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三作文

小动物和自己亲密接触玩耍的片段100字

admin 高三作文 2020-04-22 22:58:18 作文经典

篇一:《广东汕头2014年高三一模“与经典亲密接触”优秀作文》

广东汕头2014年高三一模“与经典亲密接触”优秀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知名电视台在固定的“与经典亲密接触”节目中,邀请部分文化名人给电视机前的观众作阅读指导,下面是各位专家对如何阅读经典的建议:

漫画家:读连环画,图文并茂,印象深刻。

作家:读原著,通过文字发现感悟作品的真情善意和美好。

影视家:观赏视频,看得有趣,看得轻松。

表演艺术家:最好是改编为课本剧并演出,亲临其境,感受真切。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一、作文存在问题

1、审题不当——本次作文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

本次作文学生主要还是存在审题不准确的问题。首先,学生在审题时未能抓住材料的中心话题——“如何阅读经典”,只是从材料中几位艺术家的建议入手,因此出现很多偏题的作文。如:

偏题作文——《从不同角度的看问题》、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度》、

《答案不是唯一》、

《走适合自己的路》等;

其次,很多学生完全不理会作文材料,把作文材料丢一边,写出离题万里的文章,如:

离题作文——《做真实的自己》、

《由心出发》、

《创新》、

《亲临其境》等;

再次,尤其离谱的,有学生作文写《与经典亲密接触》,可整篇文章除了抄材料,就是抄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那篇《舌尖上的中国》。

2、扩写材料:有一小部分考生整篇文章都是在扩写材料,将几位艺术家的话扩写成几个文段。

3、文体不明确。

4、文章不懂得点题。

如有考生写《我与经典有约》,文章行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以“我在春季读《西游记》,在夏天读《三国演义》,在秋天读《红楼梦》,在冬天读《水浒传》”贯穿全文,重点讲述作者阅读这四大经典名著的收获及意义,未能与阅读方法联系起来,最后以“我与经典有约,约在春夏秋冬”结尾。文章作者表达能力不错,如能在行文的过程中或结尾点出“通过读原著与经典接触”的主题,那么该文章一定能提升一个等级。

5、作文的内容不够充实,论述不够深刻,缺少典型、准确的例子。

6、拼凑字数。个别作文到结尾处很突兀地重抄材料,明显是在拼凑字数。

二、本次作文较好的立意:

本次作文分数较高的都是抓住“读原著”这个角度进行论述,这类作文都能围绕“为什么要读原著”、“读原著的作用(收获)”进行分析,较有深度,内容也较丰富。比较好的立意有:

1、捧原著,品经典

2、字里行间品味经典

3、与经典面对面

三、下阶段作文复习对策

1、针对本次作文存在的问题,下阶段作文复习应强化作文的审题训练;

2、训练学生拟写作文提纲;

3、作文的训练也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作文一般的学生先要求其在审题准确的前提下,掌握好文章的谋篇布局;对作文层次较好的学生,教会其从文章的开头、结尾、点题等方面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附:典型作文

第一篇:典型的差评作文。文章除了第一段是自己写的之外,其他内容基本是照搬《舌尖上的中国》的内容。

第二篇:(二等文)本文是一篇语言流畅,中心较明确的考场作文。作者在文中还多次用到比喻的修辞手法。遗憾的是文章的思路不太清晰,且文章未能从正面充分地论述为什么要通过读原著来品经典。

第三篇:(55分,一等文)本文是一篇考场佳作。文章中心明确,抓住“读原著”这一阅读方法,娓娓道出作者阅读经典的收获。文章内容丰富,语言自然流畅,蕴含了作者对阅读经

典的细腻的感受与理性的思考!

一、材料解读

1.关键词:经典,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和典型性,影响力大的著作。(《现代汉语词典》)

古今中外的公认的名著在本次写作中可以列入“经典”的范围。

2.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关键词:经典+如何阅读经典(可选阅读经典的方法:读图+读原著+观赏视频+改编演出)

本次材料作文必须在“阅读经典”的范围内写作,否则视为离题。

学生所选素材必须属于“经典”范畴,要避免把对“经典”的理解无限泛化。 本次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如何阅读经典”,也就是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要重点阐述阅读经典的方法,学生可以赞同漫画家、作家、影视家、表演艺术家中的任何一个人的建议,也可提出自己的个人建议,只要内容围绕“阅读经典的方法”展开,言之成理即可。

二、审题立意评判角度

1.切合题意:对主体重点阐述如何阅读经典的方法的文章,内容可判为一等。

2.符合题意:对主体重点阐述为什么要阅读经典,而有关阅读经典方法的内容所占分量较少的文章,内容可判为二等。

3.基本符合题意:对全文只阐述为什么要阅读经典,而对阅读经典的方法只字不提的文章,内容判为三等。

4.偏离题意:对内容完全脱离了“经典”的写作范围的文章,内容判为四等。

三.关于评分细则

1.全文在材料范围内行文,立意准确,观点鲜明,认识较为深刻,可判为切合题意,内容分可在一等(25—21)打分,表达一般也应在一等(25—21)打分,发展等级一般也也应在一等(10—9)打分;

全文大部分篇幅在材料范围内行文,立意较准确,观点较明确,认识相对肤浅,可判为符合题意,内容分可在二等(20—16)打分,表达一般也应在二等(20—16)打分,发展等级一般也也应在二等(8—6)打分;

全文一半以上篇幅脱离材料范围,立意似是而非,认识模糊,可判为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分可在三等(15—11)打分,表达一般也应在三等(15—11)打分,发展等级一般也也应在三等(5—3)打分;

全文大部分篇幅脱离材料范围,立意不准确,可判为偏离题意,内容分可在四等(10—0)打分,表达一般也应在四等(10—0)打分,发展等级一般也也应在四等(2—0)打分。{小动物和自己亲密接触玩耍的片段100字}.

特别提醒:

(1)作文的内容、表达与发展等级应该是一个整体,需要综合考虑。评卷员浏览完考生作文后,应该有一个初步的“等级印象”——一等还是二等?二等还是三等?三等还是四等?要注意每个等级的边缘分数(21—20,16—15,11—10),内容与表达分别为21分,意味着是一等文;内容与表达分别为20分,则要落入二等文!同样,内容与表达分别为16分,意味着是二等文;内容与表达分别为15分,则要落入三等文!

(2)发展等级要敢于打分,不要受平时给分习惯影响,不肯给10—9分,既然认可内容、表达属于一等的文章,就应该在发展等级也给10—9分;除非是内容立意虽属一等,而表达有缺陷退到二等(20—16),这种情况下,发展等级才给二等分(8—6分);同样道理,二等文的发展等级一般也应在8—6分之间,除非表达有缺陷退到三等(15—11

分),发展等级才给三等分数(5—3分)。

2.题干中“上面的材料”明确指示了材料与写作范围的密切关系,因此不能脱离材料的表层意义或引申意义作文。可以将材料引入作文,也可以不将材料引入作文。

3.只要审题恰当,行文清晰,内容厚实或说理有深度,表达流畅,就可考虑打50分以上。学生的作文能写足800字,要打在25分以下的,需慎重考虑(抄袭的文章除外)。

4.关于字数不足的评分:

(1)400字以上,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每少50字扣1分)

(2)400字作文,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300字作文,15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200字作文,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5)100字作文,5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6)只写一两句话作文,给1或2分,不评0分;

(7)只写标题作文,给1分,不评0分。

(8)空白卷评0分。

5.扣错别字分

错2个以内不扣分;错3个扣1分,4个扣2分,5个扣3分,6个扣4分;4分封顶。

6.整体平均分控制在40分。

例文1:

读书有三重

贾平凹老先生在他的《山水有三重》中提道:“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再看山不是山,再看水不是水;又看山还是山,又看水还是水,你看么?”

山水有三重,读书与品读经典不也如此?

品经典之一重: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古者有云:“欲治国先齐家,欲齐家先修身,欲修身先正心,欲正心先致知,欲致知先格物。”可见格物是致知的前提,品读经典首先要回归到原著,唯有那流传千载,经时光的检验之后仍不露破绽的源头之作才是我们知识源源不断的活泉之水。

读《论语》,你要去吟哦那“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方能体悟大方之家的处世睿智;读《鸿门宴》,你需回归那字字如明玉的方形文字,读句读、品情节,方能获得那兵家之胜败之决,处世之变通圆滑;读柳永的《雨霖铃》,你得去吟唱那“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诗句,方能感诗人所感,从缠绵悱恻中体察人世之情。

倘若只从翻译上识原著,文字带着冰冷的面具,何来精髓之悟?

品经典之二重:思之所至,赏玉鉴纹。

愚者如我,读书总是兴之所至,只嗜文字美不美。智者余光中却在《开卷如开苓麻门》中写道:思之所至,赏玉鉴纹。真正的经典,字字如玑,倘若只停留迷恋于文字之美。情节事物之光怪陆离,不免流于浅薄。

读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是否要去思考轻与重的关系。你看看这活过的人生,想想那重虽是一种具体的可言说的担负,可那轻——虚无的轻,未必不比重更沉重百倍。虚无才是人生最难以承受的重量啊。

品经典之三重:自视所存,书已成镜。

王成玉曾言:“每个人都是在书中读自己。”

当你在书中会晤先哲与智者,电火石光中思想激撞的瞬间,于是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便是对经典的体察与感悟。

感悟常常流露于生活,生活的体验是对经典的再现。读赵明诚与李清照婚后琴瑟合鸣的时光:他们饭后坐归来堂烹茶,互问某事在书中何业何卷何行,胜者即可先饮茶,“中至举杯茶覆倾怀中,反不得饮而起”,他们把经典之爱延续到生活之爱,这才是经典的再创造再体验。

山水有三重,读书亦有三重。

先格物,再思考,尔后看到自己,去体验去感悟人生的绮丽。

“午后,如果阳光澄清,往日已归去哪里?在生之极处,在思之极处”,在温暖的午后,品读经典,岁月静好。

【24+24+10=58】,本文从“格物——思考——看自己”三个层面展开,层层深入,阐述自己对阅读经典原著方法的独到见解,文章处处扣紧“如何阅读经典”这一话题,分析简洁、透彻而又有深度,行文中诗词佳句信手拈来,足见作者丰厚的知识积累,语言洗练,行文流畅,结构紧凑。作为考场作文,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实属难得。(黄剑航)

例文2:{小动物和自己亲密接触玩耍的片段100字}.

咀嚼原著,唇齿留香

篇二:《广东汕头2014年高三一模“与经典亲密接触”优秀作文 (精选范文)》

广东汕头2014年高三一模“与经典亲密接触”优秀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知名电视台在固定的“与经典亲密接触”节目中,邀请部分文化名人给电视机前的观众作阅读指导,下面是各位专家对如何阅读经典的建议:

漫画家:读连环画,图文并茂,印象深刻。

作家:读原著,通过文字发现感悟作品的真情善意和美好。

影视家:观赏视频,看得有趣,看得轻松。

表演艺术家:最好是改编为课本剧并演出,亲临其境,感受真切。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一、作文存在问题

1、审题不当——本次作文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

本次作文学生主要还是存在审题不准确的问题。首先,学生在审题时未能抓住材料的中心话题——“如何阅读经典”,只是从材料中几位艺术家的建议入手,因此出现很多偏题的作文。如:

偏题作文——《从不同角度的看问题》、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度》、

《答案不是唯一》、

《走适合自己的路》等;

其次,很多学生完全不理会作文材料,把作文材料丢一边,写出离题万里的文章,如:

离题作文——《做真实的自己》、

《由心出发》、

《创新》、

《亲临其境》等;

再次,尤其离谱的,有学生作文写《与经典亲密接触》,可整篇文章除了抄材料,就是抄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那篇《舌尖上的中国》。

2、扩写材料:有一小部分考生整篇文章都是在扩写材料,将几位艺术家的话扩写成几个文段。

3、文体不明确。

4、文章不懂得点题。

如有考生写《我与经典有约》,文章行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以“我在春季读《西游记》,在夏天读《三国演义》,在秋天读《红楼梦》,在冬天读《水浒传》”贯穿全文,重点讲述作者阅读这四大经典名著的收获及意义,未能与阅读方法联系起来,最后以“我与经典有约,约在春夏秋冬”结尾。文章作者表达能力不错,如能在行文的过程中或结尾点出“通过读原著与经典接触”的主题,那么该文章一定能提升一个等级。

5、作文的内容不够充实,论述不够深刻,缺少典型、准确的例子。

6、拼凑字数。个别作文到结尾处很突兀地重抄材料,明显是在拼凑字数。

二、本次作文较好的立意:

本次作文分数较高的都是抓住“读原著”这个角度进行论述,这类作文都能围绕“为什么要读原著”、“读原著的作用(收获)”进行分析,较有深度,内容也较丰富。比较好的立意有:

1、捧原著,品经典

2、字里行间品味经典

3、与经典面对面

三、下阶段作文复习对策{小动物和自己亲密接触玩耍的片段100字}.

1、针对本次作文存在的问题,下阶段作文复习应强化作文的审题训练;

2、训练学生拟写作文提纲;

3、作文的训练也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作文一般的学生先要求其在审题准确的前提下,掌握好文章的谋篇布局;对作文层次较好的学生,教会其从文章的开头、结尾、点题等方面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附:典型作文

第一篇:典型的差评作文。文章除了第一段是自己写的之外,其他内容基本是照搬《舌尖上的中国》的内容。

第二篇:(二等文)本文是一篇语言流畅,中心较明确的考场作文。作者在文中还多次用到比喻的修辞手法。遗憾的是文章的思路不太清晰,且文章未能从正面充分地论述为什么要通过读原著来品经典。

第三篇:(55分,一等文)本文是一篇考场佳作。文章中心明确,抓住“读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szw/215914.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