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高考作文要写出境界》
高三作文指导——高考作文要写出境界
2013-08-11
文章境界有高下之分,高考作文也不例外。
怎样的作文才能拿高分?陈妙云(华南师大教授广东高考作文评卷组组长)概括出三个基本的条件:思想深刻,思维清晰,表达优美。“满足这三个条件50分以上应该没有问题。”思想深刻,有境界的文章思想自然深刻。
要让自己的作文有一定的境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章境界
文章要有人文素养,有人文情怀——有责任感、使命感,有担当精神,有所敬畏,有悲悯情怀、尊重人、关爱人……
二、加强思维训练,提高文章境界
1.立意方面
文以意胜,考场作文尤其如此。
①关注生活,回归作文本源(联系现实)。把论题(话题)放在时代背景下思考,形成独到的见解。这需要全面深入地解读我们的时代,了解时代的特点,拓展新视野,开辟新境界。
②关照自我,还原作文本真(联系自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知灼见。 ③化大为小,以小见大:有些命题需要放在一个相对较小的领域内思考,才可写出深刻的、独到的见解,尤其是话题作文,如“回到原点”。
④在较高的层面思考。“站得高,方可看得远”,“无限风光在险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把论题放在更高的层面上来思考,很多论题放在人生的高度去思考会有新的境界。常规命题同样可以写出不一样的见解。
⑤做好写作定位:写作目的、写作对象、写作主体。准确定位突出主题,突出文章的主体色彩。
陈妙云教授说:考生在写作文时思想很狭窄,拘泥于就事论事,结果文章没有新意和思想性,自然写不出好的文章。建议学生,一定要学会思考,在写作前不要急于动笔,要先三思而后行,把要写的题材进行一番思想上的酝酿和拓展,再动手写,才会深入和生动。
2.主题提升方面
作文训练的基点和终极目标是思维的训练,一定要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一棵开花的树。”人因思想而高贵,因思想而充满智慧。
如果充分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就能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做不了思想家,力求做一个思想者。
思维方式方法的训练,主攻提升段(最后两段)。
拓展法:由表及里、由点及面,由此及彼,由己推人,由个别到一般……
画龙点睛法:多用于叙事性文章。
三、提升材料品位,提高文章境界
选材上力求材料经典性、时代性、人文性和个性化。考场作文要避免同质化、庸俗化、低龄化……
善于发掘自身和周围的生活素材,但要学会提炼、加工。
广东省语文特级教师曾湖仙说:回顾也是一种积累,包括回顾实际生活和个人习作,从生活中找到素材,包括幸福感动纪事、特殊经历等。
四、提高阅读层次,优化阅读效果
要做到上面三个方面的提升,途径之一是加强阅读,
高三阅读务必变无目的阅读为有目的阅读,无效、低效阅读为有效、高效阅读,浅层阅读为深层次阅读。
从阅读材料、阅读方法等方面提升阅读效果。
升级阅读内容,提升阅读品位;升级阅读方法,做好专题式阅读。
几点建议:
1.全面准确解读我们所处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也是最糟糕的时代。”
民族复兴的时代、自由开放的时代、多元时代;物质时代、商业时代、消费时代、功利时代、欲望高度膨胀的时代;知识时代、科技时代、信息时代、网络时代、读图时代、影像时代;个性张扬的时代、娱乐时代、信仰缺失的时代、道德缺失的时代、礼仪缺失的时代、人类迷失自我的时代;城市化的时代、老龄化时代……
要把论题放在时代背景下思考,才能写出价值,写出境界,数学公式定理只有去解题才有意义。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不仅是写作的必要,更是我们成长、成熟的需要。
2.用一材多用的方式积累和运用材料,如莫言专辑、史铁生专辑、马云专辑…… 有自己选材立意的主打领域,要确立自己感兴趣的专题,有自己钟情的人物,有自己钟爱的作家、作品……
3.精读一二本有关人生的作品(文集)。
4.认真读好每周的时评、生活随笔资料。
5.班内每周可以开展新闻时事综述报告会和“博客”活动。
例文1:
当慈善遭遇傲骨(2013广东高考)
随着首富比尔?盖茨,股神巴菲等全球富豪以“裸捐”发起富豪慈善活动,慈善之风便如无数个超级飓风,迅速席卷全球。这似乎是一种皆大欢喜的事情,捐者开心,得者开心。然而,并不是所有贫困者都会满怀感激地接过免费的赠予。在他们心中,这或许是一种施舍,一种尊严的丢失,骨气的丢失。
那么,当慈善也遭遇“滑铁卢”,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作为一个施善者,有这份良心固然是好的,但也要注意方式。中国富豪陈光标高调行善,在获得无数荣誉的同时,也一直饱受诟病。原因在于他的急躁与高调。在他的
每一张宣传照中,背景都是曾接受过他援助的贫苦百姓。但是那些解决了生活困难的农民,即使是笑着的,也难掩一脸的卑微与怯弱。陈光标这种高高在上的施善方式,无疑是伤害了他们的尊严,活活地挤走了他们的骨气。相反,大连市的微尘就做得比陈光标好多了。微尘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组织,由无数匿名之人捐款而成,给需要的人送去钱财,却不留名,不求回报。这种慈善方式不仅给受助者留下足够的尊严,还很有可能感动他们,从此也加入微尘行列。由此可见,不同的慈善方式,效果其实大不相同。穷人也有尊严,当慈善遇上傲骨之人,最忌的便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嘴。慈善的本意是帮助他人,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有心灵上的。因此,用一种更温和,更合适的方式去做慈善,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人。
其次,作为一个受善者,要视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事,千万不能意气用事。古有“不食嗟来之食”的傲骨之人,最终活活饿死在街上。且不论施饭者态度如何,如果在生命危险时仍争一时意气,往往得不偿失。接受他人资助的人,固然是要留一点骨气,但这并不代表盲目拒绝他人好意。台大校长黄中天功成名就后回到耶鲁去感谢曾助他良多的宿管阿姨,那位美国大妈却一脸严肃地拒绝了,并要求他去帮助更多的人来感谢她。黄中天谨记在心,一生中资助了无数学子。黄中天的做法,才是受善者该有的“傲骨”,不白白地接受捐助,而是把曾接受过的善意经自己的手向四周扩散,这才能使慈善走得更远。
当慈善遭遇“傲骨”,施善者不能一走了之,受善者也不能固执己见。只有双方平心静气,改变一下方式,端正一下心态,才能使这场慈善皆大欢喜,施者开心,受者也开心。大家互相理解,你浇水,我施肥,才能使慈善之树更加拙壮成长。
简评:此文伊始,紧扣材料,点明慈善有益世道人心,接着笔锋一转,提出当慈善遭遇傲骨,双方出现如何面对之难题,文章由此焦点切入,选取施受之关系角度立论,可谓审题精准。 文章分析受捐心态时,采取一反一正两个例证论述,指出,意气用事,盲目拒绝,并不代表所谓尊严、傲骨,正确方式应该像受助者黄中天那样,用自己的善意回报社会。文章着意发掘此例证蕴含的施受双方传播善意的慈善本质,由此可见,文章立意深刻。 例文2:
举手之劳,感动常在(2012河南高考)
举手之间,溢满无尽善意;
投足之瞬,谱写大爱之歌。
举手之劳,感动常在。 ———-题记
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呐喊,仅是举手之劳,便可助人一臂之力,似是清风撩拨起心湖的点点涟漪,似是朗月,投影出心田的斑斑影迹。
修船工并未做出什么声势浩大的修行,仅仅是顺手补上的一个小洞,却救了船主孩子们的命,仅仅是举手之劳,便救起了海浪上的生命之舟,可见举手之劳,也可使感动常在。
举手之劳,让生命重拾希望。
那是一个无比黑暗潦倒的时代,没有人分得清对与错,黑与白,十年浩劫,重创了多少人的心。在那个年代,文人学者被扣上了“走资”之帽,在社会最底层卑微的活着。著名学者余秋雨在《借我一生》中回顾那时日时常提到,那时物资匮乏,学者们都受着非人
的待遇,他常被罚着扫大街,就那样忍受着耻辱,正是在他极度绝望的时刻,一个小男孩从兜里摸出一颗脏兮兮的糖递给了他,说:“叔叔,你吃。”这仅仅是举手之劳,让他重拾起了生命希望。他带着这份感动坚定的走了下去。
举手之劳,让社会拥抱温暖。
一个关爱,一个问候,如一缕风,一道光,吹开人们的心扉,照亮人们的心墙。我们无比欣喜的看到,在这个社会中,仍有许多温暖人心的感动。且不说“最美老师”舍己救人的壮举,也不说“最美妈妈”飞奔救婴的身影,只看那整齐的“爱心送考车”便为这个城市增添了一抹亮色,它们或许只是顺路,但从那些司机身上,我看到了善意和爱,它们便是举手之劳,却为我们莘莘学子提供了方便。这仅仅是举手之劳,却让我们倍感温暖,也是这举手之劳,让这个社会拥抱温暖,拥抱阳光。
举手之劳,是轻轻拾起垃圾箱旁的塑料瓶,是公交车上起身敬让的座位,是予人玫瑰时轻轻拔掉的锐利,是送人远行时小心整好的衣领。
举手之劳,让原本寂静的心灵泛起了感恩的浪花;
举手之劳,让原本黑暗的夜空闪烁着感动的星辰。
举手之劳,感动常在。
【简评】文章从生命重拾希望引入社会拥抱温暖体现从个别到一般,从小我到大我的思维过程,用现实现象作论据,鲜活可感,增强说服力。
例文3
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中华民族,泱泱大国,华夏历史,浩浩汤汤。历史的潮水打不退时代的光芒,那一个个为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而奔走疾呼的英雄。古有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今有我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倡导。而我却认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古有17岁便立志“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骠骑将军霍去病;有16岁便高扬自由民族主义的法国圣女贞德;有15岁便获得“英特尔国际科学与技术”最高奖项的少女乔紫薇……他们无不都是青年时代就肩负起祖国给予的重任,只朝朝夕夕的精神贯注,猛力向前,推动国家之富强,民族之进步。
同样是青春激扬的年代,面对国家危亡和沦为殖民地的境遇,五四青年学生作出了反抗,君不见“四万万人同声唱,甘为民族赴火场”,他们身体力行,不做沉默的羔羊,才使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免受奴役的命运和沦陷的耻辱。“想当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昂文字”,五四运动便可用这句话来称颂了。
青春的旋律是亢奋激昂的,它可以谱一曲盛世华章。青年时代,亦如一缕阳光,可以照亮黑暗;又如一缕春风可以温暖大地。90后的我们又该怎样担当起中国改革发展的任务,此身尚存,此心不死呢?
也许,会有人慨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对这个社会的丑恶现象无比厌弃,最后干脆闭上了眼,塞住了耳朵。于是老人倒地你不扶,有人光天化日之下抢劫你听不见。不,90后的我们不应该是这样的,无论如何,90后的我们都将担负起历史与民族的责任,因为我们是顺应时代的青年一代,因而我们是清醒的,麻木不仁或许是我们最忍受不了的。于
是,面对雪灾地震,我们第一时间伸出援手;面对老人跌倒,我们第一个冲上前去;面对社会上的黑暗现象,我们不再闭上双眼。
纵使这个时代如何变迁,相信我们的力量,相信改变世界的自己。路途虽不平坦,或许还有荆棘,但请相信,我们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担负起吾辈之担当,虽海枯石烂,此身尚存,此志不死。
青年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惟以吾辈之担当,方能实现中国之大业。
【简评】文章开篇首先明确提出论点,用史实入据,随之联系现实生活,对论点加以阐述,承上启下,进行论证。选材从古到今,以90后的身份担当天下兴亡,祖国富强,民族进步的大任,大气凛然,气概非凡。
例文4
与你为邻(2010广东高考)
你,我的同桌,我最好的朋友。
此前,我从来没觉得我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我们一起生活在这个高楼林立的繁华城市里,一起在公交站台等车,一起在绿茵场上驰骋,一起倾听啦啦队女生的尖叫,一起讨论巴萨vs国米;一起研究编程算法,一起约好报考深大计算机专业,一起梦想着有一天我们共同开发的网站像youtube那样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你高大健硕,眉宇间透出一股俊秀,班上的女生悄悄给你取了个外号――“小柏原崇”,而我却只得了个“许三多”的美称,说实在的,我还真有点嫉妒。你的学习成绩虽然在班上不是最好的,但在球队,你是最好的,教练经常拿你当作榜样来训斥其他队员,用他带着方言的普通话说:“要想踢比赛,首先学习成绩要好,进入大学里,会有更多的比赛机会。”末了总不忘补上一句:“像某某同学那样,踢球学习两不误。”
我最忘不了的是去年那件让我烦恼的事,我生病了,尿血,是你旷课把我送到深圳友谊医院的结石科去。当时数学课正上到复数这一章节,是期末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每天下课之后你都会来到医院看我,把你做好的课堂笔记给我看,第一次翻开笔记的时候我很感动,从没见你这么认真的做过笔记,几乎是把一节课上老师所说的每个字都记录了下来……
直到高考前那最紧张的一个月,你却忽然说你要回安徽老家。按规定,考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高考,你说会放弃报考深大,因为深大在老家的招生人数较少,另外安徽的学习环境,使用教材与深圳不同,犹豫再三,还是决定放弃。
今天,我们会同时走进考场,为自己的明天书写一份答卷,不同的是,我在深圳,而你在陌生的老家。
我知道,在深圳还有很多很多像你一样的同学,他们的父母,和所有深圳人一样,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推动着城市发展,他们同样拥有这个城市的光荣与梦想,彼此为邻,相互依存。然而他们却要比我们承受的更多,不情愿却又不得不成为“高考移民”的一员,并为此放弃心仪的学校,使梦想走得更远……
我祝福你,我的朋友,我们的邻居,那些千千万万的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们。
简评:思维独特,立意上有相当的高度。从自己的一个个切身感受通过剥洋葱的形式慢慢展开,握住时代的脉搏,所写的内容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隐痛,聪明的考生捕捉到了这个时
篇二:《顾炎武散文情感色彩分析》
姓名:张元野
学号:M090320
冷静下的炽热
——顾炎武散文情感特点分析
摘 要:顾炎武的散文总体风格质朴无文,枯古瘦硬,思路严谨。顾氏散文,以考证文字为最多,除专篇考证论文之外,其他文章亦有考证之风。顾炎武的散文以有补世事为目的,不事文辞,不喜雕琢。顾炎武的散文行文严谨,思路清晰,文风整肃。
顾氏散文质朴无文、干枯瘦硬的外表之下,隐藏的是忧国忧民、孝义慈爱的深挚情感。顾炎武的情感博大而炽烈,丰富而细腻的。顾炎武的散文透露着浓烈的家国之爱,亲人之爱,友朋之爱。
顾炎武的散文正如岩石边的劲草,冷峻的面目下掩盖着炙热的心,质朴的文字下蕴含丰富的情感,考实的风格中彰显着不屈的精神。情感在文章中得到很好的节制。
顾炎武的冷静与克制的文风与他的哲学思想、学术倾向、人生态度、身世经历有相当的联系。儒家思想、经世致用的思想以及注重考实的学风都对顾炎武的散文风格有很深的影响。
主题词:质朴的文风 深厚的情感 散文 顾炎武
顾炎武是清初著名学者,他的治学路径影响有清一代学术走向,后世学者的研究也多从事于顾氏学问。顾炎武创作诗文的年龄很早,并且很早即已知名,他在《答原一公肃两甥书》中说:“老年多暇,追忆曩游,未登弱冠之年,即与斯文之会,随厨俊之后尘,步扬、班之
⑴逸蹰,人推月旦,家擅雕龙,此一时也。”又在《先妣王硕人行状》中说:“盖其时炎武已
⑵齿文会,知名且十年矣。”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学者对顾氏诗文关注较少,而对顾炎武的
散文关注又远不及诗歌。本文试对顾氏散文质朴的文风与深厚的情感两个角度出发,分析顾氏散文的艺术成就,希冀有补于学人对顾氏散文的理解。
读顾炎武的文章如观枯藤老树,顾氏散文没有春花的灿烂,夏蝉的热闹,然而枯燥平淡的外表下却别有风味,别贮生机。顾氏散文注重考实,它没有庄子散文的汪洋恣肆,没有韩愈散文的雄奇怪诞,没有苏轼散文的万斛泉出自然无痕。顾炎武的散文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淡雅的情思,没有边塞的悲壮,没有南国的山水,没有放达的襟怀,没有失意的哀怨。顾氏散文有的是客观的态度,有的是质朴的情感,有的是严谨的考实,有的是家国的忧思,有的是情人的眷恋。顾炎武的散文注重真实,真实的情感,真实的史实,一切都明明白白,一切都清清楚楚,不蔓不枝,干干净净。顾炎武的散文注重实用,文章为家国而写,诗歌为世事而作,书启碑志、议论考实,文文都有目的,不为风花,无关风月。这种独特的考实风格与实用态度,使顾炎武的散文呈现出有别于他人的一种独特的美学面貌。顾炎武的散文行文严谨,思路清晰,情感充裕却节制有度,文风整肃却迂回曲折,文章朴实无华却又别有动人之处。读顾炎武的文章,如同佛祖对话,他的内心热血滚涌大有普济苍生的情怀,而表面却永远庄重严肃威严静默。
(一)质朴的面貌。顾炎武的散文总体风格质朴无文,枯古瘦硬,思路严谨。顾氏散文之所以呈现此等状貌,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顾氏散文,以考证文字为最多,除专篇考证论文之外,其他文章亦有考证之风。他的考证论文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篇:《北岳辩》《原姓》《革除辩》《子胥鞭平王之尸辩》《庙号议》《庙讳御名议》。这些文章大多考证精审,征引广博,论述可观公正。顾炎武的其他文章,如书启、序、记、行状墓志等文章,同样带有很浓厚的考证风气。顾炎武与子侄、友人经常
在书信中谈论学问,如《与友人论学书》《与友人论父在为母齐衰期书》《与友人论制服书》《与潘次耕书》等等,篇目甚多。顾炎武所写序文也有考实的色彩,如《音学五书序》援引《礼记》《周礼》等书,简要概括一千余年的音学研究状况,可谓音学研究简史。记述文也有浓厚的考实色彩,《圣母天庆宫记》详细考实天庆宫的演变;《裴村记》概述了中华氏族衰落的过程;《五台山记》引用《通鉴注》《华严经疏》《山志》《北齐书》《隋书》《唐书》《元史》等古籍,祥细考证五台山历史始末。
顾炎武的散文以有补世事为目的,不事文辞,不喜雕琢。顾炎武的文集中,政论文占有相当数量,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一些篇目:《郡县论》九篇、《钱粮论》二篇、《生员论》三篇、《军制论》、《形势论》、《田功论》、《钱法伦》。这些政论文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各各层面,篇幅不长但说理清晰。从这些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忧国忧民的顾炎武,这些政论文并不是作为文学作品创作出来,作者希望通过这些作品辅助南明小王朝和后日反清复明恢复大明江山。这些文章语言简洁明了,没有夸饰,没有雕琢,没有铺陈,没有渲染。除了这几篇政论文,顾炎武的其他散文也大都有这个特点。
顾炎武的散文行文严谨,思路清晰,文风整肃。细读顾炎武的文章,会隐约感觉到顾炎武的散文有相对固定的行文思路,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文章开篇通常是一段议论,接下来是叙述事情原委本末,之后是博采古籍文献论证考实,最后是议论或抒情。每篇文章具体情况不同,这四个部分在每篇文章中各有轻重,有的文章或者并不是完全具备这四部分,但是总体来讲,顾炎武的文章思路是如此。《日知录》是顾炎武的学术著作的典范之作,《日知录》的每一段文字,大致也有此一特点。
(二)、炽热的内心。顾氏散文质朴无文、干枯瘦硬的外表之下,隐藏的是忧国忧民、孝义慈爱的深挚情感。顾炎武的情感博大而炽烈,丰富而细腻的。顾炎武的散文透露着浓烈的家国之爱,亲人之爱,友朋之爱。
首先谈谈顾炎武的家国之情。顾炎武生活于明末清初,明朝末年朝纲大乱,弊端百出,农民起义风生水起,八旗精兵虎视眈眈。面对岌岌可危的国家形势,顾炎武深刻思考治国图强的方略,二十七岁秋试被黜,他退而读书,辑录古代史书中有关地理沿革记载,开始写作《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一六四五年五月,清兵渡长江,顾炎武在苏州参加了抗清战争。这一时期他撰写了《形势论》等文章力图辅助南明小王朝。顾炎武的嗣母王硕人是一
⑶位有民族节操的女子,昆山城破后,她绝食自杀,并嘱咐儿子“毋为异国臣子”,从此,
顾炎武誓死不为清朝官员。顾炎武的散文忧患国家、试图富强的篇目甚多。顾炎武著《郡县论》以探寻治理国家之新制度。《钱粮论》探讨国家钱粮征收策略。《钱粮论》第一篇言关中人民“有谷而无银”的现状,认为官府应该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征收钱或粮;第二篇则论述“火耗”之弊,揭露胥吏以公谋私的丑闻。《生员论》阐述明代生员泛滥结党诸弊端。《生员论上》讲明末生员数量庞大而无辅国之才,并大胆构想解决方法;《生员论中》历数生员之弊,强烈呼吁废除生员制度;《生员论下》探寻废除生员之后为国家则取贤才的方法。
顾炎武的散文中也有凄恻感人的天伦之情。《先妣王硕人行状》是记述母亲王硕人一生事迹的文章。此文于客观的叙事中透露出对母亲深沉浓烈的爱,感人至深。《与三姪》是顾炎武写给子侄的书信,心中言语亲切,语气委婉,字里行间透露着温馨和悦的情感。《吴同初行状》是记录友人吴同初事迹的文章。吴同出为顾炎武志同道合的好友,与顾炎武一同抵抗清兵,最终不幸身亡。文章描写了吴同初死后顾炎武拜见其母的场景,场面感人凄恻。顾炎武的书信与墓志行状之文中此类文章甚多,这里不一一列举。
明朝灭亡之后,顾炎武只身北上,广泛结识抗清义士,并且细致考察国家地理形势,企图恢复大明王朝。顾炎武的这种爱国图强的精神,在复国无望之后就转化为对故国的深深怀念,这在他的散文中也有体现,《复菴记》是这类文章的代表。《复菴记》记述明朝旧臣范养民的事迹,复菴是范养民的草庐。作者通过为复菴写传记,寄托了自己对故国的深深思念。
文章借用典故,情景交融,迂回婉转,回肠荡气。
(三)、岩石旁边的劲草。栉风沐雨,享受阳光,得天地雨露滋润的小草,绿油肥厚,自有一种生机勃勃的美。悬崖千丈,乱石交横,遭山风岩石摧压的草儿,形容枯瘦,但性格倔强,生命顽强,自有一种瘦硬刚劲的美。顾炎武的散文正如那岩石边的劲草,冷峻的面目下掩盖着炙热的心,质朴的文字下蕴含丰富的情感,考实的风格中彰显着不屈的精神。
顾炎武是清初著名学者,以儒学为立身之道,开清代学术风气之先河。韩愈为唐代大儒,
⑷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饵道济天下之溺。”顾、韩二人,皆以儒立身,以儒名闻世,而
二人文章风格与文章中对感情的控制迥然不同。下面择取二人文集中情感最深挚者各一篇,顾氏取《先妣王硕人行状》,韩氏取《祭十二郎文》,加以比较,以见两人散文的文体风格与情感色彩的差异。《先妣王硕人行状》是顾炎武记述他的嗣母王硕人行状的文章。《祭十二郎文》是韩愈纪念他的侄子韩老成的文章。顾炎武是过继的孩子,养父在养母未出嫁之前即因病逝世,从小由嗣母教养;韩愈和他侄子韩老成名为叔侄,而年龄相差不大,有兄弟般的情谊。两人撰写对象都为至亲,都是人间至情,而此二人都为至性之人,其感情之强烈,又自异于常人。但两篇文章的抒情方式与情感表达大相径庭。
顾炎武在纪念他的母亲时,情感很明显的自我节制。顾炎武抒情基本全依事实,冷静叙事,在叙事的过程中通过事件本身寄托感情。全文有三个感叹词,两个反问句。韩愈在祭奠他的侄子时同样借用事件抒发感情,但议论感叹的语句有十八句,疑问句十五句,情感上表现为呼天抢地,欲与老成同死,甚至怀疑年幼的孩子是否可以顺利成长成人。顾炎武以礼主文,韩愈以情主文。顾炎武以礼主文则文章简练朴实,韩愈以情主文则文章才气纵横。顾炎武的文章简练朴实之中有一种克制美,韩愈才气纵横之中情感得到真挚充分的表达。从文章艺术欣赏角度看,二者各有千秋,而韩愈的文章更容易与后人同情。从二人的儒者身份,韩愈的文章情感倾泻,没有得到适度的节制,而顾炎武的文章冷静之中传达至情,更合乎儒家礼乐精神。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二人的差异。顾炎武对情感的克制不只表现在这一篇文章之中,他时时处处都在克制自己的情感。以《复菴记》为例。顾炎武一生以复国为业,其一生不仕的行为可以看出他个性之强烈,但是在他的文章中我们很难找到直接抒发家国之情的文章,《复菴记》算是顾炎武散文中寄予家国情感最深的一篇。《复菴记》是传写的是明朝遗民范养民的草庐,其中抒情文字、表达自己家国之思与民族气节的文字只有以下一段:
余尝一宿其庵,开户而望大河之东,雷首之山,苍然突兀,伯夷、叔齐之所采
薇而饿者,若揖让乎其间,固范君之所慕而为之者也。自是而东,则汾之一曲,绵上之山,出没於云烟之表,如将见之。介子推之从晋公子,既返国而隐焉,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又自是而东,太行、碣石之间,宫阙山陵之所在,去之茫茫而极望之不见矣。相与泫然,作此记,留之山中。后之君子登斯山者,无望范君之
⑸ 志也。
这一段文字,作者直接抒情者,只有“相与泫然”四字。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有三,一为隐居守节,这一思想通过借用伯夷、叔齐的典故传达出来;二是复国,这一想法通过借用介子推从晋公子的典故表达;三是作者感叹复国无望,这一想法通过范君的复国之志无法实现传达。列数史实,化用典故,是顾炎武文章常用手法。作者很少像韩愈那样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他总是习惯将自己的见解融汇在史实与典故之中。这与他的知识结构有关,也与他学习秦汉古文有关。作者就是通过这种手法,寓感情于朴素之中,同时也取得了情感节制、收放有度的文艺效果。
(四)、渊博的学识与独特的经历。冷静与克制是一种修为,是长久的坚守与践履原则与信仰才能实现的一种深层次的生命领域,它既与人坚守的信仰有关,又与人的生活经历有关。顾炎武的冷静与克制的文风与他的哲学思想、学术倾向、人生态度、身世经历有相当的
联系。
首先是儒家思想。主导顾炎武一生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是“礼”,
⑹实现礼的方法就是克制,克制自己的非理性行为与思想。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⑺“克己复礼”,儒家的思想要求学者克制自己的情感,将感情通过合乎礼仪的方式表现出
来,寓情于礼。顾炎武自幼随嗣母王氏读书识字,王氏家族本就以儒学立家,王氏本人恪守妇道,又在民族危难时候有大节大义,这都对顾炎武的思想有深刻影响。顾氏散文“止乎礼”的特点和寓情于典的手法,与儒家思想关联密切。
然后是经世致用的思想。顾炎武的人生经历了明室衰微、异族入侵的历史剧变,这一变化对顾炎武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年轻时期的顾炎武饮酒赋诗,风花雪月,民族巨变之后,顾炎武面目为之一变,开始探求治国图强、恢复大明王朝的方略。《清史稿·顾炎武传》记
⑻载“见明季多故,讲求经世之学。”他的学问文章大部分都有经世致用的目的,正因为有此
目的,顾炎武的文章没有无病呻吟的虚伪,没有风花雪月的闲情。{写顾炎武的作文}.
最后注重考实的学风。顾炎武以学术为人生。《清史稿·顾炎武传》记载“炎武之学,
⑼大抵主於敛华就实。”“清初称学有根柢者,以炎武为最,学者称为亭林先生。”顾炎武的一
生,著作等身,其中学术著作占的绝大部分。顾炎武的思维方式很自然的是考据研究的思路,顾炎武的散文很明显受这一思维模式的影响。而顾炎武的丰厚的学识恰恰可以支持他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引经据典,顾炎武散文中大量引用古籍,借用典故不足怪矣。顾炎武的散文考实色彩浓厚,作为一个继承汉学学统的学者,扎实的考证工夫、严谨的思维习惯已经深深融化于顾炎武的血液精神之中。顾炎武以学术为人生,以学术为复国武器,因此也就无怪乎顾氏散文质朴无文、枯古瘦硬了。
注释:
(1)《顾亭林诗文集》 (清)顾炎武著 中华书局出版 1959年8月 六零页
(2)《顾亭林诗文集》 (清)顾炎武著 中华书局出版 1959年8月 一七二页
(3)《顾亭林诗文集》 (清)顾炎武著 中华书局出版 1959年8月 一七二页
(4)《唐宋八大家散文总集》 郭预衡主编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 第6413页
(5)《顾亭林诗文集》 (清)顾炎武著 中华书局出版 1959年8月 一一一页
(6)《四书章句集注》 (宋)朱熹撰 中华书局1983年10月 一三七页
(7)《四书章句集注》 (宋)朱熹撰 中华书局1983年10月 一三一页
(8)《清史稿》 赵尔巽等撰 中华书局1977年8月 一三一六六
(9)《清史稿》 赵尔巽等撰 中华书局1977年8月 一三一六七
参考书目:
《顾亭林诗文集》 (清)顾炎武著 中华书局出版 1959年8月
《唐宋八大家散文总集》 郭预衡主编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
《清史稿》 赵尔巽等撰 中华书局1977年8月
《顾炎武散文初探》 张兵 《齐鲁学刊》 2004年第2期 总第179期
篇三:《2014新材料作文题集萃之一》
新材料作文题集萃之一
1.(青岛二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赚到钱以后∕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要让母亲坐趟飞机,等我成为富豪以后„„∕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结论都以“以后”结束∕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 这是韩国总统李明博《母亲》一书中的一节。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心态:不仅对待亲人如此,对待一些事情也是这样。{写顾炎武的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
2.(陕西工大)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风可以吹起一张大大的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小小的蝴蝶„„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安徽安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当下,人们不吝赞美之辞,对一些来自草根阶层的平凡人物冠以“最美”二字,如“最美教师”、“最美战士”、“最美妈妈”、“最美护士”、“最美司机”、“最美消防员”等。主流媒体不甘落后,大量刊载“最美人物”的“最美事迹”。发现“最美”、宣传“最美”已然成为当下一种社会现象。
此种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想?请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立意】“最美人物”虽然是普通者,但是他们身上凝聚着人间的真情与温暖,彰显着人性的美丽与光辉,他们的身上涵盖了精神领域的诸多方面——大 爱、敬业、良知、奉献、感恩、责任、诚信、尊严、执著,传递的是社会的正能量。学生立意的空间很广。①中国普通民众努力拯救道德危机;②社会中不是缺少 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③全社会认同和坚守核心价值观;④当下社会呼唤传统道德回归。
4.(成都市)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文章。(60分)
Springbook是澳大利亚一个草原的名字,那里的草儿都长得特别好,所以那里生长着的羊群规模越来越大。随着羊群不断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一个非 常奇怪的现象:走在前面的羊群总能够吃到草,而走在后面的羊群总是只能吃剩下
的,于是后面的羊群在前面羊群吃草的时候就会跑到队伍前面,就这样,羊群为了 争夺食物,都不愿意落在后面。
羊群开始不断地往前奔跑。刚开始的时候,跑在前面的羊群还会知道停下来吃草,但到最后,所有的羊都知道:只要想吃到草就要拼命跑在最前面。这样在 Springbook草原上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壮观的场面,羊群都朝一个方向不停的奔跑。Springbook草原的尽头是一个悬崖,羊群跑到悬崖边缘也全 然不去理会,于是整群的羊就往悬崖下跳。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④不少于800字。
5.(康杰中学)阅读下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szw/215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