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2013学年奉贤区高三语文一模卷含答案》
2013学年奉贤区高三语文一模卷含答案
(2013年1月)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题)
西洋镜里的中国文化面目与出路
苗蛮子
1“崇洋媚外”这个词,近些年在中国有些火,那些对西方文明热情拥抱的国人,很自然地被归入这个○
词条之下。殊不知,早在18、19世纪,许多西方人也曾对中国文明充满着近乎狂热的崇拜,而且其中
不乏有像伏尔泰这样的启蒙思想家。
2两个世纪之前,中国的文官制度与科举考试、语言文字与文学艺术、圣哲文化与贤明统治等等,无一○
不受到思想启蒙家们的盛赞。伏尔泰在《风俗论》中说,“哲学家在东方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和物质的
世界。”据说伏尔泰在盛赞儒家学说的同时,甚至还在礼拜堂里挂起孔子像,朝夕膜拜。而在霍尔巴哈、
波维尔等人眼里,“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如果中国的法律变为各
国的法律,中国就可以为世界提供一个作为归向的美妙境界。”在英国诗人拜伦笔下,中国更被描绘成
一个美丽的幻影:“遥远的中国开来的船/无一不为他卸下馨香的产品”。
3看着欧洲思想家(而不是普通老外)笔下这些炫目的词句,亲爱的同胞、尤其是那些据说是“爱国分○
子”的国人,是不是有些晕乎得飘飘然了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是一种无知与谵妄了。
4启蒙思想家们将十八九世纪的中国描绘成天堂,当然有欧洲人多激情浪漫的因素,至于像拜伦这类疯○
子式的天才诗人,将中国虚化为一个理想物也就更不足为奇。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说启蒙思想家们是由于
脑袋发热,而看不到闭关锁国的中华帝国的种种缺陷。比如同时代的卢梭就认为,中国人考虑更多的是
规矩,他们的伦理更多是掩饰,而他们的人性则多为屈尊和崇上;而中国人的这种特点,以至于在孟德
斯鸠看来,不免有些悲观地不确信“一个能够保证政治自由的政府是否适合中国”。
5欧洲启蒙时代的中国观,当然是不完整的,也更是功利的——启蒙思想家笔下的中国,不过是他们按○
照“既定需要”主动剪裁了的文明片段。欧洲启蒙时代,启蒙思想家急需一种外力作为传统思想堡垒的
突破口。而中国文化里恰好有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比如孔子思想中“有教无类”的不分贵贱的平等观念、
中国科举制相对开放的人才选拔等等。于是,中国文化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挑战神权的绝好武器。有人
比喻说,中国文化之于欧洲思想启蒙运动,结果是“拿东方之火煮熟了西方的肉”,此话虽有自大之嫌,..
却也不无道理。
6可尽管如此,○对于启蒙思想家来说,中国文化也仅仅是一种工具而已,而不会改头换面全盘中国化。
西方人历来认为欧洲是世界的中心,潜意识中有一种强烈的优越感,自然是不屑于“以华为师”的。据说当年腓特烈大帝在伏尔泰思想的蛊惑下,曾试着向乾隆皇帝提出要求通商。只可惜这位专制而又开明的君
主,被吃了个闭门羹。腓特烈大帝后来在给伏尔泰的信中,恼羞成怒地称中国人“不过是些少见多怪的野蛮人”。这其中,虽然有乾隆的夜郎自大,但也可看出欧洲人蒂固根深的东方落后论。
7这样我们再来看今天外国人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潮——汉语、孔子、kongfu(功夫)、书法、京剧、○
饮食……这些中国文化符号,无一例外地受到了老外的关注。面对这股前所未有的“中国热”,我们无疑有必要省思:老外是真的对这些东西感兴趣吗?是真正认同中国文化,还是更多出于一种猎奇心态?在我看来,答案恐怕更多地倾向于后者。
8而且还要警惕这样一种盲目乐观心态:看着发烫的“中国热”,便天真地以为中国文化征服了全世○
界。正如不能因为最近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便以为中国文学站上了世界文学的巅峰一样——这样的看法,显然是无逻辑的。这当然不是否认莫言的文学成就,但事实上,莫言的作品能够进入西方主流视野,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翻译”以及“影视”的传播。因此, 如官方所说的“莫言获奖是文学的胜利”, 说是翻译(传播)的胜利, 至少说是两者的胜利。
9“中国热”以及莫言获诺奖,说明中国文化正逐步走向世界。但也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国○
际话语权还存在着很大的落差,甚至根本就无从说起。个中原因恐怕不在于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力不够,而在于中国当代文化对世界的吸引力不足——诸如京剧、书法等传统艺术形式无疑是有魅力的,然而较之传统文化符号的“繁盛”,则是中国当代文化的乏善可陈,我们从中实在拿不出足够吸引老外的东西。何况,中国一些传统文化也因保护不力或墨守成规,而呈现衰败模样,致使吸引力大打折扣;更为尴尬的是,像书法、茶道等传统文化,在儒家文化圈的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反而做得有声有色,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10传统文化“强”而当代文化“弱”这种不平衡状态,并不是向世界所展示的一个完整而有活力的中○
国。显然,未来中国能否在国际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格局中具有话语权,取决于中国能否在接续传统的前提下,创造出反映时代精神和普世价值的文化符号。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老是仰西方人之鼻息,而有必要培养自己的文化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毕竟无论是“中国热”还是莫言获诺奖,背后都有着强烈的欧洲中心主义色彩;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警惕那种文化自恋的心态,而盲目搞出一套标准与人类文明相隔绝,否则便怡人笑柄了。
1、简析第4段的作用。(3分)
2、第5段加点词“煮熟”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3、根据文章的意思,可依次填入第8段空格处的一组词语是( ).(2分)
A、不仅 更可以 或 B、与其 不如 或
C、不仅 更可以 甚至 D、与其 不如 甚至
4、通读全文,概括“西洋镜里的中国文化”除第三副外的另外两 副“面目”:(2分)
1 ○
2 ○
3 在当代国际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的格局中,中国文化是缺乏国际话语权和吸引力的。 ○
5、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对“崇洋媚外”者(第1段)和“爱国分子”(第8段)都持否定态度。
B、中国古代的政治和伦理道德曾受到部分欧洲哲学家的热情追捧。
C、作者记述腓特烈大地批评中国人“不过是些少见多怪的野蛮人”,目的在于揭示其不完整而功利的中国观。
D、作者提醒人们,要警惕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滋生国人的盲目乐观心态。
6、从2004年至今,孔子学院已在全球106个国家的350多个教育机构落户么,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全球品牌和平台。以孔子学院为例,结合文章观点,分析改变当前西洋镜里的中国文化面目之出路。(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2分)
流年(节选) 彭学明
1我家的吊脚楼,是隐没在一片翠竹丛中的。 ○
2竹,是湘西最常见的植物,竹在湘西,○最受欢迎。正像一粒火可以燎原一样,一根竹可以发遍千山。
它预示着兴旺的人丁,预示着蓬勃的生命,预示着财源的茂盛。因此房前养鱼,屋后栽竹,是湘西人最乐意做的美差。
3 我家的竹,是母亲和妹妹在修了小屋后栽的。那年,母亲从一个亲戚家挖来两根楠竹栽下,第二○
年,就变几十根了,第三年,就变几百根了。转眼,就是绿蒙蒙的,一大片了。风一吹,绿意一片片招摇,一片片倒伏,绿色的声音从屋顶上沙沙响过。茂密的绿色,生长出茂密的诗意,温柔而坚挺。坚挺的是齐刷刷拔地而起的身姿,温柔的是整齐齐俯首而立的头。阳光落在翠竹上,阳光是绿的。鸟翅落在翠竹上,鸟翅是绿的。母亲和妹妹的歌声落在翠竹上,母亲和妹妹的歌声是绿的。霞光烧过的时候,母亲和妹妹,总会坐在吊脚楼的坪院里,看绿竹枝头百鸟跳跃,听绿竹枝头百鸟和鸣。那被霞光和绿色染过了的鸟声,一声比一声脆,一声比一声甜。特别是一场春雨过后,当竹笋像诗歌一样,从竹林里密密麻麻地冒出来时,母亲和妹妹听得到竹笋破土的声音,听得到诗歌激动的喘息。那诗尖尖的,小小的,一圈一圈、一寸一寸地从地里旋出来,带着一点点叶芽,含着一点点嫩壳,像成千上万只鸟嘴,对着蓝天,唧唧合唱。
4 ○
两间悬空和吊脚的楼房。小草一样的母亲,被生活的大山重压了一辈子,她也该在宽敞的吊脚楼里,轻松而敞亮地过她的晚年了。
5像一个抱着双手,单腿独立,靠在墙上,望着远方的思想者,我家的吊脚楼,也正背依青山绿水, ○
默默凝望。凝望沧桑的岁月,凝望新生的希望,凝望母亲远去的凤凰。是的,母亲像凤凰一样远去了,母亲的吊脚楼却地久天长地留了下来。吊脚楼的一些章节,吊脚楼的一些画面,吊脚楼的一些质地,都带着
母亲的体温,在民间闪光。
6开始,我家的木窗都是简单地把十几根木条,一根一根整齐地隔开,留出空隙,透出光亮。母亲 ○
从外面请来最好的木匠,把窗子和门,都重新改成花格的,雕上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刻上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把呆头呆脑的木头,硬是变成了一本有生命、生活、生气及艺术的活画图。你看,门框上刻着的草地和树丛里,有一只鹿,有一群蜂,有一只猴浑然地连在一起,那意思是“一路封侯”;门板上的一株腊梅怒放着,有一只喜鹊停在梅梢,就是“ ”。想想看,一路封侯了,哪能不喜上眉梢?而窗格上雕刻的鲤鱼、雄鸡、牡丹、百合、蔬菜、瓜果等万事万物,都栩栩如生地表达着年年有余、百年好合等吉祥的愿望。母亲,真是人间最伟大的写手,任何作家艺术家,都在母亲富于诗意的想象里, 。
7吊脚楼下悬空的两个厢房里,母亲在一个厢房安上了碓、磨,在一个厢房堆放着杂物和柴火。久而 ○
久之,那里就成了母亲另一个劳作的空间。舂碓时,一只脚在踏板上使劲一踏一放,碓头就高高扬起,高高落下。人在踏板上起起伏伏,谷在碓窝里越春越烂。把春烂的谷米在筛子里一筛,壳是壳,米是米,干干净净。母亲舂碓时,还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篙,竹篙上装着一把弯弯的棕树叶杆子,边春边用竹篙搅拌碓窝里的谷米,以便受力均匀,把所有的谷米都春到。母亲在踏板上左右摇晃的身影,母亲边踩踏板边搅匀谷米的姿势,是那么的协调,那么的匀称,那么的优美,简直就像一个天才的舞蹈家,在跳一种别开生面的劳动舞。是的,这是劳动,这是舞蹈,这是母亲的劳动、母亲的舞蹈,是母亲奉献给世界的最质朴伟大的舞蹈。其实,母亲又何止是一个天才的舞蹈家?她脚下踩着的那个踏板不是一把琴吗?她手里拿着的那根竹篙不是一张弓吗?她一弹一拨的声响,不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吗?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乡村音乐演奏家!
8母亲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老变瘦,我们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美变俊,日子就在这样的 ○
舞蹈和音乐里变富变好。从流浪的屋檐,到暂住的油坊,从简单的仓库,到温馨的小木屋和宽敞的吊脚楼,我历经艰辛而终获幸福的家,像小小的一滴水,反射着时代的光辉;我看似奇崛但却快乐的平民生活,像淡淡的一点绿,映衬着这个时代的底色。时代在变,家也在变。家,国,和时代,是一根血脉上的同一个细胞,相亲相爱,相生相息。正像老母亲说的,好的国家社会,好的时代年头,都被我们赶上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7、赏析第8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3分)
8、第6段两处空格应该填入的成语分别是:(2分)
A B
9吊脚楼是作者描述的重点,对此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6分)
A、第1段独句成段,点出了“我家”的吊脚楼的位置,创设意境,引起注意。
B、第2、3段描写“我家”的竹,翠绿而生机勃勃,衬托了吊脚楼的美好。
C、第4段中划线的“也就是”一词表明“我家”吊脚楼的搭建十分容易。
D、第6段详写了门上的雕刻,意在突出母亲对儿女“封侯”的渴望。{她真是一个小小舞蹈家片段作为}.
E、第7段描写了母亲在吊脚楼下的厢房里劳作的场景,朴素而富有诗意。
F、第8段表明我家的生活越变越好,宽敞的吊脚楼是母亲晚年的安身之所。
10、有人评论彭学明的文字“质朴而厚重”,结合这一评论,赏析第5段。
11、第6、7段最后作者都将母亲比作艺术家么,但在内容和感情上有所不同,对此加以分析。(4分)
(三)名句默写(6分)【任选6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
(2(元·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3)郴江幸自绕郴山,。(北宋·秦观《郴州旅社》)
(4)熊咆龙吟殷岩泉,(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故克之。《左传·曹刿论战》
(6)乡书何处达?。(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7)瀚海阑干百丈冰,。(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与君离别意,(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仍蜀州》)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
1歌 孟浩然 夜归鹿门○
2渡头争渡喧。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3栖隐处。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独来去。
1鹿门:诗人当时所居的襄阳鹿门山。○2渔梁:地名,在河北省襄阳东。○3:庞公:庞德公,注释:○
东汉隐士。
14、根据诗歌韵律,可以推断出这首诗歌的体裁是。(1分)
15、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二句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
B、三四句述说世人回家,自己离家去鹿门,透露出世人与自己同样的心情,不同的归途。
C、五六句写夜晚攀登鹿门山山路,不知不觉就到了归宿地,原来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
D、隐逸诗的尾句往往颇有蕴蓄,结合全诗,分析“唯有幽人独来去”一句的内涵。(4
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
范滂传
1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 ○
2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
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藩乃谢焉。 .
3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
迹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
篇二:《2013学年奉贤区高三语文一模卷含答案》
2013学年奉贤区高三语文一模卷含答案
(2013年1月)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题)
西洋镜里的中国文化面目与出路
苗蛮子
1“崇洋媚外”这个词,近些年在中国有些火,那些对西方文明热情拥抱的国人,很自然地被归入这个词条之下。○
殊不知,早在18、19世纪,许多西方人也曾对中国文明充满着近乎狂热的崇拜,而且其中不乏有像伏尔泰这样的启蒙思想家。
2两个世纪之前,中国的文官制度与科举考试、语言文字与文学艺术、圣哲文化与贤明统治等等,无一不受到思想○
启蒙家们的盛赞。伏尔泰在《风俗论》中说,“哲学家在东方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和物质的世界。”据说伏尔泰在盛赞儒家学说的同时,甚至还在礼拜堂里挂起孔子像,朝夕膜拜。而在霍尔巴哈、波维尔等人眼里,“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如果中国的法律变为各国的法律,中国就可以为世界提供一个作为归向的美妙境界。”在英国诗人拜伦笔下,中国更被描绘成一个美丽的幻影:“遥远的中国开来的船/无一不为他卸下馨香的产品”。
3看着欧洲思想家○(而不是普通老外)笔下这些炫目的词句,亲爱的同胞、尤其是那些据说是“爱国分子”的国人,是不是有些晕乎得飘飘然了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是一种无知与谵妄了。
4启蒙思想家们将十八九世纪的中国描绘成天堂,○当然有欧洲人多激情浪漫的因素,至于像拜伦这类疯子式的天才诗人,将中国虚化为一个理想物也就更不足为奇。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说启蒙思想家们是由于脑袋发热,而看不到闭关锁国的中华帝国的种种缺陷。比如同时代的卢梭就认为,中国人考虑更多的是规矩,他们的伦理更多是掩饰,而他们的人性则多为屈尊和崇上;而中国人的这种特点,以至于在孟德斯鸠看来,不免有些悲观地不确信“一个能够保证政治自由的政府是否适合中国”。
5欧洲启蒙时代的中国观,当然是不完整的,也更是功利的——启蒙思想家笔下的中国,不过是他们按照“既定需○
要”主动剪裁了的文明片段。欧洲启蒙时代,启蒙思想家急需一种外力作为传统思想堡垒的突破口。而中国文化里恰好有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比如孔子思想中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szw/215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