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20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2016届六安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出题人:鄢艳平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总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60分。)
E 40°
35°
H
1.H经线穿越的我国大地形区有
A.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B.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D.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2.E纬线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单位有
A.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 C.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江苏省、河南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
3.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其主要原因是
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 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 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D.上游来沙量减少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读图2,完成4-6题。
读图回答1—2题。
° °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读图回答7—9题。
7.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8.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9.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
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读下图,据图完成10—13题。
10.连线PQ东南部属于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 D.横断山区 11.下列关于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合理的是
A.“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对该地区地形地势的最佳写照 B.该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于冬半年
C.该地区的植被类地主要以热带季雨林为主
D.该地区气温季节变化显著,冬暖夏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较大 12.下列自然资源中,不属于该地区优势资源的是
A.风能 B.水能 C.地热能 D.有色金属
13.造成连线PQ的东南部与西北部两地人口密度不同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矿产资源 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答14—16题。
14.图中,下面关于沿
①一线自然带及其过渡规律的描述,合理的是 A.纬度地带性显著 B.垂直地带性显著
C.自然带过渡规律: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D.自然带过渡规律:落叶阔叶林—草原—半草原半荒漠—荒漠 15.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17.8℃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海岸线 B.纬度 C.地形 D.大气环流
18.昆明和台北纬度位置相近,但温度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有 ①地势高低 ②距海远近 ③寒潮影响 ④洋流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图4(左图)是我国四个地方(①-④)的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四地均位于平原,且受东部雨带的影响);图5(右图)为“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带推移规律示意图”。 读图回答19—23题
19.四地夏季降雨均主要是由于
A.地形的影响 B.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 C.热带气旋过境 D.地面强烈增温
20.图5(右图)中与6月中、下旬我国东部雨带的位置大致对应的是 A.Ⅰ B.Ⅱ C.Ⅲ D.Ⅳ
21.一般情况下,位于6月中、下旬我国东部雨带所处地区内的地方(图4中①一④)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2.图4(左图)中,①地可能位于
A.华北平原 B.松墩平原 C.成都平原 D.河套平原 23.图4(左图)中,适宜种植春小麦的地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所示均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24题。
甲 大漠胡杨 乙 兴安林海
丙 海南椰树
24.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山脉是地形的骨架,下图中的直线均为经纬线,数字为经纬度,近的山脉。完成25—26题。
丁 黄山迎客松
表示这些经纬线附
25.图中的①~④所代表的山脉分别是
A.阴山 昆仑山 秦岭 南岭 B.天山 昆仑山 秦岭 南岭 C.昆仑山 天山 阴山 秦岭 D.天山 阴山 昆仑山 南岭
26关于图中的⑤~⑧所代表的山脉附近地区的地理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⑤山脉地形特征是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B.⑥山脉大致是我国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C.⑦山脉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D.⑧山脉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我国某区域四季各季平均降水量(mm)数据如下表。据此回答27~28题。
[来源:学科网]
27A.华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28.关于该区域降水量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在冬季易引发旱灾 B.在春季易引发水土流失 C.在夏季易引发涝灾 D.在秋季易引发泥石流
读右图甲乙为两个岛屿,回答29~30题。 29.甲乙两个岛屿的共同点是 A.都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B.夏季均盛行西南季风 C.都分布在太平洋中 D.西侧都有暖流经过
30.甲岛森林树种比乙岛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跨纬度带较多;②纬度较低;③人工引进品种较多;④东西降水差异大;⑤地形起伏较大,植被垂直分异显著
A.①② B.①⑤ C.②③ D.③④
篇二:《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一、比比谁的字写得最漂亮。(16分)
fù jìn cǎi hónɡ tǎo yàn chuán rǎn{吐鲁番的春,夏,秋,冬}.
zhēn zhū ní nìnɡ hū huàn kuā jiǎnɡ{吐鲁番的春,夏,秋,冬}.
二、我是背书小高手。(18分)
1. 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4分)
2.到了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 底下,有 的、 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 美丽极了。(《葡萄沟》)(10分)
3.诚心能叫 落泪,实意能叫 发芽。(4分)
三、我是积累小行家。(6分)
树木( 茂 )( 盛 ) 群山( )( ) ( )( )舞动 ( )( )扑鼻 四、给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一个正确的音节填在括号里。(8分)
jiān jiàn
1.绒线团中间( )是一只黑白相间( )的花猫。 ..
shânɡ chãnɡ
2.傣族人民盛( )上美酒,举行盛( )大的仪式欢迎周总理。 ..
五、我会照样子变化。( 12分)
1.例:照相——照相机(6分)
洒水 —— ( ) ( ) —— ( )
2.例:奶牛——牛奶(6分)
山上 —— ( ) ( ) —— ( ) 六、照样子,写句子。(10分)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一 ,就 。
2.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吐鲁番的春,夏,秋,冬}.
一会儿 ,一会儿。 七、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
地球清洁工
这一天,地球公公在一棵榆树上挂了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着:“地球清洁工报名处”。不到半天的功夫,就来了许多报名的。
海鸥说:“我是海面的清洁工,我能把海面上漂(piāo )着的死鱼,人们倒在海里的剩饭、剩菜什么的都吃掉,使海面上干干净净。”
河里的鲫(jì)鱼从水中伸出头来说:“我每天在河里吃水虫呀、水草呀,还吃河里的垃圾,河水被我打扫得干干净净。”
穿着一身黑的乌鸦说话了:“别看我样子长得丑,我专吃地面上的蝇蛆
( yínɡ qū)呀,地蚕呀,我把地面上的脏虫子吃掉,地面就会干净多了。” 蚯蚓(qiū yǐn)从泥土里钻出头来,说:“我在地下吃的是垃圾,经过我的消化后,就变成了肥料。”
地球公公听了大家讲的,哈哈地笑起来:“你们能为我做那么多的清洁工作,我真要谢谢你们啊!”
1.文中说到的地球清洁工有 。(8分) 2.为什么说他们是地球清洁工呢?把你的理由写在横线上。(5分)
3.你还积累过下面这样的词语吗?照样子写两个。(4分) 干干净净 ....
4.你还知道谁是地球清洁工吗?(3分)
二、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这学期你一定又学到了很多的知识,长了
许多本领。你能用“我学会了 ”为题,写一段话吗?可以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会的?(10分)
答案
一、传染 白菜 清脆 夏天 距离 柳叶 雄伟 继续 欺负 茂盛 胳膊 辉煌
二、(1)、只要是同音字即可。
(2)转动 转身 钉子 钉扣子 重物 重来 中间 挑拨离间 三、(1)讲演——演讲、喜欢——欢喜、累积——积累、互相——相互、代替——替代整齐——齐整等
(2)只要加了偏旁组成词语即可。
四、特点;都带有数字。一心一意、七上八下、三心二意、成千上万等;造句略。
五、(1)产生 发生 (2)果然 居然 (3)发明 发现 六、(1)、一朵花开在了窗前的小树上;(2)我借一下你的书,行吗?(3)好像是他在叫我;(4)、孔雀的尾巴漂亮。孔雀的尾巴真漂亮啊!
七、(1)夏季 秋季 冬季 春季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窗寒西陵千秋雪,门破东吴万里船;(只要带季节的句子即可)
(2)、悲伤 关闭 失败 面
八、具 巨 距 巨 具 距 油 由 邮 由 油 邮 九、(1)略 (2)郎志万;日月潭,吐鲁番;泼水节 十、(1)水滴石穿 (2)水 石阶 (3)水 水滴石穿 (4)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篇三:《新疆吐鲁番简介》
新疆吐鲁番简介
吐鲁番——维吾尔语(突厥语)译意为“富庶丰饶的地方”,197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吐鲁番地区,区辖吐鲁番市、鄯善县、托克逊县。
吐鲁番位于祖国西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1°12'-43°40',东经87°16'-91°55'之间。吐鲁番位于天山南麓,总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占新疆总面积的4.2%。地形特点是两山夹一盆,博格达山和库鲁克塔格山南北夹峙,中间是吐鲁番盆地。吐鲁番盆地在世界地理地貌上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是中国的第一洼地,盆地的最低处,低于海平面155米,长期风化积淀的盐碱钙变湖底,形成了地貌上一道独特的景观——烈日下闪闪反光的银灰色湖面。当地的维吾尔族称这片洼地为“艾丁湖”,意为“月光湖”。
吐鲁番盆地北倚天山,南瞰罗布泊,东临哈密,西接巴州,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183公里。自古便是沟通天山南北和我国内地的交通要塞,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的重镇,历史上通往焉耆盆地的“银山道”,东往敦煌的“大海道”,西去乌鲁木齐的“白水涧道”,北抵吉木萨尔的“车师道”等多条驿道在此交汇。吐鲁番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兰新铁路、国道312线横贯东西,南疆铁路、国道314线纵贯南北,吐—乌—大及托克逊县—乌鲁木齐高速公路均已建成通车,是天山南北和新疆连接内地、中亚地区的重要通道。天山,戈壁、大漠、天山雪融水形成的地表水系——河谷和原生态的古河道及荒漠植被环抱着的这片神奇的绿洲。
吐鲁番现住民约60万人口,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回、蒙、哈等36个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7%,汉族占23%。这里的各少数民族信奉伊斯兰教,吐鲁番也是维吾尔民族的发祥中心之一,吐鲁番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融合相依相存的家园。吐鲁番又是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交汇的通道,这里既有草原游牧民族的传统,又有农耕文明的悠久历史。 悠久的历史 东方的庞贝
四个千年,叙述着灿烂悠久的吐鲁番历史
公元前l世纪以前的一千多年,这里是吐鲁番的古先民车(ju)师人(姑师人)占主体地位的时代。交河故城,则是他们保留至今的历史纪念碑。虽然故城中保存着不少后期高昌、唐、高昌回鹘王朝时期的遗迹,但它的始建、最初的规划、设计,却不能不归功于车师人。 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后8世纪,是汉人在盆地居于统治地位的第二个千年时代。从戊己校尉到高昌郡,再到高昌国、唐西州,汉人逐渐成了盆地的主体居民,在政治、经济上施行的都是中原的汉晋封建制度。尽管在某些特殊的历史时段里,他们也受到一些胡化的影响,但他们始终认为自己的文化是中原文化的一部分。这已为吐鲁番地区出土的大量汉文文书所证实。
公元9世纪到1 8世纪,这里是以回鹘人为主体在盆地生活的第三个千年时期。公元9世纪中叶以后,回鹘自漠北草原大规模西迁,吐鲁番盆地又成为高昌回鹘王朝的统治中心,高昌回鹘王朝以高昌城为都城。高昌地区一度成为元朝政府治理西域的重要军政中心,并发挥了日益显要的作用。
自清朝乾隆二十年以后,吐鲁番的历史走进了第四个一千年,即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共同劳动创造建设的新绿洲。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以维吾尔族人民为主体,有满、汉、蒙、回等各民族参与共治,发展绿洲的经济和文化。
丰富史料,记录着四大文化体系在这里交汇
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之后,黄河流域灿烂的文明,如科技发明造纸、印刷、养蚕缫丝、纺织、火药等,通过丝路,其中包括吐鲁番盆地,一步步进入西亚、欧洲的同时,南亚、西亚的哲人们也送来了他们有关佛教、景教、祆教、摩尼教的思想,以及伴随着这些宗教思想而来的哲学体系和艺术行为。据研究,摩尼教最后的庇护地,就在古代的高昌地区。
古代吐鲁番的棉花、葡萄及其酿酒技术很早就传入中原地区;高昌乐舞以及绘画、戏剧艺术都曾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同样中原地区许多物质和精神文明的结晶也传入吐鲁番,先后为当地人们所吸收。
这里曾使用过诸多语言文字,出土文献中的文字竟有24种之多。作为佛教、摩尼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文化和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交汇点,不仅形成了多民族的迁徙融合与多种宗教和文化的交流会合,而且构筑了博大精深、宽容开放多彩的古代吐鲁番绿洲文明,并对今天该地区的多民族分布格局,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面貌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丝绸古道,见证着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传播
中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在全人类历史上,影响深远、历史悠久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伊斯兰和希腊罗马文化体系,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之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要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进入新疆便分成南、北、中三道,不管哪一条,都要经过一个地方,那就是吐鲁番。因此,吐鲁番是丝绸之路重要的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处在四大文明体系的十字路口,是古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绿洲之一,曾经和敦煌、楼兰、伊吾并称西域门户。德国学者克林凯特惊叹道:“多种文化、多种宗教、多民族充分交汇和融合,在整个丝绸之路上,我们找不到哪一个地方,在文化面貌上像吐鲁番这样丰富多彩。”
独特的自然 富集的资源
吐鲁番地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荒漠气候。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吐鲁番成了中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每年的6-8月,这里的平均气温为35度-37度之间,极端最高温度可达到49度,而地表温度超70度。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极端干燥,降雨稀少,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6.6毫米,全年平均气温13.9度,全年日照时数3000—3200小时,太阳年辐
射量139.5-150.4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长达210天。丰富的光热资源和独特的气候,为葡萄、瓜果、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吐鲁番主要有三大优势资源:一是光热资源丰富。盆地内干燥少雨,日照充足,无霜期达270天,全年日照时数为3200小时,优越的光热条件和独特的气候,使这里盛产葡萄、哈密瓜、长绒棉、反季节蔬菜,还有极富盛名的吐鲁番桑椹、石榴、无花果、桃、梨、杏等经济作物,是新疆著名的瓜果之乡。尤其是吐鲁番的葡萄种植,最早由欧洲地区经西亚地区移植进入吐鲁番,在吐鲁番两千多年的葡萄种植史上,葡萄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成了上千个品种,白无核白葡萄成为葡萄之王。现吐鲁番盆地种植的葡萄已达60万亩。每年这里的鲜食白无核白葡萄和各种制干葡萄供应全国市场,鲜食白无核白还做为新疆优质水果进入日本和中南亚地区。吐鲁番的甜、西瓜也应其口感纯正、脆润、含糖量高而驰名天下。
二是矿产资源种类繁多。现已探明60多种矿产,石油、天然气、煤炭、黄金、铁、铜、芒硝、花岗岩、钾硝石、钠硝石、硼润土等矿产储量大、品位高,极具开发价值和潜力,是一个天然聚宝盆。
三是旅游资源丰富。吐鲁番的历史文明、绿洲文明、民族融合文明在人类历史文明的长河中凸现出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版图上最具代表性、其鲜明的地域特色独树一帜。吐鲁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新疆著名的歌舞之乡。全地区有旅游点200多处,其中:国家4A级景点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32处,有价值文物点189处,旅游资源之富集居新疆第一,以西域古生土建筑为标志的交河故城,已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灿烂的文化 神奇的风情
吐鲁番:世界四大文化体系的交汇点、华夏灿烂文明进程的活化石、西域丝路精妙绝伦的博物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欢乐园。
【维吾尔族简介】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维吾尔族有自已的语言,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文字系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建国后,推广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现两种文字并用。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初雪节等。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古尔邦”节最为隆重,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赶制各种糕点。屠宰的牲畜不能出卖,除将羊皮、羊肠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职业者外,剩余的用作自已食用和招待客人。过肉孜节时,成年的教徒要封斋1个月。封斋期间,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任何饮食。
【维吾尔族民居】 维吾尔族传统民居风格独特。房屋呈方形,有较深的前廊;室内凿壁龛,并饰以各种花纹图案。旧式房屋多系土木结构,窗子较小,房顶开一个窗,通风采光差;室内进门有一连灶土炕,用来做饭取暖。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住房质量逐渐提高,有的住进了楼房。即便是自建的平房,一般也比较宽敞明亮通风。厅室布置整洁朴雅,四壁呈白色泛蓝,挂的壁毯,靠墙置床,被褥均展铺于床罩或毛毯之下,床上只摆设一对镂花方枕。室中央置长桌或圆桌,家具及陈设品多遮盖有钩花图案的装饰巾,门窗挂丝绒或绸类的落地式垂帘,并衬饰网眼针织品。地面多装饰民族图案。维吾尔族人喜欢在庭院中种植花卉、果树和葡萄,整个环境显得雅静、清新。
【维吾尔族服饰】维吾尔族衣饰有着悠久的历史。维吾尔族人十分讲究衣着打扮,男子传统服装为条绒无领黑色或花条布袷袢,黑长裤,脚穿套鞋,冬天高寒地区则穿毡筒,腰系质地不同的方形腰带(维吾尔语法塔),头戴小花帽;女子春夏秋冬都喜欢穿色彩绚丽、图案别致的艾德里斯绸制作的宽袖连衣裙,上身外罩黑色金丝绒对襟绣花小坎肩。
【维吾尔族歌舞】新疆音乐以维吾尔族民间音乐最享盛名。它继承了古代龟兹乐、高昌乐、伊州乐、疏勒乐和于阗乐的艺术传统,保留着浓厚的民族特色。由于地域的分隔,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新疆各地的维吾尔民间音乐都融注了本地生活的乳汁,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几个音乐色彩区,吐鲁番地区的民间歌曲在结构、调式等方面,都同汉族、蒙古族的民间歌
篇四:《2015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卷)》
2015年3月2015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卷)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水库和最高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 890m B. 1030m C.1210m C.1300m
2. 该地区山地阳坡植被稀疏,原因是 A.气温低 B.风速大 C.土壤贫瘠 D.水分条件差 【参考答案】1.B 2.D
【考点】等高线判读、 阴阳坡。(华北平原 半湿润阴坡植被好于阳坡)
冬小麦在每年秋季播种,次年春末夏初收获。下图是某地区冬小麦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到成熟所需的时间)日数图。读下图回答3~4题。
3.导致M、N两地冬小麦生育期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洋流 B.大气环流 C.地形 D.土壤 4.N地与M地相比,冬小麦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A.热量充足 B.降水丰富 C.光照充足 D.土壤肥沃 【参考答案】3.A 4.C
【解析3】M地生育期短于N地。两地纬度相当,生育期不同,
说明两地热量条件的差异导致作物生长速度不同。图中M地受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作物生长期较短。N地受沿岸寒流的影响,作物生长期较长。
【解析4】两地纬度相当,图中M地受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N地受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作用的影响,M地热量条件更好,A错。受副热带高压和寒流影响,N地位热带沙漠气候。受东南信风及赤道低压的影响,M地位热带草原气候,因此,M地降水更丰富,但N第光照条件更好,故B错,C正确。N地的地带性土壤位荒漠土,D错。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
海雾是在海洋上形成的雾,与陆地上形成雾的原理一样,有辐射雾和平流雾。黄海成山角附近海域每年4~8月被大雾笼罩,有“雾窟”之称。读下图回答6~7题。 6.下列关于我国海雾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年随夏季风的推移,海雾会从春至夏自南向北推延 B.受低气压控制时,易出现海雾
C.渤海是内海,受陆地影响大,不易形成海雾 D.夏季水温高,对流作用强,因此不会形成海雾 7.黄海成山角附近海域4~8月多雾的原因有
①暖湿空气从南向北推进,经过相对寒冷的黄海时,底层易凝结形成雾 ②南下的冷空气经过相对温暖的黄海海面时,近海面上的水汽易凝结形成雾
③因寒暖流交汇,两种温差较大且又比较潮湿的空气混合后形成雾 ④夜晚降温快,近海面大气降温迅速,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雾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6.A 7.D
【解析6】雾的形成与暖空气遇冷(遇冷空气、冷下垫面或降温),暖气团中水汽凝结直接相关。每年随着夏季风势力增强北上,暖气团与冷气团相遇形成的锋面不断北进,且在锋面处冷暖气团相遇,易形成海雾,因此,海雾从春至夏自南向北推延合理,A正确。受低气压控制时,盛行上升气流,多出现阴雨天气,不易形成海雾,B错。渤海受陆地气团影响大,海面上冷暖气团作用活跃,易形成海雾,C错。夏季暖气团与冷气团相遇,可以形成海雾,D错。
【解析7】成山角附近海域处于寒暖流交汇处,冷暖气团相互作用强烈。北上的暖气团与冷海面、南下的冷气团与暖气团相互作用频繁,易形成大雾。夜晚降温,可以形成辐射雾。D正确。 【考点】雾的形成。
下图大圆为晨昏圈,图中PN与PQ两侧日期不同,图示范围为夜半球。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点是北极点 B.经线PN地方时为12时 C.Q自转线速度低于N点 D. Q为180°经线
11.经线PM与晨昏圈相交于M点,M是一个动点。每日只在图示 时刻观察点M,连续观察并绘制M点沿PM经线的运动轨迹。若 观察时间在整个4月份,则M点沿PM经线的移动方向和速度 A.M位于北半球,减速朝北移动 B.M位于北半球,加速朝南移动 C.M位于南半球,减速朝北移动 D.M位于南半球,加速朝南移动 【参考答案】10.D 11.C
【解析10】日期分界线有两条:①180°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②地方时0时经线。图中PN、PQ两侧日期不同,均为日界线。因PMPN、PQ为经线,故其交点为南北极点,但图中信息无法判断南北半球,故A错。因图示范围为夜半球,经线PN处于夜半球中间位置故其地方时为0时,则PQ为180°经线B错,D正确。结合光照图相关知识,可知Q地纬度高于N第纬度,其自传线速度更快,C错。
【解析11】观察时间在整个4月份,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不断向北移动,此期间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且极昼、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因图示范围表示夜半球,故图中P点附近为极夜现象,即P点为南极点。随着时间推移,南极点附近极夜范围逐渐扩大,M点的纬度变低,即M点沿经线向北移动。因7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因此,在4月份,地球公转的速度逐渐变慢,南极极夜范围的扩大速度也相应变慢,M点北移速度自然减速。故C正确。 【考点】光照图判读、 地球公转运动。 36.(26分)读有关巴西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和经济体,和中国、俄罗斯、印度、南非一起被称为“金砖国家”。
第 1 页 共 3 页
材料二 第二十届世界杯足球赛,于2014年6月12日至7月13日在巴西12座城市举行。 材料三 下面左图为巴西人口分布图,右图为巴西地形图。
(1)世界杯决赛日,圣保罗的旗杆影子的日变化是______________。(4
分)
(2)根据图中图例可知,巴西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在东南沿海地区,西北内陆地区人口密度小。巴西人口东南沿海多,西北内陆少。巴西东南沿海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适宜居住;西北部亚马孙平原气候高温多雨(湿热),森林密布,不适宜居住;东南沿海地区开发历史较早;海运交通便利。
(3)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有地形、土壤、气候、灌溉水源等。大豆种植区地形以低缓的高原为主,地形较为平坦广阔,土地面积广;纬度低,雨季气候湿热,利于大豆生长;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4)上述工业主要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应从科技、劳动力素质、产业基础、国家产业政策等角度分析。工业基础、产业协作条件好;教育水平的提高,高科技人才越来越多;科学技术的发展;巴西常规能源短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助于减轻能源压力;政策的支持等。 【考点】日影朝向、 人口分布、 工农业区位因素。 37.(20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2月26日,兰州铁路局开通兰州至乌鲁木齐首趟动车,标志着世界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将全线开通运营。兰新高铁全线地质最复杂、海拔最高、建设标准最高的铁路,全长1776公里,共设31个车站。 材料二 图甲为兰新高铁过站线路图,图乙为乌鲁木齐到吐鲁番地形略图。
(1)列举祁连山南北两侧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差异。(6分)
(2)材料二图乙达坂城至吐鲁番附近一段被称为“30里风区”,简述“30里风区”多大风的原因。(6分) (3)试评价兰新高铁对我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8分) 【参考答案】
(1)①以南属青藏高原,处于第一级阶梯;以北以内蒙古高原为主,处于第二级阶梯;②以南为典型的高原山地气候;以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③以南多大河源头,河流分布较密集,落差大,流速快;以北河流分布较稀疏,流量不大,流速较慢等。(6分,只要从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土壤、植被等任选3个方面,回答合理可斟酌给满分) (2)多山口等特殊地形,加强了局部地区的风力(“狭管效应”,途经的风力得到加强);冬春季临近寒冷气流的源地,冬季风强劲;达坂城到吐鲁番地势高差大,顺着地势下滑风力增大;吐鲁番盆地以沙漠戈壁为主,比热容小,季节变化形成巨大的气压梯度力必然导致强烈大风。(每点2分,共6分)
(3)使客货运输分离,有效提高西部铁路网综合运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形成以兰州为中心,辐射三省区的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szw/215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