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鸦片战争习题
鸦片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贩子带来了惊人的暴利。打破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使中国由二百多年来的出超国变成入超国。下面是zw234.cn小编整理的高三一轮复习鸦片战争习题,供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
3.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在写给家人的信中提到:“各处调到的兵……毫无纪律。互斗杀人……夷兵抢夺十三洋行,官兵杂入其中,肩挑担负,千百成群,竟行遁去……从不闻清查一二。”上述材料()
A.丑化了清朝军队
B.因是家书而无史料价值
C.反证英军纪律严明
D.能反映清军战败的原因
4.某些西方史学家认为鸦片战争为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
①是错误的,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②是正确的,认识到了战争的实质 ③是为英国侵略进行辩护的 ④混淆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说:“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恶棍”“流氓”所依据的特权是()
A.设立和管理租界的权利
B.海关管理权
C.“领事裁判权”高三一轮复习鸦片战争习题
D.“片面最惠国待遇”
6.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放了很多通商口岸。下列表述中属于其布局和特点的是()
①由南向北,由东向西 ②由沿海、沿江深入内地 ③遍布全国各地 ④台湾已经开放通商口岸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7.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背景相同
B.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8.从本质上看,英国侵略者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为了()
A.使鸦片贸易走私合法化
B.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C.占领中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D.报复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济损失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0年春,英国议会在辩论对中国出兵是否合理的问题时,“反对派以拒绝为支持一种恶毒的、有伤道德的交易而进行战争的理由反对政府的政策。”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制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如果曲解自由与正义的观念,现在我们不去为我们和他们之间商务关系上的合理利益而采取被迫采取的态度,这种想法就太唐吉诃德了。”
材料三 莫克·维卡在信中还说:“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英国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反对派”为何反对政府的政策?(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据材料二概括莫克·维卡表达的主要观点。(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这句话的真实含意。
(4)综合以上材料,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答案解析】
1.C [从大门形状可以看出是一支被折断的烟枪杆。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断出这座博物馆与纪念禁烟有关。因此应选C。]
2.D [漫画形象地表示出清朝所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局面。]高三一轮复习鸦片战争习题
3.D [王廷兰的家书虽不一定客观全面地反映现实,但作为第一手历史资料,却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故B错误;“夷兵抢夺十三洋行”反映了英军的掠夺本性,故C错误。材料对清军军纪败坏的反映是真实的,谈不上丑化,故A错误。]
4.B [鸦片战争是英国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为寻求原料产地和抢夺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认为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掩盖了战争的本质。]
5.C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领事裁判权指的是外国人在中国犯罪,不受中国法律的制裁,而将其交由本国领事处理,这实际上是庇护在华的“恶棍”“流氓”,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6.A [③不符合史实,通商口岸不涉及西北内地。《天津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中有台湾。]
7.B [鸦片战争的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市场,而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性质都是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战争。因而在目的和性质方面带有明显的延续性,是“继续”的主要体现。背景和方式虽然类似,但不能明显地体现“延续性”。]
8.C
9.(1)他们认为这场战争是为了保护鸦片走私,是不道德的。
(2)战争的责任是中国损害了英国的利益;为道德观念而放弃利益是不明智的。
(3)以中国禁烟为借口发动战争,迫使中国屈服。
(4)保护鸦片走私并为英国倾销工业品打开中国市场。
解析 本题主要从英国的角度出发考查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把握好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二是要根据材料提取信息,切忌脱离材料。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szw/216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