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亚洲最大高考工厂》
亚洲最大“高考工厂”:与世隔绝禁一切娱乐产业 各地新闻新闻晨报 [微博] 杨育才2014-06-06 09:13
我要分享
收藏成功查看我的收藏>>
转播到腾讯微博
□昨天早上,32辆大巴车组成的车队,送近四千名应届高三毕业生前往六安市参加高考,今年“万人送考”规模有所减小。 本版图片/晨报记者 吴 磊
亚洲最大“高考工厂”今年毕业生约13000人,其中8000多人是慕名而来的复读生 已连续4年本科上线率超80%
晨报特派记者 杨育才安徽六安报道
数百盏孔明灯缓缓升空,像是满天繁星,给眼前的黑夜带来光明,远处就是巍巍的大别山。安徽毛坦厂中学的东门处,黑压压一片,站满了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和陪考的家长,他们仰望着天空中的孔明灯,默默地祈福。其中两名身穿校服的高三女生,更是从百级台阶下拾级而上,一步一磕头,叩首祈福。每年的6月4日晚,位于大别山脚下的毛坦厂中学都会上演这样的一幕,今年依然如此。明天,毛坦厂中学的13000名学生将走进高考考场,再续“神话”。
这所建在安徽六安小乡镇上的中学,每年上万毕业生,高考本科上线率竟连续4年达到80%以上,就其高升学率来说,确实是一个神话,但同时也有人称之为“地狱”、“集中营”、“高考工厂”。
今年高考前夕,本报记者走进了这所“神”一般的或者“魔”一般的校园,试图了解这“神魔”背后又是怎样的一所学校。
送考前夕,放飞许愿灯
昨天早上,32辆大巴车组成的车队,从毛坦厂中学的北门一直排到了东门,近四千名应届高三毕业生将前往六安市参加全国高考。前来送行的家长和下午才出发的高三学生,
将
北门挤得水泄不通。校园广播不断播放着励志的歌曲,间或响起“我们一定能成功”的口号。 8点18分,校门附近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在两辆警车的引导下,车队缓缓启动,驶出北门,穿过一条条印着“考过高富帅,战胜富二代”、“书山翰林过千嶂,高考圣地竞风流”等励志口号的红色横幅,向着六安市的方向开去。
“今年规模小了,低调了,不再统一送考复读班和非本地生源的考生。”一位送行的家长回忆说,去年的6月5日,学校组织了70多辆大巴车送考,全镇的人几乎都赶来为考生送行,连国外媒体都来采访,影响太大了。
今年“低调”的应考队伍里,来自金寨的高三学生李华春隔着车窗,向送行的人群做出一个“V”字手势。此前一天的晚上9点,李华春和两名同学在校外一块平地上放“孔明灯”。两名同学将红色的“孔明灯”轻轻展开,李华春用笔在上面刷刷刷地写上几个字:金榜题名。他小心地点燃灯芯,纸壁渐渐鼓起。六只手同时松开,“孔明灯”悠悠地升空而去,和天上已经放飞的成千上百只孔明灯交会在一起。
在这块篮球场大小的平地上,一盏盏的“孔明灯”腾空而起。一位毛坦厂镇的居民说,每年的这两天,高三的学生和家长们都要放许愿灯,就像过节一样。
与世隔绝,近半无手机
带着过去三年的付出,这批高三考生已经浩浩荡荡地赶赴考场。眼看过去的三年,即将成为回忆,而这回忆又是怎样的内容呢?
作为学妹,高二(20)班学生张莉的今天,就是那些赴考学生的昨天。
昨天中午12点左右,张莉利用吃饭时间,匆匆跑到东门外的一家便利店,取回充满电的手机电池,然后将另一块没电的电池安在充电器上。每充一次电,张莉要交给店主1元钱。 “没有办法,宿舍里没有电源插座,教室里只有讲台上有一个,老师还不让学生用来给手机充电,一旦发现就没收,因此只能跑到外面充电。”张莉说,学校虽然没有禁止使用手机,但教室和宿舍里都不能充电,所以很多住在学校宿舍的同学,干脆都不用手机。“暑假后,我也不想带手机了,校门外有很多公用电话亭,有事和家里联系可以去那里。”
张莉告诉记者,班里拥有手机的同学还不到一半,更不会有同学使用Ipad之类的电子产品,“有个MP3听听音乐就非常不错了”。
张莉来自合肥,初中也是在合肥读的。“那时候真是幸福,放学回家后,做完作业,就可以看电视上网,现在完全不可能。逛街?就这巴掌大的地方,10分钟就能走个来回,有啥好逛的?还不如在校园里走走。”
用“与世隔绝”来形容这所大别山中的学校,并不为过。除了地处乡镇、交通不便外,整个校园也被围墙包围,部分墙上甚至还能见到铁丝网。校园内外、全镇上下也没有一家网吧。 在李华春曾经住过的宿舍里,记者看到,唯一带电的就是白炽灯。对于李华春和室友来说,他们无法决定它的亮起和熄灭,全是宿舍管理员在值班室操控。
复读学费,与成绩挂钩
高三(90)班的学生陈浩带着记者参观他们的教室。尽管比一般的教室大了近一倍,但安放了172张课桌,还是显得非常拥挤。陈浩说,如果前几天来,每张课桌上还堆着一两尺高的课本和试卷,“低头做题,脑袋都会淹没在书本里”。
和应届班的李华春不同,陈浩是一名复读生。2013年的高考,陈浩的分数刚刚越过三本线,无论自己还是父母都不满意,于是毅然选择了复读。由于公办学校不允许招收复读生,因此陈浩所在的复读班,在行政上隶属于金安中学,金安中学则是由毛坦厂中学部分教师出资创办的民办学校。师生们所讲的“毛中”,其实包括毛坦厂中学和金安中学。“除了两个门上的校名不同,还有毕业证不一样,其他没有任何差别,校区、教师、教室、餐厅,都是共享的。”陈浩仍然将自己视为“毛中学生”,“毕业证上盖哪个学校的章,这无所谓,因为我是为了考大学才来的。”
由此可见,金安中学仅仅是“毛中”为规避政策限制、招收复读生而设立的。包括金安中学在内的毛坦厂中学,2014年的毕业生共有约13000人,分为99个班,其中8000多人和陈浩一样都是复读生。
由于不是义务教育,毛中的学生,无论应届还是复读都需要缴纳学费。据记者了解,应届生学费每个学期1500-2000元; 复读生的学费则依据高考成绩而定。“成绩考得好的,可以免费;过二本线的,每个学期4500元;过三本线的,每个学期5000元;分数再低些,学费可能还会更高。”
题海战术,月月排名
“在毛中复读一年,高考分数可以提高100-150分。”这是记者从不少家长和复读生们口中听到的同一句话。
毛坦厂中学,是为帮助学生应付高考而存在。这一点,在整个毛坦厂镇,无人怀疑。 然而,毛中又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面对记者的这一提问,陈浩略加思索后回答说,“我觉得是题海和一种精神吧。”在进入毛中复读之前,陈浩在六安市二中读书,因此对在两所中学的高三学习有着自己的体会。
“进了高三,天天都是做题,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只有通过量变,才能引发质变。”陈浩说,在毛中的高一高二,每个月都会考试一次,这在他的前一所中学里是没有的; 毛中的高三,则还要进行“周周考”,这更是其他学校没有的。
每周一套语文模拟试卷,两三套数学试卷,两套英语试卷,以及两套理科综合试卷,这是陈浩对“题海”量的描述。
在陈浩所在班级的教学楼入口处,张贴着“高三月考光荣榜”,列出了在各月考试中的“优胜班级”和“进步班级”。陈浩说,自己的最后一次月考,在全校排在4000多名,算是中上吧。 在网络上,毛中的学生多被称为“高考工厂”生产出来的“考试机器”。对此,陈浩显得有些不屑一顾,“我要应付高考,只能这样。要说错,也不是应试教育的错,社会给我们的答卷就是这样的。如果进不了大学,我一个高中生出去打工,说什么综合素质呢?” 校外烧香,校内励志
除了题海,记者还发现,这里香火很旺。
在毛中北门东边100米处,围墙内长着一棵数百年的槐树,枝繁叶茂。围墙内,即将离校的学生,拉着父母在树下合影。围墙外,树下的香灰已堆积半米高。从北门沿着围墙到这棵槐树下,一溜儿全是卖香的摊位。
这棵槐树被视为毛中的“神树”。在离校的前夜,前来树下烧香跪拜的高三学生和家长络绎不绝。临近午夜时分,甚至还排起了长队。很多人都在说,跪拜“神树”后必然高中;拜的人多了,中的人也多了,于是拜的人更多了。对于家长和学生们的这一做法,校方既无赞成,但也没有反对。有老师说,求个心安,也没有什么坏处。
与这种带着迷信色彩的跪拜相对应,学校则更多地强化“正能量”,不放过任何鼓励学生成功的机会。傍晚,走在毛中宽阔整洁的校园里,各种励志标语随处可见;校园广播里更是播放着各种励志歌曲,《青春无悔》、《超越极限》、《不顾一切要成功》……除此之外,播音员还会讲一些励志故事,或者心理疏导的方法。
张莉和陈浩都告诉记者,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不会仅仅逼着大家学习做题,学生无论成绩好坏,常常会收到来自老师的鼓励。“老师和我们一样,都是早上6点半到教室,晚上还要到宿舍里巡视,非常辛苦,但老师一直在激励我们。我们相信度过这段时间,考上大学一切会更美好。”
(本版文章学生和家长均为化名)
毛坦厂镇:禁一切娱乐产业,不让学生分心
被围墙包围的毛坦厂中学堪称公园,一进入校园,视野顿时开阔,大片的草坪,连着后
山的树林,环境绝不亚于一所大学。但和宽阔整洁的毛中相比,毛坦厂镇的街道显得狭小逼仄多了。
毛坦厂镇的城区面积只有3.5平方公里,当地户籍居民只有5000多人,每年前来陪读的家长却多达七八千人。再加上校园内的2万多名师生,外来人口远远超过了本地人的数量。 在毛坦厂镇的大街上,随处可见“状元文具店”、“学子店”、“学府街”等等和学校有关的字眼。然而,在这座小镇上却见不到一家网吧、游戏厅、咖啡馆或者KTV。为了学校,镇政府禁止一切会让学生“分心”的产业。
距离校门较远的地方,则是密密麻麻的出租房。这些出租房,大多只是用隔板将大房间分隔成较小的房间,面积从十几平方米到四五十平方米不等,租金价格从每学期3000多元到8000多元。{亚洲最大高考工厂}.
房东张喜东告诉记者,他自己住在更靠里的两层楼房里,临街建起的三层楼,一共五套一室一厅的房子,全部出租给了陪读的家长,“因为是套间,条件好很多,每套房间每学期七八千元,也不算最贵的。”
家长陪读,是毛坦厂中学的一大特色。由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自省内的其他城市,但学校无法提供足够的宿舍,复读的男生只能在校外租住,女生则住在校内宿舍。
来自舒城县的刘梅女士,自从儿子进入高三之后,就放弃了门店生意来到毛坦厂镇,在距离学校北门400多米的地方,她租下一间4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每个学期4500元。“这里生活成本太高了,舒城卖八九毛的青菜,这里要两块多。”刘梅租住的地方,并没有专用的厨房,家长们烧菜做饭,只能在天井里摆煤气炉子。
张喜东说,的确有家长抱怨房租越来越贵,但是本地人也为学校做出了牺牲,“什么娱乐都不让搞,稍微有点噪音、有点污染的项目也不上,全镇的人都在为学校提供服务。” 记者手记
谁来解“高考工厂”的无奈?
随着32辆大巴车鱼贯而出,毛中的校园逐渐恢复了平静。高二的教学楼里,传来老师们在扩音器里讲课的声音,此起彼伏。明年的今天,又将有10000多名考生,离开这座“高考工厂”。
学生跪拜雕像,家长祭拜“神树”,对此,我曾付之一笑。但在采访过众多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后,我却笑不出来。我更愿抱着善意的心态,对那些家长和学生表示理解。如果学生是“考试机器”,是谁让他们成为机器的?如果说家长们迷信,又是谁让他们跪下双膝? 是毛中的校长和老师吗?我不会相信,因为老师、学生和家长,做着同样的事情,有着同样的目标。只不过,他们将应试的教育,发挥到了无以复加的极致程度。至少,在采访中,没有一名学生告诉过我,他是被老师或者家长这样强迫学习的。
是的,无论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都是自愿接受这种应试教育,但这只是表象。同样是表象的,是毛中的半军事化管理,被认为是畸形教育、地狱、集中营等等。在这些表象的背后,是那根高考指挥棒。在这根高考指挥棒之下,跪着的双膝,以及扩音器里口干舌燥的声音,其实承载着多少的无奈啊。
尽管存在不一定就是合理,但不问缘由地妄加批判,更不可取。如果我们简单地批判毛中是“考试工厂”,就无异于泥塑的菩萨,在庙堂之上,挥舞着素质教育的大棒,却不知道人间冷暖。在京广沪这样的大城市里,高考或许已经成为“立交桥”,但在安徽、河南等内地省份,高考仍然是一座迈向人生彼岸的独木桥。如果有一天,高考不再是农村孩子改变人生的唯一途径,今天的毛坦厂中学,才会成为历史。
篇二:《探访亚洲最大高考工厂》
探访亚洲最大高考工厂:一所中学雕刻一座城镇
2014年08月05日 11:15
来源:廉政瞭望 作者:刘霄
有当地居民骄傲地说:“我们这里是金安区,唯一一个财政不亏的乡镇。毛中学生的作息,是控制小镇节奏的指挥棒,学生的下课时间,是毛坦厂镇一天里最喧嚣的时刻。有镇领导算过一笔账,毛坦厂将近3万学生和家长,保守估计,每人每天在镇上消费10块钱,全镇第三产业一天的营业额至少30万。
有当地居民骄傲地说:“我们这里是金安区,唯一一个财政不亏的乡镇。”
(文_本刊记者 刘霄 发自安徽六安)
毛坦厂中学的后山上,有一尊巨大的毛主席像,双手背后,昂首向前,俯览着这座大别山深处的小镇,给镇上人民生活富足的希望。
打开毛坦厂镇政府的网站,首页上有一条宣传语,“名街、名校,名山”,简单六个字,既是发给初来者的名片,又是概括当地经济发展形态最好的标注。
名校,即是毛坦厂中学,这座省级示范高中是安徽出了名了“高考神校”,学生超过两万人,高考本科上线率连年达到80%以上。在一些报道中,学生以高压苦读取胜,老师以严厉负责著称,被称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
报道还显示,这座亚洲最大“高考工厂”,对当地的经济贡献约占到九成。
毛中特色生意经
午后,校门外的街道迎来一天里最宁静的时刻。
教辅书店的老板躺在椅子上打鼾,不顾忌没有上锁的收银台,他旁 – 1 –
边的土狗也悠闲地眯着眼,无心看门。
此时,若你一个人走在街上走,不会得到商贩的招揽,因为他们根本不在乎这一桩生意,他们需要休整,以迎接新的一仗。
因学生基数大,餐饮业是最为兴盛的行业。有人笑言:“在毛中,只要东西煮熟了,都能卖出去。”
从合肥过来做馅饼生意的王华芝,已经烤好了两锅饼,她把不同口味的馅饼分装在纸袋里摆好。奶茶铺子的伙计将封好的奶茶,一杯杯码成小山。
毛中学生的作息,是控制小镇节奏的指挥棒,学生的下课时间,是毛坦厂镇一天里最喧嚣的时刻。
下课铃,也是小镇将被激活的信号。下午5点多,学生齐刷刷涌出校门,走在通往繁华和自由的大道上。
由于学校食堂容量不够,到校外就餐被校方默许。中午的就餐时间只有40分钟,学生要在正午12点20分之前赶回学校自习,流动外卖就成了最受欢迎的食品。即使备好了需要外带的食物,店家还是忙不过来。穿着黑白校服的学生,游荡在各种小吃店、代购店、公话超市,吵闹、要求、或者等待。
镇里最新鲜的玩意,大都从这里流出。还有一些外人不会想到的生意模式,比如淘宝代购店。
上网和公开使用手机不被学校所允许,酷爱网购的90后们,利用出来吃饭的零碎时间,在淘宝代购店的电脑上选择喜欢的产品,100块的东西,加价10元手续费,到货自取。
网络下载、给mp3充电这些普通的生活项目,在毛中通通可以生财。给mp3充一次电1元钱,学生的宿舍没有插头,而在教室的插头上充电,像是在挑战这座“高压工厂”的法则。
精品店可能是生意最惨淡的店铺。女生挑选饰物总是需要慢慢逛,而时间对于毛中学生来说是奢侈品,他们不能悠哉地在店里逗留太久。 – 2 –
老板叹了口气说:“我们的连锁店在合肥的大学城边上开,赚到手软,在这里,要亏死。”这间不到20平米的房子,租金一个月4000多元,超过了二线城市的门面价格。
镇里的广告牌上也打着巨大横幅:学府花园2期工程,仅剩10套门面房,欲购从速。
热闹的时间总是太短,学生们就要赶回教室。《舌尖上的中国2》“三餐”这一集曾讲到毛中。有个画面是,下课后,拎着饭盒、带着小凳送饭的家长,从四面八方向涌向学校,学校门口成为一个露天食堂,比赶集还热闹。半个小时后,集体用餐结束,家长和学生四散。
曾经有一名梦想当导演的毛中学生说:“很难想象,一个镇子竟然像一部手机,可以切换模式。”
“陪读”经济
制造财富的不只是学生群体,陪读家长对小镇经济的帮助更大。他们和学生一起,雕刻着毛坦厂镇的样貌。
午间,学校北门外浸堰小区三层的民房过道里,来自邻县舒城的张凤秀正娴熟地绣着一副巨大的十字绣山水画。这位母亲来陪读已经1年,儿子高三了,黑黢黢的一间小房子里,摆着两张床,没有电视、空调及任何娱乐设施。
十字绣成为了她打发时间的最好方式,她说绣手中这幅山水画已经用了好几个月,做完家务,儿子一去上学就开始绣。
正门外的“蒙娜丽莎”十字绣门店,就是为这些家长准备的,这家店还提供十字绣工艺的培训指导。镇上的书店里,《知音》《私房》《靓汤食谱》等读物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据媒体报道,在毛坦厂镇,有10多家服装加工厂及更多小作坊。那些踩着踏板的缝纫女工,绝大部分是镇上的陪读家长。他们正在改变当地的劳动力市场。
工作之余,家长最好的娱乐方式,可能就是打牌和跳舞了。
– 3 –
棋牌室零星密布于学校周围,里面搓麻的声音传出来,天南海北的家长成为了牌友,除了本省,江苏、河南的都有。牌桌上,孩子的成绩又倒退了成为最多的抱怨。
跳广场舞可以帮陪读的母亲们释放心情,一到傍晚,街道上被堵得水泄不通,车子里的人气愤地按着喇叭,陪读家长们聚集起来欢快起舞,这被他们称为饭后散步。
镇领导曾经放言,将来要在镇上建一个专门供陪读家长娱乐休闲的文化广场。
以毛中为中心,辐射出去的几条路上,本地居民大都做起了学生房的出租生意。几乎每一家门外都张贴着租房广告,这里的租金高的离谱,有的甚至超过了一线城市。
房东梁正富和龚爱秋是本地人,他俩开一部崭新的高级黑色小轿车,虽然毛坦厂镇只有3.5平方公里,但即使是去附近的妹妹家,他们也会开着车。
他家的小楼有3层高,每一层有房间两到三个,面积最大的30平米,标配厨房、卫生间、空调。推开二楼的一间30平米的单间,上一位学生租客留下的痕迹还在,墙上贴着2013年的高考分数线表,还有一张陈旧的历史大事年份表。
这一间的租金,一年下来1.5万元,龚爱秋说:“25号复读班的学生来报名,现在不定,那时候估计都被抢完了。”
便宜一点的房子他家也有。梁正富充分利用空间,在后院里也筑起了四间出租房,但条件略差,没有独立卫生间,厨房公用,一家一个灶台,互不侵犯。一间房的价钱是7600元/年。“有些不如我家条件的,一年居然要两万。”小俩口说。
租房致富的神话被外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szw/216618.html