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三作文

和人品有关的作文

admin 高三作文 2020-04-22 22:53:18 细节的人

篇一:《细节与人品》

高三(8)班“细节与人品”优秀作文汇编

【文题回看】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儿子请父亲陪自己一起宴请一个生意场上的朋友。席间一对生意伙伴相谈甚欢。回家后父亲告诉儿子:“你的这个朋友,不可深交。生活困窘的人吃相不雅可理解,可他不困窘,却总用筷子把菜翻来翻去专挑喜欢吃的。用筷子的小细节可见人品。”儿子不以为然:“人的习惯不同,不可苛求,吃相不雅,未必就不可深交。”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优秀作文】

纸飞机

乐景涵

我把这个有些奇怪的人视作最好的朋友。

这个人很天真,我叫他“香克斯”,取自他最爱的动漫,有“勇者”之意。

许多同龄人将香克斯看作富有童趣之人,却不愿与他深交,实际上就是笑他“太傻太天真”,而我却坚持与香克斯这个大龄儿童天天折纸飞机。

我从未将纸飞机飞到高处过,他们只是很有派头地朝上飞了几米便软绵绵趴到了地上,从此一蹶不振。香克斯的纸飞机较我的就有很大不同,他们可以飞到教学楼对面的树上,可以从教室后方飞到讲台上老师的怀中,仿佛他们是无所不能的,令我羞愧,但我从未放弃过向他学习这项技巧。直到有一天,我成功了。纸飞机飞得很高,有冲破云霄之势,我俩大声喊叫,兴奋无比,却只见那纸飞机直撞在了年级主任光秃秃的脑门上。运气不好,我俩被学校通报批评了。

同学们都开始笑话我和香克斯,香克斯就陪着他们一起笑。“你俩还是不要做朋友了,看他把你害的!”不少同学看到他傻乎乎的样子劝诫我道。

但是,他们真的了解香克斯吗?

香克斯的天真,是思维习惯与他们不同,更是他宽容、友善待人的善良啊!其实,香克斯并非不通人事,只是他不去斤斤计较,所有的事情一笑了之罢了。

所以我,绝不会在乎他人的眼光,去放弃和这样一个有真性情的人做朋友的。

从此,香克斯还是将校门口的宣传单通通收集好,偷偷和我到操场上去折纸飞机,然后再放飞它们。我心中常常想,他之所以能将纸飞机放那么远,大概是他心中有一股真正的力量吧。有一种堪比勇者的力量,将自己的梦想也像纸飞机一样放飞到高空,不在乎世俗之人的轻视,而坚持自己心中的真善美。

有时,香克斯就像一架纸飞机,他之所以孤独一人在飞翔,是因为他的思维习惯在高空,而不与目光短浅,不能接纳特立独行的人在同一个高度飞行。

愿所有的人都打开心扉,让纸飞机在我们心灵的上空自由自在地飞翔!

没有人能圆如满月

林雯

中秋之夜,我们一家正围坐电视机前看中秋晚会,门外突然传来了敲门声。

“都在家吧,快都来尝尝我自己做的月饼,你们别嫌弃。”楼上的邻居奶奶拘谨而含笑地站在门口,手中捧着一大盘自制的月饼,一样的花布衣裳,一样的千层底布鞋,把我的记忆拉回了她刚搬来的时候。 原本我家楼上是对年轻夫妇,像所有商品房“格子间”中的住户一样,彼此认识而不熟识。后来他们迎来了自己的孩子,可能因为工作忙没时间带孩子,就把老人接进城里帮忙照应,我们家也就多了位邻居。 开始,这位新邻居就像是个麻烦制造者,刚一搬来就让人觉得“来者不善”。

农村里常有在自家庭院里种菜的习惯,邻居奶奶也沿袭了这一“优良传统”,在阳台上放了两个花盆,在里面种上了葱。于是她每天把“葱盆”搬出来晒晒太阳,并不忘定时浇水。可是浇葱的水又常常滴到我家阳台外晒的衣服上,有时还带有泥渍,常令妈妈的辛劳化为乌有。

更有甚者,婴儿常在夜里哭闹,邻居奶奶便拖着那双厚重的塑料拖鞋在房间来回踱步,声音穿过楼板,

每一步都清晰可闻,鞭打着耳膜,让人难以入睡。

为此,我们一家多次上门反映情况,可人老了忘性大,坏习惯总是难改,邻居奶奶还总有“你们城里人就是规矩多”之抱怨,我们一致认为“其人不可教也”。

一个周末,难得清静,我睡了个懒觉起来,只觉头痛脑热,浑身没劲。一定是昨晚贪凉发烧了,我心想,爸爸、妈妈都上班去了,电话也没人接。没法子,我只好强撑着自己去诊所。刚出门,碰巧遇上了买菜回来的邻居奶奶,她哼着小调上楼,看见我一副病怏怏的样子,不由分说,上前来摸了摸我的额头。“丫头发烧了,大人不在家,快跟奶奶上楼,奶奶煮碗药给你!”“不用了,我去诊所。”“傻孩子,吃西药挂水哪有中药好,我的宝贝孙子发烧都是我用土法子治好的!”晕晕乎乎中,我被拉上楼。果然,在邻居奶奶的帮助下,我退了烧。爸妈闻讯赶回来,不住地感谢,两家的“恩怨”也从此化解……

今晚,吃着邻居奶奶的月饼,赏着那一轮明月,我想,没有什么人是完美无缺的。只要拥有一棵善良的心,缺点也会真实可爱。

细节之外

聂嵲

初二时,班里转来一位新同学。

他往讲台上一站,全班刷刷射来的目光让他有些局促,他用不大但足以使所有人听见的声音作了自我介绍。他姓刘,长相老成。底下早有男生起哄:“以后就叫你老刘吧!”他低头默认,脸上的红晕暴露了内心的腼腆。

同桌捅了捅我,说:“这人不爱干净。”“何以见得?”“他袖口有灰,裤脚也有泥。”“这又怎么了,说得好像你一尘不染似的。”我很是不以为然。同桌冷哼一声:“这叫细节,你懂什么。”一副笃定的样子。老刘住宿,在他住进宿舍的第一周,男生宿舍奇迹般的没有扣分,班主任很是讶异,一问才知老刘包揽了宿舍所有的打扫任务,现在的宿舍干净得连以严厉著称的宿管都赞叹不已。同桌得知后,神情不大自然,但仍嘴硬道:“凡事都有例外,细节肯定能反映很多东西。”我笑了笑,不置可否。

刚转来的老刘有些跟不上学习的节奏,课间都在埋头做题和请教老师中度过。同桌又下论断:“他肯定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整个就是一书呆子。”我暗暗叹了口气,同桌见我不信,继续她“严密”的逻辑推理:“你看他下课都不活动„„”“又是你的细节?”我不客气地打断。“那当然,这次一定准!”我撇了撇嘴,干脆不理她。几个星期后,我的自行车链条偶然掉了,求助多人无果后,只得把车推回学校步行回家,半路遇到了正回宿舍的老刘,他问了情况,然后利索的弯下腰来很快使链条回到了原位。没有要我递来的面纸,说回去洗一下就好。我骑车赶上了同桌,如此这般叙述了整件事,同桌默然。

也是到后来我们才知道他那天袖口和裤脚上的脏污是在他家开的修车摊上帮忙留下的。自此,同桌再没有用细节武断地下结论,至少没有再这样和我说过。

再后来,我们发现原来用细节臆断出的老刘形象与他本人大相径庭。在适应了这个新集体后,他很快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同学之一,许多一开始不屑与他交往的男生和他勾肩搭背,称兄道弟。原来,木讷、不合群、书呆子只是细节的表象,而这个开朗,幽默又乐于助人的老刘才是真实的他。

也许有时候细节确实能看出许多,但我们也该看看细节之外有什么,是否真的是细节展示的那样,不是吗?

识人之智

刘心怡

毛泽东曾高度评价武则天:“有容人之量,识人之智,用人之术。”无论是古代君王任用臣子,还是当今老板任用职员;无论是合作还是交友,都需要所谓的“识人之智”。

《纸牌屋》中说“没有秘密,我们就不是自己”,一个人为了自保,往往不会把最真实地一面露出来。孔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要想找到志同道合琴瑟和鸣之人,就需运用自己的智慧。

识人不能只看此人之短。你会看到很多人素质不如你,品德不如你,他们或举止粗俗或自私自利,或愚昧无知或做事拼抢难看,但不可以从这断定一个人的品德。或许他们不要担心生存就不会贪小自私;如果他们有人疼爱就不会阴暗嫉妒;可能他们也希望举止优雅,进退得当;也希望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你需要努力发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老虎口大,野牛颈粗,车夫的脚耐磨,律师的嘴利索,张飞粗中有细,孔明细中有粗。识人的智慧在于不能管中窥豹,而要洞若观火,兼听则明。

如今,识人之智已然成为追名逐利的工具。从香水和包判断一个人的财富,从举止和神态判断一个人的地位。识人所要识的不是一个人的财富、名誉、地位,而是待人的态度,处事的气度和临危的胸怀。孔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要找到一个真正的知己,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若只看一个人的财富就去趋炎附势,可真是“识人之智”之耻。

一个娴静如水的人总喜欢清静的人;一个活力四射的人总喜欢开朗的人。越是牌气秉性大致相同,越容易互相吸引。交友与磨合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识人之智”只能帮助你认识一个大致轮廓,这个人能否同甘苦共患难,只有用时间证明,爱恨定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做到自知难,识人更难。我们往往会“因言废人,”以偏概全,顾此失彼而没有看清楚一个人,埋没忽视了他人的努力。而这,也是识人之智的重要之处吧。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认识他人的过程,认识自己需要勇气,认识他人需要智慧。懂得一些识人的方法,可以少走一些弯路。人心是险恶的,却也是温暖的。做不到看透一个人,最起码要看清一个人。愿你用识人之智找到与你颠沛流离的伙伴,如果没有,也请你成为自己的太阳。

何必苛求他人

许云哲

偶尔会遇见这样的人,他们时常以管仲、晏子自居,自以为深谙识人之术,笃信“细节决定成败”之说。常常观旁人之举止,倘若捕捉得一细节,或者是搔首弄耳之姿,便一语道破天机:“此人心术不正,必猥琐龌龊之徒!”述其理由,人皆颔首,深以为然。

殊不知,当此人苛求别人细节并妄加指责时,其人格落于人后了。白璧无瑕毕竟不易得,人有瑕疵无可厚非,又何必求全责备?

若古之君子,于己则重以周,待人则轻以约,苛求别人臻至完美,而自己却做不到,又有何裨益?自诩老谋深算,精于识人,到头来似乎有“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错觉,对自己的混沌愚顽却浑然不觉,苛求他人之品格,却并非遗世独立的旁观者,不由得引人发笑。隋文帝虽是丰功伟绩名垂青史,但其苛求大臣,眼里不容一粒沙的个性也在其人生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在极不满时便亲自手持大杖杖责部属。隋文帝固然严于律己值得称道,但又何必苛求满朝文武皆是圣贤?

当我们沐浴着阳光,又何必诟病光明背后的一抹阴影?当我们享受玫瑰芬芳,又何必痛批尖刺扎手?或许,生活的意趣正在于它本身的不完美,也在于让人们接受那些不完美。当人们对这生活中的一丝瑕疵怒发冲冠地咆哮,生活也在对这人不留情面地肆意嘲笑。

确实,对他人亦如对待生活一般,不必苛求旁人完美无瑕。包容,不也是一种美好的境界吗?

何必苛求他人,世界并非为城府极深之人所充斥。人们的率性而为并不一定要有什么意味深长。不苛求他人,自得悠游之心态,俨然有魏晋名士风骨。倘若始终怀着官僚心态,总是揣摩他人的言谈举止,指责其不足,又以为深知其为人,不免显得暮气沉沉,令人心生鄙夷。

自居管晏之人,只需要换一个目光看待他人,世界便焕然一新了。苛求他人,则陷于“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困境;宽以待人,则可得“柳暗花明又一村”般豁然开朗。换一种方式,世界便对着你微笑。

不必苛求他人,换一种眼光,如是而已。

一叶未必知秋

高三(8)班 陈文川

曾于初春时节扫满庭院的樟树落叶,不禁想起古人所说的“一叶知秋”,现在看来哪里能断言叶落便是时至秋季,那可是要闹笑话的。

诚然,人们时常从表面细节中揣摩他人品性,但世间安有万全之法,有时反而成了以偏概全。

那位生意场上的朋友孰能见得不是个豪爽之人?比起那些恪守礼仪、亏待自己的谦谦君子,未尝不是一种可爱。

试想如若张良当初被黄石老人唤住取履,就认定他是个粗鲁老朽,怎能获得兵书并一段忍让谦和的佳话?如若将风流不羁的魏晋名士单单掷于市井,也许他们就只能在众人眼中落得个浮游浪子的名头,他们的满腹才华还能光耀千秋?再看《红楼梦》中的柳湘莲只因闻得尤三姐住在宁国府内便要退亲,却不知尤三姐其秉性刚烈,竟一叶障目,而错失良缘。这些便是识人之人与市井庸人的不同。

伯乐若是只因一匹马瘦弱不堪而认为那不是一匹千里马,那他要错失了多少匹良马?在美国南北战争时

期,林肯要任用的将军被人指责嗜酒容易误事,而林肯却力排众议,一再肯定其军事才能,最终他果然立下汗马功劳,如果林肯只因将军嗜酒而怀疑他的能力和人格,那么必要遗憾。由此可见,真正的伯乐能看到细节,更能看破细节,从而真正地识人。相人之道,若拘泥于细节,怎能看得透千万人千万般的性子?人,最多变。一个细节,未必就能显现出全貌。况且,那位朋友也只是生意上的伙伴,他们相谈甚欢的也恐怕只是生意经,做父亲的又何必求全责备呢?

再者,细节绊倒了多少人的脚,阻碍了多少人的路,都因旁人不识人的缘故。但为人本身,也不可为此而来束缚了自己,围绕在身边有那么多双眼睛,无时无刻不在盯着你的一举一动,甚至随时便给你来个盖棺定论,似乎听来可怕,但为人行事讲求随本性,小处若是一一细究,就丧失了风流任意的乐趣。既不责众人,也任随我心,那处处端庄的君子便任由他人做去吧, 我自有我的清风明月,不羁天地。

真正的细节不是做给旁人看的,真正的品格也不是能通过任意一个细节就了解的。与人交往,要是都处处关心小心谨慎,怕满眼都是瑕疵,何必因细节而自扰,一叶不能知秋,一错不能全盘否定,便做一个宽容而随性的人,才能与他人共赏这人间万般好时节。

莫以细节论人品

高三(8) 徐泽平

古人云:“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由此可见,细节并不能决定人的品格优劣。父亲只因吃相的细节便论断他人,实在欠妥。

从古到今,不重细节而名扬四海者,岂在少数?古有徐文长,整日衣衫不齐,及至官拜三品,成为元帅谋士后,仍旧无所改观。然而,他却救济百姓,积极抗倭,深受百姓爱戴。今有爱因斯坦,他家被人形容为“仿佛遭受过炮弹袭击”,即使在获得诺奖之后,仍旧生活在“垃圾场”中并不以为意,而他却在后半生为和平事业奔波,第一个反对核武器的出现。这两位,无论学识还是人品,都堪称人类的典范,若人们当初便因他们对细节的轻视而厌恶嫌弃他们,那么可想而知,人类文明将会蒙受怎样的损失。因而细节决不能成为论断人品的标准。

再者,始终将细节置于首位的,便是正人君子了么?奸臣严嵩,因怕皇帝发现罪行,所以举手投足都十分合乎礼节,被皇帝盛赞:“知礼者,嵩也。”而他却是罪行累累,杀夏言,害徐阶,兴诏狱,欺百姓,几乎无恶不作。至于民国时期那些青洪帮的大佬,如黄金荣、杜月笙等人,哪个不是衣着光鲜,文质彬彬,颇有风度,然而私下里,却做着杀人越货、贩卖毒品等为世人不耻的勾当。这些注意细节的“君子”,恰恰利用了人们“以细节论人品”的观念,使人被蒙蔽。因而若真以细节而论,这些道貌岸然之辈岂不成了好人?细节论人品的荒谬由此可见一斑。

反观现今,却是细节的天下。面试、相亲、谈生意,人们几乎被细节束缚着。就以那最经典的在门口放纸团招聘人员事例为论,不捡纸团就真是人品不行么?也许因为紧张,因为没在意而不捡纸团便被拒之门外,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导致人才的流失。而且细节也使人们变得斤斤计较,同学、同事相处时,总是关注别人的细节,稍有不妥便打上“人品差”的烙印,无怪乎现今社会人际关系如此紧张。

其实人品是应该通过长期接触来评估,而不是一两处细节。捐钱的乞丐是不追求细节的,而贪污的官员多半相反。因而放弃用细节论人,你会认识更多优秀的朋友。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人品岂以细节论?

责已重以周 待人轻以约

陈嘉轩

江南的水养人,南方人总像水一样温柔婉约,走起路来似乎都有种灵动的水波在脚下生开。那么北方呢? 见过不少南方人对北方人颇有微词—大抵是嫌弃其走路生风的剽悍样,也看不惯其吃饭时那种不论吃什么都是副“大饼卷蒜”的架势。

有时北方人看南方人也是不惯的。但细想来,人们纠缠不清的问题,不过是些地域或文化差别。在社会上种种“细节决定论”的微表情、微动作等心理学的飓风扫荡下,人们自以为成了要求高的高端人士,其实其信奉着一种狭隘的识人观,却忘了哲学几千年来未研究透彻的人性,岂是由小小的细节便可全部洞察的?{和人品有关的作文}.

没错,由一个人衣衫不整似是可推出其为人放荡不羁,不重形象,乃至生活没有质量。但破旧的衣服下可藏一颗金质的心,蓬乱的头发下可藏喷薄而出的思想,枯瘦的双手亦可奏出绝妙的音乐,脏污光裸的双脚亦可踩出大地原始的鼓点。未听说过爱因斯坦的人在看到他的第一眼会是怎样的反应呢?当街上那个向你走

来的白发蓬乱如稻草,衣服的钮扣兴许还钮错位的老头向你点头时,你会注意他令人不快的外表,还是令人惊慑而沉醉的智慧的双眼?

我们重视细节,也重视细节中流露的人品的信息,但人无完人。破损的花惹人怜爱,因为即使人性有缺憾,人依然爱它。爱别人的缺憾不也如此?

电影《心灵捕手》中有一幕令人记忆深刻。小韦在辅导室中见到桑恩画的画,凭着自己天才的记忆与推断力妄加揣测,并挑衅般地说桑恩的痛苦来源于其妻子的不忠,结果惹得桑恩与其大动干戈。这并非恼羞成怒,而是事实的真相是桑恩陪伴其妻子度过了在医院的六年,每天执她的手不断地说话。当桑恩向小韦说起其妻子时,说道“我永远记得她美丽的缺点”,他笑得双颊通红,银幕前的观众却不禁潸然泪下。桑恩爱的缺点实际就是这个人,爱她的灵魂,爱她的一切。

那从细节中妄加推断的人——小韦,就从现实中的你我取型。自以为是地认为理论至高无上,以机器般的思维破坏了人性的本真与自然。真相不仅是细节种种,永远不是。

君子责已重以周,待人轻以约,虽然细节不代表所有,缺憾也不代表所有,但爱与美、宽容与谅解却是我们永远寻求并希冀拥有的。

管 中 窥 豹

自古便有言曰: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但这窥见的终究只是“一斑”,若据此而推全貌,岂不是如那盲人摸象一般可笑?

中国人总是喜欢儒雅、风度翩翩,令人如沐春风的人。一旦见到这样的人,便心底里自动将之归类于值得深交之人。这样的想法同那位父亲的言语一样未免太过武断。诚然,我们不能否认君子确有这样的优点,但也不可因此而推断出有这样优点的人均为君子。

犹记得十多年前的一件旧事,两位举止文雅的北大学子含笑向黑熊身上泼浓硫酸。这两位学子有着令人羡慕的高学历,也有曾经老师交口称颂的品行端正,举止得体,待人友善的好口碑。可事实又是怎样?再比如复旦学子投案的作案人,一样的“优异”,最终也做出了这样有违人伦的罪孽。这三个人行为习惯似乎也都符合君子标准,可他们真的是君子吗?真的值得深交吗?

看人须得全面,若仅从行为习惯这一角来断人好坏,该要错过多少真善之人。

坊间流传最广的传说人物活佛济公,“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言行引起诸多非议。但就是这样一个不羁的形象,却能够做出儒雅文士也难以做到的助良惩恶。传说早已将人物原型神魔化,但此特征却定是保留了下来,否则崇拜君子的古人又怎能虚构出如此一个人物?

今年在微博上迅速走红的史上最不拘小节的浙大教授,仅从外表上根本无法得知他的身份,仅看他翘起二郎腿的姿态你也只会将其归之于那类品行不端、不可深交的人。可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在科技上做出大大小小的无数的贡献,早已被评为中科院院士。多么令人大跌眼镜的信息,这信息也向我们传达了人不可貌相,仅凭一角难以窥全貌的道理啊。

至此想到刘禹锡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此句目的在为体现陋室主人之雅。但难道白丁之中确无一个可来往之人吗?刘禹锡这样的偏见,这样的“管中窥豹”使他的儒雅、君子气概显得矫情做作。

“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着实道出了为何人不可凭一角而透全貌,同时也警戒我们,与人交往,多一份了解,多一次相处,多一些相知,才会有机会识人全透,一定切忌:管中窥豹,以求全貌。

篇二:《浅论人品与文品的关系》

浅论人品与文品的关系

我国古代文论中历来就有"文品即人品“文如其人”的说法,《艺概·诗概》中也有“诗品出于人品”之说。世界的一些学者对这一看法表示赞同。18世纪法国学者布封在名为《论风格》的演说中 提出“风格就是人”的命题,认为风格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主的主观精神为根底,包括人的道德、品格、情感、胸襟、趣味等。从中得出的是人们对人品是否就是文品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其实要了解这两者之间是否有联系,首先我们先了解人品与文品的含义。何为人品,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归结一点,落实到每个灵魂深处,就叫人品。而文品指文章的品格和风格,即人品理论的变异与总结的不同阶段。从含义上来看,人品与文品在某种程度上两者存在一定的联系。

主张文品与人品的统一是中国文学批评追求文学理想之美的集中反映。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第一位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确立了文学批评的标准,即“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孔子强调“诗教”,认为诗与乐可以对培养人的道德有巨大作用,而孔子的这一切都在其弟子和他一起整理的《论语》中体现,孔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记录了下来,正是因为孔子自身对“仁”与“礼”的追求,对“诗教”的追求,他的《论语》,他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乃至现在都有很深刻的影响。

钟嵘,出生贫寒,“位末名卑”,做过一些小官,在门阀世族统治下很不得志,这儿主要要提的是《诗品》的创作。《诗品》之作正值中国文学艺术理论批评的一个空前活跃时期,对文艺家进行品评,是一种时行的社会风气,《诗品》之作的主要原因是钟嵘对当时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现状的不满,为了树立正确的诗歌创作风气和提倡科学的文学批评标准,所以他在《诗品序》中尖锐地批评当时滥用典故、排比声律之弊。钟嵘在《评阮籍诗钟中》说诗可以“陶性灵,发幽思”,在此,钟嵘着重强调了诗歌是体现人的性灵的,是以抒发感情为主的,而提到性灵,与之联系密切的是明清的“性灵说”。其中袁宏道在给张幼于的信中说道:“至于诗,则不肖聊戏笔耳。信心而出,信口而谈。世人喜唐,仆则曰唐无诗;世人喜秦、汉,仆则曰秦、汉无文;世人卑宋黜元,仆则曰诗文在宋、元诸大家。昔老子欲死圣人,庄生讥毁孔子,然至今其书不废;荀卿言性恶,亦得与孟子同传。何者?见从已出,不曾依傍半个古人,所以他顶天立地。今人虽讥讪得,却是废他不得。不然,粪里嚼查,顺口接屁,倚势欺良,如今苏州投靠家人一般。记得几个烂熟故事,便曰博识;用得几个见成字眼,亦曰骚人。计骗杜工部,囤扎李空同,一个八寸三分子,人人戴得,以是言诗,安在而不诗哉?不肖恶之深,所以立言亦自有矫枉之过。”对前后七子及其追随者的剽窃模拟文风,袁宏道确是深恶痛绝之极,对他们给予了剑客的讽刺与嘲笑。此时的性灵说提出的真、善、变、趣、奇,和钟嵘的《诗品》可以说是有着相似之处,他们都在文章或是个中表达了自己对世界、对事件的看法,对各自时代的 进行了批评。这些在我看来,达到了文品的要求,也体现了各自的人品。

人品与文品的统一,是中国传统的重要文学批评原则,韩愈曾作了集中地、全面的、深入的讨论。韩愈在散文方面,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文以明道,注重实用的思想。“道”的具体内容,是指孔孟儒加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它融化在作家身上,就是要求作家加强有益于群体、社会的伦理道德修养,以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由此看来,韩愈特别重视人品与文品的一致,认为作家要写好文章,关键是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修养,在《答李诩书》中,曾称赞李诩说:

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他谆谆告诫李诩,“立言”即写文章之事,并向学生谈了自己学习写作的体会:“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同时,他还提出“气盛宜言”之论,这是继孟子“养气”论以后又一理论“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这里所谓的“气盛”,是指作家的仁义道德修养造诣很高而体现出的一种精神气质,一种人

格境界,也就是孟子所说的“配义与道”而修养成的“浩然之气”。但孟子所说的“养气”是为了“知言”即考察他人的言论,并不是创作理论,而韩愈则将“养气”与作文统一起来,阐发的是创作的原理了。先道德后文章,人品与文品统一,这本是儒家的重要文学思想,至韩愈则对此作了更为 的阐发,进一步发展了这一传统文学理论。

文学好就不一定代表人品好,这在历史上不是不存在的。潘安是西晋文坛的三大家之一,古代四大美男之一,而且他还是个才华出众的大诗人。他从小聪慧,被乡里称为“奇童”,长大后善于辞令,长于铺陈,能诗擅赋,与陆机齐名,有“陆才如海,潘才如江”之称,梁代钟嵘的《诗品》列他为上品。他的悼亡诗,笔触细腻、情意真切,感人至深,后人写哀悼亡妻之作,皆以悼亡为题,他便是始作俑者。《闲居赋》是潘岳的代表作。此赋作于罢官家居期间,描写悠闲的生活,造句工整,行文流畅,笔调清淡,在当时同类作品中也是很突出的。见《晋书·潘岳传》。后因称无职闲居为赋闲。如《官场现形记》第四三回:“吾兄在省候补,是个赋闲的人,有这闲工夫等他”。苏州代表性的园林拙政园的名字,也取自于《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此亦拙者为政也”之意。晋惠帝时,贾谧专权,当时文人多投其门下,潘岳、石崇、左思、陆机陆云、刘琨诸人皆在其中,有“二十四友”之称。 尤为后人不屑的是,潘岳与石崇争事贾谧,陷害愍怀太子。他“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媚态丑态,想想也令人作呕。“其母数诮之曰:“尔当知足,而干没不已乎!”岳终不能改。”(据《晋书-潘岳传》)。趋炎附势,利欲熏心,哪有他赋中写的“仰众妙而绝思,终优游以养拙”的高雅啊。最后,靠山倒了,自己也死于非命。西晋时儒家豪族的政权,一个寻常的世家,一个普通的文人,想要得到社会的承认,想要求得仕途上发展的小小机会,只能依附于豪门贵戚,但他的诗词。若淌如了政权的泥水中,及时他有美貌,及时他有属于自己的文采,那又怎样,也无法改变他的“恶”,也无法改变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现在想想,的确是这样,想到潘安,永远不会想到 他的诗词。在这时,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文品显然跟人品没有多大关系。

要补充的是,古代所谓的人品与现在又很大不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他们从伦理行为即所谓的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和伦理纲常的观点出发,而这些封建观点就有可能导致对作家的人品及文作做出错误的评价(而这些评价随着历史的发展是错误的)。比如班固指责屈原“露己扬才”,“责数怀玉,怨恶椒兰”,认为屈原“非明哲之器”。一些批评家对李白的追随李麟,柳宗元参加王叔王集团都作出了批评,这些便带有封建伦理的偏见。

文以载道,道因文而生,文道相依,自古如此,有高的人品,才有高的文本。但是,却不能将人品与文品等同而论,既然这是批评文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就要用批评的观点来看待这一问题。

篇三:《2015高考满分作文汇总30篇》

2015广东高考满分作文:

感知自然需躬行

看着书本中神秘美丽的热带丛林,抬头却只见钢铁森林的冷漠荒凉;向往电视里一望无际的蔚蓝海洋,却不曾感觉过海风的凉爽。你是否也曾这样,感觉自然很近,但又似从未如此遥远?手机、电视、鼠标拉近了我们与自然的距离,但从那冷冻的屏幕中,我们终究无法勾勒出自然的模样。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而人们只看到了前半句,却视后半句为无物。的确,各种拍摄工具的推陈出新,令普罗大众都能从荧屏中感知自然的美好。然而人们却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自然需躬行!

如不是苏轼亲临了壮阔的赤壁,又怎能心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如不是李白亲临庐山,又怎能写出“疑似银河落九天”这般的千古绝句?如不是毛主席亲临自然,又怎能抒发“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壮志?可见,要想真正体会自然、感知自然,光是从影视、文字间领会是不够的,唯有亲临自然,才能于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之间,才能于云卷云舒、花败花开寻得自然的真谛。

然而,正如黑格尔所言:存在即合理。电视、手机的存在也有其积极意义。通过天气预报,人们可避开自然灾害;通过影视节目,人们也可聆听鸟语、细看花开。然而依笔者

之见,这些感知自然的途径并不是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是映射出了人类控制甚至统治自然的野心。为了拍摄野生动物,人们干扰了正常的生态秩序;为了人类的利益,人们预测甚至妄想改变天气,这确是体现了人类科技进步之快,但同时也违背了自古时起便存在的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原则。当自然被装入了“盒子”,自然的“身躯”离我们很近,但自然的“心”却离我们更远。

当下,人们想“看到”自然的需求已被科学技术满足,然

而我们感知自然的期盼却是科技所无法满足的。那么,何不将“行万里路”当成我们的新准则,去体会黄山之奇、泰山之伟、长江之壮、大海之阔?要想感知自然,诸君自请上路。

【满分作文评析】 本文是一篇比较规范的议论文。作者从直接感知自然的角度

入笔,开篇灵活运用命题材料,在对比之中提出“觉知自然要躬行”的观点,审题准确,立意鲜明且易“令普罗大众”接受。接着反向假设,运用排比反问句式,罗列苏轼、李白、毛主席等事例,论据相对充实,论证较为有力。然后很有分寸地指出,光靠“影视、文字”感知自然是不够的,“唯有亲临自然,才能寻得自然的真谛”,归因分析合理到位。

更为可贵的是,文章在辨证地肯定“电视、手机”对感知自然“有积极意义”的同时,努力探究感知自然的意义所在,揭示出人类妄想“控制自然的野心”及其导致了“自然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的后果,针砭时弊,引人思考。

另外本文标题和观点皆化用古诗,简洁典雅又略有变化。标题用“感知”,紧扣命题材料;论点用“觉知”,有些哲学意味,颇见匠心。结尾处,“要感知自然,诸君自请上路”,呼告亲切,嘱托殷殷。

尽管行文中有个别不当的用词和错别字,三个史料也有排列顺序欠妥的嫌疑,但瑕不掩瑜,本文仍然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考场急就章。

2015云南高考满分作文:

最风采的人

眼下,在网上流行着一种购物神器,通过他们的浏览器进去购物的人,会得到一定的返利。 在生活当中我们也会碰到有关返利的事情,但无论用何种方式的返利,都不能离不开我们辛勤的付出。

其实我们的心灵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每天能打开心灵的浏览器,用心去做事情,和别人交流,也必定会得到一份心灵的返利——别人的信任与共鸣。

谁都希望自己一生中能遇到一个贵人,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美好向往。然这离不开我们平时点点滴滴的行善积德。何为行善积德?并不是盲目的去施舍别人,而是先从自己的心灵做起。只要我们把自己的一颗心善待好了,美好便会不请自来。

心灵的舞姿构成了我们迈向成功的步伐,一个人的心是个怎样的状态,他的生活就是怎样的状态,这颗心就是他生命的状态。我们要给自己的心安放个位置,如同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信仰和宗教一样。以敬畏之心、慈悲之心、宽容之心待人,始终将她安放在祥和虔诚的位置,别人必定

回报我们友善的目光。

男人的心灵要为人仁厚,凡事容让,具有海纳百川度量;女人的心灵一定要知书达理,聪慧贤淑,具有柔情似水的风范。

不能吃亏的人往往都很聪明,他们常常会保全眼前,这无形间的举动将给自己的人品大大折扣;而原意吃亏的人往往都很智慧,他们会常常着重长远,这无意间的行为便将自己的人格魅力四射。日久必然会换取别人心灵的赞许,也就是心灵的返利。

拥有颗感恩的心也会得到丰厚的心灵返利。在我们的一生中总会有值得我们去感恩的人或事。感恩天地、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生命、感恩对手、感恩万物……

无论是在金钱上的返利,还是心灵上的返利,善良将是通往利益的必经之路。如果你一开始的出发点就错了,背叛了你的良心,那么无论你在做什么样的交易,必定长久不了,越走越远,越陷越深。善良它能洞穿黑暗,直抵灵魂。砸破狭隘的锁,开启心与心的信赖与共鸣。善良的心灵是灵魂的归宿 ,是人性的虔诚皈依。

慈悲为怀,消融积怨,普度众生,更是心灵的极品返利升华。《梵网经》也说:“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世间上所有众生都当过我们的父母,以慈悲心来放生的话,这个功德极其广大,日后必有福报降

临。心怀仁慈,如同一池湖水清澈柔软,折射出灵魂里佛性的光芒。

心灵的返利是自己的真诚的奉献换取别人的一种诚恳地给予、信任、一种心灵的满足、一份福报、一丝祝福、一声问候……真真切切发自灵魂深处的表达方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打开心灵的浏览器去感知生活,善待万物,心灵必将会得到出其不意的心灵福报。

如果你喜欢上了我的文字,就寓意着你就是我心灵的那份返利;如果不喜欢,就意味着我的耕耘还不够辛苦。

真正的风采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szw/215257.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