之不智/一暴十寒/为是其智不若与/可得闻与///施从良人之所之
6、归纳下列多义词的义项
a、桓公田于泽,管仲御( ) b、振长策而御( )宇内
c、其如是,孰能御( )之 d、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 )于家邦
7、归纳下列多义词的义项
【乐】a、王尝语庄子以好乐b、独乐乐,与人乐乐
c、臣请为王言乐d、醉能同其乐
【卒】a、旦日飨士卒b、鲁肃闻刘表卒c、卒之东郭间d、卒然问曰
8、与"就之而不见所畏焉"一句中的"就"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金就砺则利 b、避祸就福 c、河海不择其细流,故能就其深
d、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9、指出词类活用情况
a、与众乐乐b、与少乐乐c、五十者可以衣帛d、无或乎王之不智e、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f、老吾老以及人之老g、一日暴之,十日寒之h、一夫夜呼,乱者四应i、兴甲兵,危士臣j、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10、指出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
[1]臣未之闻也[2]将以衅钟[3]构怨于诸侯[4]莫之能御[5]此无他,与民同乐也[6]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7]良人者,所仰望终身也[8]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11、下列成语出处正确的是
a、一暴十寒–《弈秋》b、与民同乐–《孟子见梁惠王》
c、疾首蹙 –《齐桓晋文之事》d、缘木求鱼–《齐人有一妻一妾》
12、默写填空
a、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未所有生者也。
b、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
c、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虽与这俱学,——。
13、《孟子见梁襄王》选自《————-》。在课文中,孟子以—————————为例,对梁襄王讲述了的道理。
14、"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表达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愿望。
15、"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告诉我们:赢得民心,才能赢得天下。这实际上是孟子—————的具体体现。
16、《弈秋》一文形象地说明了做事要——————的道理。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a、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译文:
b、试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译文:
b、层级检测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8——22题
他日,见於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18、补出省略的成分
a、( ) 曰:「可得闻与?」b、(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c、( )曰:「不若与人。」d、「不若与众( )。」
19、为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a、众b、用如"之"c、"之乎"的合音(兼词)
【篇四】齐人有一妻一妾教学设计
21《短文两篇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教案
21《短文两篇 齐人有一妻一妾 弈秋》 教案.齐人有一妻一妾教学设计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特殊的语言现象。
2.理解文中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点
1.了解孟子散文托寓言以说理的特点。
2.了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特点。
(三)德育渗透点
揣摩文中寓言的寓意,用以指导现实生活。
(四)美育渗透点
欣赏文章寓说理于寓言中,诙谐幽默,耐人寻味的特点。
二.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首先要弄懂文中的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其次要在初通文意的基础上,分别把握两篇文章的主旨,并通过查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深刻领会其寓意和内容;再次,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要能从语言层面上更进一个层次,提高到从文学鉴赏的角度来品味、欣赏文章的巧妙设喻、寓意深刻等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进而试着写4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本课是《孟子》单元的最后一篇,学习过程中还要能把本课所选两篇短文和前面三篇课文进行比较,深入、系统地把握孟子的思想体系和孟子散文的艺术风格,并通过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资料,培养自己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应是文章寓意的理解,课前教师可指导学习阅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寓言故事,并联系以前学习过的诸子散文中的寓言,把握先秦散文中运用寓言说理的特点。学生课前应在疏通课文文意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和资料查阅,写出自己对文章理解的书面材料,以备课上交流,并能在归纳总结寓言特点的基础上,写出本文的鉴赏提纲。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课前印发“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寓言故事的原文,指导学生把握、归纳寓言的特点。学生应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组内分工合作,分角色准备,准备好白话、文言两种台词,以备课上朗读,并通过朗读,体味文章的讽刺、幽默的艺术特色,领略孟子散文的另一种艺术风格。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板书“知识教学点”内容。
(二)整体感知
1.导人课文
孟子散文长于议论,雄辩滔滔,纵横捭阖。《齐王晋文之事》充分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这一风格,《庄暴见孟子》的精辟的对比,《孟子见梁襄王》精妙的比喻又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孟子散文的风采。其实,孟老夫子不仅长于议论,他还很善于讲故事,在讲故事中阐发他的政治主张乃至人生哲理,是孟子散文的又一道风景。
2.引导学生复习,整理有关孟子的文学常识
(本课是本单元最后一课,有必要对孟子作一总结,以便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系统化。)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孟子相传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的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3.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意
《齐人有一妻一妾》诙谐幽默,耐人寻味,是《孟子》散文中的名篇。文章通过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那种不顾礼义廉耻,以卑鄙的手段追求富贵利达的人。课文先是故事的序幕,简单地交代了背景,引出了人物。再是故事的发生,写齐人的诡秘行动和对妻妾的夸耀。然后是故事的发展,写妻子的怀疑和妻妾的商议。接着晕故事的高潮,写妻子的追踪侦察和齐人“餍酒食”的真相。最后是故事的结局,写妻妾的羞惭愤恨和齐人恬不知耻的丑态。
《弈秋》在《孟子》原文里是说“王不智”的问题,但学习下棋是否专心效果不大一样这个例子,强调做事要专心致志,却具有普遍意义。从原文中“无或乎王之不智也”看,当是有人把“王之不智”归咎为孟子辅导不力,孟子为自己辩解。孟子用培养植物来比喻培养人,一暴十寒,自然达不到培养的目的。自己接触王的机会少,而王身边却不断有人给他泼冷水,自己又能怎么样呢?只好以下棋为喻,即使是让弈秋这样的围棋高手教人下棋,也是聚精会神的学得好,心有旁骛的学不好,这和老师没有太大的关系,也不是他不聪明,而是没有专心致志的缘故。
(三)重难点学习及目标达成过程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黑字词,并翻译下列句子(投影,学生口答)
①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②良人未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③又顾而之他
④惟弈秋之为听
⑤思援弓缴而射之
⑥为是其智弗若与?
2.学生精读课文,讨论明确以下问题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小组内形成答案,班级交流,教师点拨明确)
(1)《齐人有一妻一妾》中,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地揭示齐人的丑态的?
[点拨]从五个方面来层层揭示齐人的丑态:一、齐人对妻子夸口,树起一个极度膨胀的完美形象;二、妻子的怀疑和妻妾的商量,对齐人虚托的完美形象展开第一次审视;三、妻子的追踪和齐人真面目的显露;四、妻子的羞愧和哭骂,对齐人行为的否定;五、齐人无耻得意的另一种丑态。先以齐人的言语夸张自己的正面形象,又以妻子的视线层层揭开一个丑陋的真面目。最后又一次描绘齐人“骄”言时的洋洋自得,虽再次回到开篇的状态,却给予齐人最有力的一击。以时间为序,将齐人反差强烈的两个形象作了三次铺展,突出其虚伪的本质,有较强的讽刺意味。
(2)两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分别是什么?
[点拨]《齐人有一妻一妾》中的引文末尾省略了一句表现作者观点的话:“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稀矣!”从作者的说理意图看,本文讽刺了那些无耻的为钻营富贵利达而抛弃人格尊严的人们。《弈秋》则讽刺了那些在修学和做事上没有恒心、不够专一的人们。
(3)两篇短文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试分析其在文中的运用及作用。
[点拨]《齐人有一妻一妾》中有两重对比。一是齐人自身行为的对比:坟场的“乞”与妻妾面前的“骄”;真相与表象的对比,人物内在的品格的委琐与外表的庄重自足形成强烈的反差,达到了美学上的滑稽效果,形成了尖锐的讽刺。二是妻妾与齐人在人生准则上的对比:齐人在坟场乞食而没有丝毫的羞耻感,甚至在足不出户的妻妾面前大吹大擂;两个妇道人家能明大理,强调在追求“利”的同时能注意采用正当的手段,要“行丈夫之道”,不能苟且,不能诡谲。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人不齿行“妻妾之道”的却恰恰是大“丈夫”。两种道德标准的对比和冲撞,从更深层次上揭露了齐人的丑态,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立场观点。《弈秋》的对比集中体现在弈秋两个弟子学习专心程度与学习结果的差异上,揭示了作者关于态度与结果有必然因果联系的观点。
(4)试结合《齐人有一妻一妾》,谈谈本文所体现出的幽默、诙谐的语言特点。
[点拨]孟子的寓言情节简单,有时仅仅是一个情景性的设喻,却又可笑、夸张而荒诞,形成了语言风趣幽默,寓言显豁的艺术效果。《齐人有一妻一妾》中的齐人去坟场求乞祭祀剩余的食物,不至餍不返,归家时又在妻妾面前大吹大擂,一个“乞”,一个“骄”,满足可笑的虚荣心,没有丝毫的羞耻感。生活中未必有这样的人,但不能否定在求取财富与地位的时候,有人做着与齐人一样的勾当。
作者在这些寓言故事中,极尽夸张之能事,让读者在人物夸张变形、有悖于常情的举动中,领悟到作者传达的深刻道理。
(四)总结扩展
[总结]
这两篇短文都是孟子在论辩时穿插进来的寓言故事,故事有头有尾,叙述紧凑集中。情节勾连而下,颇富戏剧性。故事虽短,但一波三折,妙趣横生,好像一幕精彩的讽刺喜剧,引人人胜。
不论叙事还是对话,都简练准确,生动传神,有力地突出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如“必餍酒肉而后反”的“必”字,显示了齐人可耻行径的经常性。“尽富贵也”的“尽”字,表现了齐人吹嘘、夸耀的丑态。《弈秋》中的两个人物形象也是如此,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对比鲜明,使人物形象生动突出。
学习这两篇短文,要充分把握以上特点,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揣摩孟子当时的语态、语调,从而深入领会文章的寓意,领略文章的妙趣。
[扩展]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已,于是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曰:“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也,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伊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
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
(选自《孟子·离娄下》)
1.下列句子中加黑的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思天下惟羿为愈己愈:超过
B.恶得无罪恶:怎么
C.薄乎云尔,恶得无罪薄:淡薄
D.其取友必端矣端:指品行正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译文:
②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
译文:
3.当子濯孺子听说追赶他的人是庾公之斯时,他立刻下了结论:“吾生矣!”他的依据是什么?
答:
4.孟子为什么认为羿有罪?他用什么方法说明这一观点。
答:
[参考答案]
1.C2.①那个尹公之他,是个品行端正的人啊!他所选取的学生(友人)也一定是品行端正的啊!②今天的这件事情,是国家(国君)的大事情啊,我不敢贸然废弃。3.庾公之斯的老师是自己的学生尹公之他,而尹公之他是个品行端正的人,他的学生也一定是个品德端正的人,学生不会射杀自己的老师,也不会射杀老师的老师。4.因为羿本身不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所以收的学生品德也低下。用了对比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齐人有一妻一妾教学设计
1.课外阅读《语文读本》P322《攘鸡),并改编为白话文。
2.阅读《语文读本》P325《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学练效果检测
A层级检测题
1、为加点的字注音
卒( )然 浡( )然 一日暴( )之 鸿鹄( ) 弓徼( ) 弈( )秋 嗜( )杀人者 沛( )然 忖度 ( ) 觳觫 ( ) 胡龁( ) 彼恶( )知之 盖( )亦反其本 齐桓( )公 商贾( )皆欲藏于王之市 独乐( )乐 赡( )养 衣帛( ) 疾首蹙( )頞( ) 矫孑(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A、孰能与之 B、天下恶乎定? C、天下之人牧 D、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3、指出通假字并作出解释
A、卒然问曰 B、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C、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D、为是其智弗若与?
4、词语解释
其如是,孰能御之/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卒然问曰/求富贵利达者/田猎/施从良人之所之/必餍酒肉而后反/疾首蹙頞 /无或王之不智
5、指出通假字
无或王之不智/一暴十寒/为是其智不若与/可得闻与///施从良人之所之
6、归纳下列多义词的义项
A、桓公田于泽,管仲御( ) B、振长策而御( )宇内
C、其如是,孰能御( )之 D、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 )于家邦
7、归纳下列多义词的义项
【乐】A、王尝语庄子以好乐B、独乐乐,与人乐乐
C、臣请为王言乐D、醉能同其乐
【卒】A、旦日飨士卒B、鲁肃闻刘表卒C、卒之东郭墦间D、卒然问曰
8、与“就之而不见所畏焉”一句中的“就”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金就砺则利 B、避祸就福 C、河海不择其细流,故能就其深
D、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9、指出词类活用情况
A、与众乐乐B、与少乐乐C、五十者可以衣帛D、无或乎王之不智E、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F、老吾老以及人之老G、一日暴之,十日寒之H、一夫夜呼,乱者四应I、兴甲兵,危士臣J、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10、指出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
[1]臣未之闻也[2]将以衅钟[3]构怨于诸侯[4]莫之能御[5]此无他,与民同乐也[6]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7]良人者,所仰望终身也[8]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11、下列成语出处正确的是
A、一暴十寒——《弈秋》B、与民同乐——《孟子见梁惠王》
C、疾首蹙頞 ——《齐桓晋文之事》D、缘木求鱼——《齐人有一妻一妾》
12、默写填空
A、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未所有生者也。
B、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
C、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虽与这俱学,——————。
13、《孟子见梁襄王》选自《————-》。在课文中,孟子以—————————为例,对梁襄王讲述了的道理。
14、“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表达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愿望。
15、“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告诉我们:赢得民心,才能赢得天下。这实际上是孟子—————的具体体现。
16、《弈秋》一文形象地说明了做事要——————的道理。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A、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译文:
B、试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译文:
B、层级检测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8——22题
他日,见於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18、补出省略的成分
A、( ) 曰:「可得闻与?」B、(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C、( )曰:「不若与人。」D、「不若与众( )。」
19、为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A、众B、用如“之”C、“之乎”的合音(兼词)
D、“之于”的合音
(2)与人乐乐,孰乐?A、谁B、仔细C、哪一个D、同“熟”
20、写出本段中的两个通假字:
21、用现代汉语翻译“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译文:
【篇五】齐人有一妻一妾教学设计
21《短文两篇 齐人有一妻一妾 弈秋》 教案
21《短文两篇 齐人有一妻一妾 弈秋》 教案.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特殊的语言现象。
2.理解文中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点
1.了解孟子散文托寓言以说理的特点。
2.了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特点。
(三)德育渗透点
揣摩文中寓言的寓意,用以指导现实生活。
(四)美育渗透点
欣赏文章寓说理于寓言中,诙谐幽默,耐人寻味的特点。
二.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首先要弄懂文中的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其次要在初通文意的基础上,分别把握两篇文章的主旨,并通过查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深刻领会其寓意和内容;再次,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要能从语言层面上更进一个层次,提高到从文学鉴赏的角度来品味、欣赏文章的巧妙设喻、寓意深刻等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进而试着写4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本课是《孟子》单元的最后一篇,学习过程中还要能把本课所选两篇短文和前面三篇课文进行比较,深入、系统地把握孟子的思想体系和孟子散文的艺术风格,并通过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资料,培养自己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应是文章寓意的理解,课前教师可指导学习阅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寓言故事,并联系以前学习过的诸子散文中的寓言,把握先秦散文中运用寓言说理的特点。学生课前应在疏通课文文意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和资料查阅,写出自己对文章理解的书面材料,以备课上交流,并能在归纳总结寓言特点的基础上,写出本文的鉴赏提纲。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课前印发“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寓言故事的原文,指导学生把握、归纳寓言的特点。学生应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组内分工合作,分角色准备,准备好白话、文言两种台词,以备课上朗读,并通过朗读,体味文章的讽刺、幽默的艺术特色,领略孟子散文的另一种艺术风格。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板书“知识教学点”内容。
(二)整体感知
1.导人课文
孟子散文长于议论,雄辩滔滔,纵横捭阖。《齐王晋文之事》充分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这一风格,《庄暴见孟子》的精辟的对比,《孟子见梁襄王》精妙的比喻又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孟子散文的风采。其实,孟老夫子不仅长于议论,他还很善于讲故事,在讲故事中阐发他的政治主张乃至人生哲理,是孟子散文的又一道风景。
2.引导学生复习,整理有关孟子的文学常识
(本课是本单元最后一课,有必要对孟子作一总结,以便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系统化。)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孟子相传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的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3.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意
《齐人有一妻一妾》诙谐幽默,耐人寻味,是《孟子》散文中的名篇。文章通过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那种不顾礼义廉耻,以卑鄙的手段追求富贵利达的人。课文先是故事的序幕,简单地交代了背景,引出了人物。再是故事的发生,写齐人的诡秘行动和对妻妾的夸耀。然后是故事的发展,写妻子的怀疑和妻妾的商议。接着晕故事的高潮,写妻子的追踪侦察和齐人“餍酒食”的真相。最后是故事的结局,写妻妾的羞惭愤恨和齐人恬不知耻的丑态。
《弈秋》在《孟子》原文里是说“王不智”的问题,但学习下棋是否专心效果不大一样这个例子,强调做事要专心致志,却具有普遍意义。从原文中“无或乎王之不智也”看,当是有人把“王之不智”归咎为孟子辅导不力,孟子为自己辩解。孟子用培养植物来比喻培养人,
一暴十寒,自然达不到培养的目的。自己接触王的机会少,而王身边却不断有人给他泼冷水,自己又能怎么样呢?只好以下棋为喻,即使是让弈秋这样的围棋高手教人下棋,也是聚精会神的学得好,心有旁骛的学不好,这和老师没有太大的关系,也不是他不聪明,而是没有专心致志的缘故。
(三)重难点学习及目标达成过程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黑字词,并翻译下列句子(投影,学生口答)
①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②良人未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③又顾而之他
④惟弈秋之为听
⑤思援弓缴而射之
⑥为是其智弗若与?
2.学生精读课文,讨论明确以下问题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小组内形成答案,班级交流,教师点拨明确)
(1)《齐人有一妻一妾》中,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地揭示齐人的丑态的?
[点拨]从五个方面来层层揭示齐人的丑态:一、齐人对妻子夸口,树起一个极度膨胀的完美形象;二、妻子的怀疑和妻妾的商量,对齐人虚托的完美形象展开第一次审视;三、妻子的追踪和齐人真面目的显露;四、妻子的羞愧和哭骂,对齐人行为的否定;五、齐人无耻得意的另一种丑态。先以齐人的言语夸张自己的正面形象,又以妻子的视线层层揭开一个丑陋的真面目。最后又一次描绘齐人“骄”言时的洋洋自得,虽再次回到开篇的状态,却给予
齐人最有力的一击。以时间为序,将齐人反差强烈的两个形象作了三次铺展,突出其虚伪的本质,有较强的讽刺意味。
(2)两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分别是什么?
[点拨]《齐人有一妻一妾》中的引文末尾省略了一句表现作者观点的话:“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稀矣!”从作者的说理意图看,本文讽刺了那些无耻的为钻营富贵利达而抛弃人格尊严的人们。《弈秋》则讽刺了那些在修学和做事上没有恒心、不够专一的人们。
(3)两篇短文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试分析其在文中的运用及作用。
[点拨]《齐人有一妻一妾》中有两重对比。一是齐人自身行为的对比:坟场的“乞”与妻妾面前的“骄”;真相与表象的对比,人物内在的品格的委琐与外表的庄重自足形成强烈的反差,达到了美学上的滑稽效果,形成了尖锐的讽刺。二是妻妾与齐人在人生准则上的对比:齐人在坟场乞食而没有丝毫的羞耻感,甚至在足不出户的妻妾面前大吹大擂;两个妇道人家能明大理,强调在追求“利”的同时能注意采用正当的手段,要“行丈夫之道”,不能苟且,不能诡谲。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人不齿行“妻妾之道”的却恰恰是大“丈夫”。两种道德标准的对比和冲撞,从更深层次上揭露了齐人的丑态,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立场观点。《弈秋》的对比集中体现在弈秋两个弟子学习专心程度与学习结果的差异上,揭示了作者关于态度与结果有必然因果联系的观点。
(4)试结合《齐人有一妻一妾》,谈谈本文所体现出的幽默、诙谐的语言特点。
[点拨]孟子的寓言情节简单,有时仅仅是一个情景性的设喻,却又可笑、夸张而荒诞,形成了语言风趣幽默,寓言显豁的艺术效果。《齐人有一妻一妾》中的齐人去坟场求乞祭祀剩余的食物,不至餍不返,归家时又在妻妾面前大吹大擂,一个“乞”,一个“骄”,满足可笑的虚荣心,没有丝毫的羞耻感。生活中未必有这样的人,但不能否定在求取财富与地位的时候,有人做着与齐人一样的勾当。
作者在这些寓言故事中,极尽夸张之能事,让读者在人物夸张变形、有悖于常情的举动中,领悟到作者传达的深刻道理。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szw/214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